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开幕式8分钟表演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北京冬奥会开幕,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北京八分钟表演了什么内容?
答“北京八分钟表演内容为高科技舞蹈。”
北京8分钟,给全场观众和全球亿万电视观众献上了一场既结合现代科技又充满中国文化特色的精彩表演,象征第24届北京冬奥会的24名轮滑演员和24个带透明发光屏幕的智能机器人来到舞台。其中22名轮滑少年身着LED串灯服饰,另外2名少年演绎“熊猫队长”。借助高科技实现的影像变幻,轮滑少年在舞台留下各种滑行轨迹。24个智能机器人的屏幕上呈现出新时代中国的各种美好形象,伴随着华丽的舞步,成为演出中的一大亮点。这些近乎透明的屏幕有个好听的名字:“冰屏。”
演出最后阶段,“熊猫队长”借助互联网化身信使来到中国,向各行各业的人们传来奥运会的热情,“2022,相约北京”的欢迎声传遍世界。
为什么会有“北京八分钟”
答“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奥运会旗交接仪式及下届举办地形象展示表演(即“8分钟表演”)固定在奥运会闭幕式举行。而中国北京作为下一届冬奥会的举办方,所以才会有此次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的8分钟文艺演出。”
北京8分钟具体是指2018年2月25日,在2018年平昌冬季奥运会闭幕式主会场—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由张艺谋指导的文艺表演。“北京8分钟”的表演将闭幕式推向高潮,为观众献上了一场浓缩的现代中国与传统相结合的冰上视觉盛宴,也向世界发出了一份“相约北京”的热情邀请。随着中国接过奥运会的会旗,冬奥会进入北京周期。“2022年,北京见”。
“北京8分钟”哪些重要细节直到昨晚才得以解密?
答21点18分,在全场观众和全球亿万电视观众的注视下,由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执导的《2022相约北京》文艺表演用现代手法和思维,奉献了一台蕴含丰富中国文化、展现新时代中国形象的文艺精品。
而在演出之前,这些重要的细节,从未被公开披露过。
第一幕
机器人正常灯亮起 我的“8分钟”就结束了
在“北京8分钟”的整个演出过程中,有48名演员只出现在正式表演前,他们两人一组,推着机器人和“冰屏”最先上场,机器启动后迅速下场。每组对应一个号码,1号屏、21号屏、24号屏,在采访推屏演员的时候,他们说的最多的是自己所推的那块“冰屏”编号。
集训时每天要推800斤重代用道具走近千米
21号屏幕是由常睿和同伴一起推上闭幕式中央舞台的,为了尽量不让现场观众看出来,他们一身黑色紧身衣,只露出眼睛部分。听到启动成功的指令,他们就算完成了这次“8分钟”演出的任务,总共上场时间不到3分钟。
常睿,今年23岁,来自甘肃兰州,是北京体育大学运动医学与康复学院一名大四的学生,是一名推屏演员。介绍完自己,他发现了记者的疑惑。“我们就是要推着表演时用的一种设备上场,这个设备主要部分是一块显示屏。”
在8分钟表演中,轮滑演员与机器人的互动让人难忘,机器人配载的显示屏上不时变化出图案,将现场点亮。常睿在场下盯着21号屏,转身、前行,一切正常运转,他松了口气。虽然没有在8分钟演出时露脸,他的工作一样重要,到平昌之前,在北京封闭训练了近3个月。
在北京集训的时候,他们每天至少要推着800斤的道具来回走上千米。“开始推的训练屏是600斤,真正用在表演中的屏是800斤,所以我们需要做大量的力量训练。”另外一位推屏演员刘京和常睿是校友,这次也被选中参加演出。两个人一组,一前一后,前面的人负责方向和牵引、后面的人负责发力推动。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现场道具出口到舞台中间,有一个近6米长的坡路,在训练中,常睿他们就着重练习如何平稳地把道具推上这个坡。“需要惯性,有一个助跑。”刘京说,原地发力推起来会很吃力。
来平昌前告诉家人别守在电视机前盼了
另外一个练习要点就是动作协调统一,这48名推屏演员要将24台机器人推到指定位置,机器人接受统一指令启动。只有这个环节正常了,接下来的8分钟才能正常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有几个系列的动作,比如定点。”常睿告诉记者,推到台对位之后,会有统一的口号,让我们一起降轮,然后再启动。后台技术人员会和每组推屏演员确认机器是否正常,然后他们就按照顺序下场。“整个动作要求在三分钟之内完成。”
为了这三分钟,他们要付出三个月的时间训练。在1月底,记者在北京昌平的训练基地见到他们,小伙子们状态很好,就是担心到了平昌会很冷,现场候场时候要多加些保暖的东西。
但不论脚下还是身上贴多少暖宝宝,他们的手是不能戴厚手套的,因为推屏的时候可能会有脱手的风险。“我就不戴手套了,抓的那个位置戴着手套容易打滑,就那么一会儿,坚持一下。”常睿告诉记者,春节要在异国他乡过了,家里人很担心他吃不好,休息不好,也希望在电视转播时看到儿子的样子,因为保密,他不能说那么具体,只告诉家里人,别等在电视机前盼他了,镜头可能给不到。常睿告诉记者:“虽然只是场地里一闪即逝的一个黑影,但21号屏上正常闪动的绿色灯光就是我最好的表演。”
