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首枚民营商业火箭是怎样的?答今晨7时33分 ,中国首枚自主研发的民营商业火箭OS-X型“重庆两江之星”号,在中国西北某基地点火升空。该火箭设计制造商零壹空间总裁马超和航空...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火箭新闻,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中国首枚民营商业火箭是怎样的?

中国首枚民营商业火箭是怎样的?

今晨7时33分 ,中国首枚自主研发的民营商业火箭OS-X型“重庆两江之星”号,在中国西北某基地点火升空。

该火箭设计制造商零壹空间总裁马超和航空工业沈阳所副所长林鹏共同宣布,光学测量、雷达测量和遥感测控一切正常,达到预定试验要求,可靠获取全部重要试验数据,试验成功。

7点38分,火箭残骸落入落区,落区工作人员已于落区10公里外待命,现正在搜寻回收残骸中,火箭具体飞行数据正在分析。

上午9时,火箭设计制造商零壹空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具体情况。

“重庆两江之星”火箭由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OS-X系列火箭的首飞箭,也是国内首枚由民间企业自主研制的商业火箭,该火箭总长度大约为9米,与大众所熟知长征系列火箭相比,个头小了一半,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可以达到350千牛,可以把35吨重的东西送上太空,能够为客户载荷实现最高20马赫飞行。

据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介绍,本次与“重庆两江之星”火箭一起首飞的是10所国内航空航天类顶尖高校校徽,以及“飞行联盟”的标志。该次火箭发射主要目的是测试火箭各项性能和指标,为未来产品布局设计提供技术储备,其飞行轨道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的最低轨道高度之间,当火箭升空到达最高点之后,就会开始下降,采用弹道模式落回地面。

同年,北京零壹空间成立,零壹空间创始人兼CEO舒畅表示,微小卫星在通讯、遥感、电子、侦察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但在发射领域,却常常要等国家队火箭搭载的机会,这样导致发射时间不固定,发射费用也想对较高,因此,如果能将发射价格降下来,发射频率提高上去,简化发射流程,仅微小卫星的发射市场就可能是个千亿级规模的体量。

舒畅和他的团队在认定目标后,便开始了艰苦的在创业之路,不管是招人还是融资,都遭遇了各种质疑和嘲讽。曾经的老师和航天界的前辈都告诉舒畅,由于国情不同,中国不太可能让民营资本来造火箭。经过反复的推演和缜密的分析,舒畅最终将中国商业航天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中国在这个领域大有作为”舒畅表示,造火箭的国家很少,但卫星需求的国家很多,去年中国有19次火箭发射,今年将达到40次,“国家队”的发射任务非常繁忙,而想对比较,商业航天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便显现出来。

业内解析:

民营火箭的发展情况

在我国航天领域长期由“国家队”主导,欧洲、美国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将其向市场开放。 2015年前后,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开始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商业航天领域。国内最早的民营火箭企业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蓝箭航天)的专家表示,“经过这三年的探索,我们认为目前是我们国内商业航天企业最好的时代。可以说,民营火箭正在经历被社会认识到认同的过程。现阶段,国内主要的民营火箭公司都在为能够打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运载火箭而努力。”(备注:运载火箭:发射高度200km,可以携带卫星入轨的航天载具;探空/亚轨道火箭:发射高度30-150km,多用于大气观测/试验,不能携带卫星入轨。例如:1958年,北航的“北京二号”探空火箭,发射高度97km)

商业运载火箭作为我国商业航天大生态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三个关键词能够表达它的部分特点。第一个关键词是“注定不凡”,运载火箭在整个航天体系里面是非常基础性的运载工具,商业运载火箭运载能力的大小甚至决定了航天产业未来发展的空间,进入到太空的能力越强,才能保证后面的包括卫星的制造、卫星的运营这样一个大的产能释放出来;第二个关键词是“星火燎原”,因为中国的商业运载火箭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商业运载火箭具备星火燎原的基础和能力;第三个关键词是“前赴后继”。在商业航天这个领域里面,不管是我们所处的运载火箭行业还是商业卫星,包括卫星应用,都是专注于数据端的创业企业,这个领域的进入者前赴后继、源源不断。我们可以非常欣喜地看到,原来的一些优势企业转型做商业航天的越来越多,这个领域的活力持续增强,也是未来能够持续更好发展的一个基础。

