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力帆汽车被谁收了最佳答案力帆被车和家收购。以下是关于力帆被收购的原因:优化公司产权结构:力帆股份出售股权是为了优化公司产权结构,规避经营风险,所谓规避经营风险也就...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力帆租借给西甲前锋,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力帆汽车被谁收了

力帆汽车被谁收了

最佳答案力帆被车和家收购。

以下是关于力帆被收购的原因:优化公司产权结构:力帆股份出售股权是为了优化公司产权结构,规避经营风险,所谓规避经营风险也就是说将不能盈利的产业链切断,从而提升自己的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销量下降:力帆汽车亏损而理想急着需要造车资质,所以两家一拍即合。

吉利正式接盘力帆,用来生产电动车

最佳答案一个月前,如果说,吉利入股重组力帆可能有点为时过早,毕竟那个时候只是宣布其作为意向重整投资人。而一个月后的今天(11月10日),力帆股份也正式对外发布了重整计划(草案)。至此,市场期待许久的结果终于浮出水面:吉利入股重整力帆。

那么吉利入股力帆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据相关媒体报道,力帆股份近日在202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现场表示,一旦完成重整工作,力帆股份将首先量产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换电型纯电动MPV枫叶80V,同时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换电业务也将很快注入力帆股份。

11月10日,力帆汽车发布公告称,2020年8月21日重庆五中院依法裁定力帆股份重整一案,并于当日作出(2020)渝05 破 193 号《决定书》,指定力帆系企业清算组为力帆股份的管理人,负责开展重整各项工作。在本次重整中,管理人通过公开招募方式,确认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迈捷”)、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两江基金”)以联合体身份成为意向重整投资人。

公告指出,产业投资人将向力帆提供优质产业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协助将上市公司打造为吉利科技集团换电车型制造唯一的上市平台,并择机将中高端智能网联换电业务注入,通过资产重组为公司导入国家重点鼓励的换电新能源汽车生产、汽车与摩通产业整合机遇、产业技术支撑等。

对于吉利而言,将进一步抢跑新能源市场,并加快换电模式的试点推广。从重整计划中可以看到,吉利将协助将力帆打造为吉利科技集团换电车型制造唯一的上市平台,并择机将中高端智能网联换电业务注入。

因此,吉利接手力帆,瞄准的便是政策支持下的新风口——换电模式。此外,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换电站首次被纳入“新基建”范畴;7月份,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透露,将继续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相关技术标准和管理政策,鼓励企业根据适用场景研发换电模式车型;11月2日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加强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换电风口已然来临。

据悉,吉利今年计划将在重庆建设完成35座换电站,到2023年重庆计划落成200余座换电站。在打造重庆这个完美样板之后,换电模式进而可以快速复制到全国,完成新能源板块的重要布局。

力帆 力帆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于1992年,以开发生产汽车及摩托车及发动机、车辆配件为主营业务,2010年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是中国首家上市A股的民营乘用车企。作为力帆股份的创始人,尹明善一直被外界视为“传奇人物”。

而力帆汽车就没有过“传奇”。据2016年力帆股份的财报就显示,其扣非之后的净利润首次出现了2.61亿元的亏损,这也意味着从2016年开始,力帆股份的主营业务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到2018年全年,力帆的扣非利润亏损继续扩大至-21.5亿元,2019年扣非利润继续翻倍亏损至-44亿元。2019年力帆汽车营收为74.5亿元,同比下跌32.36%,实现营收两连降,归属利润更是近几年来的首次亏损,达到-46.8亿元。

今年,*ST力帆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84亿元,同比减少69.42%;净亏损25.95亿元,上年同期亏损9.47亿元,同比扩大173.99%。总资产约为169.6亿,净资产仅剩1.06亿人民币,同比大跌96.12%,负债高达167.7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高达98.87%。

一方面是入不敷出的财务数据,另一方面力帆的债务逐步高企,愈加糟糕的财务数字,将这家最早的民营上市车企推向了生死边缘。据今年8月的公告显示,力帆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涉及金额50.37亿元。而到2020年9月18日,已有62家债权人向力帆控股管理人申报债权,申报金额高达68.95亿元。

