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有什么电影关于运动的优质回答《追梦赤子心》是由大卫·安斯鲍夫执导的剧情片,西恩·奥斯汀、乔恩·费儒参加演出。影片讲述了喜爱橄榄球的平凡的鲁迪,心怀梦想,克服重重困难...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威尔士足球队,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有什么电影关于运动的

有什么电影关于运动的

优质回答《追梦赤子心》是由大卫·安斯鲍夫执导的剧情片,西恩·奥斯汀、乔恩·费儒参加演出。影片讲述了喜爱橄榄球的平凡的鲁迪,心怀梦想,克服重重困难创造奇迹的故事。

相关体育项目:橄榄球,球类运动的一种,盛行于英国、新西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1823年起源于英国拉格比,原名拉格比足球,简称拉格比。因其球形似橄榄,在中国称为橄榄球。六国锦标赛(Six Nations)是北半球最大的橄榄球比赛。每年英格兰、法国、爱尔兰、意大利、苏格兰和威尔士参加此项比赛。三国赛(Tri Nations)则是南半球橄榄球顶级赛事,每年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南非争夺该赛事冠军。

天谊英伦历史

优质回答英伦三岛的历史更迭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啊。

1.东面的大不列颠岛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也是英国最主要的国土。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素有“英伦三岛”之称。

2.英格兰大部分地区地势绵延起伏,北部多山区。主要的河流包括了泰晤士河和塞文河,主要城市包括了伦敦、曼彻斯特、利物浦、新堡和伯明翰(伯明翰)。多佛港附近的英吉利海峡隧道将英国与海峡对岸的法国相连接。

苏格兰的地势则变化多端,南部为平原,而北部和西部则主要是高地。威尔斯地势崎岖,大半属于坎布里安山脉的范围。北爱尔兰地区则多山丘,主要城市有贝尔法斯特。

地图以及详细参考

查尔斯王子是威尔士亲王原因:

英国安茹王朝(1154-1399)的国王爱德华一世征服威尔士时期,杀了威尔士人的领袖威尔士亲王和当地抵抗运动的两位领袖--卢埃林与戴维两兄弟,但人民仍然在坚持斗争。爱德华决定拉拢、收买当地的民族上层分子,以便稳定局势。

他把许多酋长请到自己在威尔士的要塞--卡那封城堡谈判。在讨论谁将成为威尔士的新统治者时,酋长们提出三条要求:他应该是一位威尔士亲王,而不是英格兰国王;他应出生在威尔士,品行端正,具有王家血统;他不会说英语或法语,而且从未干过任何坏事,也没有冤屈过任何人。有几位酋长或远或近都与英国历史上某代王朝有点血缘关系,他们私下认为,要满足这些条件只能从他们当中挑选。

爱德华答应了这些要求,然后派人把即将分娩的王后接到威尔士。公布当选人的那一天,不仅酋长们翘首以待,而且许多当地居民也赶来看结果。爱德华当众重申了与酋长们商定的条件后,从城堡中把自己刚出生一个星期的儿子抱到阳台上,宣布说这就是各项要求都符合的威尔士亲王。因为爱德华二世就出生在父亲征服威尔士的军营,还没满月的他自然什么语言都不懂,更不可能作恶,完全符合要求。这事发生在1301年。

从此以后,给国王的男性继承人冠以“威尔士亲王”的头衔逐渐相沿成习,“威尔士亲王”成了英国王储的同义词。

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之间关系

英国全名叫做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的正式名称, 简称U.K.)

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自治区

奥运会的时候称的是国家,但世界杯不同:世界杯允许自治的地方参加比赛,比如中国和中国香港是同时打世界杯的。英格兰不能代表英国,不是国家队。但是英格兰占英国大部分地方和人口,所以大家有时有直称英国为英格兰.

英格兰队只代表英格兰足协和英格兰地区,可能是由于英格兰队实力比较强,球星多,英超转播等原因,许多人对其它几支球队了解不多故意为英格兰队就是代表了英国.

其实苏格兰也打进了98年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北爱尔兰在本届世界杯预选赛上还曾击败过英格兰,威尔士也有像吉格斯这样的球星。

英格兰(England),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英国)领土的一部分,英格兰位于大不列颠岛的西南方,苏格兰以南,威尔士以东,是英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一个部分。历史上跟苏格兰以哈德良长城为界。

大不列颠岛(Great Britain)是一个位于欧洲西方外海的岛屿,分为英格兰、苏格兰、威尔斯三部分,以及周围一些小岛,目前为英国控制。

~~期待满意啊~~

Burberry的历史是什么

Burberry - 皇室御用品牌 由当时只有二十一岁的英伦小伙子Thomas Burberry一手创立,Burberry(中文商标:巴宝丽、帛柏莉)成为了一个最能代表英国的品牌。

BURBERRY创办于1856年,是英国皇室御用品,于1879年BURBERRY研制了一种防水防绉、透气耐穿的布料:gabardine,由此赢得大家的认可。1901年,BURBERRY设计出第一款风衣,在第一次大战,其风衣被指定为英国军队的高级军服。

时至今日,翻开英国牛津辞典,【BURBERRY】已成为风衣的另一代名词。今天,BURBERRY通过不断提升它的设计和创新图饰来提高梦 寐以求的吸引力,将其经典的感性与现今的时代性完美结合,在时尚中注入品质,成为一个永恒的品牌! 一八九零年Burberry设计的干湿褛一直为历久不衰的潮流。

于战后此款干湿褛更成为众多名人明星的心头好,当中包括柯德莉夏萍和《北非谍影》男主角亨弗莱·鲍嘉及女主角英格丽·褒曼。除了一九零一年创作的骑士商标成为Burberry家喻户晓的一个标志。

