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开幕式震惊外国人__奥运开幕式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奥运开幕式,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带你回顾北京奥运开幕式有多震撼
优质回答带你回顾北京奥运开幕式有多震撼
带你回顾北京奥运开幕式有多震撼,13年过去了,当我们重启这份“独家记忆”的时候,才惊觉—— 原来,我们欠了2008年北京奥运这么多热搜。 从2006年3月创意团队第一次开展工作起,到2008年8月8日正式演出为止,两年零五个月,团队创意工作会议高达2000多个。
带你回顾北京奥运开幕式有多震撼1
13年过去了,当我们重启这份“独家记忆”的时候,才惊觉——
原来,我们欠了2008年北京奥运这么多热搜。
2008年最伟大的 “苹果皮”和“保护膜”
开幕式“接近完美”的背后,是两年零五个月,两千多次的头脑风暴。
如何把一个开幕式办得让人一看就说:这就是中国!
张艺谋被寄予厚望,但万众瞩目有时也是一种压力。
从2006年3月创意团队第一次开展工作起,到2008年8月8日正式演出为止,两年零五个月,团队创意工作会议高达2000多个。
“2000多次会议,有百分之五十、七十的时间是坐在那边,想不出招来。”北京奥运开幕式视觉艺术特效总设计蔡国强说。
“什么想法,创意都扛不过三天。就开始自我反思、推翻、开始自己打自己、挑毛病。”张艺谋说。
其中,围绕主火炬点燃方式和五环展现形式的讨论,最为激烈。
主火炬究竟怎么点燃?一筹莫展时,2008年最伟大的一块“苹果皮”横空出现了……
和团队吃饭的过程中,吃着苹果的张艺谋突然得到了灵感:就像苹果皮一样,火炬造型和点火路径都从下螺旋向上,而鸟巢,就是火炬!
将火炬塔作为鸟巢建筑的一部分,是以往没有的,一旦做成,这将是中国最大围的彩绸,形成彩练凌空、巨龙腾飞的壮观景象。
可惜,因受到鸟巢场地的限制,导演组不得不在现有的条件下调整方案,于是就有了现在的火炬塔。
除了主火炬,展现五环标志,也是历届奥运会的规定动作。
创意团队想了很多关于五环的表演构思,但都被否定。直到一张保护膜的出现……
原来,编导在撕黑板的保护膜时,灵感突袭创意团队,从地面揭起五环的创意就此诞生。
“头脑风暴并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开幕式核心创意小组王潮歌说,“更多的时候,是无奈和绝望。”
从“绝不用鼓”到“击缶而歌”
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有一个热闹的开场,鼓的效果激情而热烈,通常是开场表演的首选。
但鼓、灯笼、红色这些中国符号早已声名远播。能不能把更新鲜、更猛烈的中国符号带到世界人民的面前?出于这样的.考虑,张艺谋坚决否定团队原计划用2008面鼓来表演的设想。
想要不落俗套又不能发明创造,这对于创意团队来说已经设下了难关。
“导演希望找到一种具有鼓的力量和但外形上又不是鼓的乐器,这实在很艰难,即使中国乐器并不少。”
此时,一些情绪开始在创意团队中零星出现……认为张艺谋太过苛刻和偏狭。
为此,张艺谋拿出自己在1990年拍摄的万宝路贺岁广告当反面教材。
“看看这大量使用的中国鼓,是不是隐约透着一股‘土味’?”
大家笑罢,只能继续苦苦搜寻。
一个月后,张艺谋想到了“祝”乐器。
“祝”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打击乐器,流传到韩国后,在乐器形式和打击方式上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定,导演组的二度创作恐怕会招来玷污史实的非议。
怎么办呢?
