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插画电影海报-他自称画画工,却用手绘打动了一个时代,被称为香港电影海报之父答Photoshop制作非常酷的插画风格电影海报效果图非常酷,也非常有创意。制作思路:先构思好想要的画面...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俄罗斯西甲宣传画是谁画的,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插画电影海报-他自称画画工,却用手绘打动了一个时代,被称为香港电影海报之父

插画电影海报-他自称画画工,却用手绘打动了一个时代,被称为香港电影海报之父

Photoshop制作非常酷的插画风格电影海报

效果图非常酷,也非常有创意。制作思路:先构思好想要的画面,搜集想要的素材;然后把素材抠出分层添加到画面中;再把画面转为黑白,并按近、中、远景的物体进行单独调色处理;最后上色即可。

最终效果

1、画面构思,先确定我们想做的画面是什么样的,可以先用草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2、根据草图去搜索图片。

3、接下来我们把用到的图片抠出来,如下图所示拼成我们预想的构图。

4、我们在处理图片之前,先在顶部添加黑白调色层。

他自称画画工,却用手绘打动了一个时代,被称为香港电影海报之父

所有的热爱,都有意义,都要坚持到底

-1-

提起阮大勇,可能你们都还很陌生,

但是作为看着香港电影长大的一代人,下面这些电影,相信你们并不陌生

《猛龙过江》海外版海报

《天才与白痴》海报

《A计划》海报

《龙的传人》海报

成龙、周星驰、洪金宝、曾志伟都指定他画海报,在香港电影工业黄金时代的绝大部分宣传海报,皆出自阮大勇之手。

在娱乐有限的时期,他让电影充满期待。

-2-

阮大勇是浙江人,1941年出生在浙江慈溪,

他生命中的第一个贵人,正是他擅长画画的父

,耳濡目染之下,阮大勇从小就是班级上画画最好的人物。

虽然如此,但在物资匮乏缺乏安全感的时代,他的父亲却始终认为,画画是没有前途的。

所以阮大勇一直没有老师,但是他就喜欢研究各种人物的神情动作,这个习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变。

正是这个习惯,给他拿捏人物打下了基础,

“要画好一个人,不但要用眼用手,更要用脑用心”