其次,当然不得不提一九二四年创作的Burberry Check “Nova” – 代表Burberry的格子图案。此格子图案首次出现是用于干湿褛的内里上,而于一九六七年注册成为商标后更广泛用于其他产品,如雨伞及行李箱上。

Burberry一直深受皇室爱戴,更分别于一九五五年及一九 *** 成为皇室御用品牌。一九九七年由于管理阶层的变动,现任CEO Rose Marie Bravo的加盟, Burberry的方向产生了变化,由向来主要为皇室和年纪较长的名人提供服饰及至于多个层面的客人,进一步扩大客人网路。

二零零一年,Burberry在创作总监Christopher Bailey的带领下推出了Prorsum高级男女装系列,不但为经典的干湿褛及格纹图案注入新完素,亦为品牌建立时尚新形象,一洗以往古老形象。另外,当时为Burberry Check加入新色 – 黑,红格子,及找来名模Kate Moss和Stella Tennant穿上Burberry Check比坚尼拍摄硬照,也使一度于品牌低潮的Burberry重振雄风,令销售额增加了一倍,并成为一百年来销售额最高的一年。

而二零零三年,Burberry更推出了以创立人Thomas Burberry命名的新系列,提供更年轻及时款的轻便服饰,进一步把品牌推至年青品味一族。BLACK LABEL最贵。

Burberry深受亚洲人所喜爱,而日本人对之更为之趋之若鹜。Burberry有鉴于日本市场的号召力及炙手可热,特别以特许经营的合作方式让日本生产由当地设计,颜色较鲜艳、较年轻化及较便宜的Burberry blue label。

其产品更只以日本国内为唯一的销售地域,连作为总部的英国亦未可设此两系列品牌的零售服务。有别于Burberry London的沉稳、厚实,Burberry Blue Label给人的感觉是轻快而简约,故此不少少女也钟情于Blue Label的产品。

二零零六年七月,被誉为历来最佳CEO的Rose Marie Bravo将离任Burberry CEO一职,且看Burberry可否维持现有成绩。 品牌故事: 身处英国街头,即使吹着寒风、下着细雨,但英国人却不爱撑伞,宁愿穿上一件风衣。

这并不是英国人的怪癖,而是一件挡雨的风衣所提供的效益,而提起风衣,许多人第一想起就是英国品牌Burberry。 一次大战时,Burberry被指定为英国高级军服的形象 1856年,创办人Thomas Burberry在英国Hampshire的Basingstoke开设了一见成衣店, 1879年,他研发出一种组织结实、防水透气的斜纹布料-Gabardine(轧别丁),因耐用贯穿的特性使然,很快就被英国机师及军队广泛使用. 90年代末期,时尚界吹起品牌新生的趋势,Burberry开始在大环境下追求突破。

现任品牌CEO的Rose Marie Bravo女士在1997年加入Burberry,并先后请来Roberto Menichetti与Christopher Bailey担任设计总监,摄影师Mario Testino与超级名模Stella Tennant与Kate Moss的组合,将经典元素注入其中,让传统英国的尊贵个性与生活品味延伸,重新演义Burberry的新动力哲学。 熟悉Burberry的人们一看到“Burberry格子”就如同看到了自己心爱的品牌。

这种带有浓郁苏格兰风情的格子图案于1924年注册成商标,不久,红色、骆驼色、黑色和白色的格子成为Burberry产品的代名词。现在,蓝色也加入其中,丰富了Burberry格子图案的内涵。

在怀旧和创新兼具的今天,Burberry的格子风格成功渗透到从服装、配饰到居家用品的各个领域,经历近百年而盛名不衰。Burberry是一个很容易引起人浪漫遐想的品牌,人们喜欢它的原因,不仅因为它100多年的经典历史、标志性的格子图案,还有Rose Marie Bravo所说的“高级时装回归奢华瑰丽风尚,年轻一代从Burberry中寻回真正传统的典范”……。

请介绍一下英伦三岛的历史

一直以来英伦三岛好像都是英国或者说大不列颠的代名词。

突然有一天我发现大不列颠的岛屿怎么数好像都只有两个: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哪里还有第三个岛呢。不过我总不相信前人是不会数数的,那就做做研究吧。

英伦三岛,一个词分两段,英伦和三岛。什么是英伦呢?Offline去查信息不知道要查到什么时候了。

Google一下,在一个结果里发现一段对温哥华的介绍中提到,“并且和西班牙探险家Valdes及Galiano在英伦海滩English Bay交换当地信息,这也是日后温哥华地名的由来。”,由此看来英伦很有可能是English的翻译,并且应该是台湾人的一种说法。

从历史沿革来看,这一称呼应该是自民国期间对英国的一种称呼。 三岛又从何而来呢?有意思的是找到这一称呼线索的不是关于地理的一篇文章,而是一篇关于Napster的文章。

节选如下:“他认为,如果Napster 不是设在美国加州,而是设在英伦海峡,及爱尔兰海的泽西岛(Jersey)、古尔西岛(Guersey)及人岛(Isle of Man)则情况将会变得更有反省性。 ”。

这三个岛在哪里呢?见附图。 此说法有多少合理性呢?看了一下关于三岛引用的出处,也是一个台湾网站,是巧合还是有所联系呢?我认为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原因应该是民国年间某篇文章可能要讲关于英国的三个小岛,于是把English three isles翻译过来,变成英伦三岛,后来人们就把这个概念扩大到整个不列颠。 参考资料: 英国概况请看: (包括地图) 。

