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西甲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江苏体育西甲,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柘塘历史
答1.洪泽县历史上出现的名人有哪些
丁 晏
丁晏(1794-1875),字俭卿,号柘塘,清山阳柘塘(今洪泽县岔河镇)人。自幼聪明敏捷,嗜好典籍,早年研读儒家经典,勤学不辍,博闻强记,系清代著名的朴学大师。嘉庆中,漕督阮元以汉易十五家发策,能顺利应试者极少,唯有丁晏以洋洋万余言奉上,条分脉析,博而有要。颇受阮元与著名学者江藩的器重,丁晏由此知名。道光元年(1821),丁晏由举人大挑得教谕,没有就任,一意著书立说。著有《毛郑诗译》、《郑氏诗谱考证》、《三社释注》、《周易述故》、《讼卦浅说》、《说文举隅》等数十部著述。同治年间与诗人、方志学家何绍基总纂《重修山阳县志》。丁晏喜交际,常与许瀚、魏源、黄爵滋、鲁一同等人宴饮谈玄,吟诗赋文,相互切磋。深得诸学者推崇。丁晏卒于光绪元年。故居岔河镇建璇门四道,刻“柘塘故里”额。今圮。
2.溧水区的历史沿革
公元前1122年,周武王克商,分封诸侯,封周章于吴地,国号吴。溧水故地属吴。
春秋战国时期,争霸、兼并战争频繁,溧水故地成为楚、吴相争之地。
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中国,废分封,置郡县,溧水故地属会稽郡溧阳县。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刘邦攻灭西楚,统一全国,溧阳县属鄣郡。
汉武帝刘彻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废鄣郡,置丹阳郡,溧阳县属之。
三国吴黄武元年(222),析溧阳置永安县。宝鼎元年(266),以永安隶吴兴郡。
西晋初,永安属丹阳郡。太康元年(280),改永安为永世。永兴元年(304)析永世置平陵县,俱属义兴郡。后寻还丹阳。永嘉四年(310),又分永世、平陵等县。
南朝宋永初元年(420),溧阳、永世隶丹阳郡,属扬州。大明七年(463),以王畿之内郡属南徐州。大明八年(464),以王畿诸郡复为扬州。
隋开皇十一年(591)析溧阳西北境及丹阳(今江宁小丹阳)故地东部置溧水县,此为溧水建县之始,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元元贞元年(1295)升溧水为州。
明洪武二年(1369)复改州为县。弘治四年(1491),析溧水西南境置高淳县。
清代时溧水属江宁府。
民国时期,溧水县内区域建置常有变更。
1949年4月25日,溧水解放后,实行区建制,属苏南行政公署镇江专区。
1949年5月,溧水县开始建立基层人民政权,至1949年底全县共设立55个乡,438个行政村。
1949年秋,全县划为7个区31个乡。
1951年1月,溧水县划并为48个乡,将第三区柘塘镇、第二区洪蓝镇、第六区在城镇划为县直属镇。
1953年1月,江苏省人民 *** 成立,苏南行署撤销,溧水县隶属江苏省镇江专区。
1953年10月,句容县袁巷乡的扁担坝自然村和尹家边自然村的句容部分(尹家边村原部分属溧水,部分隶句容)划归溧水县共和乡。
1953年11月,句容县虬山乡的东流、新店两个自然村划归溧水县东屏乡。
1955年6月,县委决定撤销溧水县第六区的建制。全县设7个区、1个镇、61个乡。各区名称改以驻地地名称呼,即:白马区、方边区、柘塘区、洪蓝区、石湫区、孔镇区、新桥区。
1956年3月,县委决定将全县原7个区、61个乡镇,调整合并为东庐、秦淮、茅山、石臼4个区、1个在城镇和26个乡。
1956年9月,撤销区建制,溧水县划为16个乡、1个镇。
1958年,溧水县的16个乡、1个镇成立17个人民公社。
1979年8月,因秦淮河拓宽裁弯取直,江宁县禄口公社的杨家庄、北口渡两个自然村划归溧水县柘塘公社。
1983年3月,溧水县由镇江专区划回南京市管辖。
1984年4月,行政体制变革,恢复乡镇建制。
2000年2月,溧水县完成撤乡建镇,实行镇管村体制,溧水县设8个镇、1个省级开发区,至2005年未变。
2013年2月,经国务院、省 *** 批复同意:撤销溧水县,设立南京市溧水区,以原溧水县的行政区域为南京市溧水区的行政区域。自此,溧水结束了1422年的县制历史。
2015年7月,永阳镇、柘塘镇撤镇设街:撤销南京市溧水区永阳镇,以原永阳镇行政区域设立溧水区永阳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秦淮路34号;撤销南京市溧水区柘塘镇,以原柘塘镇行政区域设立溧水区柘塘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驻团山西路8号。
3.洪泽县历史上出现的名人有哪些
丁 晏 丁晏(1794-1875),字俭卿,号柘塘,清山阳柘塘(今洪泽县岔河镇)人。
自幼聪明敏捷,嗜好典籍,早年研读儒家经典,勤学不辍,博闻强记,系清代著名的朴学大师。嘉庆中,漕督阮元以汉易十五家发策,能顺利应试者极少,唯有丁晏以洋洋万余言奉上,条分脉析,博而有要。
颇受阮元与著名学者江藩的器重,丁晏由此知名。道光元年(1821),丁晏由举人大挑得教谕,没有就任,一意著书立说。
著有《毛郑诗译》、《郑氏诗谱考证》、《三社释注》、《周易述故》、《讼卦浅说》、《说文举隅》等数十部著述。同治年间与诗人、方志学家何绍基总纂《重修山阳县志》。
丁晏喜交际,常与许瀚、魏源、黄爵滋、鲁一同等人宴饮谈玄,吟诗赋文,相互切磋。深得诸学者推崇。
丁晏卒于光绪元年。故居岔河镇建璇门四道,刻“柘塘故里”额。
今圮。
4.奉贤的历史
今奉贤县的县境西南部即柘林镇一带在三、四千年前已有人类居住。
秦汉两晋南北朝时属海盐县境,唐宋元明时属华亭县境。清雍正四年(1726年)正式自华亭县析出建县,县名因相传孔子学生子游曾至县境讲学而得,以敬奉贤人而定县名“奉贤”。
1949年5月14日,奉贤全境解放,隶属于江苏省松江专区;1958年3月奉贤县改隶江苏省苏州专区;1958年11月由江苏省划归上海市管辖。奉贤历史之------奉城 奉城位于县境东南部,距县府17公里。
昔为本县县城,今奉城乡 *** 所在地,1985年改建为县属镇,为奉城镇 *** 所在地。镇呈方形,北枕浦东运河,东至川南奉公路,南至曙光中学和汽车站,西达新奉公路,东西长2.28公里,南北宽1.12公里,总面积1180.5亩(据县城乡建设规划所1982年资料,下同)。
人口10424人,其中居民3918人,农民3973人,乡办企业职工2533人。据元代徐硕《至元嘉禾志》等记载,该地原名青墩,又名墩明,因海寇来犯时,墩上举火为号,因此得名。
