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王育成原家庭状况答王育成原家庭状况挺好的。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王育成,郎平的第二任丈夫,1950年出生后就跟着父母在北京,算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王育成一直以来都对文学...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郎平简介,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王育成原家庭状况

王育成原家庭状况

王育成原家庭状况挺好的。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王育成,郎平的第二任丈夫,1950年出生后就跟着父母在北京,算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王育成一直以来都对文学历史方面有着浓厚的兴趣爱好,毕业于我国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有着优秀的教育背景,主要从事于历史教学、研究方面工作,私底下非常喜欢收藏各类古玩,其身家也高达上千万。

王育成个人资料(融化铁榔头的王育成)

这世界上,不愿意屈服命运的,把自己活成了生活中的强者,风雨雷电,狂风暴雨中,执着地编导着人生;

而有的人,深谙世事匆匆,智慧人生不过一程,甘愿做生活的观众,在配角的位置上众星拱月,碌碌无为,也活个自在坦然。

而真正的强者,总是披荆斩棘,坎坷从容,扛着寂寞,走出不凡;

也有人,远见长空万里,纵看历史回荡,静静地坐在看台上凭高眺远,在“杯且从容,歌且从容”中,最终“满堂唯有烛花红”。

郎平

凭栏远眺,“满堂唯有烛花红”融化“铁榔头”。

他就是其中的一位,名叫王育成,生于北京,山东淄博人,1975年毕业北大历史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铜器鉴定专家,是一位文物工作研究者。

他还有另一个身份,中国女排总教练郎平,郎指导的现任丈夫。

前几年,每每郎指导出现在世界各大赛事的赛场上,看台上总会少不了一个安静的老者,凭栏远眺,沉默如山,安如幽谷般的深邃,洞穿了郎指导的内心,邂逅着迟来的爱情。

2016年,郎平和王育成教授在北京举行了婚礼,在王教授的“柴扉轻叩”下,终于让郎导在56岁的时候,关上了其心里“一直敞开着的那扇窗”。

作为国人心中“铁榔头”,带领中国女排屡建奇功,书写中国女排世界统治地位的郎导。事业上的霸气侧漏,为何在人生的下半程才找到家庭上的归宿呢?

郎平与王育成

荣誉背后,是事业和家庭的负重前行。

郎导人生的上半场,树立了中国女排形象,支撑着女排精神,从而树立了自己“铁榔头”般钢铁强人, 然荣誉背后,是事业和家庭的负重前行。

生于1960年的郎平,1978年入选国家队,开启了其赛场生涯。

1981年,21岁的郎平,同中国女排以亚洲冠军的身份,在第三次世界杯排球赛中,经过7轮28场激烈的比赛, 最终以7战全胜的成绩,首次获得世界杯冠军。

也是这场比赛,郎平的在场上4号位,强劲有力的扣杀, “稳”、 “准”、“狠”,获得了“铁榔头”的绰号,也为中国这第一枚金牌,立下汗马功劳。

1982年,中国女排,获得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冠军;

1984年,中国女排,获得洛杉矶奥运会女排冠军,

此时,实现中国女排三连冠。

1985年,中国女排,再次获得世界杯冠军。

1986年,中国女排,再次获得女排世锦赛冠军。

至此,中国女排姑娘们泪水和汗水没有白费, 她们让中国女排在世界三大赛事中,获得了辉煌的五连冠,让五星红旗在五大洲的瞩目下一次次的冉冉升起。

早年郎平夺冠

胜利的喜悦,引得无数中华儿女热血沸腾。催生出的女排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同时代精神相结合,开启了祖国大江南北,学习女排精神,发扬女排精神的热潮,让“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口号响彻中国大地。

但功成名就的郎平因长期的跳跃扣杀,膝盖部位落下伤病,于1986年宣布退役,1987年和前八一男排运动员结婚。但其不满足于躺在“奖杯的荣誉里”和“奥运的光环下”,于是放弃了被组织安排到北京体委的工作,和丈夫白帆选择自费去美国读书。

从1989年开始,郎平为了学费先后在意大利,美国的墨西哥州担任各大俱乐部和大学生排球队的主教练,并且数次取得各大联赛冠军。

看到中国女排栽跟头,百感交集,这时候我不上,谁上!

