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马龙谈为什么国乒长盛不衰,他说了些什么?国乒,总称中国乒乓球队。而其中,中国乒乓球队成立于1952年,中国乒乓球队队训是“你不要这一分,祖国还要这一分”。在全国人...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马龙乒乓球,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马龙谈为什么国乒长盛不衰,他说了些什么?

马龙谈为什么国乒长盛不衰,他说了些什么?

国乒,总称中国乒乓球队。而其中,中国乒乓球队成立于1952年,中国乒乓球队队训是“你不要这一分,祖国还要这一分”。在全国人民的热情支持下,拼搏不息,攀登不止,经历了由弱到强、持久昌盛的发展历程。并且自中国团1959年赢得第一个世界冠军至今,中国乒乓球队四十多年来共为祖国夺取124.5个世界冠军。

其中,在东京奥运会上,中国男乒实现团体四连冠,马龙卫冕男单冠军。他说:教练、队友都是世界冠军,会有无形的动力鞭策你,团队力量是国乒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而其实我们中国乒乓球为什么长盛不衰呢?首先是,人才储备。我记得从我上小学开始体育课就有乒乓球教学,甚至在很多公园有很多的大爷大妈们也常打,并且技术还不赖。并且在入队后的乒乓运动员中,我们中国有着最好的技术团队和教练团队。从国际乒联多次改规则就可以看出中国乒乓球领先的地位了,教练团队中除了我们熟悉的刘国梁指导和孔令辉指导,还有陈彬指导、肖战指导和李隼指导等等,都是带出了一批批奥运冠军和大满贯得主。而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总是会有人“在关键的时刻站出来”。随着中国乒乓运动员旧新交替,老运动员面临着退役。这次奥运会可以看到樊振东、孙颖莎开始接棒,就像李隼教练说的“关键时刻总有人站出来”,国乒的血量不断更替,优质的人员不断出现。不断的人才更替,不断的国家动力,不断地鞭策自我,才能使得国家乒乓球长盛不衰,像国家乒乓球冠军们都总会有退役的时候,这时就要靠我们站出来了!

马龙说乒乓球跟祖国融入了我骨子里,你如何看待他说的这句话?

奥运会乒乓球大满贯冠军马龙亮相节目《与世界说》,在演讲中他深情表示,乒乓球跟祖国早就融入自己的骨子里,而在互动环节中,当被问道谁是最伟大对手,马龙的答案是瓦尔德内尔,在马龙看来,老瓦给乒乓球运动带来艺术感。

马龙在演讲的最开始讲述了自己的乒乓球情结,以及有一场比赛激励自己埋下梦想,“我印象最深的是1995年世乒赛,当时自己已经开始学习打乒乓球了,在男团决赛里中国对瑞典,在这之前中国男队一直处于低谷期,国乒在1989年和1993年两届决赛里都输给瑞典队,1991年连四强都没有打进去。我从小就是一个不太露表情的人,但随着比赛进行双方比分一直胶着,看着赛场上中国队员,虽然有时会落后,却依然没有放弃的样子,我瞬间觉得我也要给中国队加油,一股子热血就这么涌上来,最终中国队赢了,时隔六年又夺得冠军,那场比赛也是中国队翻身仗”,是一个重要的转折,中国乒乓球队从此以后所向披靡。对我的意义,就是种下一颗种子,希望有一天我也能代表中国出战赢得冠军,在这之后我拼命地训练,参加各种大小比赛,终于在我15岁的时候入选了国家队。”

“进入国家队以后教练是世界冠军,师兄是世界冠军、队友是世界冠军、师弟也必然是世界冠军,在这种情况下,队里的每个人都拼尽全力为了那一个冠军,18岁我随国家队出征,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团体赛获得自己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年轻、天赋极佳,这是外界当时对我的评价,但我知道这还远远不够。在中国乒乓球是国球,作为国乒队员只能拿第一,拿第二都算输,所以每个人都承受巨大的压力。在国乒队内,只有拿了大赛的单项冠军才可以被认可,所以我需要世锦赛单打冠军、奥运冠军来证明自己。”

