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从伊拉克撤军〗2015 年世界冲突事件有哪些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法国从伊拉克撤军,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2015 年世界冲突事件有哪些
- 2、本周世界冲突时事报道
- 3、二战之后直至现在打了多少次局部战争,入侵过哪些国
- 4、两伊战争
- 5、当今世界正发生一场军事革命吗?
- 6、海湾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 7、两次海湾战争的时间
本文目录导航:
2015 年世界冲突事件有哪些
优质回答1、俄美因乌克兰争端进一步加剧,美国近日对俄罗斯战略轰炸机环关岛军事基地飞行感到颇为不满。据英国路透社3月11日独家报道,美国要求越南停止让俄罗斯使用前美国军事基地金兰湾基地为俄罗斯轰炸机加油。
2、缅甸军机13日炸死炸伤我国境内多名居民,在中国国内引起强烈反响。中国国防部、外交部以及驻缅甸使馆分别多次对缅方提出严正交涉。中央军委副主席范长龙与缅方通话时明确要求缅方严惩肇事者,并严格管控约束部队,绝不能再次发生此类事件。有消息称,近日,中缅边境的云南临沧开来大批解放军陆空部队。中国战机在天空轰鸣巡逻。山上公路到处是我们连绵不断的部队,我军红旗12防空导弹、35毫米高炮、挂霹雳8导弹的歼7战机等已进驻中缅边境。
波兰将从4月初陆续撤回驻伊拉克部队
· 反美的伊拉克什叶派领袖萨德尔称不会延长停火令
· 伊拉克平民战火中艰难求生 困顿生活援助
· 巴格达多处遭火箭弹袭击
· 美参联会主席呼吁缩短美军驻伊阿期限
· 驻伊美军承认误杀9名伊拉克平民
· 巴格达爆炸已造成至少73人丧生 潘基文表示震惊
· “心理震慑”至上 空中打击成驻伊美军主要手段
· 驻伊美军:无勇气说圣诞快乐
· 伊拉克周边国家外长会议扩大会议开幕
· 赖斯称“必须填补”美在伊拉克外交官岗位空缺
· 美驻伊大使称放弃伊拉克会助长伊朗的影响
· 简讯: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建议逐步减少驻伊兵力
· 驻伊英军指挥官说因美要求英军推迟5个月撤出巴士拉宫
· 英国将从伊撤出500名军人
· 巴格达发生汽车炸弹袭击至少60人死伤
· 美报说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可能建议削减驻伊兵力
· 民调显示全球大多数人认为驻伊多国部队应在一年内撤出
· 冰岛决定撤回驻伊拉克危机反应部队
· 伊拉克:两份报告 一个现实
· 美军战机空袭巴格达居民区至少23人死伤
· 伊拉克私人保安生意红火 近期开枪事件激增
· 3名美高级军官因处理伊平民命案不当遭处分
· 美报告称伊安全部队至少还要1年才能独立行动
· 潘基文任命联合国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
· 伊拉克总理会见什叶派宗教领袖以寻求支持
· 驻伊美军军车遭袭造成5人伤亡
· 伊拉克发生路边炸弹袭击造成20余人死伤
· 英国一些媒体认为巴士拉撤军“是一种失败”
· 驻伊美军官暗示将建议布什明年3月削减驻伊美军
· 背景资料:黑水公司 美国的编外特种部队
· 数万雇佣军“淘金”伊拉克 装备堪比正规军
· 布朗说英美在伊拉克问题上不存在分歧
· 美国会报告称伊拉克未达到美设立的大多数指标
· 英国强调将继续保持在伊拉克驻军
· 霍华德表示澳大利亚目前不会削减在伊拉克驻军
· 布什访伊:国会辩论前的“特别之旅”
· 布什访伊拉克由侧门离白宫 令随行记者严格保密
· 伊拉克什叶派和逊尼派代表结束在芬兰的会谈
· 快讯:伊拉克什叶派和逊尼派通过系列建议 并商定继续会晤
· 布什突访伊拉克
· 简讯:布什突访伊拉克
· 美国总统布什突访伊拉克 国务卿赖斯随行
· 布朗说驻伊英军人数将保持不变 拒设撤军时间表
· 快讯:美国总统布什突访伊拉克
· 快讯:伊拉克什叶派和逊尼派代表结束在芬兰的会谈
· 伊拉克警方证实驻伊英军撤出巴士拉市区
· 美报告称伊政府腐败严重 马利基表态强硬予以回击
· 伊拉克至少有1770名平民8月死于暴力袭击
· 美对伊政策难逃问责 布什9月面临"大考"
· 伊拉克什叶派和逊尼派代表在芬兰举行会谈
· 美国会独立委员会将建议改组伊拉克警察部队
· 驻伊美军使用低当量炸弹 并要求配备非致命性武器
· 美报:美政府问责局质疑驻伊美军作用
· 美国防部要求修改国会有关伊局势报告的部分结论
· 新闻分析:伊拉克"迈赫迪军"宣布暂停行动的背后
· 美报:美国现役军人公开抨击伊拉克战争
· 快讯:布什将要求国会给美军追加拨款500亿美元
· 道歉后又提"走人" 法外长何以一再"驱逐"伊总理
· 伊拉克什叶派圣城发生冲突250余人死
· 美国将捐赠3000万美元用于援助伊拉克儿童难民返校计划 2007-08-28
· 英报:驻伊英军撤离 美军“感觉很坏”
· 美国拒绝法国关于制定从伊拉克撤军时间表主张
· 布什重申支持伊拉克教派领导人实现民族和解
· 美国媒体:马利基“发飙”也是“撒娇”
· 美国防部将设立“伊拉克信息中心”
· 美政府承认伊拉克局势面临严峻挑战
· 国际观察:美军在伊拉克有“第三条道路”吗
· 国际观察:布什对伊的新策略
· 美共和党参议员敦促布什下月宣布从伊部分撤军
· 美报告怀疑伊拉克政府能力
· 布什表示继续支持伊拉克现政府
· 快讯:布什重申美国将继续支持以马利基为首的伊拉克政府 2007-08-23
· 伊拉克第三次审判前政权高官 包括“化学阿里”
· 美报:美指责伊朗在巴格达训练反美民兵
· 法国外长说法国愿意帮助伊拉克恢复稳定
· 伊拉克穆萨纳省省长遭路边炸弹袭击身亡
· 特写:重新背上书包的伊拉克儿童
· 伊拉克一小镇遭迫击炮袭击9人死亡
· 美计划在伊保持16万驻军至明年4月
· 伊斯兰学者谴责发生在伊拉克的暴力事件
· 美国陆军去年有99名现役士兵自杀
· 欧盟谴责发生在伊拉克北部的连环爆炸袭击事件
· 伊拉克内政部称北部连环爆炸死亡人数升至400人
· 伊拉克什叶派与库尔德人政党结成新政治联盟
· 伊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死亡人数已经升至至少400人
· 伊拉克官员称4起自杀式爆炸至少造成500人死亡
· 400万伊拉克人逃离家园 令人悲哀的数字说明什么
· 伊拉克北部连遭4起自杀式袭击175人死亡
· 快讯:伊北部4起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 175人死亡
· 驻伊美军一架直升机坠毁5名士兵身亡
· 伊拉克石油部副部长在巴格达东部被绑架
· 快讯:汽车炸弹袭击伊西北部 至少20人死亡
· 快讯:驻伊美军一架直升机坠毁 5名军人死亡
· 英报:英国公司偷卖武器给伊拉克
· 英报:意大利黑手党欲向伊拉克走私10.5万枪支
· 伊总理欲召开紧急会议缓解政府分裂危机
· 阿盟秘书长希望联合国在伊拉克发挥重要作用
· 伊拉克卡迪西亚省两名地方高官遇袭身亡
· 伊拉克:法律空白无人管 私人保安乱开枪
· 安理会扩大对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的授权
· 美报告说若不减少伊平民伤亡美撤军无法避免
· 快讯:联合国安理会决定扩大对伊援助团的授权范围
· 伊拉克军费开支大 美国拆东墙补西墙
· 新闻分析:伊拉克究竟是谁的战场
· 美撤军压力增大新战略效果不彰 是走是留难抉择
· 涉及伊平民命案的2名美军人员被撤消指控
· 伊拉克邻国表示愿帮助伊恢复安全与稳定
· 伊朗表示全力支持伊拉克寻求安全稳定
· 伊拉克大水坝:一颗“定时炸弹”
· 两名参与杀害伊平民的美军士兵提前获释
· 两名英军士兵在伊拉克被打死
· 伊朗表示愿帮助伊拉克进行重建和恢复稳定
· 美国五角大楼申请巨资向伊拉克运送新型战车
· 驻伊美军和伊政府军在萨德尔城打死30名武装人员
· 安理会讨论扩大联合国在伊拉克的作用问题
