安切洛蒂:场面均势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安切洛蒂,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热刺还差点儿啥?升华球队,穆里尼奥到底想怎么做?
![热刺还差点儿啥?升华球队,穆里尼奥到底想怎么做?](/uploads/2024-10-27/671e59dec8e3c.png)
距离热刺新赛季英超首场比赛已经足足三日有余,球队失利的阴霾似乎仍未散去,甚至还在持续发酵。
是啊,穆里尼奥的球队又一次输球了,开门绿,还有什么可吹嘘的?穆里尼奥不行了,早就过时了。当这些陈词滥调再度漫天飞舞的时候,我只想笑笑, 这不过是新赛季第一场比赛,这就已经“三岁看到老”了?
不过,有一点,尽管那些为了黑而黑的言论,我们不必理会,热刺首战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还是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些,其实,不用你我来讲,相信穆里尼奥的团队都看得见。
热刺踢了截然不同的两个半场,上半场还和埃弗顿平分秋色,甚至稍稍占优,下半场怎么就忽然不行了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该怎么解决? 或许我们不应该只单纯纠结于这一场比赛,而是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热刺该怎么突破自身的瓶颈,成为一支真正意义的强队。
在开始本文的讲述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 穆里尼奥没来热刺之时,你对热刺是个什么印象?会要求热刺每一场都赢么?会因为波切蒂诺的排兵布阵,对其指指点点么?
我想绝大数球迷,以其对热刺可怜的了解程度,都会为热刺打上这样一个标签——伪强队,哪怕热刺在2018-2019赛季的欧冠赛场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人们也不会因此高看热刺一眼。而这匹不知踩了哪坨狗屎的大黑马,在次年度的国内和欧冠赛场上果真就双双露了馅。
老实说,我对热刺惊人的滑坡还是有些意外的,本以为欧冠亚军会带给他们一些信心,会让这支球队变得不一样,参见利物浦2017-2018赛季获得了欧冠亚军之后,次年度不仅卷土重来最终捧得大耳朵杯,国内联赛也和曼城杀得难解难分,最后仅以1分之差惜败。
可惜,热刺并没有谱写同样的剧本,也或者他们拿到了一个被篡改了的假剧本,于是,2019-2020赛季,带着夏季引援破天荒的不菲投资(5500万英镑买来了恩东贝莱,2000万英镑买来了塞塞尼翁),波切蒂诺踢出了执教热刺以来最差的开局(英超12场比赛3胜5平4负积14分,欧冠小组赛2比7惨败拜仁)。 热刺没能在波切蒂诺手下迎来进一步的飞跃,反而迎来了改朝换代。
列维辞退波切蒂诺,请穆里尼奥执教,中间经历了怎样的心理挣扎,做出了怎样的利弊权衡,我们暂且不去管。不过,可以肯定的是, 当列维做出这一决定之时,热刺注定就要开始迈向另一种风格。
过往热刺在波切蒂诺手下踢出了很漂亮的足球,场面大开大合,但是激情过后,我们恍然间发现5年的时光,热刺除了引来片片叫好之声,什么都没留下。他们可以4比1屠杀还在重建中的利物浦;他们可以连年闯入英超四强气得其他更加豪阔的Big6球队干瞪眼;他们甚至可以一个赛季和曼城4次交锋仅仅赢下一场,却单单凭借这个主场1比0的胜利,以客场进球多的优势,在欧冠赛场将蓝月亮淘汰出局。
但是,如此神奇的热刺,却独独换不来一座冠军奖杯。
这样的热刺,离顶级球队,似乎还差了点儿什么,一种你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某种意义上说,穆里尼奥执教热刺,就是为了帮助热刺找到球队所欠缺的那一股劲儿,我最近不止一次提到穆里尼奥对热刺球员说过一句话:“我觉得你们都是个好人,你们应该在比赛中做一个‘混蛋’,因为只有‘混蛋’才能取得胜利。”
穆里尼奥给热刺传递的不仅仅是寸土必争的决心,更重要的是一种必胜的信念。 很多人将其美其名曰“精神胜利法”、“打鸡血”,姑且就这样认为吧,热刺需要的就是这样一支“鸡血”。
回到热刺对阵埃弗顿的这场比赛,执教了球队半个赛季,为什么首场比赛连个埃弗顿都拿不下?甚至于下半场比赛,热刺表现得竟然还非常挣扎?穆里尼奥的“鸡血”还有用么?热刺到底差在哪里?
穆里尼奥执教球队有这样一个特点,通常喜欢把一场比赛分割成不同时段,每一个时段执行不同的战术,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合理分配体能。 具体怎么做,通常要看对手是谁,还要看临场比赛的情况进行随机应变,譬如这场比赛,穆里尼奥下半场一开始就换下了阿里,换上了西索科;丢球5分钟之后,又撤下了温克斯,换上了贝尔温。
由于转播镜头的缘故,很多人以为是因为阿里表现不好,穆里尼奥才做出这样的换人调整,但是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这个换人的用意主要是为了限制对手,理查利森给热刺造成的威胁,让穆里尼奥产生了一些担忧。
问题的关键在于这次换人仅仅过了10分钟,埃弗顿就通过一次任意球机会取得了领先。此后的比赛天平,迅速倾斜,不仅是比分上,场面上也是。热刺面对埃弗顿的“铁桶阵”,无计可施;埃弗顿却频频打出非常精妙的反击。
很多人因为这30分钟的比赛内容,对穆里尼奥产生了怀疑。可我想说的是,假如先进球的是热刺,埃弗顿一样会感觉到非常难受。在绝大多数球迷的认知里,认为足球比赛就是要一直攻,攻,攻,甚至于双方大打对攻,才好看, 但其实高水平的比赛往往并不是这样,足球比赛自古就有决赛无名局的说法,越是高手过招,比赛场面往往越是丑陋。
