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甲骨文:中药“龙骨”论斤卖!中国人时常说“三皇五帝”和“五千年文明”,殷墟的考古活动,证实了中华文明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存在。此外,重要的另一根据,就是甲骨文。...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陕西甲骨文书法展览图片,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甲骨文:中药“龙骨”论斤卖!

甲骨文:中药“龙骨”论斤卖!

中国人时常说“三皇五帝”和“五千年文明”,殷墟的考古活动,证实了中华文明至少在公元前3000年就已经存在。此外,重要的另一根据,就是甲骨文。

而说起甲骨文,中国人都知道它是一种刻着古老文字的兽骨或龟壳,古代时用来占卜或记录,有着极高的文物价值。然而就在一百多年前,这些珍贵的甲骨并不为人所知,甚至还在论斤卖。

时间回到清代光绪年间,当时河南安阳的小屯村,有一位叫马五哥的小伙,在农耕犁地时发现几片类似于骨头的薄片,以为是中药,就收了起来,后来找到同村的赤脚郎中看了一下,说这是中药“龙骨”。

这位郎中认为,“龙骨”乃是集天地精华的骨头,磨成粉后,听力不好能治耳,视力不好能治眼,味觉不好能治舌,反正就是包治百病。

马五哥听了以后,带上锄头,到地里深挖,陆续挖出3车“龙骨”,分批卖给中药铺。一年下来,大赚一笔。此后,马五哥干脆也不种地了,做起了药铺的“龙骨”进货商,他给当地农民报酬,让他们到地里找“龙骨”,他负责联系药铺。

一时间,“龙骨”包治百病的说法风靡全国,引发了一场“龙骨”的挖掘热。

到了光绪二十五年,即1899年的夏天。京城里有一位名叫王懿荣的国子监祭酒——相当于校长,突然患上了顽固的传染性疾病。令人哭笑不得的是,给他看病的京城名医,竟也相信了从小屯村流传出来的“龙骨神话”,给王懿荣开了一张药方,其中就有“龙骨”。

差役很快就将药买了回来,打开药包后,王懿荣随手拿出一片“龙骨”,在手中翻转来回地看,突然发现“龙骨”还带有一种类似文字的刻痕。平时对金石学略有研究、家中收藏了不少古玩的王懿荣敏感地想到:这会不会并不是什么所谓的中药?

王懿荣

再取了几片,仔细观察后,他发现骨片上类似的刻痕很多,一笔一画都非常精细工整,端正有序,显然是人为的痕迹。而这种人为的痕迹,不可能是知道“龙骨”最终要被磨成粉使用的药铺所为,何况,这痕迹看着也实在不像最近形成的。

稍加思索,王懿荣立即叫来差役,带足家中所有现银,到先前买到这些“龙骨”的达仁堂问清这个东西的来历,然后到全城的药铺,买下所有明显带有刻痕的龙骨。

仅两天时间,京城药铺的“龙骨”全部脱销。经过家中差役的调查,他还认识了从河南陕西等地来的专门做“龙骨”买实生意的供货商,无一例外全部被王懿荣出高价垄断。不到一年,王懿荣家中堆满了所谓的“龙骨”1500多片。

经过反复比对和研究古文献,王懿荣断定这些刻画符号是商代的文字,距当时已至少有4000多年, 年代比篆字和金文(商周时期青铜器上常见的铭文)还要早些。

而这古人书写的载体——那些所谓的“龙骨”,实际上都是一些龟腹、背的甲壳和牛、羊的颅骨或肩胛骨一类的硬骨。

于是,殷商甲骨的真正价值才被发掘出来,从论斤卖的药材,变成了珍贵的文物。

虽说在此之前的十几年时间里,全国被磨成中药使用的甲骨无可估量,它们所记载的远古之声也彻底消散。但也正因为“龙骨”误打误撞进了药铺,才有了那位国子监老祭酒,在病痛难忍的那个夏日发现它光芒的可能。

广州信昶,国内首家艺术品金融平台,自2013年营业至今,旨在为各收藏市场提供艺术品金融、古董抵押服务。

服务范围 :

1、 精品陶瓷 :各代窑口及各代官窑器,以宋五大名窑、元、明、清官窑瓷为佳。

2、 古代玉器 :古玉,明清和田玉,要求玉质佳、雕工精。

3、 名家字画 :古代及近现代名家书画。

4、 名家紫砂 :古代及近现代紫砂壶。

5、 青铜器物 :青铜镜,宣德炉等

陕西出土的哪种文字,推翻甲骨文是中国最早文字的理论?