英格兰人历史上和苏格人有什么大的过节

在整个中世纪,英格兰当时强大的君主国一直威胁着苏格兰的独立。英格兰也多次发动对苏格兰的战争。

苏格兰与英格兰的结合,起始于1603年。当时英伦半岛正因为新教与天主教教廷决裂。接受新教信仰的英格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因为怕继承人的问题引起宫廷斗争,始终没有找到合适的丈夫,终身未嫁。临死前她将王位传给年幼的詹姆斯。詹姆斯的母亲玛丽是名义上的苏格兰国王,她不愿意为了讨好伊丽莎白而放弃天主教信仰,随后由于卷入了刺杀伊丽莎白一世的阴谋而被处死。这样年幼的詹姆斯同时成为苏格兰和英格兰两个国家共同的国王。苏格兰称其为詹姆斯六世,英格兰则称其为詹姆斯一世。苏格兰和英格兰两个王国国合并成为共主邦联。但是,苏格兰依然保留自己的议会、司法系统与 *** 。对于欧洲大陆来说,这依然是两个国家。

概括一下整个英国的历史

英国历史过程—— 公元前地中海的伊比利亚人、比克人、凯尔特人,先后来到不列颠。

公元1-5世纪大不列颠岛东南部为罗马帝国统治。罗马人撤走后,欧洲北部的盎格鲁人、萨克逊人、朱特人相继入侵并定居。

7世纪开始形成封建制度,许多小国并成七个王国,争雄达200年之久,史称“盎格鲁-撒克逊时代”。 829年威塞克斯国王爱格伯特统一了英格兰。

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

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 *** ,王权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

1536年威尔士与英格兰合并。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

1640年英国在全球第一个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国。

1660年王朝复辟,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确定了君主立宪制。1707年英格兰与苏格兰合并,1801年又与爱尔兰合并。

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19世纪是大英帝国的全盛时期,1914年占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国,自称“日不落帝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开始衰败。英国于1920年设立北爱兰郡,并于1921年至1922年允许爱尔兰南部脱离其统治,成立独立国家。

1931年颁布威斯敏斯特法案,被迫承认其自治领在内政、外交上独立自主,大英帝国殖民体系从此动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实力大为削弱,政治地位下降。

随着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继独立,到60年代,英帝国殖民体系瓦解。1973年1月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

历史上,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和爱尔兰是四个国家。后来英格兰和威尔士由联姻合并,再后来,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伊里莎白一世无后,便传位给她的外甥,苏格兰国王詹姆士,于是苏格兰和英格兰合并。

后詹姆士的儿子查理被克伦威尔的革命军推翻,克伦威尔统治期间武力征服了爱尔兰。1923年,英国国会决定将爱尔兰分为2部分,南部的23个郡独立为爱尔兰共和国,北部的4个郡作为北爱尔兰仍留在英国。

大不列颠是一个岛屿,是由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共同组成,所谓UK是United Kingdom的缩写,也就是联合王国的意思。 ------------------------------ 本人以前的总结《英国历史的启示》,纯手工打字—— 与大陆的分离,虽非不至人类的足迹绝于英伦三岛,但文明的曦光却迟迟不现;等罗马军团的征服带来文明时,已经是基督教纪元的第一个世纪了。

地理上的边缘性造成了文明的边缘性,英伦三岛一直处于西方文明的最边缘,既没有独立的发展出自身的文明,又不能在西方文明中发挥主体作用。罗马占领结束后大约有200年时间,不列颠重新退回到野蛮时代,这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是极少见的。

幸好基督教没有忘记它,尤其是当6世纪末圣奥古斯丁奉命登陆后,它又被拉回到西欧主体文明的框架里,若即若离地与欧洲大陆保持联系,缓慢地发展出自己的“封建社会”。这过程被诺曼底的征服打断,大陆人再次统治了不列颠,带来大陆的社会和经济制度。

他们把所征服的社会彻底改造了,不列颠完全融入西欧文化;也使得英格兰与法兰西纠缠在一起,此后的英国不可能从欧洲脱身,它的边缘地位逐渐被改变了,英法相争成了中世纪西欧史的主线之一,并发展成了百年大战,也因此法兰西成为民族,英吉利也成为民族。这对英法对欧洲都有巨大的影响,不久两国都建成专制政体,王权靠武力统一国家,建立集权的中央 *** ,民族国家出现了——这恰恰是现代化所必须的先决条件! 英国的幸运一环套一环,14世纪农奴制解体,15世纪开始文艺复兴,16世纪进行宗教改革,17世纪就发生政治革命。

专制王权即将建立时,一场玫瑰战争清扫了地基,把古老的领地军事贵族消灭干净。专制权力的建立几乎不费力气,结果就使这个权力不需要太强大,国家机器也不需要不完备。

英国因此即不设常备军,也没有健全的官僚体系,地方势力仍发挥很大的作用,乡绅控制地方能和王权抗衡,“地方自治”的传统在这种环境中培植了起来,“生而自由的英国人”则是这一传统的天然产物。后来当王权企图继续扩张并以法国为样板时,“人民”战胜国王,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 ,把英国推进了现代化的大门。

光荣革命后出现一个宽松的社会,从而为经济发展创造了环境。工业革命一旦发生,就把人类社会一切已有的文明全都撼动了,它开创了一种新的文明,它不仅是新的生产力,而且是新社会和新的文化。

英国是走进现代世界的第一个国家。凭借它的工业力量,英国把触角伸向世界,用早期资本主义的血腥手段,竟夺取出一个世界帝国!这时世界地图似乎为它重画了——英国从地理的边缘变成中心! 不过英国的辉煌终究成为过去,20世纪两场世界大战耗尽了它的国力,二战后它终于从世界帝国的顶峰跌落下来,跌到与它人口、面积相匹配的位置上。

