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恐龙动物群研究现状优质回答该区的化石,目前已报道和可鉴定的标本包括以下方面:4.6.3.1 恐龙类初步研究表明,汝阳恐龙动物群至少存在4大类9种不同属种的恐龙,其面貌可以和阿根廷产...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山西甲龙类,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恐龙动物群研究现状

恐龙动物群研究现状

优质回答该区的化石,目前已报道和可鉴定的标本包括以下方面:

4.6.3.1 恐龙类

初步研究表明,汝阳恐龙动物群至少存在4大类9种不同属种的恐龙,其面貌可以和阿根廷产阿根廷龙的动物群相比较,但是目前汝阳产的化石绝大多数还没有修理,动物群之间的详细对比还需要一段时间。主要是:

(1)大型蜥脚类恐龙

蜥脚类恐龙是大型的食植物性恐龙,它们曾经是最大的陆生脊椎动物。它们中的一些体长估计可达35m,体重最大可达100t。主要生存于侏罗纪,至晚侏罗世达到鼎盛,一些延续到白垩纪。它们中的有些种类具有长的身体和极度加长的颈部,比如梁龙类(Diplodocus),Barosaurus;峨眉龙(Omei-saurus)和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而另一些具有大的体躯和短的脖子,比如Opisthocoelicaudia,最高但不是最长的腕龙(Brachiosaurus brancai),并且它们当中多数发现于晚侏罗世。相对于晚侏罗世的蜥脚类恐龙来说,白垩纪的蜥脚类恐龙要少得多。在这些蜥脚类中,主要以晚白垩世的巨龙类为主,早白垩世无论从种类上还是从数量上都较少。汝阳盆地的恐龙化石主要以大型蜥脚类恐龙为主,目前报道的有汝阳黄河巨龙和巨型汝阳龙:

1)汝阳黄河巨龙:发现于汝阳县刘店乡刘富沟村西,化石为近原地埋藏,埋藏状态良好。由于该点被当地群众当做“龙骨”断续挖了近6年,发掘时出土的化石已不完整。发掘出的化石主要包括一些椎体(荐椎和前部尾椎体,少量的颈椎,以及肋骨和脉弧等)(图4.145)。

图4.145 汝阳黄河巨龙原地埋藏图

汝阳黄河巨龙是有别于刘家峡黄河巨龙的一个新的蜥脚类黄河巨龙,它是目前已知体腔最大的蜥脚类恐龙,单根背肋长度达到至少2.93m,前部尾椎椎体具有低矮的、蘑菇状的神经棘,与椎体相比,前部尾椎的神经弓低矮且具有小的神经管道。前部尾椎的神经棘末端的后表面具有大而深、圆形的棘后凹陷(图4.146至图4.149)。

2)巨型汝阳龙新种:发现于汝阳县刘店乡盛水沟村,化石为异地埋藏,与其他多个个体堆积在一起。研究标本包括两个几乎完整的椎体和部分股骨及完整的胫骨(41HⅢ-0002)。其神经棘低,缺少椎前关节突隔板,神经弓的侧面具有大的、不规则的三角形凹,胫骨长达1.27m等。

有关资料看,巨型汝阳龙与世界已知最大的阿根廷龙相比较,其背椎、尾椎宽度比阿根廷龙大和粗壮得多,但神经棘高度明显偏低。可以说,巨型汝阳龙是目前为止报道的世界最大或次大的恐龙。

3)未研究未命名的蜥脚类恐龙:材料特点明显不同于汝阳黄河巨龙和巨型汝阳龙。

(2)甲龙类

甲龙类是四足行走的、植食性的鸟臀类恐龙,它们最显著的外部特征是以身体背面及侧面披有一排排纵向排列的骨质膜板,以及具有细小牙齿的、独特的头骨构造为特征,骨甲是各式各样外侧有棱嵴的骨板。有的种类在骨甲与骨甲之间还嵌以小骨,身体两侧还有成排的骨棘,就像全副铁甲装备的坦克,具有防护功能,所以甲龙又被形象地叫做“坦克龙”。甲龙几乎发现于每一大陆上。

从传统意义上讲,甲龙类包括两个类群,一组为头骨宽大于长,尾端具有发育尾锤的甲龙类(背甲龙类),另一组为头骨长明显大于宽,尾端的椎体愈合而末端没有形成尾锤的结节龙类。

相对于其他的恐龙化石,比如蜥脚形类,鸭嘴龙类,及小型兽脚类来说,我国甲龙类化石发现的较少。目前我国甲龙类化石主要发现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宁夏绘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明星龙,内蒙古自治区的绘龙、山西省的天镇龙、山东省的克氏龙、辽宁省的辽宁龙及浙江省的浙江龙。而在的甲龙化石中,除了辽宁省的辽宁龙及浙江省的标本归入结节龙类甲龙外,其他的均为甲龙类甲龙,或者科一级分类位置不定。

