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北京奥运会保护火炬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北京奥运会火炬,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奥运会火炬的模具是哪出的?
- 2、在巴黎的火炬传递中,用自己的残躯保护圣火的传递的是哪位女运动员?
- 3、北京奥运会火炬叫什么?
- 4、奥运火炬是如何不容易熄灭的?
- 5、奥运火炬为什么风雨吹不灭?
本文目录导航:
奥运会火炬的模具是哪出的?
答宁海模具城生产的
为了保护奥运火炬设计制造的专利权奥组委与这家模具厂签署了保密协议,现在不方便透露
2007年4月26日晚上,北京奥组委在中华世纪坛正式向全世界展示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你知道吗,火炬薄壁整体成型这一最具挑战性的工艺环节是在宁海一家模具厂攻克的。昨天,奥运火炬工艺实现子团队负责人、联想创新设计中心首席工艺专家韩小勤向记者证实了此事。
4月3日,奥运火炬云纹图案设计进入尾声,韩小勤所带领的团队开始了“祥云”设计方案的手板制作,他们要在两周内突破火炬薄壁整体成型、云纹腐蚀雕刻、双色氧化染色等一系列复杂工艺,最具挑战性的工艺就是火炬薄壁整体成型。“奥运火炬的创意原型是纸卷,但设计方案是以铝合金来加工。”韩小勤说,火炬上半部分管壁相当薄,最薄处不到0.4毫米,铝合金不同于纸张,要求整体加工成“薄壁”,工艺难度系数极高,若工艺瓶颈无法突破,火炬制作计划将会延误。
按计划,薄壁整体成型这一工艺环节必须在6天之内完成,而宁海一家模具厂被选为实现该工艺的供应商。韩小勤亲自赶到宁海,挑选了这家模具厂水平最高的模具师傅一起合作。整整5天5夜,大家几乎没合眼。
韩小勤对记者说: “这可不像用橡皮泥做立体模型那样切错了还能修补,铝合金切削加工只要出了细微的闪失,整个加工过程就功亏一篑了。在用线切割进行火炬内外表面成型时,加工非常缓慢,我那几天脑海里都是‘祥云’的影子,索性到车间里和模具师傅们一起日夜守着线切割机。”
“模具师傅没有让我失望。”韩小勤说,到了最后切割上下端面的收尾阶段,凭着几十年的工作经验形成的职业敏感,模具师傅们感觉到加工过程可能有问题,立刻叫停了切割,验证后果然发现了一个程序问题。当晚重新编程后,大家又一起坚守在机床旁,直到最后的端面切割完成,至此火炬外型整体成型顺利实现。
说起当初为什么选择在宁海攻关, “宁海不愧为中国的模具之乡。”韩小勤这样回答, “宁海模具城在去年被授予了国内首个中国模具产业基地和中国(宁海)模具城双称号,代表着模具行业的最高水平,我相信在这里可以成功。”
在巴黎的火炬传递中,用自己的残躯保护圣火的传递的是哪位女运动员?
答金晶
金晶,女,35岁,上海市人,残疾人轮椅击剑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境外传递火炬手。因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途中抵制“藏独”分子的干扰,用残弱的身躯捍卫着奥运精神而广为人知,被誉为“守护‘祥云’的天使”、“最美最坚强的火炬手”。 金晶曾为中国轮椅击剑队队员,获得过2002年釜山远南残运会的银牌和世界轮椅运动会的第三名。
北京奥运会火炬叫什么?
答2008年奥运的火炬称为“祥云”。
是由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创新设计中心所设计,其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具有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主体采用红色和银色。
长72厘米的“祥云”,重985克,以清洁燃料丙烷为燃料,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制造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的工艺,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
最终,航天科工集团在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共同协作完成了火炬外形与燃烧系统结合的火炬样品制作工作,形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完整设计,于2007年1月报经国际奥委会批准后正式使用。
寓意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
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奥运火炬是如何不容易熄灭的?
