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全红婵励志故事优质回答7金5银!这是中国跳水梦之队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的出色战绩。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至今,中国跳水队共获得47枚金牌,跳水依旧是我国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最多...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全红婵:被举起来好痛,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全红婵励志故事

全红婵励志故事

优质回答7金5银!这是中国跳水梦之队在东京奥运会上创造的出色战绩。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至今,中国跳水队共获得47枚金牌,跳水依旧是我国在奥运会上获得金牌最多的项目。

在跳水梦之队,以老带新是传统,接续奋斗的接力棒在一代代传承。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里最小的运动员14岁小将全红婵表现格外抢眼,凭借稳定输出的精湛技术再加上一颗“大心脏”,成功为中国跳水续写辉煌,更向世界展示了中国“00后”的风采。她在女子10米台决赛中创造了三跳满分、总分达到466.20分的历史高光时刻。这枚金牌帮助中国跳水队实现了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这个项目的四连冠。同时,这个分数也是自2006年国际泳联执行新的跳水计分规则以来,在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上的历史最好成绩。

在女子10米台赛场,年少成名的例子并不鲜见。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13岁的伏明霞将女子10米台冠军收入囊中。2016年里约奥运会,三届奥运选手陈若琳在23岁这年成为奥运会5金得主。如今,14岁的全红婵以迅猛来袭的“后浪”之势接过了姐姐们的接力棒。

“全红婵会水花消失术”“我下饺子的水花都比她大”……全红婵堪称完美的表现赢得了网友们的花式点赞。在14岁那年加冕2019年世锦赛冠军的陈芋汐已经感受到了“后浪”的力量:“在全红婵身上我看到了当年的自己,但她比我那时更厉害,她的水花和动作细节比我还要完美和出色。”就连奥运冠军郭晶晶也表示十分羡慕:“小全跳了3个满分,我很羡慕。我跳了20年的水,也没跳过这么多满分,小全在一场比赛就全跳出来了。”

如何掌握如此出色的压水花技能?全红婵的回答有些无意中的“凡尔赛”:“我没有感觉,训练中也只是偶尔这样,没有想到这次会跳出这样的好成绩。”不过全红婵也透露了压水花的“秘诀”——日复一日的训练。

天赋加上勤奋,为全红婵插上了梦想的翅膀,也让她拥有了飞快成长的经历。2014年,她通过湛江市体育运动学校的选拔,进入体校跳水队开始接受基础体育训练。2020年10月全国冠军赛上,13岁的她首次参加全国比赛便战胜一众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以437.75分的高分夺冠,成为不折不扣的黑马。当时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在赛后表示全红婵的“横空出世”超出预期。而在这场比赛之前三周,她才学会全部5个动作。正是在这次东京奥运会延期后重启的首站选拔赛中表现抢眼,全红婵有了冲击奥运会资格的机会。

全红婵在广东队的教练何威仪认为她是“天赋型”选手。“她的弹跳力、腰腹能力在同龄人里突出,身材条件符合跳水运动员选材标准,身材纤细、脚尖膝盖漂亮,身体柔韧性好,控制力也比同龄人要强。她的手型适合压水花。手的能力比较强,提倒立可以连续提10个。”此外,在何威仪看来,全红婵也是同一批运动员里最能吃苦的,“每天在陆上跳两三百次动作,水上也要跳120个左右。”

全红婵的启蒙教练陈华明有着同样的感受:“全红婵从小就显示出天赋。她的性格很鲜明,就是冲,也很聪明,领悟能力特别强,特别适合跳水。全红婵平时训练都不会喊累喊苦,我们这里最大的运动量她都能吃得下来。”陈华明坦言,全红婵的“水花消失术”有手型的先天优势,但更多是来自后天的苦练。

全红婵的成长历程也并非没有“坎坷”。当时风头一时无两的她在今年1月的第二站奥运选拔赛中,因为在207C上出现失误,仅位列第5名。赛后的采访中全红婵表示其实训练中这个动作表现挺好,但是比赛时兴奋,想发力就过了。为了练好这个动作,全红婵每天都要在训练中加练。她笑说:“回去天天跳,有时候甚至要跳10个,把我累的。”天道酬勤,2021年5月举行的全国跳水冠军赛是奥运选拔的第三站,全红婵重整旗鼓,跳出了440.85分的超高分,再夺冠军。不仅在她最擅长的407C上表现出色,得到了4个裁判打出的10分,收获94.40分的全场最高分,同时在上一站比赛中失误的207C上也收获了94.05分的好成绩。

