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举重经典时刻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中国举重,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世界举重人最大多少斤

优质回答 猛男举重60年来第一人横跨三级别夺冠
千名观众或许自己都没有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而他们却突然见证了21世纪以来最伟大的一场举重对决。没有任何的浮夸,也不需要谦虚,有多少举重迷能在五分钟内看到过三破世界纪录的场景
说到60年前,我们就要提一下美国选手托米-科诺,这位目前还在世的84岁美籍日裔老人,在1952年奥运会获得67.5公斤级冠军,在1953年世锦赛上参加了75公斤级,并拿下冠军,而在1954年世锦赛,他又参加了82.5公斤级的比赛,还是拿到了冠军,三年重量级加了15公斤。由于奥运会年份没有世锦赛,科诺的奥运战绩等同世锦赛战绩,他还曾在四个级别上打破过世界纪录!当时来看科诺简直就是天外来客,但60年后,伊林复制了他的成就。另外你必须承认,50年代的举重对选手身体的极限要求,是远远不如现在的。
土耳其神童穆特鲁,也是用了九年时间,完成了从54公斤级、56公斤级到62公斤级三级世界锦标赛冠军的伟业。但严格的说,54公斤和56公斤算一回事,穆特鲁只能是两个级别。除非在最轻三个级别54公斤、59公斤和64公斤并存的年代,穆特鲁可以拿到这三级别冠军,但他没有。而1998年国际举联改革重量后,最轻三个级是56公斤、62公斤和69公斤。所以穆特鲁的三个级别夺冠,恰好处在国际举联改革重量的当口,和伊林的没法比。
另外伊林前后差达到了20公斤,05年夺冠时他的体重连85公斤整都没到,而现在却是104.35公斤的壮汉。人胖了,所以举的重量就上去了嘛,这样业余的说法本文“无力反驳”,只是想强调,这样大幅度的体重增减,更关键你要保持和体重同比例上升的爆发力和承受力,身体还绝不能出问题。哈萨克斯坦的相关体育机构和伊林,相信都付出了极其艰巨的努力。当然,这样的努力前提是伊林本人要具备超凡的素质,值得去给他“人体改造”。旁人看着可能有点残酷,或许还有微词,但能通过增体重和各种调节方式,来催生出自己尚未开发的身体潜力,只要自己欣然同意,我们何不乐见几乎每个地球人类都有成为超人的内心想法,伊林就是现有条件下培植出的“超人”!
此外,今天一个爆炸性场景不可不提,它足以让举重迷兴奋到难以入睡。三位顶级选手,在挺举最后时刻,走马灯般破世界纪录,这场景几乎就和当年女子举重在亚运、全运时一样,不过当时的女举都是中国女选手在那里走马灯。这次男子105公斤级挺举,三位不同国籍的选手展开了那让人透不过气的五分钟超级对决。且看下段!
先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努鲁蒂诺夫在第三把举起了239公斤,打破了俄罗斯选手贝贾扬在2011年创造的238公斤的挺举世界纪录,自认为可以靠这个成绩拿下总成绩和挺举双冠的努鲁蒂诺夫,跪地用厚厚的手掌猛击地面怒吼庆祝。但两分钟过后,采用下蹲挺姿势的俄罗斯选手贝德扎扬,在举236公斤时腰板一软没有坚持,背水一战的最后一把要了240公斤,其实举起也拿不了总成绩冠军,但破破挺举世界纪录也是好的,贝德扎扬这次腰板终于撑住了,新世界纪录还没焐热就归他了!
但最经典的场面,还在两分钟之后。因为体重比努鲁蒂诺夫轻,伊林最后一把干脆加到242公斤,只有举起两人总成绩才相同,伊林可以靠体重优势拼掉对手。242公斤,直接在贝德扎扬的基础上提升了两公斤,简直拿世界纪录当儿戏!何况伊林第二把举139公斤就失败了,但伊林还就是把这个“儿戏”征服了!别说一般的举重迷,就连中国队领队,见多识广的庞高兴指导,连称这种场面自己都是很多年都没看到,至于上回什么时候,他自己都无法回忆起来。
举重世锦赛,在诸多奥运项目的世锦赛里不算热门,和足球世界杯这样的超级世锦赛相比,更是形同于无。但它却能见证这个星球上最高级生物,在漫长的自我演化提升之路上,所做出的种种身体极限上的、看似微小却堪称伟大的突破。或许从这点意义上,他和田径游泳一样,也具备着人类运动之母的特征。可能是因为练起来枯燥无比,比赛动作也就那几个姿势的原因吧,这是一项被严重忽视的热血项目。
有关奥运的问题!