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地设青墩盐场,后绿树成荫,改称青林。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筑里护塘后,盐民、渔民群居,渐成村落,青林遂改名青村。
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筑青村城堡御倭,置守御千户青村所。明正德年间,改称守御青村中前千户所。
清雍正四年(1726年)建县时,县署初居南桥,雍正九年迁青村所城,从此奉贤县城一名代替青村所城。民国元年(1912年)县署复迁南桥后,该地为城厢、城市建制,设有县司法署。
后设区、镇公所和奉城坊等行政机构,辖区广至今头桥、分水墩、东新市、蔡桥、梁典、周家弄和塘外一部分。古城筑有城墙。
明正德《松江府志》载:“青村城在金山城东一百里,周围六里,高二丈五尺。池广二十有四丈,深七尺余。
城门四,上各有楼,外各有月城楼四,敌台十有一,箭楼二十八”。清光绪《重修奉贤县志》载:“周围六里,高二丈五尺,雉堞一千七百六十六。
旱门四:东曰朝阳,西曰阜城,南曰镇海,北曰拱辰,其上各有丽谯。入城皆陆地,故无水门;外有月城四座,窝铺一百三十座”,县署,清雍正十年(1732年)起建,有照墙、仪门、大堂、二堂、燕室及牢狱等。
文庙,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建,有万仞宫墙、棂星门、泮池、大成殿,东附建学署等。言子祠,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建,有头门、道南学舍及附惜字局等。
肇文书院,清嘉庆十年(1805年)建,有照墙、头门、仪门、讲堂及文昌阁等建筑。城隍庙,明洪武十九年建,有照墙、头门、仪门、歌台、大堂、二堂、寝宫等。
万佛阁,明化建,有大殿、楼阁等建筑,环垣踞堞,戍楼屏前。此外,还有魁星阁、同善堂、先农坛、武庙等明清古典建筑。
奉城街呈“十”字形,有东街、南街、西街、北街之分。旧时大街之北又有一街东西绵亘,曰奉贤街,后称古游里,相传子游曾到此,故名。
民国26年(1937年)11月,奉城遭日军炮轰,古建筑精品县署、文庙、学署、书院及部分城垣毁于一旦。奉城是本县早期 *** 地下活动中心。
土地革命期问, *** 党员刘晓、李主一等在潘公祠内创办曙光中学,建有 *** 曙光中学中心支部、 *** 浦东县委和共青团组织,民国17年(1928年)被当局查封。解放后,奉城一直是区、乡、公社党政机关所在地。
随着沿海地区的开发和市属农场的建立,奉城更趋繁荣,为奉贤第二大镇。奉城是本县东乡农副工产品集散地。
乡脚远及沿海五四、燎原农场和四邻头桥、四团、平安、团外等地,街市终年熙熙攘攘,顾客应接不暇。商业、物资供应网点呈多种经济结构,1984年底有县物资供应站、供销社、合作商店、工业公司、副商公司和个体工商户。
奉城供销社等9个商业单位,设有58个服务门市部、6个收购站和6个加工场,此年,商业销售总额达3073.83万元。以十字街为中心,东南两侧为商业闹市,除有各类商业门市外,也辟有农贸市场和小商品市场。
奉城供销社为国家商业部综合联系点,便民服务较好,被命名为“全国先进基层供销社”。到年底为止有个体工商户253户、541人。
行业有手工业、五金、百货、饮食、水产、水果和服务业,月营业额20万元。农村集市贸易活跃,沿海特产鱼虾之类溢市,短途商贩充斥,市价受市塘桥地区行情制约,货易脱手,全年上市59800人次,成交额112.64万元,日均上市164人次,成交额3086元。
工厂有县轧花厂、水泥船厂、毛纺厂、制镜厂等6家。制镜厂生产的民用生活镜,为国家轻工业部部管产品,盒式旅行镜等产品外销东南亚、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另有乡、村办的仪表厂、机械厂、粮油厂、木器雕刻厂、沪光锁厂等16家。木器雕刻厂的产品,是传统民间工艺品,外销日本等地。
1984年,镇区工人4286人,产值3191.87万元,利润409.02万元。奉城是本县东乡陆路交通枢纽。
位于里护塘外侧的奉城汽车站,为1982年新建,属二级汽车站,是上海市郊乡镇集镇中最大的汽车站。公共交通线有西奉线、西团线、西五线、西燎线、奉柘线和塘四线,呈蜘蛛网形,可东达四团、团东,南至平安、五四农场,西趋南桥、西渡,北通市区塘桥,西南通柘林和燎原农场。
日发车180多班次。
5.关于历史上地主杨丕的资料,事迹,求帮助
楼主,你是指“江西三瑞”中的“杨丕”吗?
“江西三瑞”是指北宋真宗皇帝对吉水人彭济、杨伾、肖定基的敕封。由于彭、杨、肖三人以自己的才干活跃在北宋时期的政坛上,取得了突出成绩,影响很大,深受朝廷赞赏和百姓拥戴,真宗皇帝便专门在宫殿召见他们,并在殿柱上题写赞语曰:“彭济之文章、杨伾之廉谨、肖定基之政事,可称“江西三瑞”。
杨丕是“庐陵四忠”杨邦义的曾祖父,曾任秘书丞、太常博士等职,处事有条不紊,且文章优美,后被真宗皇帝赞曰:“严谨”与肖定基、彭齐渭为‘江西三瑞’。大中祥符八年进士,拔国子博士,历尚书屯田员外郎,出知康帅。卒葬本都上柘塘王四位路下,坐北向南。生子南美。
“江西三瑞”的彭济、杨伾、肖定基是吉水历史上最早的几个进士,他们非凡的才华和卓越的业绩开创了吉水一代文风,他们那种勤奋好学、爱国敬业的精神极大地激励了吉水后代,在他们之后陆续也了欧阳修、杨万里、文天祥等一大批先贤俊杰,使吉水驰名天下。
6.年羹尧的家族成员
太曾祖父:严孟阳
太伯祖父:严友春
太祖父:年遇春(本姓严,其父为元武将,元末守滁阳殉职后,严遇春避难之怀远,居县北许家河柘塘村。明初占籍,以乡音 讹“严”为“年”,称年遇春,为年氏之始。明朝户部尚书年富、清朝大将军年羹尧即出此族。是为安徽怀远始年氏一世祖。)
高曾祖父:年景和
高祖父:年富,字大有,明代安徽省怀远人。
曾祖父:年华
祖父:年绣
父:年遐龄(曾任笔帖式、兵部主事、刑部郎中、河南道御史、工部侍郎、湖广巡抚;一等公、太傅)
兄:年希尧(曾任工部侍郎;内务府总管大臣、景德镇御窑厂监造) 、年法尧(著有定番州志)、年则尧、年述尧
妹:年氏,其夫胡凤翚。胡凤翚时任苏州织造,后夫妻双双自杀于寓所。
年氏,胤禛的侧福晋,雍正即位后封为贵妃。谥号敦肃皇贵妃。三子一女,皆殇。
妻: 正室,纳兰性德的女儿。继室:宗室辅国公苏燕之女
子女:年熙、年富、年斌
年氏:联姻曲阜孔氏家族,未果。
外甥: 皇四女:未命名(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
福宜:(1720-1721)雍正第七子。生于康熙五十九年五月,母敦肃皇贵妃年氏,六十年正月卒。
福惠:(1721-1728)雍正第八子。生于康熙六十年十月,母敦肃皇贵妃年氏。雍正六年九月初九卒,十三年追赠和硕亲王,谥“怀”。
福沛:(1723)雍正第九子。生于雍正元年五月初十,母敦肃皇贵妃年氏,出生之日卒。
