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巴林站中赛车被拦腰撞断 为什么车手还能安全脱身?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库比卡车祸,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F1巴林站中赛车被拦腰撞断 为什么车手还能安全脱身?
- 2、200km/h正面撞墙,他是怎么活下来的?
- 3、FI最后一站发生什么状况了怎么年度总冠军不是阿龙索
- 4、F1赛场上唯一“单手”开F1的车手,波兰老将库比卡
- 5、有车手在F1比赛中死亡的吗?F1很危险?
本文目录导航:
F1巴林站中赛车被拦腰撞断 为什么车手还能安全脱身?

经过短暂的一周休整后,F1终于从上周末起迎来了本赛季最后的三场比赛,三场背靠背的夜赛!在本赛季早先进行的背靠背比赛中,车队协同车手通过不同的比赛策略,为观众奉献了多次精彩的超车镜头以及经典的车队战术。而当又一次背靠背比赛来临,再加上是夜赛,人们对于即将到来的巴林大奖赛也充满了期待。
不过,这样的期待在正式起跑后只持续了一分钟左右的时间,便被一场足以称得上是史诗级的车祸所打破。
当比赛开始后的第一圈出了三号弯后,各位车手还在为发车后的名次缠斗时,哈斯车队的格罗斯让在一次变线的过程中与后方小红牛车队的科维亚特发生碰撞,赛车高速撞向了赛场边的护栏,高达53G的撞击力度使赛车直接撞穿防护栏并发生断裂,泄露的燃油引发大火瞬间包围赛车和坐在车内的格罗斯让。
好在撞车并没有使格罗斯让失去意识,他迅速逃出座舱,并在随后赶到的追击车车手Alan Van Der Merwe与赛道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成功逃离火场。从撞击发生到离开赛车,仅过去了28秒。在被送往医院后,经检查确认,格罗斯让只是手部、脚部轻度烧伤,经过几日修养便可出院。这个消息,也是给所有围场中的车手和工作人员,以及所有车迷最好的安慰了。
回顾F1七十年的历史,格罗斯让的事故都算得上是非常严重的,但值得庆幸的是,他只是受了轻伤。所以在这次事故中,到底是什么救了他的命,对于更日常的民用车又能有什么启发呢?
能够让车手从火场中成功脱身,最显而易见的便是要归功于车手身上所穿的赛车服。早在1975年,FIA国际汽车联合会(以下简称“FIA”)就为保障赛车手的安全颁布了赛车服的强制认证条款,但直到1976年,尼基·劳达因被困在燃烧的赛车中无法第一时间逃离,导致全身大面积烧伤险些死亡,才让赛车界真正意识到防火赛车服的重要性。
现代的赛车服普遍由一种名为“诺梅克斯”的材料所制成,它是由美国杜邦公司在1967年注册的专利产品。诺梅克斯材料是一种良好的耐高温阻燃纤维,由其所缝制的赛车服可以为车手在700℃的大火中提供12秒的有效保护时间。赛车服上的所有缝线,甚至广告条,都必须符合“12秒保护时间”的标准。
在这次事故中,从赛车起火到格罗斯让自行爬出赛车,他用了19秒的时间。F1规则规定,要求车队在设计赛车时,必须让车手能够在5秒内脱身。显然这个时间在很多情况下几乎不可能达到,这个时候,车手身上穿的防火服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保护作用。出色的防火服可以抵抗住熊熊烈火,留给车手足够的逃生时间。
当然,身上的赛车服只是保护格罗斯让不受大火灼伤罢了,而几乎在所有事故中,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舱的完整性。在早期的F1赛车中,车手如同泡澡一样坐进浴缸大小的驾驶舱内,唯一与泡澡不同的只是少了一些热水以及你需要被安全带捆绑在座椅上。类似的设计现在还能在卡特汉姆上看到。