优质回答中国奥运历届突破之1984年以前:缓慢前行擦肩而过
1896年雅典,第1届现代奥运会召开。国际奥委会向中国发出邀请。清政府当时不知“奥运”为何物,未派代表团参加。从此,中国和奥运结下不解之缘。
1932年,中国首次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刘长春是唯一参赛选手。虽然没有获得奖牌,但是,中国人第一次站在奥运赛场。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李森和杨秀琼等中国女运动员首次出战奥运。1948年伦敦
承办二战后首届奥运会,中国依然深陷内战,中国男篮125-25战胜伊拉克。创这届奥运会篮球比赛得分最高纪录。1952年赫尔辛基奥运会上,新中国首次派40人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奥
运赛场升起。后来因为在奥运会上出现了“一中一台”两个中国问题,新中国与奥运渐行渐远。1960年在罗马,中国台北选手杨传广夺十项全能银牌。成为第1位获奥运奖牌中国运动员。1968年墨西哥城
奥运会,中国台北女选手纪政获80米栏铜牌,成第1位获奥运会奖牌中国女子运动员。
中国奥运历届突破之1984年洛杉矶:金牌“零突破”
1984年在洛杉矶,中国获得15金8银9铜,排名第4位。进入第2集团。许海峰在本届奥运会上为中国夺奥运第一金。实现金牌“零突破”。意义深远。
中国奥运第一金
许海峰在男子60发手枪慢射比赛中击败夺冠热门-瑞典老将斯卡纳克尔,夺得金牌。这是洛杉矶奥运会第一枚金牌,也是奥运史上,中国人获得的第一枚金牌。赛后,萨马兰奇亲自将金牌佩戴在许海峰胸
前。他激动地说:“这是中国体育史上伟大的一天,我为能亲自把这枚金牌授给中国运动员而感到荣幸。”
奥运女子第一金产生
射击小将吴小旋参加女子50米气步枪比赛,以581环总成绩为中国女将夺得第一枚奥运金牌,同时创造女子小口径标准步枪三种姿势奥运会纪录。
女排获得三连冠 女排情结风靡中国
中国女排3-0战胜美国,勇夺3连冠。为中国代表团获得第一枚团体比赛金牌。女排永不言败精神渗入中国人心灵深处,发展成“女排情结”。
中国举重夺得四金
1984年7月29日,洛杉矶奥运会举重馆,曾国强以235公斤总成绩为中国夺得第一枚举重金牌。吴数德、陈伟强和姚景远先后夺男子56公斤级、60公斤级和67.5公斤级3枚金牌,中国举重队一举夺4枚金牌,占中国金牌总数1/4。
体操王子与跳水“梦之队”
在体操比赛中,体操王子李宁在自由体操、鞍马、吊环中一人独得3金。成该届奥运会中国队获奖牌最多运动员。周继红10米跳台夺金,为中国跳水在奥运实现“零突破”。开启中国跳水“梦之队”先河。栾菊杰8∶3战胜德国名将哈尼施,取得奥运会女子个人花剑冠军。这枚金牌也是中国击剑队是中国队第一枚也是惟一一枚奥运金牌。
中国奥运历届突破之1988年汉城:仅获5金战绩最差
1988年汉城奥运会上,中国获得5金11银12铜,排名第11位。虽说,这次创参加奥运以来中国最差战绩。但是,中国队还是涌现出众多亮点。
跳水皇后高敏诞生
高敏以580.23分绝对优势获得跳板跳水金牌,实现了“三冠王”,成为中国第1位奥运跳板跳水金牌获得者。人称“跳水皇后”。
中国游泳和赛艇均获突破
在游泳比赛中,庄泳勇夺女子100米自由泳亚军,为中国游泳实现奥运奖牌“零突破”。张香花等4人获女子4人单桨有舵手赛银牌,李荣华等8人获8人单桨有舵手赛铜牌。为中国赛艇实现奖牌“零突破”,李梅素在铅球赛中获铜牌,为亚洲获取唯一一枚田径奖牌。
中国奥运历届突破之1992年巴塞罗那:站稳第二集团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夺16金22银16铜,站稳第2集团。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创历史最佳。游泳、田径、柔道均拿到奥运首枚金牌。