偏偏穆里尼奥和安切洛蒂都是有些意式风格的教练,穆里尼奥在国米执教的经历对其职业生涯影响可谓非常之大,执教切尔西的时候,穆里尼奥虽然就已经十分注重防守,却仍然喜欢比较大开大合的英式进攻,下底传中+中路大炮;在意甲的锤炼,则让穆里尼奥迷上了链式防守,也就有了后来的摆大巴,而这个词本来是穆里尼奥当初形容热刺的。
穆里尼奥的本意其实是想在下半时开始先维持住均势,却因为一个过早的意外丢球不得不改变策略,而他这步本来为了加强防守所下的棋(换上西索科),顺理成章也变成了意外的臭棋,于是,穆里尼奥不得不想办法找补回来,但是贝尔温的上场,并没有让局势获得改变,温克斯和阿里的离场,让热刺的这个新阵型显得很奇怪, 明明需要加强进攻,腰部又不具备输送炮弹的能力,前场几个火枪手,扛着几支破鸟枪,却发现原来要打的是只大老虎。
不得不说,安切洛蒂执教球队还是有一套的,黄健翔曾经这样形容意大利队:“现在的意大利想赢其他球队很难;其他球队想赢意大利也很难。”这句话用在安切洛蒂的埃弗顿身上也同样适用, 甚至于现在的埃弗顿在经过中场的一系列补强之后,能跟其他所有Big 6球队掰掰腕子了也说不定。 别忘了,安切洛蒂执教的那不勒斯,如日中天的利物浦如果不拼出老命来,踢得也同样非常难受。
不过,即便如此,热刺也应该表现得更强硬些才对,所以穆里尼奥才会表达出不满意,说句题外话,关于这一点,媒体怎么吹风不重要,穆里尼奥赛后自然会有和球员的总结和交待, 除了外人喜欢看个热闹,其实更衣室没人在意这些,热刺那部鼎鼎有名的纪录片和最近一系列曝光的团建活动,已经说明了这一点,目前看来,这支球队没有任何裂痕,至少还不到有裂痕的时候。
穆里尼奥事实上是想表达这样一种态度,对手强硬,永远不应该是你表现不好,或者说理应输球的理由,在将来的比赛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境,如果想要赢得荣誉,必须要勇敢地战斗下去,穆里尼奥不怕输,也不怕输得难看,就怕球队输得没脾气,没斗志。
那么,热刺应该怎么做?穆里尼奥在比分落后时的换人本是好的,贝尔温和恩东贝莱的上场就是要来做最后一博的,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三边锋的战术,虽然热刺之前采用过,在落后的时候这么玩好像不多见,我记不清这是不是第一次;恩东贝莱的问题则在于由于频繁伤病,此前和热刺的合练时间太少,上赛季登场时间也寥寥无几。
所以在需要围攻展现出球员水平的时候,热刺前场球员的配合感觉比较生疏,这一点,说不上到底该是谁的责任,教练和球员兼而有之吧,但是, 一支顶级球队,有时候就是要被迫采用一些非常规的变阵的,穆里尼奥当年让埃托奥踢边后卫都做得到,恩东贝莱和贝尔温也不算是错位,为什么就做不到呢?
说到底,还是球员的表现欲望还不够强,内心也不够强,上赛季的坦甘加,为什么深受穆里尼奥喜欢?就是因为给他机会,他就抓得住。 而穆里尼奥之所以重视训练的原因,就在于他认为所有球员的机会都是均等的,你在训练中表现出的状态,就是球场上应该有的表现。
在球队需要的时候,能够站得出来,并且表现得足够勇敢,这就是好球员。可惜,比赛的后30分钟,我们没有见到这些,虽然球员都很想取得胜利,但明显他们表现得比较慌张,自信心也不够。这算是一个比较失常的30分钟。
可以这样来说,热刺有一个比较顽强的宿敌,就是他们自己。 热刺在关键时刻,每每都只差那么一口气,每个赛季,热刺都会在赛季的某个阶段掉一下链子,2015-2016赛季和2016-2017赛季,热刺都有很好的机会冲一下英超冠军,但是最后时刻都没有咬住。
2018-2019赛季的欧冠,是热刺为数不多的逆天时刻,可以在非常不被看好的情况之下连续战胜曼城和阿贾克斯,和阿贾克斯的比赛还完成了惊人的大逆转。也正因为那一场比赛,穆里尼奥对小卢卡斯青睐有加,才有了波切蒂诺手下的替补到穆里尼奥这里变成了王牌主力。
很显然,穆里尼奥希望上场的每一名球员,都能成为关键时刻能挑大梁的战士,而不仅仅是一个虐菜高手,因为要想“在荆棘中采拾鲜花”,必须要忍得住疼才行。
至于战术?一套首发排出来,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人说它是4-4-2,有人说它是不规则4-3-3,然而这些重要么?足球的基本理念, 穆里尼奥一贯所秉持的哲学,无非是克制与反克制,只要是能赢,甚至于兑子这种下三滥的手段,都是好招术。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兑子你也要兑得很开心才行,身为一名球员,你要知道你所做的一切,都只是为了赢球,即使是不择手段,当然是在合理规则范围内。
写到这里,穆里尼奥到底想要热刺怎么做?还用我继续说么?明眼人都该看出来了吧。
莫吉的莫吉传奇
一个其貌不扬的秃顶老头,一个年过七旬的微笑智者。邪恶与智慧、贪婪与朴素的奇特组合集于他一身;神秘是他的身份证,卑鄙是他的外衣,支票是他的无声手枪;他象一个忍者,从来不喜怒于色;他又象千手观音,势力遍及足坛每一个角落;对所有人来说他是“市场上的国王”,“足球圈内的红衣主教”,他就是一个毫无表情的人,一个在他自己定义为公共场所的地方总是镇定自若的人。为胜利欢呼是常人能做到的,但对失败莞尔一笑,只有他能做到——他就是现任尤文图斯总经理卢西亚诺·莫吉。
莫吉到底是不是尤文图斯的球迷,很难说清楚,尽管他个人这样表示,但有很多人都说过他的心为国际米兰跳动,因为他最喜欢的球星来自国际米兰,但是支持哪家球队并不影响他的事业和对球员的洞察力。莫吉的尤文图斯事业开始于1961年,那时他的职位叫做市场部顾问,主管转会,到处走走,挖掘球员,总结全队球员特点。在十几年的工作中,人们清楚地记得保罗·罗西,从佛罗伦萨的卡多利纳转来,当时没人知道他能成为世界级球星;弗兰克·卡乌西奥,在佛尔利队仅用了一刻钟就涌现出来,莫吉马上买进他;还有詹蒂莱等等七八十年代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的身上都带有莫吉留下的痕迹。可惜权力斗争使他被迫于1975年出走罗马,一去就是十八年。即使在莫吉不在的岁月里,当初他策划建立的这支尤文图斯队迎来了历史上的又一个辉煌时期,即特拉帕托尼时代。