他曾开玩笑地说,自己不是爱画画,而是爱画喜欢的人,

只有真心喜欢这个人,才能画得惟妙惟肖。

▲阮大勇喜欢将图纸钉在铁门上,站得笔直作画,因为这样才能精准地把握人物比例,不会画歪或者失控,这个习惯一直到他现年70有余还在保持。

解放初期,阮大勇从上海徐汇中学初中毕业之后,就随着父亲举家搬迁到了香港

步入社会之后为寻一口饭吃,他先是在荃湾的纱厂工作,后来升职去绘制生产图表,为了少写几张复写纸,练出了强劲的笔风,

后来又进了永华片场的美术部负责粉饰布景,后来又去了布匹公司,专门做行货油画,随后又漂到外企朗文出版社给教科书画插图

从1966年到1975年,阮大勇在广告公司呆了9年,从草稿员做到了美术主任。

-3-

1975年,他遇到生命中的另一个贵人,许冠文和许冠杰兄弟

当时一位同事告诉他许氏兄弟正为新片《天才与白痴》征集宣传画稿。

凭借着从小好画人物及多年打工经验中的美术功底,大勇由此画下第一张电影海报,没想到一下就被选中,张贴于各大影院。

▲当年他拿去投稿的原稿。

《天才与白痴》的海报遍挂各大戏院门前院后,阮大勇觉得做电影海报这条路也许可行。

他得知许氏兄弟正要拍新片《半斤八两》,于是找了朋友带他进嘉禾的片场,拿着《天才与白痴》的海报,自荐要再帮他们画新片的海报。

许冠杰一口答应,于是有了第二次合作,在当时一瓶可乐卖3毛钱的年代,这张海报为他带来$2,700收入。

由于连续两部许氏兄弟电影大卖,海报形象更深受欢迎,阮大勇也因而闯出名堂,很多电影公司纷纷邀请他绘制电影海报。

这时期,他绘制了洪金宝的《五福星》系列、四款李小龙电影的海外版海报,成龙的《A计划》和《飞龙猛将》,以及周星驰的《龙的传人》和《新精武门》等等。

当时整个电影业界都觉得,

由他画海报的电影一定卖得好。

-4-

阮大勇的画画风格,四个字形容——鬼马精灵。

他不喜欢墨守成规的事物,黄金比例,白滑芳容都不是他所追求的,他钟爱有缺陷的脸,

他善于把人物加以夸张,却从不失精准。

画面兼具中西视觉美学的效果,精致鬼马,亦庄亦谐,搭配上吸睛的字体,没进剧院就已被逗笑。

《飞龙猛将》电影海报

-4-

阮大勇有着那个时代老一辈人共有的低调踏实的性子,接受各种访问,他总是自嘲自己“胸无大志”,

一百分的事情通常只做八十分,日日常餐都无所谓,

他也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大师,只是谦逊自称“画画工”,但对于自己的创作从来都是一百二十分认真负责。

他的确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只要能够一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好了。

▲为了画好李小龙的神态,他反反复复地研究,就连肌肉的微小变化也不放过,最终成了公认画李小龙最传神的人。

-5-

17年内,他创作超过200张海报,

张张都是艺术品,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90年代初,阮大勇一家移居新西兰,

没有再跟旧时一起合作过的电影制作人们有过联系

66岁的时候老伴去世,年近古稀又罹患抑郁症,性情变得难测,整晚整晚睡不着,也吃不下东西,古稀之年,他将自己的偶像李可染生前刻印在印章上的一句话奉为自己的座右铭:

“七十始知己无知。”

人生活到七十年,才真正体会到天地之大,道理之深,

自己所经历的所懂得的东西都只是皮毛而已,人也随之变得阔达,

他又执起了曾经被他放置一时的画笔,

当画画只凭兴趣,它又再一次成为阮大勇生活中的一部分,就想他最初的期望一样让他欢喜。

▲近年阮大勇在新西兰所作的作品。

如今,绘画已经从纸上走到电脑屏幕,很多电影海报都是通过手绘板绘制,并在游戏,插画,漫画等领域占据大半江山。

各种眼花缭乱的电影海报不断冲击着观众的眼睛

阮大勇独树一帜的海报画在这个时期看,反而显得更加真实。

返朴归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前两年,由于被太多人问及阮大勇的海报,许冠文的儿子许思维开始逐渐了解这位曾对电影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并为其拍了一部纪录片《海报师》。

这部上映不久的片子已经入选香港国际电影节、新加坡华语电影节、西班牙维克电影节等。

港人被尘封的电影记忆又被翻了出来,也吸引了大批的年轻“文艺青年”群体。

已经太久没有体会过一个人一支笔便是一个世界所带来的欢喜和感动。

怀念他们始终忠于自己,只做好自己热爱的事情就足够满足的热忱和纯粹。

在这浮躁的时代,似乎显得更加

弥足珍贵。

本文为觉匠原创,转载请联系公号:juejcy

插画是什么类型的画

插画的类型分为艺术插画和商业插画。

艺术插画主要是再现文章情节、体现文学精神的可视艺术形式;商业插画主要为企业或产品传递商品信息,集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的一种图像表现形式。

以其直观的形象性,真实的生活感和美的感染力,在现代设计中占有特定的地位,基本上所有商业性绘画都可以算在插画的范畴。广泛应用到电影海报、商业广告、产品包装设计、书籍出版、平面设计、网页设计、电商设计等领域。