中国跳水队是名副其实的“梦之队”。中国跳水队的成功,既凝聚了几代中国跳水人的智慧,也倾注了奋斗者的青春年华,更是中国体育与国家实力与日俱增的彰显。东京奥运周期,中国跳水队完善四级训练网,建全训练体制,提高训练质量;重视难新技术研究和训练手段创新;建立科学化、制度化的竞赛体系,努力提高成才率。正是如此,从到国家队的那一刻起,全红婵就感受到了“金牌之师”的高标准、严要求,她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断历练成长。在这里,只有不断超越自我,才能堪当重任。即使是在疫情期间,中国跳水队在强大祖国的支持下依旧保持着系统训练。在没有国际比赛练兵的情况下,队内组织了多站高标准、高水准的选拔赛,一方面调动运动员的备战积极性,另一方面不断查漏补缺、提升竞技水平。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的惊艳表现并非偶然,而是在中国跳水队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传统下水到渠成的结果。

面对扑面而来的赞誉,全红婵在个人社交媒体上的留言流露着花季少女的可爱:“我的第一次奥运会之旅结束啦,很开心很满足。感谢各位哥哥姐姐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给你们比小心心。”

全红婵曾说她的目标是夺得世界冠军、奥运冠军,把自己的照片挂上国家队、省队的光荣墙上,如今她做到了,未来她将有更多展示自我的舞台。网友们也为她送上了真挚的祝福:“喜欢听你说话,特别真实、实在,可爱的妹妹属于你的时代已经开启!加油,未来是属于你们‘00后’的!”

奥运冠军全红婵背后的守护者们

优质回答北京时间8月5日下午3时,东京奥运会跳水项目女子单人十米台决赛正在进行,中国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开始做准备。

全红婵7岁学跳水、11岁进广东队、13岁进国家队、14岁成为中国队最年轻的选手,像一匹蒙着眼罩的千里马,不知周遭地出现在世界顶级跳水赛事上。

在前4跳中,全红婵凭借干脆利落的动作、极小的水花已经被观众记住。其中教科书般、令竞争者感到绝望的满分两跳,让解说员毫不吝惜地将之称为“多年难遇的天才”。

第5跳将决定比赛的名次。全红婵起跳的瞬间,场馆的观众放缓了呼吸。德国一个电视台这样播报:“彷佛世间最容易的事一样,优秀的曲腿腾跃、漂亮的上升、卓越的入水……老实说,我真的不知道,这还有什么可以扣分的地方。”

7名裁判里,6名给出了10分,1名给了9.5分。满分。解说员激动地说:“在跳水界,这就是天花板。”

最终,大屏幕上显示全红婵决赛总得分466.02分。胜利的号角已吹响。

这个来自广东湛江的小女孩,被加上无比耀眼的金色冠冕。教练用力地将她举起,全场尖叫、欢呼。被举起时,她有些不知所措,后来她说,自己的胳膊被举得有些生疼。

成名如此之早,又如此之快,以至于全红婵夺得冠军的那一刻,世界还不知道如何待她:惊喜,或是狂热。

跳水界的老前辈们对全红婵给出一致好评。中国第一位奥运跳板跳水冠军、“跳水女皇”高敏,将全红婵形容为“老天给世界跳水界的礼物”。

起初,每天上千人围在全红婵远在雷州半岛的老家湛江市麻章区迈合村,拍照、直播。企业老板们要给全红婵送现金、房产、小卖部,全红婵的父亲分文不收。网友寄来的辣条,被放到迈合村村委会,村委会告诉快递员全部都原路退还。

