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个人资料陈招娣〕郎平个人资料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郎平个人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女排将军陈招娣:为中国拿下5连冠,去世后郎平、郑海霞前来悼念
- 2、女排5连冠的功勋:退役后患癌去世,让人心酸,这位功勋是谁呢?
- 3、老女排名将陈招娣,为祖国体坛做了哪些贡献?
- 4、郎平那批冠军球员几人去世
- 5、1981年女排冠军队员有哪些?
- 6、老一代中国女排三连冠的成员都有谁?
本文目录导航:
女排将军陈招娣:为中国拿下5连冠,去世后郎平、郑海霞前来悼念

答2010年,篮球名将王治郅与NBA合约到期,按规定,他应该马上启程回国,归属于国家队。但是因为各方势力纠缠,王治郅没有按时归队,把回国日期一拖再拖。
媒体对此大肆报道, 有关王治郅的负面消息一时铺天盖地的传来。
这时候,国家 体育 局局长向他伸出了援手:局长亲自出面斩断谣言,和王治郅积极沟通,最终,在她的帮助下,王治郅顺利回归国家队。
这个人就是——陈招娣。
陈招娣是家里的大姐,应该从她出生时就是了。叫上这个名字,显然父母对于头胎是女孩并不满足,于是给她取名为“陈招娣”。
果然,招娣拥有了许多弟弟妹妹, 白天要上学,晚上要照顾弟妹,还要帮父母做家务、干农活。
身边的同龄女孩子大多都是这样,上学、照顾家里,稚气未脱同时又爱笑爱闹。而陈招娣尤其喜欢跑步、打球这些 体育 活动,学校里每次办运动会都有她,获奖的奖状贴满了家里的一面墙, 她的文具大多都是获奖颁发的奖品。
这些都是她的过人之处,也正是这些优点,改变了她的一生。
1972年的某一天,杭州市业余体校来到招娣就读的中学,希望招一批女孩子,培养排球运动员。
这个年纪的学生们已经十七八岁,算是半大不小了,都陆续为自己寻求出路:有人去市里读了卫校、有人参军入伍当了文艺兵、有人早早出嫁过上了相夫教子的日子……招娣身边的同学都陆陆续续走得了,她没有跟从父母的意见或者同龄人的脚步,去参军、读技校,或者嫁人, 冥冥之中,她好像在期待着什么一样。
现在,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进体校、训练、当运动员!招娣赶紧去报了名。选拔考核喊到她名字的那一刻,她紧张得腿都在发抖。教练发球时,她感觉到世界都安静了下来,耳朵边静静的,只有徐徐的风声。
她的眼里只有那颗排球,那颗雪白得耀眼的排球……
砰!
一个漂亮的还击!
这几乎是刻在DNA里的本能,如你所见,陈招娣有惊人的排球天赋,那个排球在她手里仿佛有了生命一般灵动、鲜活。 凭着选拔赛上的出色表现,陈招娣顺利的进入了余杭市业余体校。
这个十七岁姑娘和排球的缘分,就这么结下了。在她往后41年的人生里,几乎每一项都和排球息息相关。
余杭市业余体校,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开始培养国家级运动员的老牌 体育 学校,是国家队成员的人才摇篮; 有不少的 体育 新星、夺冠黑马都诞生于此。
能进入这里学习,我是多么的幸运!陈招娣忍不住这么想。来学校报导的前几天,她刚去吃了小学同学王引娣的喜酒,她和自己一样十七岁,就在父母的安排下匆匆嫁了人。嫁给一个不喜欢的人、一个不了解的人。
喜宴上,男人们喝酒划拳, 王引娣和她妈妈在屋里狠狠抹了一把眼泪 。引娣妈妈爱怜的望着稚气未消的女儿,满眼尽是不舍和无奈。她知道,她们家这种条件,女儿除了嫁人别无他法。
招娣和妈妈在一旁看见,忍不住有些鼻酸。招娣拿眼睛偷瞄妈妈,她知道,好几条街上的媒婆早就盯上了自己,三天两头就在妈妈身边旁敲侧击,打听她的婚事。
可是妈妈从来没在女儿面前提过这回事,在招娣拿到体校通知书时,她比女儿还要开心,见着邻里街坊就宣布一遍女儿要进体校当运动员的光辉事迹,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女儿的好事。
送她来报道这天,招娣忍不住问妈妈: “妈,隔壁村好多女孩子都嫁人了,咱们邻居亲戚里我这个年纪的大闺女还待在学校里的几乎没有……妈,送我来这里,您怕不怕我给您丢脸?”