插画在中国被人们俗称为插图。今天通行于国外市场的商业插画包括出版物配图、卡通吉祥物、影视海报、游戏人物设定及游戏内置的美术场景设计、广告、漫画、绘本、贺卡、挂历、装饰画、包装等多种形式。延伸到现在的网络及手机平台上的虚拟物品及相关视觉应用等。

插画,西文统称为“illustration”,源自于拉丁文“illustraio”,意指照亮之意,也就是说插画可以使文字意念变得更明确清晰。

插画艺术的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世界最古老的插画洞窟壁画到日本江户时代的民间版画浮世绘,无一不演示着插画的发展。插画最先是在十九世纪初随着报刊、图书的变迁发展起来的。

而它真正的黄金时代则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首先从美国开始的,当时刚从美术作品中分离出来的插图明显带有绘画色彩,而从事插图的作者也多半是职业画家,以后又受到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的影响,从具象转变为抽象。直到70年代,插画又重新回到了写实风格。

欧洲绘画史的发展过程

欧洲曾以光辉灿烂的古代绘画闻名于世,而从19世纪以来,又以色彩缤纷的现代派绘画惊骇环球。特别是西欧,从马奈、莫奈、修拉、塞尚、高更、梵高等为代表的印象派出现后,流派日益纷繁,尤其令人瞩目。法国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是大家公认的20世纪现代主义绘画的最早流派,跟它同时出现的有德国以凯尔希纳为代表的表现主义。稍晚一点,毕加索为代表的主体主义、意大利卡拉·博乔尼等为代表的未来主义,康定斯基为代表的抽象主义,在瑞士首先出现的达达主义以及阿尔普、克利等人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等,流派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艺术运动的高潮一波接着一波,形成了万态纷呈的局面。这些流派虽出现于1945年前,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却仍然绵绵不绝。首先,这些流派的创始者或骨干画家,在当代仍然活跃,并有佳作问世。如马蒂斯、毕加索等人,在50年代,还保持着旺盛的创作热情。

毕加索的和平鸽及油画《朝鲜的屠杀》、《战争》、《和平》等作品的反对

侵略战争、歌颂和平的内容,在他的创作中具有特殊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还涌现了一批新的绘画流派,如发端于美国、波及全欧的抽象表

现主义、在奥地利形成的幻想现实主义、萌发于英国的波普艺术、产生于法

国的塔希主义、偶发艺术、观念艺术、奥普艺术、人体艺术思潮、地景艺术、

新表现主义等等。总之,现代主义绘画出现了新的发展,后现代主义绘画更是高潮迭起,传统的现实主义绘画也仍有一席之地,出现了多元的新局面。

超现实主义绘画

超现实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达达主义内部分化出来的一个艺术流

派,它吸收了达达主义反传统的自动性创作的观念,但扬弃了达达主义那否定一切的偏颇之处,在弗洛伊德潜意识理论的影响下,强调偶然的结合,无意识的发现,梦境的真实再现,把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和梦的经验揉合,以达到一种绝对的超现实的情境,其手法是写实、象征和抽象等,20世纪30年代后,超现实主义在经过一段冷寂的时期后,50年代又在欧洲再度兴旺起来。这时的代表人物,在法国有福特里埃、杜桑等。杜桑是达达主义的鼓吹者,曾作《带胡须的蒙娜丽莎》,以表示对众人崇拜的名画的蔑视而闻名,这时也成了超现实主义的积极支持者。在意大利有卡腊和基里科。在德国有厄尔莱等人,他们都创作了较好的作品。超现实主义绘画在立体主义、抽象主义等强调优先考虑造型而忽视绘画内容之风盛行的时候,刻意揭示作品内涵以及复兴奇特的异国情调风格等方面,也做出了较大的贡献。

超现实主义有两个支系,一支是绝对超现实主义,以不受意识控制的无意识行动为主,其作品虽有某种程度的形象化,但却接近抽象派的特征,创作强调偶然机遇或自动行动。代表有西班牙的米罗,他的绘画除具有幻想的幽默外,那空想的世界相当生动。他笔下的植物、动物,甚至无生命的物体,