这是一个自然的回归?毕竟人口少、资源少,它在工业文明的顶峰盘踞一个多世纪是一种超常发挥,如今当世界其他国家也终于都赶上工业文明时,英国回归到正常位。

想了解下英国南部的地理环境及历史背景

只找到全英国的~~~~~不好意思哦 英国是大不列颠岛和爱尔兰岛东北部及附近许多岛屿组成的岛国。

东濒北海,面对比利时、荷兰、德国、丹麦和挪威等国;西邻爱尔兰,横隔大西洋与美国、加拿大遥遥相对;北过大西洋可达冰岛;南穿英吉利海峡行33公里就到法国。 英格兰全境面积为13万平方公里,占大不列颠岛的大部分。

这一地区自西向东分为4部分:以塞文河流域为中心的米德兰平原;海拔200米左右的高地;伦敦盆地;威尔德丘陵。 威尔士面积有2万余平方公里,境内多山、地势崎岖。

威尔士境内有1/4的土地被列为国家公园及天然保护区。 苏格兰和其周围的许多小岛,面积共为7.8万平方公里。

全境均属山岳地带,只有中部较为低平。 北爱尔兰面积1.4万平方公里,隔爱尔兰海与大不列颠岛遥遥相望。

北爱尔兰地区湖泊较多,英国的第一大湖--讷湖卧波其间。沿湖为平原。

气候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最热天(7月)平均气温为19~25℃,最冷天(1月)平均气温为4~7℃。

英格兰地势较低,年平均降水量830毫米,西部、北部山区雨量较大,最高可达4,000毫米。 英国主要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石油和天然气。

硬煤总储量1,700亿吨。铁的蕴藏量约为38亿吨。

西南部康沃尔半岛有锡矿。在柴郡和达腊姆蕴藏着大量石盐。

斯塔福德郡有优质粘土。康沃尔半岛出产白粘土。

奔宁山脉东坡可开采白云石。兰开夏西南部施尔德利丘陵附近蕴藏着石英矿。

在英国北海大陆架石油蕴藏量约在10~40亿吨之间。天然气蕴藏量约在8,600~25,850亿立方米左右。

英国历史和传统2007-04-26 15:22君主制 君主制是当今世界最古老的 *** 体制。自从1952年就位以来,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国的首脑,她也是埃格伯特国王的直系后裔。

在其执政期间,埃格伯特国王于公元829年统一了英国。在议会制诞生之前,君主制就已经在英国存在了数百年,期间仅仅中断过一次,那是在1649年至1660年,当时英国采用了共和国的体制。

数百年以来,君主的绝对权力遭到不断的侵蚀和削弱,尽管如此,作为宪法意义上的国家元首,君主仍然保留了重要的象征意义。 在过去的几百年中,在位君王的个性特征对国家事务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公元九世纪末,西萨克斯的阿尔弗雷德国王击败了由丹麦国王古德龙率领的入侵者,并使丹麦国王转化为基督徒,从而使英国的政治版图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并为统一英国盎格鲁-撒克逊种族奠定了基础。 多年之后,国王亨利八世的统治引发了重大的社会变革。

为了实现其建立王朝的目的,亨利八世对教会进行了改革,这为以后新教和天主教之间的分歧埋下了火种,并增强了议会的权力。在亨利八世在位期间,贵族的经济实力得以加强,这为他们在其后的都铎王朝进行内部斗争奠定了经济基础。

在十六世纪后半期,面对国内外多重危机,执政的伊丽莎白一世向世人证明自己是一名精明强干、坚决果断的政治领袖。到了十九世纪,在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期间,英国再次进入了重大的社会和政治变革时期,并由此奠定并发展了大英帝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与此同时,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埃尔伯特王子在维多利亚女王漫长的统治期间(从1837年到1901年)积极鼓励艺术、科学和工业的发展,对英国社会的发展同样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002年英国庆祝了伊丽莎白女王二世执政五十年的金色庆典。

在此期间,尽管英国乃至全世界都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和技术变革,伊丽莎白女王二世一直是英国社会坚定不移的掌舵人,成为公众服务、公共职责等传统价值观的神圣代表。 历史建筑 为数众多的城堡和乡村宅邸是长期以来英国的土地房产都为贵族家庭所拥有的历史见证。

大量珍贵的古式建筑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其中包括当今仍然为人所用的马尔伯勒公爵的布莱尼姆宫、德文郡公爵的察兹沃斯宫(CHATSWORTH)、巴斯侯爵的朗利特庄园(LONGLEAT HOUSE),这些王公贵族在乔治王朝、都铎王朝、伊丽莎白王朝及其它历史时期修建的私人庄园和宅邸是英国历史建筑的典型代表。散布在城镇乡村的很多私人庄园和宅邸以及古老的城墙、城楼、独特的建筑物和其它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都作为英国的历史遗产而得到了积极的保护,受到保护的历史建筑中还包括古老的采矿场塔楼、工业革命时期的磨房和工厂、托马斯.特尔福德修建的铁桥及其它桥梁、钢铁建筑的杰作-福斯大桥、以及造型优美的克里夫敦悬索桥等等。

英国 *** 为保护上述历史建筑遗产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其中有些建筑本身已经成为博物馆,其余有很多至今仍然为人们所使用和居住。

在英格兰负责保护历史建筑遗产的部门是英国遗产保护机构,该机构的上级部门是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CMS);在苏格兰这项任务由苏格兰历史建筑文物保护机构承担;在威尔士是由威尔士历史纪念文物保护机构负责。英国将需要保护的历史文物登记造册,并按照其重要性分为三个等级,在苏格兰被列入历史文物保护名单的建筑物超过370,000多处。