招娣妈妈一听,立马变了脸色,严肃地说:
“什么丢脸不丢脸?别想那么多,妈妈不怕!进了学校,要好好训练;记住,跟着老师认真学,千万要给我们家争光!”
陈招娣红着眼眶看着眼前苍老的母亲,这个中年妇人奉献了一辈子、忍让了一辈子,连自己嫁给谁、大女儿取什么名字都不能做主的人,今天终于争了一把、强了一把——就是希望女儿有出息、好好打球! 陈招娣记住了母亲的话,转身迈进了训练场大门。
刚进体校时,陈招娣什么也不懂,她只是凭借自己的本能反应去打球,完全不知道合理运用规则,和队友打配合、用巧劲儿。这里的女孩子有好几十个,她们都是为了进入北京 体育 学院国青队而努力。
那里是全国的体坛人才培育中心,只有最顶尖的运动员才可以进入青训队 ,未来将会代表中国出战亚洲锦标赛、世界杯!一直到1972年,中国女排都没有拿到过一次世界杯冠军,不,别说世界杯,连亚洲杯冠军都不幸与之失之交臂……
当然,我们知道,这一切都在1981年被打破了,而陈招娣正是这其中的核心人物。不过,在九年前,这个小姑娘还很青涩。她知道,身边的人有好多都比她优秀,有不乏从小就练排球,打得很不错却还是没考上青训队的。
招娣感到深深的压力,她知道自己不如别人,起步也比同学晚,从小户人家走出来的孩子,总是带着一股不服输的狠劲儿。
青训队下一轮的选拔就在年底了,她决定一定要在这半年的时间里,突飞猛进,考上国青队!在很多考了好几年还没有通过的老校友眼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陈招娣用行动告诉她们,没有不可能,只有不愿意!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别人练两个小时,她练四个小时;别人晚上都去吃夜宵、看电影,她晚饭后一直在练球,直到深夜保安来清场了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第二天,她依旧会踏着晨露,第一个到练球场。在别人都在吃早餐的时候,她已经开始新一天的训练了。
随着日复一日的训练,青训队的选拔赛终于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招娣进步神速,凭借着超乎常人的天赋和努力,顺利成为北京 体育 学院女子排球部青训队的一员。
"教练,我要加练一会儿!"
袁伟民回头看着这个瘦瘦高高的年轻姑娘,心里面有些暗暗吃惊。这个叫陈招娣的女孩子是刚从杭州体校选上来没多久的。初次见面,袁伟民发现陈招娣是那种典型的"杭州姑娘":瘦弱、水灵、眉清目秀。
他还想,国青队的训练和体校里可不是能相提并论的,队员们来到队里,可以说除了吃饭睡觉洗衣服,所有时间都在打球。有很多新来的队员受不了, 说现在睁眼闭眼都是排球、排球、排球,连吃饭都看起来是个排球形状……
所以他有些先入为主的以为,柔弱的陈招娣肯定坚持不下来,能不能到上场的那一天都还不好说。没想到,这个姑娘进队后, 跟着队伍过着每天醒来一睁眼全是训练的生活居然一点都没有不适应 ,好像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她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的一样。
袁教练可能不知道,陈招娣确实是依靠这样的拼命练习才拿到青训队的名额。不然,她或许现在都在体校里混着。
“行啊,想练就练。”
现在是晚上十点,女孩子们从六点就一直打到了现在,所有的队员都已经精疲力尽,汗水把训练服整个打湿,紧紧地贴在身上。
女孩们连捡球拿回篮筐的力气都没有了,除了陈招娣。 她站到袁伟民教练的对面,沉着地摆出接招的姿势,眼神坚定而锐利。
“唰!”
随着一道破空声,袁教练气定神闲地扔出一个球,等着招娣去扑。按照队里的规矩,加练的项目是"救球"。
教练扔出一个球,你必须要把这个球接住,一直接到第十五个球为止,如果中间有失误,就得判负。判一个负,就要再救两个球来补,一直到补完才算结束。
这个目标对于已经训练长达四个小时的陈招娣来说,相当艰难 。当教练问出那个“有谁还想加训”的问题时,全程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应声。而陈招娣,她其实能感觉到,从第一次见面开始,袁教练就不是很看好自己。
对于非常考验眼力和反应的排球运动员来说,招娣的直觉也出类拔萃了起来。她甚至可以极端一点肯定,袁教练有点瞧不起她。 他的情绪和表情里都带着对杭州姑娘的刻板印象和轻视。
恰好陈招娣就是个极其要强的人,想想他问问题时扫向众人的那轻蔑眼光,似乎还在自己身上多停留了一两秒,她就气不打一处来!招娣今天就是要在他面前证明自己:我可以!
