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措姆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扎西甲木措海拔,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 1、《冈仁波齐》: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 2、冈仁波齐小女孩扎西措姆近况
- 3、安徽护士在强烈的高原反应下仍坚持急救车祸患者,对此你有什么感触?
- 4、《冈仁波齐》电影的主要角色有哪些?
- 5、冈仁波齐∣3天的路程,怎么就走了1年?
本文目录导航:
《冈仁波齐》: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答冈仁波齐是一座山的名字,它是佛教徒乃至世界都公认的神山。该片主要讲述了尼玛扎堆等十一个藏民在2500公里朝圣之路上发生的故事。整个影片画面并不恢弘壮阔,也不气势磅礴,甚至对话和台词也少的可怜,但是只要我们沉静下来去欣赏去感受,它就会触及到我们心脏最柔软的地方。因为这是一部真实的电影,是真正发生过的事情。拍摄人员和非演员出身的当地居民历时一年记录下了这只朝圣队伍在路途中发生的点点滴滴。它没有经过过多的包装和渲染,却用真实打动了每一个用心观看的人。
尼玛扎堆的父亲在14年春节将至的时候去世了,老人一生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去一次拉萨,却总是未能如愿。尼玛扎堆时常悔恨,所以这次下定决心一定要带上叔叔,同样梦想去朝圣的杨培,踏上朝圣之路。
村民们很快知道了尼玛扎堆的决定,他们纷纷都想加入这支队伍。
江措旺堆是一个屠夫,他这一生杀了很多牦牛。尽管是为了生计,他的内心依然充满着罪恶感。他想借这次朝圣去给自己赎罪,减轻心头的罪恶。
仁青晋美家盖房子的时候死了两个人,他想让为这两个逝者朝圣。
扎西措姆是仁青晋美的女儿,很漂亮。听说父母要去朝圣后选择跟随父母一起踏上朝圣之旅。
愿意同行的还有次仁曲珍,一个怀孕了半年的女人。
出发前他们去商店购置了一批合适的新鞋子;他们每人做了一副与自己手掌大小的木板。次仁曲珍还为自己的孩子提前做了衣服,用来包裹婴儿。最后他们把所有物资搬上车,一辆破旧不堪,一启动就会发出突突声的拖拉机。
那一年刚好是是冈仁波齐圣山的本命年,他们各自怀着自己的心愿上路了。
前面的人开车,后面的人朝拜。村民目送他们而去。朝拜的动作让我非常震撼,全剧的基调一开始是波澜不惊的,但是从那一秒开始,出现那个动作开始,这部剧就被赋予了神圣的意义。朝圣者手上戴着木板,一边走一边合掌三次,分别在头顶,胸前,和腰部。合掌三次以后,整个人就往前扑,依靠着木板与地面的摩擦力向前划过去,整个人都贴在路上,而后重重地磕一次头,最后手掌还是要合十一次。这样算是完成了一次朝拜,走不过三步路,继续进行下一次跪拜,往复循环。每个人都是如一的标准动作,无论是扎西措姆,那个小女孩;还是怀着孕的妇女次仁曲珍 ,全程的动作单一,但是气氛凝重而庄严,没有人埋怨,少有言语,似乎这是一件平常不过的事情。
他们白天几乎不会休息,渴了就停下来喝点水。因为他们想利用好每一分钟,尽快抵达心中的圣山。夜色袭来时,就在大路边上支起支架,开始搭帐篷。睡觉前会稍微寒暄几句,大多数时候都在祈祷,然后睡觉,每个人有自己的睡袋。每一天都是这样度过。当然偶尔也会发生一些小插曲,然而并不是有趣的事情。