1992年女儿白浪出生,此时正值巴塞罗那奥运会,在奥运会赛场上,中国女排本来就是奔着金牌去的,但姑娘们却栽了一个大跟头,最后无缘四强,屈居第七名,这让正在美国坐月子的郎平百感交集。

因为在她心目中,以往的中国女排是战无不胜,是称霸世界的,只要有中国女排出场,无疑就是冠军的代名词,同时也看到中国女排的各项不足。

1994 年郎平的女儿白浪已经是个二岁,此时失败的阴影依然笼罩着中国女排,世锦赛第八,亚运会冠军都丢了,整个女排进入低迷期。

1995年郎平接受自己曾经的总教练,也是自己的伯乐袁伟民的邀请,响应着祖国的号召,再次扛起中国女排的大旗,不惜和丈夫离婚割舍下2岁的女儿,毅然回国做中国女排主教练。

历史上,多少历史事件,在文学作品中一笔带过,却又几人知晓当事人的痛!而郎导的回国路肯定也是困难抉择,一边是“ 郎平,祖国需要你 ”;一边是“ 亲爱的,女儿需要你 !”,两种声音的撕裂。

这个“榔头”般的女人,虽侠骨柔肠却也坚决;“ 我骨子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祖国过需要我时,我怎能无动于衷?

带着为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女排不足,与当时中国女排在世界上的处境的百感交集,她说:“ 老女排传承下来的经验,就剩我一个人还在坚守,这时候我不上,谁上!

就这么简单一句话,担当起了责任,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了所有,和丈夫白帆离婚,放弃所有财产,按照法律双方共同抚养女儿,然后一个人孤身回国。

在她的带领下,

1995年,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季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银牌,

1997年,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

1998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亚军;第十三届亚运会金牌。

4年的时间里,在世界大赛中从奥运第七,世锦赛第八,亚运会的冠军失手,到囊括了世界大赛的冠亚季军,同时实现一金一银的可观成绩。

她带领中国女排姑娘们逐步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暂时扶起了中国女排。但郎平由于在工作上的连续高强度训练,致使伤病加剧,加之无法同时照顾女儿, 在40岁的年龄时主动辞职去美国救治,同时照顾女儿。

关上一扇门,打开另一扇窗,事业也迎来转折

为了中国女排,舍小家为祖国。但是辞去中国女排主教练身份的郎平,回到美国照顾女儿的同时,又不得不需要工作赚钱治疗伤病。

1999年,重操旧业的郎平,再次到意大利俱乐部执教,带领俱乐部实现双料冠军,

2003年,执教另一支俱乐部,获得意大利超级杯冠军;次年同时取得超级联赛的冠军。

郎平执教意大利队

就这样,郎平出色的执教成绩,一次次的获得国际各大俱乐部和体育组织的认可。

2005年获得美国邀请,开始执教美国女排,担任美国女排主教练。在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与陈忠和主教练带领的中国女排相遇,并打败中国女排成为亚军,中国女排获得第三名。

在自己的国土上,带领美国队在首次举办奥运会的北京,击败自己“娘家人”,全国人民愤慨了,网友沸腾了,令郎平倍感压力。

好在郎平和美国队的合作2008年正好到期,为了避免以后在球场上和中国女排再成为对手而尴尬,郎平在美国队的再三挽留下,依然选择拒绝续约。

但这从另一个侧面,说了郎平的执教能力,更是对其教练的工作和能力的肯定。不由得让人产生疑问,这么出色,能够力挽狂澜的人才为何不留在中国的国土上?

郎平在美国队

而郎平一边为了治疗伤病,一边却又不得不工作赚钱的时候,作为一个中国排球功勋的人物,国内又有谁想到她的处境,替她排忧解难,帮其度过难关的呢?在巨额的费用面前,郎平请求援助的时候,中国排协为何那么坚决地拒绝呢?

但郎平就是郎平,骨子里流淌着依然是中国人的血。

也许正是在这种思想下,2009年郎平回国执教广州恒大女排,2013年在排协领导的再三邀请下,再次执教中国女排,担任女排主教练,迎来中国女排一次次的高光时刻。

2014年,就带领女排获得亚锦赛冠军;

2015年,亚锦赛冠军;同时获得时隔12年的世界杯冠军;

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

2019年,11连胜,卫冕世界杯冠军。

是的,郎导回来了,五连冠的中国女排也回来了。一个个让人惊叹的成绩,捍卫着中国女排的辉煌,谱写着中国女排的赞歌。

但每个成绩的背后,无不都是郎导赛场上的果敢、睿智与运筹帷幄;更有无数个夜晚的备课,不断地回放研究对手球员,殚精竭虑的思考,对细节的把控。

11连胜里彰显了中国女排的强大统治力,而郎平每个早晨醒来和赛场上的嘶哑,则彰显的是郎导对国家的付出,对排球的热爱。

如今郎导为了排球拼搏半生,也许有人会问,郎导,你这么为了排球,值得吗?

