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田联!国际田联一级教练员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国际田联,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在刘翔退役了之后,他的恩师孙海平到底去哪了呢?
![在刘翔退役了之后,他的恩师孙海平到底去哪了呢?](/uploads/2024-11-22/67403ac0a1e96.png)
在刘翔退役之后,他的恩师孙海平在其退役三年后也退休了,拥有名誉与声望的他回到家中,享受天伦之乐。说起刘翔大家都不陌生,在1983年出生与上海普陀区的他被称为“亚洲飞人”,他是中国田径100米栏的运动员,也是中国田径历史上,亚洲田径历史上第一个拥有奥运会、国际田联大赛总决赛的冠军,是世界纪录保持者。然而,刘翔拥有如此骄人的成绩和他的教练孙海平有着重要关系。
一、由职业运动员转化为教练员
在1995年出生的孙海平,他也是一名田径运动员,但是因为天赋不足,自身水平受限,始终无法突破自身极限进入国家队接受更高水平的锻炼,最后只能退役了。但是退役后的他并没有灰心丧气,而是挑起了中国田径队教练的沉重担子。在1978年,转为教练的他在多年的悉心培养下,诞生了刘翔、史东鹏等多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将自己对田径赛场上的热爱全部投入到培养队员的辉煌未来当中。在2001年,刘翔摘取了第一个世界冠军,这样的好成绩让观众们欣喜若狂。17年来,孙海平常伴刘翔左右,督促刘翔,曾经一共获得了40个冠军,16个亚军、11个季军的好成绩。刘翔获得如此高的成就,孙海平贡献极大。
二、荣誉满身,享受生活
虽然自身田径天赋不足,在自己的田径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道阻且长,但是在教练员的职位上,孙海平获得了至高无上的称赞,成为了中国元老级的教练员,培养了众多田径人才,提高了中国人民的自信心。因为自身病因和年龄困扰的情况下,刘翔选择了退役,在他退役后三年,孙海平也接着退出了田径运动场。
2018年,孙海平选择退役,已经63岁的他确实应该好好享受生活了。如今的他,与家人欢聚一堂,儿孙满堂,正享受天伦之乐。
王志强的简历
王志强,男,1972年3月14日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博士,田径国家级裁判,湖北省田径裁判委员会委员,国际田联 “教练员培训与认证系统”一级讲师,首批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
1972年3月出生于河北张家口市,1997年毕业于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同年7月留校任教。2001—2004年于上海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学习,获教育学(体育教育训练学方向)博士学位。2011年前聘为武汉体育学院田径教研室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11年晋升为正教授,武汉体育学院优秀师资人才。2011年前分别担任武汉体育学院藏龙校区教务处长、副院长,2011年9月任武汉体育学院教务处处长。2012年5月中旬入选国家体育总局“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首批培养对象。
注:“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百人计划”是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全国体育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为了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批思想过硬、在体育专业技术领域起带头作用、为我国体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高水平智力支持的优秀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而实施的。该计划的培养对象由国家体育总局面向全国体育系统选拔从事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及从事其他专业技术工作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重点选拔体育科研、体育教学、运动医学、体育工程等领域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 1997年以来,致力于田径教学、裁判、科研一线,表现出较强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1999年1月获派参加国际田联东亚发展中心举办的短跑、跨栏高级教练员培训。1999年通过田径国家级裁判,并先后参加了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1年)、全国体育学院田径运动会(2002年)等大型田径赛事的裁判工作,荣获全国体育学院田径运动会裁判员“体育道德风尚奖”。2004年5月参加国际田联东亚发展中心举办的国际田联教练员培训与资格认证系统Ⅰ级讲师培训班。
“田径之城”首次迎来世锦赛
世界田径锦标赛作为两年一度的田径盛会,自举办以来,几乎每一届都能够汇聚来自全球近2000名精英运动员参与。能够举办田径世锦赛不仅是一座城市的荣耀,也体现了这座城市的 体育 实力与文化氛围!