虽然马龙现在是大满贯冠军,被誉为“六边形战士”,但他的成功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从2007年19岁的我第一次出征参加世乒赛单打,但我止步了16强,从2009年开始,之后的2011年、2013年我都稳稳当当地进入四强,但也都在最后一刻被挡在了决赛之外。按照当时刘国梁教练的说法,我已经三次埋葬了自己,世乒赛无缘决赛,好像也成我梦魇。下一次世乒赛是2015年,我27岁,刘国梁教练27岁的时候已经拿了大满贯,满身荣誉正式退役,而我三大赛只在2016年拿了一个世界杯的冠军。”

“然而在2014年世界杯上,我又输了。那次之后,我怀疑自己到了顶点,甚至想到了退役,但就算我心里崩溃,却还是坚持,日复一日的训练,我不想就这么认输,你们相信吗?当你身处深渊、退无可退的时候眼前就只剩向上的一条路。”马龙的不放弃也换来梦想照进现实,“2015年世乒赛我一路打到了半决赛,又是半决赛,赛前我积极备战,教练也给我做了心理建设,他对我说,唯一能战胜你的就是你自己,还好这一次我赢了,一直赢到了决赛,一直赢到了2016年的奥运会,我终于在我28岁的时候拿到了自己的大满贯,不仅如此,在这之后的2017年、2019年的世乒赛上我都赢了。”

荣誉满身的马龙也要面对伤病的苦痛挣扎,他在节目中也透露了自己与伤病对抗的经历:“因为打球的动作习惯和常年的劳损,我左膝盖会有些疼痛。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我因伤退赛了好几次,8个月远离国际赛场,3个月没有碰球,那是我职业生涯最艰难和黑暗的时刻之一。我从来没有这么长时间没碰过乒乓球,教练和医生带我见了许多的权威医生,中医针灸和西医的理疗尝试,那段时间我的膝盖都是青一块紫一块,就算是身体训练稍微一上量,我的膝盖就会肿胀和疼痛,到了2019年初,我在两个月时间里就四次去医院抽出膝盖里的积液。伤病击垮马龙、他太老了、六边形战士的时代已经结束了,那段日子,自媒体上充斥了各类各样的看衰标题。每次被伤病折磨的时候,我也问自己:我还能重新回到赛场上吗?这时心里另一个声音又冒了出来,为什么要重新回到球场?”

马龙直言自己完全有理由在功成名就后急流勇退,但对乒乓球运动的热爱让自己选择坚持,“在2016年获得里约奥运会冠军之后我也成了大满贯,在大多数选手看来28岁的我可以选择急流勇退。说真的当时我也犹豫过,然而正当我不知道目标在哪的时候,积累的伤病先爆发了。这么长时间不打球,反而让我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热爱这项运动。那几个月里,偶尔可以练一次的我就特别开心。如果2016年之前我的目标是拿冠军,那么在这次伤病中,我的目标变成了能够站在我热爱的球台前继续打球。乒乓球已经成为我生命中无法替代和割舍的一部分,它就像住进了我的身体里一样,我太热爱乒乓球了,我怎么能不热爱?”

不得不提的是,马龙讲到饱受伤病折磨的时候,现场有女观众感动到眼中有了泪水,而马龙谈到对乒乓球的热爱时也是充满深情,他说道:“就像2019年世乒赛,时隔8个月的我战胜伤病终于获得冠军,赛后采访说出那句I am made in China一样,乒乓球跟祖国原来早就融入了我的骨子里,每次看到五星红旗在国际赛场上因我而升起都是我最幸福的时刻,终于实现为国争光这个小时候的梦想。”