西方学界定义文明的四项标准:城市、文字、青铜、神庙和祭坛。

可见,确定一个地区的文明史,文字是一个关键指标。一直以来,西方学者认为中华文明史只有3300余年,其中原因之一就是认定中国文字始于甲骨文,甲骨文之前只是“毫无意义的刻符”。

那么,中国文字到底有多少年的历史呢?陕西发现一种文字,比甲骨文还要早2700余年,考古发现令人不解:难道中国有6000年的文字史?

我们都知道,殷墟甲骨文是公认的中国最早、最系统、最成熟的一种文字,距今约3300年,主要记录的是商朝盘庚迁殷之后的卜辞。迄今为止,一共发现甲骨文约有5000个文字,已经辨别出2000多个。如今,普通人日常掌握3000余汉字,就能基本满足日常工作需要,而甲骨文却有5000余字,可见甲骨文的成熟度。

但从事物发展的逻辑来看,如此成熟的甲骨文,肯定需要漫长演化期,不可能短期形成,甲骨文之前必然还有一种或多种过渡文字,那么甲骨文的前身又会是什么呢?

上世纪八十年代始,学者在山东等北方多地发现一种刻划“文字”的骨头,但当时并未引起高度重视。2005年,著名学者刘凤君有了突破性发现,将这种文字先称之为“东夷文字”,后称之为“骨刻文”,距今4600—3300年。经过十余年的研究,2015年刘凤君在第22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上宣布,骨刻文就是甲骨文的前身。

但与甲骨文一样,骨刻文也是一种相对成熟的文字,根据汉字演变规律来看,在骨刻文之前,中国应该还有更原始的文字。随着地下文物不断挺身而出,比甲骨文、骨刻文更古老的一种文字浮出水面,这就是陶文,比甲骨文还要早2700余年。

所谓陶文,就是将陶器作为文字载体。研究中国文字史,首先要了解文字载体的历史,没有载体文字犹如无本之源,就目前来看,历史上主流的文字载体分别是:骨片、陶器、青铜(金文)、石头、竹简或木简、纸张,其中后两者不易保存。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陕西西安浐河东岸的半坡遗址中,考古专家挖出一些刻有各种符号的陶器,距今已有6000余年,经过整理分析,一共有27种刻画的符号,被统称为“半坡陶符”(见下图)。

“半坡陶符”有的是在陶器烧成前刻好的,有的是在烧成后或使用过一个时期后刻划上去的,其基本笔画有竖、横、斜、竖钩、箭头、T字形、倒钩状、树义状、乙字形、丰字形等,呈现出左右对称、上下指向、叠加累积、单体合成繁杂、初具象形意味的特征,应该具有特定的意义。

那么,半坡刻符到底是一种文字,还是原始先民无意识的刻符?

著名学者郭沫若认为:“彩陶上的那些刻划记号,无疑是具有文字性质的符号,可以肯定地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或者中国原始文字的孑遗。”

考古学重量级选手于省吾,还对某些符号文字还作了解释,如“工作X,七作十,十作口,二十作Ⅱ,矛作↑,阜作口……”等,认为已属文字范畴。

还有学者根据考古及结绳记事的结论和推论,经过分析、整理和辨识,发现半坡符号大部分是“当时的象形文字,与其后的甲骨文、金文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学者之所以作出这一判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在陕西临潼姜寨、甘肃半山等诸多不同新石器遗址的很多器物上,均发现有类似的刻符,风格与做法也很相似。因此,半坡刻符不会是毫无意识的刻符,应该是当时一种原始文字,表达了某种意思,普遍被原始先民所认可。

半坡遗址之后,陶文进一步发展,其中较有名的是大汶口陶文、丁公陶文、高邮陶文。

上世纪六十年代之后,在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的陶尊等陶器上,考古专家发现了九种刻划和彩绘的象形符号(见上图),距今大约5800年。

对于大汶口九种刻符的解释,学术界争议颇大,但学者公认大汶口陶文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象形汉字。著名学者唐立庵在谈到大汶口文化陶文时说,“这是现行文字的远祖,它们已经有5800年左右的历史了。”

大汶口陶文之后,丁公陶文与高邮陶文距今都在五千年之内,文字表达进一步成熟,

这些刻文笔画流畅,独立成字,刻写有一定章法,排列也很规则,已经脱离了符号和图画的阶段,全文很可能是一个短句或辞章。

其中,高邮陶文比甲骨文年代久远上千年,该陶文很有可能是甲骨文的起源。

令人遗憾的是,虽然各地出土的陶文有着较为明显的原始文字特征,但却得不到西方学者的认可,甚至部分西方学者斥之“纯粹是一派胡言”,坚持认为中国文字始于甲骨文。

其实,中国文字与西方字母文字表现大相径庭,发展演化规律自然差异很大,用西方字母文字的起源理论来衡量汉字起源,又如何能做出正确判断?更何况,还有一种叫傲慢与偏见的东西存在。