2022年7月15日,第18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将在美国的俄勒冈州小城尤金正式拉开帷幕。过去以来,美国队作为世锦赛金牌与奖牌数的第一名,也首次迎来了主场作战的机会。
本届世锦赛的举办城市尤金以 体育 文化著称,拥有美国的“田径之城”的美誉。2022年7月即将迎来它在 体育 标签上最闪耀的时刻,同时也将在这座城市的 历史 上留下精彩的一笔!
“田径之城”
俄勒冈州位于美国西北部靠近太平洋,尤金是俄勒冈州第三大的城市,但也妥妥的是一个人口小城,该市的人口仅有十几万,不过在该地区依旧保持着不错的自然环境及原始风貌。长期以来尤金市经济主要支柱为畜牧与木材,不过这个看似与牛仔风格更为接近的地方,却是美国最著名的“田径之城”。
在尤金拥有著名的俄勒冈大学,这座创立于1876年的百年名校就坐落于此。让俄勒冈大学闻名的不是它百年 历史 ,也不是曾在此走出过3位诺贝尔奖得主,而是该校的运动氛围及 体育 传统。
俄勒冈大学校队
在俄勒冈大学,校队被称为“Ducks track and field team”,这支队伍共有18支各个项目的校队,以其橄榄球队和田径项目最为著名。鸭子田径队在过去的田径比赛中获得了28次NCAA团队冠军,以及60次NCAA个人冠军,这已经足以为尤金赢得“TrackTown”的美誉。
传奇加持
在俄勒冈大学乃至尤金的 历史 上,不得不提一位著名田径教头:比尔·鲍尔曼(Bill Bowerman),他1911年出生,1999年去世。在执教生涯中,他带出了31位奥运选手、12位美国纪录创造者、22位NCAA冠军,以及16位1英里破4分钟的跑者。
众多荣誉当然离不开优秀的运动员,鲍尔曼在俄勒冈大学培养了许多世界级的田径运动员,最为传奇的当属史蒂夫·普雷方丹(Steve Prefontaine)。
史蒂夫·普雷方丹,上世纪70年代美国传奇中长跑巨星,1975年死于车祸,年仅24岁。进入俄勒冈大学之前,普雷方丹只是个来自小镇的孩子,除了奔跑的天赋外一无所有。
在传奇教练比尔·鲍尔曼的调教下,普雷方丹得以成为美国 历史 上最著名的长跑运动员,在他短短的24年生命当中,曾创造保持了美国2000米到10000米的七项国家纪录,夺冠无数。
不过遗憾的是1975年5月29日,普雷方丹参加了自己的最后一场比赛并夺得金牌,第二天一早他在一场车祸中不幸丧生。他短暂却辉煌的一生,激励了无数人,至今人们仍然深切缅怀他。
来自世界各地的跑者来到尤金时都会进行三项重要的访问:海沃德田径场、普雷方丹纪念跑道和Pre's Rock。Pre's Rock 是普雷方丹出车祸去世的地方,这也足以凸显普雷方丹对这座城市的意义与影响。
时至今日,普雷方丹经典赛每年都会在俄勒冈州大学上演,这个比赛最初被命名为鲍尔曼经典赛,以纪念俄勒冈大学的田径教练比尔.鲍尔曼。
不过因为史蒂夫.普雷方丹在1975年因车祸意外去世,俄勒冈田径俱乐部在鲍尔曼的授意下改名为普雷方丹经典赛,以纪念这位传奇田径运动员。这一著名赛事延续至今,先后诞生过四项世界纪录。
另外著名的 体育 品牌Nike,也是必须提的一点。耐克的总部位于距离尤金只有111英里之外的另一个小镇上。它正是由前俄勒冈大学田径总教练比尔·鲍尔曼和前俄勒冈大学田径运动员菲尔·奈特(Phil Knight)一起创立,同时两人也是师徒关系。
普雷方丹也是耐克签约的第一位跑步运动员,到目前为止Nike公司仍与俄勒冈大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至于更多更详细的故事,在此推荐大家去阅读耐克创始人菲尔·奈特所著《鞋狗》一书。
海沃德田径场
除了教练员、运动员传奇,俄勒冈大学还有一个更传奇的运动场。此次尤金世锦赛的比赛场地,正是俄勒冈大学引以为傲的海沃德田径场。
这座建立与1919年的百年田径场,正是以前俄勒冈州大学田径主教练比尔.海沃德而命名的,而比尔.海沃德又是比尔.鲍尔曼的田径教练,由此可见俄勒冈大学在田径领域的 历史 传承方面也让人感叹。