年羹尧之后裔,因惧祸,改“年”为“生”,认为“生”字是“年”字倒看,世代为江都县人。
7.零陵水口山镇一带是清朝康熙时期的崇文乡居仁里所辖区域吗
不是。
清朝时期的湖广永州府陵零县崇文乡居仁里地域大致就是今天的湖南永州市零陵区石山脚乡。
清初,零陵县划分为12乡,25里,后增为49里:
附廓4里(东隅里,西隅里,关厢里,乐郊里)
崇文乡四里(上里,居仁里,崇文里,北安里)
丰乐乡6里(谭塘里,上团里,乐善里,存朴里,甫田里,顺则里)
永泉乡2里(永泉里,东兴里)
福田乡4里(雒川里,崇信里,介福里,福田里)
孝悌乡8里(上保里,下保里,名山里,奉义里,西成里,通德里,北庆里,水东里)
开善乡2里(隆庆里,庆源里)
东安乡2里(辛兴里,分兴里)
兴平乡2里(东咸里,西咸里)
进贤乡4里(上甲里,忠信里,咸和里,进贤里)
永政乡4里(常定里,西甲里,悙睦里,南阜里)
归德乡4里(德兴里,青湘里,上辛乐里,下辛乐里)
兴仁乡3里(兴仁里,丰乐里,允怀里)
谢晖酒后失言,被停职纯属活该,但把醉话传上网的人渣却更加可恨
答文江湖小舞
“不知道对面的人别有用心,进行了偷拍,把一些我酒醉的话发到了网上。”
因酒后失言的足球名宿谢晖在执教的球队南通支云停职后,在向被牵涉到的成都蓉城、上海申花、上海海港、南通支云四家俱乐部道歉的同时,也对把他醉话发到网上的人渣表现得非常愤慨。
酒后失言或者酒后吐真言遭到停职或者影响职业生涯的公众人物,在笔者的印象中谢晖是第二个。虽然所属行业不同岗位不同知名度不同,但同为公众人物的谢晖在酒桌上信口开河,全然忘记了先前的教训,实属不该。
在这里,笔者要批评谢晖,作为国内球员最早出洋留学德国的吃螃蟹者,回国踢球或者说执教也十多年了,对于国内足球圈的风气和环境应该有所了解,可惜却因贪杯误事,把坊间或真或假的传言,带到酒桌上信口开河,被别有用心的人渣抓到把柄,放到网上曝光最终影响了工作,甚至可能被永远踢出足球圈,确实托大了。
能够跟谢晖这样的国脚、足球名宿坐到一桌喝酒的对象,按理说也非等闲之辈,能让谢晖敞开心扉毫无顾忌地吐露真言的酒局最起码也得是有交集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面对酒后失言的谢晖,对方能够办出这事,除了说明人品低下外,可能谢晖本身也交友不慎。
谢晖是足球圈里的人,说得也是足球圈里的事,有些事是还是他亲身经历的球队,至于他说的上港120亿投入拿下了中超冠军,单看数字确实吓人,但如果把花在球员转会方面的钱和投资硬件分开说,再结合汇率来仔细梳理一下,可能这个金额还真不过分,顶多这是相当于巴塞罗那、皇家马德里这种级别球队一年的开支,作为曾经跻身世界第六大联赛的中超而言,冠军球队的投入堪比西甲豪门过分吗?
最一万步来说,别管谢晖说的这些内容有没有依据或者有多少水分,这是他在私人酒桌上的话,平日里大家也没少在酒桌上侃大山,把一个足球教练在酒桌上的话上纲上线到停止工作,是不是过分了?
诚然,谢晖作为公众人物而且还是足球队的教练,喝酒喝到说话断片确实有损形象,或者违反了球队的纪律或者规定,如果以这个借口来停止他的职务想必谢晖毫无怨言,教练做不好怎么约束球员呢?
大概率谢晖将被执教的中甲俱乐部南通支云解雇,并且可能因为这几句话被足球圈永远弃用,这是谢晖管不住嘴要付出的代价,就像此前的一些公众人物一样。
但谢晖的话不涉及违法,而是一些足球圈的轶事,牵扯到哪家俱乐部说得不对的地方哪家俱乐部可以反驳,但在涉及俱乐部没有做出反应的同时,供职俱乐部就以教练员私下言论造成影响为由停止谢晖职务,确实有些说不过去。
希望足球圈能够吸取谢晖的教训,远离人渣。
南通支云保级什么意思
答为了球队发展,应该跟强队过招,所以一些实力较弱的球队就要保住自己的联赛等级,因此也被称为保级。
根据查询百度百科显示,在足球联赛中,联赛是有级别之分的。级别高的联赛球队实力越高。为了球队发展,应该跟强队过招,所以一些实力较弱的球队就要保住自己的联赛等级,因此也被称为保级。在高级别的联赛中所有的球队都会争取取得好的名次,以使自己你能继续留在高级别中,而积分靠后的队伍(一般是后三名)就要被降级,同时低一级别积分最前的队伍(一般是前三名)升入高级别联赛。就像西甲意甲中本赛季积分最后的三名要降入乙级,同时乙级联赛前三名进入甲级。欧洲的足球联赛一般都是最后三名球队降级,如英超降级到英冠,西甲降级到西乙。中超由于球队比较少,16支。所以每年只有两个降级名额。如2012年中超球队河南建业和上海申鑫由于分列中超倒数1、2名而被降级。球队为避免降级而努力奋斗的过程称为保级。当然有些球队常年的任务就是保级。
南通支云足球俱乐部(NantongZhiyunF.C.)是一家位于中国江苏省南通市的职业足球俱乐部,成立于2016年1月4日,是南通首支职业足球队,球队主场位于如皋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现征战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
足球 篮球 羽毛球 排球 网球 五种运动的资料,畅所欲言哦
答足球
足球起源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 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现比欧洲更早,历史更为悠久。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 “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 .枚乘传》均有记载。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 ,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1958年7月,国际足联现任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这个质的飞跃是在资本 主义的英国完成的。
足球发展