中国游泳“五朵金花”诞生
水上项目是中国队本届奥运夺金大项。在游泳比赛中,庄泳(100米自由泳)、钱红(100米蝶泳)、林莉(200米个人混合泳)、杨文意(50米自由泳)各获1金,王晓红(200米蝶泳)摘银。中国游泳“五朵金花”
诞生。成就中国游泳迄今为止最辉煌的时刻。并成为中国游泳一个时代的象征。
伏明霞成为奥运最小冠军 孙淑伟夺男子首金
伏明霞女子跳台夺金,以14岁年龄成奥运历史上最年轻冠军。尤其可贵的是,女子跳板决赛中,少女高敏在分数连续多轮落后的不利局面下,顶住压力,成功卫冕。孙淑伟男子跳台夺金,为中国获第1枚男子跳水金牌。
庄晓岩5场未败夺冠 张山力压男性揽金
庄晓岩女子柔道72公斤级夺金,为中国柔道夺得第1枚奥运金牌。成柔道唯一连胜5场未败金牌得主。张山总成绩223中飞碟夺金,成为奥运飞碟史第1位战胜男性女选手。赛后,获得二、三名的秘鲁
和意大利男射手激动地将张山高高托在肩上。他们讲:“你为奥运会、也为女性争了光,我们为你骄傲。”
中国田径获得首金
陈跃玲44分32秒摘女子10公里竞走金牌,为中国田径夺得第1枚奥运金牌。
中国奥运历届突破之1996年亚特兰大:稳居世界第四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夺16金22银12铜,稳居第4位。
中国举重首破世界纪录 成为稳定夺金点
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中国队连夺2金,举重自此也成为中国队最为稳定的夺金点之一。
唐灵生举重59公斤级比赛中以307.5公斤夺金,破该级别总成绩世界纪录,成中国在奥运破举重世界纪录第一人。
中国首次垄断乒乓球项目 奠定一统乒坛之势
女子乒乓球比赛中,邓亚萍蝉联女双和女单冠军,刘国梁和孔令辉取男双金牌,刘国梁获男单金牌。中国军团首次实现对乒乓球垄断。奠定一统世界乒坛的巨大优势。
中国羽毛球奥运夺首金 葛菲顾俊绝代双骄
葛菲顾俊压倒性败韩国选手,摘女双金牌,为中国羽毛球夺奥运首金。填补了羽毛球奥运会金牌空白。
伏明霞跳水双冠 熊倪跳台夺金
在亚特兰大跳水赛场,伏明霞成为奥运首位女子跳板、跳台双料跳水冠军。也是奥运近40年来唯一获双料冠军女子跳水选手。小将熊倪勇夺跳台冠军,为中国赢首枚男子跳板金牌。
“东方神鹿”振奋国人
在田径赛场,王军霞面对肯尼亚、爱尔兰等多国选手的围追堵截,始终坚持领跑第二军团,一步也不落后。最后800米处,身姿矫健的王军霞突然加速,杀出重围,第一个向终点冲去,14分59秒88!王军
霞获得了金牌!冲过终点后,王军霞巡视四周看台,似乎想找一面五星红旗,但一时找不到……奔跑、张望中,她突然发现距跑道约300米处的看台上,仿佛有团“火”在跃动,她顿时眼睛一亮:这不就
是国旗吗!在场边,一位青年把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交到王军霞手中。王军霞把国旗披在身上,兴奋地绕场飞奔,中国人的心在她的奔跑中振奋。
中国奥运历届突破之2000年悉尼:超越德国进前三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获28金16银15铜。超越德国进前三。
孔令辉夺冠吻国旗成就经典
在这届奥运乒乓赛场上,孔令辉勇夺男单冠军,完成个人“大满贯”。胜利的那一刻,孔令辉情绪激动,狂吻国旗。这一幕成中国奥运经典。
羽毛球:黑马吉新鹏爆冷夺金
吉新鹏先后淘汰头号种子、印尼选手陶菲克和世界头号选手丹麦名将盖德杀入决赛,爆出奥运羽毛球两大冷门。决赛夺金。
体操:中国勇夺男子体操团体首金
邢傲伟、肖俊峰、黄旭、杨威、李小鹏、郑李辉共同努力,勇夺体操男团金牌。为中国夺男子体操团体首金。
跆拳道:陈中实现“零突破”
