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北京冬奥火炬是什么样的?2月4日晚,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上,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外观设计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冬奥会火炬外形...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北京奥运会火炬,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北京冬奥火炬是什么样的?

北京冬奥火炬是什么样的?

2月4日晚,在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举行的北京冬奥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上,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火炬外观设计正式对外发布。

北京冬奥会火炬外形极具动感和活力,颜色为银色与红色,象征“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北京冬残奥会火炬则选用银色与金色,寓意辉煌与梦想,体现“勇气、决心、激励、平等”的残奥价值观,火炬最下方一圈刻有“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全称的盲文。

祥云“打底”+雪花“飘舞”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火炬以祥云纹样“打底”,自下而上从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

△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外观设计

据火炬外观设计师李剑叶介绍,祥云传达吉祥的寓意,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延续,雪花表现冬奥会特征,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创新。“火炬纹样设计既体现了‘双奥之城’的传承与发扬,又蕴含着‘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

破解技术难题 1000℃高温也不怕

碳纤维专家、中国石化上海石化股份公司副总经理黄翔宇表示,北京冬奥会火炬外壳由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制造而成,呈现出了“轻、固、美”的特点。解决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应用瓶颈(实现了火炬外壳在高于800℃的氢气燃烧环境中正常使用)。破解了火炬外壳在1000℃高温制备过程中起泡、开裂等难题。

此外,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高级工程师韩宗捷介绍,火炬的研制解决了火焰颜色与稳定性、高压储氢,氢能安全利用等多项技术难题。安全可靠性高,可抗风10级,可在极寒天气中使用,减压比高达几百倍。在解决复杂难题的同时,兼顾了轻量化小型化外形匹配要求。

△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火炬外观设计

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副部长王向豫表示,2022年冬奥会火炬体现了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的完美融合。希望用火炬点燃全世界对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热情与广泛期待。

据悉,自2020年4月24日,北京冬奥组委通过公开征集和定向邀请的方式开展火炬外观设计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共收到应征作品182件。这些作品来自全国22个省(区、市),涉及专业院校14家,专业公司18家,以及近百名专业设计师。经过征集、评审、修改、打样测试等一系列工作,火炬设计方案最终确定。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也对此次火炬的设计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他们认为这次火炬的设计再次证明了奥运会是体育与文化、艺术和科技的巧妙结合。既有文化传承又有科技创新,中国的文化艺术得到完美展现,体现了“双奥之城”的特点,也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

(总台央视记者 王小节 朱世松 王丰 陈宝善)

网页链接

北京奥运会火炬的构思灵感是什么?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理念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希望通过传达“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传递东方文明。

历经三轮遴选,联想集团最终从全球388个设计公司和机构中脱颖而出,赢得北京奥组委的充分肯定,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单位。而那支融汇了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将通过数万名火炬手的手手相传,把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和世界级的创新设计一并展示给全世界数十亿热切期盼的观众。

缘起

联想与北京奥运设计的缘分可以追溯到2002年。当时联想参与了北京奥运会徽的设计竞标,篆刻印章呈现出的“北”字,深厚的设计功底给北京奥组委和评委留下深刻印象,奥运精神也一直点亮着每一位联想人的梦想与激情。

2005年10月26日,联想创新设计中心正式将《奥运火炬设计申请》传真发往北京奥组委,开始了长达一年“痛并快乐着”的火炬设计之旅。

在这条路上探索前行的,是34位屡获国际大奖,具有国际一流视野,同时对中国文化无比热爱的设计人,是一支跨越工业设计、平面设计、材料工程、机械工程、人类学和社会学等十大学科专业的精英团队。

诞生

2005年11月25日,在北京九华山庄举行的联想创新设计中心半年总结会上,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头脑风暴。奥运的热情映染了87张年轻的面孔。在五种语言的交流和东西方智慧的碰撞中,一张张充满创意、灵气的火炬草图跃然纸上。如意!长城!风筝!竹!云!……经过两个小时的讨论和呈现,承载中国五千年古老文明的纸张和传承渊远中华文化的“卷轴”,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一个高高擎起的纸卷成为了后来北京奥运火炬的雏形。

一个月后,历经不断的提案、阐述、讨论和严格的内部评审,长城、凤凰和祥云,成为联想最终参加初选、呈现给北京奥组委的三大设计方案。

在这个不断挖掘代表中国文化和奥运精神最佳交汇点的过程中,联想设计人在传承中寻求创新,不断探索,仔细推敲每一个细节——图纹、色彩、造型,还有寓于人与人传递中的人文关怀。