“保护全红婵!”有媒体呼吁道。她只有14岁,未来的路还很长。人们应当小心翼翼地待好这颗钻石,不要用非理性的过誉将其捧杀。

高敏写到,在生长发育期和技术力量交替的过程中,对全红婵来说就像走钢丝一样,所以她目前除了要消化荣誉以外,还有很多坎需要去面对。

而喧嚣之外,有群人默默地站在远处。他们注视着全红婵,像在守护着一只正在放飞的风筝。正是他们一个接一个地交递线轴,这只风筝才能够飞得更高、更远。

1 后盾

8月9日傍晚,迈合村恢复了旧日的平静。干完农活的全红婵父亲,和村民坐在村委会的院子里,用外地人几乎听不懂的雷州话唠家常。

前几日,来全红婵家扎堆做直播的网红一茬接着一茬,导致外界通往迈合村的路被堵得水泄不通,给村民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还有的企业、网友,给全红婵寄来了辣条,全红婵家人拒收。寄件人说,那就放到村委会然后分给村民吧。村干部告诉快递员:不收,全部原路退回。

涌来的人太多,村民小组组长碰头商量决定:封村。迈合村三百多户,多数年轻人外出工作,但在家务农的年轻人,有时间的都积极做起了志愿者。

他们在各条通往村子的道路边设防疫点,禁止非本村村民随意进入。被批准进入的人,要逐一登记身份信息和测量体温。

不忙的时候,这些迈合村的年轻代表,会在短视频平台上跟网友直播互动。有网友问起全红婵家的情况,一个稍胖的、坐在摩托车上的志愿者说,“这个就不用大家操心啦,村里和政府一直都很关照她们家。”

全自华是全红婵的“伯伯粉”。自得知全红婵进入广东省队后,只要她被广东省派出去参加比赛,他都要认真反复观看。

他对全红婵的风格颇为赞赏,动作干净利落、跳得美极了,“很不容易的,每天爬上跳下地训练,才达到这样的效果。”

全红婵拿到东京奥运会跳水运动员选拔赛第一站冠军后,回到村里,在家待了两三天。全自华很高兴,即便是同一个村的,他也难得有机会见到这位小姑娘,于是去找她合了影。

全自华还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专门向村里申请了十万元奖励全红婵。“她家条件相对困难一些,2018年我当村干部的时候,给她家申请了低保。给她发十万块奖金就是为了鼓励她,去拿到更多的冠军,不要有后顾之忧。”

全红婵父亲比全自华小,他有着典型的雷州人长相,个子不高、皮肤黝黑,穿着三色短袖上衣。全红婵长相随她父亲,全自华开玩笑说,“但她比她爸爸好看太多了。”

全红婵父亲听完直乐呵。女儿夺冠后,他的电话响个不停,以各种理由找他的人也多了不少。白天他在地里干活,一通电话打进来,他又要往家里赶。

他和女儿的别离多过相聚。全红婵7岁进入湛江市 体育 运动学校(简称湛江体校),他就算把女儿托付给学校和教练了。

全红婵在湛江体校训练时,因为家离学校近,可以一周回家一次,他或者妻子会开着电瓶车去学校接女儿。后来,女儿进入广东省队、国家队之后,一年都难得回来一次。比赛时,女儿不能跟外界联系,他也只能通过新闻了解女儿的消息。

2020年10月,东京奥运会跳水运动员选拔赛石家庄站半决赛,全红婵发挥有些失误,全红婵父亲看在眼里,“听她说,去石家庄不熟悉跳台,半决赛的时候很紧张。后来听教练的话调整了心态,决赛就发挥正常了。”

这些年他从来没听过女儿抱怨训练的辛苦。别人夸他女儿是个天才,他摇摇头。女儿吃过的苦他都知道,但是怕家人担心,除了暗暗心疼女儿,他从不倾诉。

家里老人生病,全红婵妈妈出车祸留下后遗症,他也不敢告诉全红婵。女儿去比赛,他帮不上什么忙,他能够做得好的,就是让女儿安心训练和比赛,不给她添心理压力。

每次女儿跟他打电话,他要反复叮嘱,“注意身体,听教练的话。”

2 伯乐

2014年5月的一天,陈华明像往常一样去五县四区(当时的说法)选苗子。

陈华明是湛江体校的跳水教练,上世纪70年代他服役于八一队,回湛江后转型执教。

来到迈合小学时,正值课间,学生们在操场上打打闹闹,其中一帮小孩正在跳房子,陈华明发现里面有个“炸毛”(形容头发像刺猬一样蓬松)的小孩,弹跳能力还不错,他目测小孩的身长比例,感觉也很合适。