1994年夏天,在AC米兰三剑客王朝时代晚期,莫吉重返尤文图斯。一个三人组合诞生了,说成“三叉戟”也好,“三巨头”也好,总之吉拉乌多、贝特加、莫吉的目标就是要把一条曾经辉煌但又破烂的小船打造成无敌战舰。吉拉乌多在经商方面有闪光的战例,贝特加可以用球员时期的声望用来扩大影响,可谁还能比莫吉更了解市场呢?乔瓦尼·阿涅利曾说道“他不只是个体育部经理、俱乐部总经理,或者什么你们想要的,而是几个世纪的保护者。”
国际米兰俱乐部主席莫拉蒂曾经说过,如果要打倒尤文,就要打倒莫吉。莫拉蒂对莫吉的工作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尤文的总经理,负责球员的买卖,莫吉在俱乐部有麻烦的时候也经常做宣传鼓动,不时提出一些技术上的建议,与 AC米兰结盟,让尤文在外交上一切顺利。莫吉畅通的信息网络则帮助他充分地做好了其一切本职工作。也正因此,1994-2003,莫吉的尤文图斯渡过了辉煌的10年。
莫吉在尤文的第一个成功是挖来了里皮。1994年夏天,在那不勒斯崭露头角的里皮已经被国际米兰看中,但莫拉蒂迟迟下不了决心,莫吉拨通里皮的手机“我应该让你知道,有个俱乐部对你感兴趣”,里皮问道“球衣什么颜色?”“白和黑!”然后莫吉告诉他:“在国际米兰能有什么前景,它本身已经很杂;但在都灵一切从头开始,全都交给你。”在他的游说下,里皮毫不犹豫地飞到都灵,签下合约,从此为尤文图斯开辟了一个新王朝。
将自己的个人风格注入尤文图斯是莫吉的第二个功劳。还是那个1994年的夏天,迪诺·巴乔这样的国家队主力和世界杯英雄都被莫吉送走,即使是过去两年里罗伯特·巴乔的最佳拍裆穆勒也没有能够留下。实力表面下降的尤文图斯却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新风格——沉稳低调,实而不华。他领导下的尤文图斯总是买进一些实力大于名气,渴望争取更高荣誉的新球员;对于那些功成名就后失去了进取欲望的明星则从不强留。莫吉通过自己独树一帜的建队思想完成了这一决定性的转变,他与里皮的完美组合很快为尤文图斯带来了久违了的联赛冠军。
莫吉的第三个成功,则是运用高超的策略打击了对手壮大了自己。在经营领域他是一个高明的博弈者,从来不妄想获得无限的利益,而是很现实地在各种矛盾当中寻求最合适的立足点。比如,德尔·阿尔卑球场周围的广告牌数目比米兰圣西罗要少得多,但是更大更醒目。莫吉强调,尤文图斯要通过保证广告牌的质量使赞助商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宁可减少短期收益。又譬如在转会市场上,为了保持财务预算和球队结构的经常性平衡,莫吉宁可放弃心仪已久的球星。这种放弃有时比实现目标显得更勇敢,因为此种行为往往会遭遇非议。
但是事实证明,莫吉是个成功的博弈家。世界著名的权威机构对尤文图斯的品牌价值评价很高,许多大公司都乐意和尤文建立和保持长期的合作。卖出大牌球星并没有对球队发展造成直接损失,而是有效地保持了稳定并促进了球队的新陈代谢,同时在财务上也取得了成功。
莫吉是一个老练的足球政治家和外交家。他被人誉为意大利足坛的红衣主教黎塞留,精于运用均势外交为俱乐部争取尽可能的利益。他同加利亚尼建立同盟以共同对付森西等反对派,通过扶植中小俱乐部如博洛尼亚、佩鲁贾等队以进一步剥夺罗马的生存空间,最终令其成为孤家寡人。对待已经没落的帕尔马和拉齐奥等队,莫吉又象美国对待战败的德国和日本一样通过扶持和利用,来制约作为盟友的AC米兰,不让加利亚尼在职业联盟专美。斗争、合作和妥协的高超艺术,加上诡异莫测的出牌方式使他能够长久地笑傲亚平宁。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在足球经济严重泡沫化的九十年代晚期至新世纪初,以克拉尼奥蒂和森西为首的足坛暴发户依靠上市集资、会计造假、过度透支、买空卖空等种种手段来实现自己称霸一时的目的。意大利足坛的南北之争颇似冷战时代的美苏争霸,在罗马双雄咄咄逼人的金钱攻势面前,满腹经略的莫吉审时度势,选择了过去的老对手AC米兰结盟,加上影响力相对较弱的莫拉蒂,对付新形势下出现的共同敌人。莫吉、加利亚尼以及莫拉蒂,颇似古罗马帝国时期由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组成的后三头同盟。三巨头的结盟有效地消耗了罗马双雄的实力,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加强了自身的实力。在对付共同敌人的同时,三巨头之间也在彼此勾心斗角。莫吉表现了高超的政治手腕和令人艳羡的职业眼光,在机关重重遍地陷阱的亚平宁足坛腾挪闪躲游刃有余,为尤文图斯争来了很多实际利益,比如说获得的电视转播费要高于其他对手,而尤文的股票上市计划则受到了更多的支持,扭亏为盈实现了连续赢利和良性发展。
为了阻止森西问鼎职业联盟主席的野心,莫吉避其锋芒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假意推举一个资历尚轻也并不可靠的小坦济去和森西竞选。此计不但把帕尔马代表的中间派吸入本方阵营,而且还巧妙地造成了一个不破不立的僵局,从而利用规则漏洞帮助本来身为副主席的加利亚尼自动成为职业联盟主席。两人里应外合,同时采取打击和拉拢双管齐下的策略分化莫拉蒂这样立场不坚定的骑墙派,重创了来势汹汹的森西,令罗马的声势日衰。在德拉斯事件上莫吉见缝插针,利用森西好贪小便宜的心理,加深了森西和老高奇这对过去的盟友之间的嫌隙,巧妙地把佩鲁贾从森西阵营拉入旗下。