张艺谋突然想起了“缶”乐器。缶的敲击方式失传已久,即使进行二度创作也不会引来论战。为了让“击缶”更有视觉冲击力,创意团队不仅让缶和鼓槌发光,还找到了一个极富仪式感的招牌动作——刀削面打法。
一切准备就绪,总导演终于敲定:击缶而歌!就是它了。
没有展示在全球观众面前的
中国皮影戏
离开幕式的日子越来越近,初演后40%的改动,一次次的“忍痛割爱”,让大家倍感压力。
在众多被修改的节目中,皮影因为整体时间过长,权衡再三,最后被导演组整场拿下。
这一场演出,是1000多名演员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辛苦排练完成的。但在彩排演练过程中,有人提出,皮影造型演绎,在没有相关背景知识的外国人看来,就像一个粗码的机器人。
节目初排中的“皮影”表演。
“其实它不是一个不治之症。”皮影编导张卫东打趣地说“自己落下了心病”:“我们这么优秀的东西,最后没给世界人民看到,是个遗憾。”
2008年7月17日上午10时,皮影的演员还是像以往那样,在鸟巢的排练场上准时集合。大家并不知道,皮影节目已经被取消了。
“我们的道具特别沉。有时候感觉到不想练的时候,我就会想到我们这个节目的最后一个动作,观众们为它鼓掌的那一刻。我想到那一刻的时候,我就特别轻松,觉得还能坚持。”一位参与皮影表演的战士说。
“两百多斤的道具,两个人扛在肩上,日夜操练,肩膀、后背都肋出了一道一道的血痕……”说到这,皮影编导张卫东泪目了。
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绚烂璀璨,想要在一场表演中说完道尽,不容易。
为了最终节目效果呈现,“忍痛割爱”很难,但必须做。
除了“整个拿掉”的皮影表演,服装是改动最多的部门之一。
“服装制作的工作室,感觉就是一个变戏法的。”开幕式统筹办公室张青说。
12天,2400多套服装,全部重做。
“那时候感觉都疯了,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我竟然完成了。”开幕式服装工作室副主任黄宝荣说,“一个星期没敢上床睡过觉,只是洗完澡之后,找个椅子躺会儿。”
从2008年7月16日到第一次面向观众的彩排,短短12天,团队综合各方面意见,对表演进行调整修改,总修改量高达40%。
40%的改动,包括服装、人员的调整、道具的颜色、节目的编排……核心创意小组的樊跃用“非常残酷”四个字来形容这段经历。
“我从来没有懈怠过。”“我尽我最大努力了。”
带着这种心态,所有的人都在紧张准备、修改、排练、复盘、推倒、再重来……
无与伦比的开幕式
一次瞄准中国梦的集体奔赴
8月8日这一天,终于来了。
此时,坊间对“谁会点燃主火炬”的讨论达到最高潮。民选“我心目中的火炬手”,姚明、许海峰、李宁进入“最后决赛圈”。
那么,为什么北京奥运圣火最后让李宁点燃?张艺谋阐明了选择李宁点燃主火炬的原因。
“由于需要大量时间来训练,所以必须寻找一名获得过崇高荣誉的退役运动员,而且必须是有体操和技能上的基础。”张艺谋说,“李宁曾是一名体操运动员,在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李宁以3金、2银、1铜的成绩令世界震惊。1987年他成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唯一一名亚洲委员,1999年他被国际体育记者协会评选为20世纪世界最佳运动员之一。”
由此,李宁作为主火炬手,尘埃落定。
此时,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4个小时。
所有的人,都在为同一件事情,奔赴……
“60、50、40、30、20、10、9、8、7、6、5、4、3、2、1”
2008名演员击打2008尊缶,发出雷动的声音,缶上白色灯光依次闪亮,组合出倒计时的数字。
“咚咚咚……咚咚咚……”
震撼人心的击缶声、演员挥舞着发光的鼓槌、9万名观众和奏倒数,全世界都在为北京奥运会喝彩。
此时,29个巨大的脚印向我们走来……
由烟花组成的“历史足迹”在夜空绽放,在全世界的注视下“踏”向鸟巢,代表着现代奥运会的进程,也代表了国人的等待。
2008年8月8日8时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正式开始。
“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国国旗第一次作为东道主在鸟巢升起。
地面上的巨大卷轴慢慢拉开,这幅147米长、27米宽的巨大LED屏幕,化作展现中国五千年历史的长卷,成为贯穿开幕式的最大亮点。
“画卷篇”中,舞蹈演员们用独特的身体语言,展现着中国水墨画的意趣和韵味。配合千年古琴“太古遗音”的旋律,传递着东方美学独特的时空观念与哲学精神。
“文字篇”中,孔子的“三千弟子”手持竹简,高声吟诵着《论语》中的经典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配合着吟诵之声,巨幅画卷中间魔幻般地出现了立体的活字印刷字盘。随后,活字印刷板又升腾变换出“万里长城”的身姿,象征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脊梁。
“丝路篇”中,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商队和地图在长卷跃现。上千名水手,手持巨桨,组成船队,重现了郑和下西洋的场景。
“梦想篇”中,奥运开幕史上最大、最沉、科技含量最高的蓝色星球模型冉冉升起。
23点54分,中国运动员入场。
“那个孩子呢?马上带进来!”
