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的“汉字”到底是谁先发明的?“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吗?1、大家经常听到“仓颉造字”的故事,认为中国的汉字是仓颉所发明,其实不然。原因有二:一是远古时期社会...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陕西甲骨文数量有多少家,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中国的“汉字”到底是谁先发明的?“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吗?

中国的“汉字”到底是谁先发明的?“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吗?

1、大家经常听到“仓颉造字”的故事,认为中国的汉字是仓颉所发明,其实不然。原因有二:一是远古时期社会的生产水平和文化水平都是处于十分低下的水平,一个人能够发明文字是不现实的。二是从事物发展规律,文字产生过程来看,它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人不能承担这个过程。所以我们中国的汉字是经历长时间的部落文化沉淀、各类文字符号的整合形成的。汉字的发明不可能是一个人的功劳,学术界现在认为,仓颉是皇帝的史官,他起到了文字整合的关键性作用。

还有一种说法是,汉字是由伏羲发明的。旧时说法是伏羲发明了八卦,文字是八卦演绎出来的。这个说法也是不成立的。前文阐述过文字的发明是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的,所以伏羲发明文字,由八卦演绎也是不合适的。

东汉的许慎做了一件名垂千古的事,他系统地分析了汉字的结构,大致把汉字归为六种结构。(一)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二)指事。“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三)形声。“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会意。“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转注。“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这六大类涵盖了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学术界至今仍然以许慎的“六书”为主。

2、甲骨文是中国目前现存的最早的汉字。最早发现甲骨文的是清代金石学家王懿荣,他认为这些文字是属于殷商时期的文字。王懿荣发现的甲骨文出土在安阳市小屯村,学者罗振玉认为安阳小屯村是商代故都——殷墟。此后这些甲骨文又被称为“殷墟甲骨文”。后来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西周宫殿发现289片甲骨,所以又称一部分甲骨叫“周原甲骨文”。它们统定为“商代甲骨文”。

甲骨文的故乡在哪里? 甲骨文在哪里出土的?

甲骨文在河南、山东和陕西等地均有出土,其中最多的就是河南安阳的殷墟.

要是论及甲骨文的故乡,只能说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总体来看,应该是夏朝篆书的发展,夏篆的祖先来源多样,有仰韶、龙山、大汶口等多种文化综合

西周甲骨文有哪些已知遗址?

西周甲骨文自1954年在山西洪赵坊堆村发现以来,陆续在西安张家坡周代遗址、北京昌平白浮村有所发现,但由于数量甚少,未能引起学术界与文化界的重视。1977年,陕西周原考古队在陕西岐山凤雏村发掘周代建筑基址时,发现了16700余片卜甲,1979年再一次发掘出400余片甲骨,清理后发现有字的290余片。每片面积都很小,上面的刻字也小如粟米。这批甲骨出于周文化的发祥地周原,又称周原甲骨。

甲骨文至今还有多少没被识破?破译有哪些难点?

甲骨文我们知道,是距今几千年的商朝晚期留存下来的一些,当时用于祭祀、占卜等用途的,刻在龟壳上面的一些很古老的文字。而甲骨文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字,其实里面有一部分经过逐步发展,成了现在的文字,但是却还是有一部分目前还没有破译出来,还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那么,现如今已经破译的文字有多少,没有破译的有多少想要破译一个甲骨文文字有哪些难点呢

1.甲骨文介绍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甲骨文,是中华道统的文之一。

一般认为,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安阳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十万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约前1300年)延续到春秋。

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2.甲骨文还有多少没有破译

中华民族的文明有五千多年之久,而这个文明历经时间的变换,还能够延续至今,汉字可谓是功不可没。中国的汉字,可以追溯最早的甲骨文,甲骨文主要是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在龟甲,或是兽骨上的文字。

甲骨文不只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还是世界上四大古老文字之一,且是其中唯一流传,并使用至今的文字。可以说,甲骨文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但在经济和文化都高速发展的现代,甲骨文的状态却不容乐观,因为它至今还没有完全被识破。