都充满一种勃勃生机,似乎比在生活周围的真实对象更加真实。其它艺术家还有马宋、马塔等人。另一个支系是叫做超级现实主义。这派表现的大多是可以认识的场面或物体,注重细致地描绘事物的细部。但从整体而言,却又脱开物体的自然结构,以幻想的方式以描绘对象变形,并结合成梦境中的东西,以创造不受理性控制的潜意识的形象。代表人物有西班牙的达利和比利时的马格里特、德沃尔等人。达利的作品往往表现凶残的梦幻或奇特的宁静气氛,爱用双重的或隐藏的形象。马格里特的绘画世界,充满了日常琐事的各种幻境,善于夸大突如其来的精神感觉,创造幻觉想象。

抽象主义绘画

抽象主义绘画在欧洲十分盛行。抽象主义或称抽象艺术,并不是一个有宣言、纲领的社团,而是一种反对模拟自然形态,主张抽象表现的艺术思潮和流派。它的特征是不描绘具体物象,而通过线条、色彩、块面、形体、构图等手段来表现各种情绪,激起观众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抽象艺术有两类:一是将自然的外形加以简化、变形,形成极为简单的、概括的形象。

一是不以自然的外形为基础的几何构成。最早的抽象主义绘画是康定斯基在1910年创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抽象艺术的代表除康定斯基外,还有荷兰的蒙德里安。像康定斯基等重视感情表现的抽象艺术叫抒情抽象或热抽象;而蒙德里安等表现理念的抽象艺术叫理念抽象或冷抽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抽象主义在欧洲不仅盛行,而且还有发展。1952年,法国美术评论家塔皮耶首先用“塔希主义”一词概括的那些作品就是抽象艺术的新样式。塔希就是斑污、斑点的意思。而塔希主义就是用偶然的彩色斑点和色块所形成的绘画。法国的阿特兰、布仁、马蒂卮、阿勒、迪比费等人,就是塔希主义抽象画派的画家。这时抽象艺术的成绩突出的艺术家英国的戴维、尼科尔森,霍克尼的《强调安静的画》、《蛇》等作品,也是抽象主义的作品。60年代后,他转向写实风格。1948年,英法美首先在西柏林举办了抽象画展,德国中青年艺术家积极开展了非传统艺术的探索,打破了法西斯上台后形成的德国艺术与欧美艺术阻隔的墙壁,使德国艺术与欧美艺术接轨,其中特别活跃的沃尔斯、哈通、温特尔等就是较为出色的抽象艺术的画家。当代欧洲的抽象绘画,应该特别提到的是华裔法国画家赵无极(1921—),1951年他在瑞士看到克利的作品,唤起以中国古代象形文字演变为符号作为艺术构思的意念,又吸取中国画不求形似的传统,使其50年代后期的创作获得新的突破,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抒情抽象的风格。

波普艺术及与之有联系的其它艺术

波普是英语单词的缩写,意指流行艺术、通俗艺术。1952年,萌发于英国,后遍及欧美。现代主义艺术避开都市文明的压力,反对机械化、非人性的消费文化。而波普艺术家则认为公众创造的都市文明是现代艺术创作的绝好材料,面对商业文明的冲击,艺术家不仅要重视它,而且应该成为通俗文化的歌手。1956年,汉密尔顿在“这是明天”的展览会上,陈列了握着“POP”

字母的网球拍运动员的拼集作品《是什么使得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往常,如此丰富多彩?》,被认为是波普艺术的第一件作品。1961年,举办的《当代青年艺展》,更表现了波普艺术强大的冲击力。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保罗齐、蒂尔森、霍克尼、史密斯、琼斯等。法国的波普艺术家代表应推雷塞。波普艺术虽以英、美两国为主,但旁支迭出,影响极广。一般认为:偶发艺术和集合艺术就是波普艺术的两个支系。波普艺术强调艺术与生活结

