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个人资料陈招娣〕郎平个人资料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郎平个人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1981年女排冠军队员有哪些?
- 2、女排将军陈招娣:为中国拿下5连冠,去世后郎平、郑海霞前来悼念
- 3、郎平那批冠军球员几人去世
- 4、老一代中国女排三连冠的成员都有谁?
- 5、郎平的同龄队友陈招娣什么时候死的
本文目录导航:
1981年女排冠军队员有哪些?
![1981年女排冠军队员有哪些?](/uploads/2024-12-13/675bcbc295ffe.png)
最佳答案1981年女排冠军队员简介:
1、一号曹慧英解放军队选手,27岁,身高1.80米。是全队年龄最大的运动员。在1977年世界杯排球赛中,她一人获得最佳运动员奖、拦网奖和敢斗奖三项荣誉。近一两年她克服了伤病等困难,依然朝气蓬勃地同年轻队员战斗在一起,为女排夺取世界冠军做出了贡献。
2、二号梁艳来自四川的选手,身高1.77米,20岁,在12名队员中年龄最小。她的特点是拦网好,善于在3号位打快球。
3、三号郎平北京队选手,20岁。她是观众非常熟悉的一名运动员,1980年被评选为全国最佳运动员。她身高1.84米,是中国队的第一主攻手,高点强攻威力大,有“铁鎯头”的誉称,同时也是世界最优秀扣球手之一。本届世界杯赛她获得了“优秀运动员奖”。
4、四号周晓兰山西队运动员,24岁,身高1.82米。她攻防技术全面,比赛作风顽强,头脑冷静。她能够打出“时间差”、“位置差”等多种战术球,她的高压拦网也给对方较大威胁。
5、五号杨希来自解放军队的运动员,1.79米,24岁。在郎平选入中国队前,她是队里的主要攻击手。现在,她虽然改为替补队员,但在训练和比赛中总是保持高昂的斗志,有一股使不完的劲。
6、六号孙晋芳中国女排的核心人物,场上队长。在这次世界杯排球赛中,一人独得“最佳运动员奖”、“优秀运动员奖”和“二传奖”。她是江苏选手,26岁,身高1.75米。她的特点是头脑清醒,熟悉全队每个人的打法,中国队令人眼花缭乱的快攻,就是通过她组织起来的。
7、七号陈招娣,26岁,身高1.75米,来自解放军队。她在场上担当接应二传和副攻的任务,比赛中敢打敢拚,富有生气。她的意志非常顽强。这次中日决战时,她扭伤了腰,仍然坚持战斗。
8、八号周鹿敏上海运动员,是替补二传手,25岁,身高1.77米。她作为主力二传手孙晋芳的后备,虽然很少上场比赛,但训练中总一丝不苟,认真打好每一个球。
9、九号朱玲四川运动员,身高1.79米,今年24岁。她的主要特点是弹跳好,拦网有威胁。作为副攻手,她的扣球也很有份量。
10、十号陈亚琼身高1.80米,25岁,来自福建侨乡。经过刻苦训练,她已成为一个具有男子式扣球动作的出色快攻手和拦网手。
11、十一号张蓉芳中国女排的主攻手,身高1.74米,24岁。这位四川姑娘比赛作风泼辣、顽强,有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劲头。她扣球时机智灵活,快而多变。她的后排防守也很不错,常常救起重扣球。
12、十二号张洁云江苏运动员,素有“无声手枪”之称,身高1.74米,25岁。她也是二传手,这次比赛打的是副接应位置。她的特点是技术全面、沉着冷静,常以出其不意的进攻打得对方措手不及。
女排将军陈招娣:为中国拿下5连冠,去世后郎平、郑海霞前来悼念