“从1959年容国团为中国队夺得了第一个世界冠军开始,乒乓球就为中国不断赢回荣誉、赢得尊重,70年代乒乓外交,乒乓球成为中国和外国的纽带,中国乒乓球队一代又一代的队员,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把这颗小球发扬光大,作为中国乒乓球队的一员,我能做到的就是不问终点,全力以赴。”

马龙的演讲结束后也赢得现场观众掌声,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马龙对于现场观众提出的问题是一一作答。对于谁是最好的对手,马龙的答案是:“我觉得应该是瓦尔德内尔,这位传奇名将不光是因为他一个人对抗了中国六七代运动员,也不单单是因为他取得他那个时代最好的成绩,更多的是我觉得他把这种乒乓球带来了艺术感,原来的乒乓球可能显得有一些枯燥,但是因为他的出现我觉得乒乓球带来了很多漂亮球,所以说才会让更多的人喜爱上乒乓球,就连中国队运动员很多也都把他当成偶像。”

一位来自意大利的现场女观众问马龙,为什么中国人如此擅长乒乓球项目?马龙说道:“”我觉得确实是乒乓球成为国球,一直还是有非常先进的东西,70多年能够累积下来的一个成功的经验,一直传承下来。我觉得作为我们这一代运动员来说应该是非常幸福,可能从我们打球的时候就已经累积了非常多的经验,可能比相对外国选手来说不用走太多弯路。我们的教练队友都是世界冠军,当我们大家平时天天在一起练的时候,无论是研究某一个队员或者是研究某一项技术的时候,我相信一定比外国的应该比他研究的更加透彻,所以我们团队的力量也是非常强大的。”

还有观众问马龙坚持下去的动力,马龙说道:“首先还是自己非常喜欢这项运动,另一方面我喜欢研究,我希望喜欢那种我能打出来,别人打不出来的那种感觉的球,也喜欢体验比赛中那种刺激,当你赢得比赛这种释放以及自豪感,我觉得是在平时生活是很难体会到这种感觉的。”

马龙说乒乓球跟祖国融入我骨子里,对此你怎么看?

我国伟大的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在节目当中深情地表示,乒乓球和祖国早就融入了她的骨子里,确实,作为世界上乒乓球大满贯的运动员之一的马龙,他对乒乓球的热爱程度就不用说了,并且代表国家队出赛,也为我国争得不少荣誉,也同样可以看得出他的爱国之心非常浓厚,我觉得国家也会因为有他这样一个运动天才而感到自豪,而只要是在大赛中,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马龙都会尽全力去打,如果一旦是有我国的运动员,其他选手所淘汰的话,那么他在面对这名选手的话,就会非常的拼命打出全力,有的时候甚至会出现零封的情况。

马龙在这个综艺节目的演讲中也讲述了自己的乒乓球情节,他印象最深刻的是1995年的世界乒乓赛,当时他自己才开始学习打乒乓球,而且当时的决赛是中国队,瑞典在当时的情况下,中国的乒乓球虽然是世界顶尖队伍,但是却一直处于低谷期,而且在89年和93年的两届决赛中都输给了瑞典队,而在91年的时候,中国队甚至连四强都没有打进去。

而也正是这场比赛他激发了自己对乒乓球的热爱,而那场比赛,刚好中国队赢了也是中国队的翻身仗,所以在这么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他也给自己立下的目标,一定在将来的某一天能够代表中国队出战,赢得冠军。

而在2016年,马龙也是成功的获得了里约奥运会的冠军,也因此成为了大满贯,很多人觉得在他那个年龄完全可以功成名选择隐退,而之后也是因为伤病的折磨也很少的在赛场上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自己对乒乓球的热爱,他自己也表示乒乓球已经成为了他生命中无法代替和割舍的一部分。

马龙说乒乓球跟祖国融入了我骨子里,是什么让他奋力走向成功?