在卡萨诺转会一事上,莫吉利用森西发狠较劲的心理把一名19岁小将的身价炒做到3000万美元,让罗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还扔给它一个大麻烦。而在戴维斯转会事件中他将计就计,装出一副唯利是图的面孔,利用媒体令森西误以为尤文现金,从而故意和罗马人拖延时间,打乱了罗马加强阵容的整体部署。此举令森西和卡佩罗将帅不和,也令罗马草木皆兵,怀疑黑手怀疑足协。也正是莫吉的心理战术使杯弓蛇影的森西为了防止对手挖角而拼命地与球队的明星续约加薪,终于造成沉重的财务负担,结果罗马为了摆脱经济包袱被迫让巴蒂、卡福等昔日悍将自由转会。就是去年的达科特,本来是罗马队为了防止戴维斯转会不成而预备的替补人选,但莫吉巧妙地加以牵制,既不说要也不说不要,让达科特干等了大半年才最终去到罗马队。再拿今年这个莱罗塔列来说,明明是罗马队已经谈判好长时间了,莫吉突然插一手让事情额外复杂。醉翁之意不在酒,莫吉的目标显然是对准了森西。在森西内外交困的时候继续施压,让森西进退两难。若高价买来莱罗塔列,罗马队财务上更加难以承受,恐怕就有崩溃的危险;如若不买,又失信于卡佩罗、托蒂,进而失信于投资者。正是由于北方豪强的釜底抽薪,罗马的生存空间日益狭隘,最终难逃拉齐奥的下场。
相比之下,莫吉同过去财雄势大的投机家克拉尼奥蒂的斗争可谓一波三折。在1999-2001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莫吉在转会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受到了克氏的有力挑战。拉齐奥陆续从尤文手中抢走维埃里、克雷斯波、菲奥雷、利维拉尼等一大批球星,一度成为最有威胁的对手。在那个恶性膨胀的泡沫经济年代,“疯狂”都不足以形容克拉尼奥蒂在球市上的扩张行为。以2000年为例,克拉尼奥蒂在花5600万的巨资引进克雷斯波以后竟然不顾一切地预付近5000万美金订购了菲奥雷和詹尼凯达,而此二人要到一年后才能来拉齐奥效力。这种对财务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没有吓倒莫吉,他领导的尤文图斯在球市上选择了“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防御,只引进了当时初出道的特雷泽盖为来年做准备。
2001年莫吉突然转入战略反攻,从外强中干、逐渐力有不逮的拉齐奥手中夺得了内德维德这面大旗,并且通过周密运作从帕尔马引进了布冯和图拉姆两张真正的王牌,令同样虎视眈眈的罗马双雄野心大大受挫。这一系列的转会战果向世人表明,没有莫吉做不到的事情,尤文图斯仍然是球市上的传统霸主。虽然同时失去了齐达内和因扎吉使得前场攻击力表面有所下降,但是莫吉立足自身挖潜,对特雷泽盖给予了充分信任,坚持不用特雷泽盖去换维埃里,结果特氏果然以尤文十几年来第一个最佳射手的头衔来回报了俱乐部。这样通过买进卖出,在实际花费不多的情况下尤文图斯大大巩固了后防同时也保持了前方的攻击力,成功地夺回联赛冠军。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经过艰苦的持久战,耐心的莫吉一手制造的内德维德事件暴露了拉齐奥的财务问题,使得投资者对克拉尼奥蒂的信心大大不如以往。表面繁荣的足球经济也开始从巅峰下滑,早就预见到山雨欲来而做好了合理预算的莫吉在2002年冬季球市大放烟幕,先后联系了穆齐、穆图、多尼和菲奥雷等很多球星,造成了球市依然繁荣的假象,诱使克拉尼奥蒂提前出手,高价签下奥多、曼佛雷迪尼和埃里伯托等球员。克拉尼奥蒂天真地以为,自己还能象前几年一样,通过吐故纳新来维持阵容和资金周转,于是没有做太多的防范。到了夏季,早有默契的北方三强一反常态按兵不动,造成球市迅速萎缩。贝鲁斯科尼政府又通过新法律表示加强财务审核,加利亚尼领导的职业联盟又以债务问题为由拒绝其在新赛季的联赛注册,使猝不及防的克拉尼奥蒂腹背受敌,贱卖内斯塔和克雷斯波这样的巨星已经不可避免。这样莫吉通过和加利亚尼莫拉蒂联手,北方三强逐步瓦解了拉齐奥,让克拉尼奥蒂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对手低下了高傲的头。
对半敌半友的莫拉蒂,莫吉把四两拨千斤运用得滚瓜烂熟.莫拉蒂购买球员往往随意性很大,细致的分析研究工作对他来说只是装装门面而已。由于在转会上屡屡失误备受非议,此人对莫吉特别是他的组队能力非常眼红,许以重利挖其加盟,遭拒绝后干脆采取了见人就抢的下三滥着数.凡是莫吉看上的球员,莫拉蒂必然介入,动辄高价抢购。于是莫吉四处散布谣言,诱使莫拉蒂出手,等其筋疲力尽之后在市场上便可轻易压价.去年的内斯塔争夺战,莫拉蒂一度占到上风,终因失去耐心而把好局拱手相让,只得到了正在走下坡路的卡纳瓦罗.今年的斯塔姆同样如此,一个31岁的老将在莫吉的反复炒作下先后引来了AC米兰和国际米兰的关注.而在职业联盟里,莫吉和加利亚尼又常常迫使缺乏决心和判断力的莫拉蒂临阵退缩。就是对国际米兰内部,莫吉也保持了奇妙的影响力。他甚至公开指责或取笑国际米兰的人事工作,迫使昏庸无能又多疑的莫拉蒂不断换人。这正是孙子兵法指出的“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虚虚实实,令莫拉蒂及其追随者们找不着北。
莫吉对尤文的复兴有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是我们更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全面评价这位风云人物,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莫吉只是个商人,他有他的成功,也有他的失败。
先从俱乐部整体战略说起。自从莫吉上台以后,俱乐部完全摈弃了过去一掷千金的投资政策,转而采取低调务实的做法。推行现代企业制度,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这种经营战略为尤文最近十年的辉煌奠定了基石,功劳自不必多言。但是,这种经营仍然有失于保守,特别是在上世纪末新技术革命带动的经济增长黄金时期里,没有有效地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契机赢得经营上的飞跃。偏重成绩不重名气使球队国际化程度要低于其他豪门,在足球新兴国家众多的亚太地区没有找准球星这一经济增长点。