有一天晚上次仁曲珍到了临盆期,肚子突然剧烈地痛起来。藏民们开着拖拉机连夜把她送到医院里去。次仁曲珍顺利产下一个男婴,乡亲们都说这个孩子将来会很有福气因为他是在朝圣途中出生的小孩,命数就很好。生下孩子的次仁曲珍没有像坐月子的妇女一样在医院休养很久,相反的,她很快出院,加入了朝圣队伍。我们知道真的很不容易,要知道这不是导演为了凸显主题加上的虚假剧情,这一切都是真实的存在。腾讯娱乐是这样评价这一段的:这个女人怀孕在身还去朝圣,途中生完孩子继续上路,影片没有把真正残酷的一面扒开给你看,至少在医学上我们很难不为这个女人的健康感到担忧。
回归队伍的次仁曲珍一开始抱着孩子在拖拉机上哺乳,其他人则像往常一样朝拜。后来次仁曲珍干脆就把孩子放在拖拉机上,又重复了过去的生活。
然而命运却没有眷顾这些淳朴善良的藏民,有一天拖拉机被一辆经过的白色面包车撞得破烂,拖拉机整个倒在沟里。那个时候次仁曲珍的孩子还在车子上,巨大的撞击和颠簸让孩子受到了惊吓,不过还好身体没事。遇到这样的“飞来横祸”,藏民们没有怨天尤人,他们把车头弃了,拉着车厢走,因为车上有他们所有重要的物资。令我感动的是,男人们拉着车厢走了一段路之后又折回到刚才出事故的地方朝拜,重走一遍刚才的路。这样踏实而虔诚的精神让我敬佩。
朝圣之路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艰难,这一路上他们要克服的东西太多了,比如肉体上的劳累,还有各种危险的自然环境。有一次他们经过一座峭壁,细碎的小石子时不时从地势险要的山峰上滑落下来,好像随时就会山体滑坡。扎西措姆还跪在地上的时候就有几颗石子就落在她的身旁,还好大人赶紧护住了她,才能幸免于难。
脚下走的不仅仅是路,还会遇到水。淌水走过去尚且会弄湿鞋子,但是他们还是毅然决定把水看作路,从水中朝拜过去。这是一幅非常震撼的画面,激起的水花就像我心中的涟漪。
飞来横祸和自然环境没有使他们放弃,这是一群不会动摇的心。即使面对重重困难,他们依然尽力把朝拜这个动作做得完美,朝拜是有很多禁忌的:磕长头时不能带着红巾,不能穿红色的东西;磕完头走的步数不能太多;磕头时额头要碰到地面上。磕长头的关键是心念虔诚。朝圣就是为众生祈福,为众人祈求平安和幸福,也为自己祈求平安幸福。这就是磕长头的诀窍。
朝圣队伍到达布达拉宫附近的时候他们去集市重新购置了新鞋。磨破的鞋子是他们努力的证明。从一开始的路牌“318国道,3436千米”到“318国道,3570千米”再到“318国道,4504千米”,距离越来越远,他们那颗虔诚之心却从未改变。
虽然到达圣山前夜杨培死了,但藏民们把杨培的骨灰放在了圣山的最高峰,他与圣山联系在了一起。尽管还未到达,他这一路所受的苦神灵都能知晓。
开始写这篇影评之前我一直在想要取一个怎样合适的名字,突然就想起了七堇年的作品《尘曲》里面的一句话:凡心所向,素履所往,生如逆旅,一苇以航。意思是凡是心所向往的地方,即便穿着草鞋也要前往。生命犹如旅行,即便一叶扁舟也要向前起航。我想用这句诗做文章的题目真是再恰当不过了。
冈仁波齐小女孩扎西措姆近况
答长大成人,步入大学。《冈仁波齐》小女孩扎西措姆近况是长大成人,步入大学,《冈仁波齐》是由张杨执导,尼玛扎堆、杨培、斯朗卓嘎等主演的剧情片,于2017年6月20日在中国上映。该片讲述了在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该村的10个普通藏族人和一个孕妇一起从家出发前去2500公里以外的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
安徽护士在强烈的高原反应下仍坚持急救车祸患者,对此你有什么感触?