“祥云”设计方案的胜利入选9强,鼓舞了每一个为火炬设计倾注了心血和关注的联想人。面对祥云的再次参选和模型试制,基于与联想PC同样的设计和制造过程质量和工艺控制流程,联想火炬设计团队全身心地投入对火炬设计和制造细节上的刻苦钻研,每时每刻完善着祥云,不惜为新材料的应用和新工艺的实现,穿梭于辽阔的国土。最终,历经多少个不眠之夜,攻克了难以想象的技术难关,“祥云”诞生,从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卷轴造型、象征华夏文化符号的云纹图案、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漆红、到接近人体“握手感”的橡胶皮革漆,无一不折射出2008北京奥运会的主办国——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造型与理念

“祥云”设计理念来自蕴含“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华夏传统“云纹”符号,通过“天地自然,人本内在,宽容豁达”的东方精神,借祥云之势,传播祥和文化,传递东方文明。“祥云”火炬的主题元素包括代表中国四大发明的纸,作为华夏文化符号象征的云纹,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漆红。

而整体简约而生动的造型曲面,也结合了中国四大发明”纸”,在受力变形后的韧性和张力感。

作为华夏文化的象征符号,云纹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建筑、雕塑、器皿、家具和平面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贯穿在火炬设计中的云纹元素,还被运用于火炬底部进气口和火炬口的基本形状设计上,并通过象征传递文明的优美卷轴,幻化成整个火炬的造型,与火炬上部的云纹交相呼应,使“祥云”理念浑然一体。

在颜色的选择上,几千年的中国漆器文化使中国漆红成为承载千年中国印象的色彩,而文化和社会进步带来的自信,和中国的繁荣富强带来的对中国文化的高度关注,也使中国漆红成为了历史的、发展的、面向未来的必然选择。祥云火炬的中国漆红,饱和而富有力度,热烈而稳重,与北京奥运会的主景观保持了完美的一致。

红色的祥云图纹精雕细琢在银色的基底上,从炬身正中部向上升腾,强烈地体现出中国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的交融。而正中部的融合设计,恰恰符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理念——持中。这一哲学理念也被运用于中国艺术与设计的创作中,例如紫禁城便位于北京的中轴线上。

科技

除了是美轮美奂的艺术品,火炬的制造更是高科技的结晶。为了将祥云火炬打造成性能良好的工业产品,联想集团的工艺专家、材料专家、设计师和工程师们倾囊献策,不分昼夜为每个细节劳顿奔波、激烈争论,最终攻克难题。

高精细外表面处理、符合人体学的弯面、薄壁的封闭筒、双着色的立体图纹……面对从未经历过的复杂工艺组合和苛刻要求,经过一个又一个彻夜奋战,火炬设计团队攻克了一个接一个的技术难关:薄壁的金属,强度、厚度和精度,安全性,原料系统的配合,颜色和图纹的实现……

如何在火炬和手之间达成完美的平衡,如何使火炬握柄具有最自然的手感?联想设计团队找到一个创新的解决办法——用橡胶漆喷涂包裹整个“祥云”,从而赋予“祥云”更好的柔软度和温和感。当火炬手手持火炬的时候,那感觉宛如在与同伴握手。橡胶漆曾用于艺术品和手工业制造,用于奥林匹克火炬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火炬的外壳采用铝合金,长72Omm 、重量985克。经过人机工程学考虑的握柄,使举握舒适的火炬在每一设计细节中诉求着东方文化的特征——细致的人文关怀。

为了打造最完美的造型和图纹,百般试验、仔细打磨,联想设计团队终于创造出了高品质铝合金自由曲面延展成型,立体蚀纹雕刻,双色氧化着色,金属表面高触感橡胶漆喷涂等多种创新工艺,使北京奥运会火炬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凭借数十年的专业经验,联想集团的设计团队终于成功地将技术革新与文化内涵融汇到火炬的设计中。联想集团除在电脑界独占鳌头外,对于其它领域也可提供顶尖的自主创新设计支持——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正是对此最好的例证。

附录1:火炬参选历程/火炬设计历程

1. 接受邀请:2005年9月,曾参加北京奥运徽章设计的联创新设计中心接到来自北京市科委的奥运火炬设计传真邀请;

2. 集思广益:2005年11月,联想创新设计中心87名员工全民头脑风暴,“祥云”的雏形出现;

3. 团队搭建:2005年12月6日,奥运火炬设计方案全球征集启动,北京奥组委正式向联想发出邀请函,联想34人火炬设计团队成立,汇聚10个专业;