我想对于今天的成绩,作为这个世界上曾经最出色的球员,现如今最伟大的教练,从未有人书写过如此的辉煌。郎导耗尽前半生为这份事业而奋斗,续写中国女排,彰显她的责任和担当,作为中国女排的一员是值得的。

但作为家庭中的一员,耗尽半生仍孤单,也许是令人遗憾,背靠背坐在地毯上,慢慢聊的爱情,郎导也是极为期盼的。

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夺冠

夕阳唯有和青山在一起,才是一幅安详宁静的画。

然王育成教授的出现,让奋勇向前的“铁榔头”一记重拳,重重地打在了王老师历史文化深厚,心胸博大宽广,带着丰厚的民族文化的靠垫里。软实力的文化影响,终于让郎导成为其手心里的“宝”。

俗话说“ 少年夫妻老来伴 ”,前半生注定颠沛流离,负重前行。

如果想飞的更高看到大地的广袤,只好放弃的低层的温暖,忍受高空不胜寒,也许只有到了他们的现在的年纪才更能理解爱情与婚姻,来的太猛烈的,容易折断;日出日落的日子里,日中则炙惹人焦,夕阳无限好的愿望里,虚怀若谷,稳重如山的画面里,心灵的相伴才是宁静与美好。

在这位知识渊博的教授面前,郎导小女人的一面也终于重现,其“ 仰止高山,心向往之 ”,愿意做王老师的学生,认真聆听历史的教诲。

都说女人是水做的,而又有哪一个女人天生是刚强,无非是生活的迫使,在没有遇到自己的山时,把自己逼成了一座冰川。当再次遇到伟岸,其终归愿意化为水,做回原来的自己,找回属于自己的岸。

郎平:2段婚姻3段情,年过五旬遇真爱,被“平凡”丈夫宠成小女人

1981年,经过连续几天的激烈角逐,21岁的郎平终于站到了世界杯的领奖台上,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枚金牌。

当时谁都没有想到,这个20岁刚出头的小姑娘,日后会在排球场上掀起滔天巨浪。

1982年世锦赛,1984年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郎平为中国囊获了一枚又一枚的金牌。

赛场上,郎平扣球力量大,且快、准、狠,因此被大家称为“铁榔头”,当时只要她一上场,球迷就立马欢呼雀跃,期待这位“铁榔头”能狠狠“教训”一下那些国外球员。

同样,当外国选手看到“郎平”这个名字的时候,也会暗自觉得“倒霉”,深感又是一场艰难战。

其实郎平最初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医生,而她之所以会走上排球运动员这条路,皆是因父亲而起。

1960年,郎平出生在天津市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在她出生没多久,父亲就被下放到干校,母亲则一人扛起了家里的重担。

因为母亲要赚钱养家,所以无法很好地照顾襁褓时期的郎平,导致她从小体弱多病。

郎平的父亲是豪爽的北方人,母亲是细腻的南方人,而她则综合了父母的性格,“动”则像男孩子一般无所畏惧,“静”则与一般女孩一样恬静温柔。

郎平的父亲是一个 体育 爱好者,一有空闲就会到附近的北京工人 体育 馆看比赛,而年幼的郎平则常常跟在父亲的屁股后面,为喜欢的队伍加油助威。

在这种潜移默化下,小郎平逐渐对排球有了别样的情愫。

而她也天生是吃运动员这碗饭的,还在上小学的郎平,身高就远超同龄人,一米六九的身高格外“鹤立鸡群”。

1973年,北京工人 体育 场业余体校排球班的老师来学校挑选运动员,因为身高原因,郎平被老师选中。

当她和几个同学结伴到达体校后,才知道竞争者有上千人,经过严格的选拔后,郎平被幸运选中。

当投入训练后,很多人因忍受不了枯燥乏味且艰辛的训练而退出,郎平也曾动摇过,但父母却常常激励她:“平平,吃点苦算什么,你既然喜欢打排球,就不能半途而废。”

经过一年的训练,郎平成为北京工人 体育 场业余体校排球班的一名正式队员,之后她更加勤奋苦练,最终以最佳人选的身份进入北京队。

1978年,郎平靠着在全国排球甲级队联赛中的出色表现,被袁伟民教授相中,成功进入国家队。

进入强手如云的国家队,郎平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只能更加拼命,她曾不吃不喝连续练习7小时,最后练到膝关节水肿也不愿停下,一旦有想停下的欲望,她的内心就会鞭策自己: “你为什么不再坚持一下,你还可以继续练!”