答近日,安徽省针灸医院脑病一科护士陈芳芳,突然收到一面从西藏辗转寄来的锦旗。原来,去年夏天,陈芳芳和爱人一起去川藏线自驾游时,曾目睹一起严重车祸,听到有人受重伤,陈芳芳不顾严重的高原反应忙跳下车救人。因为她对伤情的准确预判和及时抢救,重伤女子扎西措姆成功获救,其丈夫普嘎事后辗转找到她表达谢意。
2020年8月19日下午,这场救援发生在青藏高原。陈芳芳休了年假,与爱好自驾的爱人一起,参加俱乐部的“川藏自驾之旅”。海拔4500米,国道G317,川藏北线,是一条被驴友们称作“地狱之路”的自驾路线。当天,车队从巴青县城出发赶往那曲,途中偶遇了一起交通事故。“停车!前方发生了严重交通事故!有人受伤!”车载对讲机突然传来的求救声,让出现严重高原反应的陈芳芳立即清醒过来,来不及套上外套忙跳下车查看。
只见一辆皮卡翻倒在路旁,四周杂物散布,一名藏族女性平躺在车尾后侧,一名藏族男性手捂着脸,流着鲜血,两名不到十岁的孩子,在一旁哭泣。“你告诉我哪里不舒服!”“帮我拿点纱布,我把她嘴巴清理一下。”检查伤者伤势、清除口腔异物、查看出血点、安抚情绪、测量生命体征、氧罐给氧……一边救治伤势最重的藏族女子,陈芳芳一边指导同伴对伤势较轻的男子和孩子进行消毒处理。
因为事发地广人稀的川藏线,救护车无法第一时间赶到,而伤者脉搏较弱,意识不清。时间就是生命,经大约半小时的简单处理和初步判断,陈芳芳认为,伤者可能骨折伴随脏腑受伤引起出血,情况紧急,必须尽快送往医院,不然可能存在生命危险。众人协调到当地一台车辆作为临时救护车,陈芳芳和爱人拿出车上唯一一台车载制氧仪安装在临时救护车上,以保证转运途中的氧气供给,众人联合将伤者送往距离事故点约1小时车程的那曲地区医院。后据伤者丈夫普嘎回忆道,“由于伤势严重,妻子于19日当晚被紧急转往位于拉萨的西藏军区总医院,经诊断为脾脏出血,肋骨及腰椎骨折,经治疗后康复出院。”
普嘎和扎西措姆一直想要感谢陈芳芳,感谢她的挺身而出,拯救了扎西措姆,拯救了他们家。
陈芳芳不仅成功守护了一个藏族家庭,也把最美的瞬间永久定格,温暖着藏皖两地。比旅途风景更美的,是一颗热忱善良的心。全力救人的你就像天使!
《冈仁波齐》电影的主要角色有哪些?
答《冈仁波齐》电影的主要角色
尼玛扎堆
演员 尼玛扎堆
48岁,是整个朝圣队伍的掌舵人,历练沉稳。他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在三年前尼玛扎堆家的三个儿子娶了邻居家的二女儿斯朗卓嘎。尼玛扎堆的父亲在14年春节将至的时候去世了, 老人一生最大的心愿是能够去一次拉萨,却总是未能如愿。尼玛扎堆时常悔恨,所以这次下定决心一定要带上叔叔踏上朝圣之路。
杨培
演员 杨培
72岁,尼玛扎堆的叔叔。一直为了照顾哥哥的孩子们而辛勤劳作,善良、淳朴。一生未出过远门,哥哥在世时,老哥俩一直想去朝圣,始终未能如愿。这一次他下定决心要带着自己和哥哥的夙愿一起上路,到神山冈仁波齐,完成神圣的朝圣之路。
斯朗卓嘎
演员 斯朗卓嘎
19岁,从没上过学,也不会说汉语。姐姐是次仁曲珍,下边还有两个妹妹,在16岁时就嫁给了隔壁邻居尼玛扎堆家的三个儿子。因为承担了很多家务,平时在婆婆家里很少说话,只有当回到娘家时,才能有片刻的放松。
次仁曲珍
演员 次仁曲珍
23岁,从未上过学,斯朗卓嘎的姐姐,已经怀孕半年左右,在朝圣路上生下一子,丈夫是色巴江措。由于她家姐妹几个没有兄弟,所以本打算让尼玛扎堆家的三儿子入赘过来做上门女婿,但那个小伙子死活不同意,最后招了色巴江措做上门女婿。
色巴江措
演员 色巴江措
22岁,次仁曲珍的丈夫。芒康加它顶村人,上过三年学,但只会写自己的名字。在兄弟九个中排行老八,他一直央求妈妈不要让他做上门女婿,可是三年前,考虑到家里的情况,最后还是做了次仁曲珍家的上门女婿。
仁青晋美
演员 仁青晋美
32岁,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2012年仁青家扩建新房,在一次运送木料的途中出了车祸,致使两死一伤,不但卖掉汽车和牦牛,还欠下了二十多万的债务,为了还债使得全家人疲惫不堪,从此仁青晋美一蹶不振,赋闲在家。
扎西措姆
演员 扎西措姆
9岁,仁青晋美最小的女儿,很漂亮,也很有灵气。因为父母平时比较繁忙,所以通常都是曾祖母照料她的生活起居,她和老人家感情非常好,听说父母要去朝圣后选择跟随父母一起踏上朝圣之旅。
江措旺堆
演员 江措旺堆
35岁,屠夫,腿有残疾,而且血压一直很高。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家境一贫如洗。江措平时会帮别人杀牛换些酒买醉,由于藏族人不杀生,所以在他那自卑的内心里又添加了一抹罪恶,他想借这次朝圣洗刷心头的罪恶。
冈仁波齐∣3天的路程,怎么就走了1年?