到了1981年,F1引入了单体式座舱,车手的驾驶室就被布置在这单体座舱中。随着刚性设计和材料学的改进,单体式座舱能承受的撞击力度越来越大,几乎是坚不可摧的。包括1994年塞纳所遭受的严重车祸以及此次格罗斯让的事故中,单体式座舱都保持了足够的完整性。过去几十年间,也仅有2007年库比卡在加拿大遭遇的连环车祸中才出现过为数不多的单体式座舱破损的情况,而在那次事故中,库比卡也仅脚步受到了轻伤。
当格罗斯让的单体式座舱以53G的加穿过护栏时,如果没有Halo系统,护栏很大几率会直接触碰到车手。就算护栏没有伤害到车手,也很有可能会阻挡他的逃生空间。而Halo系统此次就很好地“推开”了护栏,给格罗斯让留出了足够的逃生空间。
Halo系统得以引入F1赛车,同样是因为一起事故。在2014年的F1日本站上,年仅25岁的比安奇驾驶着赛车一头撞上正在救援的拖车,导致了严重事故。自从2018年起,FIA便强制F1与F2赛车安装Halo系统来保证乘员舱顶部的空间。这套系统再与单体式座舱两相结合,使F1赛车的座舱就如同一个笼子,可以从多角度抵御外界物体对于车内人员的冲击。
同样的安全原理其实在民用车上也有着相应的体现,以我们目前热议的碰撞测试为例,Halo系统更多起到民用车中A柱与顶棚的作用,当我们还在为64km/h下A柱折断而争论不休时,以钛金属制造的Halo系统便要求可以承受赛车15倍的净载荷以及20kg车轮在225km/h下的冲击力。
而在民用车的车身方面,虽然常见的笼式结构车身与单体式座舱设计理念截然不同,但其初衷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车内乘员的安全。当然,民用车上也有单体式座舱的存在,只不过受限于成本,你只可能在小部分的超跑上见到它的身影。
现在再将时间推回至此次撞车事故刚发生时的0.01s,一个存在多年但并没有那么起眼的装置也为格罗斯让后来的逃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Hans系统,Hans的全称为Headand Neck Support,中文名称为头颈支撑系统。在失去了它的保护之后,最严重的情况下,车手很有可能会因为严重撞击导致颅底骨折从而丧失意识。
还是说回到民用车上,虽然日常开车并不用佩戴头盔,也不需要用到Hans系统。在大部分情况下,保护颈部的重任都落在了座椅头枕之上。在民用车的车辆发生撞击之后,发生车辆追尾事故时,由于颈部产生鞭打现象而产生的对颈部的伤害,叫做鞭打症,而在很多碰撞测试中通常会被人们忽略的鞭打测试,其存在的意义便是测试车辆在发生碰撞时是否会对乘员造成鞭打症。
写在最后
经历了如此重大的撞车事故却能成功逃生,格罗斯让是幸运的。但这一切除了要感谢冒着大火救援的工作人员外,同样需要感谢汽车乃至赛车诞生至今的一百多年来,为了安全付出精力和时间甚至生命的人们。事故的发生,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0%与100%的区别,格罗斯让这一次遭遇的事故,或许也会更进一步推动F1赛车乃至汽车安全性的提升。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00km/h正面撞墙,他是怎么活下来的?
刚刚过去的F1巴林大奖赛,发生了一件让全世界车迷都很难淡定的事——
格罗斯让正面撞上了护栏,直接爆燃!
比赛在发车的第一圈,车阵刚经过第一个弯道,碰撞发生。
从后车(红牛二队的科维亚特)第一视角中可以看到,哈斯车队的格罗斯让为了抢道超车,从赛道左侧向右猛打方向盘,由于距离过近,右后轮直接撞到了科维亚特的左前轮。
格大旗(格罗斯让的外号)的赛车随即失控,高速冲出赛道,在撞到场边护栏后断成了两截,油箱受到撞击起火,前半段车身以及在内的格罗斯让瞬间被大火吞噬!
这是F1比赛31年来第一次赛车碰撞后直接起火的事故,上一次还是1989年杰哈德·伯格在伊莫拉赛道的事故。
其实当时K哥在看西甲(巴萨 VS 奥萨苏纳),边上的F1直播只是块背景板。
但在用余光看到撞车镜头后,整个人都懵圈了,脑海里只蹦出了一个念头。
“卧槽,F1最严重的的事故,人恐怕凶多吉少!”