最佳答案2010年,篮球名将王治郅与NBA合约到期,按规定,他应该马上启程回国,归属于国家队。但是因为各方势力纠缠,王治郅没有按时归队,把回国日期一拖再拖。
媒体对此大肆报道, 有关王治郅的负面消息一时铺天盖地的传来。
这时候,国家 体育 局局长向他伸出了援手:局长亲自出面斩断谣言,和王治郅积极沟通,最终,在她的帮助下,王治郅顺利回归国家队。
这个人就是——陈招娣。
陈招娣是家里的大姐,应该从她出生时就是了。叫上这个名字,显然父母对于头胎是女孩并不满足,于是给她取名为“陈招娣”。
果然,招娣拥有了许多弟弟妹妹, 白天要上学,晚上要照顾弟妹,还要帮父母做家务、干农活。
身边的同龄女孩子大多都是这样,上学、照顾家里,稚气未脱同时又爱笑爱闹。而陈招娣尤其喜欢跑步、打球这些 体育 活动,学校里每次办运动会都有她,获奖的奖状贴满了家里的一面墙, 她的文具大多都是获奖颁发的奖品。
这些都是她的过人之处,也正是这些优点,改变了她的一生。
1972年的某一天,杭州市业余体校来到招娣就读的中学,希望招一批女孩子,培养排球运动员。
这个年纪的学生们已经十七八岁,算是半大不小了,都陆续为自己寻求出路:有人去市里读了卫校、有人参军入伍当了文艺兵、有人早早出嫁过上了相夫教子的日子……招娣身边的同学都陆陆续续走得了,她没有跟从父母的意见或者同龄人的脚步,去参军、读技校,或者嫁人, 冥冥之中,她好像在期待着什么一样。
现在,终于等到了这个机会:进体校、训练、当运动员!招娣赶紧去报了名。选拔考核喊到她名字的那一刻,她紧张得腿都在发抖。教练发球时,她感觉到世界都安静了下来,耳朵边静静的,只有徐徐的风声。
她的眼里只有那颗排球,那颗雪白得耀眼的排球……
砰!
一个漂亮的还击!
这几乎是刻在DNA里的本能,如你所见,陈招娣有惊人的排球天赋,那个排球在她手里仿佛有了生命一般灵动、鲜活。 凭着选拔赛上的出色表现,陈招娣顺利的进入了余杭市业余体校。
这个十七岁姑娘和排球的缘分,就这么结下了。在她往后41年的人生里,几乎每一项都和排球息息相关。
余杭市业余体校,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开始培养国家级运动员的老牌 体育 学校,是国家队成员的人才摇篮; 有不少的 体育 新星、夺冠黑马都诞生于此。
能进入这里学习,我是多么的幸运!陈招娣忍不住这么想。来学校报导的前几天,她刚去吃了小学同学王引娣的喜酒,她和自己一样十七岁,就在父母的安排下匆匆嫁了人。嫁给一个不喜欢的人、一个不了解的人。
喜宴上,男人们喝酒划拳, 王引娣和她妈妈在屋里狠狠抹了一把眼泪 。引娣妈妈爱怜的望着稚气未消的女儿,满眼尽是不舍和无奈。她知道,她们家这种条件,女儿除了嫁人别无他法。
招娣和妈妈在一旁看见,忍不住有些鼻酸。招娣拿眼睛偷瞄妈妈,她知道,好几条街上的媒婆早就盯上了自己,三天两头就在妈妈身边旁敲侧击,打听她的婚事。
可是妈妈从来没在女儿面前提过这回事,在招娣拿到体校通知书时,她比女儿还要开心,见着邻里街坊就宣布一遍女儿要进体校当运动员的光辉事迹,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女儿的好事。
送她来报道这天,招娣忍不住问妈妈: “妈,隔壁村好多女孩子都嫁人了,咱们邻居亲戚里我这个年纪的大闺女还待在学校里的几乎没有……妈,送我来这里,您怕不怕我给您丢脸?”
招娣妈妈一听,立马变了脸色,严肃地说:
“什么丢脸不丢脸?别想那么多,妈妈不怕!进了学校,要好好训练;记住,跟着老师认真学,千万要给我们家争光!”
