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时间排行榜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女乒世界排名,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邓亚萍当年到底有多强
最佳答案邓亚萍当年到底有多强
邓亚萍当年到底有多强, 亚萍作为女乒史上首位大满贯得主,确实很牛,在她职业生涯巅峰期的十年中,邓亚萍几乎囊括了世界大赛的单、双打冠军,被媒体盛誉为“邓亚萍时代”。这位中国乒乓球队的“初代大魔王”,穷其乒乓生涯,将统治力三个词演绎到了极致。
邓亚萍当年到底有多强1
亚萍作为女乒史上首位大满贯得主,确实很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她开创了属于自己的“邓亚萍时代”(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邓亚萍不仅仅是中国乒乓球的骄傲,她在世界乒坛史上绝对称得上是一名现象级球员。6岁开始打球,15入选国家队,24岁的她急流勇退,选择了退役。职业生涯共拿到18个世界冠军头衔是中国奥运历史上首夺四金的第1人国乒历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运动员(连续8年)。
邓亚萍
在她职业生涯巅峰期的十年中,邓亚萍几乎囊括了世界大赛的单、双打冠军,被媒体盛誉为“邓亚萍时代”。其次,她吃苦耐劳,永不服输,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曾5次为她颁奖。大满贯是怎样炼成的?邓亚萍的日常训练刻苦到极致,由于身高偏矮,她比常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和汗水,她的主管教练经常叮嘱她的一句话不是要练什么,而是要求她注意休息,别练过了。邓亚萍练球时往往会带两双球鞋,湿了一双换成另一双。
在邓亚萍的人生字典里,没有输这个字,她不会两次输给同一个选手,即便输了必须赢回来!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对邓亚萍的犀利进攻打法盛赞有加,他评价到:“我非常喜欢你的打法,快速凶猛,看起来够味。一个自身条件并不好的女孩,能够长久称霸女子乒坛,在邓亚萍身上我看到了奥林匹克精神。”邓亚萍这种永不服输的劲头,确实很好的诠释了奥林匹克的运动精神!
邓亚萍当年到底有多强2
14年职业生涯,18个世界冠军,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总共输掉5次外战——这是邓亚萍辉煌职业生涯中,最让人瞠目结舌的一组数字。这位中国乒乓球队的“初代大魔王”,穷其乒乓生涯,将统治力三个词演绎到了极致。
邓亚萍为中国体育所铭记,成绩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在成绩之外,这位“小个子”蕴含的大能量,以及其让人钦佩的励志成长史,同样值得所有人的尊重。
虽然生在乒乓世家,但是邓亚萍的乒乓球道路,却是异常坎坷。由于身高的原因,她被省队拒绝,她迟迟未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但这些磨难非但没有成为她的绊脚石,反倒是让她愈发坚韧和勇敢。
从小她就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也是训练中最能吃苦的运动员。凭借这般毅力,邓亚萍让所有轻视她的人,最终不得不接受并认可她的强大。9岁便在全国业余体校比赛中拿到冠军,随后15岁拿下全国青少年组的冠军,同年进入国家队。
16岁首次参加世乒赛便拿下冠军,加冕世界冠军的头衔。17岁与几位世界拿到世界杯的`冠军。19岁加冕奥运会双冠王,23岁卫冕奥运会双冠王……
若是去细数邓亚萍生涯的冠军,恐怕要费上不少的时间。但正如前文所述,邓亚萍整个生涯,最让人钦佩的,在于她不与自己妥协,不断逼出最好的自己。
1994年亚运会上,她爆冷输给了小山智丽,遭遇了整个职业生涯最为苦涩的失利,也是她在生涯中第五次输给外国选手。
彼时的邓亚萍,携奥运双冠王之势,风光一时无两,遭遇如此失利,打击可想而知。但这位“小个子”倔强地挺过来了。一如她生涯伊始不被看好,却倔强的证明自己一样。
在输给小山智丽之后,遭到重创的邓亚萍,并没有一蹶不振。她将这场失利作为动力,在随后的职业生涯中,没有再输掉一场外战,纵横十几载仅仅输掉5场外战,这样的数字也是让人无比佩服。
1994年败北之后,1996年邓亚萍再度卫冕了奥运会的女单和女双冠军,就此成为彼时拿到奥运冠军最多的中国运动员。
邓亚萍的传奇生涯,不仅诠释着统治力三个字,更是不断超越自我,挑战自己的极限,追逐更好的自己,她的坚韧、她对于乒乓球的热爱、对于胜利的极致渴望,是所有中国运动员的榜样。
邓亚萍的故事
最佳答案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邓亚萍是乒乓球历史上最伟大的女子选手,她5岁起就随父亲学打球,1988年进入国家队,先后获得14次世界冠军头衔;在乒坛世界排名连续8年保持第一,是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成为唯一蝉联奥运会乒乓球金牌的运动员,并获得4枚奥运会金牌,其中包括单打和与乔红组合的双打。