陈中女子67公斤级跆拳道夺金,为中国赢第1枚也是世界跆拳道史上第1枚奥运金牌,实现了中国跆拳道“零”建立到“零”突破。
袁华捍卫中国在78公斤级别垄断地位夺金,中国连续第3届在该项目中夺冠。占旭刚举重77公斤级总成绩367.5公斤夺冠,成中国男子举重蝉联奥运冠军第1人。
中国奥运历届突破之2004年雅典:32金赶美超俄列第二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夺32金17银14铜,超俄赶美,排第2位。赛场亮点众多。中国军团实现突破。刘翔夺男子田径奥运首金、张怡宁拿奥运第100金,女排20年后重夺奥运冠军。都成为令人难忘的瞬间。
田径:刘翔夺男子首金 中国首获两金
刘翔男子110米栏12秒91夺金,平世界纪录。为中国田径男子项目夺首金。邢慧娜夺女子10000米金牌。中国田径自此在一届奥运首次获两项冠军。
罗雪娟再次夺金 中国游泳依然堪忧
罗雪娟100米蛙泳时隔8年为中国再次夺金。罗雪娟退役,中国并未涌现出新夺金点,北京奥运可能再次面临无金尴尬。
杜丽气步枪夺金 张怡宁拿奥运第100金
在射击场,杜丽女子气步枪夺金,创造中国女子气步枪金牌“零突破”。将中国该项目带到世界顶尖水平。张怡宁乒乓女单夺金。终成中国女乒一姐。为中国拿下拿奥运第100金。
体操仅获一块金牌 女排20年后重登顶
滕海滨鞍马夺金,中国体操仅获一块金牌,平历史最差战绩。女排逆转俄罗斯再夺奥运冠军,实现两连冠。20年后重新登顶。
郭晶晶成就跳水女皇 王旭摔跤夺首金
郭晶晶独揽跳水3米板2枚金牌。成就跳水女皇。王旭摔跤夺金,成中国首位摔跤奥运冠军,也是奥运摔跤第1位女子冠军。
冷门项目皮划艇和网球实现重大突破
孟关良杨文军皮划艇夺金,为中国水上项目获第一枚金牌。
李婷孙甜甜拿网球女双冠军,实现中国网球奥运突破。中国台北选手陈诗欣女子跆拳道负49公斤级夺金,朱木炎男子跆拳道负58公斤级夺金。为中国台北首次夺取了奥运会金牌。
举国体制的短板效应
优质回答在创造辉煌的同时,举国体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面临着挑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北京奥运会上,中国的传统优势项目继续保持优势,举重、体操、跳水、乒乓球、羽毛球、射击、女子柔道等共获得金牌39枚,占中国代表团金牌总数的80%。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在奥运会后总结时表示,田径、游泳、自行车这样的奥运会大项,中国亮点不多,与世界强队间差距巨大。
熊晓正说,这就是所谓的“短板效应”。大量资源集中发展优势项目后,弱势项目成为中国的奥运会奖牌数继续攀升的“瓶颈”。优势项目的金牌潜力几乎被挖掘殆尽,即使再优也没办法扩大中国奖牌的“容量”。
他说,以国家队为龙头的“一条龙”式训练体系,成材率较低,很多基层人才培养粗放,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优势项目上,人才浪费;而弱势项目,又资源不足。
而当刘翔在奥运会上因伤退赛后,中国在这个项目上基本失去竞争力,而刘翔身后,更还未发现能与他水平相当的未来之星。反映了弱势项目人才厚度不足。
针对这些问题,刘鹏说,奥运会之后,社会影响大、受群众喜爱程度高的集体球类项目,田径等奥运会的金牌大户,都将是中国竞技体育今后的发展方向。
对举国体制的冷思考
1984年7月29日,美国洛杉矶,1984年时还是农村供销社职工的许海峰射落了中国奥运历史上的首枚金牌,阔别了奥运大家庭28年的中国社会沸腾了.两天后《中国青年报》上记者孙杰的通讯《光荣啊,普拉多的枪声!》是这一激动人心时刻的真实写照,该文也因此被看作是新闻报道中的经典而收入了小学语文课本中.