什么是甲骨文出土的地方

甲骨文出土的地方是现在的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周围。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者龟甲兽骨文。殷墟先后出土有字甲骨约15万片。殷墟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甲骨窖穴等构成。

甲骨文主要是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

除了殷墟,在河南、陕西其他地区也有出现甲骨文,年代从商晚期延续到春秋时期。

西周甲骨文记录了哪些内容?周原甲骨的用处介绍

1977年,在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的一座西周遗址中出土了很多周原甲骨,其中龟腹甲高达1万多片,牛肩胛骨300多片。实际上周原甲骨在周朝初期是被拿来当做占卜记事的工具,《周礼》中就有记载大卜卜师龟人、氏、占人,这些占卜师他们在执事时记录文书就会用这些甲骨。所以周原甲骨的发现,可以帮助我们更加了解周朝的文化,下面就为大家讲讲西周甲骨文研究价值,一起来了解下吧。

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商王朝晚期(约公元前14—前11世纪)和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l世纪一前771年)使用的占卜文字,是迄今所发现的中国最古老的系统文字。甲骨文的深刻意义在于透过表面的占卜形式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人们的思想意识。比如,我们首先必须了解甲骨文的由来,乃是古人占卜的记录,这样,就要通过其他资料,去了解古人利用龟甲兽骨进行占卜的种种情形,从而去读通甲骨文字的表面意思。下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吧。

根据古文献记载,周人和商人一样,很早就使用乌龟壳占卜吉凶了。还早在古公亶父迁居周原的时候,就曾郑重其事地用龟壳进行了一番卜问,所得兆象很吉利,周人就开始在这里定居下来,这就是我们在前一部分“周原宗庙和言殿遗址的发现”所引用的《诗经·大雅绵》篇所再现的史事。

西周灭掉殷商以后,使用甲骨文记录占卜全程的习俗也被西周人继承并沿用下来。但可能是受传说是周人自己的先王文王创制的八卦发展的影响,八卦占筮的流行导致了周人对甲骨占卜兴趣的转移,故西周时期的甲骨文应用也因此失却了殷人昔日的雄风。据《左传》僖公十五年说:“龟象也,筮数也。”“筮数也”是说占筮是一种依据数字变化来断定吉凶的方法。《世本·作篇》说:“巫咸作筮”,“巫咸”是商王太戊时的大臣,筮法在商代已经出现,这已为殷代考古发现所证实。

武王时,为了继续向东方发展,又将都城从文王所建的丰京迁到镐地。为了能使这一重大的行动得到上天的保佑,周武王也照例虔诚地用龟壳进行了一番占卜。诗经大雅·文王有声》里这样唱道:

武王占卜问苍穹,(考卜维王,)

东进可否迁镐京(宅是镐京。)

灵龟呈兆示吉利,(维龟正之,)

一座新城矗泮东。(武王成之。)

武王眼光远又明!(武王烝哉!)

此外,在武王伐纣出兵之前和周公营建洛邑的时候,都曾举行了占卜。因此,周人和商人一样,凡是有重大政治或军事行动,都免不了用乌龟壳进行一番占卜,或用蓍草进行一番问卦,以期得到老天爷的护佑。

殷人用乌龟壳和牛肩胛骨进行的占卜活动,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遗物。这就是自1899年以后,先后出土的15万片股墟甲骨文,真可谓是“其富五车”了!可奇怪的是,几十年来一片西周甲骨文也没有见到。人们不禁要问:是否商朝灭亡以后,“失国霾卜”,甲骨文就不复存在了呢虽然有的学者依据古书的记载,推测在陕西一带周人活动地区将会有周代甲骨文发现。但是信则信矣,疑则疑矣。推测毕竟是推测,学术界还是形成了一种凡谈甲骨文,则必是股商之物的传统看法。

直到1954年,山西省洪赵县坊堆村才第一次发现了一片周代有字甲骨。此后,在陕西沣镐遗址、北京昌平白浮、陕西周原风锥遗址和扶风齐家遗址,不断有西周甲骨出土。其中以岐山凤雏村宗庙基址西厢二号房内的两个窖穴出土为最多。窖穴H1和窖穴H1共出土甲骨1.7万片,有文字的290多片,是建国后出土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一批,可以说是打开了两座“地下档案库”。几处共发现了西周有字甲骨300多片,共有文字1000多个。西周甲骨被发现以后,吸引了国内外的芸芸学子对它进行研究、探索,逐渐形成了甲骨学研究领域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西周甲骨学。