于是,陈华明留了个心眼,悄悄跟着“炸毛”小孩到她所在的班级。

依据陈华明的经验,一年级的小孩还太小,二年级的孩子刚刚好,相对便于培养、管理,所以他偏向于寻找二年级的学生。

这个“炸毛”孩子便是当时正好读二年级的全红婵。陈华明又找了几个孩子一起,到操场立定跳远,测试他们的弹跳和柔韧度。全红婵瘦瘦小小,身高不到一米二,“她跳了一米六几,爆发力非常强。”

于是,陈华明把全红婵和3个小孩的名字报给了湛江市麻章区 体育 局,由 体育 局工作人员给全红婵家里做后续工作。

湛江素来是跳水人才集中地。湛江体校开办于上世纪50年代,是湛江市跳水人才输送学校之一。另一所为湛江市跳水运动学校,那里出了劳丽诗、何冲、何超等顶级跳水赛事冠军。

湛江体校的黄校长说,湛江体校生源主要来自农村地区。父母都干农活,孩子耳濡目染,也能够朴实地接受困难的挑战。有些孩子来自城里,训练了一段时间父母一看,孩子黑黑瘦瘦的,心里受不了,就领回去了,“不是说只有农村的孩子才搞 体育 ,而是得先过父母这关。”

全红婵进湛江体校时,除了陈华明,还有三名老教练。这些老教练有丰富的执教经验,对学生品行要求高,也看重基础技能和扎实训练。

湛江体校的条件相对艰苦,露天的游泳池边,跳台跳板风吹日晒到漆皮斑驳,室内的跳板也服役了二三十年。全红婵接受训练时的硬件设施,现在还保持着原样。

被招到 体育 学校的孩子,首先要学的就是游泳。孩子年龄太小,教练给他们绑一块浮板保证其安全,然后让他们在碧绿的泳池里习水性。有的孩子直接被吓哭,闹着要回家。

教练们当爹又当妈,要把他们哄回来慢慢游。全红婵胆子大,她不怕水也不爱哭。陈华明记得,她游了四五天,基本上就学会了。

接下来是长年累月的基本功训练。学生早上6点多钟起床、洗漱、吃早餐、做早操。上午为五节文化课、下午一节文化课。

下午3点钟左右开始陆上、水上体能训练。湛江体校跳水队的训练量为陆上120到150跳、水上70到80跳,先是1米、3米跳板,然后到3米、5米跳台,练着练着,孩子们就不怕了。

他们像一条条黝黑的小鱼,在训练房的弹跳床上,轻盈活泼地蹦来蹦去,再一头扎进泳池绿油油的水里。兴致一上来,他们就报告教练,“教练,我要挑战10米(跳台)。”

陈华明看到了全红婵身上的某些天然优势。比如,她手长脚长,站得笔直,下肢非常有爆发力,跳水水感很好。

跳水水感好,最直观的体现便是运动员压水花的能力。运动员靠下肢爆发力助跑,起跳时膝盖往后顶,身体抛出去后快速垂直入水,水花溅起的幅度就越小。这就是所谓的“水花消失术”。入水受力面积越小,运动员刷地一下进入水中,只是手部感到疼痛。相反就成了“炸鱼”,啪地下去,面部、头部就像被人扇巴掌一样,运动员极其容易受伤。

在 体育 竞技界,刻苦勤奋是运动员的必备素质,天分则是可遇不可求的,它是冠军的加持项。陈华明说:“跳水的好苗子很缺,有天赋的孩子都是百里挑一、千里挑一。”

同批次训练的孩子难免吵架、打闹,全红婵也不例外。陈华明说,全红婵的性格很外向,且反击能力非常强,有时候会把别人揍哭。被揍的小孩向陈华明告状,陈华明便去拉架,“全红婵很冲,想欺负她连门儿都没有。”