20年后的雅典,许海峰又一次出现在了奥运会上,已成为总教练的他率领的国家射击队为中国夺得了本届奥运会的首金.而此时在国内,除了有例行的自豪感和喜悦之情外,还有对中国金牌背后举国体制的争论与思考.
一枚奥运金牌7亿元
奥运会开幕前后,一篇名为《奥运金牌的陷阱》(以下简称《陷阱》)的文章开始在网上的多个论坛流传,而后又以新闻的形式出现在了各大门户网站上.在《陷阱》一文中,作者展示了惊人的数字.2000年悉尼奥运会后,中国体育总局的事业费从每年30亿元上涨到了每年50亿元.按此计算,雅典奥运会备战4年,中国花费了200亿元.如果中国队在雅典获得30枚金牌(事实上得了32枚),那么每枚金牌的成本就是7亿元,可谓世界上最昂贵的金牌.
7亿元人民币的一枚金牌!这个结论在网络及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应,人们纷纷对此发表意见,顿时争论四起.对于普通人来说,7亿元无疑是个天文数字,知道之后再看电视上升国旗时,除了原有的兴奋与激动外,不免又多了一些复杂的心态.
而对于缺口依然存在的国家教育,科研,社会保障等经费来说,一枚金牌的7亿元也同样不可忽视.《陷阱》一文就指出,夺取一枚奥运金牌的7亿元,可建造3500所希望小学,挽救35万儿童避免成为文盲,4年备战雅典奥运的200亿元,足够组建一只现代化的舰队,10多年来的体育经费360亿元,则足够搞两个载人飞船的项目.
这样的对比令人感到震撼,生活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深知挣钱的不易,也了解现实中国家存在的各种困难.金牌自然是令人神往的,但为此付出的是否太多,人们开始对此反思.
然而,对7亿元一枚金牌的结论,是同样需要我们怀疑和思考.《陷阱》作者得出这个结论的依据,是2000年至雅典奥运的四年间,体育总局事业费总额的200亿元,按30枚金牌平均下来得到的.对于每年事业费50亿元一说,记者未能从国家体育总局处得到明确答复,但即使这个数字可信,体育总局每年的事业费也并不是奥运专项经费,更不是金牌专项经费.
国家体育总局下属群众体育司,竞技体育司,体育经济司等11个司局级单位,还有体育科研所等事业单位,以及数十个国家队.这个复杂的系统,承担着开展群众体育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开发体育市场等多项任务.仅每年对全国各级业余体校和体育运动学校的投入就在15亿元左右,无法想象其会将全部50亿元的事业费都投入到奥运金牌项目中.
现代体育的竞争,不仅仅是运动员个体能量的发挥,必要的国家投入也是不可或缺的.但是,人们需要了解的,是对于每一个金牌,国家是怎样投入的,需要花费多大的投入 也就是说,一枚金牌的成本到底是多少
从事体育科学研究工作近20年的鲍明晓教授,是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这届奥运会期间,他一直在进行着比赛项目投入产出的计算.他介绍,一个运动员的投入,大概就是训练费用,竞赛费用,支持和保障费用,以及基本的工资和生活的津贴这些方面.