童年的邓亚萍,因为受当时体育教练父亲的影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校的要求,体校的大门没能向她敞开。于是,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乒乓球,父亲规定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邓亚萍虽然只有七八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对一个孩子来说,这是多么难能可贵!这不但要使身体备受煎熬,心里方面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小小的她,每闪、展、腾、挪一步,都可以用举步维艰来形容!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他从不叫苦,不喊累!负责训练的父亲,有时心疼得掉眼泪!付出总有回报,由于邓亚萍的执着,10岁的她便在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获得团体和单打两项冠军。进入国家队后,邓亚萍都是超额完成自己的训练任务,队里规定上午练到11时,她就给自己延长到11时45分,下午训练到6时,她就练到6时45分或7时45分,封闭训练规定练到晚上9时,她练到11点多。邓亚萍为了训练经常误了时间,她就自己泡面吃。在队里练习全台单面攻时,邓亚萍依旧往腿上绑沙袋,而且面对两位男陪练的左突右奔,一打就是2小时!在进行多球训练时,教练将球连珠炮打来,邓亚萍每次都是瞪大眼睛,一丝不苟的接球,一接就是1000多个。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球台再练。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一层纱布接着练。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改变了世界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邓亚萍在剑桥大学读书的励志故事
每天凌晨5点起床攻读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
"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作为一个插班生要赶上其他同学困难太大。加上没有教材,每次上课才能拿到老师发的讲义,这种教学方法也很难让我适应。"
"生活的环境也不尽如人意。到英国留学的留学生,多数都是住在学校所安排的英国人家里,我也不例外。本想住在英国人家里,一来可以更多地了解英国的风俗民情,二来可以有更多的英语会话机会。但是我所居住的这个女房东家,距学校太远,而且房费伙食费很高,每月除了要交200多英镑房租,还要交100多英镑饭费,两项合起来每月的支出约合人民币将近5000元。对于自费到英国上学的我来说,惜金和惜时同样重要。"
"记得当我头一次穿着防雨运动衣,骑着自行车到学校时,许多同学见了都大为不解:怎么世界冠军还骑自行车来上学是啊,世界冠军也是凡人,我的所有,是我用汗水换来的,它来之不易,我必须十分珍惜它。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困扰着我,切盼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刚到英国不久,我想往家寄点钱,然而到邮局拿了单子,却不知如何填写,邮局的人在单子上指指点点,我却一脸茫然,我站在邮局前,两眼发呆,我能怎么办问谁去问了,自己还是听不懂,最后,只好悻悻而归。"
"开学前,为了让我熟悉一下环境,房东开车送我去学校转了一圈。第二天人家不送了,我虽然买了辆自行车,却找不到上学的路了,七拐八拐,赶到学校已经上课了。一向守时的我成了迟到生。得迸出几个单词解释,然而解释不明白,那滋味,那窘迫,现在都忘不了!"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
"刚到剑桥的那段时间,我虽然比较刻苦,效果却不明显。我知道,这是因为自己的语言基础还相当薄弱,要想在剑桥这个精英云集的学府里站得住、学得好,更需要全力以赴地去拼搏。做学问与体育训练一样,没有任何捷径可寻,更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儿,一切靠自己去拼去搏吧。"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我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自己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我来说好像都很费事,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我一般都不回宿舍,就是吃上午带去的三明治,然后看一会儿书。晚上经常吃的东西就是自己做的方便面条加青菜、西红柿和鸡蛋。几乎每天都要学习到12点才能睡觉。"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
"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邓亚萍在诺丁汉大学读书的励志故事
一看她学习的劲头就知道她是世界冠军
2001年9月,邓亚萍从清华走进英国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原本更喜欢剑桥,那里风景可人,令我心醉。可我还是投奔了诺丁汉大学,因为诺丁汉大学有全英国最棒的外语系。"