从17世纪中后期开始,足球运动逐步从欧美传入世界各国,尤其是在一些文化发达的国家更为盛行。越来越多的人走向球场,投身到这一富有刺激性和畅快感的运动中去,以至于一度将足球运动开展得好坏作为衡量一个国家 文化发达与否的标志。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率先为足球运动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1863年10月26日,英国人在伦敦皇后大街弗里马森旅馆成立了世界第一个足球协会—— 英格兰足球协会。会上除了宣布英格兰足协正式成立之外,制定和通过了世界第一部较为统一的足球竞赛规则,并以文字形式记载下来。英格兰足球协会的诞生,标志着足球运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因而,人们公认1863年10月26日,即英格兰足球协会成立之日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 英格兰足协的成立带动了欧洲和拉美一些国家足球运动的蓬勃发展,1872年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协会间的比赛,1890的奥地利开始举办足球锦标赛,1889的荷兰和阿根廷出现了若干个足球组织,1900的西班牙巴塞罗那成立了“女泰罗尼亚”足球协会。这些发展,为创建国际性的足球组织创造了 条件。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球协会联合会(简称国际足联,英文缩写为FIFA)在法国巴黎圣奥诺雷街229号法国体育运动,协会联盟驻地的后楼正式成立,法国等7个国家的代表和代理人在有关文件上签了字。1904年5月23日,国际足联召开了第1届全 体代表大会,法国的罗伯特.盖林被推选为第一任主席。1905年4月14日,英格兰足协加入国际足球联合会。足球预测跟随着足球彩票的形成而发展。
篮球起源
篮球运动原于1891年12月21日,由国际基督教青年会(YMCA)训练学校的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James Naismith)所创。
奈史密斯是加拿大安大略人,先在麦克吉尔大学攻读牧师学准备作牧师,但读了三年却发现根本不适合,他的兴趣是体育,但是麦克吉尔大学并没有这一科系,因此忍耐到毕业,然后到了美国麻省的春田学院,谋得一个体育指导员的职位。由于春田学院是神职人员训练所,所以学员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奈史密斯和他们处的不错。
麻省的冬天在十一月就开始下雪,室外运动不得不停止,但当时的室内运动只有体操与器械操,学员们觉的无聊而无精打采。有一天,春田大学体育系主任高力克博士找奈史密斯问说:学员们是因为没有适当的运动才如此无精打采,所以你去动点脑筋,想一种能引起同学活动兴趣的室内团体运动,让大家快活起来。该校所在地是一个盛产蜜桃的地方,各家各户都备有装蜜桃的篮子,奈史密斯一日在市场看见工人在搬运水蜜桃,卡车上的工人和卡车下的工人合作无间,用投掷水密桃的功夫代替搬运工,而且工人们投掷技术高明,每投必中,这是引起奈史密斯创编篮球的启发意识。奈史密斯以装水密桃的篮子钉在室内运动场两端,二楼凸出悬空的走廊外缘,由于悬廊有十尺高,因此决定梨桶就订在十尺高的地方。再以美式足球、欧式足球与冰上曲棍球的规则,拟定了游戏规则共十三条。此时就在圣诞节假期前夕,也就是篮球运动是在一八九一年圣诞节假期前夕发明的。
就在圣诞节假期收假后的体育课上,奈史密斯将十八位学生分成两队,每队九人。在奈史密斯原来的构想是每队人数不拘,主要是能够让全部的学生参与活动即可,所以每队上场球员最多允许四十名,最少三名。主要规则是把球丢进桶里算得二分,防守者第二次犯规要下场禁足,直到对方进球后方可解禁再上场.如果一队犯规到第三次,则算对方得一分。值得注意是在最原始的规则中不允许球员运球或拍球,只允许传球或掷球到某一点,然后掷球员跑过去接球。同时也没有罚球的规定,罚球在一八九四年才纳入规则。 奈史密斯在当初的比赛中为球员的职责与位置做一个划分,但名称都是沿用欧式足球与冰上曲棍球,如中锋、左右锋、左右卫、中场卫和守门员等。在比赛中奈史密斯不停吹着哨子纠正不合规则的动作,同时不停的叫到「传球!传球」,也还商请两名校工,搬了两张梯子在桶子边侍候。可惜两队直到最后才投进一球,比赛结果一比零,虽如此学生们玩的兴高采烈,浑身大汗,一个个精神焕发,恢复了应有的活力。
过没几天有弗兰克、马洪这位学生来问奈史密斯说;那是什么运动 奈史密斯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回答,这位学生建议说:叫奈史密斯球如何 奈史密斯说:不可,不可!弗兰克.马洪这位学生再建议说:那就叫篮球(BasketBall)怎么样 奈史密斯即刻赞成。在初期打字的十三条规则中,只有标题,而手写的「篮球」两个字,是后来加上去的。「篮球J这两个字一直使用到一九二一年才转化成一个字「Basketball」。 开创初期进行这种游戏,碰上最大的一件麻烦事,就是篮框有底,每投中一次,球便留在篮子里,必须有人拿梯子爬上去把球拿下来,才能继续比赛。据传说,后来会取消篮底的原因是,因为一名慌慌张张的学生从梯子上摔下来后,所提出的建议。这样一「摔」,使篮球有突破性的进展。虽然此事已不可考,但却蛮有趣的。
现代羽毛球运动起源于英国,据说1860年在英格兰,格拉斯哥郡的倍明顿庄园举行宴会上,由于下雨,客人们只能呆在室内,有几个从印度回来的退役军官就向大家介绍了一种隔网用拍子来回击打毽球的游戏,人们对此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后来人们就以倍明顿(Badminton)作为次项运动的名称。1893年英国成立了羽毛球协会,1899年举行了第一届全英羽毛球锦标赛。此后羽毛球运动就传到了世界各地。
羽毛球运动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小型球类运动。由于它的运动器材简便,不受场地限制,两把拍子一个球,无论走到哪里,无论有网无网,无论室内、室外,只要有一小块空地,就能进行活动和锻炼。羽毛球运动特有的风格,它一方面是一项技巧性很强的竞技性比赛项目,另一方面,它是一项普及性很强,老少皆宜的活动。既能强身健体,又充满乐趣。无论是从事竞技性运动,还是一般性的大众健身活动,多需要在场上不停地移动跳跃、转体、挥拍击球。因此,青年男女经常进行羽毛球锻炼,能促进生长发育,提高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培养不怕困难,不甘心落后,顽强的拼博精神,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
我国羽毛球运动的发展概况
现代羽毛球运动约于1910年传入我国,最早在上海,随后在广州、天津、北京、成都等城市的基督教青年会和学校中有所开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人民群众的健康,体育运动得到了蓬勃的发展,羽毛球运动也逐渐为群众所喜爱,并作为我国重点开展的项目之一。1953年在天津首次举办了全国比赛,当时只有五个队19名选手参加。
