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请根据你对奥运火炬所了解的信息回答:(1)红色最佳答案(1)火炬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只能反射红光,不反射其他色光,所以...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奥运会火炬,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请根据你对奥运火炬所了解的信息回答:(1)红色

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充分体现了科学与艺术的融合.请根据你对奥运火炬所了解的信息回答:(1)红色

最佳答案(1)火炬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只能反射红光,不反射其他色光,所以其原因是:火炬的主要部分反射日光中的红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2)火炬“重985克”是人们的口语说法,实际是说火炬的质量是985克,72cm=0.72m;

(3)在体积不变的前提下,因为铝的密度较小,所以质量也就小,这是火炬外壳使用金属材料铝的原因;

(4)“祥云”火炬的设计体现的理念是:采用密度小的材料和中空塑件,质量较小,因而物重也较小,十分轻盈;

故答案为:(1)火炬的主要部分反射日光中的红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2)火炬的质量是985克;0.72;

(3)D;

(4)采用密度小的材料和中空塑件,质量较小,因而物重也较小,十分轻盈.

日志之祥云火炬设计全过程

最佳答案7月19日下午,在北京奥运火炬接力青岛站联想新闻发布会上,联想集团副总裁、奥运火炬设计组组长姚映佳亮相,讲述了祥云火炬诞生的过程。作为祥云火炬的总设计师,姚映佳细数祥云火炬设计过程中的一个个小故事,一年多的历程,跟每个妈妈十月怀胎历经的艰辛一样,所以姚映佳说:“祥云就像我的孩子一样,都是让我骄傲的作品。”

■一点灵感

一张纸卷成就祥云

一届奥运会的火炬,由一个商业公司的团队来设计,这在奥运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联想的34人设计团队,成就了“祥云”这个经典的奥运会火炬形象。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方案征集是采取公开征集和定向征集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当时联想也收到了北京工业设计促进会发来的邀请函。姚映佳透露,这是因为在此之前,也就是2001年,联想的这个团队曾积极参与了北京奥运会会徽的设计,不过他们的会徽设计方案没有被。

错过了会徽,他们后来又参加了北京奥运火炬的设计。“祥云”的诞生过程长达一年多时间,但事实上,设计团队寻找灵感时并没有经历太长的时间,“我们最初的方案里就是祥云,一开始大家就都觉得这个方案不错。”姚映佳说,2005年的11月,在北京近郊的一个山庄里,联想设计团队的87名设计精英分成几个小组,讨论设计奥运火炬。当时,女设计师仇佳钰的方案让大家眼前一亮,“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张纸卷,这里面有两层含义,一是纸卷起来就是个火炬的模样,再就是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代表着中国的文化内涵。”姚映佳回忆着当时的情况。后来,这个纸卷造型,成了祥云火炬的雏形。

■两次遇险

祥云曾经差点夭折

从纸卷雏形的出现,到形成“祥云”的最终方案,联想的这个设计团队遇到过不少困难。姚映佳说,其中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困难,“一是工艺上的,蚀纹和着色是制作‘祥云’的两大难关;另一个方面则是创意上的,特别是对中国元素的取舍。”

“祥云”尽管很快得到了联想设计团队的认可,但在奥运火炬的评选过程中,却并非一帆风顺,曾经有两次险些夭折。姚映佳透露,第一次出现在评选388进9的时候,当时有评委提出,祥云采用的纸卷概念,与中国古话“纸里包不住火”不相匹配,这对联想团队来说就像是晴天霹雳。好在,后来构思出来的云纹概念拯救了这个方案,“通过我们不懈的努力,这个方案获得了评委的认同,最后成了赢家。”姚映佳说。

第二次遇险出现在评选9进4的过程中,设计团队试图做出火炬模型,但留给做火炬外壳加工只有六天时间,由于加工的过程并不顺利,走了很多弯路,导致当时只有一件火炬毛坯可以使用了,“如果再出现问题,那我们只能重头再来了,时间绝对不够了,幸运的是,我们成功了。”姚映佳说。

