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女排教练陈中和是那里人?答姓名:陈忠和(Chen Zhonghe)性别:男生日:1957.10.2身高:1.77米籍贯:福建职务:国家级教练1957年10月2日出生于福建省龙海市,现在福建省体工大队...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女排教练,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女排教练陈中和是那里人?

女排教练陈中和是那里人?

姓名:陈忠和(Chen Zhonghe)

性别:男

生日:1957.10.2

身高:1.77米

籍贯:福建

职务:国家级教练

1957年10月2日出生于福建省龙海市,现在福建省体工大队工作,排球高级教练。

1976年,福建男排运动员。

1979年,调国家女排担任陪打教练。

1986年,回福建女排任教练,此间福建女排获得全国女排甲级联赛第三名、第六届全运会冠军。

1989年,调国家女排任助理教练,协助主教练胡进。

1993年,回福建女排担任主教练,带领福建女排从甲B晋升甲A。

1995年,调国家女排担任教练,协助主教练郎平。

1999年,继续担任国家女排教练,协助主教练胡进带领国家女排获得第十届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第八届世界杯女排赛第五名、第二十七届奥运会第五名。

2 0 0 0 年 悉尼奥运会第五

2 0 0 1 年 国家女排队主教练

2 0 0 1 年 世界女排“大冠军杯”赛冠军

2 0 0 2 年 世界锦标赛第四

2 0 0 3 年率队获得意大利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2 0 0 4 年 8月29日率队在雅典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击败俄罗斯女排获得冠军。

2 0 0 5 年率队获得日本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第三名。

淡泊

虽然作为陪练陈忠和付出的不止血与汗,但中国女排首次夺冠时,陈忠和却成为“无名英雄”。那时,陈忠和处于从属地位,绿叶衬红花,奖牌挂不到脖子上,形象登不了要闻版,甚至耽误了职称的评定。但他忍辱负重,甘为人梯,不曾抱怨。

2000年年底,女排重新选帅。陈忠和没有自荐,他推选了胡进。到了最后6人大名单出炉,陈忠和的选择还是胡进。国家排管中心主任徐利曾开着玩笑说:“陈忠和这个主教练,是被我们逼出来、哄出来、赶出来的。”

在雅典2004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终于获得了久违了20年的奥运冠军,而此时陈忠和却说:“对于今天和俄罗斯的比赛,我的看法和感受跟我的队员一样。媒体说有某家国内企业要奖给我一幢别墅作为夺金的奖励,我在这里想说的是,我是不会接受任何类似的奖励的。

面对磨难的不屈

陈忠和爱喝功夫茶,陈忠和在请记者喝茶时说:“品尝一下苦涩味道,会有不同的感受。”

人生给了他太多的磨难。25年前哥哥车祸身亡,他成了家里唯一的支柱。可是工作性质决定了陈忠和没有多少时间可以留给家人。妻子王莉莉成了帮他负担一切的人。1992年初,更大的打击向陈忠和袭来,他的爱妻在一次交通意外中丧身,从此天人相隔。4年之后母亲瘫痪,2000年悉尼奥运会期间父亲脑溢血去世,陈忠和只是默默承受,痛在心里。“过去的事了,不提也罢。”隐藏的苦涩,在淡淡的笑容中一闪而过。

陈忠和说:“生活的痛苦有时候会使人变得坚强只要去细细品味人生,就会有所收获。”

现在的陈忠和总是在笑,当中国排协最终选择了陈忠和时,当晚陈忠和在福建的家里非常兴奋,当记者问他:“现在的中国女排处于低谷,您的笑容还那样灿烂。”他却说:“我有信心带领中国女排东山再起,所以我笑。”

其实,陈忠和是外柔内刚的人,他的笑容就是最厉害的武器。陈忠和说:“一个人经历的挫折都是人生财富,它可以锤炼你的坚强意志。”

韧性

“我喜欢老家的大榕树。”榕树韧性十足,经得住锤打,耐得住寂寞。来自福建的陈忠和,就像一棵大榕树。

陈忠和做陪练时每天简单重复的两样功课,便是看录像以及上场模仿。看遍世界各国高手的动作,然后到训练馆里一练就是一整天。到最后,从深蹲到起跳,再到扣球,每一个动作都模仿得惟妙惟肖。大运动量的陪练使陈忠和的腿患上了骨膜炎,而肩、肘的关节也常常会受伤。