3靠山

湛江体校实行半封闭式管理,学生一个月回一次家。这就意味着来到学校,孩子必须要学会独立。

陈华明非常清楚,孩子离家太早,来到陌生的环境接受 体育 训练,内心深处难免慌张不安。他们年龄太小,不知道孤独的概念,表现出来就是焦虑。焦虑到一定程度就哭闹,如果不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引导,孩子则很难坚持下去。

在跳水队这个大家庭里,陈华明自觉扮演孩子们的父亲角色,“要让他们知道自己有个靠山,有了依靠就有了向前走的底气。”

陈华明最常用的方法就是鼓励和给温暖,他要求孩子跳完水,要把身上的水擦干净,否则就要着凉发烧,“跳水队的孩子没有太大的问题,爱心就是教练员执教最大的标准,只要孩子感受到了温暖,那一切都好办。”

陈华明不强调给孩子灌输必须要赢的思想,而是给他们做兴趣引导。陈华明告诉他们,一定要相信教练,按照教练的指导完成好每一个动作。哪怕是比赛,只要把平时训练的水平拿出来,大胆放开去跳就行。

2016年,教练郭艺开始执教湛江体校跳水队。郭艺从陈华明手中接棒,训练全红婵这一批孩子。

郭艺是陈华明的学生,2003年他被陈华明挑中进入湛江体校接受跳水训练,随后他进入广东省跳水队。

如果说陈华明是跳水队大家庭的父亲,1996年出生的郭艺就是孩子们的大哥哥。郭艺跟孩子们没有代沟,和他们同吃同住,24小时守护着他们,孩子们也习惯了有事就找郭艺。

在半封闭的体校里,郭艺是连接外部世界的介质。他给孩子们带来了先进的训练技术,还有参加跳水比赛的经验。比如,他最常告诉孩子们的就是,比赛时不要去想对手怎样表现,要集中精力想自己的动作应该怎么做,然后把这些动作发挥好。

全红婵给郭艺最深的印象就是自律,她训练是非常认真的,也不需要老师督促完成任务。到了晚上,全红婵会自觉地练习手臂、腿部等力量再睡觉。

2018年3月,11岁的全红婵被选拔至广东省跳水队。两年后,她又进入到国家队。

4 风筝

风筝,始终是要放飞出去的。

全红婵进到广东省队后,陈华明、郭艺能见到她的机会不多。两位启蒙老师每次跟她联系,更多地是关心她的生活,适不适应新的训练环境。

毕竟对于全红婵来说,湛江体校能给她的,是跳水最基础的技能启蒙训练。而广东省队不论从哪个角度说,都能专业化地将她的潜能释放出去。

全红婵进入广东省队后,一切就按下了加速键。按照陈华明的经验,一般跳水队员基础训练需要7至8年,而7岁开始练跳水的全红婵,从湛江体校到国家跳水队,只用了6年时间。

2020年10月,东京奥运会跳水运动员第一站选拔赛前,全红婵刚学完一整套比赛动作。其中,对于她来说难度最大的是难度系数为3.3的207C(向后翻腾三周半抱膝)。

陈华明说,这个动作是全红婵的心魔,那时候她学这个动作才两三个月,发挥还不稳定。在这一站的半决赛第三跳时,全红婵因为207C出现失误。陈华明推测,她当时可能角度没找对,打开太早了,最后没压住水花。

石家庄站选拔赛之后,全红婵回到湛江。或许是想念教练了,她回湛江体校进行了力量训练。

这次回来,郭艺觉得她懂事、成熟了很多。在全红婵进入湛江体校后,陈华明陆续招进了全红婵的师妹、师弟,“她惦记着她的妹妹、弟弟,我告诉她你不用担心,我们可以照顾好他们。”

三站选拔之后,陈华明还不敢肯定全红婵能够拿到进入奥运会的门票。但全红婵无疑是幸运的,国家队决定派全红婵出征奥运。

出师之快,超出陈华明的预期,“我和郭艺都知道,她的实力肯定是可以的,但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参加了东京奥运会。”

陈华明说:“如果东京奥运会在2020年举行,全红婵年龄不够,是肯定参加不了比赛的。恰好奥运会延期了一年,让她够上了年龄。更没想到的是,国家队做了大胆的决定,用了这个国际赛事经验为零的新人。”