由于国家体育总局从未公开过奥运备战投入的全面数据,记者只能从一些具体的项目来稍作了解.据了解,此次成为奥运会110米栏冠军的刘翔,过去一年的花费大约在300多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超过百万元的环保型塑胶跑道,和几十万元一套的新式跨栏.据鲍明晓估计,国家在一个奥运选手上投入的费用大概在四五百万元左右,按中国奥运代表团400名运动员计算,总投入大概在16亿至20亿之间.折算到32枚金牌上,一枚金牌的成本就是五六千万元的水平.
当然,这些投入主要是在运动员进入国家队后开始的,对于以前默默无闻的他们来说,国家对其的投入主要体现体校的经费上.在体育的举国体制中,几乎每个奥运冠军都是起始于各级体校,但对体校的投入折算到每个在校生身上,就仅有每年3000元左右,无法与之后的巨额投入相比.有观点认为应当将体校经费的投入也看作是奥运项目的一部分记入金牌成本,但各级体校建立和运营的目的之一虽然是为了选拔优秀运动员进入较高级别的队伍,但体校起到的作用不仅限于提供夺取奥运金牌的人才,也客观上起到了普及体育运动的功能.即使未能进入国家队,体校的经历对众多的毕业生来说也同样有积极的作用.
金牌虽然并没有7亿元那么贵,但透过人们对金牌成本的关心可以发现,其实人们争论的真正核心,并不限于国家对体育的巨额投入,更多的是接受并使用巨额投入的体育举国体制.实行了50多年的举国体制,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也正在接受人们的质疑.
绕不过的历史和国情
在改革开放26年后,中国的国家体育机制与50年前相差无几,依然是一个由业余体校,专业体校,地方体工队,省队,国家队层层叠落的体系.几乎所有的奥运冠军,当然也包括其他大型赛事的冠军,均出自于此.几乎全额依靠国家投入,以及远远不够的透明度,使得这种模式与市场经济大框架似乎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和其他很多看起来不和谐的东西一样,举国体制也有自己的历史和理由.
现代体育运动由西方传入中国时,立志报国的有识之士正人们深痛于国人体质的羸弱.他们希望能借体育运动来增强国人体质,借以提高中国军人的素质.所以,即使在建国前,现代体育运动,特别是竞技体育是一直与军事训练有关,并从属于军队系统.
建国后,国家成立了大量的基层体校和各级体工大队,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依然属于军队系统,服从命令的要求和封闭式生活都那个时期的痕迹.各级单位,加上层层输送选拔运动员的途径,就基本构成了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这一切在当时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一方面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生活中几乎各个方面都实行的是举国体制;另一方面,竞技比赛在当时还有着超出体育内涵的意义和责任.
在东西方冷战时期,体育比赛,特别是奥运会比赛,是双方阵营进行热战一个舞台.面对面的较量和金牌榜的得失早已超出了体育本身,每一次胜利都被喻为国家强盛或制度胜利的象征.这种对抗的极至就是双方在1980年莫斯科和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的相互抵制.在这种情形下,逐步恢复大国地位的中国是不可能独善其身的.
21世纪年青人恐怕很难想象,中国运动员在国际体育比赛中胜利在当时意味着什么.屈辱记忆,以及建国后逐渐恢复的自尊,使得体育比赛成为封闭的国人少数几个提高自信的途径之一.如果仅依靠体育力量的自然长成,取得成绩前的长期等待是国人所不能忍受的.在苏联被称为金牌流水线的举国体制给了中国很大的启发,而事实证明,在短时间内取得良好的竞技体育成绩方面,举国体制的确有着显著优势.中国在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就取得了16枚金牌的成绩.而人口规模与中国相仿的印度,迄今为止也仅获得过十余枚金牌.无怪乎雅典奥运俄罗斯代表团副团长在反思本国体育的滑坡的原因时指出:其他的路不该走前苏联的模式,但体育要走.
必须承认,从历史上传承下来的不仅只有举国体制,即使在今天,奥运金牌对国人神经的刺激作用仍旧不小.今天的人们不会像20年前女排五连冠时那样举国欢庆,但熬夜观看奥运女排夺冠的人数也依然不少;田径,网球的金牌也往往成为好几天人们谈论的热点;新浪网上对奥运专题的评论达到了破纪录的70万条,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人们对奥运会的关心程度.