在雅典奥运会女排决赛后,陈忠和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在最开始的两局,虽然我们都丢掉了,但是我那时告诉我的队员,没什么好怕的,你们要继续发起进攻。因为我们的实力在俄罗斯人之

上。我们虽然失掉了两局但是我们同样可以用更出色的发挥,再把局势给扭转过来!”陈忠和最后表示“我们能够赢得这场比赛没有什么秘诀,顽强的拼搏精神是我们取得胜利的关键!”

坚持

接手中国女排第一年,他所公布的正式集训名单中保留的上届队员只有吴咏梅和陈静两个副攻手,而其他如主攻殷茵、接应二传邱爱华、二传诸韵颖等全都不在应征之列,一时间舆论大哗。“我那时收了好多信,骂我没有眼力的很多。”在人们眼中,这几个二十出头的选手正是当打之年,应该成为新一届中国女排的骨干,而陈忠和似乎是下定了决心,要在一张白纸上书写新的历史。他相信自己在国家队20多年的观察,决不会看走眼,“我自有我的用人之道!”

上任伊始,他也想了很多,成与败,得与失,媒体的评价和不信任也影响着他自己的情绪。那时候,他终于体味到了从一个副手到主帅,要容忍和承担的太多了。然而闽南人特有的干练和坚韧很快战胜了那个怯懦的“小我”,“管他呢,我豁出去了!”自此,他不看报,也不看电视,热心球迷的来信、笑骂照单全收,但主意坚决不改。

也许这就是人生的交响曲,命运总是想操控他的一切,但最终决定他的还是你的性格和态度。

亲人生命的无常,使陈忠和人生的交响曲中有太多的生死离别,命运的考验又使他在赛场中的交响曲充满汗水和泪水,但他在面对这些低落和崎岖的篇章时,用他坚毅的性格,淡泊和精益求精的态度演奏出了生命的最强音。

眼下,盛名和荣誉没有迷惑住陈忠和的视线,2004年的奥运会冠军就像一座近在眼前的山颠,他知道那意味着压力、汗水和泪水,当然还会有登顶之后的喜悦与骄傲。他更明白背后有多少双眼睛在注视着他。为了这些骄傲与充满期待的目光,陈忠和心里明白:命运的交响曲还没有结束。

女排功勋教练陈忠和,62岁身居高位,二婚娶了谁?

陈忠和是中国女排的功勋人物,1957年10月出生的他,现在已经快64岁了,在从女排退下来之后,陈忠和现在是福建建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还曾经担任过福建省体育局的副局长,郎平在东京奥运会之后会卸任中国女排的主教练,陈忠和重新执教女排的呼声很高,陈忠和的两次婚姻取的都是女排的姑娘,第一任妻子是福建女排的王莉莉,在92年出差的时候遭遇车祸去世,两人有一个女儿,在95年的时候,陈忠和和同样是女排姑娘的李东红结婚,两个人后来生了一个儿子。

在中国女排的历史上陈忠和是一个不得不说的名字,看过电影夺冠的都知道,陈忠和最初是借调到女排当陪练的,22岁的时候,陈忠和就借调到了女排当陪打教练,本来借调的时间是45年,谁知道陈忠和在女排一呆就是30年,而且一辈子都和女排分不开了。

对21世纪之初那支女排有印象的球迷都知道,陈忠和是一个看起来非常儒雅的教练,他总是面带微笑地看着女排的姑娘们比赛,但其实陈忠和是一个非常严厉的教练,从女排的陪练做起,一直到2001年接过无人敢接受的女排教鞭。

在成为女排的主教练之后,陈忠和带领女排重新取得了辉煌,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功成身退,尽管没能在北京奥运会上拿到金牌,但是陈忠和的成绩也已经足够出色了,要知道他接手女排的时候,女排可以说是正处在历史的最低谷,当时没有人敢接手那支女排。陈忠和用自己严格的要求帮助女排重返了巅峰,虽然遭受了不少的质疑,但是他取得的成绩还是有目共睹的。