合,因此便对人们周围的事物以及大众文化寄予关注。集合艺术就是把机械文明和大家消费的废弃物,收集起来,重新组合,并赋予它一种新的含义的艺术。集合艺术家的作品,常常把现成品,如易拉罐、塑料瓶、机器的废旧物等结合起来,制成平面或立体形式的、可看、可模的艺术品。将这些在室内、室外环境中布置出来,产生精神上的感受,便又是环境艺术了。将艺术和大自然结合,直接借助大自然的景观而不借助造型艺术的传统媒介,或者把大自然稍加施工或润饰,旨在使人注意大自然,使人从中获得异于平常的审美体验,便是“大地艺术”了。在欧洲的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阿尔曼、谢乍,德国的史维塔斯、尔麦斯特,西班牙的塞尔拉诺、齐吉达,意大利的卡塞拉等人。他们的作品有的是绘画,有的是雕塑,但许多时候却很难按传统的方式划分类别了。

偶发艺术出现于60年代,它是以表现偶发性事件或不期而致的机遇为手段,重视人的行为过程,揭示人的本能反应的艺术,是拼贴艺术和环境艺术的继续和发展。拼贴艺术和环境艺术还借助物质材料,偶发艺术却强调活动的机遇性,艺术活动在于即兴发挥,往往变成无情节的表演,而艺术家的身体也可作表演材料,使其艺术和生活融为一体,所以也称“表演艺术”。如法国的画家马修带上盔甲进行绘画表演,并给在画布上演出起名“中世纪的战斗”。法国另一位画家克莱因,他从二楼的窗口爬出,伸展双臂,平衡身躯,冒着死伤的危险,跳向空中,就是用自己身体创作的“绘画”作品。1970年,法国还出现了“零社”的艺术组织,到处演出他们的艺术。

观念艺术是60年代从偶发艺术及环境艺术中逐渐演化出来的艺术。它排除传统艺术的造型性,认为真正的艺术品并非艺术家创造的那种物质形态的作品,而是概念或观念的组合。因为观众从物质形态作品上所获得的信息量,不会比从概念及事件的意义中获得的信息多,这样,观念艺术家便以图表、文字说明、录相以至自己的身体为媒介,以表现观念的形成、发展及变异过程,使观众通过这些而在自己头脑里形成、完成艺术品的塑造。代表人物有法国的阿尔芒,荷兰的布朗,意大利的曼佐尼,英国的阿纳特、伯金、克拉克、希利亚德等人。最早的观念艺术以语言为媒介,后从达达主义艺术家杜桑用小便池制作的《泉》中得到启发,表现手法便日趋丰富了。如1960年阿尔芒在巴黎办个人画展,展品是两卡车垃圾;布朗展览的作品是份文字说明,上写“阿姆斯特丹所有鞋店都举行我的作品展览”。

人体艺术是以艺术家本人的身体或别人的身体作为媒介进行创作的艺

术。它是由波普艺术的分支偶发艺术发展而来的。这种艺术不叙述事件,也不表现艺术家的感情,只是那没有个性的身躯活动的现场记录而已。观众通过观看表演过程,去体会艺术家的作品。1961年,法国艺术家克莱因让两个女模特,浑身涂满油彩,在画布上互相拖拽滚打以制作绘画作品,这是欧洲人体艺术的序幕。此后,人体艺术在欧洲便风行起来,而且越到后来就越离奇,引起人们的非议。

波普艺术及与之相联系的集合艺术、偶发艺术、环境艺术、大地艺术、

表演艺术、观念艺术、人体艺术都属后现代主义范畴,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很难界定,因为它们本身便是互相掺杂的,只是由于出现的时间略有不同,或是侧重点有点差异,便往往出现不同的名称。这些艺术,目前还在发展。