从收支上看,尤文的收入不如皇马曼联,开支也不如他们大,虽然盈利大致相当,但是广告效应、品牌价值等等高附加值和潜在客户群的损失却是不可估量的。从这里看,尤文的品牌塑造很不成功。缺乏有影响力的偶像明星是重要原因,仅仅依靠一个皮耶罗无法同其他豪门比拼人气,而齐达内和因扎吉的离去就令尤文更加平民化。作为连锁反应,成绩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失去了过去那种使人望而生畏的影响力。这种小本经营的局限性,使得尤文图斯尽管规避了经济滑坡带来的高风险,但也错失了攀登更高峰的千载良机,于是被皇马曼联在经济、竞技以及影响力方面全面超越已经不可避免。
更进一步,由于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握失当,导致尤文在接下来几年的球市上处于一种实际萎缩的状态。过多地谨慎权衡,往往在该出手时不出手,经常由于价格问题止步不前,直接后果就是对手壮大和自身相对削弱,这种影响在99年冠军杯扩军之后愈加明显。从1996年电视转播费开始以几何数级疯涨直至2002年电视业出现严重下滑中间的几年黄金时期,尤文图斯由于投资不足导致竞争力下降,错失了冠军杯的庞大电视转播收入。
在转会市场上,短视行为依旧可见。以维埃里的转会为例,他的身价从96年的410万美元,到97年的1960万美元,到98年的2800万美元,到99年则飞涨至5000万美元。这样97年卖出维埃里便成了一笔相对失败的买卖。从竞技角度看有多么可惜自不必提,就是从经营角度来说,谨小慎微固然规避了市场风险,但也失去了巨额赢利的空间。同样是在拉齐奥效力一年,22场比赛攻进了12球,然后转会国际米兰的维埃里让拉齐奥净赚了2200万。而在尤文图斯一年里23场球攻进了8球,在他身上尤文图斯仅赚1500万。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尤文辛辛苦苦培养的球星却让别人享受了成果之余还轻易获取巨利。
2002年夏天,莫吉经过精心布置准备收购内斯塔,但是由于在讨价还价中浪费了过多的宝贵时机,最后还让特雷泽盖的受伤打了个措手不及,只得匆忙之间抓了一个不在计划内的迪瓦约(且没有经过严格的考察,白白错过了穆图,其附带动机还是为了让其儿子小莫吉的GEA从中得利,获取高额中介费),被狡猾的加利亚尼渔翁得利抢走了唾手可得的拉齐奥旗手。可说是机关算尽,算计了敌人却被旁人坐享其成,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能不说是一场重大失败。
在球场建设和硬件设施方面,尤文图斯甚至整个意大利都要落后于英德西等国。仅仅是为了一个球场的归属问题就和市政府争吵了好几年,如此的工作效率让意大利人逐渐落后于其他国家也是在所必然。经济黄金时代已过,市场越来越不景气,选择在这个时候上市应该说是一种失败。慢慢吞吞地开始阿尔卑球场的改造,而不是原先提出的新建球场,显示出信心的不足和效率的拖沓。在这些方面,莫吉为首的管理层是不是也应该向曼联和拜仁学习呢?
主教练的挑选上,应该说莫吉还是功大于过。但是莫吉在1999年对待里皮的手法不敢恭维,过早地未雨绸缪,不跟里皮这样一位功臣打招呼便联系了安切洛蒂作替身,导致里皮一气之下提早宣布下赛季加盟国际米兰,领导层关系迅速恶化直接导致了那年球队的军心涣散。
总的来说,出身南方贫困地区的莫吉,自然有其靠自身才智和个人奋斗爬上高位的本事,但是由于出身的局限始终缺乏名门的气魄和大手笔,沉溺于勾心斗角却没有超然物外的雄心壮志.这也是他终归只能为阿涅利打工的原因.莫吉可以说是意大利足坛的和绅,背靠最有势力的阿涅利家族,玩弄权术和利益武器。在他的眼睛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前巴里教练法切蒂曾经说过:执教三十多年来最值得自豪的事情是从未和莫吉一伙搅在一起。
从1961年到2001年,莫吉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维,他自己概括为“买、卖、赢”。记者说他是魔鬼,认为他的成功没有坎坷,他辩解道:“不是魔鬼,我是自学的旅客,时常通过卡夫丁门(通过卡夫丁门在意大利是忍受耻辱的意思)。当人们茫然无助的时候,总是想借助上天的恩赐,我从来不这样。”人们都为他与尤文图斯的合同担心,他相信俱乐部会主动提出延长合同的要求,因为“我唯一的推崇者是我自己。”
让莫吉记忆犹新的人物只有一个记者,几年前他就莫吉爱唱歌之事问过吉:“听说您总唱着贬低女性的歌曲,但心里却总想着老妇人?”莫吉答道:“不,我唱歌跑调,所以只有别人想捉弄我的时候,我才唱歌。” 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有五千万,他就和吉拉乌多一人分一半.由此可见,平衡预算,在他心里永远摆在第一位。
正如他的对手,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所说:竞技比赛有很多偶然性,唯有经济是可以控制的。有了可靠的经济基础就有长期称霸的可能,跟弗洛伦蒂诺不同的是,莫吉选择了一条通过卡夫丁门的道路,一条更需要忍耐力的道路。也许他不如弗洛伦蒂诺飞得高飞得快,但是他肯定走得更稳健、更实在。正是这样一条道路,让尤文图斯能够在亚平宁半岛上长期称霸。
我是尤文球迷,我想知道大家对莫吉的评价
2006年5月初,意大利足坛爆发有史以来最大丑闻。尤文图斯俱乐部总经理莫吉涉嫌在电话中与指定裁判的足协官员商谈,在比赛中挑选对自己有利的裁判。尤文图斯、AC米兰、拉齐奥、佛罗伦萨和雷吉纳等俱乐部、足协官员或裁判都牵涉此事。[1]
账本神仙传奇
