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听布鲁克纳交响曲的顺序优质回答根据音乐的情感和结构来安排。1、从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开始听,这是布鲁克纳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也是最容易入门的。2、可以听《第三交...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布吕克纳,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听布鲁克纳交响曲的顺序

听布鲁克纳交响曲的顺序

优质回答根据音乐的情感和结构来安排。

1、从布鲁克纳的《第四交响曲》开始听,这是布鲁克纳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也是最容易入门的。

2、可以听《第三交响曲》和《第八交响曲》,这两部作品在布鲁克纳的作品中相对比较容易理解,也是很多乐评人认为最能代表布鲁克纳风格的两部作品。

3、可以听《第一交响曲》和《第二交响曲》,这两部作品在布鲁克纳的作品中相对较为保守,但也同样展现出了布鲁克纳的音乐才华。

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的作品简介

优质回答他的版本(Philips)温厚、朴实,有人说贝内姆是最谦虚的大师,对乐手友好,从不把意志强加于人,只让音乐自然而然发生。而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的音色本就温暖而略带娇美,指挥手法简洁洗练,与之搭配,音色醇和,不偏不倚,是个很好的演奏。

霍伦斯坦是当年被重新发掘的指挥家,他从未长驻一个乐团,一生漂泊,被称作“流浪指挥”。他的录音很杂,而较易找到的由他指挥的布鲁克纳“第八”,是与BBC交响乐团合作的版本。此版录制时,尚是古典音乐的“白银时代”(黄金时代恐怕要更早些了)。听众可以见识一位老派的游侠式指挥是如何的风流自赏,其个性之独特与张扬,于今少见。他的指挥,要么平庸,要么造作。再听霍伦斯坦,如清劲之风扑面,发自内心,自我形成。尽管听起来不甚准确,但艺术魅力却胜于当今新一代版本。他的整个风格并不偏向宗教感,倒有一股刚强的男子气,又不过分厚重。第二乐章偏快,第三乐章和轻重强弱的对比与起伏显得很随意,你可能会不太喜欢,但却无法否认其音乐性和艺术性,这是个值得收藏的版本。 朝比奈隆所录“布八”有数次之多,而且每次皆为“名演”,其中最受公认的,则是录于1994年7月24日在东京三多利音乐厅,由“亲兵”大阪爱乐乐团演绎的现场实(CANYON)。他的演绎基本上是德奥式的,逻辑清晰而宽宏厚重。不算慢,但一点都不“冲”,不“赶”,显得从容、松弛但有内涵、有意境,听者自始至终都被一种精神抓住。与切利比达奇的版本相比较会显得很有趣,因切氏版本胜在“慢而不拖”,两者“同曲而异工”,却都能服人。当然,要说缺点,就是日本的乐团毕竟无法与西方一流乐团相比,弦乐鲁直欠些柔韧、敏锐。管乐则稍欠些圆润,整体音色稍有些粗。但瑕不掩瑜,这是一次数十年一遇的名演,也是朝比奈隆指挥布氏音乐的最光辉的顶峰之作。从最后一个音符结束到持续十三分钟的掌声可知当时的空前盛况。我们还得感谢“嘉音”的录音师,把乐章间的调弦,指挥的喊叫与跺脚以及掌声等一切细节皆巨细无遗地一并录下,使听者如身临其境,与大师一并进入布鲁克纳的精神世界,心醉神迷,久久回味。

交响曲是否都有四个乐章

优质回答这又是个历史问题。海顿在最初创立现代交响曲形式的时候,基本上使用的是四个乐章。这个“快-慢-小步舞曲-快速舞曲”的结构被认为是最符合古典主义的写作美学的形式。因此,海顿、莫扎特以及贝多芬的大部分作品都延续了这样一个结构。