答七月的一个傍晚,在一个可容下200多人却只有5、6个陌生人的放映厅里,我静静地看完《岗仁波齐》,平静无波的内心伴着不知为什么落下的泪水,随着这十一人的朝圣队伍从白雪皑皑走向春意盎然、夏日炎炎;2000多公里,三步一叩首的虔诚,一年多的长途跋涉,从普拉村走到拉萨,走向冈仁波齐。
01
盘古开天,轻而清的东西,缓慢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盘古倒下后,他的气息、声音、双眼、四肢、肌肤…….变成天地万物。
从此,天为父,用阳光雨露滋润大地母亲,大地母亲生长万物反哺出人类,人类成为调节天地关系的中枢,天、地、人、动物构成社会的主体,微观世界的物和感观世界的人主导着社会的和谐。
拥有感观的人类,会乞求权利、物质财富、名声、地位、健康、幸福;种种欲望带来的贪、嗔、痴、慢、疑,让人变得有缺点、世界变得不完美。
然而, 世界和平、社会和谐 是人类恒久不变的追求。
太阳一笑,大地穿上绿装;
土地遇到灾难,是破坏万物循环的恶果。
灾难起时,人类无法责怪自然,只能自省,消灭每个人心中恶的欲望,宽容缺点,包容万物,慈悲哀悯,世界才会和平,社会和谐才会有喜乐。
《冈仁波齐》的朝圣之路,向我们揭示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
02
发愿 做让天下所有生命 离苦得乐 的事,是每个朝圣者的心愿。
《冈仁波齐》 最小 的朝圣者是次仁曲仁肚子里怀了半年未出世的孩子。
朋友圈里的准妈妈都是 大熊猫 级的待遇,孕妇餐、孕妇座,时刻享受着被保护的幸福。
大叩头这个动作,我曾经一次做了108个,然后第二天,我的腹部只能直直的挺着,略一弯腰就疼痛难忍。
母亲保护孩子是天性,而怀孕半年的次仁曲仁却选择行走在寒风飞雪、风餐露宿、虔诚叩首、充满危险的路上,这样的路如果发生意外,孩子怎么办?会不会拖累朝圣队伍?
然而,无论你是孕妇、残疾人,老人、婴儿,只要加入朝圣的队伍,就是一家人,一家人就会互相扶持, 包容 所有的困难, 共存共荣 。
愿力所激发的强大能量,让藏地的准妈妈深信,三步一叩首的坚持,心无杂念的祈祷,不惧困难的毅力将会舍去身、心、眼、耳、鼻的欲望,获得内心的平和,得到佛的加持, 母子平安,天下和乐。
9岁 的扎西措姆应该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下在学校学习的孩子,但这个藏地的孩子却用一年的时间只做“叩首”这一个动作,叩首途中,步子不能迈大了,路不能走多了,不能佩带违规的饰品。
9岁应该是对着父母撒娇、天真浪漫、与手游二次元为伍的年纪,是读书的年纪。
可扎西措姆却坚定的行走在叩拜之路,不管路上有多少只眼睛盯着,仍五体投地的礼拜,世间的虚荣、面子、虚假在叩首之间放下,一叩一起之间心灵得到净化,从此世间再 无“我” ;
抱着“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坚定前行,在极苦中感悟生命之本质,
这样不可说,无法说的悟,无法从学校获得。
真正的知识 是亲身体悟而来,这是所有应试学习、学术探讨无法带来的境界。
古代高僧寒山问拾得:“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曰:“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
《冈仁波齐》的朝圣者,车头被撞坏了,却不索赔损失,拉起行李继续行走在风雨中;没钱了打工凑钱继续走向圣地,同拨忧苦,方能降伏烦恼,体验极苦,才能产生极乐,才能增长 智慧 。
朝圣是修行之路,修行纯净我们的心灵,我们的心境越来越清澈,修行产生的智慧,就能让我们远离贪、嗔、痴、慢、疑, 心静平和 ,用纯净的心去协调世间万物,世界才会和平。
03