陈招娣红着眼眶看着眼前苍老的母亲,这个中年妇人奉献了一辈子、忍让了一辈子,连自己嫁给谁、大女儿取什么名字都不能做主的人,今天终于争了一把、强了一把——就是希望女儿有出息、好好打球! 陈招娣记住了母亲的话,转身迈进了训练场大门。
刚进体校时,陈招娣什么也不懂,她只是凭借自己的本能反应去打球,完全不知道合理运用规则,和队友打配合、用巧劲儿。这里的女孩子有好几十个,她们都是为了进入北京 体育 学院国青队而努力。
那里是全国的体坛人才培育中心,只有最顶尖的运动员才可以进入青训队 ,未来将会代表中国出战亚洲锦标赛、世界杯!一直到1972年,中国女排都没有拿到过一次世界杯冠军,不,别说世界杯,连亚洲杯冠军都不幸与之失之交臂……
当然,我们知道,这一切都在1981年被打破了,而陈招娣正是这其中的核心人物。不过,在九年前,这个小姑娘还很青涩。她知道,身边的人有好多都比她优秀,有不乏从小就练排球,打得很不错却还是没考上青训队的。
招娣感到深深的压力,她知道自己不如别人,起步也比同学晚,从小户人家走出来的孩子,总是带着一股不服输的狠劲儿。
青训队下一轮的选拔就在年底了,她决定一定要在这半年的时间里,突飞猛进,考上国青队!在很多考了好几年还没有通过的老校友眼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陈招娣用行动告诉她们,没有不可能,只有不愿意!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强,别人练两个小时,她练四个小时;别人晚上都去吃夜宵、看电影,她晚饭后一直在练球,直到深夜保安来清场了才恋恋不舍的离去……
第二天,她依旧会踏着晨露,第一个到练球场。在别人都在吃早餐的时候,她已经开始新一天的训练了。
随着日复一日的训练,青训队的选拔赛终于来了。功夫不负有心人,招娣进步神速,凭借着超乎常人的天赋和努力,顺利成为北京 体育 学院女子排球部青训队的一员。
"教练,我要加练一会儿!"
袁伟民回头看着这个瘦瘦高高的年轻姑娘,心里面有些暗暗吃惊。这个叫陈招娣的女孩子是刚从杭州体校选上来没多久的。初次见面,袁伟民发现陈招娣是那种典型的"杭州姑娘":瘦弱、水灵、眉清目秀。
他还想,国青队的训练和体校里可不是能相提并论的,队员们来到队里,可以说除了吃饭睡觉洗衣服,所有时间都在打球。有很多新来的队员受不了, 说现在睁眼闭眼都是排球、排球、排球,连吃饭都看起来是个排球形状……
所以他有些先入为主的以为,柔弱的陈招娣肯定坚持不下来,能不能到上场的那一天都还不好说。没想到,这个姑娘进队后, 跟着队伍过着每天醒来一睁眼全是训练的生活居然一点都没有不适应 ,好像一切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她的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的一样。
袁教练可能不知道,陈招娣确实是依靠这样的拼命练习才拿到青训队的名额。不然,她或许现在都在体校里混着。
“行啊,想练就练。”
现在是晚上十点,女孩子们从六点就一直打到了现在,所有的队员都已经精疲力尽,汗水把训练服整个打湿,紧紧地贴在身上。
女孩们连捡球拿回篮筐的力气都没有了,除了陈招娣。 她站到袁伟民教练的对面,沉着地摆出接招的姿势,眼神坚定而锐利。
“唰!”
随着一道破空声,袁教练气定神闲地扔出一个球,等着招娣去扑。按照队里的规矩,加练的项目是"救球"。
教练扔出一个球,你必须要把这个球接住,一直接到第十五个球为止,如果中间有失误,就得判负。判一个负,就要再救两个球来补,一直到补完才算结束。
这个目标对于已经训练长达四个小时的陈招娣来说,相当艰难 。当教练问出那个“有谁还想加训”的问题时,全程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应声。而陈招娣,她其实能感觉到,从第一次见面开始,袁教练就不是很看好自己。
对于非常考验眼力和反应的排球运动员来说,招娣的直觉也出类拔萃了起来。她甚至可以极端一点肯定,袁教练有点瞧不起她。 他的情绪和表情里都带着对杭州姑娘的刻板印象和轻视。
恰好陈招娣就是个极其要强的人,想想他问问题时扫向众人的那轻蔑眼光,似乎还在自己身上多停留了一两秒,她就气不打一处来!招娣今天就是要在他面前证明自己:我可以!