"导师对我不太了解,似乎有些不放心,担心一个运动员能否完成学业。我恳切地对导师说:我可能比您的其他学生基础要差,请你多费心了,别人能听懂的课程,我可能要两次甚至多次,别人需要一年,我可能需要一年半甚至两年。但不管费多少力、多长时间,我都要把学业拿下来!我是那种很要强,性子也很犟的人,因此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在英国,修硕士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类似于应试教育。就是上一门课考一门,直到通过所有课程;另外一种是跟导师做课题研究,研究结束后做论文,如果论文通过就可以毕业,我采取的是第二种办法。比语言更难的是这里的学习方式,和国内真是大不一样。我有自己的导师,但并不经常见面。往往是他给我提供一个阅读书目清单,我自己到图书馆或大学找书,然后阅读。有了问题才和他预约见面、答疑。开始时,我很不习惯这种方式。而且我修的方向是“中国当代研究”,一个似乎和体育无关的冷门专业,即便图书馆里也不一定有相关材料。这样,我就必须在不同的图书馆和大学里去找。不过,现在看来,这也是我在国外学习的重要收获之一。新的学习方式让我学会了在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找到实现目标的办法。"
"打球的时候,视力两眼都是1.5,上学以后下降得很快,现在有一只眼已经0.6了。学习和打球相比完全是两码事,睡眠不足,上课总是犯困,眼睛睁不开,越坐越困,恨不得用根棍儿把眼皮撑起来。可对面坐着的是老师,你又不可能睡觉,更不可能溜号。刚开始时这种感觉特别明显,后来慢慢适应了这种生活,知道该怎样安排好作息,找到一些规律。"
"我的研究课题是《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例子用的就是中国女子乒乓球队。为了研究这个课题,我阅读了一些对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材料,大部分是外国人写的。这些外国人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女运动员的生活和成长经历,因此他们的研究并不到位。我希望能够从我开始,有人真正关注中国妇女和中国女运动员的研究。我也希望通过在国外学习,在工作中便可以尽量避免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会,以便更好地介绍中国,让世界了解中国。而在国际体育界,能让人理解你的见解,接纳你的主张并非易事。"
学习上的她拿出打球时的劲头。按说老师安排的课程已经呈饱和状,每周天天有课,周末的作业也不轻松,做罢作业还要准备下一周的课,周而复始。可她还是觉得"吸收"得不够。
也难怪,她心里真的是着急。邓亚萍刚撂下球拍儿,就成了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一位年轻的委员,她恨不得赴会时能立马讲得一口流利的英语。于是,这位乒乓球世界冠军心底悄悄萌生着愿望早一点进入高级班,明年向Master(硕士学位)进军。
在诺丁汉大学上课的过程中,邓亚萍总是抓住一切机会抢着发言。老师用开玩笑说从她学习的劲头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个世界冠军。"下了课,我必须匆匆赶到另一个老师那里去做个别辅导,这是学校针对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同而特别安排的单独辅导时间。每次出去开会之前,我的老师都会帮助我准备发言材料,纠正我的语音语调和演讲的方式方法。另外学校还专门为我开了一门课,教我如何用英语进行采访。在学校我过着典型的大学生三点一线式生活,和校园里那些普通的女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这个硕士学位我非拿不可,而且一定要在国外的大学里拿到。"那样的话,在中国的奥运会冠军当中,她可能又拿了一项第一。作为诺丁汉大学的一名学生,邓亚萍每天的时间表比较紧。"除了上语言系的课,还要上英语系的课。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中午休息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
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的励志故事
"过语言关对我来说还有着另外的意义。当时我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同时还负责国际乒联的一个项目,如果你没有办法跟别人交流,那么一切都是零。同时还有一个公众形象,就是说我毕竟代表着中国,同时代表着中国运动员,所以精神风貌是很重要的。"
一年后,邓亚萍面对严格的考官,用英语宣读了3万5千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冠军》。以翔实生动的材料和清晰有力的论点论述了中国妇女及中国妇女体育的巨大发展和变化。临场考官的一致结论是:无条件一次通过!2002年12月22日,她如愿获得硕士学位。萨马兰奇先生称赞她"拥有了打开世界大门的钥匙"。
至此,从1997年进入清华大学起,邓亚萍已在校园度过了近六个春秋,并将自己当年的小学"学历"变为研究生学历。邓亚萍坦言,从运动员到学生,尤其是一个留学生,她付出的努力并不亚于打球。"从对英语一窍不通到熟练地用英语与教授交流,从人生地不熟到朋友遍英国,从开始时的迷茫到后来的迎接挑战,每一步都走得很辛苦。但海外生活为我打开了一扇门,让我真正了解了世界。"
其间,她还作为北京申奥成员,赴莫斯科为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作了贡献。
2001年7月13日,邓亚萍用流利的英语向国际奥委会委员呼吁:请给中国运动员一个机会,让我们做一次奥运会的东道主!