如果说债券出现兑付风险、5.3亿元债券余额不能到期偿还是造成力帆现状的直接原因,那么产品技术与管理则是力帆走向末路的根本原因。靠模仿,没有核心技术,盘踞在低端市场,不注重产品质量和企业的运营和管理,力帆最终自食其果。

总结,力帆旗下子公司移峰能源就是专为新能源产业发展需要而筹建的,以建设和运营能源站、电客栈为主营业务,与吉利未来换电业务的发展方向契合。不过,针对媒体的相关报道,吉利科技集团方面回应“一切市公司公告为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实锤了!吉利正式接盘力帆,用意却出人意料

最佳答案吉利接盘力帆一事终于实锤了。

11月10日下午,*ST力帆(601777)发布《重整计划(草案)之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公告》,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企业将取代力帆控股成为控股股东,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将以产业投资人的身份参与重整力帆。

重整计划将以12.86亿股流通股为基数,按每10股转增25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共计转增32.14亿股。

这份重整计划对力帆汽车带来的好处是实打实的,不仅可以让力帆避免破产清算,改善公司资产负债结,还可提升公司可持续经营能力及盈利能力。

吉利入股力帆能否带来实际好处却在坊间引起巨大争议,有人认为吉利是花钱收购垃圾,也有人认为,力帆最大的价值在于摩托车业务和手中持有的地块(位于重庆)。

真相究竟是什么?

力帆迎来最靠谱的接盘

过去一年时间里,力帆过得生不如死。

无论是产销数据还是财务报表,一切数据都指向力帆已回天无力。

今年以来,力帆汽车的生产线几乎一直处于停工状态。今年9月,力帆传统乘用车产量只有区区19辆,同比下滑96.86%;新能源汽车产量为67辆,同比下滑82.23%。

财务方面,今年前9个月,力帆实现营收26.06亿元,同比下降61.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34.45亿元,同比下滑30.8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7.72亿元,同比下滑128.3%。

与此同时,力帆还债台高筑。根据今年8月*ST力帆发布的公告,公司(含子公司)近12个月内未披露的涉及诉讼(仲裁)金额合计约2.98亿元;涉及诉讼(仲裁)1178件,累计金额50.37亿元。

而在2018年,力帆还实现了2.53亿元的净利润,同比增长48.34%。只短短两年时间,力帆便走到了破产重组的地步。

工厂停工、员工降薪、人才出走、经销商退网+讨债,就在上个月,证监会还对力帆控股以及*ST力帆实际控制人尹明善、陈巧凤、尹喜地、尹索微进行立案调查,原因是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焦头烂额的力帆已根本无力解决偌大的烂摊子。今年8月11日,力帆控股因资产不足以清偿到期债务,不得不向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进行破产重整。十日之后,法院裁定受理*ST力帆破产重组,并开始招募重整投资人。

在重整过程中,管理人通过公开招募方式,确定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吉利迈捷)、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两江基金)以联合体身份成为意向重整投资人。

直至11月10日,力帆重整计划(草案)终于浮出水面:由吉利迈捷、两江基金共同发起设立的“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企业(有限合伙)”,以及吉利迈捷、吉利科技或二者持股比例达70%的绝对控股的公司,成为参与公司重整投资的实施主体。

公告显示,公司现有总股本13.14亿股,其中涉及员工股权激励需回购注销的限售股2793.13万股,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2.86亿股。重整计划将以12.86亿股流通股为基数,按每10股转增25股的比例实施资本公积转增股本,共计转增32.14亿股。这32.14亿股转增股票不向股东分配,全部由管理人按照重整计划的规定进行分配和处置。

完成重整工作后,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将由力帆控股变更为满江红基金,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将成为拯救力帆的主力军。

根据破产法相关规定,力帆股份对上市公司体系内的十家子公司享有的最终出资人权益将被调整为零。

转增股票中的约9.65亿股将分配给力帆股份及十家子公司的债权人用于清偿债务,其中约4亿股将分配给力帆股份债权人用于清偿债务;约5.6亿股将提供给十家子公司用于向其债权人分配以清偿债务。

至此,深陷泥潭的力帆汽车终于迎来了接盘侠,有望走出破产清算的窘境,而满江红基金、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将共同分担力帆重生所需的成本。

有了吉利这家国内最强民营车企做靠山,力帆这下翻身有望了。

吉利看中力帆全为“换电”

尽管在今年6月,吉利还坚决否认将收购力帆股份,但最终,吉利还是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力帆的爱。

力帆未来的控股股东满江红基金由吉利迈捷与两江基金共同设立,吉利迈捷和吉利科技集团还将以产业投资人的身份参与重整力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一直都充斥着吉利的影子。

那么,吉利入股力帆,到底是看中了力帆的哪一点?是如外界所猜想的传统汽车业务吗?

