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练,德国教练看伊东纯也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国教练,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如何看待李霄鹏执教国足首秀不敌日本,基本无缘世界杯的?
答我认为这场比赛,真的没有太多可以说的东西。硬实力的差距,已经压倒了一切教练层面的战术变量。
首发名单出来,本来以为是五后卫,但实际开场之后王燊超踢的是后腰,中国队打的是一个451的阵型。此前面对日本的比赛,中国队0:1输球,丢球就是源于日本队右路伊东纯也的进攻。这名效力于比利时亨克的边锋在这届外围赛里,为球队制造了最多的威胁和进球机会。当时那场比赛中国队的左后卫是王燊超,在缺乏左中卫和后腰的协防下,伊东一对一轻松突破了王燊超,他的传中球速很快,包抄的队友只要轻轻一点就能把球打进。
李铁打五后卫,0:1,全场0射正,被外界普遍诟病过于被动。李霄鹏的四后卫阵型增加了中场的人数,但是少了一个后卫,对边路的防守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场没多久,伊东纯也所在的右路就频频施压,第7分钟利用界外球摆脱了郑铮的防守形成了射门。第10分钟又是他的下底,传中造成补防的王燊超手球,大迫勇也主罚命中。同样的右路,同样的伊东纯也的传中,中国队两任教练、两套阵容、两条防线,都没防住。
中日足球的差距不仅体现在球员的个体能力上,还体现在对足球的理解和认知上。之前武磊感慨过的日本留洋大军,在这场比赛中体现出了欧洲足球的底蕴。无论是进攻的组织还是由攻转守的反抢,都是欧洲的节奏,对于处于亚洲二三流水平的国足,可以说是降维打击。在面对降维打击的时候,拼劲和意志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虽然在这场比赛之前,中国队还有所谓理论上的争前三希望。但我更希望“荣誉之战”早日到来,让换帅后的中国队可以放下一切包袱,好好地把十二强赛打完。毕竟对于我们来说,世界杯在可预见的未来十年,还是一个奢望,哪怕扩军也不容易能打进去。在这种情况下,十二强赛就是我们能打得最高水平的比赛,就是我们的“世界杯”。
为什么日本门将
答昨晚,卡塔尔世界杯首场点球大战都看了吧?
在5日举行的卡塔尔世界杯1/8决赛中,
亚洲黑马日本队与欧洲劲旅克罗地亚队
鏖战120分钟,
在最后的点球大战中,
日本队以1-3不敌克罗地亚,
无缘8强。
(至此,亚洲球队全军覆没。)
在这场点球大战中,
门将利瓦科维奇是克罗地亚队的最大功臣,
三次扑出日本队的点球,
助力球队晋级。
而日本门将权田修一4扑3空,
泪洒赛场。
什么是点球大战?
在世界杯淘汰赛阶段,
两支球队在120分钟之内打平,
就需要进行点球大战。
成也点球,败也点球,
在盘点了过去四届世界杯的点球录像后,
我们得出了几个(没什么用的)结论。
心跳和点球都在左边
点球是世界杯上最容易的得分方式。
过去四届世界杯共出现200个点球,
其中143个打进,命中率达到71.5%
难怪傅明老爷子说,
“我上我也能踢!”
此外,
200个点球的主罚者,
有96个都是射向自己左手边,
命中率高达77.1%
可谓“心跳和点球都在左边”。
艺术家和罪人只在一瞬间
点球大战的命中率比起常规时间明显下降,
不仅因为队员体力下降、压力过大,
也和点球大战涉及人数多有关,
这让平时不怎么踢点球的队员,
也得被迫营业。
在昨晚点球大战中,
日本球员伊东纯也赛后透露,
在最后选择主罚人选的时候,
是“自己想踢,有自信的人”举手。
但其实,
点球的出场顺序和名单
应该是主教练早早准备好的……
点球大战中,
除了选角,角度也很重要。
点球踢向上角,
门将很难摸到球,
只不过,踢飞和打在门框上的概率也很高;
也有人直接踢中路,
试图“预判门将的预判”,
但要是门将恰好也打算“以不变应万变”,
多少有点尴尬
有些人为扑点球而生
点球让球星翻车,
也让很多门将一战成名。
最神奇的当属荷兰门将克鲁尔,
2014年世界杯1/4决赛,
他在第120分钟上场,
先后扑出对方2个点球,
帮助荷兰队成功进入4强。
本届世界杯小组赛中,
名不见经传的阿洛瓦伊斯(也译为奥韦斯)“一战封神”,
5次扑救,
助力沙特队2:1逆袭阿根廷队。
一个成功的门将,
背后是整个团队的心血。
2006年世界杯,德阿点球大战前
德国队主教练塞给门将莱曼一张小纸条,
上面写着阿根廷球员的罚点球习惯。
果然,科学是第一生产力。
不过,也有球队天生命硬。
德国队在世界杯上
一共进行了4场点球大战,全胜;
阿根廷队则4胜1负,
唯一一次输给了德国。
英格兰和西班牙队运气就比较差,
不过,
总比没机会输第4次的意大利队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国教练,德国教练看伊东纯也》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437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