与SpaceX差距很大

有现实版“钢铁侠”之称的伊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已经突破了大型重量级火箭发射的技术难题。2018年年初的时候,SpaceX引爆了世界对商业航天领域的关注,中国民营航天企业作为这个领域的创业者,自然也备受鼓舞。SpaceX作为行业的先驱力量,为行业带来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SpaceX是全球业内民营火箭企业的标杆,中国民营火箭现阶段,直言“赶超”SpaceX为时尚早。对于中国民营火箭企业来说,拥有自己的运载火箭核心技术,尽快打出真正意义上的运载火箭是第一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

火箭交易威少细节曝光,哈登成大功臣,2个3D悍将示好火箭

火箭队刚刚为威少的加盟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和欢迎仪式,威少非常兴奋来到火箭队和好兄弟哈登再次联手,这样的双MVP组合不仅仅让联盟其他球队惊羡,并且2个人联手确实可以在火箭队完成一些不可思议的成就。如今的哈登和威少都是如日中天的状态,当打之年的他们成为了总冠军的最有力争夺者,与此同时火箭队用保罗交易威少的细节也得到了曝光,原来哈登才是最大的功臣,并且2个3D悍将示好火箭队,不得不说如今的休斯敦顺风顺水啊!

为何说哈登才是火箭队得到威少的大功臣呢?因为火箭队和雷霆队的谈判已经持续了很久,但是吝啬的莫雷和雷霆队总经理普雷斯蒂始终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给球迷朋友一个数据来体验一下哈登的作用有多大,2支球队的谈判进行了6天仍然无法完成,但是最终确定下来却是在一辆网约车上搞定的,中间仅仅用了20分钟的时间,刚刚下车2分钟莫雷就和普雷斯蒂谈妥了协议,莫雷多精明,乔治刚刚被快船队抢走他就给雷霆队打电话了。

因为他们想要拉来第3方,但是始终找不到,这期间哈登和威少深入的交流过很多次,莫雷找保罗也谈了具体的事宜,并且哈登也和保罗进行了交流,这充分的说明哈登和保罗的关系并不像外面议论的那么差,当谈判无法进行的时候是哈登挺身而出缓和双方的情绪,最终火箭队和雷霆队都做出了让步,不得不说哈登是当之无愧的功臣啊!

马斯克称SpaceX的巨型火箭在“几年内”就能载人登月

埃隆·马斯克表示,美国宇航局到2024年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的目标是“可行的”,Starship在“几年内”就可以载人飞行。

NASA选择了SpaceX公司的Starship火箭作为下次登月计划,该火箭在测试中不断爆炸。

SpaceX公司正在开发一种名为Starship的新型巨型火箭。该公司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希望它能把人送上火星,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已经选择了将下一批宇航员送上月球的运载工具。

马斯克在周五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Starship将在“几年内”搭载第一批人类。此前,SpaceX为美国宇航局发射了第三次宇航员任务。

“在日程安排方面,我倾向于比较乐观。我觉得我应该承认这一点,”马斯克笑着说。所以,对此要持保留态度。但我认为,在未来几年内,载人飞行也不是不可能的。”

日本亿万富翁前泽友作已经为他和其他8人预订了2023年环绕月球一周的星际飞船机票。这群人将成为执行星际飞船任务的第一批平民乘客。

不过,宇宙飞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SpaceX发射了最先进的星际飞船原型,距离德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的火箭开发设施只有几英里。到目前为止,试飞都以爆炸告终。

星际飞船似乎完美无瑕地发射,飞向平流层,然后关闭引擎——然后翻到腹部,用翼翼控制降落到地球。他们都有着陆困难。

前两个原型SN8和SN9高速撞向地面并立即爆炸。第三枚SN10在着陆时完好无损,但10分钟后爆炸。第四架SN11在重新启动发动机准备垂直翻转着陆时在半空中爆炸。

“很明显,我们不需要制造陨石坑,”马斯克说,他指的是爆炸。“我们还有一些工作要做,但我们正在取得快速进展。”