西周甲骨在岀土情况、文字、卜法和卜后埋藏情况与殷墟甲骨文有一定的共同性,可以说是一脉相承的。但是,由于地方性和时代的推移,也形成了西周甲骨自己的特征。这就是在甲骨的政治方面,龟甲的首部经过掏挖,并保留下较为宽厚的边缘。卜用牛肩胛骨,先切去突出的骨臼和背面中脊部分,但不像殷墟甲骨那样切去臼角;在钻凿形态方面,卜甲为方凿,卜骨则为圆钻。而股墟甲骨凿是枣核形,钻在凿的旁边;在灼兆时,卜甲的灼痕较大,凿内烧炙的焦黑。牛胛骨的灼痕则较轻,骨正面的兆枝相对,与殷墟卜骨上兆枝或全向左,或全向右不同;在文字契刻方面,一般文字较小,有的小如粟米,需要用放大镜放大5倍才能把字看清楚。根据文字所记内容和字体的变化,西周甲骨可分为文王时期(与商代帝乙、帝辛同时),武王、成王、康王时期,昭王、穆王时期这三个大的阶段。西周有字甲骨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与占卜有关的记事文字和卜辞,另一种是记占筮用的“筮数”也有人认为这种由数字组成的符号就是“八卦”。卜辞和数较少,多为记事文字。

西周甲骨文字较少,最多的一片也只有30多字。虽然它文辞简约,但它与金文、考古材料一起,互相补充,相得益彰,为史料不多的周代历史研究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资料。首先,西周甲骨中有一部分是文王时代的,说明周人自文王时起,就已经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这本身就无可辩驳地证明周文王已是一个具有较高文明的周王国君主,而决不可能还是什么“秉鞭作牧”的“野蛮人”部落的首领;其次,西周甲骨再现了不少周初的重大史实,不少可以和古文献的记载相印证。可以说,西周甲骨是周初历史的“大事记”。文王即位以后,为报父仇曾于帝乙二年进攻过商王朝,但有关情况史籍记载很少。西周凤雏H1:84片,记载商王帝乙祭祀祖先太甲,卜问伐周方伯之事。风雏H1:a2也是商王帝乙卜问智伐周方伯之事。其他有关“称方人”(即举旗)、甲胄之事的记载,可能也与这次战事有关。周文王得姜尚,也是周朝建立前的大事。西周凤雏出土甲骨里有文王“渭渔”的记载,说明古书里所讲文王于渭滨得姜尚当非子虚乌有。文王受命以后,向周围各国用兵,这在西周甲骨里也得到了反映。

此外,西周甲骨中还出现不少官名,如太保、毕公、虫(崇)伯、周文伯等,对研究商末周初的官制很有意义。有的还记有一些方名,如“蜀”、“楚子来告”等,为研究商周关系及周与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关系提供了珍贵资料。值得注意的是,西周甲骨记时与股墟甲骨的“干支记时”法不同,而是用“既魄”、“既吉”、“既死霸”等名目的“月相记时”法。所谓“月相记时”,是周人根据月亮的圆缺,把一个月分为四段时间。“初吉”大体相当每月的一日至七八日。“既生霸”相当于每月的八九日至十四五日。“既望”相当于每月的十五六日至二十二三日。“既死霸”相当于每月的二十三日以后至月底。这四段时间每段七八天,基本与现在的四个星期相当。此外,与商人称年为“祀”不同,周人称年为“年”。“月相记时”法不仅在西周甲骨中出现,而且在周代铜器铭文中广泛使用,说明商代与周代历法的不同。

从目前西周甲骨文的出土地点看,既有西周王朝的都城遗址,也有边远诸侯国遗址,尽管数量上有所不同,但可以肯定当时甲骨占卜非常普遍,故而也可以推测将来还会有西周甲骨文出土。另一方面,西周甲骨文几乎都是在现代科学考古发掘下出土的,层位清晰,还伴随出土了其他同时代器物,每次出土都有详尽、科学的考古发掘报告公布,专家学者也随之作了研究考证,留下一批专著文献传世,一下子进入了对西周甲骨全面、深入的研究阶段,比如,在对西周甲骨文的释读(它们比大部分殷墟甲骨文要细小)、殷人与周人关系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西周甲骨文的发现,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它在甲骨学和西周史研究中具有不可估量的学术价值,愈益引起了国内外考古学者和历史学者的注意。关于西周甲周的内容、价值及学术界对西周甲骨研究的进展,可参阅拙著《西周甲骨探论》一书。今后很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西周甲骨出土,我们相信,通过国内外学者们的努力,西周甲骨学和西周史的研究将会出现一个新局面。

除了在殷墟发现甲骨文,还在哪里发现过甲骨文?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时代遗址,范围包括河南省安阳市西北小屯村、花园庄、侯家庄等地。这里曾经是殷商后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称为殷墟。河南辉县、偃师、洛阳、郑州二里岗及河北藁城等地的商代遗址也有有字甲骨出土。陕西岐山、山西洪洞、北京昌平等地还发现了周代的有字甲骨。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陕西出土甲骨文》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