见那排球闪电一般飞过来, 招娣立马起身飞扑。别看袁教练扔球的样子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那球力道大得很。招娣为了接住这个球,生生摔在了地上。但是你的对手可不管你摔没摔到地上,于是,招娣马上起身,下一个球又飞到了眼前……
就这样,不带喘气儿的接了九个球之后,招娣再也坚持不住,倒在了地上,任凭第十个球掉在身旁。
“负一!” 袁教练的声音不冷不热的响彻在空旷的练球场里面。招娣一听这话,谁的暴脾气都该起来了,于是撂下一句 “我不练了!” 拿了衣服就往外走。袁教练还在扔球,嘴里不停喊着 “负二、负三、负四!”
招娣被满地的排球拦住了去路,气得大喊:
“我都说了,我不练了!”
“你想练就练,你想不练就不练吗?不行,今天必须练完!”
招娣红着眼睛看着他,好一会儿,才下定决心:
“行,练就练!”
最后,在袁伟民的激将法下,陈招娣扑完了十五个球。这段充满个人色彩的奋斗经历,日后被人写成一篇文章《苦练》,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用以鼓励莘莘学子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而这篇《苦练》,也是陈招娣排球奋斗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正是《苦练》,让招娣在两年后入选八一女排队,代表中国走上国际赛场。
五年后的1979年,以陈招娣、陈晋芳、郑海霞、郎平为主要队员的首批中国女排队走上亚洲锦标赛赛场,打败日本拿下第一个亚洲杯女排总冠军。拿下这个奖项后,八一队不敢懈怠,马上开始着手准备接下来的世界杯。如果能在世界杯上夺冠,打断女排项目长期被巴西垄断的困局,那该是多扬眉吐气!
于是,经过两年后的训练,1981年,初代八一排球队参加世界杯的激烈角逐,3:0、3:0、2:1……一轮轮的淘汰赛下来,终于迎来了中国女排和巴西的总决赛。
这场最关键的比赛里,偏偏招娣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她的腰椎那块骨头,之前因为过度训练而落下了旧伤,因为比赛紧迫一直没来得及好好治疗,现在旧疾复发了。
中国的女排队,那时候人员还不够壮大,没有可场的替补球员了,如果招娣因为腰伤而放弃比赛的话,那么之前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她的选择任何人都能猜到:这位"拼命三郎"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
26岁的陈招娣强忍着腰伤上场,疼的眼泪花在眼眶里打转也坚持着,直到打出了一记漂亮的反扣!比赛结束,中国赢得了胜利!
女排姑娘们激动的拥抱在一起,而招娣再也忍不住,跪倒在场上。颁奖时,是陈晋芳把她背了上去,亲手让她捧着奖杯,郎平对她说: “这个奖杯,理应让你拿着!”
接下来的五年,八一女排队开启了她们的全盛时代,中国女排缔造了在世界杯上五连冠的奇迹,直到今天都被世人奉为体坛界的不朽神话。
而陈招娣在五连冠期间, 因为左手受伤而吊着一只手上场,依旧赢得了比赛,获得了"独臂将军"的美称。
2006年,国家 体育 总局以及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为陈招娣同志颁发少将军勋章。对于陈招娣来说,这是对她一辈子贡献与荣誉的总结。同时也是 体育 界的莫大殊荣。
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样的美好场景并没有持续多久。2013年,多此接受直肠癌手术的陈招娣还是没有抵抗过病魔的摧残,永远离开了人世。
陈招娣坚持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她拿到了世界冠军、当上了部长局长、得到了唯一的少将军衔,可是这些荣誉并没有阻止癌症在她的身体里肆虐,最终夺走了她的生命……
陈招娣走的那一年,也才58岁。和她同龄的郎平、郑海霞等人还活跃在女排一线,令人感到扼腕可惜。2013年4月1日,陈招娣在女儿郭晨的陪同下走到生命终点。
随后,在郭晨为她举办的葬礼上,郎平、孙晋芳、郑海霞、王治郅等八一老将纷纷到场为她吊唁。国家 体育 总局,这个曾经答应过为陈招娣养老的单位为招娣发表了一篇悼念文章,里面说:
陈招娣用自己的 健康 乃至生命换来了中国女排的繁荣昌盛,她的英年早逝,是整个世界排球史上,最大的损失。
女排5连冠的功勋:退役后患癌去世,让人心酸,这位功勋是谁呢?
