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龙几岁 马龙几岁进入国家一队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马龙几岁,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马龙的励志故事
- 2、马龙国家级及的冠军一共有多少
本文目录导航:
马龙的励志故事
马龙从5岁开始在辽宁鞍山学习乒乓球,2001年被关华安教练发掘带到北京继续学习;2003年进入国家队,马龙在乒乓球历史上是一位超级传奇的人物。
1988年,马龙在中国乒乓球之乡辽宁鞍山出生,5岁时因身体太弱需要锻炼,被父母送到体校打球。在训练中,马龙逐渐展现出过人的天赋,11岁就进入辽宁队。可惜马龙的身体条件一般,由于没有充足的力量和爆发力,他差点被省队淘汰。但马龙并没有因不受重视而气馁,而是始终坚持刻苦训练,哪怕生病甚至受伤,他都会雷打不动地出现在乒乓球桌旁。
靠着这股不怕输的韧劲,马龙在辽宁队待了下来。2001年,北京西城体校教练关华安看到了13岁的马龙和他的球技,认为他“球感极佳,潜力很大”,便将他带回北京训练。在北京,马龙“功力大增”。两年后,15岁的马龙凭借骄人成绩,踏入了国家队大门。18岁时,他随队出征世锦赛,夺得人生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和不断参加比赛,马龙几乎已经成为一个没有短板的乒乓球运动员。2016年吉隆坡世乒赛,日本队和中国队一同杀入了男子团体决赛。东京电视台以一种六维雷达图来形象描述每位选手的实力,在防守、经验、发球、力量、和技术这六项指标中,只有马龙全部得满分,雷达图形成一个六边形,他从此获得了“六边形战士”的绰号。
马龙世界排名:
2020年东京奥运会结束后,马龙的世界排名为第二。2021年12月21日,国际乒联公布了年终世界排名。马龙位列男单第二。2022年1月30日消息,国际乒联世界排名更新,马龙位列男单第二,积分5404。北京时间2022年4月19日,国际乒联2022年第16周世界排名公布,男单马龙以6804分排名第二。
2022年5月3日,2020年推出的“初始积分”被删除并采用新的世界排名规则后,国际乒联最新一期世界排名中,马龙排名第二位。2022年5月10日,国际乒联公布了2022年第19周的世界排名,马龙位列男单第二。2022年6月,国际乒联第25周排名,马龙位列男单第二。2022年7月,国际乒联第27周排名,马龙位列男单第二。
2022年7月12日,国际乒联第28周排名,马龙位列男单第二。2022年7月19日,国际乒联第29周排名,马龙位列男单第二。2022年7月26日,国际乒联公布2022年第30周世界排名,马龙以3700分位列男单第二。8月,国际乒联第31周排名,马龙以3700分位列男单第二;国际乒联第32周排名,马龙位列男单第二。8月16日,国际乒联第33周排名,马龙位列男单第二。
10月24日,国际乒联第43周世界排名,马龙排名男单第二位。11月29日,国际乒联2022年第48周世界排名,马龙以积分4400分排名男单第三位。12月,国际乒联公布2022年最后一期世界排名,男单,马龙4400分排名第三。
马龙国家级及的冠军一共有多少
截至2024年1月,马龙国家级及的冠军一共有145个。
马龙,1988年10月20日出生于辽宁省鞍山市,中国男子乒乓球队运动员,上海交通大学校友。效力中国男子乒乓球队,担任队长。马龙是首位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巡回赛总决赛、全运会单打冠军于一身的超级全满贯男子选手。
马龙从5岁开始在辽宁鞍山学习乒乓球,2001年被关华安教练发掘带到北京继续学习;2003年进入国家队;2004年获得世青赛男单冠军;2009年在亚锦赛中夺得团体、男单、男双和混双四冠,是中国的首个四冠王。
截至2024年1月,马龙国家级及的冠军一共有145个,马龙是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亚运会、亚锦赛、亚洲杯、巡回赛总决赛、全运会单打冠军于一身的超级全满贯男子选手。
马龙人物评价
马龙的发球以正手位小三角区的侧上、下旋球为主,落点变化多。正手位突出“快”字,近台上手积极,击球点早,弧线控制得好,反手位能够有效地结合弹打和快撕,利用快节奏中的落点变化来弥补力量的不足。马龙的接发球技术也非常有特点,两面连续回短的能力强,反手位的拧,弧线有点拐,常常令对手失误。
马龙的球风很正,就像他本人。是球队公认最努力最有天赋的一个运动员,是“战术大师”。他把球玩到了几乎极致。马龙对球的理解很深,对乒乓球的把控能力也很强,球商很高。状态的延续性比一般人时间长,打法比较全面,攻守平衡,长球、短球、上旋、下旋都不错,没有明显的漏洞。他是兢兢业业,好胜心和要强的心也比一般人要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马龙几岁 马龙几岁进入国家一队》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1333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