■三种元素

纸卷云纹加大红色

事实上,当时联想的设计团队在上交方案的时候,也不只是祥云这一个方案,“我们当时交了三个,除了‘祥云’外,还有一个是‘凤凰’,另一个是‘长城’,也都是我们认为比较得意的作品。”姚映佳说。

最终形成的“祥云”方案,现在已被公认为是一个经典的设计,姚映佳解释说,其实用最简单的说法来诠释,那就是两个方面的结合,“奥运精神,还有中国传统文化”。

具体说到“祥云”的各个元素,姚映佳也一一进行了介绍。第一当然是纸卷,“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纸卷的概念不仅代表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代表中国走向世界。”第二则是云纹,“云纹是中国最古老的`一种图案,但“祥云”的云纹更圆润,细节更现代化,组合更具有运动和升腾的感觉。”第三则是红色基调,“红已被抽象为中国的一种颜色,最后我们选择了这种大漆的红,因为这种红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张力。”

■对话姚映佳

在祖籍传递火炬很激动

7月19日下午,在北京奥运火炬接力青岛站联想新闻发布会上的姚映佳有多重身份,除了联想集团副总裁、奥运火炬设计组组长之外,他的另一个身份是火炬手。这次,姚映佳将在临沂传递火炬,由于他的祖籍就在山东,所以这次火炬传递对他来说也特别有意义,“我很激动,能在祖籍传递火炬。”姚映佳说。

记者(以下简称记):作为奥运火炬手,听说你在火炬刚开始传递时有一些遗憾?

姚映佳(以下简称姚):(笑),其实也算不上什么遗憾,当时我还不是火炬手,后来我又幸运的成为了火炬手,这对我来说是一种幸福。我一开始的传递地点是在烟台,后来改到了青岛,现在又改到了临沂,其实在哪里传递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手握我设计的“祥云”火炬,可以传递奥运精神了。

记:你多次提到了设计中的中国元素,那么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齐鲁文化有没有体现?

姚:我的祖籍在山东,我也一直把自己当成一个山东人,齐鲁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一个最传统的组成部分,所以我想这已经渗透到火炬设计中去,在设计过程中,我一直想用最少的元素和最有特点的符号来代表中国文化,实际上我们也可以把中国元素理解为齐鲁文化。

记:那么在你的祖籍,传递自己设计的火炬,想象一下是什么样的心情?

姚:在设计祥云火炬的时候,我的孩子出生了,所以我把火炬和孩子都当作我最得意的作品,每当我看到祥云火炬,就会想起我的孩子,拿着祥云火炬,就像是抱着我自己的孩子的一样,到祖籍来传递火炬,让我觉得格外激动。

记:青岛是个奥帆城市,来到这里,看到火炬传递,你会有一种怎样的感受?

姚:这是一个特别美的城市,非常干净,跟我也很有缘分。这里要举行奥运会的帆船比赛,而我对于水上运动也是非常喜欢的,曾经去尝试过冲浪,结果崴了脚(笑),我希望奥帆赛能在这里成功举办,把奥林匹克的精神传向全世界。本版文/本报记者 崔恒亮

姚映佳简介

姚映佳,出生于黑龙江省鹤城市,现任联想集团副总裁,2005年中国设计业十大杰出青年。

姚映佳毕业于齐齐哈尔轻工业学院平面设计专业,于1996年加入联想,成为联想历史上第一位设计师。从工业设计处的成立,到工业设计中心的独立和创新设计中心的创立,映佳一直是联想工业设计领域的带头人。多年来,他不断在中国计算机领域引入创新的工业设计概念,在联想逐步建立起多文化、多专业协同的创新设计平台和立足本土文化的设计理念,带着联想工业设计团队屡获国际国内工业设计大奖。近年来,姚映佳一直活跃国内外工业设计界,担任着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美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等社会职务,并多次应邀在国际著名设计界大会/大赛上做专题报告或担任评委,向世界传递中国设计。

奥运火炬上的祥云表示什么意思?