洛阳中原龙(图4.150):化石包括几乎完整的头骨及小部分下颌,3个具有神经棘的背椎神经弓,1个缺失神经棘的颈椎神经弓,1个几乎完整的背椎,2个背椎椎体,7个中前部尾椎体,3个中后部尾椎体和7个愈合在一起的后部尾椎体,完整的左肱骨,左右两坐骨和一耻骨,一些肩带部分甲板(甲板8种类型),背肋及其他一些破碎骨骼等,保存的比较完整,特别是对鉴定起着重要作用的部分是头骨和尾部的末端都保存得很好,头骨长大于宽,尾部的末端没有形成尾锤等特征,显示该标本为结节龙类甲龙无疑。该化石发现,对于研究我国甲龙类,尤其是结节龙类甲龙的古地理分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洛阳中原龙是目前我国所发现的具有完整头骨和完好的尾椎末端保存的结节龙类甲龙(图4.151)。它的头骨和尾椎的构造显示典型的结节龙类构造,但是它的坐骨构造却不是典型的结节龙的。结节龙类生活在欧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亚,甚至可能还生活在南美洲和南极洲。在白垩纪的早、中期,它们的种类和数量最为丰富,以后开始衰退,但是在北美洲有少数种类生存到了白垩纪晚期。因此,它的发现对于研究甲龙类的演化,尤其是结节龙的起源、古地理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3)食肉恐龙类(未研究或研究成果尚未发布)

1)鲨齿龙牙齿;

2)似鸟龙类(Ornithomimosaurs)骨架;

3)窃蛋龙类(Oviraptorosaurs)部分骨架;

4)弛龙类(Dromaeosaurids)。

图4.146 汝阳黄河巨龙(41HⅢ-0001)荐椎部分

图4.147 汝阳黄河巨龙荐椎

(4)鸟臀目恐龙

鸭嘴龙类恐龙部分骨架。

(5)恐龙遗物化石

部分恐龙蛋皮。

4.6.3.2 其他动物化石

1)龟鳖类甲片。

2)双壳类青山中村蚌(亲近种)Nakamuranaia aff.chingshanensis,近圆中村蚌Nakamuranaia Subrotunda,青山中村蚌Nakamuranaia chingshanensis等,正在进一步鉴定之中。

图4.148 汝阳黄河巨龙尾椎、肋骨及脉弧

图4.149 汝阳黄河巨龙骨骼化石

3)介形类:Ziziphocypris costata,Z.sp.,Cypridea unicostata,C.concina,C.sp.,Candona shang-shuiensis,C.aurita,C.sp.,Candoniella sp.,Darwinula leguminella,D.contracta,Eucypris infantilis,E.debilis,E.sp.。

4.6.3.3 古植物

1)轮藻:Clypeator zongjiangensis,C.jiuquanensis,Flabellochara sp.,Mesochara stipitata,M.sym-metrica,M.xuanziensis,M.voluta,M.latiovata,Obtusochara sp.,Alistochara wangi,A.poculiformis,Ac-listochara mundula,A.huihuibaodensis等。

2)孢粉:蕨类植物孢子以Hsuisporites,Cicatricosisporites,Densoisporites为优势分子,见Hsuis-porites spp.,H.liaoningensis,H.rugatus,Cicatricosisporites spp.,C.cf.dahuichangensis,C.minor,Den-soisporites spp.等;裸子植物中以Classopollis花粉占优势,见Classopollis spp.,C.granulatus,C.parvus,C.annulatus。Psophosphaera有一定含量;松柏类双气囊花粉仅见Piceaepollenites,未见气囊分化不完善的古老松柏类花粉;单沟花粉见Cycadopites,Chasmatosporites,但含量较低。

3)植物化石:尚未鉴定。

恐龙类别有哪些?