答社会上经常提到女排精神。所谓女排精神可以概括为扎扎实实,勤学苦练,无所畏惧,顽强拼搏,同甘共苦,团结战斗,刻苦钻研,勇攀高峰。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女排多次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早已超出了体育界的范畴。女排精神曾经在多个年代给全中国人们带来了民族自信,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然而,体育竞技是残酷的运动,那些即使站在冠军巅峰的运动员的光鲜背后却是数不清的疤痕。
女排大将
而女排就是一门本身非常激烈的运动,女运动员们在日常的训练和比赛中受伤几乎是家常便饭。而有这么一位女排运动员的故事,让知情的人无不动容。
这位女排运动员生前战功赫赫,在女排服役期间她曾取得六连冠的佳绩,被称为“拼命三郎”。 她就是我们要讲的女排运动员陈招娣。
陈招娣1955出生于浙江省,从小就显露出其在排球领域的天分,并在1972年进入了杭州市业余体校,随后又进入了北京体院青训队。
毕业后的陈招娣并没有继续呆在排球训练队,而是选择了进入军队当兵。所幸,她在军队退役后选择了再次投身于排球事业,这才创造了一段传奇。
铁的传奇
陈招娣在排球队里训练得非常刻苦,甚至多次受伤。她在年轻时因奋斗而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在她年纪大的时候经常折磨着她。
自从1976年,陈招娣被被选入国家排球集训队以来,她一路代表着国家在世界的舞台上为体育事业而征战。
1981年,中国女排被重新组建,陈招娣也被国家体委借调为女排领队,这一年她开始在女排事业上越来越彰显其卓越的能力。
1981年,中国女排首次取得了亚洲冠军的荣誉。同年,中国女排继续征战11月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杯排球赛。
1981年11月16日,中国队取得了7战全胜的完美战绩,从而夺得世界杯赛冠军。这场比赛还有后来一个在女排界同样举足轻重的任务。
那就是陈招娣的队友,人称“铁榔头”的郎平。郎平在这场比赛中取得了“优秀运动员奖”的嘉奖。
陈招娣在后来的世界锦标赛上被换了下来,主教练转而起用了年轻队员梁艳、郑美珠。这场战役以后,中国队以3比0的成绩击败了对手古巴队,扭转了不利的战局局势。
最后,中国女排并最终以3比0的成绩完胜,击败了东道主秘鲁队,获得了锦标赛冠军。
在此之后的中国女排更是多次创下了令人惊奇的良好成绩,成为中国人在世界体育战场上的中流砥柱。
骁将往事
而谈到陈招娣本人,也有很多不为人知、却令人感动的故事。
陈招娣在1978年全国联赛比赛期间时,曾经左臂桡骨受伤,但是她选择继续坚持比赛。
1979年,6月,日本日立队与中国队在太原进行比赛。陈招娣在拦网时,被对手奥岛圭子用球扣中了之前受伤的左臂桡部位导致了其桡骨断裂。
然而,陈招娣并没有停歇下来,在两个月后,陈招娣出现在了全运会的赛场上,但是她之前受的伤并没有痊愈。
于是,陈招娣用绷带吊住左臂坚持比赛。这场比赛后,陈招娣取得了“独臂将军”的美谈。
之前提到,陈招娣被称为“拼命三郎”,这是因为她不仅技术好,比赛时斗志盎然,而且关键时刻非常敢打敢拼。
1981年世界杯中,陈招娣参加了中国女排的比赛。当时的中日女排迎来了最后的决战。
比赛进行到第三局时,队友孙晋芳抢传过来一个球,陈招娣在接触中和孙晋芳不慎相互碰撞。陈招娣更是严重扭伤了腰。
但是,陈招娣还是发挥了平时一贯的作风,坚持留在球场上继续比赛。而随着比赛进行得越来越后,陈招娣越来越无法忍受,开始控制不住动作。 被替换下来的陈招娣继续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却始终不说明自己的实际情况。比赛进行到第四局,由于缺席了陈招娣,比分不断落后。
在这个危难时刻,陈招娣主动要求再度上场,有了她的配合,中国女排最终夺下了世界冠军。
但是由于腰伤难忍让她依旧力不从心。当中国女排最后拿下比赛捧起第一个世界冠军。但是当举行颁奖仪式时,陈招娣已经无法自己站立。
最后还是队友背陈招娣一起走上了领奖台,享受着来之不易的胜利。
一代脊梁
由于陈招娣多年以来取得的汗马功劳,中国中央军委在2006年批准陈招娣晋升少将军衔。
面对自己运动员和军人的双重身份,陈招娣在采访中笑了。
陈招娣说:“如果说夺冠是运动员的执著追求、当将军是士兵的光荣梦想的话,那么现在,我真的是美梦成真。不过,对于我个人而言,这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
其实,正是有陈招娣这样一代中国人的拼搏,中国才在国际上取得了越来越高的地位,他们无愧成为时代的榜样。
后来,陈招娣不幸在1988年就患上了直肠癌,为了做手术她还不得不离开自己热爱的排球事业,离开了排球教练工作。