新表现主义等艺术

这是20世纪80年代从欧洲兴起的一个艺术流派。1980年,它首先在德国出现,并在欧、美艺术界引起较大的震动。新表现主义是在过去表现主义的基础上,吸收了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一些手法,如色场绘画的色场层次组织、最少数派艺术的直接表现法及波普艺术的形象等,运用绘画语言传达强烈感情的艺术。其特点是追求自由表现,自由联想,表现强烈的率直、天真的情绪。实际上,它是对缺乏个性,缺乏感情的某些后现代主义艺术流派的弱点的反拨,是现实主义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代表人物有德国的巴泽利茨,他的作品联想自由,想象奔放,色彩鲜明,甚至塑造人头朝下的人物形象,以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彭克的作品以自由幻想的形式,表现强烈的内心活动见长,整个画面具有稚拙的情趣。波尔克运用波普手法,使绘画与雕塑融为一体,伊门多夫的作品,在整体上给人的感受是虚幻的,但在细部又注意写实。新表现主义的风格也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都能反映艺术家的个性。

写实主义绘画

欧洲有着写实主义的传统,19世纪30至70年代,以法国为中心掀起过强大的现实主义绘画思潮,代表人物就是法国的库尔贝。20世纪以来,尽管现代派绘画日渐成为主潮,但现实主义仍绵延不绝,放出自己的异彩。在英国,代表现实主义或社会现实主义的有布拉特比,史密斯等人。霍克尼起先热衷于抽象主义,60年代后,他也转向写实手法。他常常把光源和光线作为描绘对象,真实而生动地刻划人物和道具。法国的富热隆是社会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远在1936年起,他便不断有表现工农、市民生活和斗争的作品问世,如油画《1943年的巴黎街头》,揭露纳粹占领期间的悲惨生活。

50年代,他在诺尔省煤矿居住一段时间,创作了组画12幅的《矿乡》,以深沉严峻的笔触,表现出恶劣环境下工人的痛苦,拼搏和期待。他继承了库尔贝等写实主义画家的传统手法,也吸收了现代派的一些技巧,使其作品具有独特风格。直到70、80年代,他仍有大量作品展示在观众的面前,如《地铁——工作——睡觉》(1978)等。著名画家热莱原是抽象主义的巨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创作了写实的作品。德国在战后初期,曾出现过描绘战争灾难、痛恨法西斯罪恶的现实作品,但很快转向现代派的绘画。60年代后,现实主义又掀起了复兴的热潮,代表人物有施特克尔、伊门多夫、基费尔等人。格罗斯在战后的作品中,相当的一部分是以漫画的形式,揭露专制政权、腐败道德及战争的残暴、恐怖的内容。迪克斯作品中的现实内容也是明显的。

当代欧洲的现实主义画家中,成就突出的还有意大利的古图索(1912—1987),他在1943—1945年间,就发表素描和速写集,揭露法西斯纳粹占领期间的罪行。1946年与卡西纳里、科尔波拉等11位艺术家签署宣言,共同发起新艺术阵线,表明其坚持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的态度。他的作品总是围绕人们关心的现实问题取材,表达一种深刻的思想。如《占领西西里荒地》、《讨论会》(1960)、《陶里亚蒂的葬礼》等。

西欧的绘画流派很庞杂,除上述列举的外,还有抽象表现主义、新达达主义,新抽象派等等,可以说,当代西方有什么绘画流派,欧洲便有什么流派,很难一一介绍。不过,上述所举的内容,也足以概括欧洲当代绘画的基本面貌了。

(2)东欧的绘画

前苏联绘画有着深厚的传统,在印象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等现代

绘画兴起于西欧时,苏俄出现过构成主义的绘画。抽象派绘画的创始人康定斯基就是俄国画家。但是十月革命后,苏联批判了形式主义、构成主义等绘画流派,规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创作方法,从此,在漫长的岁月里,现实主义绘画便成为苏联绘画的主流,其它绘画流派,特别是现代主义绘画几乎在苏联绝迹了。