英国遗产保护机构同时还负责对属于国家所有的409个历史文物建筑进行维修和日常维护。在苏格兰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单的建筑物有45,000多处;威尔士有23,500多处。

气垫船的历史

历史

最早有记载的气垫船设计由瑞典哲学家斯威登堡于1716年提出。他的设计是由人力把空气吹入气垫。当时并没有把实物造出,可能是大家都知道人力不可能产生足够的浮力。

1870年代中,英国工程师 John Isaac Thornycraft爵士 曾以地效的原理造过数个接近气垫的模型,并注册了一些专利,但是没有实际的应用。

芬兰工程师DI Toivo J. Kaario是Valtion Lentokoehdas(VL)飞机引擎车间的首席审查员,他 在1931年开始设计气垫船只。他建造和测试了他名为pintaliit5aj5a的表面滑翔机,并得到它在芬兰的专利权18630号和26122号。Kaario虽然被认为设计和制造了第一只气垫船,但他的发明并没有得到充足的资金以便进一步的发展。

现代的气垫船在1952年由英国人 Christopher Cockerell发明。他用真空吸尘器的马达造出了气垫船的模型,进行了实验。1959年英国制造了首部载人的气垫船 SR-N1,并成功横渡英伦海峡。1960年代,英国的数家厂商出产了数种商用气垫船,用来提供横渡英伦海峡的渡轮服务。后来由于燃料价格上升,英伦海峡的气垫船慢慢被取代。

希望对你有帮助

介绍一下这位球星~

优质回答贝斯特

乔治·贝斯特

乔治·贝斯特 1946年5月22日出生于北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

作为北爱尔兰历史上最杰出的足球明星,乔治·贝斯特的控球技术是无与伦比的,他的左右脚功夫俱佳,而且擅长头球攻门。他在曼彻斯特联队踢了6年,与丹尼斯·劳和博比·查尔顿一起打造了曼联的第二次辉煌时代。

1946年5月22日,贝斯特出生于北爱兰的贝尔法斯特一个穷人家里。贝斯特在英文里是"最佳"的意思。15岁那年他被曼联队的球探发现并签约,进了英伦岛上最优秀的俱乐部踢球。17岁那年他就代表北爱尔兰参加了对威尔士的国际比赛并打入3球。北爱尔兰历史上最杰出的一颗新星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1963年贝斯特第一次代表曼联队出场踢球。在对联赛第二名的西布鲁姆队的比赛中,他踢进了全场惟一的进球。在对方后卫格雷厄姆·威廉姆斯面前,他故意地将球停下来让对方看清楚,然后以一个假动作骗过对方,带球直捣龙门,球乖乖地进了网窝。

1964年1月,曼联队的豪华搭配隆重登场,由丹尼斯·劳、博比·查尔顿和乔治·贝斯特组成的"三人核心"首次在作客西布鲁姆时亮相。当时的条件很差,有的球员穿的是篮球鞋。"三人核心"在比赛中大发威力,劳进了两球,查尔顿和贝斯特各攻入一球,以4∶1击败对手。贝斯特的入球被评为最佳入球。

1958年曼联队在慕尼黑转机时发生的悲剧夺走了爱德华兹·邓肯等8名优秀队员的生命。幸存的巴斯比教练和查尔顿等人为了缅怀死难的队员,发誓要在5年内重建曼联队。贝斯特的加盟使曼联缩短了重建的过程。1963年,重组的曼联队以3∶1战胜莱切队,重新名列前茅。人们在贝斯特身上看到了曼联队复兴的希望。

贝斯特逐渐抚平了曼联队的创伤。1964年曼联队获联赛亚军,进入了足协杯半决赛和欧洲杯的1/4决赛。他们踢了几场漂亮的比赛,以7∶0大胜阿斯顿·威拉队,以10∶1战胜获得西德联赛冠军和欧洲杯冠军的多特蒙德队。贝斯特成了最受欢迎的球星。他平均每周都要收到1000多封球迷来信,他还被称为"披头士5号",在球员们时兴留短发的时候,他却标新立异,留起了类似通俗歌曲组合甲壳虫队员的发型,颇为新潮。

1965年新赛季开始后,贝斯特在场上的表现平平。7轮过后他们才进了8个球,在当时崇尚进攻的年代,这个入球数非常可怜,曼联队排在了联赛的倒数第二位。贝斯特坐上了冷板凳。后来他重新登场,状态再现曼联过关斩将,连克强劲对手,进入欧洲杯决赛。此后贝斯特膝部受伤,没能参加本赛季其余的比赛。

1967年5月7日,红魔曼联队与里斯本的红魔本菲卡队相遇在温布利大球场。本菲卡队有超级球星尤西比奥领衔,誓言要与贝斯特和查尔顿率领的曼联队决一雌雄。

双方在90分钟之内踢成平局。加时赛里,贝斯特背对球门接球,突然转身,魔术般地晃过了守门员,把球送入了对方大门。他的这一进球前后动作连贯,一气呵成。但贝斯特对这个入球并不满意。他曾梦想有朝一日在禁区里面对守门员时,将球停在禁区线上,然后将球挑起头球破门。在对本菲卡队的比赛中,他抓住了关键的机会,将号称斯蒂法诺第二的尤西比奥斩在马下。这一年贝斯特当选为欧洲最佳足球运动员。

事情总是一分为二的。贝斯特在球场上的绝佳表现提高了人们对他的期望,球迷们希望他永远保持一流的竞技状态,贝斯特也不想让球迷们失望,久而久之这种期望变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他自小生活环境穷困,吃苦耐劳不在话下,但处在名利的顶峰,他突然找不着感觉。在媒体的宣传下,他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就像电影《007》里的邦德,他离不开美酒,也离不开美女。媒体上提到他的名字时不再提他的球技,而是提他酗酒滋事等劣迹。他变了。