然而,2013年陈招娣的癌症复发了,她住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治疗。令人意外的是,由于病情突然恶化,陈招娣在2013年4月1日下午3时去世不幸去世了。
更加令人唏嘘的是,陈招娣的遗体经过火化后,她的亲人在她的骨灰盒里发现了几枚钢钉,这些都是陈招娣以前做手术留在体内的,也伴随着她走向生命的尽头。
这些钢钉既是陈招娣受伤留下的苦难,也是她卓越战绩的证明。有无数的中国人用他们的血与肉铸造了新时代的长城,正是因为他们的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
所以女排精神、陈招娣都值得我们投向敬意,并以此为荣,我们要时刻记得有这么一帮为我们而拼搏的人们!
老女排名将陈招娣,为祖国体坛做了哪些贡献?
答中国女排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自上个世纪以来,他们一直是顶尖的国际球队。今天的中国女排依然会在国际比赛中获得金牌和银牌。
中国的灵魂女排就是郎平教练,从球员期到教练期。但在球员时期,中国女排的关键人物不仅仅是郎平还有陈招娣。
陈招娣:绝望的三郎太在“独臂”比赛中,中国女排“助推器”冲出亚洲
中国/克洛克-1/精神的创始人为国家赢得了无数荣誉
说到陈招娣,可能现在的球迷都不是很熟悉,但是一直关注排球的老球迷肯定很熟悉。陈招娣生于1955年,中国女排在七八十年代开始争夺世界冠军。陈招娣在这个时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可以说是中国的功勋勇士女排。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女排先后获得亚锦赛、世界杯和亚运会冠军,陈招娣是球队的核心球员。
1972年,18岁的陈招娣先后进入杭州业余体校和北京体育学院青年训练队。她才华出众,通过专业系统的实践,进步神速。1973年,陈招娣毕业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1974年,技术出众的陈招娣,自然进入八一女排,在国内比赛中崭露头角。很快,她就赢得了国家队的青睐。1976年,陈招娣被招入国家队训练。
陈招娣他们进国家队的时期就是中国女排崛起的时期。他们开始走出亚洲,决心在世界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1977年中国/克洛克-1/获得世界杯第四名,1978年世锦赛第六名,亚运会亚军。在此期间,女排并没有显示出世界霸权的边缘。
幸运的是,当时的中国女排自上而下都有着顽强的斗志,发誓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不久,中国女排在1979年亚锦赛上夺得亚锦赛冠军。从此,中国女排达到了巅峰。1981年,陈招娣被调任领队位置,同年世界杯,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
变成教练
1982年,陈招娣率领中国女排再次夺得世锦赛和亚运会冠军。中国女排开始确立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1983年,陈招娣开始逐渐转型。
陈招娣不仅排球技术娴熟,还是一个非常全面的人才。1983年成为“八一”女排副政委,为陈招娣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1986年,陈招娣成为国家青年队主教练,晋升为中国女排主教练,带领中国女排继续当教练。
严格要求自己,用行动诠释什么是女排精神
纵观陈招娣,排球生涯可以说非常成功,这一切都源于她的自律。女排、陈招娣的训练后总是多练一点,也是在和自己较劲。除了刻苦训练,陈招娣顽强的战斗风格也是推动她成功的重要因素,她的“独臂”比赛故事至今回味无穷。
那是1978年,当陈招娣完成国家队训练任务,8月1日重返国家比赛时,陈招娣伤了左臂。1979年陈招娣征战亚冠,与一家日本俱乐部比赛。当她封网的时候,意外发生了。她意外受伤,桡骨骨折。但是,背后还是有博弈的。经过两个月的自我修炼,陈招娣还没恢复就匆匆赶回来了。她用绷带抬起左臂,单手完成了比赛。
陈招娣这体现了女排的精神和一个解放军顽强的作风。很多人说文艺兵和运动兵没有真正的军事精神,但是从陈招娣,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优良作风。
后来有人问陈招娣什么是女排灵,陈招娣说这个:
“热爱事业,团结协作,兢兢业业,持之以恒,吃苦耐劳,永远坚持到最后一刻。个人实力不强,集体实力才是真正的强,为理想而努力!”