1954年,先后一批报效祖国的赤子回国,并带回了先进的羽毛球技术,同时组建了国家集训队。继而我国在东南沿海几个主要大城市也成立了以归国华侨青年为骨干的羽毛球队,在“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走自己的路”的思想的指导下,我国羽毛球运动员总结了国内外羽毛球运动的经验教训和技术资料,结合自己的运动实践进行了探索,不断改进训练方法。其中,福建省运动队主要在技术的手法上、广东队主要在步法上进行了改革和突破。同时借鉴我国乒乓球运动的成功经验,并通过对多年训练和比赛实践经验的总结,提出了“以我为主、以快为主、以攻为主”的积极打法。后来,又经过不断的总结和完善,逐步形成了中国羽毛球运动所持有的“快、狠、准、活”技术风格。我国运动员怀着一颗勇攀世界羽坛技术高峰、为国争光的雄心大志,吸取了国外的一些先进的运动训练方法,勤学苦练,自觉地贯彻了“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三从一大”训练方针,运动技术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但由于政治上的原因,当时我国未加入国际羽联,故未参加世界性锦标赛。但是在国际相互的交往中,多次与当时的世界强队进行过较量,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许多外电报誉为“无冕之王”“冠军之冠军”等。
直到1981年5月,国际羽联重新恢复我国在国际羽联的合法席位,实现了我国运动员多年的夙愿---逐鹿世界羽坛,争夺世界桂冠,为国争光。
1981年7月,在第1届世界运动会上(美国洛杉矶),我国运动员陈昌杰、孙志安、姚喜明、刘霞和张爱玲夺取了男女单、双打的四项冠军。1982年,我国第一次参加了全英羽毛球比赛,张爱玲夺得女子单打冠军,徐蓉/吴健秋夺得女子双打冠军,孪劲勇夺男子单打冠军。同年,中国队第一次参加“汤姆斯杯”赛,在第一天1:3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奋力拼搏,最终以5:4击败羽坛劲旅印尼队,夺得冠军。1984年,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我国羽毛球女队又夺得了第10届“尤伯杯”。
紧随其后,我国又涌现出了杨阳、赵剑华、熊国宝、李永波、田秉义和林瑛、吴迪茜、李玲蔚、韩爱萍等一批世界羽坛顶尖高手,从而进一步奠定了我国羽毛球技术水平处于世界羽坛领先地位的基础,在一系列世界大赛中为祖国夺得了众多的金牌,创造了中国羽毛球历史上的辉煌时期。进入90年代,随着杨阳、赵剑华、李玲蔚等一批优秀运动员的相继退役,我国暂时出现了一段青黄不接的时期,而印尼经过了多年的历精图治,涌现了一批以阿迪、王莲香为代表的新秀。欧洲也重新崛起,韩国、马来西亚有时有新人涌现,世界羽坛进入了群雄抗衡的时代。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我国羽毛球项目竟与金牌无缘。直到1995年才逐渐步出低谷,首次夺得“苏迪曼杯”。1996年,在亚特兰大奥运会上,葛菲/顾俊勇夺女双冠军,实现了我国羽毛球项目在奥运会上零的突破。1997年,我国运动员再次夺得“苏迪曼杯”,同时在世界锦标赛上获得了女单、女双和混双三块金牌,开始步入再铸辉煌的历程。
国外:姓名:盖德(Peter Gade) 性别:男 国籍:丹麦 生日1976.12.14 身高:1.84米
姓名:黄综翰(Wong Choonghann) 性别:男 国籍:马来西亚
生日:1977.2.17 身高:1.83米
姓名:陶菲克(Hidayat Taufik) 性别:男 国籍:印尼
生日:1981.8.10 身高:1.78米
姓名:哈菲兹(Hashim Hafiz) 性别:男 国籍:马来西亚
生日:1982.9.13 身高:1.86米
姓名:西吉特(Budiarto Sigit) 性别:男 国籍:印尼
生日:1975.11.24 身高:1.73米
姓名:柳镛成(Yoo Yong-sung) 性别:男 国籍:韩国
生日:1974.10.25 身高:1.71米
姓名:河泰权(Ha Tae-kwon) 性别:男 国籍:韩国
生日:1975.4.30 身高:1.87米
姓名:李敬元(Lee Kyung-won) 性别:女 国籍:韩国
生日:1980.1.21 身高:1.60米
姓名:张海丽(Mia Audina-Tjiptawan) 性别:女国籍:荷兰
生日:1979.8.22
姓名:米仓加奈子(Yonekura Kanako) 性别:女 国籍:日本
生日:1976.10.29 身高:1.66米
国内:
蔡贇(:Cài Yūn,1980年1月19日 ),男,籍贯江苏苏州,身高1.82米
吴建秋,(1962年)男,江苏南通人,国家羽毛球队队员,国际级运动健将,世界冠军。
付海峰,男,中国羽毛球男子双打运动员,广东人,与蔡赟搭档后成为中国继李永波、田秉义之后的全英公开赛冠军(2005年)。以后场大力杀球著称。
谢杏芳(1981年1月18日-),女,籍贯广东,中国羽毛球运动员。
赵剑华(1965年)男,中国著名羽毛球运动员,1965年生于江苏省南通市
葛菲,(1975年10月9日—),女,江苏南通人,羽毛球运动员,世界冠军,奥运冠军。
高凌(1979年3月14日-),女,湖北武汉籍贯,中国羽毛球运动员。
黄穗(1981年1月8日-),女,湖南籍贯,中国羽毛球运动员。
董炯,北京人。1973年出生,18岁时加入中国国家队,1996年奥运会获得男单亚军。同年获得世界杯赛男单冠军,1997年获得全英公开赛、中国公开赛、瑞士公开赛和丹麦公开赛冠军。
张军(1977年11月26日- ),男,籍贯江苏苏州,中国羽毛球运动员。
排球
早在1895年,美国麻省霍利克城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发明了一项球类游戏:在网球场上用一个篮球的球胆进行比赛,双方人数相等,各居一方,将球胆在网球来回传托,使其在空中飞来飞去,并命名为“volleyball”,意思是“空中的球”,这便是排球的雏型。当时比赛人数的多少、球的大小、比分的多少都是随意而定的。很快,这种有趣的游戏就在基督教青年会中广泛传播,成为一项正式的球类比赛。由于最初比赛时,每队多为16人,4人一排,前后4排,故取名为“排球”。后来几经变革,先后改为12人制和9人制,直到1918年,才规定排球比赛采用6人制和15分记分制的规则。
排球运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逐步传入欧洲大陆。1900年传入亚洲,1905年传入中国。1947年,国际排球联合会正式成立,排球运动从而成为一项有世界性组织的体育项目。1949年,举行了第一届世界男子排球锦标赛,1952年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女子排球锦标赛,从此排球在世界各国广泛开展起来。1964年在第18届奥运会上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网球