· 驻伊美军人数达到新高峰
· 美向伊安全部队提供的大批武器下落不明
本周世界冲突时事报道
优质回答最新报道
· 波兰将从4月初陆续撤回驻伊拉克部队 2008-02-24
· 反美的伊拉克什叶派领袖萨德尔称不会延长停火令 2008-02-22
· 伊拉克平民战火中艰难求生 困顿生活援助 2008-02-20
· 巴格达多处遭火箭弹袭击 2008-02-19
· 美参联会主席呼吁缩短美军驻伊阿期限 2008-02-07
· 驻伊美军承认误杀9名伊拉克平民 2008-02-04
· 巴格达爆炸已造成至少73人丧生 潘基文表示震惊 2008-02-02
· “心理震慑”至上 空中打击成驻伊美军主要手段 2008-01-20
· 驻伊美军:无勇气说圣诞快乐 2007-12-25
· 伊拉克周边国家外长会议扩大会议开幕 2007-11-03
· 赖斯称“必须填补”美在伊拉克外交官岗位空缺 2007-11-03
· 美驻伊大使称放弃伊拉克会助长伊朗的影响 2007-09-11
· 简讯: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建议逐步减少驻伊兵力 2007-09-11
· 驻伊英军指挥官说因美要求英军推迟5个月撤出巴士拉宫 2007-09-10
· 英国将从伊撤出500名军人 2007-09-09
· 巴格达发生汽车炸弹袭击至少60人死伤 2007-09-09
· 美报说驻伊美军最高指挥官可能建议削减驻伊兵力 2007-09-07
· 民调显示全球大多数人认为驻伊多国部队应在一年内撤出 2007-09-07
· 冰岛决定撤回驻伊拉克危机反应部队 2007-09-07
· 伊拉克:两份报告 一个现实 2007-09-06
· 美军战机空袭巴格达居民区至少23人死伤 2007-09-06
· 伊拉克私人保安生意红火 近期开枪事件激增 2007-09-06
· 3名美高级军官因处理伊平民命案不当遭处分 2007-09-06
· 美报告称伊安全部队至少还要1年才能独立行动 2007-09-06
· 潘基文任命联合国伊拉克问题特别代表 2007-09-06
· 伊拉克总理会见什叶派宗教领袖以寻求支持 2007-09-06
· 驻伊美军军车遭袭造成5人伤亡 2007-09-05
· 伊拉克发生路边炸弹袭击造成20余人死伤 2007-09-05
· 英国一些媒体认为巴士拉撤军“是一种失败” 2007-09-05
· 驻伊美军官暗示将建议布什明年3月削减驻伊美军 2007-09-05
· 背景资料:黑水公司 美国的编外特种部队 2007-09-05
· 数万雇佣军“淘金”伊拉克 装备堪比正规军 2007-09-05
· 布朗说英美在伊拉克问题上不存在分歧 2007-09-05
· 美国会报告称伊拉克未达到美设立的大多数指标 2007-09-05
· 英国强调将继续保持在伊拉克驻军 2007-09-05
· 霍华德表示澳大利亚目前不会削减在伊拉克驻军 2007-09-04
· 布什访伊:国会辩论前的“特别之旅” 2007-09-04
· 布什访伊拉克由侧门离白宫 令随行记者严格保密 2007-09-04
· 伊拉克什叶派和逊尼派代表结束在芬兰的会谈 2007-09-04
· 快讯:伊拉克什叶派和逊尼派通过系列建议 并商定继续会晤 2007-09-04
· 布什突访伊拉克 2007-09-03
· 简讯:布什突访伊拉克 2007-09-03
· 美国总统布什突访伊拉克 国务卿赖斯随行 2007-09-03
· 布朗说驻伊英军人数将保持不变 拒设撤军时间表 2007-09-03
· 快讯:美国总统布什突访伊拉克 2007-09-03
· 快讯:伊拉克什叶派和逊尼派代表结束在芬兰的会谈 2007-09-03
· 伊拉克警方证实驻伊英军撤出巴士拉市区 2007-09-03
· 美报告称伊政府腐败严重 马利基表态强硬予以回击 2007-09-03
· 伊拉克至少有1770名平民8月死于暴力袭击 2007-09-02
· 美对伊政策难逃问责 布什9月面临"大考" 2007-09-01
· 伊拉克什叶派和逊尼派代表在芬兰举行会谈 2007-09-01
· 美国会独立委员会将建议改组伊拉克警察部队 2007-09-01
· 驻伊美军使用低当量炸弹 并要求配备非致命性武器 2007-08-31
· 美报:美政府问责局质疑驻伊美军作用 2007-08-31
· 美国防部要求修改国会有关伊局势报告的部分结论 2007-08-31
· 新闻分析:伊拉克"迈赫迪军"宣布暂停行动的背后 2007-08-30
· 美报:美国现役军人公开抨击伊拉克战争 2007-08-30
· 快讯:布什将要求国会给美军追加拨款500亿美元 2007-08-29
· 道歉后又提"走人" 法外长何以一再"驱逐"伊总理 2007-08-29
· 伊拉克什叶派圣城发生冲突250余人死伤 2007-08-29
· 美国将捐赠3000万美元用于援助伊拉克儿童难民返校计划 2007-08-28
· 英报:驻伊英军撤离 美军“感觉很坏” 2007-08-28
· 美国拒绝法国关于制定从伊拉克撤军时间表主张 2007-08-28
· 布什重申支持伊拉克教派领导人实现民族和解 2007-08-28
· 美国媒体:马利基“发飙”也是“撒娇” 2007-08-27
· 美国防部将设立“伊拉克信息中心” 2007-08-25
· 美政府承认伊拉克局势面临严峻挑战 2007-08-24
· 国际观察:美军在伊拉克有“第三条道路”吗 2007-08-24
· 国际观察:布什对伊的新策略 2007-08-24
· 美共和党参议员敦促布什下月宣布从伊部分撤军 2007-08-24
· 美报告怀疑伊拉克政府能力 2007-08-23
· 布什表示继续支持伊拉克现政府 2007-08-23
· 快讯:布什重申美国将继续支持以马利基为首的伊拉克政府 2007-08-23
· 伊拉克第三次审判前政权高官 包括“化学阿里” 2007-08-21
· 美报:美指责伊朗在巴格达训练反美民兵 2007-08-21
· 法国外长说法国愿意帮助伊拉克恢复稳定 2007-08-20
· 伊拉克穆萨纳省省长遭路边炸弹袭击身亡 2007-08-20
· 特写:重新背上书包的伊拉克儿童 2007-08-19
· 伊拉克一小镇遭迫击炮袭击9人死亡 2007-08-19
· 美计划在伊保持16万驻军至明年4月 2007-08-18
· 伊斯兰学者谴责发生在伊拉克的暴力事件 2007-08-17
· 美国陆军去年有99名现役士兵自杀 2007-08-17
· 欧盟谴责发生在伊拉克北部的连环爆炸袭击事件 2007-08-16
· 伊拉克内政部称北部连环爆炸死亡人数升至400人 2007-08-16
· 伊拉克什叶派与库尔德人政党结成新政治联盟 2007-08-16
· 伊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死亡人数已经升至至少400人 2007-08-16
· 伊拉克官员称4起自杀式爆炸至少造成500人死亡 2007-08-16
· 400万伊拉克人逃离家园 令人悲哀的数字说明什么 2007-08-15
· 伊拉克北部连遭4起自杀式袭击175人死亡 2007-08-15
· 美陆军参谋长反对再次延长驻伊美军执勤期限 2007-08-15
· 快讯:伊北部4起自杀式汽车炸弹袭击 175人死亡 2007-08-15
· 驻伊美军一架直升机坠毁5名士兵身亡 2007-08-15
· 伊拉克石油部副部长在巴格达东部被绑架 2007-08-15
· 快讯:汽车炸弹袭击伊西北部 至少20人死亡 2007-08-15
· 快讯:驻伊美军一架直升机坠毁 5名军人死亡 2007-08-15
· 英报:英国公司偷卖武器给伊拉克 2007-08-14
· 英报:意大利黑手党欲向伊拉克走私10.5万枪支 2007-08-14
· 伊总理欲召开紧急会议缓解政府分裂危机 2007-08-14
· 阿盟秘书长希望联合国在伊拉克发挥重要作用 2007-08-13
· 伊拉克卡迪西亚省两名地方高官遇袭身亡 2007-08-12
· 伊拉克:法律空白无人管 私人保安乱开枪 2007-08-11
· 安理会扩大对联合国伊拉克援助团的授权 2007-08-11