1899年,晚清的官员,也是金石学家王懿荣在出土于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这普遍被认为是第一次发现甲骨文。据学者统计,甲骨文一共出土了154600多片,除去中国所收藏的,还有将近三万片甲骨文流失海外,这给我国破译甲骨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众所周知,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有称为表意文字,单个字是很难破译的。迄今为止,我国所收藏甲骨文的文字,约有4500多个,而解读出来的甲骨文,仅仅2000多个。不到一半的破译量,令人感受到了甲骨文破译的艰难。

近代以来,致力于破译甲骨文的专家学者不在少数,但甲骨文的破译也逐渐到了瓶颈。简单容易的字,已经被解读破译了,没有能够破译的甲骨文,既复杂,又不成文;加上近代学者相继逝世,喜欢研究传统国学的人也越来越少,甲骨文的破译,到了非常艰难的境地。

为了充分调动研究者的积极性,中国文字博物馆于2016年10月,发布了一则奖励公告:破译还没有解读过的甲骨文,单字奖励十万元;而对于尚有争议的甲骨文作出新的释义的,单字奖励5万元。

甲骨文等古文字的破译研究,需要的是长时间的积累,若是没有极大的耐心,是坚持不下来的,因为在这个研究过程中,少不了要坐冷板凳。西方对于培养甲骨文的研究人员,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甲骨文的研究专家,在全球范围内可能都不超过30人。

3.破译一个蠢字奖励十万

而中国文字博物馆所发出的奖励公告,三年来也只有一个人,凭借一个“蠢”字,获得了10万元的最高悬赏奖金,这个人就是蒋玉斌。可能有人会问:一个“蠢”字,就能获得十万元的奖励对于甲骨文来说,还真可以。

蒋玉斌是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青年研究员,主要的研究方向,就是古代文字学,以及出土古文字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对于甲骨文中这个“蠢”字的解读,他是从认字方面和读方面来解读的。看似简单的解读,也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研究初期,蒋玉斌罢所有相关的资料都研究了,也考虑了很多解读的可能性,但还是没有什么实际性的进展。

真正突破瓶颈,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破译中的几个关键证据,“屯”表示“春”,以及旁证的种种材料,醍醐灌顶一般,就好像黑暗的道路突然变得光明了,甲骨文中的“蠢”字,就这样被破译了。

破译一个“蠢”字,花费数年的心思,这样的耐心和庞大的知识,是寻常人所不能匹及的,所以这一字10万元,也算得上是实至名归了。为了破译甲骨文,使学者的研究成果走向大众,学者们也做了很多的努力,而今后的甲骨文破译工作,也还要借助计算机和大数据等等。

但无论怎么说,破译甲骨文都还是需要一种严谨而坚实的态度,将甲骨文完全的破译,还是需要一段漫长的道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艰难,还是希望能有蒋玉斌这样的学者,为了中华文化而努力。

甲骨文的发现地是哪里 甲骨文的介绍

1、甲骨文发现地:河南省安阳市殷墟。

2、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3、最早被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村民们找到,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是古代的遗物,只当做包治百病的药材“龙骨”使用,把许多刻着甲骨文的龟甲兽骨磨成粉末,浪费了许多极为有价值的文物,后来,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时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所在地。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54600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延续到春秋。

4、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具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

甲骨文的发现

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据学者胡厚宣统计,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总计中国共收藏127900多片。

从1928年秋到1937年夏,由于弄清了甲骨出土的地点,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在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李济、梁思永等人先后主持下,在小屯村一带进行了长达10年的15次考古发掘。

不仅先后发现了总计24900多片甲骨,而且发现了商代后期的宫殿、宗庙遗址和王陵区,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铜器、玉器、陶器,从物质文化上提供了殷墟为商代王都的证据。殷墟成为世界闻名的古文化遗址,又一次震动了中外学术界。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继续开展甲骨发掘工作,共获得5300多片。此外,河南辉县、偃师、洛阳、郑州二里岗及河北藁城等地的商代遗址也有有字甲骨出土。山西洪洞、北京昌平等地还发现了周代的有字甲骨。