当时,曼联队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困难时期。博比·查尔顿和丹尼斯·劳年龄偏大,已经在走下坡路,而贝斯特又恃才傲物,不听指挥,经常逃避训练。1972年刚过,他与一名叫葛朗德·布蕾达的小姐在外过夜而忘记了训练,俱乐部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做出三项决定:必须在俱乐部寄宿用餐、随青年队参加训练、工资减半。

1974年的一天下午,贝斯特难堪的时刻到了。俱乐部官员正式通知他,在下一场对普茨茅斯队的比赛中,他将作为替补参赛。这对自以为是刚愎自用的贝斯特的打击太大了,他放声痛哭,几年来他从未这样伤心过。

贝斯特离开了曼联队。在曼联队的几年里,贝斯特的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他的运球快,左右脚都能控球和盘带过人,即使对方几名后卫夹击,他也能突出重围;他的长传球和短传球同样精确到位,随时都可能给对方造成致命一击。他共代表曼联队出场350次,进球135个。他和队友合作得过两届联赛冠军、一届欧洲杯,并当选为欧洲年度足球先生。球王贝利曾赞扬贝斯特是他最喜欢的球星。贝斯特从没参加过世界杯决赛阶段的比赛,没有机会与贝利同场切磋,能得到贝利这么高的评价他当然十分高兴。

1974年贝斯特到美国的一家俱乐部踢了两个赛季。1976~1977赛季转会富勒姆队,但由于合同纠纷,他遭到国际足联的禁赛处罚。

在美国踢球的两年里,贝斯特住在靠海滨的一所公寓里,旁边有一家夜总会,他从来没有下海游过泳,却几乎天天都泡在夜总会里。灯红酒绿消磨了他的斗志,尘封了他的足球才华。

退役后,贝斯特应邀担任曼联队足球赛的首席转播顾问,但他懒散依旧,经常不守时,电视台不得不为他安排一位替补,随时补台。

2000年由1000名英格兰体育记者和业界人士组织了英格兰历史上最佳运动员的评选活动,乔治·贝斯特荣幸当选。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他永远也不知道他本该有多伟大。如果他能洁身自好,贝斯特会成为最好的。

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主要事迹,他的功和过

优质回答1599年4月25日 - 1658年9月3日),英国军政领袖,曾推翻英皇,并转英国为共和制联邦,出任英格兰、苏格兰与爱尔兰护国公。

新模范军(New Model Army)在英国内战中击败了保皇党,而克隆威尔是新模范军的指挥官之一。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决后,克隆威尔开始统治短命的英格兰联邦,征服了苏格兰与爱尔兰,并在1653年至1658年间出任护国公。

克隆威尔,中层士绅出身,在不惑之年前无太大举动。他与兄弟亨利(Henry)一起打理鸡舍羊栏,靠贩卖鸡蛋羊毛维生。他的生活与普通农民无异,直到他继承了一位叔父的遗产。当时宗教变革运动正盛,克隆威尔也受此影响,成为了清教徒。作为一个统治者,他的内政积极、外政有效,尽可能地塑造了英国的未来。但他的联邦也随他的死灭亡,而皇室在1660年复辟。他是一个虔诚的清教徒,深信神指引了他的胜利。他从未表明自己的宗教立场,但他强烈赞成容忍各种新教教派。[1]

1628年,他在肯丁顿竞选国会议员胜出,又分别在短期国会与长期国会中代表剑桥。在英国内战中,他支持圆颅党,并成为了党内重要军事领袖。外号“老铁骑军”的他,很快地由一支骑兵部队的指挥官提拔为总司令。1649年,他与其他领袖一起,作出处死查理一世的决定。他同时是Rump国会的成员,在1649年至1650年间被派往征服爱尔兰。在1650年至1651年间,他又率领军队入侵苏格兰。1653年4月20日,他用武力解散Rump国会,建立了一个短命的,成员由他点选的国会残缺国会(Barebones Parliament),并从1653年12月16日起为英格兰、威尔士、苏格兰与爱尔兰的护国公。他死后被葬于威斯敏斯特修道院。在皇朝复辟后,他的尸体被挖出,作公开展示。

克隆威尔是英国历史中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一些历史学家,如大卫·休谟、克里斯托弗·希尔(Christopher Hill)指责他是“大逆不道”的。[2][3]另一边厢,一些学者视他为英雄,如托马斯·卡莱尔(Thomas Carlyle)、塞缪尔·罗森·加德纳(Samuel Rawson Gardiner)。在2002年由BBC发起的投票最伟大的100名英国人中,克隆威尔名列第十。[4]他在苏格兰、爱尔兰残害天主教徒的行为被批评是种族灭绝的或近乎种族灭绝的。[

英国内战的第二次内战

优质回答第1次内战结束后,保王势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革命阵营内各阶级、各政治集团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长老派控制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议会,并把它作为维护自己利益的工具。在经济上,他们通过拍卖王党和教会的土地而捞取了很大的好处,大批土地落入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之手。但是,整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状况却没有改变。战争的负担主要转嫁到广大群众和中小资产阶级的头上。广大群众所迫切关心的土地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他们要求把革命进行到底,彻底废除封建枷锁。由于长老派控制着议会,独立派掌握着军队,两派之争主要表现为议会和军队的斗争。

甚至在第1次内战结束之前,议会就于1647年2月通过了解散军队的议案。它规定除保留一支6000人的军队外,其余部队全部解散。消息传来,引起广大士兵和一部分下级军官的不满。政府拒绝补发所欠薪饷更激起了士兵的普遍愤怒。