海沃德田径场始建于1921年,最初是六条煤渣跑道,兼做橄榄球场。1967年,橄榄球转至奥岑 体育 场(Autzen Stadium),这座综合性场馆开始成为专用田径场。1969年秋天,海沃德田径场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改建,铺设了全新的最为先进的专业跑道,并增加至八条跑道。
海沃德田径场是在美国为数不多经过国际田联1级认证的几条跑道之一,甚至俄勒冈大学很有信心的认为,海沃德田径场是称得上当今世界最棒的田径场。为了迎接世锦赛的到来,俄勒冈大学在2018年开始,对场馆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大修。
现在,经过翻新的海沃德田径场,不仅可以为运动员提供最好的训练及比赛条件,还可以为到场观众提供舒适的观赏体验。
前排座位被直接放置在跑道旁边,这让观众能够最近距离的贴近场内的运动员,同时每个座位都有60厘米宽,在这里看比赛身心都将得到一次舒畅的体验。在平时 体育 场每天可以容纳13000人,但在像世锦赛这样大型比赛时可以最多容纳30000名观众。
另外在海沃德田径场,场馆在各个角度的封装上面,展示了俄勒冈州的独特的自然环境美景。从装饰到外观都有特别明显的木材元素,这不仅契合了尤金市的传统文化特征,也无处不在地展现了尤金城市与自然融合的价值观念。
从1962年的NCAA锦标赛开始,久负盛名的海沃德田径场见证了无数田径运动的伟大成就。1972年,时年21岁的史蒂夫·普雷方丹(Steve Prefontaine)在全场23000名观众的见证下,在5000米比赛中以13:22.8将自己所保持的美国纪录提高了6.8秒。
这是美国田径史上最为经典的一场比赛,不只是比赛成绩,现场狂热的观众所制造的声浪同样堪称 历史 之最。这是普雷方丹的封神之作,也是海沃德田径场的封神之作。这场比赛甚至激发了美国上世纪70年代的跑步热潮。
在1972年之后,海沃德田径场在1976年、1980年、2008年、2012年、2016年和2021年六次承办美国奥运选拔赛。
如今,海沃德田径场已经成为了美国田径锦标赛的牢固基石,同时也成为了美国田径荣耀的圣地。在这里,史蒂夫·普雷方丹和比尔·鲍尔曼等标志性的田径传奇,至今仍影响着无数追随者的脚步。
中国选手在这块场地也留下许多弥足珍贵的印记。2012年刘翔在2.4米/秒的顺风下跑出12秒87的成绩;2015年苏炳添第一次跑进10秒大关,创造9秒99的男子百米全国纪录;张国伟跳出的2米38的成绩离2米39的全国跳高纪录只差1厘米。
2022年7月份,在这个全美最棒的 体育 场,将为来自20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约2000名运动员提供一个华丽的舞台。这座久负盛名、颇具传奇意味的田径场,即将迎来美国 历史 上的首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又会创造怎样的佳绩?半个月后,答案即将揭晓。
中国短跑运动员排名
中国短跑运动员排名内容如下:
第十位:三级跳先驱邹振先,1955年出生,辽宁大连人。1981年邹振先代表亚洲参加世界杯田径赛获得亚军,是亚洲唯一获得名次的运动员,被亚洲田径联合会授予“金鞋奖”。
邹振先职业生涯五次打破亚洲纪录,是亚洲首位突破17米大关的选手,在奥运会取得第四名,亚运会获得1金1银1铜,他创下的17米34的全国纪录整整尘封了28年。
第九位:第一女飞人李雪梅女,1977年1月5日出生于四川广汉,中国田径短跑运动员,现已退役。
李雪梅是亚洲田径历史上最优秀的女子100米飞人,曾经是唯一一位能够跑进10秒80的亚洲飞人,职业生涯四次打破100米、200米亚洲纪录,10秒79、22秒01的亚洲纪录至今未被打破,1998年曼谷亚运会获得了女子100米和4乘100米接力的冠军,共夺得2金1银。
第八位:200米之王谢震业,1993年8月17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湖塘街道,中国短跑运动员。浙江大学体育系2012级本科、2016级硕士研究生。