一个其貌不扬的秃顶老头,一个年过六旬的微笑智者。邪恶与智慧、贪婪与朴素的奇特组合集于他一身;神秘是他的身份证,卑鄙是他的外衣,支票是他的无声手枪;他象一个忍者,从来不喜怒于色;他又象千手观音,势力遍及足坛每一个角落;对所有人来说他是“市场上的国王”,“足球圈内的红衣主教”,他就是一个毫无表情的人,一个在他自己定义为公共场所的地方总是镇定自若的人。为胜利欢呼是常人能做到的,但对失败莞尔一笑,只有他能做到——他就是现任尤文图斯总经理卢西亚诺·莫吉。 莫吉到底是不是尤文图斯的球迷,很难说清楚,尽管他个人这样表示,但有很多人都说过他的心为国际米兰跳动,因为他最喜欢的球星来自国际米兰,但是支持哪家球队并不影响他的事业和对球员的洞察力。莫吉的尤文图斯事业开始于1961年,那时他的职位叫做市场部顾问,主管转会,到处走走,挖掘球员,总结全队球员特点。在十几年的工作中,人们清楚地记得保罗·罗西,从佛罗伦萨的卡多利纳转来,当时没人知道他能成为世界级球星;弗兰克·卡乌西奥,在佛尔利队仅用了一刻钟就涌现出来,莫吉马上买进他;还有詹蒂莱等等七八十年代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们的身上都带有莫吉留下的痕迹。可惜权力斗争使他被迫于1975年出走罗马,一去就是十八年。即使在莫吉不在的岁月里,当初他策划建立的这支尤文图斯队迎来了历史上的又一个辉煌时期,即特拉帕托尼时代。 1993年夏天,在AC米兰三剑客王朝时代晚期,莫吉重返尤文图斯。一个三人组合诞生了,说成“三叉戟”也好,“三巨头”也好,总之吉拉乌多、贝特加、莫吉的目标就是要把一条曾经辉煌但又破烂的小船打造成无敌战舰。吉拉乌多在经商方面有闪光的战例,贝特加可以用球员时期的声望用来扩大影响,可谁还能比莫吉更了解市场呢?乔瓦尼·阿涅利曾说道“他不只是个体育部经理、俱乐部总经理,或者什么你们想要的,而是几个世纪的保护者。” 国际米兰俱乐部主席莫拉蒂曾经说过,如果要打倒尤文,就要打倒莫吉。莫拉蒂对莫吉的工作印象深刻,不仅仅是尤文的总经理,负责球员的买卖,莫吉在俱乐部有麻烦的时候也经常做宣传鼓动,不时提出一些技术上的建议,与 AC米兰结盟,让尤文在外交上一切顺利。莫吉畅通的信息网络则帮助他充分地做好了其一切本职工作。也正因此,1993-2003,莫吉的尤文图斯渡过了辉煌的10年。 莫吉在尤文的第一个成功是挖来了里皮。1994年夏天,在那不勒斯崭露头角的里皮已经被国际米兰看中,但莫拉蒂迟迟下不了决心,莫吉拨通里皮的手机“我应该让你知道,有个俱乐部对你感兴趣”,里皮问道“球衣什么颜色?”“白和黑!”然后莫吉告诉他:“在国际米兰能有什么前景,它本身已经很杂;但在都灵一切从头开始,全都交给你。”在他的游说下,里皮毫不犹豫地飞到都灵,签下合约,从此为尤文图斯开辟了一个新王朝。 将自己的个人风格注入尤文图斯是莫吉的第二个功劳。还是那个1994年的夏天,迪诺·巴乔这样的国家队主力和世界杯英雄都被莫吉送走,即使是过去两年里巴乔的最佳拍裆穆勒也没有能够留下。实力表面下降的尤文图斯却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新风格——沉稳低调,实而不华。他领导下的尤文图斯总是买进一些实力大于名气,渴望争取更高荣誉的新球员;对于那些功成名就后失去了进取欲望的明星则从不强留。莫吉通过自己独树一帜的建队思想完成了这一决定性的转变,他与里皮的完美组合很快为尤文图斯带来了久违了的联赛冠军。 莫吉的第三个成功,则是运用高超的策略打击了对手壮大了自己。在经营领域他是一个高明的博弈者,从来不妄想获得无限的利益,而是很现实地在各种矛盾当中寻求最合适的立足点。比如,阿尔卑球场周围的广告牌数目比米兰圣西罗要少得多,但是更大更醒目。莫吉强调,尤文图斯要通过保证广告牌的质量使赞助商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宁可减少短期收益。又譬如在转会市场上,为了保持财务预算和球队结构的经常性平衡,莫吉宁可放弃心仪已久的球星。这种放弃有时比实现目标显得更勇敢,因为此种行为往往会遭遇非议。 但是事实证明,莫吉是个成功的博弈家。世界著名的权威机构对尤文图斯的品牌价值评价很高,许多大公司都乐意和尤文建立和保持长期的合作。卖出大牌球星并没有对球队发展造成直接损失,而是有效地保持了稳定并促进了球队的新陈代谢,同时在财务上也取得了成功。 莫吉是一个老练的足球政治家和外交家。他被人誉为意大利足坛的红衣主教黎塞留,精于运用均势外交为俱乐部争取尽可能的利益。他同加利亚尼建立同盟以共同对付森西等反对派,通过扶植中小俱乐部如博洛尼亚、佩鲁贾等队以进一步剥夺罗马的生存空间,最终令其成为孤家寡人。对待已经没落的帕尔马和拉齐奥等队,莫吉又象美国对待战败的德国和日本一样通过扶持和利用,来制约作为盟友的AC米兰,不让加利亚尼在职业联盟专美。斗争、合作和妥协的高超艺术,加上诡异莫测的出牌方式使他能够长久地笑傲亚平宁。 孙子曰: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在足球经济严重泡沫化的九十年代晚期至新世纪初,以克拉尼奥蒂和森西为首的足坛暴发户依靠上市集资、会计造假、过度透支、买空卖空等种种手段来实现自己称霸一时的目的。意大利足坛的南北之争颇似冷战时代的美苏争霸,在罗马双雄咄咄逼人的金钱攻势面前,满腹经略的莫吉审时度势,选择了过去的老对手AC米兰结盟,加上影响力相对较弱的莫拉蒂,对付新形势下出现的共同敌人。莫吉、加利亚尼以及莫拉蒂,颇似古罗马帝国时期由屋大维、安东尼和雷必达组成的后三头同盟。三巨头的结盟有效地消耗了罗马双雄的实力,以相对较小的代价加强了自身的实力。在对付共同敌人的同时,三巨头之间也在彼此勾心斗角。莫吉表现了高超的政治手腕和令人艳羡的职业眼光,在机关重重遍地陷阱的亚平宁足坛腾挪闪躲游刃有余,为尤文图斯争来了很多实际利益,比如说获得的电视转播费要高于其他对手,而尤文的股票上市计划则受到了更多的支持,扭亏为盈实现了连续赢利和良性发展。 为了阻止森西问鼎职业联盟主席的野心,莫吉避其锋芒而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假意推举一个资历尚轻也并不可靠的小坦济去和森西竞选。