反映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激进派别——平等派的思想在士兵中广泛传播。该派代表人物约翰·李尔本从人民主权学说出发,主张取消一切封建特权,废除王权,实行普选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在平等派思想的影响下,军队士兵为保卫自身利益而组成了“士兵鼓动员委员会”,作为团结和领导士兵的核心。

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为抗衡长老派控制的议会,表示答应士兵的要求,拒绝执行议会遣散军队的命令。军队官兵为防止国王与长老派勾结,于1647年6月把国王从赫姆比城堡押到军队大本营纽马克特控制起来。克伦威尔为保持独立派对军队的领导权,成立了以高级军官为主体,吸收士兵鼓动员参加的全军会议,代表全军讨论和决定重大问题。同年6月5日,全军会议通过了《庄严协约》和《军队声明》,以全军名义拒绝执行议会解散军队的命令,提出补发军队欠饷、实行政治改革等要求。8月6日,在伦敦群众的支持下,军队开进伦敦,许多长老派议员仓皇逃走。独立派掌握了议会的实权。

1647年8月1日,独立派发表了《军队建议纲目》,提出了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主张,并以此为基础与国王进行谈判,遭到国王的拒绝。独立派的政治主张完全忽视了广大士兵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引起平等派的不满。士兵鼓动员发表了自己的政治纲领《人民公约》,针锋相对地提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主张。在10月28日召开的帕特尼会议上,两派进行了激烈的辩论。11月,9个团队的士兵帽子上贴着《人民公约》和“给人民自由,给士兵权利”的标语,举行武装示威。在此情况下,克伦威尔决定进行镇压。11月11日,在全军会议上,他以武力驱逐了与会的士兵鼓动员,强令解散全军会议,其职能由军官组成的军事委员会取代。 革命阵营内部的分裂,给国王和保王党人以可乘之机。1647年11月11日,查理一世从纽马克特逃往南方的怀特岛。他一面同长老派谈判,一面又秘密同苏格兰人谈判,并缔结了秘约。同时,加紧煽动各地王党叛乱,以挑起新的战争。

1648年2月,保王党人在西南部发动叛乱,第2次内战爆发。大敌当前,革命阵营各党派重新谋求团结。克伦威尔答应战胜王军后实行《人民公约》,将查理一世交付法庭审判。革命阵营的团结保证了第2次内战的胜利。

战争在威尔士、东部和北部3个地区进行。5月3日,克伦威尔亲率议会军精锐部队5个团近7000人出征威尔士。议会军迅速攻占丹比、齐普斯托等地。至5月底,叛军被迫退至港口城市彭布鲁克,企图负隅顽抗。克伦威尔对该城进行几次强攻,但因城防工事坚固,均未得手。最后,议会军调来重炮猛轰叛军工事,终于于7月11日攻克彭布鲁克,顽固的保王党人、要塞司令波耶尔被迫投降。

与此同时,费尔法克斯率7个团向肯特郡进军,6月1日在梅德斯通大败叛军。接着横穿肯特郡,扫荡叛军各孤立据点。但戈林率领的叛军约三四千人,企图袭击伦敦,但响应者寥寥无几,被迫调头北上埃塞克斯郡,与查尔斯。卢卡斯爵士指挥的叛军会合,一起开往科尔彻斯特,但遭到费尔法克斯等人统率的议会军的围攻。直到8月底,东部各地的叛军才被彻底击败。

正当议会军分头平息叛乱之时,强大的苏格兰军队对英国构成巨大威胁。苏格兰人在第1次内战中曾是英国议会军的盟友,但是,随着英国革命的深入发展,苏格兰长老派右翼转而支持查理一世。(见阿盖尔公爵词条下的阿盖尔第八伯爵)1648年4月,苏格兰议会向英国议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允许国王返回伦敦,解散独立派和其他民主教派等。苏格兰人企图乘议会军被牵制在南威尔士和英格兰东部之机,挥师南下,直奔伦敦,把查理一世重新扶上王位。但汉密尔顿指挥的苏格兰军主力,多为新征入伍的士兵,训练差,装备缺,加之门罗指挥的另一支苏格兰军未能及时与之会合,因此,苏格兰军队推进十分缓慢,克伦威尔因此赢得了时间。 克伦威尔攻占了彭布鲁克后,立即率五六千人的精锐部队挥师北上,迎击苏格兰军。这是一次漫长而艰苦的行军。行军途中,大雨滂沱,士兵衣衫不整,靴袜磨破,但他们却毫无怨言。他们深知,他们是为正义事业而战,为反对专制王权而战。他们冒雨前进,从广漠荒凉的威尔士草原来到满布矿坑的北部山区。7月27日,克伦威尔的先头部队与兰伯特指挥的北部骑兵会合。8月5日,克伦威尔抵达诺丁汉,8日进入约克郡的道恩凯斯特,12日在里兹和约克城之间与兰伯特会师,比预定时间提前了6天。两军会合后,议会军总人数达到9000余人。

与此同时,苏格兰军队则沿西部大道,经坎伯兰、威斯特摩兰和兰开夏向南推进。由于部队行动迟缓,2.4万多人的兵力散布在里布尔河谷,南北伸展约十五六英里。当时,克伦威尔的军队就在附近,而且正在准备发动进攻。但汉密尔顿公爵却固执地认为克伦威尔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到这里。8月16日,他把大本营迁到里布尔河以北的普雷斯顿。

8月17日,克伦威尔首先向位于苏格兰军左侧的英国王军兰代尔部发起猛攻。兰代尔率部依托有利地形进行顽抗,同时请求汉密尔顿增援。但汉密尔顿的援军迟迟未到。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议会军终于击溃王军。克伦威尔乘胜直扑苏格兰军,当时苏格兰军正在匆匆抢渡里布尔河,多数人已经过河,只有汉密尔顿率两团步兵、几营骑兵在河右岸掩护。克伦威尔立即率兵将河右岸的敌军击溃,并渡河追击。

