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赛制图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排球赛制,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排球是怎么来的
最佳答案排球的起源和发展:排球运动开始于1895年,在美国马萨诸洲霍利约克城,一位名叫威廉·G·摩根的天主教青年会体育教育督导在辅导人们进行各种体育锻炼的实践中感到当时流行起来的篮球运动固然很好,但运动剧烈,不太适合年纪大的人,因此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之后,他创造了一种新游戏:在网球场上用篮球内胆进行比赛,双方人数不限但要相等,各据一方。将球胆在球网两边来回传托,使其在空中飞来飞去,这就是排球最早的雏形。最初的排球运动只是一种消遣,比赛人数的多少,球的大小,比分的多少都由比赛双方临时协商决定。很快这个游戏就在基督教青年会中广泛的传播起来,最早被摩根和斯普林菲尔德市体育干事弗兰克·德博士及消防署林奇署长共同商定名位“小网”(Mitontte),1896年第一次表演赛之后,改名为“Volleyball”这个名称一直被沿用至今。
排球运动的传播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首先传到美洲的加拿大、古巴、巴西等国家,后又传入亚洲、欧洲等地。传入的渠道多是通过教会。排球传入亚洲是从1900年开始的,首先是印度,然后波及亚洲诸国。传入亚洲是经过了16人制、12人制、9人制,最后发展到6人制。传入欧洲的时间比亚洲稍晚一些。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14—1918),排球运动随着美军士兵的远涉重洋,登上欧洲大陆,当时正是排球规则开始逐渐走向完善的阶段,已采用运动员轮转、15分和6人制。1917年进入意大利、法国和前苏联,1919、1921年先后在捷克和波兰等地开展。1964年进入奥运会,成为深受世界人民喜欢的运动。
球网、网柱
(1)球网构造
球网宽1公尺,长9.50公尺,垂直张挂于中线轴的上方。网面由10公分见方的黑色网孔组成。网顶有7公分宽的水平带子,系以自帆布对折,沿球网的全长缝住。带子的两端各有一个孔,孔中穿有绳索与网柱相系,使网顶呈拉紧状态。带子的中间有一可弯曲的钢索,以利于将球网紧系于网住上。在网的下方(无水平带),有一条绳子贯穿于网孔之中,以系紧两网柱,使球网下半部呈拉紧状态。
(2)球网高度
球网置于中线上方,男子网高2.43公尺,女于2.24公尺。
球网高度的测量,以测量竿自比赛球场的中央量起。球网两端(边线上方)距地面之高度必须相等,并且不得超过规定高度2公分。
(3)网柱
网柱为支撑球网,位于球场与边线相距0.50至1.00公尺处,其高度为2.55公尺,且最好能够调整。
网柱为圆形且平滑,不使用金属铁索以固定网柱于场地上,其装置必须无妨碍和危险。
标志带和标志竿
(1)标志带
两条宽5公分、长1公尺的白色带子垂直紧系于两边线上方球网上。标志带视为球网的一部份。
(2)标志竿
标志竿是一支具有弹性的竿子,长度为1.80公尺,直径为10公厘。标志竿由玻璃纤维或类似的物质制成。两支标志竿紧系于标志带的外缘,两边各一支标志竿上部80公分的长度超出网顶,每10公分涂以对比鲜明的颜色,以红白相间为佳。标志竿应视为球网的一部分且作为有效穿越空间的两侧界限。
排球由柔软皮革制成外壳,内装橡皮或类似质料制成的球胆,重量260~280克,圆周65~67厘米,气压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
场上裁判可以是5名也可以是7名,数量的差额主要集中在司线身上。一般的比赛或国际比赛采用两名司线,而世界三大赛采用四名司线。但无论是5名或7名裁判,都是由第一裁判员、第二裁判员、司线员、记录员组成。
第一裁判员的主要职责
1.位置
一般处于高于球网的裁判台上进行工作,他的视平线必须高出球网上沿约50cm。
2.赛前
第一裁判员主持场地、器材检查工作;主持挑选发球权、场区工作;主持入场仪式;掌握准备活动时间。
3.赛中
第一裁判员的判定是最终判定,他有权更改其他裁判员的判断;在比赛成死球时,允许比赛队的暂停或换人请求;主持决胜局的挑边工作,回答场上队长所提解释规则的请求和问题;负责决定赛场条件是否符合比赛要求。赛中,只有第一裁判员有权对不良行为和延误比赛犯规进行判罚;对发球犯规和发球位置错误进行判罚;对比赛中击球犯规(“四次击球”、“借助击球”、“持球”、“连击”)进行判罚;对高于球网上部的犯规进行判罚。