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让郎平满身是伤,但她自己却不以为然,最怕的就是母亲看到这些伤,有时候手指断了,就拿纱布简单包裹一下,为的就是不让母亲担忧。

母亲虽然嘴上不说,但背地里时常抹眼泪。

看到母亲担心,郎平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老妈肯定都是知道的,她就是忍着不说,怕我分心”。

但这种受伤是没办法的,她是一个排球运动员,身上背负的是国家的荣誉。

正如电影《夺冠》中的一句话: “我们代表中华民族,我们要证明给他们所有人看,中国人,行的!”

“要干就干最好的,要打就把对手打垮!”

正是靠着这种坚韧的毅力,郎平在中国排球史上,画出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郎平将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中国排球,以致于她年过五旬才寻得真爱。

在运动员时期,郎平与八一男排的队员白帆日久生情。

每次比赛归来,白帆都会去接机,两人坐在大巴后面,有着说不完的话。

在外人看来,两人的结合乃是天作之合,同为排球运动员,事业上相辅相成,生活中彼此扶持。

1986年,郎平因伤痛不得不选择退役,同年,与白帆在北京饭店举行了盛大的婚礼。

婚后,夫妻俩到美国留学,而在那个年代,郎平虽声名显赫,但收入并不高,刚到美国的时候,两人只能寄宿在朋友家,连件衣服都买不起。

因为签证的原因,郎平不能在美国找工作,只能靠在学校做排球教练勉强维持日常开销。

当读到硕士的时候,她已无力承担高昂的学费,无奈之下,郎平到意大利的 摩德纳队打球。

在意大利她虽然获得高额薪酬,但身体也亮起红灯,右膝关节因受伤严重,前前后后动了三次手术。

躺在冰冷的病床上,郎平开始反思,““挣钱就行了,一个人不能为钱丧失一切。”于是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意大利的高薪酬,到美国生活。

靠着在意大利攒下的钱,郎平在美国安了家,并在1992年5月生下女儿白浪。

但就在一切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郎平与丈夫的感情出现了裂痕。

当时郎平担任美国八佰伴世界明星队的教练,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她需要满世界的飞,和家人相处的时间是少之又少。

因此打理家庭和照顾女儿的重任就落在了白帆的身上,但长时间“女主外,男主内”的生活模式,逐渐将两人的激情给消磨光。

然而压倒两人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是郎平决定回国执教。

1995年之前,中国的排球队陷入瓶颈期,发挥平平,难创佳绩。眼看中国女排即将走向衰落,袁伟民教练拨通了郎平的电话,希望她能回国担任主教练。

“我们需要你,祖国需要你。”

一边是国家的兴衰,一边是小家的离合,左右权衡之下,郎平还是选择了前者。

也就是在这一年,郎平与白帆和平离婚,女儿由两人共同抚养。

在这段婚姻里,没有谁对谁错,只是两人没有了共同的生活目标,“同床异梦”的婚姻注定不会协调。

自离婚后,女儿便由白帆照顾,而郎平则一心扑在排球上。

在被问到是否对郎平有所怨恨时,白帆说道:“没有,我非常尊敬和感谢她,我们依旧是各自很好的朋友,一直有保持着联络”。

闲暇时候,白帆就会带着女儿去看郎平出征比赛,两人虽做不成夫妻,但却成了最值得依靠的朋友。

而郎平在接手中国女排仅一年的时间,便在世界杯女子排球赛中获得第三名的成绩。

那段时间,她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中国女排上,常常累到昏厥在赛场边,醒来后又继续投入工作。

在她的努力下,中国女排重回巅峰,在1996年的奥运会上斩获银牌,1997年的亚锦赛中获得冠军。

而荣誉的背后,是郎平对家庭的愧疚,她曾在自传中,描述那段艰难时光:

于是郎平辞去主教练一职,去美国陪伴家人。

2005年,她受邀担任美国排球队的教练,但这个选择却引来国人的不满,尽管她多次解释 体育 无国界,但还是难以堵住悠悠众口。

特别是3年后的北京奥运会,郎平带领美国队获得了女子排球的银牌,网友的谩骂声与指责声如潮水般向她涌来,指责她为了钱不顾国家荣誉。

甚至有人质疑她已经加入了美国国籍,将她之前的所有荣誉与付出给抹去。

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郎平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亮出自己的护照:“咱们是堂堂正正的中国护照,去每个国家都要签证。”

待到女儿长大成人,身体逐渐恢复,郎平辞去了美国教练一职。

多年后她回忆在国外执教的那段经历,说道: “在世界不同的国家去执教,其实是一种积累和学习,对我也是一种充电。”

2013年,郎平再次担任中国女排的教练,这一年,她已经53岁,浑身是伤,双胯劳损,膝关节已经做过7次手术。

女儿白浪因担心她的身体吃不消,劝说道:“你的身体常年劳累,已经垮了,你再好好想想。”

郎平回复道: “我想好了,我接受这个任务,我还想再为中国女排站好最后一班岗。”

而这一次,她接手中国女排比1995年那次压力更大,因为此时中国女排的成绩只排在亚锦赛的第四名,国人感慨“现在的女排怎么连亚洲都打不出去”。

为了改变中国女排的现状,郎平只能更加拼命,刚做完阑尾炎手术就带队训练,为了让队员减轻队员压力,她不断为她们加油打气,而自己却焦虑不安只能靠吃安眠药入睡。

在她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再次走上辉煌之路,获得了2015年世界杯和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冠军。

不管是在场上拼尽全力,还是在场外精心指导,中国女排目前所获得的所有荣誉都是靠她支撑起来的,可以说她就是中国女排的“定海神针”。

自从与白帆离婚后,郎平也曾试图去迎接新的感情。

在美国生活的那两年,她结识了一位政治经济学教授,两人相聊甚欢,互生好感。

但排球还是成为这段感情的绊脚石:

“因执教中国女排,我必须离开美国。我跟他说等我两年,可他不同意,我想两年都等不了,还能过一辈子吗?”

郎平心中的那扇门始终敞开着,但迟迟没有人敢踏进去,直到王育成出现。

王育成是山东淄博人,大郎平9岁,毕业于北京大学 历史 系,致力于道教文化史和军事文化的研究。

同时,他还是一位鉴宝专家,多次在央视的《寻宝》栏目中担任嘉宾,还出版过关于考古方面的书籍,是一个儒雅的知识分子。

同郎平一样,王育成也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两人相识与国家 体育 总局组织的文体联谊会上。

因为喜欢排球,王育成将郎平视为偶像,只是没想到在这次联谊会上,能一睹偶像风采,他壮着胆子主动与郎平攀谈,便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生活中,郎平也十分喜欢收藏古玩,她先后收藏了流失在海外的鹿头瓶、将军罐等40多件瓷器。

但对于这些古玩真假,郎平一无所知,于是在结识了王育成之后,她便邀请他到家中鉴宝。

王育成也十分乐意,闲暇时间就到郎平家鉴宝,为她讲解收藏知识。

王育成将枯燥乏味的鉴宝知识,讲得风趣幽默,让郎平听得津津有味,不住的赞叹道: “王老师,听你鉴宝,真是一种视听享受,在此之前,我从来没有这么了解过它们。”

王育成则谦虚一笑,说道: “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一件事情,反反复复的做,便成了专家。”

郎平附和道: “这和我们打排球,竟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反复的做才能见成绩。”

说完,两人对视一笑,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这之后,王育成经常约郎平一起喝咖啡、逛故宫,感情逐渐升温。

2011年2月,郎平要返回广州恒大女排执教,王育成得知后心乱如麻。

他将郎平约出来,大胆表明心意: “咱们也相处了大半年,我发现我对你不止是单纯的崇拜,还多了很多其他感情。我想呵护你的后半生,你看可以吗?”