他的生活也是女排是分不开的,他的两任妻子都是排球运动员,因为在女排的工作,陈忠和和妻子还有孩子总是聚少离多,在第一任妻子意外去世后,他为了工作为了女排的事业,只能忍痛把女儿送到老家让父母照顾,当时他的女儿才4岁。

因为父母的身体不好,女儿只能被寄养在别人家长大,而第二任妻子也因为陈忠和的排球事业做出了很大牺牲,在李东红生下儿子的时候,陈忠和正在陪女排姑娘备战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可以说,为了女排的事业,陈忠和复出的太多了。

如今已经退休的他过了几年安逸的生活,心思都回到了家庭方面,和女儿的关系也越来越好,如今女排再次遭遇危机,在郎平卸任之后,陈忠和复出接手女排的呼声很高,大家希望陈忠和复出吗?

你能介绍一下前女排主教练陈忠和吗?

陈忠和(1957年10月2日-),福建龙海人,前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主教练,曾在中国女排任职20余年。曾任福建省体育局副局长。

他带领中国女排夺得2003年世界杯冠军,这亦是中国女排自1986年世界女排锦标赛夺标以来,17年后再夺世界冠军荣誉。2004年,他更带领中国女排夺得雅典奥运会金牌,蝉联世界冠军的称号。

陈忠和的早年经历

陈忠和是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石码镇人,曾是福建省男排的运动员。1979年,被前中国女排主教练袁伟民看中,调入国家女排,担任陪打教练;第一个陪练对象就是郎平。1986年,陈忠和回福建女排任教练;1989年,被召回国家女排,协助胡进,担任助理教练;1993年,回到福建,并带领福建女排在全国联赛中,从甲B级晋升甲A。1995年,前中国女排主将郎平回国担任国家女排主教练时,陈忠和受邀再次进入国家队担任教练职务。2000年底,陈忠和竞选新一届中国女排主教练,受到了郎平大力支持,并最终受聘,任期至2008年奥运会结束。2009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组织部宣布,任命陈忠和为福建省体育局副局长。

执掌女排的辉煌

2001年,陈忠和正式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上任后,他完成了中国女排的大型化,使女排第一次在身高、扣球、拦网等方面消除了劣势。但是因为夺冠心切,在2002年世界锦标赛上,陈忠和利用规则的漏洞故意利用输球来避开强劲对手,受到了舆论的批评,一时间要求陈忠和“下课”的声音高涨。为此他后来发表了给全国人民的道歉信。但在陈忠和的带领下,中国女排在2003年日本世界杯上以全胜战绩获得冠军,一扫之前的“耻辱”。这也是中国女排十七年来的首个世界三大赛冠军。接下来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尽管最佳副攻手赵蕊蕊因伤缺阵,但中国队还是在二十年之后再次登上了奥运冠军的奖台。这也使得陈忠和名称大噪。

2008年,中国人都期待着中国女排能够在北京奥运会上卫冕。但是女排此时正在经受队伍老化、严重伤病的困扰。特别是在半决赛中遗憾的输给了巴西队。最终在击败古巴队后获得了第三名。2009年3月,中国国家体育总局决定聘用前上海女排主教练蔡斌为新任国家女排主教练,陈忠和没有能够获得续约。

主要荣誉

三大赛荣誉:2003年第9届世界杯冠军 ( 日本);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 (希腊 希腊);2008年北京奥运会季军 ( 中国)。

其他主要比赛荣誉

世界女排大奖赛冠军 : 2003年

世界大冠军杯(洲际杯)冠军 : 2001年

瑞士女排精英赛冠军 : 2003年、2007年

亚洲女排锦标赛冠军 : 2001年、2003年、2005年

亚运会冠军 : 2002年(釜山)、2006年(多哈)

俄罗斯总统杯女排邀请赛冠军 : 2006年、2007年

功勋教练陈忠和中年丧妻,后迎娶小11岁女排队员,如今过得幸福吗?