随着重整计划(草案)的出炉,答案终于浮出水面。

无论是力帆最拿手的摩托车业务,还是其手中拥有的土地,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吉利的心思并不在传统汽车业务板块上,而在全新的领域——“换电”身上。

公告显示,转增股票中的13.5亿股用于引入满江红基金,9亿股用于引入产业投资人。

其中,产业投资人的受让条件包括产业投资人将向上市公司提供优质产业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协助将力帆打造为吉利科技集团换电车型制造唯一的上市平台,并择机将中高端智能网联换电业务注入,通过资产重组为上市公司导入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重点鼓励的换电新能源汽车生产、汽车与摩通产业整合机遇、产业技术支撑等。

给这句话划一下重点:“吉利科技集团换电车型制造唯一的上市平台”、“换电新能源汽车生产”,关键词是“换电”。“唯一的上市平台”,意味着吉利还将上市的“壳”弄到手了,轻松又省事。

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与力帆股份签署了关于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的授权协议(该车型已获工信部 334 批次目录〔产品公告型号:JWT6470SEV01〕),以及有关基地代加工业务的转移协议或其他代加工业务协议,以支持保障前款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产能。

简单点说就是,力帆接下来要为吉利的换电业务出力。

根据计划,吉利今年要在重庆建成35座换电站,到2023年落成200余座换电站,而力帆旗下的移峰能源正好是吉利眼中的“肥肉”,能够通过换电站、电切站增加换电网点的覆盖。

与此同时,力帆基于换电模式的分时租赁业务“盼达用车”在共享领域运营几年,注册用户数超过350万,可以成为吉利换电业务板块现成的载体。入股力帆,吉利可以将移峰能源和盼达用车收入囊中,给自己的换电业务布局省下了很多功夫。

此外,根据公开资料,力帆汽车三大工厂年总设计产能约为40万辆,正好可以用来支持吉利前款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的生产。

由此可见,吉利接手力帆,瞄准的是政策支持下的新风口——换电模式,双方的合作正好是各取所需,至于未来能擦出多少火花,则有待进一步观察。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入股力帆,吉利是福是祸?

最佳答案万万没想到,吉利还是在力帆濒临破产的关键时刻伸出了援手。11月9日,ST力帆发布《*ST力帆管理人关于重整计划(草案)之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的公告》,确认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联合体身份成为意向重整投资人。

显然,对于力帆而言,这无疑是件大大的好事。毕竟,眼下的力帆早已资不抵债,而此时有人肯愿意出资收购,已经是近乎圆满的结局。需要指出的是,力帆作为一家老牌车企,也确实存在着一定价值。无论是生产资质、亦或是新能源领域盼达用车和换电等出行服务都是市场上难能可贵的资源。而这,也正是吉利得以慷慨解囊的原因所在。

吉利接盘

11月10日,力帆汽车发布公告称,2020年8月21日重庆五中院依法裁定力帆股份重整一案,并于当日作出《决定书》。

公告指出,指定力帆系企业清算组为力帆股份的管理人,负责开展重整各项工作。在本次重整中,管理人通过公开招募方式,确认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联合体身份成为意向重整投资人。

对此,力帆股份表示,重整计划执行完毕之后,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将得到实质改善,可持续经营能力及盈利能力得以提升。

另据公告显示,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将取代力帆股份,成为*ST力帆控股股东。其实,满江红基金由重庆两江股权基金和吉利迈捷组合而成,可见,满江红和吉利的关系极为深厚。而这份在11月10日公布的消息记录在《重整计划调整方案》中表明,力帆将在11月25日召开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和股东大会,也就是说,只要双方在会议上达成一致,吉利入股力帆就彻底成立了。

吉利的“小心思”