陈华明和郭艺被邀请至湛江市 体育 局,看东京奥运会跳水决赛直播,直到全红婵最后无懈可击的一跳,他俩心里的石头才落地。用对人了。

陈华明和郭艺带出来的这个小女孩,出人意料地变成了世界冠军。他们既激动,又充满担心。全红婵成长发育阶段,必须控制好体重,否则会影响跳水发挥;中国跳水界竞争太激烈,很难说哪天又会杀出一匹黑马,跟全红婵PK……不确定的因素太多了。

夺冠之后,全红婵给郭艺发了张照片。郭艺说,她是在告诉我们,她做到了。

陈华明感觉自己上了年纪,大风大浪都见过了,如今学生能够有所成就,便已是最大的欣慰。

抱起全红婵的教练叫什么名字

优质回答抱起全红婵的教练叫刘犇。

刘犇是重庆人,他是跳水项目的教练。在2020东京奥运会中,刘犇也是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成员。刘犇之前在里约奥运会中,也是带领队员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陈艾森获得男子10米跳台单人冠军;陈艾森、林跃获得男子10米跳台双人冠辉。举起全红婵的教练是刘犇,刘森的读音是iu ben。当全红婵的跳水成绩出来时,教练看到了三个满分,因为太过激动,所以教练刘犇就把全红婵给举起来了,庆祝这个好成绩。

举起全红婵的教练是谁?

优质回答刘犇。

北京时间2021年8月5日下午,14岁的全红婵“一跳惊天下”,看到屏幕上打出第三个满分,全红婵的教练把她高高举起庆祝胜利,给电视机前的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男人就是中国跳水队的重庆籍“金牌教练”刘犇。赛后,刘犇也接受了上游新闻记者的采访,谈到高高举起全红婵,刘犇说,“当时太高兴了!”

人物经历:

刘犇此前也是一名跳水运动员,从1994年进入国家队,到1995年、1997年两获世界杯一米板冠军,最终2002年退役离开国家队。

从2002年退役下队后,刘犇就进入国家队担任助理教练。2005年,刚刚成立跳水队不久的重庆市运动技术学院由于缺乏高水平教练,便向刘犇发出了执教的邀请。

“刚学跳水就是在重庆”,提起自己第一次站上10米高台,刘犇记忆犹新,“我当年胆子很大的,站上去什么都没想就下来了,感觉不错”。

抱着对家乡的热爱和要做出一番事业的决心,刘犇毅然放弃了国家队优越的条件回到重庆,“那个时候重庆刚刚成立直辖市,无论是体育的基础设施,或是后备人才等方面都还比较落后,但是我认为重庆人刚毅的性格和吃苦耐劳的精神,特别适合跳水运动这个项目,因此,我还是满怀信心回来了。”

从2008年到2012年,正是在刘犇的执教下,施廷懋成为了中国跳水历史上第一个以地方队员身份夺得世锦赛金牌的选手,如今又成为了三米板奥运会四金王。

抱起全红婵的教练是谁?

优质回答抱起全红婵的教练是刘犇。

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跳台跳水决赛中,最后一个出场的全红婵顶住压力,以5跳全部排名第1、466.20分的总成绩拿下金牌。

当比赛最终成绩公布的那一刻,被称为“金牌教练”的刘犇,双手卡在全红婵的胳肢窝,一把将后者高高举起,缔造了东京奥运会中“经典”的镜头之一。

全红婵夺冠过程

2007年出生的全红婵,她是东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年龄虽小能力超强。值得一提的是,在半决赛阶段,14岁的全红婵第一跳就拿到85.5分,之后的第二跳,3.2的难度系数,完美一跳,几乎看不到水花,全红婵拿到了4个10分,总分高达94.4分。

最终,全红婵进入决赛的成绩,是所有运动员的第一位,而排名第二的选手,同样来自中国,是之前与张家齐搭档夺得双人十米台冠军的陈芋汐。

在这场决赛第一跳,陈芋汐倒数第三个登场,她的难度分是3.2,最终拿到82.50分,随后美国队的德拉尼第一跳76.80,也不错,她是中国队的最大竞争对手。最后一个登场的是14岁的全红婵,82.50分,与队友陈芋汐暂时打平。