第二幕
扮熊猫演员:穿戴几十斤道具
于广水全身罩在熊猫木偶装里,从唯一的观察口向外看,冬奥会闭幕式现场闪烁着亮光,音乐、欢呼、喝彩、闪光灯……他小时候梦想是当个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眼前这些让他觉得梦想成真了。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于广水是“北京8分钟”的一名轮滑演员,他表演全程要套在几十斤重的熊猫木偶里。
演出前他们在干什么是不能说的秘密
2017年11月某一天,北京体育大学举行了一场选拔,于广水和一些同学被老师叫去参加,还让他们做一些奇怪的动作。“搞什么啊,我心里纳闷。”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四年级的学生邢志伟也被选拔成为这次表演的一名木偶演员,同样的选拔过程,让他摸不着头脑,跟平时练的动作不一样,平衡、转弯、单腿,考察动作更像是在舞蹈。
后来,老师通知他们被选中,要代表国家参加一次非常重要的演出。
12月1日,他们就在北京昌平的训练基地开始了封闭训练,见到导演组才知道,于广水、邢志伟要参加冬奥会“北京8分钟”的演出。这场演出意义重大不言而喻,需要所有人签保密协议,表演之前,不能向任何人透露他们在干吗,更不能透露表演的细节。
直到出发到平昌前一天,他们才告诉家人“初十晚上看冬奥会闭幕式直播啊,里面有我”。
穿戴道具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其实作为木偶演员,于广水和邢志伟在整个8分钟过程中是没机会露脸的。
第一次拿到演出道具木偶装的时候,大家觉得新奇。于广水在同伴的帮助下试着套了一下。“嚯,那个木偶头的重量直接压下来,两个肩膀就像担上了两桶水。”他回忆说。穿这身木偶装至少需要两个人帮忙,一次穿脱需要15分钟左右,在训练间隙,别的演员可以松松鞋休息,他们就只能继续套着木偶装。
“没法坐,没法靠,只能站着。”邢志伟说,有一次彩排,他们从头至尾穿着这身木偶装,大概有4个小时。等彩排结束回到宿舍,肩膀和腿都不是自己的了,只想瘫在床上睡觉。
在导演和技术团队的努力下,熊猫木偶的重量控制在15公斤以内,这对表演者来说,道具的重量压力已经降到最低。
照着动画片卡通人物学动作
扮熊猫就要有个熊猫的样子。国内最顶级的木偶道具制作师傅制作了惟妙惟肖的熊猫道具,演员就要负责把熊猫的姿态展现出来。
“我们穿上道具,就要忘了自己,我们一上场就是两只熊猫。”于广水说,要通过熊猫的姿势表达出情感需要多练习。邢志伟和于广水每天都会给自己加练一段时间,一个人练,另一个人用手机拍下来回看。“我们回宿舍用手机看视频,别人看电影,我就挑《功夫熊猫》、《熊出没》看,动画片里不是有熊嘛,我学这里的可爱动作。”邢志伟说。
两只熊猫木偶在表演时没有固定的动作,但需要合着现场地屏打出的投影走既定路线。开始排练还没有投影辅助,为了尽快熟悉线路,邢志伟就在模拟场地上用粉笔画出自己的路线,一次排练蹭模糊了,下次练之前再画。
经过两个多月的练习,路线早已经刻在两位演员的心里。在来平昌之前,演出团队还坚持每日训练,他们不断的细化动作。
第三幕
踩旱冰鞋上场 看花样滑冰视频学动作
“北京8分钟”演出上,24名轮滑演员与24个机器人配合完成表演。他们穿着单排轮旱冰鞋不仅要表现出花样滑冰的美感,还要与背景音乐、灯光效果、地屏视觉效果严丝合缝地配合。推屏演员郭露阳说,在场上,他们就像画笔一样,在地屏上滑出绚丽的图画。
郭露阳是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一名大三学生,平时的专业项目就是轮滑,但踩着单排轮滑鞋翩翩起舞这是第一次。“我看到表演的录像很震惊,因为我想都想不到我会做出这种东西。”
音乐响起,郭露阳和其他轮滑演员一起滑进场地,向右一个弧线,向后转身穿过两个机器人……这一切动作是在重复3个多月来的训练,正式表演的时候,他没有感到压力,按部就班的走线、滑行。“忘了自己是在滑旱冰鞋,尽可能展现冰上动作。”这是训练时导演组的要求,也是这三个月来他们重点练习的内容。
刚进集训基地,郭露阳信心很足。滑旱冰是他的老本行,没有什么难的,但随着训练的深入和细化,郭露阳需要重新掌握一套动作。“旱冰比较稳,动作幅度可以大一些,但细微的艺术展现力不如真冰。”表演现场模拟的是一块冰场,演员们动作要想更逼真,就要模仿冰上运动的动作。教练、导演会指导,训练之后,郭露阳就自己找花样滑冰视频看,每一个手势、每一下划动,他都默默记在心里,第二天训练付诸实施。
来平昌之前的一个月,是演出团队训练最忙的时间段。北京的气温也逐渐走低,训练专门找有大风的日子。晚上,训练场灯光全开,无遮挡的场地四处漏风,郭露阳和同伴们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是在晚上,场地也可能有大风,所以我们的训练就尽可能模拟当地实际情况。”郭露阳说,一次夜场训练下来,他的鞋里都是汗,湿冷最难扛。回到宿舍,就想把脚放在暖气上烤烤。
什么是“北京8分钟”?