“被代表团的团长拦住了!”
“别管什么团长!往前带!带到姚明那里去!”
一个小插曲的出现,让所有人都捏了一把汗。
原来,由于保密的原因,姚明牵手汶川抗震小英雄林浩的环节并没有通知中国代表团的领队,小林浩被拦在了入场口。
要说开幕式上最让人记忆犹新的片段,无疑是激动人心的点火仪式。
空中漫步,穿过历史,踏过祥云……
“体操王子”李宁以钢线悬挂在高空,空中漫步绕场一周后,点燃了“祥云”造型的主火炬,点亮了体育场上空的夜幕。
“一个狂欢的中国,一个决心成为现代强国的古老民族,终于在这个晚上迎来了奥林匹克时刻……”
“天佑中华。”开幕式副总导演张继钢在上半场表演结束后,两次发出了同样的感慨。
2008年8月8日的这一天,被永久地载入了史册。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取得了圆满成功,最后获评“无与伦比”。
为什么都在“求中国再办一次奥运会”?
因为,在瞄准中国梦然后集体奔赴的这件事上——
我们中国人,很擅长。
带你回顾北京奥运开幕式有多震撼2
延期一年后,东京奥运会开幕式今晚终于将在日本东京国立竞技场拉开帷幕。“奥运”“梦想”“拼搏”“汗水” 彼时的热情和口号,跨越时间,再次出现在人们眼前。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北京奥运会那年你多大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多震撼”的话题也随之冲上微博热搜
相关话题微博讨论区,只见一片“回忆杀”。
有网友遥忆2008北京奥运会时懵懂的自己:“那年我才六岁,长达之后看新闻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才1岁”
有网友印象回忆起奥运主题曲和吉祥物“贝贝晶晶 欢欢 迎迎 妮妮!”“八岁的我一张嘴唱歌就是北京欢迎你~”
也有网友回忆到当时身边的故事,记忆中不乏最亲最爱家人的陪伴。
13年前的北京,“体操王子”李宁飞天点燃圣火,同样也点燃了整个北京奥运开幕式,让所有中华儿女为之自豪。同样在今天冲上热搜的还有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有多震撼# 这个话题。
不少网友回望本世纪初在家门口举行的这场人类体育盛事,感叹当时的难忘:“当时真的太震撼了”“那可是2008年啊”
感叹之余,网友们最后也不忘祝福即将为国征战的中国奥运健儿们:“祝福奥运健儿,希望大家都平安、胜利、凯旋!”
今晚19点迟到一年的东京奥运会就将开幕,备受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也将呈现现在大家眼前。不知道东京能带来什么样的精彩表演,留下那些让人印象深刻的瞬间。
我第一看奥运会开幕式是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奥运会节目表演已经忘得了,但是最后点火仪式真的是震惊了全世界,点火之前所有人都不知道火炬在哪,弗里曼点燃火炬的那刻,我完全震惊了,水火交融的创意太棒了。
在随后的几届奥运会中,除了北京奥运会外,其他的几届奥运会开幕式整体确实一般,在我心里一直没能超越悉尼奥运会带给我的震撼。
北京奥运会中击缶和李宁最后的点火,非常震撼,开幕式开始时的烟花大脚印和倒计时都让人耳目一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很多节目整齐度太高了,这在其他国家几乎是做不到。
根据媒体的相关消息,东京奥运会点火仪式非常有可能和动漫人物相关,真的非常期待了,如果是奥特曼激光点火,佐助火遁点火,这画面是不是有点不敢相信,真做成这样,太佩服日本人的创意了。
谁知道这次外国人对我们中国奥运开幕式的评价?