是他对乒乓球的热爱,和对祖国的感情。

马龙

马龙于1988年出生于辽宁鞍山。他五岁时就接触了乒乓球,乒乓球让他产生了一种常人没有的执念。1999年,努力学习的马龙进入辽宁体校。为了追求技术进步,他还向第34届世乒赛冠军王军学习。然而,才华并不出众的马龙,在当时并没有取得什么惊天动地的成就。

马龙在2001年面临人生第一个难关,虽然他训练很刻苦。13岁的他,因为状态不好,面临着被省队淘汰的窘境。技术上得不到突破,面对省队竞争的残酷环境,马龙几乎偏离了他的乒乓球生涯。但是,马龙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

当时北京西城体校教练去辽宁队选拔年轻人才。天赋不足又努力的马龙,有幸被管华安教练带去北京,从马龙的乒乓球生涯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2003年,来到北京两年后,马龙在技术瓶颈上有了很大的突破,正式进入国家队。

最近,马龙在一个演讲节目中透露了自己多年的乒乓球生涯。

他在节目中还回忆说,自己是在受伤之后才真正退役的。马龙作为一个深受国家培养的运动员,早已将乒乓球融入了自己的祖国,这对他来说是最光荣的事情。

马龙用自己的努力和个人的技巧为国家多次赢得了荣耀。

也真的难怪他会发出这些肺腑之言。其实按照马龙现在的年龄,他已经是老将了。毕竟马龙在此之前也参加过两届奥运会,而这一次马龙重新获得了参加东京奥运会选拔赛的资格。马龙也深受伤痛困扰,曾经错过很多比赛。为此,马龙也退役了,但在关键时刻,他还是回到了过去,坚持自己的初衷,坚持走坚持热爱乒乓球的道路,继续为梦想努力,为国家争光。

在上一届里约奥运会上,马龙已经如愿完成了个人职业生涯的大满贯,终于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如果马龙能够在这次东京奥运会之旅中完成他的出色表现,他将有望成为毕竟获得奥运金牌最多的运动员。

马龙说乒乓球和祖国融入到了我骨子里,这句话能体现出他的什么精神?

据媒体报道,2021年5月,国家乒乓球队队长马龙参加了一档演说节目,马龙回顾了自己的乒乓球生涯,他说乒乓球和祖国融入到了我骨子里,为国争光就是最骄傲的事情。这番言论在社交平台上引起了众多网民的关注与讨论。

部分网民们认为马龙在奥运会负伤之后却仍然选择不退役,继续为国争光,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尊重;也有部分网民们认为运动没有国界,但是运动员有国界,他的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那么在这句话之中可以体现出马龙的什么样的精神?以下笔者来讲讲自己的看法。

一、朴实无华的爱国精神

首先就是马龙作为国家乒乓球队队长的朴实无华的爱国精神,实际上爱国精神穿插在中华民族所存在的上下五千年之中,有无数仁人志士因为爱国精神而舍身忘死,也因为爱国精神而不顾小我而为大我。说到爱国精神,我们可以想到辛弃疾作为“归正人”,却一心回到宋朝建国立业,只为收复中原;说到爱国精神我们可以想到文天祥宁死不屈,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说到爱国精神,我们还可以看到明朝宰相张居正兢兢业业为国为民的剪影,实际上这种朴实无华的爱国精神永远都值得我们学习。

二、恪尽职守,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

在这个社会上,众多人都坚守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之上,但是却有些人可以在平凡的岗位之中书写出了不平凡。而如何才能够书写不平凡?那么就是恪尽职守,秉承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只有真正当把自己的职业作为自己所热爱的事业之时,自己才能够在该行业迸发出更大的激情与活力。正如中国最高新闻奖冠名者邹韬奋,他在谈到办报时说到要把新闻行业作为自己一生所所从事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邹韬奋在去世之后,主席也对他评价道热爱人民,真诚的为人民服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就是韬奋先生的精神,这就是他之所以令人感动的地方。

三、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融合,书写不平凡

而在当前这个时代,我们应该秉承以爱国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及以爱岗敬业、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去相融合,去书写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不平凡。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马龙乒乓球)马龙乒乓球演讲》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