答2007年4月26日,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火炬发布仪式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负责这次设计的团队是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他们用各种新的技术和设计,实现了奥运火炬“浇不灭”的稳定性。
火炬内部燃烧系统有三个部分,即燃烧器、稳压装置和用于储存燃气的燃气罐。它们使火炬在点燃后能在一定范围内的各种复杂环境下保持一段时间燃烧不熄,完成接力传递。
火炬选择了丙烷作为燃烧材料,因为它燃烧后主要产生水蒸气和二氧化碳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同时,丙烷适应较宽温度范围,在零下40摄氏度时仍能形成燃烧。丙烷产生的火焰成亮黄色,比较醒目。
稳压装置能使火焰的高度稳定,并可随着外部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零风速和静止状态下,形成25厘米—30厘米高的稳定火焰。
内部燃烧系统设置了“双火焰”方案,燃气流出后,一部分进入燃烧器的主燃室,形成扩散的比较饱满的火焰;另一部分进入预燃室,保持较小但稳定的火焰,若出现极端情况,预燃室仍能保持燃烧,保证火炬不熄灭。在风速每秒30米的情况下,火焰仍能保持燃烧,同时,火焰可以承受规定雨量十多倍的雨水而不熄灭。
奥运火炬为什么风雨吹不灭?
答奥运火炬采用了全新智能感应与点火系统及燃烧器结构,应用先进的电脉冲点火方式、防熄火保护装置、电磁阀部件,以确保火炬即防风又挡雨,实现“遇风立燃、遇雨不熄”的效果,使火炬传递不受外界环境变化的干扰。 北京奥运会火炬结构特点 基本工作流程 航天芯,也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的燃烧系统,包括燃料供应系统(燃料瓶、稳压装置和回热装置)和燃烧器两大部分。工作时,利用开关工具顺时针打开燃料瓶上的常闭开关阀,瓶内的高压丙烷蒸汽经过稳压装置进行减压,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某一压力值附近,然后经过有五个通气孔的燃料分配器的侧孔进入回热铜管,在流经燃烧室和燃料瓶后重新进入燃料分配器,并从两路分别进入预燃室和主燃室进行燃烧。 燃料瓶 燃料供应系统的主要构成部件是稳压装置和燃料瓶,都是采用国内先进工艺和技术自主研发的。燃料瓶采用无缝冷拉工艺,直径为32毫米,即用一整块板拉成现在的形状,因此非常耐压(达14兆帕),相当于可承受水下1400多米的压力。由于火炬燃烧有时间要求,一瓶燃料需要保证燃烧15分钟,而燃烧器除要保证火炬形态外,也有一定的流量要求,因此为了既能保证和火炬外壳的匹配,又能满足燃烧时间,燃料瓶只能做得又细又长。这从工艺上讲,难度大大增加。因为是整体成型,且燃料瓶壁的壁厚不到1毫米,在长细比达到7.5倍的情况下是很容易拉裂的。 燃料的选择 燃料用的是99%纯度的丙烷。历史上的奥运火炬用混合燃料的较多。采用丙烷燃料是为了能在火炬传递路线范围内,满足环境温度的要求。其次颜色也是一个考虑,丙烷燃烧后火焰是橙色,具有较好的可视性。 稳压装置 稳压装置也是特别研制的。从燃料瓶里出来的气体压力是不稳定的,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而火炬的燃烧需要一个稳定的流量,稳压装置的作用就是提供一定压力,一定流量的燃料供应,这和一般稳压装置的原理是一样的。气态的燃料以相对较高的压力进入稳压装置的进口,以高出环境压力一定范围的压力流出,保证燃烧所需的燃料压力和流量。稳压器的设计要求一般就是小巧轻便和多功能。