在当代,前苏联绘画主要是现实主义的绘画,以60年代为界,可分为两个时期,前后时期的绘画有不完全相同的特点。

1941年,德国法西斯对苏联发动了全面进攻,苏联进入全民性的卫国战争时期,艺术家也毫不例外地投身保卫祖国的斗争,创作了大量的宣传画。

内容大多是反对战争、保卫祖国、歌颂英雄、宣传团结对敌等,充满了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顽强的战斗力。战后一段时期,这种主题的宣传画仍占有显著的地位。其代表人物是伊万诺夫、普罗科夫等。

伊万诺夫创作了100多幅宣传画,普罗科夫的《争取和平》(1950)等作品,曾风靡一时。此外,反映苏联人民高昂的革命热情的油画,特别是军事题材的油画,其成就也很突出。代表人物有莫伊谢延科、克里沃诺戈夫、涅普林采夫等等。历史画、风俗画,以谢罗夫的《农民代表访问列宁》(1950)、

普拉斯托夫的《割草季节》(1945)、女画家亚布隆斯卡娅的《粮食》(1949)

等作品就有代表性。

1960年以后,前苏联绘画仍以现实主义为主,但在风格、样式方面出现了新变化。突出的表现是出现了严格现实主义绘画流派和严肃风格绘画。严格现实主义绘画流派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取材,表现普通群众的生活习俗、精神风貌。代表人物为科尔热夫、特卡乔夫兄弟等人。严肃风格绘画的代表人物有波普科夫等。在50年代以来,随着苏联经济的繁荣及民主空气的淡化,苏联画坛上出现了一种曲意美化,粉饰太平,甚至阿谀谄媚的不良风气,其作品华丽、浮泛、空洞。这时,“60年代一代人”的画家涌现画坛,力矫时弊。因此,他们提倡的严格现实主义、严格风格都是针对上述不良风气而发的,具有一种明显的战斗性。

70年代,一批艺术家从欧洲文艺复兴和俄罗斯民间艺术中汲取经验,塑造现实和理想结合的形象,形成了新古典主义的绘画热潮。如亚布隆斯卡娅的《傍晚,古老的佛罗伦萨》(1973)、《亚麻》(1977),就带有理想化和浪漫色彩,这正是她对古典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并从中汲取养料,追求古典式尝试的结晶。

80年代,前苏联社会进一步开放,西方现代派绘画如潮水般涌入,苏联艺术家也大批出国访问、交流,现代派的艺术便在苏联画坛上日益增加,打破了长期以来现实主义绘画一统江山的局面。

前苏联绘画长期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具有主题鲜明、内容深刻的特点,同时样式也是丰富多彩的。如油画、水粉画、版画、镶嵌画、政治宣传画、肖象画、风景画、漫画、插图画等等,各个画种都有举世瞩目的名家和名作。莫伊谢延科的油画很出名,作品有《胜利》(1972)、《歌》(1980);基布里克、什马里诺夫、普罗科夫等都是著名版画家,他们的作品《啊,这就是美国》(1949)、《国际新闻》(1968)等,就闻名于世界。杰伊涅卡的镶嵌画也很出色,克里姆林宫会议大厅的画就是他的代表作。萨里扬以热衷为知识分子作肖象画而出名。梅利尼科夫艺术兴趣广泛,他除了以肖象画擅长外,其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大壁画都很有特色,主要作品有《在

和平的田野上》(1950),《告别》(1975)等等,苏联许多画家都是插图画的高手,如法沃尔斯基、格拉西莫夫、基布里克,什马里诺夫在50年代,

为高尔基的《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及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等所作的