网球运动的起源及演变
网球运动的起源及演变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网球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开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国,现盛行全世界。
网球运动起源在法国。早在12—13世纪,法国的传教士常常在教堂的回廊里,用手掌击打一种类似小球的物体,一次来调剂刻板的教堂生活。渐渐地这种活动传入法国宫廷,并很快成为当时贵族的一种娱乐游戏。当时,他们把这种游戏叫(法语,用手掌击球的意思),即“掌球戏”。开始,他们是在市内进行这种游戏,后来移向室外,在一块开阔的空地上,将一条绳子架在中间,两边各站一人,双方用手来回击打一种裹着头发的布球。
14世纪中叶,法国王储将这种游戏使用的球赠送英皇亨利五世,于是这种游戏便传入英国。
这种球的表面使用埃及坦尼斯镇所产的最为著名的绒布—斜纹法兰绒制作的,英国人将这种球称为“Tennis”(英文:网球),并流传下来,直到现在,我们使用的球还保留着一层柔软的绒面。
15世纪,这种游戏由用手掌击球改为用拍板打球,并很快出现了一种用羊皮制作拍面的椭圆形球拍。同时,场地中央的绳子也该为了网子。16—17世纪是这种活动的兴旺时期,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赛。在这之前,由于这种活动只是在法国和英国的宫廷中流行,所以网球运动又成为“宫廷网球”和“皇家网球”。
1873年,英国的温菲尔德(Walter Clopton Wingfield)少校改景了早期网球的打法,并将场地移向草坪地,同年出版了《草地网球》一书,提出了一套接近于现代网球的打法。1874年,又规定了球网的大小和高低,在英国创办了简易的草地网球比赛。1875年,英国板球俱乐部修订了网球比赛规则后,于1877年7月举办了第一届温布尔登草地网球锦标赛。后来这个组织又把网球场地定为23.77米x8.23米的长方形,球网中央的高度为99厘米(在此之前,球网的高度是2.1234米),并确定了每局采用15,30,40、平分的记分方法。1884年,英国伦敦玛丽勒本版球俱乐部又把球网中央的高度定为91.4厘米。至此,现代网球正式形成,很快在欧美盛行起来,成为一项深受欢迎的球类运动。
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在器材和场地设置等方面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网球拍由笨头笨脑的木质拍,发展到制作精细的圆头拍。此外在重量,材料,质量,形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球由原来的小布球,发展到胶皮球,橡皮球。
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上,网球的男子单打于双打被列为正式正式比赛项目。后来,由于国际奥运会和国际网球联合会在“业余运动员”的定义上有分歧,已经连续七届奥运会都进行的网球比赛被取消,直到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上,网球被列为表演项目,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网球重又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明晚期的柳敬亭是谁
答柳敬亭是明末清初著名的评话艺人,扬州评话一代宗师。他的传奇多有记载,然而在柳敬亭的籍贯认定上,却纷争不一。
谈笑书屋
配图
柳敬亭籍贯百年各有一表
柳敬亭的籍贯?与他交往的友人或曰泰州(余怀《板桥杂记》:“柳敬亭,泰州人。”张岱《柳麻子说书》:“及见泰州柳先生。”),或曰扬之泰州(吴伟业《柳敬亭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顾开雍《柳生歌并序》:“扬之泰州柳生,名遇春,号敬亭。”),或曰海陵(朱一是《听柳敬亭词话》:“海陵柳生会稽住。”),或曰吴陵(汪懋麟《柳敬亭说书行》:“吴陵有老年八十”)。海陵、吴陵是泰州的别称,表述尽管各异,肯定他是泰州人则同。明清时泰州属扬州府,柳敬亭长期生活在南京,因而有时也说“维扬柳敬亭”(吴伟业《楚两生行并序》)、“扬州人”(阎尔梅《柳麻子小说引》)、“南京柳麻子”(张岱《柳敬亭说书》)、“白下柳生”(王澐《漫游记略》)。编纂于清代的《康熙扬州府志》、《雍正扬州府志》、《嘉庆重修扬州府志》、《雍正泰州志》、《道光泰州志》等,均有柳敬亭传。民国十六年(1927年),《小说世界》第十五卷二十三期“文坛秘录”栏,刊载了钱啸秋的《柳敬亭之世系》,他根据通州曹氏家谱,首次披露柳敬亭是宋曹彬之后,祖籍真定府灵寿,曹彬的九世孙珏迁居常熟,十二世孙尧卿渡江至通州馀西场定居,尧卿后代有永昌,“永昌即敬亭也,字葵宇,与其父应登、弟永祥曾播迁至泰州,世因误以敬亭为泰人。自敬亭徙居南京,指柳为姓,人更不知敬亭为曹永昌矣。”民国二十五年,《越风》第二十一期有张破浪《平话家柳敬亭考证录》,其中“敬亭之世系”引用钱说,“以敬亭之易姓,而世遂不知其世系,自明末迄今,且三百年,曹姓世系均不知”,“因啸秋为文以表张,而世遂知敬亭之原世系焉。”不过,也有人不相信。1956年出版的洪式良《柳敬亭评传》就认为“这种说法值得考虑。”如柳真是曹彬之后,在旧社会里柳会引以为荣,吴伟业也将记入《柳敬亭传》里借以增高柳的身价。柳既不谈,吴又不记,这就不能令人无疑了。”(第3页)
1963年,《江海学刊》第一期发表管劲丞《柳敬亭通州人考》一文,管氏根据亲见的曹氏族谱和范国禄的七古《听居生平话》,对柳敬亭的籍贯及相关问题做了仔细分析,断定柳敬亭祖居通州馀西场,至其父应登和叔应科,才率敬亭等迁居泰州。或许不久就兴起“四清”、“文革”等运动,这篇文章影响不大,不仅《辞海》柳敬亭的条目仍按传统说法写作泰州人,就是1979年出版的陈汝衡《说书艺人柳敬亭》一书,在叙述柳的家世时也只提到钱啸秋,很可能还不知道有这篇文章。当然,南通人是知道这桩公案的,修成于上世纪末的《南通县志》和《南通市志》都为柳敬亭立了传。《南通县志》说他“本曹姓,流落泰州后,改姓柳”(第1187页)。《南通市志》说“本名曹永昌……幼时随父迁居泰州,因受陷害成缉捕对象,休息于柳树下指柳为姓”(第2483页)。而旧志是没有柳敬亭传的。2003年第八期《文史知识》“张謇与南通专号”上,发表了陈辽《平话奇才柳敬亭》,强调柳敬亭是通州人,并介绍管劲丞有《柳敬亭通州人考》,虽然陈辽先生没有提供新的资料,却提示了柳敬亭的籍贯问题。