有专家指出,国人对奥运会的热情仍然高于西方国家,这就是我国的国情.中国的普通民众仍不富裕,在体育锻炼上的消费能力有限,国内体育市场不成熟,这也是我国的国情.当人们对奥运成绩的期待高于市场所能提供力量时,举国体制就成为了现阶段的最好选择.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我国少数几个不走举国体制的项目,比如足球,成绩不但长期不能令人们满意,其内部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也成为了市场化的失败典型.
要的金牌,也要效率
中国体育举国体制存在有着历史和环境的因素,但并不能回避其与国内市场经济大环境的不协调.如俄罗斯般简单的弃而不用虽不可取,但如不思改进也必然无法持续长久.
相对于中国国家全包干式的运动员培养体系,发达国家一般则是将这个任务交给了社会.美国奥委会一年的开支大约是4亿美元左右,主要来自私人和团体捐助.奥委会主要支持国家队和少数顶尖运动员,基层的竞技组织基本不管,英国,德国,日本等的也是如此.这些国家并没有放弃对基层竞技组织的投入,只是采取的是市场化的奖励制度.如美国每年就对大学中的体育特长生和教练有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奖学金资助,并且还有国家奖励基金为一些项目的普及提供帮助.雅典奥运会上美国代表团体操成绩的迅速提高,就与美国政府大力推进体操运动的开展不无关系.而对于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运动,例如足球,篮球等,政府则是在其合法经营内完全不予干预.对比发达国家体育制度.中国的举国体制的最大缺陷,就是缺乏透明度和效率,而且没有前者,后者就无法进行评判.这两点也正是批判举国体制的重点.由于发达国家体育采取的是市场化的做法,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其操作的透明度,也提供了参与竞技运动是否值得的依据.身价数百万美元的美国游泳神童菲尔普斯,拍一次广告3000万-5000万日元的日本游泳健将北岛康介,其成长完全由自己家庭和学校负责,培养其费用也是有据可查的.
反观此次的金牌成本之争,培养金牌选手多少钱 值不值 简单的问题却无法简单地回答,原因就在于国家体育总局操作的不透明.究竟每年的体育事业经费是多少 如何支出 用在备战奥运上的是多少 公众没有适当的渠道来了解这些信息,在这样的情形下,又如何评判这些钱花得值不值呢由于缺乏公开数据,依靠推测得出的7亿元人民币一枚金牌自然会大行其道,即使在分析之后发现了该结论的纰漏.但再次推测得出的数千万元一枚金牌的结论,既无法得到有关部门的证实,也依然无法评判这样的成本是否合理.关于巨额的投入是应该给奥运会,还是给教育或科研,本是个要大炮还是要黄油的学术问题,关键在于给哪一方更有效率.回忆今年上半年国家体育总局也深陷审计风暴之中的事实,人们完全有理由怀疑这巨额的投入在举国体制运用的效率.对于一个缺乏效率的项目,成本越高,损失就越大.雅典奥运会是百年以来兴奋剂丑闻最多的一次奥运会,但中国军团优异而纯洁的表现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外电称:中国人在阳光下取得了他们梦寐以求的成绩.当然,在追求到阳光下的金牌的同时,也要追求中国体育阳光下的效率.