成功着陆对未来宇航员的安全至关重要。这也是SpaceX正在开发的更大发射系统的关键。

星舰将在一个23层楼高的超重型助推器上发射进入轨道。马斯克希望该系统的每个部分都能完全、快速地重复使用,从而将太空发射的成本降低到原来的100倍。所以星际飞船返回地球时不能爆炸。

马斯克说:“这是一种困难的运载工具,因为我们正在尝试打破完全和快速重复使用火箭的螺母。”“总得有人来做这件事。如果你拥有快速且完整的可重用性,那么这就是通往天堂的大门。”

“NASA的支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他补充道。

马斯克称2024年宇航员登月是“可行的”

NASA正在与SpaceX合作,将Starship变成月球着陆器。

该计划是利用美国宇航局的太空发射系统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然后与月球轨道上的星际飞船对接,这样宇航员就可以切换飞船。在那之后,星际飞船将把宇航员降落到月球表面,在那里停留一周,让他们 探索 ,然后把他们发射回NASA的宇宙飞船。

美国宇航局官员表示,Starship最早可能在2024年将首批两名宇航员送上月球。这次演示任务将是自1972年以来首次将靴子送上月球表面。它还将启动美国宇航局的阿尔忒弥斯计划,该计划旨在在月球上建立永久的人类存在。

马斯克认为NASA的时间表是“可行的”。

“我们可能会打碎一堆飞船,但我认为这是可能发生的。我认为2024年很有可能。”“我们的目标是更早,但我认为这实际上是可行的。”

美国宇航局监察长办公室则表示:该机构“极不可能”在2024年的最后期限前完成该项目。

目前,SpaceX正准备发射另一艘原型船,名为Starship Serial No. 15,简称SN15。目前还不清楚何时发射,但火箭已经在博卡奇卡完全组装和直立。

马斯克曾表示,他计划建造1000艘星际飞船,将人类和货物运送到火星。最终,他希望在那里建立一个解决方案。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是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第四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首次载人飞行任务。

在昨日举行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表示,任务有以下主要目的:

流程方面,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执行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进行工作生活,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1年,我国在航天影城的最新成就2021年,我国在航天影城的最新成就有哪些?

出品:科普中国

制作:太空精酿

监制: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2021年,中国航天又迎来了突飞猛进的一年,在载人航天、火星探测与月球探测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今天我们就来“盘一盘”这一年以来中国航天取得的十大成就吧。

1、天上有“宫阙”: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

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升空。随后,它先后与天舟二号和三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二号和十三号载人飞船对接,共计6名航天员先后入驻,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按照预定计划,天宫空间站还会在2022年迎来两个实验舱和数次天舟/神舟对接任务,从而完成全部建设。

△天宫空间站示意图(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遥想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方才正式起步。29年的不懈探索,让“长征”、“神舟”、“天舟”和“天宫”等一系列浪漫的名字逐渐变成现实。如今,中国终于要拥有自己的“天上宫阙”,“天神”航天员们自由天地往返,让中华文明古老的飞天神话从梦想照进现实!

2、天上有“神仙”:空间站应用达到新高度

建设空间站是人类载人航天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才出现的里程碑事件,是人类工业文明的巅峰之作。它能促进航天、甚至很多相关制造业的发展,是任何一个航天大国技术发展的必经之路。

天宫空间站,不仅工程意义显著,对于提升我国整体科学技术水平有着重要意义。相比较此前载人航天任务主要为实现技术的逐个突破,天宫空间站则到了技术投资“大丰收”的阶段,更强调科学探索与实际应用价值,打造我国探入宇宙的“太空实验室”。因此,天宫运行第一年也见证了我国载人航天和科学应用事业的突飞猛进。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圆满完成首次出舱活动(图片来源:载人航天办)

例如,天宫空间站的航天员们已经实现了四次高难度的出舱行走,每次持续时间6-8小时,远长于2008年神舟七号实现的20分钟出舱行走突破。并且王亚平也迈出了中国女性进入太空的“第一步”。目前,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正驻留太空,他们预计工作约六个月时间,必将打破中国航天员最长滞空纪录。

此外,空间站还实现了快速交会对接、径向对接等多项技术突破,大大增强了相关技术性能。在具体应用方面,空间站的科学实验类型和数量也将远超此前所有任务的总和。在航天科普方面,天地互动的“太空课堂”也在数以亿计的学生脑中埋下了航天的种子。

3、祝融号“下凡”:中国火神踏上火星

2021年5月15日,在经历了296天的太空之旅后,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地降落在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南部,实现了中国航天史无前例的重大突破:天问一号,成为中国首颗人造火星卫星;祝融号,成为中国首个火星巡视器(火星车)。祝融,源于中国古老神话中“火神”的名称,成功踏上了火星!