2018年蒙特勒伊田径精英赛,谢震业在100米比赛中跑出了9秒97的成绩夺冠。2019年国际田联钻石赛,谢震业在男子200米跑出了19秒88的成绩刷新亚洲纪录并夺冠,是第一个跑进20秒的黄种人。职业生涯3次参加全运会,拿到2枚金牌和3枚银牌和1枚铜牌。
第七位:链球女王张文秀,1986年3月22日出生于辽宁省大连市,中国女子链球运动员。亚洲成就最高的链球女王,七破亚洲纪录,奥运会2银1铜、世锦赛2银1铜。
第六位:亚洲百米之王苏炳添,男,汉族,1989年8月29日出生于广东省中山市,中国男子短跑运动员,暨南大学体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暨南大学2017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硕士研究生、北京体育大学体能训练学院博士研究生,是一位不折不扣才子运动员。
同时苏炳添东京奥运会的9秒83,是世界前15名短跑选手榜单里,唯一一个黄种人选手。
第五位:世界竞走女王刘虹,1987年5月12日出生于江西省吉安市安福县,中国女子田径队竞走运动员。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四位:铅球女王巩立姣,生于1989年1月24日,河北省体育局田径运动管理中心运动员兼教练员、高级教练,中国田径运动员,女子铅球领军人物。奥运会1金1银1铜、世锦赛2金1银3铜排名亚洲第一位。
第三位:世界跨栏王刘翔,1983年7月13日出生于上海市,中国男子田径队110米栏运动员。他是中国体育田径史上。
也是亚洲田径史上第一个集奥运会、室内室外世锦赛、国际田联大奖赛总决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多项荣誉于一身的运动员。奥运会1金、世锦赛1金2银1铜,一破一平世界纪录,一次打破奥运纪录。毫无疑问,刘翔就是110米栏最伟大的运动员,没有之一。
第二位:跳高第一人-朱建华、男,1963年3月29日[2]出生于上海,中国跳高运动员,前世界纪录保持者。
职业生涯三次打破世界纪录,奥运会1铜、世锦赛1铜,朱建华在当时的影响力不亚于当今的苏炳添。
第一位:中长跑神鹿-王军霞1973年1月19日出生于吉林省蛟河市,成为中国首位获奥运会长跑金牌的运动员,更是至亚洲首位入选田径名人堂的女运动员,被誉为“东方神鹿”。
王军霞职业生涯多次打破1500米、3000米、10000米世界纪录。1993年世界田径锦标赛,王军霞获得10000米的金牌,同年王军霞在全运会上打破了女子3000米和10000米的世界纪录。
如何训练才能参加马拉松比赛
国际田联《田径新研究》杂志最近就长跑训练中的一系列问题与5位国际田径专家进行了座谈。这5位田径专家分别是美国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长跑队教练员乔·维吉尔博士(JoeVigil)、英国中长跑教练员弗兰克·霍威尔(FrankHorwill)、加拿大田径教练发展中心前主任丹尼斯·兰德里(DenisLandry)、德国中长跑教练员冈特·朗格(GunterLange)和智利中长跑专家塞雷奥·瓜尔达(SergioGuarda)。这5位专家就长跑训练中的一些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问:您如何评价万米跑选手和马拉松运动员采用场地、公路和越野跑训练呢
维吉尔:要想全年都集中进行马拉松跑训练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把快于马拉松跑速的较短距离跑训练结合到马拉松训练中,将有助于运动员全年的发展。其优点包括:1.较高的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2.较强的肌纤维动员;3.较多的糖酵解和无氧酶产物;4,较好的血液缓冲机制。所有这一切都有利于提高马拉松跑成绩。