最佳答案据联想设计创新中心设计师姚映佳透露,此次联想参与设计的是34人设计团队。火炬“祥云”凝聚了很多中国元素。“在‘祥云’设计上,云纹设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汇集在一起,流动着、变化着,孕育着新的东西。这也象征奥运将参赛的世界各地的人汇集在一起。”

此外,“祥云”采用了红色设计。红色是中国的颜色,也是联想最重要的设计元素之一。此外,火炬手手握的地方,采用了橡胶喷漆,人性化设计使火炬手握起来更加温暖,这与奥运精神传递的信息也是一致。

另据联想创新中心首席设计师韩小勤介绍,在整体造型上,“祥云”采用了自由、曲面、有张力的造型。该创意来源于纸张卷起来柔软且有张力。

韩小勤透露,此次“祥云”的设计过程十一次“意外”的头脑风暴。在设计阶段,想到了很多中国元素,如长城、风车、孔明灯等等,但最终选取卷起来的纸张。来自于他的解释是,火炬接力有两层含义:一是信息的传递;二是中国借火炬将中国人对世界的希望、祝福传递给全球,把中国的文化传向世界。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纸张能够承载厚重的含义。纸张的发明,让历史可以记载,知识可以传播,而且纸的造型非常简洁。

北京奥运火炬设计是怎样的?

最佳答案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目录

火炬简介

外观创意

技术特点

工作流程

火炬组件

设计研发

设计团队

全新亮相

编辑本段火炬简介

奥林匹克火炬是经国际奥委会批准的、用于奥林匹克圣火燃烧的、可手持的火炬。奥林匹 火炬设计创意过程

克火炬是奥林匹克圣火的载体。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开始,每届奥运会都诞生一支体现主办国家文化特色并符合高科技要求的火炬并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遗产。

编辑本段外观创意

北京奥运会火炬长72厘米,重985克,燃烧时间15分钟,在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至30厘米,

在强光和日光情况下均可识别和拍摄。在工艺方面使用锥体曲面异型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火炬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 北京奥运会火炬创意灵感来自“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火炬造型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人类文明随着纸的出现得以传播。源于汉代的漆红色在火炬上的运用使之明显区别于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红银对比的色彩产生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火炬上下比例均匀分割,祥云图案和立体浮雕式的工艺设计使整个火炬高雅华丽、内涵厚重。

编辑本段技术特点

北京奥运会火炬在燃烧稳定性与外界环境适应性方面达到了新的技术高度,能在每小时65公里的强风和每小时50毫米的大雨情况下保持燃烧。在工艺上采用轻薄高品质铝合金和中空塑件设计,十分轻盈。下半部喷涂高触感塑胶漆,手感舒适不易滑落。北京奥运会火炬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的产物,拥有完全的知识产权。 北京奥运会火炬使用燃料为丙烷,这是一种价格低廉的常用燃料。其主要成分是碳和氢,燃烧后只有二氧化碳和水,没有其他物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编辑本段工作流程

航天芯,也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的燃烧系统,包括燃料供应系统(燃料瓶、稳压装置和回热装置)和燃烧器两大部分。工作时,利用开关工具顺时针打开燃料瓶上的常闭开关阀,瓶内的高压丙烷蒸汽经过稳压装置进行减压,并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某一压力值附近,然后经过有五个通气孔的燃料分配器的侧孔进入回热铜管,在流经燃烧室和燃料瓶后重新进入燃料分配器,并从两路分别进入预燃室和主燃室进行燃烧。