吉利汽车近些年来颇为重要的一个策略就是“买买买”,先后收购了路特斯、马来西亚的宝腾汽车等汽车品牌,并且均为吉利带来了不错的收益。而吉利此番慷慨解囊,自然也是冲着利益而来。

众所周知,吉利近期一直在高调推进换电布局。今年9月,吉利科技集团智能换电站在重庆亮相。吉利汽车方面表示,今年计划将在重庆建设完成35座换电站,2023年计划落成200余座换电站。截至目前,吉利已在全国签约超过千座换电站。

巧合的是,力帆在换电领域也曾下过“血本儿”。2018年5月,力帆股份宣布通过定增方式募资的24.8亿元,用于智能轻量化快换纯电动车平台开发、智能新能源汽车能源站项目、智能新能源汽车16亿瓦时锂电芯等项目。所以,在吉利的换电战略中,力帆股份势必扮演着较为关键的角色。

此外,力帆的盼达用车在共享领域运营多年,如今已有350万的注册用户,而吉利汽车也在分时租赁,共享汽车等领域做过很多尝试,就比如目前吉利汽车旗下正在运营的曹操出行。所以,未来盼达用车是否会与曹操出行合并,也就具备了一定的想象空间。若此事得以成真,无疑也将进一步做大吉利在该领域的市场份额。

由此可见,吉利接手力帆,瞄准的正是当下新能源市场的新风口——换电和移动出行领域。

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个道理放在汽车市场也同样适用。所幸的是,虽说力帆如今早已“朝不保夕”,但好在仍有可利用的市场价值,否则,又有谁肯接手这块“烫手的山芋”呢?

是福是祸?

虽说入股力帆可加速吉利在新能源市场的战略布局,但究竟是福是祸,恐怕还需从长计议。

事实上从2018年至今,力帆汽车一直在走下坡路,尤其是在力帆创始人尹明善年事已高之后,力帆这个“烂摊子”没人接管也成了一件颇为棘手的难题,之前在网上爆出尹明善的子女无一接手力帆汽车,不过今年6月,95年出生的尹明善孙女尹安妮进入力帆董事会,还是给尹家在力帆留下了“火种”。

但此事却普遍不被业界看好。毕竟,这样一个“烂摊子”在尹明善这位身经百战的“老油条”面前都翻身无望,更何况是交给一位25岁刚毕业的长孙尹安妮了。更别忘了,力帆前董事长尹明善在此前更是独揽9亿负债。

当然,事实也确实如此,从2020年的财报来看,力帆今年第一季度亏损近2亿,第二季度亏损扩大至24亿元,第三季度力帆预计亏损10亿元,前三季度合计亏损高达36亿。此外,力帆还身负1000多件诉讼事件,涉及金额达到了50亿元,其可谓是深入膏肓、负债累累。

尽管,力帆这些年的财报与销量数字都极为尴尬,不过政府也没有放弃它。早在去年十月,重庆政府就召集地方金融办及相关银行机构债权人组成债委会,一直在协助公司处理债务问题,还要求各部门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或许,这种“偏爱”也是无奈。就算看出了力帆近些年表现出来的力不从心,预料到了力帆将退出舞台,但是依然要资助力帆,让深陷泥潭的力帆在债务阴影下仍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只是,这种“偏爱”未曾换回力帆片刻感动。

所以,如今吉利接手颇有裙带关系,且长期受政府持续“滋养”混日子的力帆之后,化腐朽为神奇的概率又有多大呢?如果不能,在上述力帆的市场价值面前,吉利又会无偿帮助力帆多久呢?究竟是赚是赔,恐怕这笔帐,吉利要好好算算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收购力帆,国产品牌破产重组将进入加速时代

最佳答案在10月9日,力帆发布了重组公告,而收购意向方之一为吉利,此举来的有些快,却并不意外,早些时候,吉利部分车型就交由力帆进行代工,彼时仅仅算是一种合作,而此次则是完全的纳入囊中,对于吉利来说,整合国内的资源,做大自己,对于力帆来说,甩掉这个年年亏损的包袱也不失为一种重生。