· 美报告说若不减少伊平民伤亡美撤军无法避免 2007-08-10
· 快讯:联合国安理会决定扩大对伊援助团的授权范围 2007-08-10
· 伊拉克北部一市场遭袭至少7人死亡 2007-08-10
· 伊拉克军费开支大 美国拆东墙补西墙 2007-08-10
· 新闻分析:伊拉克究竟是谁的战场 2007-08-10
· 美撤军压力增大新战略效果不彰 是走是留难抉择 2007-08-10
· 涉及伊平民命案的2名美军人员被撤消指控 2007-08-10
· 伊拉克邻国表示愿帮助伊恢复安全与稳定 2007-08-10
· 伊朗表示全力支持伊拉克寻求安全稳定 2007-08-09
· 伊拉克大水坝:一颗“定时炸弹”? 2007-08-09
· 两名参与杀害伊平民的美军士兵提前获释 2007-08-09
· 两名英军士兵在伊拉克被打死 2007-08-09
· 伊朗表示愿帮助伊拉克进行重建和恢复稳定 2007-08-09
· 美国五角大楼申请巨资向伊拉克运送新型战车 2007-08-08
· 驻伊美军和伊政府军在萨德尔城打死30名武装人员 2007-08-08
· 安理会讨论扩大联合国在伊拉克的作用问题 2007-08-08
· 驻伊美军人数达到新高峰 2007-08-08
· 美向伊安全部队提供的大批武器下落不明 2007-08-07
· 亚洲银行业去年并购额翻番 2007-08-06
· 快讯:伊北部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 至少25人死亡 2007-08-06
· 快讯:巴格达东部一居民区遭炮弹袭击 至少9人死亡 2007-08-05
· 一参与杀害伊拉克平民的美军士兵被判15年监禁 2007-08-04
二战之后直至现在打了多少次局部战争,入侵过哪些国
优质回答朝鲜战争(1950年6月-1953年7月)
1945年日本投降后,当时作为日本殖民地的朝鲜半岛被美苏两国以北纬38度线(即三八线)为界分别占领。1948年,大韩民国政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先后成立,随后美苏两国撤军,将政权交还。
1950年6月,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在得到斯大林同意后,下令军队越过三八线对韩国发起突然进攻。当时韩国2/3的军队尚未进入战备状态,根本没有招架之力,三天后汉城(今首尔)就失守了。
战争初期,朝鲜军队节节胜利。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美国远东军协助韩国作战。韩国国防军和美军被一直逼退到釜山,朝鲜半岛90%的土地都被朝鲜人民军占领。
直至9月15日,美军第十军团成功在仁川登陆,从朝军后方突袭,局势才开始逆转。9月28日,美军部队就打到了三八线附近。
10月3日,周恩来通过印度驻华大使转告美国政府:“若美军跨过三八线,侵略朝鲜,我们不会坐视不顾。”一方面,中国政府担心美军在取得整个朝鲜半岛后继续向北进军,威胁到中国领土安全。另一方面,即使美军不袭击中国,一个与中国有长达1,000多公里边界线的国家落入资本主义阵营,对中国也是很大的威胁。
1950年10月7日,美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向平壤推进。10月19日,应金日成请求,中国人民志愿军从辑安(今吉林省集安市)渡鸭绿江入朝作战。
战争持续了三年,直到1953年7月27日,朝中美三方在板门店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及《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的停火协议,决定沿军事分界线继续分而治之。
朝鲜战争虽然时间不长,但却代价高昂。整个战争期间,韩国军队阵亡近23万人,70多万人受伤;美军阵亡3.6万人,10万多人受伤;朝鲜的阵亡人数在21万至35万人之间,30多万人负伤;中国志愿军18万人阵亡,38万人受伤。朝鲜半岛伤亡的民众人数达250万。
时至今日,朝韩两国一直未能达成永久和平计划,依旧是两个分裂的国家。
2.越南战争(1955年-1975年)
二战前,越南是法国的殖民地;二战时期被日本占领。1945年二战结束后,胡志明领导的越南独立联盟(越南共产党)在北方城市河内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北越),法国则支持末代皇帝保大皇帝在南方城市西贡建国。1954年,法国撤军。
1955年吴廷琰发动政变,推翻保大皇帝,建立越南共和国(南越),并担任首任总统。美国艾森豪威尔政府坚定地支持吴廷琰建立亲美民主政权。在美国的支持下,吴廷琰发动了“控共”、“灭共”战役,逮捕了约10万越共,其中许多人遭受折磨并被处死。
1959年越南共产党决定武装推翻南越,并派大量军事人员前往组织武装颠覆。1961-1964年,肯尼迪政府发动“特种战争”,由美国出钱出枪派顾问,训练越南当地军队,以游击战对付游击战。
1965-1968年,约翰逊政府把“特种战争”升级为“局部战争”,扩大战争规模,开始对北越进行轰炸袭击。入越美军迅速增加至50万人。1969-1973年,尼克松政府提出“越南化”政策,重新采用“用越南人打越南人”的手段,同时由于国内压力增大,宣布从南越逐步撤出。
1973-1975年,美国撤军后,南越阮文绍政权孤立难支。1975年越南共产党发动总攻,击败南越政权,解放了西贡,完成了南北统一。越南战争结束。
据越南政府1995年公布的数字,越战期间,越南人民军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110万人死亡,60万人受伤,33万人失踪。南越阵亡的士兵人数在20万-25万之间,50万人受伤。
越南战争也是美国历史上参与时间最长的战争。涉战的十多年间,美国耗费了至少2500亿美元,超过5.8万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越战也极大地改变了冷战的态势。美国由冷战中的强势一方变为弱势,面对苏联的咄咄逼人,美国更加积极地同中国合作。
中国则是北越最主要的支持国和援助国。出于地缘政治和社会制度的考虑,中国向越南援助了800亿元人民币,加剧了经济负担。统一后的越南并未成为中国可靠的盟国,而是倒向了苏联,并于1979年2月与中国爆发了边界战争,两国对抗十余年之久。
3.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意图将其变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
次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在经过42天的空袭和100小时陆战后,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伊军伤亡人数大约为10万人,其中2万人死亡,8.6万人被俘,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亿美元。多国部队方面伤亡4232人,其中美军阵亡148人。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由于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截至1990年1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517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的65%;天然气储量24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13.7%。
