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冬奥会冰球馆制冰技术.米兰冬奥会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米兰冬奥会,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冬奥会节能小细节有哪些?

冬奥会节能小细节有:
1、巧用除湿系统
冬奥会期间,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将承担冰球训练任务,赛后将用于承办冰球、花滑、速滑等顶级冰上运动赛事。
中建一局建设发展公司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项目经理冯延军说,冰场在制冰过程中,空气含水量增大,易造成冰面起雾,直接影响制冰质量。
传统冰场采用的转轮除湿系统耗电量高,使用期间室温会上升2-3摄氏度,需要损耗更多电能才能维护冰面质量。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采用国内领先的溶液除湿系统,即利用溶液吸收水分的特性,充分吸入空气中的水分,再将溶液加热,利用风机把溶液中水分带走,依次循环。
相比传统的转轮除湿系统,溶液除湿可降低50%的能耗,年运行费用可降低70%左右,每年可节约近90万度电,合计每年节省能源费用200余万元。
2、巧借自然光
冰上运动中心位于“冰立方”南广场地下,建成后可为国家冰壶运动员提供训练场地。
传统冰上运动场馆的电力照明系统,每年耗电约58000度,照明系统的使用寿命仅3年,位于地下的冰上运动中心对光照需求更高,耗能随之增大。
中建一局华北公司冰上运动中心项目总工程师王乐说:“我们在冰球场地上方顶板处,安装了直径13米的玻璃幕墙,地面铺设了19根导光管,将自然光引入室内。
太阳光线透过玻璃幕墙大面积照进地下,让进入场馆的阳光更充足。导光管为可降解材质,无污染,使用寿命达25年。这种巧借自然光的方式可以每年节电约26000度,相当于一个家庭至少10年的用电量。”
3、100%“绿电”
“绿电”即绿色电力,是指通过风力发电、水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等手段,由可再生能源转化成的电能。
“北京冬奥会3大赛区,26个场馆赛期全部使用‘绿电’,这是奥运史上首次全部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北京冬奥组委总体策划部部长李森介绍,这是奥运史上“零的突破”。
4、黑科技制冰
本届冬奥会首次采用清洁低碳的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二氧化碳是一种天然的绿色环保制冷剂,相较于传统的制冰技术,它不仅将能效提升30%,冰面温差可控制在0.5℃以内,制成的冰也更均匀平整,能满足不同比赛项目对冰面的要求。
据介绍,该技术是世界上最环保的制冰技术,碳排放值趋向于零,能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运行过程中会节能20%。“一年能够节省用电200万度,相当于约120万棵树实现的碳减排量。
如果使用传统制冷剂,同等用量下的碳排放量是二氧化碳制冷剂的近4000倍。”北京国家速滑馆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李久林介绍。
这种“黑科技”不光能制冰,还能实现全热回收,制冷产生的余热回收后,可以产生70℃热水,用于生活用水和除湿再生等用途,大大降低场馆的供暖、防冻、除湿、浇冰成本。
5、低碳建筑材料
场馆使用回收水泥和智能造雪等低碳建筑材料,这些材料可比传统技术节省20%的用水量。冰球馆和速滑馆利用光伏板建设了“绿色”屋顶,从源头上减少了碳排放。所有新建场馆均取得三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
制冰师是干什么的,他们对冰场有何贡献?
34岁的明来生是这次精英赛的首席制冰师,他在比赛中占了80%。这项国际赛事的几乎所有冰制品都由省外或国外的团队负责。制冰机负责制作所有冰上运动比赛的冰面。冰壶项目的制冰要求最严格。冰壶是在冰点上进行的,冰点不均匀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用自己长期积累的经验来完成。制冰师共分四个级别,最高级为四级。只有拿到世界冰壶联合会资格证明,才能为国际大赛制冰,全国只有不到十个一级制冰师。
赛道底部的冰在制成后可以使用很长时间,但冰面的维护和维修每天必须重复多次。洒冰点专用水箱的储水量高达40公斤,仅能在轨道上来回洒水。制冰机还需要匀速快速行走,将蒸馏水均匀地洒在冰面上,待冰点凝固后,打开冰铲将冰尖高度调整到相同,最后将冰面上的冰渣清理干净。
在制冰工作中,弯道制冰是重中之重。制冰机需要结合不同的轨道倾角焊接和制作最合适的雪刀。冰面的平整度对运动员的训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制冰者必须在最忙的时候每天修复六次冰面。运动员训练时,制冰机需要在20分钟内完成维修。当滑冰鞋落在冰上时,经常会击中脸部和身体。
在维修过程中,需要每天在不同的时间在轨道上洒水。水溅到身体上,弄湿手、脚、鞋和袜子是很常见的。一些地区白天有光线,温度相对较高,晚上温度较低。深夜忙着制冰是很常见的。为了保证国家队的正常训练,争取好成绩,我们顶住寒风寒雪,为国家队提供各种保障。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米兰冬奥会冰球馆制冰技术.米兰冬奥会》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61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