此计不但把帕尔马代表的中间派吸入本方阵营,而且还巧妙地造成了一个不破不立的僵局,从而利用规则漏洞帮助本来身为副主席的加利亚尼自动成为职业联盟主席。两人里应外合,同时采取打击和拉拢双管齐下的策略分化莫拉蒂这样立场不坚定的骑墙派,重创了来势汹汹的森西,令罗马的声势日衰。在德拉斯事件上莫吉见缝插针,利用森西好贪小便宜的心理,加深了森西和老高奇这对过去的盟友之间的嫌隙,巧妙地把佩鲁贾从森西阵营拉入旗下。 在卡萨诺转会一事上,莫吉利用森西发狠较劲的心理把一名19岁小将的身价炒做到3000万美元,让罗马付出了昂贵的代价,还扔给它一个大麻烦。而在戴维斯转会事件中他将计就计,装出一副唯利是图的面孔,利用媒体令森西误以为尤文现金,从而故意和罗马人拖延时间,打乱了罗马加强阵容的整体部署。此举令森西和卡佩罗将帅不和,也令罗马草木皆兵,怀疑黑手怀疑足协。也正是莫吉的心理战术使杯弓蛇影的森西为了防止对手挖角而拼命地与球队的明星续约加薪,终于造成沉重的财务负担,结果罗马为了摆脱经济包袱被迫让巴蒂、卡福等昔日悍将自由转会。就是去年的达科特,本来是罗马队为了防止戴维斯转会不成而预备的替补人选,但莫吉巧妙地加以牵制,既不说要也不说不要,让达科特干等了大半年才最终去到罗马队。再拿今年这个莱罗塔列来说,明明是罗马队已经谈判好长时间了,莫吉突然插一手让事情额外复杂。醉翁之意不在酒,莫吉的目标显然是对准了森西。在森西内外交困的时候继续施压,让森西进退两难。若高价买来莱罗塔列,罗马队财务上更加难以承受,恐怕就有崩溃的危险;如若不买,又失信于卡佩罗、托蒂,进而失信于投资者。正是由于北方豪强的釜底抽薪,罗马的生存空间日益狭隘,最终难逃拉齐奥的下场。 相比之下,莫吉同过去财雄势大的投机家克拉尼奥蒂的斗争可谓一波三折。在1999-2001年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莫吉在转会市场上的强势地位受到了克氏的有力挑战。拉齐奥陆续从尤文手中抢走维埃里、克雷斯波、菲奥雷、利维拉尼等一大批球星,一度成为最有威胁的对手。在那个恶性膨胀的泡沫经济年代,“疯狂”都不足以形容克拉尼奥蒂在球市上的扩张行为。以2000年为例,克拉尼奥蒂在花5600万的巨资引进克雷斯波以后竟然不顾一切地预付近5000万美金订购了菲奥雷和詹尼凯达,而此二人要到一年后才能来拉齐奥效力。这种对财务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没有吓倒莫吉,他领导的尤文图斯在球市上选择了“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防御,只引进了当时初出道的特雷泽盖为来年做准备。 2001年莫吉突然转入战略反攻,从外强中干、逐渐力有不逮的拉齐奥手中夺得了内德维德这面大旗,并且通过周密运作从帕尔马引进了布冯和图拉姆两张真正的王牌,令同样虎视眈眈的罗马双雄野心大大受挫。这一系列的转会战果向世人表明,没有莫吉做不到的事情,尤文图斯仍然是球市上的传统霸主。虽然同时失去了齐达内和因扎吉使得前场攻击力表面有所下降,但是莫吉立足自身挖潜,对特雷泽盖给予了充分信任,坚持不用特雷泽盖去换维埃里,结果特氏果然以尤文十几年来第一个最佳射手的头衔来回报了俱乐部。这样通过买进卖出,在实际花费不多的情况下尤文图斯大大巩固了后防同时也保持了前方的攻击力,成功地夺回联赛冠军。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经过艰苦的持久战,耐心的莫吉一手制造的内德维德事件暴露了拉齐奥的财务问题,使得投资者对克拉尼奥蒂的信心大大不如以往。表面繁荣的足球经济也开始从巅峰下滑,早就预见到山雨欲来而做好了合理预算的莫吉在2002年冬季球市大放烟幕,先后联系了穆齐、穆图、多尼和菲奥雷等很多球星,造成了球市依然繁荣的假象,诱使克拉尼奥蒂提前出手,高价签下奥多、曼佛雷迪尼和埃里伯托等球员。克拉尼奥蒂天真地以为,自己还能象前几年一样,通过吐故纳新来维持阵容和资金周转,于是没有做太多的防范。到了夏季,早有默契的北方三强一反常态按兵不动,造成球市迅速萎缩。贝鲁斯科尼政府又通过新法律表示加强财务审核,加利亚尼领导的职业联盟又以债务问题为由拒绝其在新赛季的联赛注册,使猝不及防的克拉尼奥蒂腹背受敌,贱卖内斯塔和克雷斯波这样的巨星已经不可避免。这样莫吉通过和加利亚尼莫拉蒂联手,北方三强逐步瓦解了拉齐奥,让克拉尼奥蒂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对手低下了高傲的头。 对半敌半友的莫拉蒂,莫吉把四两拨千斤运用得滚瓜烂熟.莫拉蒂购买球员往往随意性很大,细致的分析研究工作对他来说只是装装门面而已。由于在转会上屡屡失误备受非议,此人对莫吉特别是他的组队能力非常眼红,许以重利挖其加盟,遭拒绝后干脆采取了见人就抢的下三滥着数.凡是莫吉看上的球员,莫拉蒂必然介入,动辄高价抢购。于是莫吉四处散布谣言,诱使莫拉蒂出手,等其筋疲力尽之后在市场上便可轻易压价.去年的内斯塔争夺战,莫拉蒂一度占到上风,终因失去耐心而把好局拱手相让,只得到了正在走下坡路的卡纳瓦罗.今年的斯塔姆同样如此,一个31岁的老将在莫吉的反复炒作下先后引来了AC米兰和国际米兰的关注.而在职业联盟里,莫吉和加利亚尼又常常迫使缺乏决心和判断力的莫拉蒂临阵退缩。就是对国际米兰内部,莫吉也保持了奇妙的影响力。他甚至公开指责或取笑国际米兰的人事工作,迫使昏庸无能又多疑的莫拉蒂不断换人。这正是孙子兵法指出的“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虚虚实实,令莫拉蒂及其追随者们找不着北。 莫吉对尤文的复兴有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是我们更应该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全面评价这位风云人物,毕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莫吉只是个商人,他有他的成功,也有他的失败。 