优质回答恐龙具有肉食龙钟敏类、原蜥脚次亚目、蜥脚次亚目、角龙亚目、鸟脚亚目、甲龙亚目、肿头龙亚目等类。

1、肉食龙类(Carnosauria)曾是兽脚亚目的一个次亚目——肉食龙次亚目。肉食龙类一名最早是指各种各样大型的具有巨大的头及巨大的牙齿的兽脚类恐龙,但它们之间并没有亲缘关系,是个多系群,因此现已不再被使用。

2、甲龙亚目(Ankylosauria)的恐龙体矮壮笨拙,全身被骨质甲所包裹,牙齿细弱,以植物为食。主要发现于白垩纪地层中。我国内蒙、甘肃曾发现这一类化石。

甲龙类进化成两个类型:较轻便的结节龙类和很笨重的背甲龙类。甲龙自始至终都是向着保守的防御方面发展的,它们自出现后身体变化不大。

3、角龙亚目全为植物食性的四足行走的恐龙,其特点是头上不同部位发育大小差异的角。由于顶骨和鳞骨向后延伸形成褶皱的颈盾,使之头骨硕大,几乎占全身长的1/3,此构造也影响了其他头骨部分的改变。

颞颥骨退化,鼻部扩大,吻部细长而成尖喙,眼前孔缩小,颧骨扩大,前上颌骨的原始阶段有牙齿。内鼻孔由长锄骨棒分开,其后缘是腭骨,腭骨孔消失。下颌的喙状突发育,反关节突小。每牙列有15~40个牙不等。齿冠边缘有锯齿构造。

4、蜥脚次亚目(Sauropoda),庞大的四足行走的恐龙。头极小,颈、尾皆长,四肢粗壮。头眼眶后区缩短,吻部延伸,由于眼孔向上,而外鼻孔几乎向后移至头顶。

较宽上颞颥孔分开,下颞颥孔前伸到眼眶之下。腭骨短,内鼻孔宽,下颌短高,下颌骨关节面基本上处于齿列下方。牙齿分棒状和勺状两种。前上颌4、上颌8~13,下颌10~16。

5、原蜥脚次亚目(Prosauropoda),双足行走,杂食型。头不大,顶面光平,眼眶大于头部所有孔眶,泪骨纤细,眼前孔为葫芦状,枕髁较大。下颌关节低于齿列面,牙齿小,齿冠短,两侧面有微弱纵棱发育,其前缘见少量锯齿构造,齿尖不锐利。

颈部较长(9~10颈椎),神经棘及横突不发育,背锥体为双凹型,荐前椎至少23个,愈合荐椎有3个,前部尾椎较高。

甲龙吃什么东西

优质回答甲龙吃植物,甲龙是草食性的,有着很小型像树叶的牙齿,适合啮碎植物。甲龙并不像同期的角龙科及鸭嘴龙科恐龙有着磨碎用牙齿,可见它甚少咀嚼食物。头颅骨及身体其它部份的骨头是闭合的,以加强其力量。

甲龙全身披着“铠甲”的恐龙。它们一般有五六米长,后肢比前肢长,身体笨重,只能用四肢在地上缓慢爬行,看上去有点像坦克车,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坦克龙。

扩展资料

甲龙身体上部覆盖着厚厚的鳞片,背上有两排刺,头顶有一对角。甲龙有个像高尔夫球棒一样的尾巴。它的四只腿都是短的,脖子也很短,脑袋是宽宽的。

甲龙生存于白垩晚期,同时有许多肉食性恐龙。它的骨质、钉状的骨板与锤状的尾巴(又称尾锤)能提供很好保护作用,它的骨骼在蒙他那州发掘到,属于恐龙族群中最后灭绝的一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龙

恐龙分为哪几类?

优质回答如果我们只从恐龙的食性上来分,可以把恐龙分为三类:

主要吃肉的恐龙叫作肉食性恐龙,只吃植物的叫作草食性恐龙,而肉和植物都吃的叫作杂食性恐龙。

1887年,英国的一位解剖学家哈利•西里提出了一种将恐龙分为蜥臀类和鸟臀类的方法,这种分类法被世界公认为恐龙的分类法。

蜥臀类恐龙的腰部呈放射状,坐骨、耻骨和肠骨朝向不同的方向,跟现在的蜥蜴很像。

而鸟臀类恐龙和一小部分的蜥臀类恐龙的坐骨和耻骨平行,并且向后弯斜,跟现在的鸟相似。

蜥臀类恐龙可以分为蜥脚类恐龙和兽脚类恐龙。几乎所有的肉食性恐龙都是兽脚类恐龙,比如霸王龙、恐爪龙等。蜥脚类恐龙的头骨比较小,通常脖子和尾巴都很长,四肢粗壮,比如梁龙。

鸟臀类恐龙则可分为鸟脚类恐龙、肿头龙类恐龙、剑龙类恐龙、甲龙类恐龙和角龙类恐龙。鸟脚类恐龙可以两足行走也可以四足行走,代表种类有异齿龙、山东龙等。

肿头龙类恐龙头骨厚实而坚固,代表种类有肿头龙、冥河龙等。

剑龙类恐龙的背部长有骨质骨板,代表种类有剑龙、沱江龙等。甲龙类恐龙身上有坚硬的铠甲,比如林龙。

角龙类的恐龙头骨都非常巨大,并且头上有角,代表种类是原角龙。迄今为止,被发现和命名的恐龙有近千种。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数目在今后还会不断地增加。

山西龙的山西龙

优质回答山西龙最明显的特征是头颅骨后方两侧,从鳞状骨延伸出来,相距145度角的长、平坦、三角形角状物,与其他甲龙类不同。然而,这些独特角状物的形状因个体而有不同,而少数科学家认为山西龙是个疑名,可能是甲龙科天镇龙的异名。

天镇龙的基本信息

优质回答中文名称( chinese)→ 天镇龙

其它中文名称( chinese[other])→ .