霍维尔:1.在万米跑中,90%为有氧代谢,10%为无氧代谢。有氧代谢练习包括:慢跑(100%)、马拉松跑(98%)、半程马拉松跑(94%)、万米跑(90%)、5,000米跑(80%)和3,000米跑(60%)。无氧代谢练习包括:100米~400米冲刺跑(95%一83%)、800米跑(67%)和1,500米跑(50%)。例如:在一个为期10天的训练周期中,有9天为有氧训练,1天为无氧练习。如果从运动员的心理和身体角度考虑,那么,场地、公路和越野跑将构成这一训练周期的各个部分。这就涉及到我们如何安排不同种类的有氧和无氧练习了。
第一天有氧练习:以马拉松跑速跑13英里(约21公里,公路);
第二天有氧练习:l小时恢复性慢跑(越野跑);
第三天有氧练习:万米定时跑练习一6X1英里45秒间歇,如果万米定时为28分钟,那么1英里跑的时间应为4分28秒(场地);
第四天有氧练习:1小时恢复性慢跑(越野跑);
第五天有氧练习:5,000米跑一7X800米,45秒间歇,如果5,000米定时为13分30秒,那么,800米跑的时间应为2分10秒(场地);
第六天恢复性慢跑1小时(公路);
第七天有氧练习:3,000米跑一16X 400米,45秒间歇,如果3,000米定时为8分钟,那么,400米跑的时间应为64秒(场地);
第八天有氧练习:1小时恢复性慢跑(越野跑);
第九天有氧练习:用马拉松跑速跑18英里(约29公里,公路);
第十天无氧练习:800米跑速一1X 600米,慢跑600米,lX500米慢跑500米,1X400米,慢跑400米,1X300米,慢跑300米,1X200米,慢跑200米;1X100米。
所有练习的百米跑速都应在13—14秒范围内(场地)。综上所述,在万米跑训练中,每10天就应有3次公路跑、3次越野跑和4次场地跑。
2.马拉松运动员场地训练的重要性在很大程度上被人们忽视了。我们不应忘记赢得1952年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的捷克斯洛伐克选手埃米尔·扎托皮克(EmilZatopek),他的训练大部分是在场地上进行的。万米跑最好成绩与马拉松跑成绩显著相关,马拉松运动员潜在运动成绩的粗略计算方法是用万米跑成绩乘5分10秒。因此,在场地上进行万米跑训练是马拉松运动员准备阶段的最基本的部分,而且,至少要每14天进行一次。越野跑练习不应少于马拉松运动员训练的三分之一,比赛练习应在公路上进行。
兰德里:1.将场地、公路和越野跑练习结合起来,对那些希望达到高水平运动成绩的万米跑选手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运动员要想轻松自如地参加全年的各项比赛,他们就必须具备全面的身体素质。场地训练是提高跑速和保持匀速跑能力的关键,越野跑是发展力量和耐力的最佳手段,而公路跑则为全年参加高水平比赛奠定了基础。
2.上述训练方法之间的有机结合对马拉松运动员是非常有益的。如果运动员的目标是参加高水平马拉松比赛,那么,公路跑训练将起主导作用,而场地跑和越野跑训练只能起辅助作用。应该注意:尽管越野跑可被用到训练中,但它不应作为训练中最优先考虑的方法。一般来说,在每一种训练方法中,运动员的个人情况和适应水平对训练或比赛会有很大的影响。
朗格:如今的赛跑运动员,特别是中国女子运动员具有全面的身体素质能力。马俊仁教练执教的中国女子中长跑队大面积地提高了女子中长跑成绩就说明了这一点。她们在使用越野跑和公路跑训练中为自己摸索出了适宜的发展道路。主要表现在:1.训练计划的多样性;2.在越野跑训练中发展运动员高水平专项力量耐力;3.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瓜尔达:场地跑、公路跑和越野跑之间是相互补充的。因为,它们都要求运动员具有高水平的有氧耐力。对万米跑选手来说,公路跑最适宜的距离应不超过25公里,这一距离最能发展他们的一般耐力。越野跑距离与场地跑距离相似或略长,将有助于发展运动员的一般耐力和力量。这种训练方法在基本准备阶段结束前和专项准备训练阶段开始时使用是最合适不过的了。对马拉松运动员来说,公路跑是构成一般和专项训练的基础。长距离跑的跑距最好是短于或与马拉松距离相同,尽管超长距离跑有助于发展运动员的心理能力。越野跑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一般准备阶段结束前。运动成绩是激励运动员和帮助教练员评估运动员类型的最好方法。