伊军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就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苏联也一改战后40年在世界地区性冲突上与美国对立的立场,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
本次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同时为日后的伊拉克战争埋下了伏笔。
4.波黑战争(1992年4月-1995年12月)
波黑战争,是原南斯拉夫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下称波黑)的3个主要民族之间的战争,也被认为是冷战后地区冲突的代表。
自从苏联解体之后,原“社会主义阵营”的南斯拉夫摆脱苏联经济模式,走向新的工业道路,致使发展不平衡程度加剧,加上原本民族、宗教和文化的复杂多样,也在1991-1992年间开始解体。而在其共和国之一:波黑,其穆斯林、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三个主要民族就国家前途发生严重分歧。塞族主张维护南斯拉夫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穆-克联盟要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
1992年3月3日,波黑议会不顾塞族议员反对,正式宣布波黑独立,欧美国家予以承认,致使3个民族间的矛盾骤然激化,终于导致战争爆发。
这场历时3年8个月的战争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三大民族争夺地盘、北约干预后形成塞族对抗穆-克联盟、塞族丧失军事优势被迫妥协),期间塞族军队和警察部队还在1995年7月发动了臭名昭著的斯雷布雷尼察大屠杀。
战争结束后,原波黑分为波黑联邦(穆-克联盟)以及塞族共和国(塞族)两个政治实体,维和任务由欧盟执行。在这场战争中,有近28万人死亡,200多万人流离失所,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50亿美元。米洛舍维奇、卡拉季奇等一批前南高官最后被塞尔维亚当局逮捕,并送上国际法庭。
5.阿富汗战争(2001年10月7日-2014年12月29日)
这是以美国为首的联军针对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一场反恐战争,目的是逮捕本·拉登等基地头目并惩罚塔利班包庇恐怖分子。
在确定本·拉登为“9·11”的幕后主使后,时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向塔利班政权发出最后通牒,要求交出本拉登,但遭到拒绝。2001年10月7日,英美联军开始对塔利班发动空袭,拉开了这场旷日持久战争的序幕。2011年5月2日,美国海豹突击队终于在巴基斯坦的山区住所里击毙了本·拉登。
2014年12月29日,奥巴马宣布这场该国耗时最长的战争正式结束。然而形势并不乐观,自从北约和美国军队逐渐撤出以来,塔利班残余势力的暴力破坏事件时有发生。奥巴马不得不签署协议,在常规部队撤离以后留派人员协助阿富汗新政权执行培训和保安任务,以及提供经济援助。
这场战争耗时13年,一共夺走33877条生命,超过2200名美国士兵牺牲,消耗了3232亿美元。尽管阿富汗顺利诞生了民选总统,但国内一片狼藉,恐怖主义威胁依然存在。
6.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日-2011年12月18日)
2003年3月20日,美国以对伊拉克平民使用化学武器、践踏人权以及支持恐怖分子为理由,联合英国等国家部队对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实施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当年年底,已被推翻下台的萨达姆被美军抓获,3年后被行刑。
这次战争也被称为“第二次海湾战争”。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期间美国经过彻底搜索,未发现萨达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任何证据。
由于没有获得联合国安理会的授权,以及发动战争的理由不正当,伊拉克战争引发了极大的争议以及全球大范围的抗议游行。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2011年12月14日,奥巴马宣布伊拉克战争正式结束。
虽然战争让伊拉克诞生了民选政府,但也让其在经济和民生上遭遇沉痛打击,另外还有约10万名士兵伤亡,游击队也有至少10万人伤亡,近500万平民流离失所。美国也付出了高昂代价,8年间投入了7630亿美元战争开支,以及500亿美元重建费用,近5000军人阵亡。伊拉克战争还在客观上导致了伊斯兰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兴起。
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场战争,恰好爆发于次贷危机期间,因此也影响到美国国内其他困难的解决。
7.乌克兰东部冲突(2014年4月——)
2010年,亲俄的亚努科维奇总统上台后,乌克兰国内的民族矛盾进一步深化。
2013年底,亚努科维奇放弃与欧盟的联系协定谈判而倒向俄罗斯,引发两万名反对派支持者抗议。他们聚集在首都基辅的独立广场。当局派出军事力量镇压,双方发生激烈对抗。
2014年2月,亚努科维奇被罢黜总统职位,至今流亡海外。3月22日,原乌克兰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塞瓦斯托波尔直辖市作为联邦主体加入俄罗斯。5月12日,乌东部的卢甘斯克和顿涅茨克两个共和国同时宣布成立主权国家,但未受到国际社会承认。随后乌克兰政府军武力攻夺东部地区,但遭到当地民兵组织的强力回击,政府军无功而返。尽管在俄罗斯与欧盟的斡旋下双方于今年初实现了停火,但中小规模冲突仍然不断。
今年8月31日,乌克兰议会投票通过由总统波罗申科提出的宪法修正案草案:东部将被赋予更多的自治权。此举引发了新一轮的抗议示威潮以及流血暴力事件。
联合国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7月27日,冲突共造成了6832人死亡,其中乌克兰政府军为2505人,本地区落后的经济进一步恶化。
乌克兰东部冲突是冷战时期的遗留问题所造成的,也是眼下欧美和俄罗斯角力的焦点。冲突引发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俄罗斯被指介入乌克兰国内事务,向叛军提供武力支持,从而受到了欧盟和美国的制裁,深陷经济衰退泥沼。此外,在去年7月的冲突期间,飞经本地区上空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17航班遭遇无妄之灾坠毁,机上298人全部遇难。
8.打击“伊斯兰国”(2014年8月8日——)
无恶不作的“伊斯兰国”是由基地组织在2006年宣布成立的伊拉克分支,2013年4月,后者与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组织“胜利阵线”联合成为“伊斯兰国”。随后,趁着美军攻打伊拉克战事不定和叙利亚内战形成的权力真空大举扩张自身规模,爪牙已延伸到了中亚、北非。在西方,大量年轻人受其意识形态蛊惑,自愿加入该组织。
该组织的奸淫掳掠不仅针对外国人士,连不同教派理念的伊斯兰信徒也惨遭其手,它们还大量破坏历史文明遗迹。
2014年8月8日,美国针对伊拉克境内的“伊斯兰国”发起空中打击。该行动随后被命名为“坚定决心行动”。美军称,该行动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美国和盟友的利益,打击伊斯兰国对伊拉克以及本地区和更广泛的国际社会形成的威胁。当年9月,美国组建了一个包括英国和法国等54个国家和欧盟、北约以及阿盟等地区组织在内的国际联盟以打击该组织。