从陈招娣,的回答可以看出她是一个使命感很强的运动员,为了成绩可以付出一切。这种“拼命三郎”的精神值得学习。
球场上,陈招娣充满技巧和激情。她非常善于利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和带动队友。1981年世界杯,陈招娣因为抢到一个传球,不小心撞到队友,伤了腰。她没有选择结束,而是带着伤继续战斗。直到拿了冠军,陈招娣都痛得受不了。最后她依靠队友把她送上了领奖台。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个陈招娣。
解放军也肯定了陈招娣。2006年,陈招娣被正式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体育界第一位女将军。其实在陈招娣因病被解除教练职务后,他担任过很多文职职务。陈招娣先后担任总政治部文化体育局局长、总政治部副政委、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
对于这些任命和工作,陈招娣总是尽职尽责,很好地完成任务。另一方面,我国也善待这位功勋运动员。
对于国家的奖项和爱情,陈招娣这样说:
“如果说夺冠是运动员的执着追求,当将军是军人的光荣梦想,那么现在,我的梦想真的实现了。然而,对我个人来说,这既是鼓励,也是鞭策。”
与疾病抗争,为逝去而遗憾
世事无常,但如此优秀的中国运动员却饱受病痛折磨。面对疾病,即使是像陈招娣这样强壮的男人,最终也是输了。2013年4月1日陈招娣病情突然恶化,医院进行了及时抢救,但最终未能保留陈招娣的生命。
对于陈招娣,业内人士都很后悔,国家排水管理中心这样评价:
陈招娣为中国女排夺得世界五连冠、传承“顽强拼搏”精神、形成中国女排“全面、快速、灵活、多变”的技战术特点做出了巨大贡献。陈招娣同志是军队中唯一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女兵,她的英年早逝是国家排球界的一大损失。
郎平那批冠军球员几人去世
答郎平那批冠军球员只有陈招娣因肝癌医治无效在2013年去世,年仅58岁。
其他球员情况如下:
郎平
郎平退役后在北师大攻读英语,1995年回国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1999年以身体状况欠佳为由辞职后,又赴欧洲排坛打拼。 2005年出任美国女排主教练。 2009年郎平再次回国执教,如今担任恒大女排主教练。2013年4月,郎平第二次执教中国女排,直到现在。
杨希
这位主攻手因外形酷似山口百惠而拥有极高的人气。她退役后投身房地产,如今可算是老女排中的首富,据称拥有亿万资产。在香港的繁华地区拥有自己的写字楼,目前在北京开办了一所网球学校。
曹慧英
队长曹慧英曾移居加拿大,如今曹慧英又回到北京,经营一家体育文化公司,同时她还拥有一座大厦。
杨晓君
杨晓君在国家队退役后到德国某大学主修经济贸易管理专业。后来又成为了EBM公司亚洲区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负责人。
孙晋芳
国家体育总局网管中心主任。
张蓉芳
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副主任。
周晓兰
定居美国,任马里兰州医疗器械公司工程师。
陈亚琼
现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处文体部副部长。
朱玲
四川省体育局局长。
张洁云
江苏体育局办公室副主任。
梁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创办一家体育文化传媒公司。
周鹿敏
上海社会体育管理中心调研员。
1981年女排冠军队员有哪些?