先从俱乐部整体战略说起。自从莫吉上台以后,俱乐部完全摈弃了过去一掷千金的投资政策,转而采取低调务实的做法。推行现代企业制度,量入为出,精打细算。这种经营战略为尤文最近十年的辉煌奠定了基石,功劳自不必多言。但是,这种经营仍然有失于保守,特别是在上世纪末新技术革命带动的经济增长黄金时期里,没有有效地利用经济全球化的契机赢得经营上的飞跃。偏重成绩不重名气使球队国际化程度要低于其他豪门,在足球新兴国家众多的亚太地区没有找准球星这一经济增长点。 从收支上看,尤文的收入不如皇马曼联,开支也不如他们大,虽然盈利大致相当,但是广告效应、品牌价值等等高附加值和潜在客户群的损失却是不可估量的。从这里看,尤文的品牌塑造很不成功。缺乏有影响力的偶像明星是重要原因,仅仅依靠一个皮耶罗无法同其他豪门比拼人气,而齐达内和因扎吉的离去就令尤文更加平民化。作为连锁反应,成绩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滑坡,失去了过去那种使人望而生畏的影响力。这种小本经营的局限性,使得尤文图斯尽管规避了经济滑坡带来的高风险,但也错失了攀登更高峰的千载良机,于是被皇马曼联在经济、竞技以及影响力方面全面超越已经不可避免。 更进一步,由于对于宏观经济的把握失当,导致尤文在接下来几年的球市上处于一种实际萎缩的状态。过多地谨慎权衡,往往在该出手时不出手,经常由于价格问题止步不前,直接后果就是对手壮大和自身相对削弱,这种影响在99年冠军杯扩军之后愈加明显。从1996年电视转播费开始以几何数级疯涨直至2002年电视业出现严重下滑中间的几年黄金时期,尤文图斯由于投资不足导致竞争力下降,错失了冠军杯的庞大电视转播收入。 在转会市场上,短视行为依旧可见。以维埃里的转会为例,他的身价从96年的410万美元,到97年的1960万美元,到98年的2800万美元,到99年则飞涨至5000万美元。这样97年卖出维埃里便成了一笔相对失败的买卖。从竞技角度看有多么可惜自不必提,就是从经营角度来说,谨小慎微固然规避了市场风险,但也失去了巨额赢利的空间。同样是在拉齐奥效力一年,22场比赛攻进了12球,然后转会国际米兰的维埃里让拉齐奥净赚了2200万。而在尤文图斯一年里23场球攻进了8球,在他身上尤文图斯仅赚1500万。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尤文辛辛苦苦培养的球星却让别人享受了成果之余还轻易获取巨利。 2002年夏天,莫吉经过精心布置准备收购内斯塔,但是由于在讨价还价中浪费了过多的宝贵时机,最后还让特雷泽盖的受伤打了个措手不及,只得匆忙之间抓了一个不在计划内的迪瓦约(且没有经过严格的考察,白白错过了穆图,其附带动机还是为了让其儿子小莫吉的GEA从中得利,获取高额中介费),被狡猾的加利亚尼渔翁得利抢走了唾手可得的拉齐奥旗手。可说是机关算尽,算计了敌人却被旁人坐享其成,聪明反被聪明误,不能不说是一场重大失败。 在球场建设和硬件设施方面,尤文图斯甚至整个意大利都要落后于英德西等国。仅仅是为了一个球场的归属问题就和市政府争吵了好几年,如此的工作效率让意大利人逐渐落后于其他国家也是在所必然。经济黄金时代已过,市场越来越不景气,选择在这个时候上市应该说是一种失败。慢慢吞吞地开始阿尔卑球场的改造,而不是原先提出的新建球场,显示出信心的不足和效率的拖沓。在这些方面,莫吉为首的管理层是不是也应该向曼联和拜仁学习呢? 主教练的挑选上,应该说莫吉还是功大于过。但是莫吉在1999年对待里皮的手法不敢恭维,过早地未雨绸缪,不跟里皮这样一位功臣打招呼便联系了安切洛蒂作替身,导致里皮一气之下提早宣布下赛季加盟国际米兰,领导层关系迅速恶化直接导致了那年球队的军心涣散。 总的来说,出身南方贫困地区的莫吉,自然有其靠自身才智和个人奋斗爬上高位的本事,但是由于出身的局限始终缺乏名门的气魄和大手笔,沉溺于勾心斗角却没有超然物外的雄心壮志.这也是他终归只能为阿涅利打工的原因.莫吉可以说是意大利足坛的和绅,背靠最有势力的阿涅利家族,玩弄权术和利益武器。在他的眼睛里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前巴里教练法切蒂曾经说过:执教三十多年来最值得自豪的事情是从未和莫吉一伙搅在一起。 从1961年到2001年,莫吉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思维,他自己概括为“买、卖、赢”。记者说他是魔鬼,认为他的成功没有坎坷,他辩解道:“不是魔鬼,我是自学的旅客,时常通过卡夫丁门(通过卡夫丁门在意大利是忍受耻辱的意思)。当人们茫然无助的时候,总是想借助上天的恩赐,我从来不这样。”人们都为他与尤文图斯的合同担心,他相信俱乐部会主动提出延长合同的要求,因为“我唯一的推崇者是我自己。” 让莫吉记忆犹新的人物只有一个记者,几年前他就莫吉爱唱歌之事问过吉:“听说您总唱着贬低女性的歌曲,但心里却总想着老妇人?”莫吉答道:“不,我唱歌跑调,所以只有别人想捉弄我的时候,我才唱歌。” 如他自己所说:如果有五千万,他就和吉拉乌多一人分一半.由此可见,平衡预算,在他心里永远摆在第一位。 正如他的对手,皇马主席弗洛伦蒂诺所说:竞技比赛有很多偶然性,唯有经济是可以控制的。有了可靠的经济基础就有长期称霸的可能,跟弗洛伦蒂诺不同的是,莫吉选择了一条通过卡夫丁门的道路,一条更需要忍耐力的道路。也许他不如弗洛伦蒂诺飞得高飞得快,但是他肯定走得更稳健、更实在。正是这样一条道路,让尤文图斯能够在亚平宁半岛上长期称霸。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安切洛蒂:场面均势》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043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