至今,在叙利亚和伊拉克两个主战场上,该行动已击毙了至少13000名“伊斯兰国”武装分子,摧毁了73辆坦克和上千辆大型运输工具。由于美国及其盟友以空中打击为主,因此伤亡较少。
两伊战争
优质回答两伊战争:
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对伊朗首都德黑兰及其它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大规模空袭。23日凌晨2时,伊拉克派遣地面部队5个师和2个旅,约1200辆战车,分为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动进攻。
到10月底,伊朗成功抵挡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开始,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军队撤出伊朗领土,两国边界恢复为战前的状态。
面对伊拉克的强劲攻势,伊朗军队迅速应对,空军对伊拉克的16处目标实施了打击。地面部队迅速调整部署,向边境机动。共集结了7个师和2个旅的兵力,同时还有大量革命卫队。
伊朗重点设防北线,以控制主要通道,延缓伊拉克军队的进攻。成功阻止伊拉克后,伊朗逐渐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1981年9月,伊朗开始大规模反攻。9月底,伊朗集结10万兵力,在阿巴丹发动大规模反击战,解围阿巴丹。
1982年3月下旬,伊朗再次发动了名为“胜利行动”的攻势。经过充分准备,他们成功地全歼了伊拉克军队的两个旅,重创了两个师。此次行动导致伊拉克士兵2.5万人死伤,俘虏1.5万人。
伊朗军队还成功地击毁了360辆坦克和装甲车,击落了20多架敌机,并夺得了上百台坦克和装甲车作为战利品。1982年4月20日,伊朗动员了近30000名士兵和大约10万名革命卫队成员,发起了“耶路撒冷圣城行动”,目标是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市。
经过25天激战,西方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终于被解放。1982年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面停火的建议,并自行执行停火,承认了1975年签署的《阿尔及尔协议》的有效性,并准备在承认伊拉克的根本权益后与伊朗进行谈判。随后10天内,伊拉克宣布从伊朗领土内撤回全部军队。到1982年6月29日,他们基本上已经从伊朗撤军。
随后,战争转移到了伊拉克境内。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结了12万军队,发起了第一次巴士拉战役。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
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为了进一步迫使伊朗罢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采取“以战迫和”方针,在地面和海上连续向伊朗发起主动出击。在局部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一系列的小规模袭击,并在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袭船战”。
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激烈,战争进入第三时期。伊朗一反过去打消耗战的方针,力争速战速决。1986年2月初,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曙光—8号”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与地面战场相呼应,1986年,两伊“袭船战”一再升级。
遭到袭击的船只达106艘,其中有28艘进出科威特港口的船只遭到袭击。由于两伊“袭船战”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于1986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提出租船和护航要求。
苏美相继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从而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
为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598号决议通过后,由于两伊积怨已久,在停火问题上立场各异,分歧较大,谁也不愿主动作出让步,因而联合国598号决议迟迟得不到贯彻落实。
第四时期,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2—4月,双方使用了数百枚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袭城战”。此后,在相持中,伊拉克渐渐占了上风,4月17日,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斋月”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于18日下午全部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
外国军事专家评论,这是“两伊战争的转折点”,它“打开了结束两伊战争的大门”,“为两伊通向和平开辟了道路”。
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况下,被迫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拉克所占伊朗领土几乎全部丧失。
停战协商
为使两伊战争尽快结束,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了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第598号决议。次日,伊拉克表示欢迎联合国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以示诚意。
但伊朗没有表态,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从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5天即8月25日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两伊外长举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毫无结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朗利用危机逼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果两败俱伤。伊拉克伤亡和被俘4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伊朗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当今世界正发生一场军事革命吗?