问:对那些16~18岁将要成为马拉松跑选手的运动员您有什么忠告
霍威尔:因为场地跑成绩(特别是5,000米和10,000米)与马拉松跑成绩有很大相关。所以,我想告诉16~18岁将要成为马拉松跑选手的运动员,最好能用4年的时间进行场地跑和短距离公路跑训练。第一年主要为800~1,500米训练,第二年为l,500~3,000米训练,第三年为3,000—5,000米训练,第四年为5,000~10,000米以及10英里(约16公里)公路跑训练。我还要告诫运动员,在第五年的训练中,跑距要逐步增加,即:5,000米、10,000米、10英里、半程马拉松、全程马拉松。我想强调的是,从一开始就具有较高水平的有氧代谢基础是多么重要。也就是说,第一年训练每周要跑30英里(约48公里),第二年每周要跑40英里(约64.5公里),第三年每周要跑50英里(约80.5公里)、第四年每周要跑60英里(约96.5公里),第五年每周要跑80英里(约129公里)。
维吉尔:我建议用较短距离跑训练来发展运动员的和肌肉力量。因为,长距离跑训练不可避免地导致肌肉和爆发力的降低。
兰德里:16~18岁将要成为马拉松跑选手的运动员应具有足够的耐力和长远的目标。耐力是运动员完成大运动量训练所必不可少的。每天跑10~20公里,而且一直要坚持到身体完全发育成熟。较高的训练基础可以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运动员也许在18~20岁时身体就完全发育成熟了,但是,他们的心理素质还需通过长时间的磨练。运动员的长远目标也是很重要的。对教练员来说,运动员训练负荷的逐渐增加应与其身体和心理发育水平相一致。运动员第一次全力跑马拉松的时间应推迟到20岁。
朗格:运动员开始专项马拉松训练应在2l岁以后。我想告诉年轻有为的马拉松选手:1.发展相对(3,000米、5,000米、10,000米和15,000米的)并充分挖掘这些项目的潜在能力。2.采用与年龄和发展相适应的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过早地进行专门性训练容易导致较高的淘汰率。3.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大强度训练负荷,以便发展身体和心理能力。应注意:每周要保证14~16次训练课;采用非专项方法来发展所需耐力(如游泳、越野滑雪、滑旱冰和水中慢跑等)。3.教练员应遵从循序渐进的发展原则,牢记马拉松运动员要比其它项目的运动员出成绩晚。
瓜尔达:在现代田径比赛中,马拉松已成为专门的比赛项目。它不再是那些已失去专项的长跑选手的归宿。从这点来看,未来的马拉松运动员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发展其一般耐力水平。训练量要逐年增加并循序渐进地发展高水平专项耐力。在此基础上再保持一定数量的力量训练、越野跑、循环练习以及柔韧性练习。那些有能力成为优秀马拉松跑运动员的选手应充分考虑到上述所说的一切,并交替进行公路跑和越野跑训练。未来马拉松选手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他们每年所完成的训练量,而且还取决于他们所完成的训练质量。
问:您对长跑运动员力量训练、循环训练和灵活性练习有何看法
维言尔:这种辅助性练习对所有长跑运动员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我认为:大部分长跑选手都缺乏足够的肌肉力量、关节灵活性和肌肉弹性。如果这些不能得到改善,那么,肯定不能提高长跑运动员的成绩。