见那排球闪电一般飞过来, 招娣立马起身飞扑。别看袁教练扔球的样子看起来漫不经心,其实那球力道大得很。招娣为了接住这个球,生生摔在了地上。但是你的对手可不管你摔没摔到地上,于是,招娣马上起身,下一个球又飞到了眼前……
就这样,不带喘气儿的接了九个球之后,招娣再也坚持不住,倒在了地上,任凭第十个球掉在身旁。
“负一!” 袁教练的声音不冷不热的响彻在空旷的练球场里面。招娣一听这话,谁的暴脾气都该起来了,于是撂下一句 “我不练了!” 拿了衣服就往外走。袁教练还在扔球,嘴里不停喊着 “负二、负三、负四!”
招娣被满地的排球拦住了去路,气得大喊:
“我都说了,我不练了!”
“你想练就练,你想不练就不练吗?不行,今天必须练完!”
招娣红着眼睛看着他,好一会儿,才下定决心:
“行,练就练!”
最后,在袁伟民的激将法下,陈招娣扑完了十五个球。这段充满个人色彩的奋斗经历,日后被人写成一篇文章《苦练》,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用以鼓励莘莘学子们坚持不懈的努力。而这篇《苦练》,也是陈招娣排球奋斗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幕。
正是《苦练》,让招娣在两年后入选八一女排队,代表中国走上国际赛场。
五年后的1979年,以陈招娣、陈晋芳、郑海霞、郎平为主要队员的首批中国女排队走上亚洲锦标赛赛场,打败日本拿下第一个亚洲杯女排总冠军。拿下这个奖项后,八一队不敢懈怠,马上开始着手准备接下来的世界杯。如果能在世界杯上夺冠,打断女排项目长期被巴西垄断的困局,那该是多扬眉吐气!
于是,经过两年后的训练,1981年,初代八一排球队参加世界杯的激烈角逐,3:0、3:0、2:1……一轮轮的淘汰赛下来,终于迎来了中国女排和巴西的总决赛。
这场最关键的比赛里,偏偏招娣的身体出现了问题:她的腰椎那块骨头,之前因为过度训练而落下了旧伤,因为比赛紧迫一直没来得及好好治疗,现在旧疾复发了。
中国的女排队,那时候人员还不够壮大,没有可场的替补球员了,如果招娣因为腰伤而放弃比赛的话,那么之前的一切努力都白费了……她的选择任何人都能猜到:这位"拼命三郎"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
26岁的陈招娣强忍着腰伤上场,疼的眼泪花在眼眶里打转也坚持着,直到打出了一记漂亮的反扣!比赛结束,中国赢得了胜利!
女排姑娘们激动的拥抱在一起,而招娣再也忍不住,跪倒在场上。颁奖时,是陈晋芳把她背了上去,亲手让她捧着奖杯,郎平对她说: “这个奖杯,理应让你拿着!”
接下来的五年,八一女排队开启了她们的全盛时代,中国女排缔造了在世界杯上五连冠的奇迹,直到今天都被世人奉为体坛界的不朽神话。
而陈招娣在五连冠期间, 因为左手受伤而吊着一只手上场,依旧赢得了比赛,获得了"独臂将军"的美称。
2006年,国家 体育 总局以及国家领导人,一致同意为陈招娣同志颁发少将军勋章。对于陈招娣来说,这是对她一辈子贡献与荣誉的总结。同时也是 体育 界的莫大殊荣。
可令人感到遗憾的是,这样的美好场景并没有持续多久。2013年,多此接受直肠癌手术的陈招娣还是没有抵抗过病魔的摧残,永远离开了人世。
陈招娣坚持了一辈子、奋斗了一辈子,她拿到了世界冠军、当上了部长局长、得到了唯一的少将军衔,可是这些荣誉并没有阻止癌症在她的身体里肆虐,最终夺走了她的生命……
陈招娣走的那一年,也才58岁。和她同龄的郎平、郑海霞等人还活跃在女排一线,令人感到扼腕可惜。2013年4月1日,陈招娣在女儿郭晨的陪同下走到生命终点。
随后,在郭晨为她举办的葬礼上,郎平、孙晋芳、郑海霞、王治郅等八一老将纷纷到场为她吊唁。国家 体育 总局,这个曾经答应过为陈招娣养老的单位为招娣发表了一篇悼念文章,里面说:
陈招娣用自己的 健康 乃至生命换来了中国女排的繁荣昌盛,她的英年早逝,是整个世界排球史上,最大的损失。
郎平那批冠军球员几人去世
最佳答案郎平那批冠军球员只有陈招娣因肝癌医治无效在2013年去世,年仅58岁。
其他球员情况如下:
郎平
郎平退役后在北师大攻读英语,1995年回国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1999年以身体状况欠佳为由辞职后,又赴欧洲排坛打拼。 2005年出任美国女排主教练。 2009年郎平再次回国执教,如今担任恒大女排主教练。2013年4月,郎平第二次执教中国女排,直到现在。