拉丁文学名( name)→ tianzhenosaurus

发音( pronounced)→ .

含义( meaning)→ 山西省天镇的恐龙

目( order )→ ornithischia 鸟臀目

亚目( suborder)→ genasauria 颌齿类

thyreophora 覆盾甲龙亚目

类( infraorder)→ thyreophoroidea 覆盾甲龙形类

eurypoda 扁脚类

ankylosauria 甲龙类

超科(super family)→ ankylosauroidea 甲龙超科

科(family)→ ankylosauridae 甲龙科

亚科(subfamily)→ ankylosaurinae 甲龙亚科

族(tribe)→ syrmosaurini 徐龙族

属(genus)→ tianzhenosaurus 天镇龙

模式种(type species)→ t. youngi 杨氏天镇龙

其它种(other species)→ .

错误归属种(misassigned species)→

时代( period)→ 白垩纪晚期 maastrichtian

分布( found in)→ 中国山西

发现地层( stratum)→ .

食性( diet)→ 植食

典型状态( length up to)→ 长5米

推测体重( mass)→ .

发现者( discoverer)→ pang & zheng, 1998

命名者( first described )→pang & zheng, 1998

恐龙的种类有哪些?分别叫什么名字?有什么特征?

优质回答1、建设气龙。是一种小型的原始食肉性恐龙,体长4米,重约130-140公斤。其主要特点是头大而轻颖,侧扁尖锐的牙齿呈匕首状,颈子短,后肢强壮有力,趾端长有尖锐的利爪,善于两足快速奔跑,捕食其他动物,是大山铺恐龙动物群中可怖的捕猎者。

2、甘氏四川龙。四川龙(学名Szechuanosaurus)是一属中华盗龙科恐龙。它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亚洲。它的外表有点像小型的异特龙,体重约100-150公斤,身长约8米。

3、石油克拉玛依龙。是兽脚亚目、肉食龙次亚目、异特龙科、克拉玛依龙的一个种。肉食性,体长约6米,生活在白垩纪早期,主要分布在中国,化石发现于新疆的鄂尔多斯盆地,材料是一些颌骨的碎片。克拉玛依龙是白垩纪早期一种大型的食肉类恐龙。

4、暴龙科。是一个广泛称谓,是指那些头部巨大,前肢短小的食肉动物。也是地球上最后的食肉性恐龙之一。暴龙科所有成员除了分布的地域、年代、个头大小等些许不同外,都具有相同特征,其中最大的是雷克斯暴龙。

5、驰龙科。是群类似鸟类的兽脚亚目恐龙。它们是群体型中至小型的肉食性恐龙,繁盛于白垩纪。在非正式的用法里,它们通常被称为“盗龙(Raptor)”。

扩展资料:

主要区别:

恐龙与其它爬行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的站立姿态和行进方式,恐龙具有全然直立的姿态,其四肢构建在其躯体的正下方位置。

大部分的蜥臀目恐龙都具有往前突出的耻骨,而鸟臀目恐龙的每根耻骨都向后倾斜。除臀部结构不同外,两类恐龙在生活及行为特征上也不同。蜥臀目恐龙包括以四肢行走的草食性蜥脚类恐龙,以及几乎用两肢行走的肉食性兽脚类恐龙。

蜥脚形类主要生活在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它们绝大多数都是大型的素食恐龙。头小,脖子长,尾巴长,牙齿成小匙状。

蜥脚亚目的著名代表有产于我国四川、甘肃晚侏罗纪由19节颈椎组成的脖子长度约等于体长的一半的马门溪龙,世界上已知体形最大的陆地动物——易碎双腔龙。

兽脚类生活在晚三叠世至白垩纪。它们大多为肉食性,两足行走,趾端长有锐利的爪子,头部很发达,为最聪明的一类。嘴里长着匕首或小刀一样的利齿,暴龙是著名代表,其余如异特龙、南方巨兽龙、棘龙等也颇具名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恐龙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恐龙动物群研究现状》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