霍威尔:我在过去30年中对lOO名田径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800米~1,500米跑运动员具有出色的腿部力量和良好的肌肉耐力;5,000米一10,000米跑选手具有良好的力量和理想的肌肉耐力;马拉松运动员具有理想的腿部力量和较差的肌肉耐力。腿部力量是通过25米单腿跳次数来测定的。少于10次为良好,10一12次一般,超过12次为差。我还从未遇到一名男运动员800米跑成绩在1分50秒以内却不能举起他体重6/10的重物。如果运动员未能达到上述要求,那么,可以肯定该名运动员身上患有伤病。运动员想要达到一定的力量水平,就必须进行力量训练和循环练习。
兰德里:力量训练、循环练习和灵活性训练要始终贯穿于训练计划中。这些辅助性练习对希望达到世界级水平的运动员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运动员从青春期开始到他们发育成熟,他们的训练计划中都需要周期性地安排这些辅助练习。力量和灵活性的发展也有助于运动员避免因过多使用跑的练习而造成的伤害。
朗格:循环练习应是长跑选手全年训练中的一部分,而灵活性练习也是很重要的。力量训练在运动员全年训练计划中应占一定比重,但必须所选练习方法、时间、负荷量和强度能增加长跑选手的专项力量和耐力。教练员应随时对运动员进行监测,以便确定力量耐力练习的代谢水平是否与在这之后的专门性跑练习的代谢水平相同。
瓜尔达:体育活动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就是身体的“协调发展”。也就是说,协调发展的作用可以导致正确的身体姿势和发挥有效的身体机能。从这个观点看,长跑选手的训练计划应考虑到运动员技能和身体能力的全面发展,特别要重视那些对比赛成绩有较大影响的练习。下面的一些练习除可以降低受伤风险外,还将有助于运动员协调发展。
1.力量耐力一采用重量轻、恢复期短、重复次数高的练习。
2.无氧耐力一循环训练。采用重复次数高,练习重量与运动员体重相同或负荷较轻,每次练习之间间歇时间较短或无间歇时间。
3.灵活性练习一单独或辅助练习,持或不持器械。
问:领跑和跟随跑技术在长跑比赛中被广泛使用,您能分析一下它对长跑运动发展的利弊吗
维吉尔:如果某运动员具备打破世界纪录的实力,那么,领跑也许是有益的。在锦标赛中,我不赞同使用领跑技术,而是应根据运动员的自身能力去争取胜利。
霍威尔;赛跑就是比赛。运动员为跑出好成绩就必须保持一定的跑速。运动员在多年训练中形成的适合于自己的跑速为他们提供了必要经验。一名真正的世界级赛跑选手并不需要一名领跑者的领跑才能打破世界纪录。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赫布·埃利奥特(HerbElliott)就是在没有领跑者的情况下打破世界纪录的。同样,在英格兰的朴次茅斯,戴维·贝德福德(DavidBedford)也没有领跑者的帮助。当然,有领跑者更容易打破世界纪录,同时,还能增加比赛的观赏性,但这也会使运动员过分依赖于领跑者,一但失去领跑者他们就发挥不出自己的水平。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运动员应学会领跑和跟随跑技术,如果他们不具备这一能力,他们就不是真正的运动员。我认为,只要合理使用领跑技术,那么,它对这项运动没有什么不利影响。
兰德里;领跑和跟随跑技术对长跑运动的长期发展是有好处的。采用领跑技术可为每名运动员提供积极的反馈信息,使运动员在稳固的基础上取得一定运动水平。如果所有比赛都采用领跑技术,那么,又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就我们所知,不是所有比赛都应该采用领跑技术的。因此,要允许运动员体验不同形式的跑速。
朗格:在比赛中,好的战术是成功的关键。年轻选手不应总依赖于跟随跑,这会限制他们运动能力的发挥。有时,在比赛中,勇气和胆量是运动员成功的关键。