同样身边的小伙伴也惊呆了,直接在群里对喊。
u1s1,真的非常吓人。
因为处于一些人道主义的东西,如果发生了重大的事故,直播里面是不会马上回放的。所以第一时间大家的反应都是想知道是谁出了事故,人到底怎么样了?
万幸的是不久之后转播画面就出现了格大旗坐在救护车上的画面,意识清醒,能说话,能走路,那说明就没事了。
但是之后的回放镜头还是令人震惊,在连人带半辆车淹没在火海中28秒后,格罗斯让竟然自己从车里爬出来了!
F1不像普通的家用车,安全带一解就能蹦出来了,在F1座舱中车手被包的和粽子似的,严严实实。
想要离开座舱,格罗斯让得卸方向盘,解六点式安全带,拆颈部头枕,解除饮水和通信装置的连接。
随后迅速判断逃离方向,从回放中我们可以看到,格大旗选择火势较小的后侧逃离,越出栏杆走向援救的工作人员。
而在这一切的动作之前,他得先在大火中反应过来,自己经历了什么。
啥都不说了,格大旗牛逼!
说完事件的经过,咱再来掰扯掰扯救了格罗斯让一命的F1赛车。
准确的说,是搭载在F1赛车上的安全配置,比如在这场撞击起火事故中,单体壳、HALO系统、HANS系统、耐高温赛车服等,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太懂的小伙伴不要捉急,K哥一个一个解释这些黑科技有多厉害。(反正比车上的安全气囊厉害n倍!)
首先是单体壳,这是F1赛车上最重要的车手安全保护仓,事故中格罗斯让的赛车断成了两截,但单体壳座舱几乎完好无损。
单体壳最大的特点就是硬、很硬、特别硬,它由12层碳纤维组成,硬度能达到钢的5倍,且需要经过高温高压的检测。
具体来说说单体壳有多牛逼,2007年的加拿大站,宝马车手库比卡在发夹弯发生严重车祸,赛车高速撞向水泥墙,并在空中连续翻转几周。
等赛车停下来,残骸基本上已经看不出这是辆车了,这种撞击力度发生在民用车上基本就GG了。
但库比卡只是轻轻的扭伤了脚踝,就和你打篮球扭伤。
而同样的事故发生在更早的1994年,塞纳成为了永远的车神。
然后是HALO系统,顾名思义就是“绕在头上的光环”,你可能觉得是头上一个圈?
但实际上HALO长得像人字拖的鞋柄。
在2018年之前,F1赛车瞅着还是挺帅气的,不信你康康。
但在2018年赛季后,由于赛会要求强制安装HALO系统,F1赛车集体变成了“人字拖”。
在当时这个举动遭到了大多数人的反对,特别是梅奔车队经理沃尔夫直接开怼。
说如果有一把锯子,他会亲自把HALO系统锯掉。
虽然丑是丑了点,但HALO的实际作用是巨大的,它的材质比单体壳还厉害,100%由钛合金构成,整个结构又轻又硬。
加上了HALO系统的F1赛车,能顶起一辆12吨的双层巴士,理论上来说赛道上任何物体撞上HALO系统都会被弹飞。
2018年的比利时斯帕赛道,霍肯伯格、阿隆索、勒克莱尔全部在严重的车祸中毫发无损后,靠的就是HALO系统。
在昨天的巴林站事故中,HALO系统又在关键时候救了格罗斯让一命,可以清楚的看到,HALO系统在撞击后整体结构没有改变。
如果没有HALO系统保护头部,那可以参考1974年美国大奖赛上的奥地利车手Helmuth Koinigg,肩部分被栏杆硬生生截断。
至于HANS系统,全称是Head and Neck Support(头颈部支撑系统),长的就和医用的固定颈托,牢牢的托住车手的头颈部。
在发生严重事故时,HANS可以保障车手的颈部和头部,尽可能的缓解冲击力。
最后是耐高温赛车服,这个就好理解了,就是让车手在大火中不至于短时间殒命。
按F1当前的规定,赛车服的标准已经高到能抵挡860°的高温,或在火焰中保持最高22秒的安全时间。
也许有车友会问,这么牛逼的技术,哪天能下放到自己的飞度上吗?