但从贝多芬开始,音乐的写作方式产生了变化。逻辑至上的写作方式渐渐向注重情感和内容表现的方式转变。从贝多芬的《第三交响曲》开始,传统的四乐章结构已经被推向了极限。在《第六交响曲》中,贝多芬试图将标题音乐的创作方法与交响曲结构相结合,最终导致了四乐章结构的瓦解。此后尽管他的作品依然坚持四乐章模式,但已经显示出音乐逐渐突破束缚的现象。《第九交响曲》名义上是四个乐章,但实际上远远超出了这一框架。

浪漫主义时期,情感表现进一步成为主要的创作源泉。因此,乐章结构变得更为多样。坚持传统的作曲家,如舒伯特、舒曼、门德尔松的大部分交响曲依然坚持四个乐章的结构,但某些作品仍然无法容纳在传统结构中。依据音乐描述故事的需要,出现了柏辽兹《幻想交响曲》这样的多乐章作品,和李斯特《浮士德交响曲》这样的三乐章作品。随着标题音乐的发展,李斯特终于推出了浑然一体的单乐章交响曲形式。这与他开创的交响诗形成了呼应。

浪漫主义后期,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有布鲁克纳坚持贝多芬式四乐章结构的做法(其《第九交响曲》为三乐章),另一方面又有马勒的不固定乐章数的做法。马勒的《第一交响曲》、《第四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交响曲》和《第九交响曲》都是四乐章结构,但一点都不传统。《第二交响曲》和《第七交响曲》是五个乐章,《第三交响曲》是六个乐章,《第八交响曲》严格意义上说只有两个乐章(中间那个乐谱上标为引子)。

浪漫主义晚期的勃拉姆斯,尽管所有交响曲都是四乐章结构,但他在结构内部大大拓展音乐的表现力,是对音乐外部框架的另一种应对方式。

进入20世纪以后,交响曲逐渐失去原先的主导地位,作曲家对待乐章数量问题也愈发随意。韦伯恩的《交响曲》只有短短几分钟,肖斯塔科维奇的交响曲依据表现内容,乐章数量不一,他的《第14交响曲》根本就是一部声乐套曲。其他一些当代作曲家的交响曲也越来越无视传统的四乐章结构。

总之,乐章数量是音乐结构上的问题。随着结构对于创作的影响力的变化,而有着不同的选择。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另外一个回答角度:那就是,未必所有被称为交响曲的作品都可以算成交响曲。关于这个问题,要从另一个维度来回答,此处不再展开。

安东·布鲁克纳的主要作品

优质回答布鲁克纳的作品以“WerkverzeichnisAntonBruckner”(安东·布鲁克纳作品目录,缩写WAB)标识。 Sinfonie f-moll 1863年

第一交响曲 1. Sinfonie c-moll, 1866年 (林兹版), 1890/91 (维也纳版)

Sinfonie B-Dur, 1869; 只有第一乐章草稿

Sinfonie d-moll, 1869 (即所谓的“第零号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 2. Sinfonie c-moll, 1872, 1877

第三交响曲 3. Sinfonie d-moll, 1873, 1876, 1877, 1889

第四交响曲“浪漫” 4. Sinfonie Es-Dur, 1874, 1878, 1880 (新的终曲), 1889

第五交响曲 5. Sinfonie B-Dur, 1878

第六交响曲 6. Sinfonie A-Dur, 1881

第七交响曲 7. Sinfonie E-Dur, 1883

第八交响曲 8. Sinfonie c-moll, 1887, 1890

第九交响曲 9. Sinfonie d-moll (未完成,第4乐章配器未完成,而且部分散失,故一般只演奏前三乐章), 1887-1896 d小调,e小调 (为八声部合唱和管乐器而作),f小调弥撒

d小调安魂曲

B大调庄严弥撒

宗教音乐 4部合唱赞美诗集, 150赞美诗和感恩赞(Te Deum)