瓜尔达:在中长跑比赛中,跟随跑技术的使用是人们要求更好的比赛成绩的一种措施。从这点来说,跟随跑是有益的。我个人认为,体育比赛的主要目的是能客观地衡量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同时,又能与相同水平的运动员进行比较。体育比赛,特别是田径比赛应保持其竞争性。
问:在国际比赛中,女子越野跑距离是否应保持现状如果不是,您对改变少年和成年女子越野跑距离的建议是什么呢(注:目前的距离是4450米和6350米)
维吉尔:我认为,成年女子越野跑的跑距应增至10000米,少年女子越野跑应增至8000米。
霍威尔:女选手一直在报怨她们不能与男选手享有同等待遇。我认为,她们应同男选手一样。目前,在国际越野比赛中,女选手的跑距是不合理的。人们甚至认为她们受到轻视。在场地比赛中,我们不会对女选手说:你们跑不了一万米,这距离对你们太长了。但在越野跑比赛中,我们确实是这样做的。在越野跑比赛的所有项目中,女选手应与男选手跑相同的距离。
兰德里:女子越野跑距离如果同她们在公路和场地项目比赛距离相比是有些短了,应该增加女子越野跑距离。少年女选手完全可以跑7000~8000米,而成年女子选手可以轻松地跑9000~10000米。在过去10—15年中,我们已充分肯定了女子长距离跑的能力。目前确实是调整女子越野跑距离的时侯了。
朗格:女子长距离跑成绩赶不上男子的神话已经完全被推翻了。这不仅已得到医学上的证明,而且最近女子选手所取得的成绩也说明了这一点。1993年9月中国的王军霞所创造的万米跑世界纪录(29分31秒80)就是证明。我真想知道,到底有多少国家男子万米跑纪录要低于这个新的女子世界纪录。在国际比赛中,成年和少年女子越野跑的距离确实太短了。我们没有理由只让她们跑男子距离的一半。我认为,8一12公里的距离,其运动成绩主要取决于身体素质,而不是性别。所以,男子和女子越野跑距离应该一致。
瓜尔达:女子在耐力性项目比赛中所取得的成绩已经表明,多年来,我们忽视并低估了她们的能力。如今女选手万米跑的成绩要少于30分钟,并且国际田联已决定将女子场地3000米跑改为5000米跑。我认为,目前是增加女子越野跑距离的时侯了,即少年女子越野跑距离从4000米增加到6000米,成年女子越野跑距离从6000米改为8000米。
马拉松运动员需要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身体全面水平、合理的技术、专门的耐力、善于分配体力的能力和坚强的意志,才能在跑时动员自身的全部力量进行长时间的、艰苦的肌肉活动,取得良好的成绩。
专家介绍,训练的主要方法是在野外草地、土路、公园、林间小道和公路上的持续跑和越野跑,其中在准备比赛和比赛阶段多采用公路跑。持续跑可以在不同的训练阶段用不同的量和强度来发展一般耐力和专项耐力。大运动量训练或比赛后,要进行较长时间的轻松跑,以促进体力的恢复,保持跑的能力。
在准备比赛与比赛阶段,可用接近比赛的持续匀速跑1—1.5小时,以及用15、20、25、30或35公里的分段跑来训练跑的节奏、感和体力分配,也可以参加一定距离的超长跑或越野跑比赛来发展专项耐力。此外,可在跑道上和一般平地上进行反复跑与变速跑,提高、耐力和跑的能力。在基本不改变训练计划的情况下,适当参加一些中长跑项目的比赛是有益的。
专家建议,掌握公路跑的技术和合理地分配体力是很重要的。有些人忽视马拉松跑的技术训练,往往造成较大的损失。例如脚着地时成八字形,一步要短1厘米,如果全程跑25000步,则多跑250米。不但影响成绩,而且增加了体力的消耗。
初练马拉松跑的运动员,开始每周训练3至4次。有一定训练水平之后,每周可训练4至6次或更多些。每天要做专门性的早操。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国际田联!国际田联一级教练员》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155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