Emm,K哥真的很不想打搅你们的美梦,但是。
想啥呢,F1虽然有引导作用,但离普通民用车太遥远了,如果飞度都能用上钛合金HALO了,那不卖个20万是不可能的。
F1技术基本上都被应用在了超跑上,如果你没有机会接触超跑,那咱看看就得了。
还不如期待下周同样在巴林的F1比赛,赛道改成了外圈,更快,过程更刺激!
如果您也喜欢汽车内容,一定别忘了点赞+关注我们:公里每小时 每天都有深度实用的汽车内容,无论是吐槽还是推荐,我们都坦率地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I最后一站发生什么状况了怎么年度总冠军不是阿龙索
具体情况是这样:
发车的时候阿隆索被巴顿超越,掉到第四,但是以这个成绩,阿隆索依然可以总冠军。第一圈,舒马赫里尤兹发生车祸,弄出安全车(佩特罗夫、罗斯伯格直接提前进站,变数就发生了)
12-13圈,分列五六的马萨和韦伯进站,被阿奎苏阿里挡住,因为红牛血统,韦伯被让了过去,马萨还是被挡在后面,根本无法超越(这都没有给法拉利敲响警钟)。法拉利依然一心关注韦伯,于是16圈时让阿隆索进站,直接防御韦伯。结果韦伯是防住了,但是却落在了佩特罗夫和罗斯伯格的后面,阿布扎比很难完成超越,加上雷诺赛车表现上佳,直到比赛结束,也没有超越。(整整40圈,赛后阿隆索都说,佩特罗夫的防守像在争夺总冠军)
之后,库比卡比赛末段进站,排在了佩特罗夫前面。所以,最后排名定型了:维特尔(25分)、汉密尔顿、巴顿、罗斯伯格、库比卡、佩特罗夫、阿隆索(6分)、韦伯……
于是维特尔领先阿隆索4分(赛前落后15分)夺冠,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世界冠军,比当时的汉密尔顿年轻了六个月之多。阿隆索摆在眼前的三冠落空了,实则可惜~
F1赛场上唯一“单手”开F1的车手,波兰老将库比卡
2006年,库比卡成为宝马-索伯F1车队的3号车手及试车手。库比卡在瓦伦西亚的赛季前测试中驾驶着宝马-索伯的F1.06款赛车,在星期五和此前的测试中的成绩以及宝马-索伯经理马里奥·泰森所说的话,所有人都推测他将在2007赛季成为第一位波兰籍的F1正式车手。在2006年,由于雅克.维伦纽夫在霍根海姆的事故,使他患上了头疼,无法正常参加比赛,于是车队便选择库比卡顶替他参加匈牙利大奖赛。在排位赛上他表现优秀,获得第9的发车顺位,并且战胜队友尼克·海德菲尔德。最终他以第7名完赛,却由于赛车总量不足而在赛后被取消了成绩,虽然成绩取消了,但是库比卡这个名字开始在F1赛场上名声大噪。在这场比赛之后,维伦纽夫决定离开宝马-索伯车队,于是库比卡顺理成章继续做海费的队友,完成这个赛季的比赛。
2007年,库比卡正式与宝马-索伯车队续约,然而在他参加F1比赛的第二年就遭遇到严重事故。在2007赛季加拿大大奖赛上,库比卡在维伦纽夫赛道上于比赛的第27圈过一个发夹弯的时候发生了严重的事故,在从后面撞了丰田车队的亚诺.特鲁利之后,库比卡冲出了赛道并且撞上了草地上隆起的小丘,而他当时的赛车猛烈撞上护墙的时候其测到的精确为300.13km/h,并且在75度的角度库比卡承受了28g的平均减速,而随后在分析了车载黑匣子里的数据后人们发现库比卡所承受的峰值G力为75G。而这一次便成为了当年最严重的F1车祸“惊天一撞”。
在比赛日的晚上,库比卡受到轻微脑震荡并伴有脚踝扭伤。在留院观察了一个晚上之后,库比卡于次日出了院。2007年6月14日,车队宣布了库比卡不参加印第安纳波利斯的比赛,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位天才车手,塞巴斯蒂安.瓦特尔。随后他被允许参加在马格尼库斯进行的大奖赛,并在排位赛和正赛都取得了第4名的成绩。虽然这一年,库比卡经历了严重事故,但是最终依然拿下了年终积分榜的第6名。