交响合唱曲赫尔戈兰岛,为男声和乐队而作 c小调弦乐四重奏

F大调弦乐五重奏

d小调间奏曲,为弦乐四重奏而作

c小调回旋曲,为弦乐四重奏而作 布鲁克纳的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创作于1874年,他是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风景秀丽的一个小村中写成。并在1878—1880年间进行过多次修改,包括全部重写的谐谑曲及几乎全新的末乐章;布鲁克纳又为其冠名为“浪漫”;1881年2月20日由汉斯·李希特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首演,演出大受欢迎,以至每个乐章结束时,布鲁克纳都要到台上鞠躬致谢。

这部作品共四个乐章:1.中庸的快板。圆号表达的第一主题宛若森林的低语,不断地变形处理,中提琴和小提琴表达的第二主题相对宁静而轻快,而铜管群吹奏的第三主题又具咆考的暴风雨的感觉。发展部以森林圆号主题与木管应答开始,动机以多种方式变化发展,以弦乐表达圣歌而推向高潮。

2.行板。中提琴和小提琴犹如叹息,而大提琴类似悲歌,突出弦乐的效果。发展部以主要主题的复音变化处理为主,其中有精妙的对位。反复部则省略中间圣歌风格的合唱曲后呈现,终结部则类似悲壮的共鸣。

3.不快的小快板、谐谑曲。全曲中最杰出的乐章之一,快活地,再度回到森林中的气氛,类似猎人的勇敢叫声。中段是可爱的农夫田园舞曲。

4.终曲,中庸的快板。混合引用第一与第三乐章主题。这一乐章表达类似暴风雨的感觉,谐谑曲主题突然由圆号合奏参透。在总休止之后,暴风雨般的动机来临,随后与第一乐章结合。“暴风雨”停息后,表达忧虑主题与灿烂主题对比的第二主题。然后主要主题与第二主题再度再现后,主要主题和暴风雨动机结合,在大胆转调下形成发展部。“暴风雨”再度平静后,主要主题反复与第二主题群三度再现,结构极为复杂。 布鲁克纳是浪漫主义时期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就连当时如日中天的瓦格纳对于这位年纪比自己小了近一轮的作曲家也心存敬意,居然将他与自己的偶像贝多芬相提并论;在那个大变革的年代,世事万物都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瓦格纳将歌剧发展到了一个令后人无法逾越的高峰,整个欧洲的音乐笼罩在瓦格纳的影子之下,这在布鲁克纳的音乐中颇有体现。英雄是当时的时代主题,不少人写过英雄的乐章,而布鲁克纳的“英雄”当属这部E大调第七交响曲;这部交响曲既有宏伟的史诗规模,又在曲式上有着大胆的创新,拓展了交响曲的形式。尽管它依然保留了传统的四个乐章的形式,但是仅有第三乐章与奏鸣曲式结构相似。

第一个乐章是一个中庸的快板。乐章的一开头犹如清晨的烟雾渐渐升腾弥漫,很有《罗恩格林》序曲的意境,第一乐章便在这种安详与柔和中展开,木管的缥缈与弦乐声部的轻柔反复最终汇聚成一股不断升华的主题,并在管乐的雄壮威严的号角中将乐章带入一种宽广坦荡的气氛,而在木管声部的再次独奏后,乐曲似乎进入了一种神秘肃穆的境界,铜管声部庄严的令人略感不祥的感召后,乐曲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而这种看似平和的气氛下却孕育着荡气回肠的激情,经过几次回旋往复之后,乐曲进入又回到了刚刚开始的那个安详的主题,而这一次却在弦乐营造出来的不断上升的氛围下升华并超脱,最终犹如日出云层般的绚烂辉煌。