优质回答自去年以来发生的美国次贷危机正在恶化成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对“9·11”后形成的世界军事格局产生新的冲击,一年来一系列国际军事事件预示着新的战略转向,折射出的一个重大信息就是美国转入军事扩张间歇期。
次贷危机与战争疲惫相互促动,美军避战呼声强烈
今年3月,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和哈佛大学教授琳达·比尔米斯重新核算了伊拉克战争的开销,比美国政府公布的7000亿美元多出3倍,惊爆出3万亿的巨额数字。他们出版的《三万亿美元的战争》一书向世人揭开了伊拉克战争与次贷危机间的神秘关联,这就是大部分战争军费并不是公开的政府拨款,而是靠银行借贷而来,从而造成了巨大的财政预算赤字。伊拉克战争将克林顿政府的扭亏为盈拉下马,将美国坠入负债9万亿美元、人均负债3万美元的深渊。
伊拉克战事成了美国银行最大的坏账,这就难怪伊朗总统内贾德本月初在纽约参加联合国首脑大会上说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也许美国人对布什的冤家对头的话嗤之以鼻,但对诺贝尔奖级的经济学家还是信服的。民主党议员奥巴马竞选下届总统宝座时高举“要从伊拉克撤军,重振美国经济”的旗帜,共和党议员麦肯恩虽然继续高喊不能放弃伊拉克,却也打出“视情撤军”的新招牌。大家谁也不否认美国患上了伊拉克战争疲惫症,伊战至少拖累了经济大局,从不同程度上造就了次贷危机的大环境。
次贷危机更是打击了军心,加剧了美国的战争疲惫症。自2006年以来伊战后期的悲观情绪在美军上上下下蔓延,2007年这种悲观情虽然因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去职而一时看到政策调整可能带来入伍的希望,但下半年却因次贷危机的恶化重新加剧了厌战心理。
次贷危机给基层官兵带来的更是雪上加霜,本来投身伊拉克战场和阿富汗战场的下级兵士,都指望政府和保险公司大额战争保险获得足够的伤亡赔偿,至少2006年阵亡抚恤金升至10万美元、军人海外保险死亡赔偿金升至30万美元的优厚待遇曾给亚裔、西班牙裔、非洲裔青年带来入伍冲动,如今这40万美元的生命价值在银行和保险业面临垮台的风险下变得没有保障了,保险公司大打折扣几乎已成定局,这对一线官兵的打击可见一斑。
更不用说,少校以下级别官兵入伍前大多是平头百姓,全家经济来源集于一身,随着国内通货膨胀持续增长,确保安全回家的思想取代了解放伊拉克人民的豪情壮志。当3月新加坡《联合早报》对3400名美军现役和退役军官做意愿调查时,88%的受访者称美军已经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不希望再开战端。避战意识不只在基层官兵中蔓延,在美军高层将领中也普遍存在。3月美军中央战区司令法伦上将正是因为拒绝对伊朗动武而毅然辞职。
美国军事扩张,金融链条面临断裂,经济优先政策下收缩战线意图明显
次贷危机一开始并没有对美军防务造成直接影响,所以2007年上半年新任国防部长盖茨雄心勃勃地奔赴伊拉克,着手改进伊拉克安全局势,并不时表露出要修理伊朗的意思,第五舰队在波斯湾频繁举行挑战性演习。
然而让大家大跌眼镜的是,美军在波斯湾光喊不练,甚至当以色列忍不住要独自动手时还摁住不让打。原因就在美国军事扩张财政吃紧,军事扩张的链条面临断裂的危险。
实际上,美国军事扩张靠的是将军队、军工财团、石油财团和金融财团的利益绑在一起。布什政府从银行贷款让军火商生产武器弹药,当美军占领伊拉克夺取石油产地后,石油公司再让银行分享巨额红利,为美国政府填上赤字。这个打仗赚钱的基本规律却因次贷危机使得银行遭受重创,军火生产动力不足,到头来影响了美军的战争实力。所以,本月3日美国布什总统签署了7000亿美元的紧急救市计划,下决心保住美元主导的国际金融体系,也就是保住了美国战争机器的发动机。
实际上代表军工集团和石油集团的保守势力并不赞成救市,这使人们联想起上世纪60年代末美国抗拒经济危机的做法。因为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军事工业这个领头羊,当60年代欧洲、日本接连发生经济危机时,美国靠加大越战投入拉动军火生产,进而带动工业消费品生产,减缓了美国的通胀,而当越战结束美国军工产业失去动力时,美国便陷入迟到的经济危机之中。所以,美国内不乏有人提出把钱砸到伊拉克、阿富汗战场,或新开战局,继续靠战争拉动军工产业,进而带动美国经济走出次贷危机的衰退境地。但金融危机的恶化使美军已无财力打大仗了,布什政府不得不开始收缩战线。
在收缩态势下,美国也开始做出忍让和缓解姿态。面对俄罗斯对格鲁吉亚大打出手居然忍而不发,甚至做出理解俄罗斯扩大北极圈主权要求的表态,同冷战结束以来对俄罗斯咄咄逼人之势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同样,美国对伊朗的态度也是忍字当头,无论是奥巴马,还是麦肯恩,都不再深入批判内贾德,语气变得极为缓和。对朝核问题也主动缓和,助理国务卿希尔刚在上个月同朝鲜方面大吵一场,又准备剑拔弩张时来了个将朝鲜从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上除名,又弄得国际问题专家们云里雾里找不着北。
布什政府的一系列军事动作和战略姿态,与一年前相比可谓大相径庭,这其中的奥秘是次贷危机下的不得已,力图在次贷危机的冲击下能稳住阵脚,也说明美国军事上的扩张态势进入间歇期。
收缩之势让对手反守为攻,借助盟友又得割肉让利
美国至少短期内向战略对手做出妥协是一个必然的事,这是因为美军的战争实力已被大量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按照美军的作战规律,失去30%的机动兵力就意味着失去了进攻能力。而今总员额不过150万的美军,真正能用于作战的部队不过七八十万,却有20多万机动兵力深陷伊拉克和阿富汗战场。他们是美军核心作战力量,除非扩军,否则美军难以打新的大仗。而扩军计划正因为次贷危机而成为泡影,这就给美国的对手以天赐良机。
面对美国经济显现出衰退之势和美军全球战略收缩的可能,俄罗斯敏锐地发现了机遇,不给美国留喘息之机,不与美国搞战略相持,而是反守为攻,主动出击,力求摆脱困境。俄罗斯自去年恢复战略轰炸机穿越美英大西洋防线飞行后,全力打出能源牌,利用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关系打压一下北约国家,借以遏制北约东扩之势。
今年以来,俄罗斯海军从多个方向出动,巡游太平洋和大西洋,特别是战略火箭兵司令索洛夫佐夫宣布俄军计划在2008年进行11次战略导弹实弹发射,在本月12日连续两天潜射3枚柏杨州际弹道导弹,而且从亚洲和欧洲的边缘区域同时发射,检验远程战略打击力,显示出俄罗斯重振海军和实施战略威慑的雄风。更具杀伤力的是俄罗斯果断出手,就在奥运会开幕的傍晚,俄罗斯总理普京作为最后到达的国家领导人,当他从容走下旋梯时,一个精密的作战计划即将付诸实施。果然,奥运会竞赛的第一天,俄联邦军队守株待兔地在南奥塞梯展开对格鲁吉亚的凌厉攻势,牛刀杀鸡的“维和行动”一下震住了北约,不仅给格鲁吉亚来了个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辨,更让美国吓一跳。与此同时,伊朗、朝鲜也迅速转被动为主动,对美国口诛笔伐,逼迫美国让步。
在这种情势下,美国为了稳住阵脚,不得不借助自己信得过的铁哥们。然而盟友们都是因利而聚在一起,谁也不是省油的灯。当本月10日美国防部长盖茨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北约国家国防部长非正式会议上提出,北约各国明年短期增派军队到阿富汗,减轻美军的负担,确保阿富汗大选顺利时,没想到这次北约各国答应得很痛快,法国居然在阿富汗刚遭受参战以来最大阵亡事件后慷慨表示继续驻军。
此外,日本也不断遭到美国的敦促,决心继续在印度洋为美军提供油料补给,此外还向美方表示要扩大参与面。这些积极的表态并不能让美国感到痛快,因为北约国家和日本是在抬高价码,谋求地区行动话语权,对美国而言多少有趁火打劫的味道,所以美国正盘算着是否要放权给盟友来维持自己的全球布局,弄不好是割肉补疮,得不偿失。
海湾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是什么?