知识,没有止境。2002年,她如同一个长跑运动员,又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开始新的拼搏--满怀信心地攻读剑桥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2008奥运会对当代中国的影响",邓亚萍的"中国研究"又得以继续下去了。
2003年2月24日,正在剑桥攻读博士的邓亚萍又回来了,在北京奥组委,新的忙碌又开始了。"我在剑桥的导师彼德.纽伦是一位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已经研究中国经济30余年,他深知2008年奥运会对拉动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会有极高的经济研究价值,他认为我回国,不仅能为祖国服务,也能为论文收集第一手珍贵材料,因此,他特批我回国边工作,边学习。未来的工作很艰苦,但这是非常好的机会。"
"有人可能觉得我这是自讨苦吃,甚至有人说你的荣誉多得一大把,不攻读什么学位,后半生照样可以过得不错,即使读学位也不必那么辛苦,甚至不妨找个“枪手”代笔写论文。但我读书上大学可不是为了“镀金”,我上学只是要圆自己的读书之梦。我从自己与外国朋友交往中深切感受到知识缺乏、交流不畅。尽管基础差,我不想投机取巧走捷径,更不要说我就读的清华、剑桥等国际知名大学治学严谨,容不得弄虚作假!"
饺子可以速冻,人才却难以速成。邓亚萍学业上的成功与打乒乓球的辉煌,其实并非得益于她具备多大的天赋。恰恰相反,无论学业还是打球,她都是在先天条件不大有利的情况下,靠坚忍不拔的毅力,靠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在人生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金牌。
"我现在依然是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体育与环境委员会和改革委员会三个委员。特别是运动员委员会,委员都是很有名的奥运会冠军,都有自己代表的权益,很长一段时间我是唯一的亚洲委员,因此我不仅代表中国,而且还是亚洲的代表,有责任为亚洲和第三世界国家运动员争取权益。"在邓亚萍的努力下,运动员委员会已经向国际奥委会执委会提出在推举奥委会委员时必须有一名(共8人)亚洲委员的建议。
而她在剑桥的博士学业也已经到了第二年,谈到学业,邓亚萍说:"难啊,真是太难了,感觉压力很大。一天到晚就是绷着,所以感觉特别辛苦。但我要感谢当学生的这段经历,因为它让我看到了另外一个世界,找到了自己新的价值。如果亚运会、世乒赛和奥运会的冠军是我乒乓球生涯的三大满贯,那么在清华获得学士学位、诺丁汉大学硕士毕业和取得剑桥博士,就是我要完成的另一项大满贯。"
拼搏、拼搏、再拼搏!无论是做运动员还是做学生,邓亚萍对自己的要求都几近苛刻:"必须做好,我没有理由做不好!"这就是一份自信!
女乒世界冠军王楠为何如此招人敬佩?