杨希
这位主攻手因外形酷似山口百惠而拥有极高的人气。她退役后投身房地产,如今可算是老女排中的首富,据称拥有亿万资产。在香港的繁华地区拥有自己的写字楼,目前在北京开办了一所网球学校。
曹慧英
队长曹慧英曾移居加拿大,如今曹慧英又回到北京,经营一家体育文化公司,同时她还拥有一座大厦。
杨晓君
杨晓君在国家队退役后到德国某大学主修经济贸易管理专业。后来又成为了EBM公司亚洲区进出口贸易的主要负责人。
孙晋芳
国家体育总局网管中心主任。
张蓉芳
国家体育总局排管中心副主任。
周晓兰
定居美国,任马里兰州医疗器械公司工程师。
陈亚琼
现任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区联络处文体部副部长。
朱玲
四川省体育局局长。
张洁云
江苏体育局办公室副主任。
梁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创办一家体育文化传媒公司。
周鹿敏
上海社会体育管理中心调研员。
老一代中国女排三连冠的成员都有谁?
最佳答案1.1981年:
主攻:郎平、张蓉芳、杨希
副攻:周晓兰、陈亚琼、梁艳、曹慧英、朱玲
二传:孙晋芳、周璐敏
接应:陈招娣、张洁云
2.1982年:
主攻:郎平、张蓉芳、姜英
副攻:陈亚琼、梁艳、周晓兰、曹慧英、朱玲
二传:孙晋芳、杨锡兰
接应:郑美珠、陈招娣
3.1984年:
主攻:郎平、张蓉芳、姜英、侯玉珠
副攻:梁艳、杨晓君、朱玲、周晓兰、李延军
二传:杨锡兰、苏慧娟
接应:郑美珠
1980年代初的中国,正是百废待兴,女排以拼搏精神赢得三连冠和五连冠的成绩,中国女排成为了当时中国人的模范和骄傲,更是中国在80年代腾飞的象征。
扩展资料
1982年,中国女排参加在秘鲁举行的第九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初赛对美国队曾以盘数0-3落败,主教练袁伟民果断起用年轻队员梁艳、郑美珠,结果中国女排以3-0轻取古巴,赢得了扭转战局的关键一役。中国女排在决赛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秘鲁,首次获得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尽管在1983年的亚洲锦标赛决赛败于日本,进入调整期的中国女排仍是洛杉矶奥运会的夺标热门。
1984年,中国女排参加在洛杉矶举行的洛杉矶奥运会,虽然中国女排又在分组赛被宿敌美国队击败,其后却越战越勇,最终,中国女排在决赛以直落三局轻取主办国美国,报却分组赛一败之仇,并首次获得奥运金牌,同时亦成为女子排球三连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
郎平的同龄队友陈招娣什么时候死的
最佳答案陈招娣:2013年4月1日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58岁。
陈招娣:浙江杭州人,中国排球协会原顾问,中国前女排国手,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曾立一等功,两次获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73年毕业于北京体育学院青年训练队,同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并入选八一女子排球队,1976年入选由袁伟民执教的中国女排,是中国女排主力队员。陈招娣是中国女排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团队中的核心队员,为中国女排1979年首获亚洲冠军,1981年首获世界杯冠军,1982年首获世锦赛冠军和亚运会冠军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郎平个人资料陈招娣〕郎平个人资料》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241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