4. 方案成型:2005年12月22日,设计团队跟踪九个方案,经过提案、阐述、讨论,和专业的评审,最终确立了三个方向:长城、凤凰、祥云。定位:祥云-中国文化元素的现代演绎;长城-强调时尚感;凤凰-强调高科技;

5. 方案初选:2006年3月16日,联想长城、凤凰、祥云三个方案参加初选,火炬方案“祥云”以对中国文化的深刻洞察、与奥运主景观的完美契合,从来自全球的388个参选方案中进入九强;

6. 试制模型:联想将整个火炬设计团队分工为云纹设计团队、设计调整团队和工艺实现团队,调整云纹设计和造型工艺,攻克多个科技难关,仅用两周时间,试制成功参加九进四复评的火炬模型;

7. 方案复选:2006年5月13日,参加复选,试制成功的第一个“祥云”模型进入四强;

8. 方案终选:联想从高层到设计人员,精心准备,同时进行第二次模型试制。2006年6月30日,终审会上,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亲自到场并做陈述,创作总指导姚映佳做设计方案介绍,试制成功的第二个“祥云”以最好的呈现效果、最优异的功能、最贴切的理念博得评委高票通过,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火炬;

9. 火炬工程化:2006年11月30日,完成火炬外观设计和内部燃气技术的协调配和完善过程,新的“祥云”样品提交到北京奥组委。12月16日火炬正式通过技术验收,火炬工程化有了阶段性成果。12月21日,联想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陈绍鹏及联想集团副总裁李岚正式向奥组委递交火炬;

10. 火炬扩展设计:2006年10月,联想以“宫灯/鼎盛/携手/汉唐/吉祥如意”的全套扩展设计方案通过了火种灯、展示台、适配器和包装的设计。

附录2:技术细节/步骤说明

在技术层面上,火炬的制造完成了诸多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保持色彩的纯度、亮度及云纹线条精确度的基础上,做到红色和银色并置却不相互渗透。

工作人员在高质量的抛光铝面上制作云纹,从而在底色和祥云图案之间达到了完美的平衡。在上色之前,即使最细微的瑕疵也被打磨平整。打磨之后,首先给整个火炬覆上银色,并用特别的胶水轻薄地覆盖。设计者随后在胶水层表面覆上刻有云纹图案的胶片,下一个步骤便是利用光在涂底的火炬上刻蚀精美的云纹——这个过程类似于现代摄影,光透过胶片的透明部分使胶水凝固在银色涂层的表面,而胶片上刻有云纹的部分阻挡了光的进入,从而使云纹下的胶水避免凝结。

接下去便是需要小心地移去胶片并用水洗去胶水未凝结的部分,也就是呈云纹状的部分。随后,联想设计团队的成员利用复杂的化学技术将云纹部分的银色涂层腐蚀掉并细化表面,然后再氧化着色,覆上中国传统的漆红色——完美精致的红色祥云图案至此大功告成,这个缓慢而又缜密的过程可确保不会出现“跑色”及“褪色”的问题。

然后,在火炬的把手部分涂上红色的传统漆色与橡胶漆的混合物。握柄的起始处始于炬身的正中央,进一步体现了中国文化中的阴阳平衡。

北京奥运火炬设计理念是什么?

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名为“飞扬”,火炬外观突破传统火炬的封闭造型,采用内外双层螺旋设计,红银双色渐变,看上去就像舞动的飘带一般精美绝伦,且极具动感与活力。

在构造上,飞扬火炬主要由外飘带、内飘带和氢气燃烧装置三个部分构成。火炬下方是充满中国元素的祥云图案,自下而上从祥云逐渐过渡到雪花的图案,最后奥运圣火在火炬顶端燃烧。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刻印在火炬中间位置。火炬外壳采用了碳纤维和复合材料打造,碳纤维质量只有钢的1/4,强度可以达到钢的七到九倍。世界首创利用碳纤维和复合材料来制作火炬,具有耐高温、耐磨损、防水防污的特性,即便在零摄氏度以下的环境中,触感也不会冰凉。火炬采用氢作为燃料,氢燃料除了具有环保的特点之外,还能够保障火炬能够在极寒的条件下保持燃烧。

北京2022年冬奥会火炬遵从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因为它是盘旋向上的,它生长感觉给比较像植物,生生不息,不断发芽,不断地在往上长。采用红色和银色作为火炬主色隐喻冰与火,象征着火炬会给冰雪世界带来“光明和温暖”,象征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照亮冰雪,温暖世界。颜色选择以及手柄部位的祥云图案也代表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延续。使用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相同的配色以及相似的艺术元素是因为希望能够像夏奥会时一样向世界致以吉祥的问候,并展示北京丰富的奥林匹克文化。红色线条代表着长城、冬奥会滑雪赛道以及人类对于光明、和平和卓越的不断追逐。火炬手在交接圣火的过程中需要将两个火炬的“丝带”设计相连,象征着不同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的冬奥愿景。火炬燃料符合与北京奥组委力争举办一届“绿色高科技冬奥会”的努力保持一致。

2008祥云火炬是谁设计得呢?