第二乐章是这部交响曲最著名的乐章,不仅仅因为这个柔板竟然长达23分钟,而是因为无论从感染力还是这个乐章在以后引来的非议都促使它成为音乐史上最着名的柔板之一。

布鲁克纳创作这部乐曲时,刚好得到瓦格纳去世的消息,而且作曲家还在其中运用了瓦格纳大号的着名乐段,所以这一乐章被认为是为瓦格纳所创作的挽歌。乐曲庄严而缓慢,表达哀愁但并不伤感,却有感恩赞的崇高,并将弦乐的颤音发挥到极致。这篇升华的乐章之中,时而插有温暖抒情的旋律,也许寄托了对美好往事的怀念。旋律击罄于耳边,却回荡在心间,耳所闻,心所思,情所动,如何令人不泪颜。乐曲升华到极致,如夕阳般辉煌,此后又静谧安详,如秋叶般凄美沧桑。和理查·施特劳斯的《死与净化》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多了一分庞然大气。

第三乐章是一个很快的谐谑曲,铜管乐主导下的主题激情飞扬,有如滔滔江水,势不可挡,有如对不平命运的反抗。中间的部分却缓慢而柔和,似乎是对第一乐章的回应。终乐章是一个不太快,但是很激动的快板。小提琴轻盈跳跃的前奏引来了一个博大的主题。铜管乐令人紧张而阴暗的命运主题打断了这种安详,而后便是悲怆的反击主题。这一过程反复出现,而每次雄壮庄严的主题过后都紧紧跟随着高洁如圣咏的弦乐主题及其变形。最后乐章又回到了开始那个蠢蠢欲动的主题,并升华到无比宏伟的气势,宛如天国般壮观,仿佛是对死亡的战胜。

关于贝多芬的九大交响曲的诅咒!世上没有第十交响曲吗?

优质回答世界上没有第十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综合征:

贝多芬写完了举世闻名的九部交响乐之后,于1827年逝世。他的死也预示了随后的19世纪和20世纪许多古典音乐作曲家的命运。这种“第九交响曲综合征”在学音乐的人群中是广为人知的,被视为是导致作曲家死亡的重要外在原因。

1828年,弗朗茨·舒伯特也是在写了九部交响曲之后辞世的,他的最后一部交响曲并非是最好的,他未完成的第八部反而被认为是他最优秀的杰作之一。

半个世纪后,“第九交响曲综合征”再次发作,这次它那走的是奥地利作曲家安东·布鲁克纳的生命。布鲁克纳的交响乐作品中有两部分别是以第○号和第○○号编号的,因此他死时写的交响曲名字不是第九号,虽然不叫第九,但是那确实是他的第九交响曲。

古典音乐作曲家变得异想天开起来:捷克作曲家安东尼·德沃夏克,别有用心地将他的第九部交响曲命名为“第五号”,企图以此骗过严酷无情的死神。然而他还是没能活多久,1904年就断气了——当然还是在他完成第十部交响曲之前。

古斯塔夫·马勒狡猾地给自己的第九部交响曲起名为《大地之歌》,这样他就可以把实际上的第十部说成是他的第九部。可是十部还没有完成他也死了,那是在1911年。

英国作曲家沃恩·威廉斯同样是未能完成第十部,1958年他留下了九部交响曲后与世长辞。

大家评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20部交响曲是哪些

优质回答第一名:贝多芬第三《英雄》交响曲

第二名: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

第三名:莫扎特第四十一《朱皮特》交响曲

第四名:马勒第九交响曲

第五名:马勒第二《复活》交响曲

第六名: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

第七名:伯辽芝《幻想交响曲》

第八名: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

第九名:柴可夫斯基第六《悲怆》交响曲

第十名:马勒第三交响曲

第11名:贝多芬第五交响曲

第12名:勃拉姆斯第三交响曲

第13名:布鲁克纳第八交响曲

第14名:西贝柳斯第七交响曲

第15名:莫扎特第40交响曲第16名:贝多芬第七交响曲

第17名:肖斯塔科维奇第五交响曲

第18名:勃拉姆斯第二交响曲

第19名:贝多芬第六《田园》交响曲

第20名: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布吕克纳第八交响曲」布吕克纳》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