2014年10月16日,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甲骨学及先秦史研究权威宋镇豪16日在《旅顺博物馆所藏甲骨》中国社会科学院等部门机构的专家从旅顺博物馆馆藏1800多片从未公布过的罕见甲骨中,发现了34个新字和新字形。

专家认为,这一成果是自中国甲骨文发现110多年来的一次重大突破,不仅为中国殷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史料,而且对甲骨文和甲骨学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截止到2014年10月已发现大约13万片甲骨,4000多个单字。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20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象形、会意、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扩展资料:

甲骨文的文字学价值

甲骨文在汉字漫长的发展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现代汉字的鼻祖是当之无愧的。我国汉字的萌芽,大约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片上的刻划符号。但这些刻划文字虽已具备了文字的雏形,但都是一些简单的符号和单字,无完整的体系和规律。

真正具有一定的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的文字,最早的要算是甲骨文了。据研究,甲骨文中共有不重复的单字4500个左右,已识单字在1700个左右,而这些单字还不是当时使用的全部文字。甲骨文是研究古文字的宝贵资料。

中国的文字萌芽较早,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陶器上,就发现了各种刻划符号,成为中国文字的雏形,经过二三千年的孕育、发展,到了商代,中国的文字达到基本成熟阶段。

甲骨文具有一定体系并有比较严密的规律,刻划精湛,内容丰富,对中国古文字研究有重要作用。过去,古文字研究的主要的依据是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如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

甲骨文比《说文解字》要早1500年,而且它是来源于直接发掘出来的出土文物,可信程度更高,对研究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纠正《说文解字》的疏失,解决青铜器铭文中悬而未决的问题,都有极大价值。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骨文

于字的甲骨文来源 十分钟限时哦!快快快快快!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

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一般认为,晚清官员、金石学家王懿荣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从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上发现了甲骨文。安阳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百余年来,当地通过考古发掘及其他途径出土的甲骨已超过十万块。此外,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甲骨文出现,年代从商中期延续到春秋。

甲骨文的发现,促进了各国学者对中国上古史和古文字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并开创了一门崭新的学科——“甲骨学”。

在19世纪末期,人们在中国安阳发现刻有符号的龟甲和兽骨。这些刻于中国远古时期的符号被称为“神谕”,数目惊人,且保存了反映商朝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科学的大量信息,被认为商社会的古老文件。

甲骨文 的发现是偶然的。在1899年,清朝官员王懿荣有一次生病,在他的药方中有一味药叫做“龙骨”(龙的骨头). 他发现这些所谓龙骨其实是些龟壳、兽骨片的表面有一些奇怪的花纹. 王懿荣把它们小心保存下来并与有关学者仔细研究,最终得出了结论: 这些符号写于3,000多年前,具有极大的历史价值。更深入的研究表明“龙骨”被发现的位置--河南省安阳小屯村,是商朝都城的废墟。近几年来,随着挖掘工作的不断深入,现已发现超过100,000 刻有符号的骨头和龟甲。居统计约有 4,500 种,现在已有1,700 种被翻译出来。到目前为止,已挖掘出的甲骨文碎片共有约 16,000 片。

这些龟甲的内容主要包括祭祀,狩猎,农业,天文,战争,和王室的活动。商朝的当权者决定每件事情都要询问占卜师。这种占卜的方式是将龟甲龟甲上钻一个洞,将其放在火上烤,然后看龟甲上出现的裂纹。通过研究这些裂纹,占卜师按照这些裂纹预测出将要发生事件的结果。在每次占卜之后, 时间,事件,结果将被记录下来并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收集的甲骨文成为中国最早的有记录的历史材料,从这些甲骨文,现代学者推断出“商朝社会如何发生的一些事情”。

在甲骨文上,有人发现一些象形文字。

甲骨文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汉语语法和书法,尽管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已非常接近现代的语法和书法。到甲骨文后期,许多汉语特征的发展趋势已显示出来:着色固体被线条代替,直线取代圆的字符,字符被逐渐简化,方块化和标准化。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陕西甲骨文数量统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