优质回答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 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 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 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 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 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 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 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 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经过周密准备之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与此同时,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从海上对 科威特市实施直升机突击。拂晓时分,东西对进的两支部队开始攻打市内目标。科威特 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仓促中携部分王室成员逃到附近美国军舰上。埃米尔的胞弟法赫 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上午9时,伊军基本控制科威特市。 下午4时,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 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8月2日和3日,美国总统布什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 议,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以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 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根据这一精神,负责中东地区防务的美军中央总部拟 定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8月7日凌晨2时(美国东部时间),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 该计划。
“沙漠盾牌”行动计划拟分两个阶段向海湾地区部署部队。第一阶段用3至4个月时 间(17周)部署24万人的部队及其建制装备,以使该地区美军和其他出兵国家部队兵力 达到同伊军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阶段将视形势发展继续增兵,以使兵力达到足以将 伊军赶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阶段部署,又将根据伊军有可能在短期内向沙特发动进攻 的形势,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兰一线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空中打击力量,建立机 动防御,采取“以空间换时间”战略,挡住伊军可能的进攻,保证后续部队陆续抵达和 部署。
计划确定后,美军制定了具体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动了运输司令部所辖战略运输 工具,动员了后备和民用运输力量,同时,进行了后备役征召和编组。其他出兵国家也 展开了各自的部署行动。经过紧张行动,分别于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两个阶段的部 署。是时,美军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到43万人,其中陆军26万人,海军5万人,空军4 万人,海军陆战队8万人。主要武器装备有:坦克1200辆,装甲车2000辆,作战飞机 1300架,直升机1500架,军舰100余艘。
其他国家出动的总兵力达50万人。部分未出兵国家提供了武器装备、舰船、飞机和 医疗队。 随着各国部队的部署,建立统一、协调的指挥机构的必要性日益突出。8月中旬, 经协商在多国部队最高层成立了协调性作战指挥机构。原则是,战区内所有部队均接受 沙特阿拉伯武装部队司令哈立德中将和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的统一指挥, 但各国部队又分别接受本国最高当局的命令和指示。
面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兵行动,以及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伊拉克采取了相应对 策。总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拖延战争爆发,使海湾冲突长期化、复杂化,进而分化以美 国为首的军事阵营,打破对伊拉克的各项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时,做好军事上防御 作战的准备。为此,它在外交上打出了“圣战”的旗号,并将撤军问题同以色列从阿拉 伯被占领土撤军联系在一起,以转移阿拉伯国家的矛头指向;在经济上采取了内部紧缩, 对外寻求突破口的政策;在军事上则加紧了扩军备战,恢复和新建24个师,使军队总兵 力达到77个师、120万人。同时加强了科战区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线共部署43个师, 约54万人,坦克4280辆、火炮2800门、装甲输送车2800辆。
美军在开始执行“沙漠盾牌”计划时,即已估计到伊拉克拒不撤军的情况,拟定了 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行动计划。12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和参谋长联席 会议主席鲍威尔批准了这一计划。该计划的要点是,实施进攻作战,以达到:1.瘫痪 伊拉克国家指挥当局;2.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3.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4. 尽量摧毁伊拉克的弹道导弹和核生化武器;5.帮助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
根据这一决心拟定了以下作战方案:实施协调一致的多国、多方向、空中、海上和 地面攻击,首先以空中战局摧毁伊拉克重要军事目标,尔后逐步转移空中作战的重点, 在科威特战区实施地面作战,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用阿拉伯部队解放科威特市。整 个作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1.战略空袭; 2.夺取制空权;3.空袭地面部队;4.地面进攻作战。
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 后期限。1991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战前最后一 次会晤,但是,双方都认为没有妥协余地,会谈没有取得结果。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 上午10时30分,布什总统签署了给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国家安全指令文件, 命令美军向伊拉克开战。
1月17日凌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 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 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 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 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 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据美军统计,至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特战区伊军部队54万 人中伤亡达25%,重装备损失达30—45%。
为了实施地面进攻作战,美中央总部陆军也制定了具体战役计划,这就是“沙漠军 刀”计划。该计划事实上是“沙漠风暴”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决定,由5个军队集团 执行地面作战任务。美第十八空降军在整个战线西部实施进攻,负责切断科战区伊军同 后方的联系;美第七军在战线中段担负主攻任务,重点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第七 军右翼,依次是北线联合部队、美军中央总部海军陆战队和东线联合部队,他们将包围 科威特后方及科威特市内的伊军部队,牵制伊军战术和战役部队,其中北线和东线联合 部队的阿拉伯部队将负责解放科威特市。计划制定以后,多国部队从1月17日空袭之日 开始至2月24日进行了大规模部署调整。美军两个军数十万人分别从原驻地向新的进攻 出发地隐蔽机动了200多和300多公里。
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整,多国部队向伊军发起了大规模诸军兵种联合进 攻,将海湾战争推向了最后阶段。多国部队首先在战线中部发起攻击,以吸引伊军统帅 部注意力。随后,东西两端开始行动,以造成西端“关门”,东端“驱赶”之势。在这 种情况下,担负主攻的美第七军发起决定性攻击。先向北,随后向东,歼击伊军主力部 队。伊军在多国部队进攻面前进行了顽强抵抗,后逐渐向北和西方向撤退,并点燃了科 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也大多完 成了各自任务。鉴此,布什总统下达了当日当地时间8时暂时停火的命令。整个地面进 攻历时100小时。
暂时停火以后,伊拉克表示接受美国提出的停火条件和愿意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历次 通过的有关各项决议。在此基础上,联合国安理会于4月3自以12票赞成、1票反对、2票 弃权通过了海湾正式停火决议,即687号决议。海湾战争至此宣告结束。据战后统计, 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参战的43个师共有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被俘, 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门火炮被击毁或缴获。107架飞机被击落、击毁 或缴获。多国部队方面共有126人阵亡(其中美军74人),300余人受伤,12人失踪。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它深刻地反 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它体现了人 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主要是:武器装 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 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 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主要包括: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 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战是主要的交战手段;电子战是伴随 “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参战国最多、一次性投入兵力最大、投入的兵器最多最先进、空袭规模最大、战况空前激烈和发展异常迅猛、双方伤亡损失又极其悬殊的一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虽然只持续了 43 天,但它却提供了现代局部战争的许多新鲜经验和教训。特别是由于大量高技术武器系统的作战使用而展示的“军事技术革命”,更为世界各国军事理论家所关注,它引发人们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探讨现代局部战争的理论、指导规律和作战方法。海湾战争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一个窥视孔。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及背景