编辑本段火炬组件

燃料瓶 燃料供应系统的主要构成部件是稳压装置和燃料瓶,都是采用国内先进工艺和技术自主研发的。燃料瓶采用无缝冷拉工艺,直径为32毫米,即用一整块板拉成现在的形状,因此非常耐压(达14兆帕),相当于可承受水下1400多米的压力。由于火炬燃烧有时间要求,一瓶燃料需要保证燃烧15分钟,而燃烧器除要保证火炬形态外,也有一定的流量要求,因此为了既能保证和火炬外壳的匹配,又能满足燃烧时间,燃料瓶只能做得又细又长。这从工艺上讲,难度大大增加。因为是整体成型,且燃料瓶壁的壁厚不到1毫米,在长细比达到7.5倍的情况下是很容易拉裂的。 燃料的选择 燃料用的是99%纯度的丙烷。历史上的奥运火炬用混合燃料的较多。采用丙烷燃料是为了能在火炬传递路线范围内,满足环境温度的要求。其次颜色也是一个考虑,丙烷燃烧后火焰是橙色,具有较好的可视性。 稳压装置 稳压装置也是特别研制的。从燃料瓶里出来的气体压力是不稳定的,随着温度降低而减小。而火炬的燃烧需要一个稳定的流量,稳压装置的作用就是提供一定压力,一定流量的燃料供应,这和一般稳压装置的原理是一样的。气态的燃料以相对较高的压力进入稳压装置的进口,以高出环境压力一定范围的压力流出,保证燃烧所需的燃料压力和流量。稳压器的设计要求一般就是小巧轻便和多功能。现在的稳压装置共有四个功能:第一是将火炬开关设计到稳压装置上,这就少了一个零件;第二是减压;第三是稳压;第四就是在意外跌落的情况下,还能确保火炬继续燃烧,不会发生危险。 燃料瓶和稳压装置的连接 燃料瓶和稳压装置采用螺纹连接,燃料瓶口用外螺纹,稳压装置用内螺纹。这个虽不是独创,但在火炬上用得比较少。以前的一些火炬用的是现成的燃料瓶,多数是采用直接的顶压方式。这种没有螺纹的连接方式,如果气体压力过大,顶针会顶得很紧,用起来费劲;如果压力过小,由于使用时的振动,容易松脱,造成漏气;同时由于是非精确定位密封,在压紧的过程中或使用过程中也容易密封不严而漏气,既不安全,也容易熄火。我们吸取了国外火炬的经验和教训,采用了螺纹接口。

回热管 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的火炬都采用了保温装置。因为对于气相燃烧而言,若没有有效的热量补充,燃料瓶的温度是下降的。燃料在低温状态下,蒸汽压会降低,有可能会影响火炬燃烧性能。最初的设计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刚研制时燃料瓶容积较大,因此它降温慢。现在燃料瓶小了,而燃烧时间要求提高,所以必须要加回热装置。要给它加热,就要有热源,于是很自然地想到利用火炬自身的火焰热量——燃料出来后不是直接进燃烧室,而是通过回热系统给燃料瓶进行加热,减缓温度降低的,满足燃烧时间。回热管还有个好处,就是热交换不可能把所有热量都交换掉,所以管内的气体温度也是升高的,有利于燃烧,这是个额外的好处。 燃烧器 双火焰是一个核心设计,并在国内第一次运用。燃料经过回热之后,分两路,一路进入预燃室,一路进入主燃室,基本上按1:2的比例进行分配。预燃室底部中心是喷嘴,其周围是进空气的孔。火炬外壳底部也有一定面积的进气通道。预燃室燃料往上喷时,会带动周围空气上升进入预燃室,这就是引射作用。 预燃室中燃料和空气混合后再燃烧,火焰像我们家里的煤气灶一样,掺混得比较好,燃烧充分,火焰温度比较高,形状短,是蓝色的,在强光下不易看见。而主燃室的燃料没有经过预混,燃料喷出后和空气混合,先扩散再燃烧,火焰温度稍低些,呈不透明的橙色。火焰高度高于25厘米。预燃室相当于一个稳定的火源,保证它始终不灭,即使外面的主燃室火焰熄灭,它会马上把主火焰点燃。 国外也有类似双火焰的设计,但不太一样,不是预混气的。像2006年都灵冬奥会,也是前后两个燃烧室,但两个都是扩散火焰。我们考虑用预混火焰,主要是它的温度比较高,复燃主火焰比较容易些。另一方面,主火焰在上,预燃火焰在下,受外界影响相对就小,保护火焰就容易些。 这个设计实际上是受了吸气式发动机的启发。因为有的发动机也有一个小的预燃室。应该说这种方案在火炬的使用中是第一次。主火焰从圆形管道上均匀的小孔中喷出,这也是特别之处。国外有很多是从一个小口喷出,或者虽是多个喷口,但尺寸较大。我们也做过这样方案的试验,一方面不太利于火焰的稳定,另一方面燃烧时烟较大。我们现在这个设计,火焰能从一个环的小孔中喷出,好处之一是喷出的燃料比较均匀,是圆形的火焰;另一个就是喷出来的燃料能与空气掺混的比较均匀,燃烧比较充分,烟就会小,有利于观赏性和环保。 在火炬研制中发现,风速对火炬工作的影响最大,在专用设备上进行了大量实验,做到大风小风条件下,都不熄火。我们很希望得到一支性能可靠、稳定的火炬。我们认为今后应在实际环境中,继续对火炬进行各项参数考核,并经严格的生产过程,保证研制质量。我们期待着北京奥运火炬将在同一个世界,传播同一个梦想。