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是姚映佳、李凤朗、仇佳钰、韩小勤、章骏设计的! 自从向全球发出公开征集火炬设计的邀请后,北京奥组委共收到有效设计338件。在最终入围的9件作品中,不乏玉镯、龙凤、太极等多种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造型,但评委经过不计名投票,最终选择了由联想(北京)有限公司设计的火炬“祥云”。 “火炬创意的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形象,它在中国的文化上具有千年的时间跨度。”设计师仇佳钰说,“无论是火炬躯干的云纹图案,还是火炬底部进气口和火炬口的云纹形状,都使得‘祥云’理念浑然一体。” “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设计师姚映佳说,“纸卷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可以说是传承文明或者传递文明的载体,刚好和我们的火炬要传递的精神相吻合。” 火炬由银、红两色组成。红色的选择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借以承载千年中国印象。因为漆器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发明,具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点,堪称中华民族的瑰宝。由于红色部分位于火炬下半部分,是火炬手手持的部分,“祥云”火炬创造性地使用了橡胶皮革漆,从而使“祥云”手感舒适而不容易滑落。“当火炬手手持火炬的时候,那感觉宛如在与同伴握手。”设计师章骏说:“橡胶漆一般多用于艺术品和手工业制造,用于奥林匹克火炬还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小贴士:“祥云”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并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火炬燃料为丙烷,燃烧后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根据相关规定,奥运火炬将生产2万支,而每支火炬的成本不会高于人民币1500元。 两条丝路 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北京奥运圣火将于2008年3月25日在希腊奥林匹亚按照传统仪式点火;2008年3月30日,在希腊泛雅典体育场举行圣火交接仪式;2008年3月31日,在北京举行圣火进入中国和火炬接力启动仪式。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以“和谐之旅”为主题,以“点燃激情、传递梦想”为口号,将是有史以来路线最长(总行程为137000公里)、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 奥运圣火的境外传递路线是以“丝绸之路”为主线的。选择“丝绸之路”,其实与“祥云”火炬的造型不谋而合。“祥云”火炬造型是一个纸卷轴,而纸当年正是沿着“丝绸之路”由中国传向西方。另一方面,“丝绸之路”这条国际通道当年沟通了中国和世界,起到了科技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具有特别的历史意义。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认为穿越具有历史意义的“丝绸之路”,行经世界五大洲,并且到访奥林匹克圣火不曾到过的地方,将会把友谊和尊重带给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以及不同信仰的人们。 奥运火炬接力境外路线将先从阿拉木图出发,到达“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点伊斯坦布尔,辗转进入欧洲,然后飞赴美洲的旧金山和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后从非洲的达累斯萨拉姆开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回到中国,期间历经非洲、大洋洲、亚洲,一共途经22个境外城市。 北京奥运会圣火回到中国境内后,将开始在国内的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13个城市和地区进行传递。奥运圣火将传遍辽阔的中华大地,并抵达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终于2008年8月8日到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会场,点燃奥运会主火炬塔。境内传递天数为97天,总里程为4万公里。 “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境内传递计划路线,像一条珍珠串联起来的珠线。”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蒋效愚对这条路线进行了点评。“它涵盖了我国的海洋、高原、盆地、山地、峡谷、平原、沙漠等各种地理风貌。各地在传递路线的选择上,高度重视广大基层群众的参与,尽可能地安排火炬传递计划路线穿乡过镇。同时,特别注意将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计进去,充分展现56个民族大家庭的和谐相处。这条路线还包括了我国近一半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70%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所在地,窗体顶端窗体底端北京奥运会火炬将沿着这条文化走廊,穿越历史和现代,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魅力。” 2007年6月,北京奥组委还将公布火炬手选拔的条件、程序、方式等,正式开始火炬手的选拔工作。人们可以通过争当火炬手,加入到奥运中来

2008北京奥运会的火炬设计有何特别之处???

北京奥运会火炬艺术和技术特色 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北京奥运会火炬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产物,拥有完全的智慧财产权。 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 图片参考:images.beijing-2008/20070426/Img214042137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