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完善与创新研究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我们依仗“举国体制”的作用和奥运健儿的拼搏精神,借助东道主的优势,以51枚金牌荣登金牌榜首,打破了美国和前苏联长期垄断金牌榜首的格局,并在帆船、赛艇、射箭、蹦床等项目上首获金牌,沙滩女排、曲棍球、击剑、游泳(含花样游泳)等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辉煌过后,针对“举国体制”的历史贡献和积存的弊端,本课题做出比较全面的分析,对后奥运时期我国竞技体育发展趋向进行论证,提出后奥运时期完善“举国体制”的思路和原则,完善与创新“举国体制”的策略,旨在为决策机关和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中国奥运会十大逆转
优质回答中国奥运会十大逆转: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悉尼奥运会男子举重77公斤级决赛、悉尼奥运会乒乓球女单1/8决赛、雅典奥运会射击男子50米步枪3×40决赛、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0米蝶泳决赛、亚特兰大奥运会女足半决赛、悉尼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决赛、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女双决赛、悉尼奥运会男子3米跳板跳水比赛、雅典奥运会举重女子75公斤级。
1、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
2004年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注定是中国奥运史乃至体育史上份量最重的一次大逆转。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成为夺冠热门,虽然奥运会女排首战对美国女排中,朱莉赵蕊蕊就因伤退出比赛,可队伍在后面的比赛越战越勇最终杀进决赛。
2、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举重77公斤级决赛
这个奥运会上的经典逆转时刻是由中国选手占旭刚完成,在抓举以160kg排名第四的不利情况下,挺起207.5kg这个选手从未举起的重量,以总成绩367.5kg与当时排名第一的希腊选手米特鲁持平,最终凭借体重较轻蝉联冠军,最终成为中国男子举重蝉联奥运冠军第一人。
3、2000年悉尼奥运会乒乓球女单1/8决赛
同样是在悉尼奥运会赛场上,中国头号女单王楠对战新加坡小将李佳薇比赛进行至第二局,之前的大比分已经1比2落后,第四局也到了16:20的落后底部,若王楠不能连赢4分则无缘奥运会前八,而王楠最终接连赢得四个赛点拿下第四局,而后又接连赢得第五局,最终问鼎冠军。
4、2004年雅典奥运会射击男子50米步枪3×40决赛
这场在雅典奥运会赛场上完成的最幸运大逆转由中国选手贾占波在设计男子50米步枪3×40赛场上完成,为什么这么说,因贾占波随意预赛第一领先第二名2换的情况下,先后多次打出低于9环的成绩,被第二名超越,却在最后一枪打出10.1环,对手埃文斯打中别人的靶子,将本可到手的奖牌又送还给中国选手。
5、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女子100米蝶泳决赛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的100米女子蝶泳决赛场上,中国选手钱红在最后三米超越对手莱阿顿,凭借58秒62的成绩刷新了奥运会纪录和亚洲记录,并最终获得奥运会金牌,而选手钱红也是到岸后回头看大屏幕才知道自己拿到了冠军。
6、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足半决赛
在1996年奥运会上,女子足球比赛第一次加入奥运会阵营,到了半决赛时遇到对手巴西队上半场虽然凭借队长孙庆梅的破门取得领先,可下半场巴西队趁后防核心温莉蓉被红牌罚下的情况下攻进两球反超中国队,最终主教练派韦海英商场在终场前十分钟和补时时刻接连打入两球,最终获得半决赛胜利。
7、2000年悉尼奥运会女子20公里竞走决赛
悉尼奥运会上中国选手可谓是上演了多次大逆转,本次在女子竞走赛场上,由选手王丽萍夺得金牌,避免了中国田径在比赛中无金入账的尴尬,最终却引来了其他想要沾光和捞功劳的人。
8、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乒乓球女双决赛
在亚特兰大奥运会的乒乓球女双决赛上,邓亚萍乔红组合对战刘伟乔云萍组合,在刘乔组合失掉几个运气球后心态出现问题输掉了本已到手的第二局,而邓亚萍乔红始终保持心态平稳,最终再胜两局蝉联奥运冠军。
9、2000年悉尼奥运会男子3米跳板跳水比赛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男子3米跳板跳水决赛中,熊倪凭借0.3分的微小差距战胜墨西哥选手,在泳池边振臂高呼。这枚金牌如同及时雨洒落跳水队,驱散了中国跳水队多日以来的阴霾,成功鼓舞了大家的士气,打开了跳水队此后包揽跳水剩余全部金牌的局面。
10、2004年雅典奥运会举重女子75公斤级
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上,对于中国运动员唐功红只有华山一条路了,她在举重女子75公斤级的比赛场上举起了当时场上最终的重量,将前面所有的重量差距全部弥补,最终以2.5公斤的优势险胜,夺得这个项目的奥运金牌。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中国举重经典时刻》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429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