人与自然相辅相成,一切的生命都是 神圣 的,动物也是如此。
《冈仁波齐》出现了四种动物,耗牛、蚂蚁、驴、秃鹫。
第一个出场的是被屠夫汪措旺堆杀死的一头牛,佛教中“杀生”是一项极大的罪过,至诚的佛教徒终身吃素。但在海拨4317米、年平均气温只有10度普拉村,谷米无法生长,蔬菜、水果是奢侈品,活着、健康的活着需要高能量的食物。
牛是藏区普遍饲养的家禽,为了生存而吃牛,一户人家一年大约能吃两头牛。
虔诚的藏民终身只吃牛肉,不会再伤害其它动物;
日常修行中,全家发愿,祈祷被吃掉的牛离苦得乐,往生极乐世界。
这样的发愿正是形成 慈悲心 的基础。
第二个出场的是朝圣路上的蚂蚁,屠夫匍匐在路上静静等待蚂蚁爬过,再起身三步一叩首。蚂蚁遇到人,它的命运取决与人的态度,正如残暴的法西斯毒杀犹太人,蚂蚁无法抗拒人类的强大力量。
因为好玩,常常有儿童虐杀蚂蚁,开水烫杀、踩踏蚂蚁,这样事是微不足道的。
一草一木皆有因果,给我一缕阳光回报你一片灿烂,给我一滴水送你一片绿州,万物的 同体共生 靠的是人类的慈悲、包容。
一只行走在公路的蚂蚁,也许会消失在车轮之下,也许会丧生在脚步之下,它的生死激不起任何浪花。
然而,在朝圣者心中,众生皆平等,唯有用 慈悲、包容 之心,才会你好、我好、大家好。
第三个出场的是一头驴,一头拖行李的驴,朝圣老年夫妻加一头驴一辆拖着上百斤行的小拖车,组成朝圣三口组。
驴本是拉磨的命,却在上坡这个最耗体力的旅程中得到休息,由年老的女主人挪着小碎步拖着小板车缓步上坡,为什么驴比人悠闲?
“驴是我们的家人,拉行礼上坡会累着它,它也需要休息。”男主人在喝茶间歇如是说。把驴当家人,就要用一生来互相照顾、互相关怀,这样亲密的关系才叫家人。
如果驴不被看做家人,那与主人之间就只有 利益 关系,只讲利益的关系,如何有伯牙高山流水遇知音?
当今社会人与人、国与国的交往几乎都是利害,没有道义,而真正的朋友、家人却是靠道义维持终身的关系,甚至延续到下一代。
《冈仁波齐》中人与驴,彼此关怀、彼此照顾、 互助合作,共存共荣。
第四种是杨培大叔天葬引来的秃鹫。我原本不太喜欢秃鹫这种飞禽,这种靠腐食为主的动物,总让我想起蛆、霉菌;为了让秃鹫在食物匮乏的高寒之地生存下去,藏地信众们用自己的尸体做人生最后一次 布施 ,通过天葬让秃鹫得以生存;而无用的尸体布施给秃鹫的结果,会使那些被秃鹫食用的虫食等其他小生命多一些生存机会,用自己无用的尸体去保护有用的小生命,让秃鹫活下去的无上功德,正是 “慈悲心” 的力量。
佛教中的普提心正是对天下所有生命的慈悲心。
朝圣者们如果选择坐车去冈仁波齐,2000多公里只需要3天,而他们却用1年的时间,用最原始的方式去体悟人世间的 慈悲喜舍 。
身心的洗礼,无法在遮风挡雨的车中体悟。
一年就是一生。
04
《冈仁波齐》展示的慈悲喜舍,净化俗世的纷繁。
最近成都出了条新闻,1号线上这个男生一直在玩游戏,当有位轮椅乘客上来的时候他就很自然的打了把手,又把一只脚卡在轮子下面,而且一动不动扶了二十多分钟!就是为了避免轮椅发生晃动发生危险。事后,记者采访这小伙子,他说当时只是顺便搭了把手,没想到获得这么多点赞。
这不经意的 温暖 ,如一缕 阳光 普照彼此陌生的行人,如一杯清水 净化 我们的灵魂。
这样的温暖与《冈仁波齐》中的慈悲同源,这样的温暖使社会真正和谐。
正在成长的一代,出生在中国最富裕的时代,他们对真、善、美有更全面和深度的理解,这不经意的搭手,如一盏 明灯 ,点亮我们的 内心 。
正在长大的孩子们,用慈悲、包容对待社会,回馈给他们的将是美好的未来!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扎西措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22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