管劲丞的《柳敬亭通州人考》,是研究柳敬亭籍贯的重要文章,今天不论主张柳是通州人还是泰州人,考证柳敬亭的籍贯问题都离不开曹氏家谱。现南通图书馆藏有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重修的《通州曹氏家谱》一部,共36卷,约1300页,分装为24册,其中一册为恩荣录。管理人员说不清它的来历,从内容看,似有可能就是当年管劲丞见到的那部。全谱旧损,上有“曹氏世系图”,曹氏以迁通的尧卿为第二世(管劲丞、陈辽均误为第一世),以实际上并未到通州的尧卿之父宣徽公为迁通一世祖。
正确解读曹氏家谱,是解密柳敬亭籍贯的关键所在。钱啸秋就是一例。他说柳敬亭“与其父应登、弟永祥曾播迁至泰州,世因误以敬亭为泰人。”这里一个“曾”字,令人觉得柳敬亭只是跟着父亲到泰州住过一阵而已,细勘家谱,哪有这层意思。管劲丞对家谱解释详细,如说“柳敬亭的父辈兄弟三人和他兄弟二人,都有名有字,而所取字面皆似雅而俗。看来他家既非士族,亦非农民或灶丁,在馀西这个小市镇上,可能属于小市民的上层分子,如开行设肆的老板之类。而其父应登兄弟的同徙泰州,更可能为经商而离家创业”。民国年间,柴萼《梵天庐丛录》卷二十八“柳敬亭弟”条所说柳敬亭的情况,因与其他资料相差太大,人们都不相信,但说柳敬亭“其父一钱侩”,并有弟一人,结合管氏的分析,柴萼所说的这两点或许不无依据。管劲丞解释家谱说,“棆生三子:长子应登,字文楼,按即柳敬亭之父。谱名下注‘徙居泰州’,说明他家外迁,系从其父开始。祖父曹棆没有同去。”“他的二叔父曹应科偕其父同徙泰州;三叔父应试未徙。那么,非独自奉二亲家居,即亲死析产,守祖业自立门户”也是正确的。不过,管氏认为曹应登弟兄各率二子一道迁至泰州,同住北门便民坊,却值得商榷。
管劲丞认为:“应科的二子随父迁徙,应试的二子随父守祖业,所以谱上都毋庸再注。柳敬亭二弟永祥,也是随父徙泰州的,谱上却同样有详注,这是因为既于曹永昌名下注有‘徙居南京’,便不得不加注以示分别。”曹氏世系图比较简陋,在各人名下没有记生卒年月,对迁徙这样的大事也不记时间,因此,曹棆的长次二子徙居泰州是在他们青少年时期还是成年,徙居时有没有成家,有没有子女,从谱上无从得知。曹应登弟兄迁泰时,应登子永昌(柳敬亭)有没有出生,从可能性来说不外两种,一是已出生,一是未出生。管劲丞及钱啸秋等认为,不但永昌已经出生,连弟永祥也已出生了。这么说虽然不能说与家谱的记载相抵牾,但在家谱中却也找不到依据,将此说与明末清初的记载联系起来看,当时那么多的人记载柳敬亭是泰州人而不是通州人,原因何在?唯一的可能,它来自柳敬亭自报家门。吴伟业在《柳敬亭传》中说:“年十五,犷悍无赖,名已在捕中。走之盱眙……”试想,如果柳敬亭(曹永昌)出生于馀西,幼年才随父母迁至泰州,10多岁又离家出走、糊口四方去了,他在泰州生活的时间仅10年左右,叔父甚至祖父仍生活在馀西,自己在泰州还是个“通缉犯”,柳敬亭对人自称泰州人合乎情理吗?如果不是这样而是另一种情况,即曹应登弟兄二人是年轻时结伴来泰州闯荡,后来在泰州站稳脚跟,成家立业,儿女都出生于泰州,这些儿女对老家馀西的印象渐淡,成人之后自认是泰州人,这才合理。如此,符合当时人的记载,又与曹氏家谱毫无扞格难通之处。
柳敬亭曾在泰州“北门便民坊”度过幼年和少年?
如果柳敬亭是在泰州出生、成长的,我们固然可依家谱所记称之为通州人,那就是祖籍而言。
管劲丞认为,“族谱于应登、应科名下并注‘徙居泰州’,只在永祥名下兼注所住‘北门便民坊’地点。推想‘北门便民坊’一宅,当是徙泰两房同居之所。谱上所以注在永祥名下,为的是对永昌的徙居南京有分别,同时并包括了他父亲和二叔父的同居之所。如果三人所居不同,族谱纂修总不会挂一漏二。为此,不妨肯定柳敬亭曾在那‘北门便民坊’居所中度过他的幼年和少年。”这种说法,猜测的成分过多,与家谱的原意和历史情况不符。据明代的《万历泰州志》和《崇祯泰州志》,明代晚期至明末,泰州北关的九个坊中没有便民坊,其他城内和南关等处也没有便民坊。便民坊这个名称第一次出现,是在清代的《道光泰州志》,距由明入清180多年,它已发展为便民坊东甲和便民坊西甲,位置确实在北门外,约为城河以北、稻河以西大片地方。便民坊并不是明代的坊名而是清代早期的坊名,只是清代泰州的第一部志书《雍正泰州志》编纂潦草,系汇集《崇祯泰州志》、《微尚录存》等现成的志书,再加上入清以后的一些文献凑泊而成,其中坊里部分全抄自《崇祯泰州志》,用的是近100年前的陈旧资料,没有记下当时实际的坊里名称,便民坊失载。至迟在民国早期,便民坊东甲、便民坊西甲已演变为东甲坊、西甲坊了(见《民国泰州志稿》卷三“疆域”)。民国二十年泰县调整县内区划,“坊”取消,更没有人知道便民坊这个名称了。
曹应登弟兄迁到泰州,推算时间在明万历年间(柳敬亭出生于万历二十年,即1592年,见何龄修《关于柳敬亭的生年及其他》,《清史论丛》第三辑,1982年),管劲丞说他们弟兄子侄一道住在便民坊,甚至说柳敬亭的幼年和少年时代在便民坊度过,事实上依据不足。曹氏家谱在曹应登、曹应科二人名下只注“徙居泰州”,应理解为徙居泰州境内,但不一定住在泰州城中。有便民坊之说,时间当在清初。
不过,曹应登弟兄来泰州后居住的地方,我推测也不会十分僻远。清初泰州人宫伟鏐《微尚录存》卷六“艺事柳逢春列传”说:“李公三才开府泰州,缉地方恶人,长吏以春(按:即柳敬亭)应,时十七八岁一恶少耳。开府轻其罪,父欲法绳之,乃出亡,游四方……”如果生活在僻乡,长吏就不会拿柳敬亭去应付差事,致使其远走他乡了。曹应登弟兄很可能落脚于泰州近郊,后经几十年,到了清初,迁泰第二代中的曹永祥率全家移居北门便民坊,家谱这才有他名下的这条“徙居泰州北门便民坊”的小注。这时其父曹应登早已去世,其兄柳敬亭一家也早已不在泰州,他们名下当然不会注这样的内容,而其叔曹应科一支,即其堂兄弟永盛、永恒等人仍生活在原地,家谱当然也无需再加小注。比柳敬亭仅小十来岁的宫伟鏐,在柳敬亭传中说他“本姓曹,泰之曹家庄人也”,理应有所依据,这曹家庄很可能正是由通州馀西曹氏弟兄迁泰聚族而居得名的。当时,泰州城郊的农村人烟稀疏,如上官运盐河(今称老通扬运河)南的塘湾,至清康熙中叶仍然“两岸空阔,漭泱无人迹”(见沈龙翔《周公铺》诗序),外来人口在这里定居很容易。泰州城周围有好几个曹家庄,泰州城东南不到10里处,塘湾以北的上官运盐河西侧就
有一个曹家庄。
“流落泰州后,改姓柳”许是戏说
结合柳敬亭同时代人的诗文及明清泰州志的记载,可以对《通州曹氏家谱》作如下解读:一,柳敬亭(曹永昌)父曹应登、叔曹应科由通州馀西徙居泰州;二,柳敬亭与弟永祥均出生于泰州,后柳敬亭辗转至南京定居,永祥迁居泰州北门便民坊。同时还可以推知,曹应登弟兄徙居泰州的时间为明万历年间,曹永祥迁居便民坊的时间为清初;柳敬亭出生地为泰州曹家庄,这是曹应登弟兄来泰州的居住地,具体位置无考。说柳敬亭“幼时随父迁居泰州”,在谱上找不到根据,也不合情理。说曹永昌(柳敬亭)“流落泰州后,改姓柳”许是戏说而已。
曹氏家谱中有关柳敬亭的记载可靠吗?