优质回答来自日本的评价
嘉宾是著名歌手谷村新司,他说自己第一次到中国是1981年,而今能亲眼看到北京奥运的开幕式,是当时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开幕式上的艺术元素无论是木偶和汉字,还是孔子三千弟子的方阵和戏剧,尤其是水墨画的人体意象表演,无不引起日本播音员的高声惊叹。以下是他们的原话。
“中国做事的规模太惊人了!”
“汉字的绝美被表达地淋漓尽致,书简让我们日本人应该觉得感谢中国文化才对!”
“鸟巢放鸽,这是多么动人的创意。”
“太极拳刚柔并济,潺潺流水与鸟语花香,展现了中国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北京奥运开幕式的整场表演下来,日本男女播音员始终赞美不绝,犹如陶醉于一个文明灿烂的视觉盛宴之中。另外,说到日本人对开幕式的看法,刚才还收到了一封电子邮件。发信人是我的学生,叫绢香纪子。她是这样写的,全译如下。
“老师,刚刚看完开幕式的实况转播,心里很激动,平静不下来。因为当我看到表演者组成的那个巨大的〈和〉字的时候,我流了泪。虽然我不知道不懂得汉字的西方人是否能理解我的心情,但我还是流泪了。衷心希望日本和中国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让全世界和平永存。愿老师的国家日益昌盛!”
2008奥运十大新闻
优质回答2008年8月份十大新闻
(1)奥运开幕式震惊世界多国政要出席破历史记录
奥运会开幕式是张艺谋职业生涯中的最大挑战,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让全世界为之震撼,张艺谋又成功了!
2008年8月8日的鸟巢,全世界共同欣赏到了一场也许是历史上最精彩的奥运会开幕式,在带给观众强有力的视觉享受的同时,张艺谋亦把四大发明、礼乐、武术等各种中国元素展示给了全世界,最后的点火仪式更是把整个开幕式推向了高潮。
(2)刘翔赛前受伤奥运跨栏不战而败
2008年的刘翔已经成为了神,电视、网络、报纸杂志甚至路边的广告牌上,都是他的笑容,他是13亿中国人心中的英雄。但他终究只是有血有肉的运动员,8月18日上午那令人扼腕的因伤退赛一幕,使得全中国为之叹息。尽管赛后的争议已经逐渐平息,然而刘翔要想重新成为昔日的全民偶像,仍需要克服无尽的困难。
(3)张娟娟一人射掉三保险打破韩国垄断
张娟娟的可贵之处在于,她打破了韩国射箭梦之队的神话。从1984年奥运会开始,射箭女子项目的金牌就没有旁落过他人。中国射箭队总共在女子个人和团体项目上摘得过五枚银牌,而这五次全部是败倒在韩国人的箭下。
北京奥运会上,张娟娟拿到了一枚金牌,一枚银牌。团体赛决赛韩国女队再次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以224-215战胜中国夺得金牌,但是张娟娟将复仇留在了个人赛中。她在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分别击败了三位韩国高手一举终结了韩国射箭不可战胜的神话。
(4)博尔特三夺金并三破世界纪录 震惊全世界
2008年8月16日,北京奥运会100米决赛,博尔特以无可争议的优势夺冠,9秒69再次打破世界纪录,而他在冲刺时减速捶胸的庆祝动作,让人们惊呼,他完全可以跑进9秒50。4天后的200米决赛,博尔特同样没有让观众失望,出色的弯道技术,强劲的后100米冲刺,19秒30再次创造世界纪录。当全场观众为他高唱起生日歌时,大家才意识到创造这一切奇迹的是个仅22岁的年轻人,“博尔特时代”真的来到了!