第二轮比赛,陈芋汐选择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空中动作不错,但水花稍稍没有压住,76.80分,随后美国选手发挥一般,而14岁的全红婵继续高水准动作,所有7位裁判全部打出了10分满分的成绩,拿到了无懈可击的96分,太惊艳了。

第三跳,陈芋汐完成倒立动作,3.3的难度分,拿到85.80,接下来就看全红婵的了,向后三周半抱膝,没有任何瑕疵,有效分拿到1个满分和2个9.5,最终这一跳获得95.70,稳坐第一宝座。最后两条,全红婵已经完全进入状态,毫无压力,尤其是第4跳再次拿到7个裁判的满分,最终,全红婵碾压级夺冠。

开除田亮力捧全红婵,大闹奥运会裁判席,领队周继红究竟什么来头?

优质回答周继红其实是中国跳水队在国际大会上最有名的人。周继红是比高敏早的前辈,因为周继红的跳跃成为了世界冠军,所以认识了中国的跳水队,但是周继红退休后不是直接留在跳水队,而是在大学学习后回到了跳水队。而且,由于周继红的回归,中国跳水队的成绩逐渐提高,逐渐好转,迄今为止包括世界大会的冠军。

因家庭贫困从小独立自主,走上了跳水这条路

周继红出生在湖北武汉,父母都是普通的工人,家庭条件也不是很好。可正是因为家庭贫困的原因,从小周继红就练就了独立自主、勤奋努力的好习惯。1977年,12岁的周继红被安排进入了湖北省的跳水队,训练的时候,周继红第一次感受到了快乐。

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19岁的周继红在十米跳台上的完美一跳,创造了历史,她成为了中国第一个奥运会跳水冠军,开启了中国游泳队的新时代。

铸就了当之无愧的中国梦之队

周继红有个外号叫“铁娘子”,因为她性格泼辣,而且训练带队十分严苛。作为中国奥运史上第一个跳水冠军,她在接任国家跳水队教练后的成绩同样出色。1998年以来,她已经带领中国跳水队获得31块金牌,铸就了当之无愧的中国梦之队。

周继红因造裁判打压,直接拍桌质问

虽然,中国跳水队的实力强悍,但当时的比赛规则都由欧美裁判建议修改,我国运动员只能跟着规则调整训练,十分被动。特别是在一些打分项目里,容易受到裁判不公正的对待。2009年的罗马世锦赛上,中国队的小将张新华在男子三米板决赛中,遭到了裁判的恶意压分,周继红当时火冒三丈,直接来到裁判面前,拍桌子质问。

经过各种努力,进入了国际泳联

周继红认识到,要想守护荣誉,除了有过硬的实力,还要在技术领域掌握话语权。于是,她决定干一件大事,进入国际泳联任职。过了英语这关,周继红经过各种努力,进入了国际泳联,先后担任跳水技术委员会委员、跳水技术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位。

周继红的所作所为,是让人由衷敬佩的,她一面培养中国跳水小将,一面寻求自己想要的公平,双管齐下地为中国跳水队努力着。在奥运会开始前的6月份,周继红当选了国际泳联副主席,这离她心中的目标更进一步。

周继红启用14岁的全红婵的原因

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在奥运会之前,全红婵已经在中国跳水界崭露头角。

二是全红婵并非中国跳水国家队参加奥运会的最年轻运动员,在她之前,不满14岁的伏明霞站上了悉尼奥运会的赛场,并夺得了女子10米跳台跳水金牌。因此,年龄绝对不是衡量运动员水平的指标。

周继红把田亮开除出了国家队

当年周继红执掌国家跳水队之后,一直反对队员接广告做宣传,田亮成名后,广告接了不少,在2004年,周继红把田亮开除出了国家队。

当年,田亮从体坛往娱乐圈的转型,相信不少人都还记得,有了奥运冠军光环的田亮,自然拥有不少迷妹,在田亮是因为被打压而选择退役的消息传出后,周继红遭到了网暴。对于网友的质问,周继红一直都是置之不理的态度,她安心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小结

如今看来,周继红的努力并没有辜负她,多年来的“掌门人”生涯,她为中国跳水队立下了汗马功劳。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全红婵:被举起来好痛!教练赛后举起全红婵》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