功勋教练陈忠和中年丧妻

陈忠和是女排的功勋教练,他的人生之路是非常坎坷,充满着艰辛。1957年,他出生在福建省龙海,父母一辈子都是老实人,给大儿子取名叫平和,小儿子起名叫忠和。当年,袁伟明在漳州训练基地,组织女排队员集训,听说有一位小伙子球打得很好,他去观看了陈忠和的球技后,觉得他是个优秀人材。

就把他推荐到福建省男排,陈忠和正式成为男排队员,在那里他认识了女排队员王莉莉。两人互相仰慕,有很多共同语言,两人心里都有了对方。1977年,20岁的陈忠和带领省队获得全国冠 军,王莉莉也替他高兴,向他表白,两人确定恋爱关系。

他们也同时领证结婚,婚后不久,可爱的女儿也出生了。由于表现优异,陈忠和调到北京参加女排的陪练,夫妻分离,照顾家庭和孩子的事,就落在妻子王莉莉身上。一个人不仅要照顾女儿,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那年大哥因为车祸去世,婆婆悲伤过度,后来,瘫痪了。

那时,陈忠和一年到头,也回不了几次家,全部的重担都落在妻子王莉莉身上。1991年,快到春节了,陈忠和利用假期回到家里和妻子团聚,妻子对他说:“女儿都快三岁了,老跟我说要去北京。”说着眼泪流了出来,陈忠和也很难过,太亏欠妻子和女儿了,他对妻子王莉莉说:“过年放假我会来接你们去北京过年,一家人过一个团圆年”,王莉莉含笑点头。

团聚的时间是短暂的,妻子依依不舍地送他出门,让陈忠和没想到的是,这是最 后一次见到妻子王莉莉。几天以后,王莉莉有事去厦门出差,刚到厦门下火车,就惨遭横祸,被飞驰而过的火车卷入车轮下面。得知噩耗,陈忠和不敢相信,悲伤过度哭瘫在地,后来,还是陈朝娣陪着他,回到老家,处理妻子的丧事。

面对三岁的女儿,瘫痪在床的母亲,他几乎崩溃了,一天之间苍老了很多。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和老人,他不得不回到老家,担任福建女排主教练。他心里怀着巨大的悲痛,要照顾幼小的女儿,又要照顾瘫痪的母亲,又要负责女排的工作。

后迎娶小11岁女排队员

对一个大男人来说确实太难了,他也更沉默了,一直关注他的女排队员李东红,非常同情他。帮他收拾房间,洗衣服,有时为他做些可口的饭菜。陈忠和不敢接受这份同情和爱,让他别管了,别人说闲话,李东红却说:“我们光明正大,怕什么?”

陈忠和感激她,接受了这份爱,可是他们准备结婚时,却遭遇李东红父母的反对,他是一个结过婚的男人,而且比女儿大11岁,还带着孩子,女儿给人当后妈,怎么也不接受。李东红非常坚决,宁可和父母闹翻也不放弃,父母只好妥协,同意女儿嫁给陈忠和。

1995年两人结婚了,后来,李东红发现自己怀孕了,陈忠和却被郎平邀请担任助理教练。她狠下心不让丈夫分心,偷偷地把孩子打掉了。后来,又一次怀孕,女排那时候正准备参加亚特兰大奥运会,忍受着丈夫不在身边的痛苦,还好,儿子平安出生。

在陈忠和的带领下,女排相隔17年,获得2003年世界杯冠 军,也开启了陈忠和第2个女排的黄金时代。 陈忠和带领女排2004年夺得雅典奥运会冠军,2008年夺得奥运会季军,陈忠和是除了袁伟明和郎平之外,第3个女排最 牛的人。

如今过得幸福

如今,他已经退休了如今过得很幸福,许多网友呼吁他出山,重新执掌女排,也是不现实的,他毕竟是一个老人了,应该让他享受退休生活,他为女排的付出,人们是不会忘记的。陈忠和一生中,遇到了两个好女人,也是幸运的男人,也是令人钦佩的人,老实人仍然是优 秀的,也是有女人喜欢的,儿子大学毕业,女儿也结婚了,也应该享受平淡安逸的退休生活,你羡慕吗?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女排教练陈忠和简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