2008年6月8日,新秀汉密尔顿展现出绝对的实力,库比卡根本没有竞争的机会。但随着安全车的到来,车手都开始进站,由于宝马给加的油量比较少,库比卡和莱科宁几乎同时出站,但便发生了是著名的莱科宁、汉密尔顿以及罗斯伯格维修区三车连撞。而库比卡侥幸没有被撞,驶出了维修区,但也遭到了赛会的罚时,库比卡在拉出一个进站窗口后二停并完成罚时,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一场不可思议的比赛。这边成为了库比卡F1职业生涯的唯一一个分站冠军,也是波兰国歌唯一一次在F1赛场上奏响。
而在2011年2月6日,库比卡在参加一项意大利拉力赛中发生严重事故,波兰人伤情可能较为严重,随后被直升机送往当地的医院。也正是这场事故,几乎断送了他的F1生涯。当时库比卡参加的比赛名为意大利安多拉拉力赛,库比卡驾驶着斯柯达法比亚S2000赛车失控冲出赛道撞上了防护墙,护栏直接从车前贯穿到车尾出来,而且正好就在驾驶室,由于出事赛段非常偏僻,库比卡在事发1个小时后才被送上直升飞机。右手臂粉碎性骨折,当时经过长达7个小时手术后保住了粉碎性骨折的右手,但是,肌肉力量功能退化了。由库比卡的恢复期至少一年,这也就意味着他已经提前退出2011年的F1赛季。
本来库比卡F1生涯一片光明,而正是这次严重事故,断送了他的F1生涯。两年后,2013年,库比卡参加了WRC第二组别的比赛,并且一直稳定在前三名的成绩。只不过,由于功能退化的手臂只让他能驾驶房车或者拉力赛车,没办法驾驭难度更高方程式赛车。在2014年的时候,库比卡在接受BBC采访的时候说“右手可以动的地方比以前有所进步,但那些动不了的地方还是动不了,我在考虑做次手术来解决问题,但能不能好转就只能看运气了,我还是想回到F1。”
2018年11月22日,威廉姆斯车队宣布库比卡将搭档拉塞尔组成威廉姆斯下赛季全新阵容。在德国站赛后,因阿尔法罗密欧两台赛车被罚时库比卡成功获得第十。这也是威廉姆斯车队本赛季取得的首个积分,同时也是库比卡阔别F1赛场8年回归后的首个积分。
库比卡重返F1赛场,对每个人都是好消息,但是由于之前的拉力赛事故,库比卡驾驶赛车的时候,右手必须扭曲,忍着伤病的疼痛,从而利用手臂支撑手掌进行发力才能正常过弯,几乎完全是在单手开车。现如今库比卡开着全场最慢的赛车,并且右手仍然使不上劲,相比于其他车手,完完全全没有竞争的实力。所以库比卡的回归并不是为了去获得多好的成绩,而是对于F1的热爱,他热爱着拉力赛,也热爱着F1,隐忍着伤痛,他也依旧选择在赛场上拼搏,这就是库比卡。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有车手在F1比赛中死亡的吗?F1很危险?
f1是一项危险的运动,但94年塞纳在伊莫拉得死使得国际汽联增强了安全措施,所以舒马赫在能以接近二百公里的时速撞墙而没受伤,而当年塞纳撞车时都没有如此大的,以及最近库比卡及科瓦莱宁的撞车都没有对当事人造成太大影响。
随着安全措施的进一步增加和对的车队在引擎等各方面的限制,F1会变的越来越安全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F1巴林站中赛车被拦腰撞断 为什么车手还能安全脱身?》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4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