柳敬亭在明末清初虽然名闻遐迩,但说书艺人在封建社会并没有多高的社会地位,如果不是事实,通州曹氏毫无必要将其牵扯入谱,以增族荣。至于清初的《柳敬亭传》中没有提到他是曹彬之后并不足怪,柳敬亭幼年身边没有祖父母,未必有人告诉他曹彬之类的陈年往事。有人说,柳敬亭果真祖籍通州馀西,当时有关他的诗文那么多,怎么可能一点都不涉及。明清文士与柳敬亭结交,是在他成名之后,距他父辈由馀西迁到泰州,少说也相距40年了,柳敬亭平时如果只自称泰州人,不说自己的家世,别人哪会清楚,诗文没有什么反映是很自然的。
诗中记载柳氏生平
管劲丞文中引用的范国禄的诗就是很重要的反映柳敬亭家世的史料。范国禄(1623-1696年),字汝受,通州诸生,诗文名震一时。其父范凤翼,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历官光禄寺少卿,入清不仕,以文章气节称著。范氏是通州望族,熟稔地方掌故,范国禄年齿比柳敬亭晚一辈,少年时听过柳敬亭的评话。柳敬亭去世多年后,高足弟子邗江居辅臣到通州献艺,范国禄、陈世昶等人有诗纪其事。范国禄有诗四首,其中七古《听居生平话》和七律《居生索赠》都说到柳敬亭是通州人。据清人王藻的《崇川各家诗钞汇存》所收范国禄《十山楼诗钞》有记:
听居生平话
繁华昔日称南京,赁舂我在西华门。桃叶渡头恣游冶,平话争夸柳敬亭。司马堂高惜颜色,倾动公卿一长揖。入座轻将醒目敲,四壁无声人倚席。二十一史多短长,稗官野乘嫌荒唐,出吾之口入君耳,匠心那得皆文章。指挥应节成钩画,唾咳凌风飏珠玉,抉尽英雄儿女情,描向尊前分按拍。开元遗事话鸡坊,流落临安谁擅场。直到烈皇初御极,五狼发迹名始扬。留都乱后闲人少,兔丝燕麦埋青草。博得风流白下传,十年转盼徐娘老。我尝掩泪望馀西,柳家巷口夕阳低。几人绝诣留衣钵,独有居生一蹴跻。吴陵地与东瀛近,梓里相亲关正性,已从授受见真源,变化离奇况加进。居生居生尔年妙,贯串古今特分晓。何不挟此游长安,凌厉尘埃出人表。
《听居生平话》管劲丞引用时,不知是所据版本不同还是排印的问题,与上述文字小有差别。《十山楼诗钞》按年编纂,这两首诗均系于康熙戊辰即二十七年(1688年)。《听居生平话》因居辅臣而追忆柳敬亭。从诗的开头到“描向尊前分按拍”,叙述昔日在留都南京听柳敬亭说书的情景。“开元遗事话鸡坊,流落临安谁擅场”,上句用唐人小说《东城父老传》的典故,下句“流落临安”系借用宋人《都城纪胜》“说话四家”之类,这两句是回过头来追述柳敬亭成名之前的平话界无人擅场可称名家,作为铺垫引出下面两句,烘托柳敬亭的崭露头角。“五狼”指通州,以地望代称柳敬亭,“五狼发迹”是说柳敬亭“发迹”,而不是说柳敬亭在五狼(通州)发迹。四句连在一起,说的是柳敬亭之前平话界业绩平平,到崇祯时柳敬亭“发迹”了,平话界才有人名扬天下。范国禄作此诗时,柳死去已10多年了。“我尝掩泪望馀西,柳家巷口夕阳低”,馀西是柳敬亭的祖居之地,其先人庐墓在焉,“柳家巷”则是虚指,为的是点明柳敬亭之“柳”。掩泪而望,只见夕阳低斜,意境萧瑟,怀念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是当时人知道柳敬亭祖籍通州馀西的有力证明。最后十句咏居辅臣。“吴陵地与东瀛近”两句是说,泰州(吴陵)、通州(东瀛)地理相近,都是培养柳敬亭禀性的梓里。所谓“正性”,意为“纯正的禀性”,盂康文有“禀自然之正性”,范仲淹文有“存乎诚,而正性既立”。这“正性”就是居辅臣从柳敬亭那里接受的“真源”,有了这“真源”,居辅臣才“一蹴跻”。
《听居生平话》是有关柳敬亭的重要史料,《柳敬亭通州人考》之前没有人提及,管氏功不可没。可惜管氏对诗有不少误解乃至曲解的地方,如认为“开元遗事”四句说柳敬亭因说书“不能擅场而流落在杭州”,“崇祯初元回到故乡通州说书之后,才搞出了一点声名”,“我尝掩泪望馀西”两句是说柳敬亭“死后归葬馀西祖墓,先曾经过通州”。“梓里相亲关正性(姓?)”句,正姓,谓曹姓;此句则谓柳敬亭把通州作为家乡,乃由于本姓曹的缘故。因与籍贯问题没有太大关系,管劲丞又谢世多年,这里不详说。另外一首《居生索赠》,颈联上句“南国已无芝麓客”,指柳敬亭曾在北京龚鼎孳(号芝麓)家中献艺,为一时雅事,这句是说,现在南方已经没有这等艺术水平的人了。下句“故乡曾有敬亭翁”云云,由于柳敬亭是居辅臣的业师,用同乡形容二人的关系显然不妥,体会辞意,它不是说居辅臣的故乡有柳敬亭,只能指范国禄自己家乡通州曾经出过平话大师柳敬亭。我认为,这两首诗足以说明,明末清初通州人十分了解柳敬亭,是将柳敬亭作为乡亲怀念的。这当然也从侧面说明了曹氏家谱记载是可靠的。《通州曹氏家谱》所记柳敬亭的家世比较靠实,曹应登、曹应科徙居泰州、应登子永昌即柳敬亭完全可信,通州馀西为柳敬亭的祖籍。明清众多记载,说柳敬亭是泰州人,也不错。这些作者是与柳敬亭交好的友人,这些诗文多数写于柳敬亭生前,柳敬亭如果不自认为泰州人,怎么能够允许别人一次又一次将他的籍贯写错呢!对柳敬亭籍贯的这两种说法,不在一个层面上,一是历史,一是当时的现状,它们不但不矛盾,而且相互补充,将二者综合到一处,正丰富了柳敬亭生平的内容。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南通西甲》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196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