答1981年女排冠军队员简介:
1、一号曹慧英解放军队选手,27岁,身高1.80米。是全队年龄最大的运动员。在1977年世界杯排球赛中,她一人获得最佳运动员奖、拦网奖和敢斗奖三项荣誉。近一两年她克服了伤病等困难,依然朝气蓬勃地同年轻队员战斗在一起,为女排夺取世界冠军做出了贡献。
2、二号梁艳来自四川的选手,身高1.77米,20岁,在12名队员中年龄最小。她的特点是拦网好,善于在3号位打快球。
3、三号郎平北京队选手,20岁。她是观众非常熟悉的一名运动员,1980年被评选为全国最佳运动员。她身高1.84米,是中国队的第一主攻手,高点强攻威力大,有“铁鎯头”的誉称,同时也是世界最优秀扣球手之一。本届世界杯赛她获得了“优秀运动员奖”。
4、四号周晓兰山西队运动员,24岁,身高1.82米。她攻防技术全面,比赛作风顽强,头脑冷静。她能够打出“时间差”、“位置差”等多种战术球,她的高压拦网也给对方较大威胁。
5、五号杨希来自解放军队的运动员,1.79米,24岁。在郎平选入中国队前,她是队里的主要攻击手。现在,她虽然改为替补队员,但在训练和比赛中总是保持高昂的斗志,有一股使不完的劲。
6、六号孙晋芳中国女排的核心人物,场上队长。在这次世界杯排球赛中,一人独得“最佳运动员奖”、“优秀运动员奖”和“二传奖”。她是江苏选手,26岁,身高1.75米。她的特点是头脑清醒,熟悉全队每个人的打法,中国队令人眼花缭乱的快攻,就是通过她组织起来的。
7、七号陈招娣,26岁,身高1.75米,来自解放军队。她在场上担当接应二传和副攻的任务,比赛中敢打敢拚,富有生气。她的意志非常顽强。这次中日决战时,她扭伤了腰,仍然坚持战斗。
8、八号周鹿敏上海运动员,是替补二传手,25岁,身高1.77米。她作为主力二传手孙晋芳的后备,虽然很少上场比赛,但训练中总一丝不苟,认真打好每一个球。
9、九号朱玲四川运动员,身高1.79米,今年24岁。她的主要特点是弹跳好,拦网有威胁。作为副攻手,她的扣球也很有份量。
10、十号陈亚琼身高1.80米,25岁,来自福建侨乡。经过刻苦训练,她已成为一个具有男子式扣球动作的出色快攻手和拦网手。
11、十一号张蓉芳中国女排的主攻手,身高1.74米,24岁。这位四川姑娘比赛作风泼辣、顽强,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她扣球时机智灵活,快而多变。她的后排防守也很不错,常常救起重扣球。
12、十二号张洁云江苏运动员,素有“无声手枪”之称,身高1.74米,25岁。她也是二传手,这次比赛打的是副接应位置。她的特点是技术全面、沉着冷静,常以出其不意的进攻打得对方措手不及。
老一代中国女排三连冠的成员都有谁?
答1.1981年:
主攻:郎平、张蓉芳、杨希
副攻:周晓兰、陈亚琼、梁艳、曹慧英、朱玲
二传:孙晋芳、周璐敏
接应:陈招娣、张洁云
2.1982年:
主攻:郎平、张蓉芳、姜英
副攻:陈亚琼、梁艳、周晓兰、曹慧英、朱玲
二传:孙晋芳、杨锡兰
接应:郑美珠、陈招娣
3.1984年:
主攻:郎平、张蓉芳、姜英、侯玉珠
副攻:梁艳、杨晓君、朱玲、周晓兰、李延军
二传:杨锡兰、苏慧娟
接应:郑美珠
1980年代初的中国,正是百废待兴,女排以拼搏精神赢得三连冠和五连冠的成绩,中国女排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更是中国在80年代腾飞的象征。
扩展资料
1982年,中国女排参加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初赛对美国队曾以盘数0-3落败,主教练袁伟民果断起用年轻队员梁艳、郑美珠,结果中国女排以3-0轻取古巴,赢得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一役。中国女排在决赛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秘鲁,首次获得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尽管在1983年的亚洲锦标赛决赛败于日本,进入调整期的中国女排仍是洛杉矶奥运会的夺标热门。
1984年,中国女排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虽然中国女排又在分组赛被宿敌美国队击败,其后却越战越勇,最终,中国女排在决赛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美国,报却分组赛一败之仇,并首次获得奥运金牌,同时亦成为女子排球三连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郎平个人资料陈招娣〕郎平个人资料》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240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