(5)邹凯首战奥运收获三金成绩堪比李宁
邹凯,一个充满了阳光的大男孩,他获得了四川在奥运会上的第一枚金牌,在获得金牌之后他表示要将这枚沉甸甸的金牌献给遭受了地震灾难的四川人民。邹凯在本届奥运会上获得了三枚金牌,是获得金牌最多的中国选手,他已经慢慢的成长为中国体操新的领军人物。
北京奥运会是邹凯的一个开始,接下来他肩头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而这份自然、平淡的心态将会让邹凯勇于承担起这个责任。
(6)海神菲尔普斯水立方夺8金震惊天下
2008年的水立方几乎就是菲尔普斯一个人的舞台,400米个人混合泳,200米自由泳、200米蝶泳、200米个人混合泳、100米蝶泳、4x100自由泳、4x200自由泳、4x100混合泳总共8枚金牌,顺便还打破了6项世界纪录。他打破了施皮茨一届7金的纪录,也创造了两届奥运会14金的神话,不但前无古人,恐怕以后也很难有来者了。
(7)跳水新女王郭晶晶两金结束奥运之旅
北京奥运会,郭晶晶再次为中国体育代表团增添了两枚金牌,这样她个人累计已经获得4枚奥运金牌。这样,郭晶晶以4金2银超越伏明霞的4金1银,成为新科"跳水皇后"。今年郭晶晶已经27岁,这是她第四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征战奥运会,能够获得两枚金牌,也是让她的运动生涯有一个非常完美的结束。
(8)伊辛巴耶娃夺奥运撑杆跳金牌5.05米再破世界纪录
伊辛巴耶娃从小练习体操,后来因为身高长得太快,不得已改练撑杆跳高,没想到却歪打正着。2003年她在英国首次以4米83打破了室外撑杆跳纪录,一年后又打破了室内撑杆跳纪录,2005年的伦敦大奖赛,她成为首位跃过5米的女运动员。
2008年8月的鸟巢,伊辛巴耶娃的任务是第24次打破世界纪录。她冲击5米05的高度前两次试跳都失败了,最后一次试跳前,她把自己蒙在巨大的毯子里平静心情,最终心理素质极佳的她漂亮地跃过了这个高度,新的世界纪录诞生了!
(9)丘索维金娜救子心切高龄复出五战奥运终获奖牌
在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赛场上,33岁的丘索维金娜成为一道令人感动的风景,她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参加5届奥运会的女子体操运动员,而她之所以坚持那么久,一切都是为了儿子。
6年前,她的儿子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为了给孩子治病,她从乌兹别克斯坦搬到德国,一边训练比赛赚取奖金,一边给孩子治病。
太不容易了,丘索维金娜拿到了一面银牌。
(10)中国军团强势爆发超越美国领跑金牌榜
大国崛起,中国这番在家门口作战,从第一天开始就强势爆发,14天下来稳稳占据金牌榜榜首,将美国俄罗斯这些老对手远远甩在身后!那一枚枚沉甸甸的金牌告诉我们,中国绝对是世界体坛的超级大国了,大国终于崛起了
外国人怎么评价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
优质回答万多人在现场,全球四十亿人通过电视观看开幕式。美、英、法、日、韩等外国媒体纷纷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给予非常积极的评价,称这是艺术之美的杰作,中华文化的缩影。
日媒体称中国树立强大威信
日本共同社报道,奥运会开幕式于8月8日晚8点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鸟巢”举行,四年一度的体育盛典由此拉开帷幕。报道说,参加开幕式的各国首脑超过80名,为历年奥运会最多,其中包括了日本首相福田康夫等。盛大的文艺表演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画卷,尾声部分升起巨大的“地球”,以此强调大会主旨。
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每日新闻》《东京新闻》和《日本经济新闻》等各大报纸的晚版,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消息。日本NHK电视台全程转播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日本共同社和时事社更是实时更新有关奥运会开幕式的消息,不断上传奥运会开幕式的精彩照片。
《每日新闻》晚版刊登一篇题为《共同的梦想》的文章说,今晚的“鸟巢”成为了红色的海洋和欢乐的海洋,看到的除了笑脸,还是笑脸,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时事社一篇题为《奥运会促使中国成熟向真正的国际化国家蜕变》的文章说,奥运是中国百年的梦想,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北京奥运会的举行很可能成为左右中国前进方向的分水岭。
共同社发表文章称,北京奥运会是有史以来参与国家和地区以及运动员数量最多的一届奥运会,中国在国际社会树立了强大的威信,展示了自己的风采。
中华艺术的“满汉全席”