早在2016年,国产品牌销量两极分化之时,我曾预测国内车企将面临一波洗牌,只是没想到洗牌会来的如此之晚,而国产品牌之间的相互收购这么难以执行。

究其原因,还是在与破产国产品牌几乎没有什么技术积累,买来的仅仅是一个烂摊子,最多也就是一定的土地资源了,而需要处置的确实这类企业背后高昂的负债以及员工福利问题,没人接手也可以立即。

除开此前新造车势力为了获得造车资质发起的收购外,国产品牌收购国产品牌的案例此前也有过,只不过,结局并不怎么美好,更多的像是一种无奈的接盘,比如说海南汽车被一汽收归旗下,昌河被北汽纳入囊中。

这些车企的收购,我更愿意用一个词来形容:融合。与这些车企不同,吉利收购力帆,则是典型的大鱼吃小鱼,并不代表未来吉利会保留力帆这个商标,力帆汽车恐怕会因此而告别历史舞台。

过去车企之间收购的“和平”局面被打破,对于当下的国产品牌格局有着强烈的警醒意义,活不下去,那就只能被吃掉。这也预示着众泰,川汽野马之流的车企结局,也正式开启了国产品牌进一步向头部集中的步伐。

在国内汽车品牌众多,在经历了当初的市场红利后,一个个都创下了不凡的业绩,但是随着技术革命的到来,缺乏技术积累的它们纷纷掉队,销量惨败,最终的结果不外乎破产,重组,只是,谁会成为那个愿意接盘的呢?

一块市场上,不可能同时共存这么多的汽车品牌,在汽车的发展史上,多少品牌销声匿迹,有过辉煌,也有过落寞,时至今日,百年品牌屈指可数,更别说从未易主的百年品牌了。国产品牌也同样如此,只不过,这一幕真的来临,还是让人有些难以接受。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吉利或成力帆股份控制人 西南市场开启布局

最佳答案近日,*ST力帆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由力帆控股变更为重庆满江红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从这则消息中不难看出,力帆控股将从控制人变为参与者。

《公告》中还指出,本次权益变动后,重庆满江红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满江红公司)成为力帆股份实际控制人。

力帆出让股权谋生路

至此,或许不少人认为,力帆的此次出让股权接盘者实为重庆满江红公司,但从满江红公司的股权结构中了解到,满江红公司的两大股东分别为重庆两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吉利迈捷投资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持股比例各占51%和49%,而吉利迈捷为激励科技持股99%的子公司。

换句话来讲,在力帆重整的整个过程中,吉利以双重身份投资了力帆,最终力帆股份的知己控制人也将并入吉利集团旗下。

相关资料显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力帆股份资产总额为194.07亿元,负债总额165.7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85.40%。

面对困局,尹明善不得不思考力帆的未来,随着今年十月,控股股东被曝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调查。力帆的“尹氏家族”或许就此被更换,正式由吉利汽车接手。

这或许为力帆重整之后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如何布局只能等待后续的市场规划,当然从力帆占据西南一隅的“战略”地位来看,吉利接盘力帆或许将把发展重点集中在新能源汽车和换电领域,同时不排除以代工的形式为吉利生产新能源汽车。

吉利布局新能源换电

在2018年,李书福就曾公开表示,正寻找机会筹备项目落地重庆。彼时,吉利进军重庆的序幕就已拉开,再从近些年吉利汽车与重庆两江新区的合作步调来看,布局大西南市场的时机趋于成熟。

今年11月9日,力帆股份曾对外发布公告称,与吉利迈捷/吉利科技集团签署了关于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的授权协议,保障换电型纯电动多用途乘用车产能。相关内部人士也透露,“一旦完成重整工作,首先将量产吉利科技集团旗下换电型电动MPV枫叶80V。”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将大力推动充换电网络建设,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随着换电模式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认可和鼓励,吉利将在换电领域提前进行布局。

按照吉利科技集团此前的规划,换电模式将率先落地重庆两江新区,今年计划将在重庆建设完成35座换电站。2021年,扩充至100座换电站;2023年,计划落成200余座换电站。

随着吉利接手力帆成实际控制人之后,有利于吉利汽车在西南区域的市场布局,同时借力帆在西南区域的换电业务市场,可以快速进行市场拓展。对力帆来说将自己托付给吉利汽车,无疑也是正确的选择。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力帆租借给西甲前锋 力帆谁接手》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