次日晨,议会军继续追击苏格兰军。在距普雷斯顿15英里处的威根追上苏格兰军,克伦威尔立即率部插入敌阵,将其后卫部队切成数段,分而歼之。

议会军连战皆捷,士气大振,19日又继续穷追敌军。苏格兰军虽人数居多,但连战皆败,无心恋战。汉密尔顿率部退至沃林顿附近时,企图依托一条地形有利的山隘,突然杀个回马枪。双方进行了苏格兰军入侵以来最激烈的战斗。结果,克伦威尔军夺取了山隘,随后又夺占了沃林顿附近默西河上一座桥梁。苏格兰军因退路被断,陷入一片混乱,大部人马投降。汉密尔顿率少数残余退往斯特拉福德郡。

克伦威尔把追歼汉密尔顿的任务交给兰伯特,他本人则率部北上,跟踪监视退往边境的门罗指挥的另一支苏格兰军。8月25日,汉密尔顿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被迫向兰伯特投降。至此,第2次内战以英国议会军粉碎苏格兰军和王军的进攻而告结束。 英国内战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专制王权之间的大搏斗。通过战争,封建腐朽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专制王权被推翻,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确立了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统治地位。第2次内战结束后,根据议会的判决,查理一世于1649年1月30日被处死刑。同年2月,议会通过决议,废除上院和王权。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至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发展到顶点。

英国内战在英国军事史上占有突出地位,是英国近代正规陆军创建之始。战争中创立的新模范军是新型的资产阶级军队,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支正规陆军。新模范军在许多方面具有近代正规军的特色:军费由国家预算拨款,保证了军需物资的供应和官兵薪饷的支付;实行统一军服,统一编制,统一纪律;由总司令对全军实施统一的指挥,等等。议会颁布的强制募兵制是近代征兵制的雏形,它保证了新模范军有充足的兵源。

在战争中,议会军在克伦威尔等人的指挥下,实行积极。进攻、力争主动的战略,依靠广大民众的支持,先后击败王军和苏格兰入侵军,保证了革命的胜利。需要指出的是,新贵族和资产阶级虽然掌握革命的领导权、在英国内战中起到了领导作用,但广大自耕农和城市平民则是革命的主力军。他们不仅是新模范军的基础,而且还以组织民兵、自发的武装等形式给议会军以巨大的支援。

英国内战中涌现出的杰出将领克伦威尔等人在骑兵战术的运用上颇有创新,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以骑兵实施长途奔袭。第2次英国内战中,苏格兰军利用英国议会军被牵制在南威尔士和英格兰东部之机,企图挥师南下,直取伦敦。当时,议会军处境极为不利。克伦威尔在攻占彭布鲁克后,率精锐骑兵从南威尔士直奔英国北部,经过近1个月的长途行军,突然出现在苏格兰军的翼侧,迫其陷入被动。另一方面是骑兵横队战术的创新。骑兵横队战术是三十年战争期间由瑞典人创造的。其主要特点是,将骑兵列成三四排的横队,对敌军翼侧实施快速迂回,以一次猛烈的突击击溃敌军。这一战术曾经在三十年战争中被广泛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其缺陷是一次冲锋结束后,胜利者就四散追击或奔向敌方营地去掳取物资和辎重。骑兵在一次冲锋胜利后就难以重新聚拢,形不成新的突击拳头。而克伦威尔的骑兵经过严格的训练,虽然也采用横队战术,但他们所依靠的是优势的力量而不仅仅是一次)中击。他们在训练中学会了听令止步、旋转、成一个集团或几个小队作战,成为灵活而又坚强的战斗群体。在战斗中,他们快速而又有条不紊地向敌冲击,胜利后能重新集结起来,向敌步兵或另一侧敌骑兵实施侧后攻击。在马斯顿草原之战和纳斯比之战中,克伦威尔的骑兵战术与鲁珀特亲王的骑兵战术形成鲜明的对照。

总之,议会军之所以能战胜王军和苏格兰入侵军,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议会军一方进行的是正义战争,力量对比上占优势等客观原因之外,议会决定创建正规军和克伦威尔等将领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等主观因素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英国三邦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样的?

优质回答简单地说,所谓英伦三岛,是指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它们三个同在大不列颠岛上,旁边还有个爱尔兰岛。历史上本来是四个国家,后来英格兰崛起,先吞掉威尔士,后来资产阶级革命时克伦威尔又搞掉苏格兰,之后又进占爱尔兰。日后爱尔兰独立,不过英国佬占着北方六郡不走,称为北爱尔兰。

现在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就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以及其他一些殖民地。

英格兰人由于是征服者,所以自视甚高,而另外三个地方的人就看不惯,尤其以苏格兰为甚(北爱就不用说了,AK都来了)。因为苏格兰历史悠久程度并不亚于英格兰,而历史上两国之间由于战争、民族地区政策等有着相当纠结的问题,所以苏格兰人一直不服英格兰人。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可以窥得一斑,譬如儒勒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中的格利菲斯爵士等人,就是传统的苏格兰人,不屑与英格兰人相提并论。

其他方面,譬如足球,由于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所以他们被国际足联赋予了特权,可以分地区组队,即英格兰队,苏格兰队,威尔士队,北爱尔兰队,例如吉格斯就终生效力威尔士,即便无法在国际一流舞台上现身也不肯去英格兰队。

建议可以看一看影片《勇敢的心》,该片是讲述苏格兰人反抗英格兰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威尔士足球队〉威尔士足球队队长克伦威尔》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