韩联社的报道说,中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在实现中国人百年梦想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让神话成为现实,为全世界65亿人口完美呈现了“满汉全席”——单凭观赏就能饱尝艺术之美的杰作。报道说,整个开幕式表演,始终围绕着天人合一的主题,色彩的海洋与人融为一体,精彩的表演令人目不暇接。从欢喜和感动出发,展示特色与普遍性,最后以全人类的希望结束了表演。
韩国《****日报》8日发表关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文章,字里行间显示出开幕式文艺表演的宏大与精彩。文章说,开幕式充分展现中华民族灿烂文化。随着“咚咚咚”鼓声响起,名为《美丽的奥林匹克》的公开文艺表演开始。分为上篇(灿烂文明)和下篇(辉煌时代),持续时间为一个小时。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创造了现如今经济繁荣局面成果的改革开放、对13亿中国人的精神面貌进行艺术升华的场面一环扣一环,抓住了观众的心。
美国媒体聚焦开幕式
《纽约时报》8日在其网络版报道奥运会开幕的消息中说,“一个狂欢的中国,一个决心成为现代强国的古老民族,终于在星期五的晚上迎来了奥林匹克时刻……”
《华尔街日报》网络版报道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可能是历史上观看人数最多的开幕式。预计超过20亿人观看直播,加上观看转播的观众,将有共40亿人欣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盛况。
《今日美国报》记者也在现场以博客方式进行报道。其中一位记者注意到,一位来自伦敦的观众通过短信给英国广播公司记者发出感叹:“2012年我们怎么比得上(北京开幕式盛况)”
美国《世界日报》8日有关北京奥运会的报道涵盖几乎所有版面。该报在头版以《京奥点火,让世界记住》为题报道了开幕式即将举行的消息。报道说,“为了这百年圆梦一刻,拥有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盼了7年。”
《世界日报》还刊发了题为《盛世之盛事:美哉,伟哉,北京奥运!》的社论。社论说:“厚积13亿人民的心愿,加上海外华人的无限瞩望,北京奥运会在倒计时当中终见顺利成功。这是一个伟大的日子,是人类文明在东方的再现,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的再次崛起。”社论说,“绿色的北京、科技的北京和人文的北京,确实让千年古都再现盛世风采”。
“最美的奥运会开幕式!”
法国国家电视台直播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该台评论员在进行解说时作出评述:“这是最美的奥运会开幕式!”。
法国国家电视台的评论员说,这个精彩绝伦的开幕式是中国人精心准备了超过三年时间的结果,这个“鸟巢”虽然是由外国人设计的,但开幕式演出百分之百是中国味的。他赞叹中国历史的悠久古老、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除电视媒体,法国的《费加罗报》、《世界报》和《队报》等主流纸质媒体也迅速在其网站上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了报道。
法新社评论说,北京奥运会揭开了序幕,开幕典礼十分壮观,烟花照亮了整个北京夜空。“从古老的朝代到现代大国,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描绘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历史”。
英国媒体赞美开幕式
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一台和欧洲体育台8日对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进行了实况转播。BBC主持人休·爱德华兹在开幕式实况转播时评论说,开幕式充分显示了中国人的自信和战略思维。欧洲体育台主持人在开幕式转播过程中说,北京奥运会的规模超出想象,它简洁、超常、令人惊叹。
英国《卫报》网站上即时刊登了“鸟巢”上方焰火通明的照片,并对开幕式进行了报道。该报记者还在体育博客中说:“这(开幕式)比《狮子王》还要精彩!”
英国《独立报》网站在《中国向世界敞开大门》的报道中说:“2008名鼓手擂出的鼓声如同滚雷,是开幕式的完美倒计时方式,它展现了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文章说,开幕式盛况并没有用熊猫、大红灯笼和舞龙等标识,但却在数小时内呈现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
《泰晤士报》网站也对北京奥运会展开24小时滚动报道。《每日电讯报》网站以刘欢与布莱曼在地球模型顶上高歌的精彩照片报道“耀眼炫目”的开幕式。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奥运开幕式震惊外国人__奥运开幕式》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2678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