对于王育成,郎平的心里也泛起过涟漪,但考虑到自己的职业,她还是忍痛拒绝了对方: “王老师,您非常优秀,但我的工作性质,居无定所,实在和您不合适。”

郎平考虑到前两段感情,皆因聚少离多而分道扬镳,她害怕这次会重蹈覆辙。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常年征战,郎平满身是伤,有时候旧伤复发,她疼得难以下床。

当得知郎平的顾虑后,王育成长舒一口气,觉得这根本不是问题,他表示: “我现在工作不忙,不管你去哪里,我都可以跟随照顾你。你身体有旧伤,更需要一个人照顾,我不怕你生病,愿意和你一起面对未来的任何困难。”

王育成的话,让郎平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温暖,她热泪盈眶,点头答应了王育成的求爱。

有了爱情的滋润后,郎平的生活不再单调无趣,就连女儿都察觉到她的改变: “妈妈,我觉得你漂亮了,也精神了。”

2013年,郎平在收到担任中国女排教练一职的邀请时,有些犹豫,她担心自己年纪大了,无法胜任。

关键时刻,王育成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 “你一生热爱排球,而且完全有这个能力,为了祖国的排球事业,你应该担起这个重任,我在后方会全力支持你!”

郎平这才接下这面大旗。

2014年9月10日,郎平的父亲因脑溢血去世,此时郎平正带领着中国女排在争夺亚洲杯。

得知父亲去世的消息后,郎平强忍泪水继续训练,每到夜晚,她就躲起来偷偷抹眼泪。

那段时间,王育成替她尽忠,多次打电话安慰: “你安心比赛,家里有我,我和大姐会好好料理后事,你一定要稳住情绪,不要因为家事影响备战。”

有了王育成的安慰,郎平才得以静下心来继续训练。

待到比赛结束后,郎平回家送了老父亲最后一程。

在郎平为中国排球奉献所有时,王育成是她坚强的后盾,为她保驾护航,遮风挡雨。

2016年,王育成终于抱得美人归,与郎平在北京四季酒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新婚第三天,郎平便投身于排球中,每天天不亮就上班,到晚上10点才回家。

可不管郎平出门多早,回家多晚,王育成总会给她做上一桌热腾腾的饭菜。

因为伤痛的折磨,郎平常常难以入睡,王育成则专门去学习了按摩,每晚为郎平进行一两个小时的按摩,帮她缓解疼痛。

在王育成的呵护下,郎平第一次感受到小女人的幸福。

2016年春节刚过,郎平为备战里约奥运会,带领着队员到宁波北仑进行封闭式训练,这也就意味着夫妻俩又要开始漫长的分居生活了。

王育成深知郎平身上肩负着国家的使命,为了不让她分心,他很少给郎平打电话。

一次他到宁波出差,所住的酒店与郎平的训练基地只有40分钟的车程,但王育成还是强忍相思之苦,没有去看望郎平,只是打了一个几分钟的视频电话。

对于自己的不得已,郎平也心有愧疚,““跟我结婚,你牺牲得太多了。”

王育成则幽默地说道:“能将偶像娶回家做妻子,是一个男人至高无上的荣耀和幸福,其他皆可忽略不计。”

里约奥运会凯旋归来后,郎平的右髋关节旧伤复发,经过检查后被告知:“郎导右髋关节因磨损严重畸形,必须尽快手术,否则有瘫痪可能。”

这年的12月,王育成陪同郎平到美国芝加哥接受手术。

康复期间,王育成每天陪伴在郎平身边,为她准备饭菜和水果,陪她做康复训练。

经过这次手术后,王育成建议郎平放慢脚步,休息一下,郎平也自知年事已高,便答应了他。

但是在2017年2月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央视主持人张斌问郎平:“郎导,大家都等你一句话,你还考虑续约吗?”

郎平思索了一下,说道: “如果身体允许,我会考虑。”

话音刚落,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但电视机前的王育成则一脸担忧。

当郎平回到家后,郎平主动说道: “我知道你是为了我的身体,但现在排球队需要我,而且这些队员是我亲手带出来的,就像我身体的一部分,我实在割舍不下。请你理解,为了她们,为了祖国的排球事业,我还想再走一程。”

见郎平的态度如此坚定,王育成也不再说什么。

其实在两人恋情刚曝光的时候,外界并不看好这段恋情,因为与郎平相比,王育成实在是太平凡。

但在爱情里,没有配不配,只有合适不合适,两人的精神是契合的,精神是相同的,彼此都愿做对方的灵魂伴侣,而这便足矣。

——END——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郎平丈夫王育成个人简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