答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奥运会旗交接仪式及下届举办地形象展示表演(即“8分钟表演”)固定在奥运会闭幕式举行。近年来无论夏奥会还是冬奥会,主办国都愈发重视这短短的8分钟展示时间。
今年初,张艺谋在原创冰上真人秀节目《跨界冰雪王》开播发布会上宣布,将参与执导2018年平昌冬奥会闭幕式“8分钟表演环节”。
那么除了张艺谋,主创团队还有哪些“大咖”呢?
1、全国人大代表、曾担任北京夏奥会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的“金牌策划”张和平。
2、著名舞美灯光设计师,北京夏奥会开闭幕式、广州亚运会开闭幕式、北京APEC欢迎晚宴以及多届春晚灯光总设计,G20峰会“最忆是杭州”总制作人沙晓岚。
“主创团队早已投入‘北京8分钟’的创意和策划工作。比如执导《跨界冰雪王》,这是我第一次担任综艺节目的总导演,初衷是借此普及冰雪运动、吸引更多国人关心冬奥会,为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目标助力。”
让我们一起期待张大导平昌冬奥会的“北京8分钟”吧。
米兰八分钟有惊艳到你吗?
答米兰八分钟的表演是下一届2026年冬奥会主办国家的一个类似宣传片的表演节目,至于这个节目惊艳不惊艳,我个人觉得平淡无奇,实在谈不上惊艳二字,当然了每个人的审美观不同,感觉也会不一样,有些人或者会觉得很惊艳,很有视觉冲击力,但是米兰八分钟没有惊艳到我。
2022年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有个表演叫做米兰八分钟,表演刚开始是两个人推着一个很大的地球仪进入场地,地球仪滚动过的地方是一种可以显示的屏幕,科技感十足。当地球仪滚动过屏幕地板时,屏幕地板显示出冰面裂开的画面,并伴随有冰裂的声音,随后在场地上方出现一个悬浮的雪花图标,这时候画面一转,出现一男一女两个外国青年人,这两个外国青年人穿着白色的服装,这个白色的服装好像是皮衣皮裤的感觉,有点僵硬那种,给人的感官造成一种觉得衣服和裤子都很硬的不舒服感,话说这个两个年轻人,一个在雪山上奔跑,一个在城市里奔跑,画面就这样切过来切过去,看得我眼花缭乱,最后两个外国年轻人,在屏幕上相聚,开始了舞蹈,跳过来跳过去,舞蹈了好一会儿,画面出现两个很大的数字26,接着是下一届冬奥会的图标,然后画面再次一切,去到了米兰等外国城市,很多民众挥舞国旗,表示出很高兴的样子,接着是几架战斗机,拖着长长的彩色烟雾,飞舞在空中和雪山之间。
整个表演过程,我个人觉得没啥可惊艳的,唯一觉得很不错的是场馆中的那个屏幕地板,真是太高科技了,那么大的屏幕地板能够跟随舞蹈演员的脚步变化图案,让人看上去如同身临其境的样子,还有场地上方悬浮的雪花图标,也十分好看,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确实很有科技感。还有就是画面中两个年轻人奋力奔跑时,画面从雪山切换到城市,一下从高楼向下推进画面,当时看到这里有点头晕目眩,整个人好像从楼顶坠落似的,很有震撼力,这里人刚落地的感觉,马上画面又一下切到了高山之巅,视觉冲击力很强,如此切来切去,几个回合,脑子嗡嗡的,眼睛都看花了。
米兰八分钟简介
一、什么是米兰八分钟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式上,下一届冬奥会主办国家意大利制作了一个八分钟的表演节目,简称【米兰八分钟】。
二、主题思想
米兰八分钟的主题思想就是【双城壁合,聚力联辉】,也就是说2026年意大利冬奥会由米兰和科尔蒂纳丹佩佐,两座城市来进行举办,所以米兰八分钟的画面就是在两座城市中切来切去。
三、米兰八分钟概述
首先是两个年轻人推入一个大的地球仪开始,然后是两个外国年轻人分别奔跑在雪山和城市之间,接着是两个外国年轻人在场地中跳舞,最后画面以世界人民欢庆2026冬奥会的举行而结束。
米兰八分钟的表演科技感十足,我个人觉得表演本身,视觉冲击力很强,但是不觉得很惊艳。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北京冬奥会开幕式8分钟表演》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138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