编辑本段设计研发

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研究规划工作从2005年8月开始。结合北京奥运会举办理念,通过对往届奥运会火炬设计经验的分析,确定了火炬设计理念、设计要求和创作方式。根据火炬工业设计的特点,为使设计方案达到艺术与技术完美结合,经北京奥组委办公会批准,确定了火炬设计方案以艺术造型为主导,燃烧技术与工业设计同时征集、公开征集和定向委托创作相结合的创作方式。 2005年12月6日,北京奥组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出公开征集火炬设计的邀请。截至2 鸟巢上方的巨型火炬

006年2月28日,北京奥组委共收到海内外设计机构和设计师提交的应征参赛作品847件,其中有效应征作品388件。 经过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征集活动初评评审委员会对应征作品初评和复评,按照评审程序的规定,选出3件作品提交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2006年6月至8月,根据选择最好艺术设计和技术设计方案的原则,北京奥组委执委会审议确定由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创新设计中心设计的火炬外形祥云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艺术设计方案,由航天科工集团设计研发的火炬内部燃烧系统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技术方案,并确定由航天科工集团在联想(北京)有限公司协助下完成火炬外形与燃烧系统结合的火炬样品制作工作,形成北京2008年奥运会火炬的完整设计,并于2007年1月经国际奥委会批准。

编辑本段设计团队

祥云火炬由联想集团创新设计中心设计 火炬设计总指导:姚映佳 创作总负责人:李凤朗 创作指导:仇佳钰 创作工艺:负责人韩小勤 火炬主创设计:章骏。

编辑本段全新亮相

2011年1月18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又添一处新景观。完成“搬家”移建施工的北全新火炬(5张)京奥运主火炬塔正式在鸟巢东北侧的空地亮相,色调与奥运期间保持一致。据介绍,全新的奥运主火炬塔地面高31米 ,基座埋入地下7.8米。[1] 2008年曾在北京奥运会熊熊燃烧了16天的奥运主火炬16日正式结束了为期三个多月的“搬家工程”,亮相“鸟巢”东北角的空地,吸引了众多游人拍照留念。17日清晨,红色蒙皮、印有祥云图案的主火炬在寒风中与国家体育场内的冰雪世界相映成趣,红白交映,几位游客正围着拆除了脚手架的奥运火炬合影留念。 据工作人员介绍,全新的奥运主火炬塔地面部分高31米,埋入地下基座部分深7.8米。奥林匹克公园近期还将在奥运主火炬塔旁建造一面冠军墙,形成总建筑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火炬广场”,面向游客开放。 长32米、重45吨的奥运主火炬塔2010年9月底拆离“鸟巢”,主体钢结构返厂维修后进行了再次翻新、加固和“瘦身”,新增加基座、蒙皮、燃烧器和外网。全部组装完的主火炬塔在造型和色调上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火炬点燃时一致。[2]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奥运会火炬 奥运会火炬祥云的设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