最佳答案单单从王楠世界冠军的身份就可以让很多人从心底里敬佩她。王楠在乒乓球界是一位非常重量级的人物,她取得过24个世界冠军,目前超越她的选手还没有出现。而且王楠在乒乓球赛场上给人的感觉非常洒脱,她不单单是单打比较突出,她很多种打法都非常优秀,在比赛中都获得了很大的胜利。她也独创了很多自己的球技,让对手无从下手。
王楠帮助我们乒乓球队你获得了很多比较高的荣誉,所以她在整个乒乓球界甚至在整个运动界都非常有名气。她的这个头衔就很值得大家敬佩她了,这样的成绩是很多人一生都难以做到的。现在很多非常优秀的乒乓球队员张怡宁都是王楠亲自指挥的,还有现在比较有名气的福原爱,这些都属于王楠的徒弟,现在她的徒弟也在乒乓球界成为了比较优秀的人物,可见王楠的功劳是非常大的。
在王楠成名之后并没有一直占据在巅峰位置上,而是选择退出,把更多的机会留给年轻人,她的洒脱也让我们大家觉得非常佩服。很不幸的是,王楠在备战奥运会期间患上了甲状腺癌,这个疾病在当时是非常可怕的。但是她们并没有因为自己生病而放弃比赛,而是选择在病魔的折磨下继续训练,最终她坚持完成了这场比赛。但是在这场比赛之后王楠就选择退役了,在她退役之后依然有很多人关心她,王楠也并没有被病魔打倒。
她在面对病魔的时候心态非常好。而且她也有一个非常爱她的老公,在她生病期间她老公放下了自己的事业,一直全心全意的陪着她,她最终也战胜了病魔。也能看出她是一个心态非常好的女孩子,这种洒脱也是我们很多平常人都做不到的,所以王楠的一生都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和敬佩。
国乒女单中邓亚萍、王楠、张怡宁中最强的人是谁?
最佳答案她连续夺得了两届奥运会女单和女双的冠军,8年排名世界第一,也是乒乓球历史上排名世界第一时间最长的女运动员,很多人都惊叹邓亚萍开创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被人们称之为乒乓女皇。如果有人质疑你,不相信你没关系,在比赛中打赢他就好了。这句话是很多球迷对于邓亚萍印象最深的话语。她也是女子乒乓球界唯一一位获得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年终总决赛以及全运会、亚运会和亚锦赛等一系列大赛冠军的超级全满贯得主。
邓亚萍在25岁时选择了退役,虽然正值当打之年,但是邓亚萍再一次做了自己的主人。乒乓球另一位大满贯王楠在她的职业生涯里共获得了过24个世界冠军,王楠也是邓亚萍之后中国女乒新的领军人物。王楠给很多人的印象是青春活泼、和善幽默,很多媒体报道人员都喜欢和王楠打交道。王楠曾获得1999年第45届世乒赛女单和女双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女子单双打冠军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又再次卫冕了女双冠军。
2007年世界杯王楠先后拿到女单和女团的冠军。在国乒的9位大满贯冠军得主中,王楠和马龙的人气最高,在媒体的曝光度方面也更多。王楠自打进国家队之后就以世界冠军为起点,逐步取得了更大成就。2004年雅典奥运会,王楠和张怡宁搭档在乒乓球女双决赛中击败了韩国组合夺得金牌。北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子单打决赛,张怡宁五局苦战战胜了老将王楠,成功卫冕冠军,王楠则获得了该项目的银牌。
北京奥运会之后王楠功成身退,目前在山东威海市某集团担任董事长。最后是大魔王张怡宁,张怡宁6岁时开始打球,在1993年被教练选中进入国家队。2001年张怡宁获得了第46届世乒赛女团的冠军,也就此拉开了世界乒坛的张怡宁时代的序幕。2004年雅典奥运会张怡宁在决赛中顶住压力击败了朝鲜选手获得女单金牌,这也是她职业生涯中首枚奥运会金牌,女双比赛和师姐王楠搭档同样轻松夺冠。
很多人都感叹张怡宁总是能够在比赛场上给球迷带来无限的精彩和亮点。此前陈梦已经追平了张怡宁的纪录,成为第二位获得4次单打总决赛冠军的女选手,还是总决赛历史上唯一的四连冠选手。张怡宁的榜样力量让陈梦始终充满着自信和前进的动力。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女乒世界排名第一时间排行榜》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12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