插图,曾轰动画坛,被认为是杰作。

波兰、捷克、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家的当代绘画也是以现实主义为主

导,波兰的科瓦尔斯基的《无产者》(1948)、匈牙利多马诺夫斯基的《出钢前》(1954),都是表现工人题材的作品。库列塞维奇曾创作了大量组画,如《华沙,1945》、《革命与和平战士》(1952)。他是波兰世界知名的版画家。保加利亚的季米特洛夫—马伊斯托拉,长期深入农村,以农村题材的作品见长,作品有《保加利亚姑娘》(1952)等。保加利亚的版画也很有特色。60至80年代,重视形式上的变化和探索,具有当代造型风格。罗马尼亚的现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为巴巴·雷尼等人。60年代后,民族特色日益浓烈。捷克的绘画,在1948年,官方提倡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后,曾经活跃的现代主义作品便大量减少。艺术家或揭露纳粹的罪行,或表现新的生活,作品的思想倾向日趋强烈。70到80年代,新现实主义绘画风靡起来,代表人物为依洛德克、费夏雷克等等。这些国家也象前苏联一样,在80年代的末期,绘画艺术走向了多元化的道路。

海报最早起源于哪里?海报指的是什么啊?

海报的由来?海报这个名词含有通告给大家看的意思,其实海报并非现代才流行的公告形式,远在古埃及时代则已有之。据考古学家的发现,在埃及废墟里残存的墙上、桩子上有壁画的存在,这种壁画意味着公告群众将有某种事情发生,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海报海报这个词最早起源于海报这个名词含有通告给大家看的意思,其实海报并非现代才流行的公告形式,远在古埃及时代则已有之。据考古学家的发现,在埃及废墟里残存的墙上、桩子上有壁画的存在,这种壁画意味着公告群众将有某种事情发生,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海报

到了罗马时代,海报的运用则更为普遍了。每当竞技场上将有比赛、决斗的演出之前,各处都会张贴海报来宣传。发明印刷术之后,海报出现的形式更活跃得多了,不仅可用以张贴,而且可以手传。1796年平版印刷术的面世,给海报加上各种色彩与图案,更增添了宣传效果。

中国“海报”的由来

Posters

海报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上海。旧时,上海的人通常把职业性的戏剧演出称为“海”,而把从事职业性戏剧的表演称为“下海”。作为剧目演出信息的具有宣传性的招徕顾客性的张贴物,也许是因为这个关系的缘故,人们便把它叫做“海报”。

“海报”一词演变到现在,它的范围已不仅仅是职业性戏剧演出的专用张贴物了。变为向广大群众报道或介绍有关戏剧、电影、体育比赛、文艺演出、报告会等消息的招贴,有的还加以美术设计。因为它同广告一样,具有向群众介绍某一物体、事件的特性,所以,海报又是广告的一种;但海报具有在放映或演出场所、街头广以张贴的特性,加以美术设计的海报,又是电影、戏剧、体育宣传画的一种。招贴又名“海报”或“宣传画”.属于户外广告.分布在各街道、影剧院、展览会、商业闹区、车站、码头、公园等公共场所。国外也称之为“瞬间”的的街头艺术。招贴相比其它广告具有画面大、内容广泛、艺术表现力丰富、远视效果强烈的特点。海报指的是什么啊

海报旧时指的用于戏剧、电影等演出,活动的招帖。

海报这一名称,最早起源于上海。海报一词演变到2013年,范围已不仅仅是职业性戏剧演出的专用张贴物了,同广告一样,它具有向群众介绍某一物体、事件的特性,所以又是一种广告。海报是极为常见的一种招贴形式,其语言要求简明扼要,形式要做到新颖美观。

海报具备特点

1、广告宣传性

海报希望社会各界的参与,它是广告的一种。有的海报加以美术的设计,以吸引更多的人加入活动。海报可以在媒体上刊登、播放,但大部分是张贴于人们易于见到的地方。其广告性色彩极其浓厚。

2、商业性

海报是为某项活动作的前期广告和宣传,其目的是让人们参与其中,演出类海报占海报中的大部分,而演出类广告又往往着眼于商业性目的。当然,学术报告类的海报一般是不具有商业性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插画电影海报-他自称画画工,却用手绘打动了一个时代,被称为香港电影海报之父》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