任何一场战争的爆发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背景。导致海湾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和背景是:
(一)伊拉克侵占科威特
1990 年 8 月 2 日凌晨 1 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由 1 个机械化步兵师和 1 个装甲师编成的主攻部队,沿萨夫万——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轴线实施进攻,在 350 余辆坦克的引导下,首先向南攻占贾赫腊山口,然后折向东进攻科威特市。由另 1 个装甲师编成的助攻部队,在主攻部队西侧向南进攻,在贾赫腊山口与主攻部队会合后,继续南下,在通往沙特边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击阵地。 5 时 30 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市会合。经过约 14 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 7 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 8 月 3 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 8 月 6 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 20 万人,坦克 2,000 余辆。 8 月 8 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 19 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科威特势单力孤,加上对伊军的突然袭击毫无准备,只进行了微弱的抵抗。约 20,000 人的科军,只有 5,000 余人撤到了沙特阿拉伯,其余部队溃散或投降。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及部分王室成员乘直升机逃往沙特阿拉伯。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夺占科威特,勾销所欠科威特的巨额债务,并用这个“金库”来解决由于连绵 8 年的两伊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夺占科威特,可将其海岸线从 50 公里延展至 213 公里,从而大大改善其海军的活动领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通过吞并科威特,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议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地区石油开发争端;夺占科威特,还可以“杀鸡儆猴”,起到震慑海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的作用,为其争夺阿拉伯世界领导地位,称霸中东地区扫平道路。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二)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截至 1990 年 1 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 6,517 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 10,015 亿桶)的 65 %,天然气 24 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 13.7 %。日产石油约 1,450 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产量( 6,360 万桶)的 23 %;每天出口石油约 1,200 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 2,800 万桶)的 43 %。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 20 个特大的油田,有 11 个在海湾地区。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 1990 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 766.1 万桶,其中 206.4 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 26.9 %;西欧日进口石油 823.5 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 427.6 万桶,占 51.9 %;日本日进口石油 548 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 354 万桶,占 64.6 %。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 1,000 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三)美苏关系缓和,地区冲突中美苏对立的阴影消失
战后 40 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各自争夺霸权的需要,几乎在所有地区性冲突中,人们都能看到美苏争夺和对立的影子。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和新思维,积极向西方靠拢,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放弃与美对立的立场。伊拉克的举动,无形中进一步推动着苏美间接触的愿望。虽然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经营多年的为数不多的亲密盟国之一,但为了避免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对伊立场上的对立,苏联宁愿牺牲伊拉克这个昔日的盟国。在对伊拉克问题上,苏联与美国合作的态度使美国总统布什感到“非常满意”,并称这是“美苏战后在地区冲突上首次结成同盟”。美苏对海湾危机基本立场上的一致,使联合国安理会得以顺利地通过了一系列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虽然苏联没有直接派兵参加对伊作战,但它对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出兵海湾的支持态度,使美国可以毫无顾忌地采取各种军事行动。
(四)国际社会普遍强烈反对侵略
国际关系始终是一种利害关系。就在伊军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美国总统布什就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同时作出了强烈的军事反应, 2 个航母战斗群在伊入侵科后不到 1 小时即受命驶向海湾。
苏联一改战后 40 年在世界地区性冲突上持与美对立立场的常态。 8 月 3 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这与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目标完全一致。同一天,苏联政府就停止了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与军事援助。
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对伊拉克的入侵作出了迅速的反应,普遍强烈抵制和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
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异常迅速且几乎完全一致的反应。 8 月 2 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以 14 票赞成, 0 票反对, 1 票弃权,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 660 号决议。从 8 月 2 日至 11 月 29 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 12 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这些决议,使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 678 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 1991 年 1 月 15 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如不撤军,决议授权联合国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这就为以美国为首的 38 国组成联军出兵海湾,用武力解决这场危机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国际社会为化解这场危机作了极大的努力。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从中斡旋,设计出多种调解方案,联合国秘书长亦亲抵巴格达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从科撤军。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变立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参考资料:
两次海湾战争的时间
优质回答1、第一次海湾战争发生于1991年1月17日,终止于2月28日。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7日开始对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
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
2、第二次海湾战争发生于2003年3月20日,至今还存留少量部队。
这次战争中,美国只是用了不到三十天就到达了伊拉克的首都,后来美军在伊拉克多年的占领期间,处死了萨达姆及其家人。
扩展资料:
在第一次海湾战争后战后,美国主导下,对伊拉克进行全面的经济封锁。到了2000年,封锁时间长达10年,伊拉克国内普通民众生活陷入困境,粮食短缺,生活质量大幅下降。
而此时,萨达姆还加大了统治力度,制造了很多政治犯,因此,国内是怨声载道。知道萨达姆到了穷途末路。2003年,美国丝毫没有顾忌这支“世界第三强军”而发动伊拉克战争。
但是美军也付出不小代价,美国2003年在伊拉克的侵略战争共使其损失1.7万亿美元,再加上为了补贴退伍军人而花费的4900亿美元,美国政府共为伊拉克战争花费2.2万亿美元(截止到2013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海湾战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伊拉克战争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法国从伊拉克撤军〗2015 年世界冲突事件有哪些》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20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