现在的稳压装置共有四个功能:第一是将火炬开关设计到稳压装置上,这就少了一个零件;第二是减压;第三是稳压;第四就是在意外跌落的情况下,还能确保火炬继续燃烧,不会发生危险。 燃料瓶和稳压装置的连接 燃料瓶和稳压装置采用螺纹连接,燃料瓶口用外螺纹,稳压装置用内螺纹。这个虽不是独创,但在火炬上用得比较少。以前的一些火炬用的是现成的燃料瓶,多数是采用直接的顶压方式。这种没有螺纹的连接方式,如果气体压力过大,顶针会顶得很紧,用起来费劲;如果压力过小,由于使用时的振动,容易松脱,造成漏气;同时由于是非精确定位密封,在压紧的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密封不严而漏气,既不安全,也容易熄火。我们吸取了国外火炬的经验和教训,采用了螺纹接口。 回热管 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的火炬都采用了保温装置。因为对于气相燃烧而言,若没有有效的热量补充,燃料瓶的温度是下降的。燃料在低温状态下,蒸汽压会降低,有可能会影响火炬燃烧性能。最初的设计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刚研制时燃料瓶容积较大,因此它降温慢。现在燃料瓶小了,而燃烧时间要求提高,所以必须要加回热装置。要给它加热,就要有热源,于是很自然地想到利用火炬自身的火焰热量——燃料出来后不是直接进燃烧室,而是通过回热系统给燃料瓶进行加热,减缓温度降低的,满足燃烧时间。回热管还有个好处,就是热交换不可能把所有热量都交换掉,所以管内的气体温度也是升高的,有利于燃烧,这是个额外的好处。 燃烧器 双火焰是一个核心设计,并在国内第一次运用。燃料经过回热之后,分两路,一路进入预燃室,一路进入主燃室,基本上按1:2的比例进行分配。预燃室底部中心是喷嘴,其周围是进空气的孔。火炬外壳底部也有一定面积的进气通道。预燃室燃料往上喷时,会带动周围空气上升进入预燃室,这就是引射作用。 预燃室中燃料和空气混合后再燃烧,火焰像我们家里的煤气灶一样,掺混得比较好,燃烧充分,火焰温度比较高,形状短,是蓝色的,在强光下不易看见。而主燃室的燃料没有经过预混,燃料喷出后和空气混合,先扩散再燃烧,火焰温度稍低些,呈不透明的橙色。火焰高度高于25厘米。预燃室相当于一个稳定的火源,保证它始终不灭,即使外面的主燃室火焰熄灭,它会马上把主火焰点燃。 国外也有类似双火焰的设计,但不太一样,不是预混气的。像2006年都灵冬奥会,也是前后两个燃烧室,但两个都是扩散火焰。我们考虑用预混火焰,主要是它的温度比较高,复燃主火焰比较容易些。另一方面,主火焰在上,预燃火焰在下,受外界影响相对就小,保护火焰就容易些。 我们这个设计实际上是受了吸气式发动机的启发。因为有的发动机也有一个小的预燃室。应该说这种方案在火炬的使用中是第一次。主火焰从圆形管道上均匀的小孔中喷出,这也是特别之处。国外有很多是从一个小口喷出,或者虽是多个喷口,但尺寸较大。我们也做过这样方案的试验,一方面不太利于火焰的稳定,另一方面燃烧时烟较大。我们现在这个设计,火焰能从一个环的小孔中喷出,好处之一是喷出的燃料比较均匀,是圆形的火焰;另一个就是喷出来的燃料能与空气掺混的比较均匀,燃烧比较充分,烟就会小,有利于观赏性和环保。 在火炬研制中我们发现,风速对火炬工作的影响最大,在专用设备上进行了大量实验,做到大风小风条件下,都不熄火。我们很希望得到一支性能可靠、稳定的火炬。我们认为今后应在实际环境中,继续对火炬进行各项参数考核,并经严格的生产过程,保证研制质量。我们期待着北京奥运火炬将在同一个世界,传播同一个梦想。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2008北京奥运会保护火炬》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2459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