4.赛后
第一裁判员主持退场仪式,检查记分表确定无误后签字。
第二裁判员的主要职责
1.位置第二裁判员的位置在第一裁判员对面,比赛场地外面,记录台前面的5 m左右的地带中工作。
2.赛前协助第一裁判员进行有关准备工作;分发和收回场上阵容位置表;每局比赛前,核对双方队员场上位置;将球交给本场比赛的第一个发球队员。
3.赛中
第二裁判员必须对以下犯规鸣哨并做出手势:接发球队位置错误;队员触及球网和第二裁判员一侧标志杆;网下穿越进入对方场区和空间;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和拦网犯规;球触及场外物体或触及地面而第一裁判员处于难以观察情况时。
第二裁判员可以允许比赛队的暂停和换人请求,并具体进行操作。第二裁判员可以用手势指出职权以外的犯规,但不得鸣哨,不得坚持。
4.比赛后
协助进行退场仪式,在记分表上签字。
司线员的职责
1.位置:两名司线员时,一名处于第一裁判员右侧的边线与端线交界处外2m左右位置上,另一名在另一场区的对角上。四名司线员时,各站在一条线后1~3m处。
2.司线员主要判断界内、外球,并以旗示表明自己的判断。
3.用旗示表明球触手出界和球触及标志杆犯规。
4.对发球队员脚触端线及越出发球短线犯规用旗示表明。
5.在观察判断时,因视线被挡住无法判断时,出示无法判断旗示。
记录员的主要职责
1.比赛前
登记队员姓名、号码、取得双方队长、教练签字;登记上场阵容,并有责任保密。
2.赛中
主要工作是记录两队得分情况,登记发球轮次,并观察发球次序是否错误;记录并掌握换人和暂停次数并通知裁判员;当发现不合法请求时,应拒绝并通知裁判员;在每局结束和决胜局中交换场区时,应及时通知裁判员;记录延误比赛犯规和对不良行为判罚。
3.赛后
登记比赛最终结果一栏相关内容;自己首先签字,然后依次取得双方队长、裁判员的签字;如果赛中运动队提出抗议申诉,赛后允许队长在记录表上填写相关内容;将记录表和成绩报告单交竞赛部门。
排球队的正式队员由12人组成,场上6人,包括两名主攻、两名副攻、一名二传、一名接应二传(四二配备为两名二传)和自由防守人(自由人后排替下场上的队员)
主攻是排球队的主要调整球攻击点,主要为四号位的强攻,也包括六号位的后排进攻和二号位的定点强攻。
副攻是主要拦网手,也是快球的具体执行者。
二传是球队的灵魂,主要由他来组织战术和分配球。
接应是在二传不能及时插上时替代他传球的人,现在排球已经将他赋予为主要攻击点。
自由人主要替换其他人后排一传、防守,但是他不能进攻和拦网。
站位图:
接应 副攻 主攻
主攻 副攻 二传
这是常用的二—主—副的站位,重点突出接应的作用。排球场上,同一位置的球员站位为对角,一轮过后,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
排球比赛的赛制有哪几种形式?
最佳答案网上找的,希望对你有用 单循环赛制 单循环是指所有参赛队在竞赛中均能相遇一次,最后按各队在竞赛中的得分多少、胜负场次来排列名次。 单循环一般在参赛队不太多,又有足够的竞赛时间才能采用。单循环由于参加竞赛的各队都有相遇比赛的机会, 是一种比较公平合理的比赛制度。 一) 单循环比赛的轮数和场数的计算 ① 比赛轮数:在循环制的比赛中,各队都参加完一场比赛即为一轮。 参加比赛的队数为单数时,比赛轮数等于队数。如5个队参加比赛,即比赛轮数为五轮。 参加比赛的队数为双数时,比赛轮数等于队数减一。如6个队参加比赛,则比赛轮数为五轮。 ② 比赛场数:单循环比赛的场数,可用下面的公式计算(简单的数学组合公式): 比赛场数= 队数*(队数-1)/2 如6个队或7个队参加比赛,则比赛场数为: 6 *(6-1)/2 =15(场) 7*(7-1)/2 =21(场) 二)编排竞赛轮次表 不论参赛队是奇数或偶数,均按偶数进行编排。如果参赛队为奇数,则在队数最后加一个“0”,使其成为 偶数。碰到0的队轮空。在编排时,把参赛队平均分成左、右各一半,左一半号数由序号1依次自上向下排,右一半号数按数序依 次自下向上排,然后用横线相连,即构成比赛的第一轮。从第二轮开始,轮转的方法有多种。 常用的有两种: (1) 固定轮转编排法 固定轮转法也叫常规轮转法,是我国传统的编排方法。表17-6为7个队参赛轮次表,它以左边第一号固定不动,逆时针转动,逐一排出。 如表所示:
(图片链接不过来) (2)一般编排方法。采用“逆时针轮转方法”进行编排,先以阿拉伯数字作为代号,代替队名进行编排。把队数按U型走向分成均等两边,如遇单数队,最后一位数字补为O成为偶数。第一轮只要在U形相对队数之间划横线,即为第一轮比赛秩序。第二轮开始固定左上角1数字,其余数字均按逆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即为第二轮比赛秩序,以后各轮比赛秩序以此类推。遇O队数即轮空队。 例如,有7个队参加比赛,比赛秩序编排如下所示: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第六轮 第七轮 1—0 1—7 1—6 1—5 1—4 1—3 1—2 2—7 0—6 7—5 6—4 5—3 4—2 3—0 3—6 2—5 0—4 7—3 6—2 5—0 4—7 4—5 3—4 2—3 0—2 7—0 6—7 5—6 (2)“贝格尔”编排法 从1985年起,世界性比赛多采用“贝格”“编排法。其优点是单数队参加时可避免第二轮的轮空队从第四轮起每场都与前一轮的轮空队比赛的不合理现象。 采用“贝格尔”编排法,编排时如果参赛队为双数时,把参赛队数分一半(参赛队为单数时,最后以“0”表示形成双数),前一半由1号开始,自上而下写在左边;后一半的数自下而上写在右边,然后用横线把相对的号数连接起来。这即是第一轮的比赛。 第二轮将第一轮右上角的编号(“0”或最大的一个代号数)移到左角上,三轮又移到右角上,以此类推。 即单数轮次时“0”或最大的一个代号在右上角,双数轮次时则在左上角。如下表示: 7个队比赛的编排方法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第六轮 第七轮 1-0 0-5 2-0 0-6 3-0 0-7 4-0 2-7 6-4 3-1 7-5 4-2 1-6 5-3 3-6 7-3 4-7 1-4 5-1 2-5 6-2 4-5 1-2 5-6 2-3 6-7 3-4 7-1 无论比赛队是单数还是双数,最后一轮时,必定是“0”或最大的一个代号在右上角,“1”在右下角。 根据参赛队的个数不同,“1”朝逆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时,应按规定的间隔数移动(见表),“0”或最大代号数应先于“1”移动位置。 间隔移动 参赛队数 间隔数 4队以下 0 5~6队 1 7~8队 2 9~10队 3 11~12队 4 “1”进行间隔移动时,凡遇到“0”或最大代号数时应先越过,不作间隔计算。 一般国内比赛,各队届比赛所取得的名次数作为代号,如第1名为“1”,第2名“2”,依此类推。世界性比赛大都采用东道主代号为“1”,上届第1名为“2”,依此类推。有的比赛也采用抽签方法确定代号。
排球比赛规则
最佳答案排球赛制规则:排球比赛采用5局3胜制,前4局比赛采用25分制,每个队只有赢得至少25分,并同时超过对方2分时,才胜1局。决胜局的比赛采用15分制,一队先得8分后,两队交换场区,按原位置顺序继续比赛到结束,先获15分并领先对手球队2分为胜。
比赛由发球开始,发球队员击球使其从网上飞至对方场区,比赛由此连续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一队不能合法地将球击回对方场区。
排球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胜三局的队胜一场。比赛中,某队胜1球,即得1分(采取每球得分制)。接发球队胜1球时得1分,同时获得发球权,队员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每局比赛(决胜局第五局除外)先得25分并同时领先对手2分的队胜一局。
当比分为24∶24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2分(26∶24或27∶25等情况),则1局为止。决胜局先得15分并同时领先对手2分的球队获胜。当比分为14∶14时,比赛继续进行至某队领先2分(16∶14或17∶15等情况)为止。
如遇两队或两队积分相等,则常常再用比较C值或Z值办法决定名次:
C值=A(胜局总数)/B(负局总数)。
Z值=X(总得分数)/Y(总失分数)。
C值高者名次列前。如果C值仍相等,再比较Z值,Z值高者名次列前。如果两队Z值仍相等,则按这两队之间的胜负决定名次。如有三个或三个的球队Z值相等,则按他们之间的净胜局数(胜局总数减去负局总数)决定排名。
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排球竞赛规则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排球赛制图》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389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