△祝融号与着陆平台由分离相机拍摄的火星合影(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目前祝融号已经超出了预定的三个月工作时间,仍在火星正常工作。它已经行驶了超过1400米,每一步都是中国航天在火星探测史上的新纪录。祝融号也在源源不断向地球发送揭示火星奥秘的各类科研数据,还成为了国际科研合作的典范,与欧空局火星快车任务进行在轨通信中继测试,实现了中欧在火星的“太空握手”。

4、羲和号升空,中国进入探日时代

2021年10月14日,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它的重要使命是研究人类这唯一可以依靠的宝贵恒星——太阳,深入了解它的磁场起源和演化、高能粒子的加速和传播等重要物理过程,让我国正式迈入探日时代。

△羲和号探日艺术效果图(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羲和是中国古代神话中太阳神之母的名字,用这个如此特殊的名称形容一个探求太阳起源的卫星可谓浪漫无比。除此之外,另一太阳神话的主角“夸父”也在酝酿之中,它将是个24小时面对太阳的太阳天文台,为我们揭示太阳的一举一动。

羲和探日,夸父追日,是中国航天对太阳研究过程中撰写的新神话。

5、万水千山只等闲,长征火箭发射突破纪录

2021年,中国火箭共计实现了55次发射,不仅位列世界第一,也助力人类航天突破了史上最高火箭发射纪录。其中,长征系列火箭发射次数突破400,全年实施48箭、103颗航天器,发射任务创年度新纪录。

△中国现役最强火箭长征五号(图片来源:Tea-tia)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从第1枚到第100枚,用了37年;到第200枚,又用了7年;到第300枚,用了4年多;而到第400枚,仅用了2年多。在2021年的密集发射任务中,两次发射最短间隔仅4个多小时,更是实现了7天内密集实施4次任务的连战连捷。随着数量的快速提升,所发射的载荷质量和数量也在攀升,这些都是中国航天突飞猛进的最直接证明。

长征火箭的名字来自毛泽东著名的《七律·长征》一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长征并未完全结束。该诗描述了长征期间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最著名的一句是开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未来,长征依然会继续行进!

6、长七甲归来,长征火箭历史性扩容

在经历了初次发射的挫折后,长征七号甲(A)火箭终于在2021年3月11日王者归来,并在12月23日再立新功!长征七号甲火箭是在长征七号的基础上扩展而来,吸收了金牌火箭长三乙的优点,实现了三级半构型。长七甲整箭完全使用无毒安全推进剂,专注于高轨任务,它的运力、尤其是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一下增加到7吨级,填补了我国地球同步转移轨道5.5吨~7吨之间运载能力的空白。

△长征七号甲火箭发射前近景(图片来源:航天科技集团)

长七甲采用“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设计理念,很容易实现批量生产和高密度发射。它还首次测试了Ka频段6M卫星数据天基测量技术,直达天链中继卫星,大幅减少了对远望号航天测量船的依赖,也必将逐渐开启长征火箭遥测的新时代。

7、太空烽火台,“天链”链接天地

地球自转对于航天任务的遥测是个巨大的阻碍,当航天器不能被地面和海上遥测站观测到时,就会进入通信盲区。为此,我们的解决方案是在35786千米高的赤道上空,搭建一条链接天地的信号中继通路,犹如“太空烽火台”一般,让信息交互畅通无阻进行。

△“天宫课堂”顺利进行的背后是天链系列卫星保驾护航(图片来源:央视)

中国的中继卫星通信系统,其名为“天链”。经过了若干年的建设,天链一号系统终于在2021年7月6日正式收官。与此同时,天链二号系统也已经陆续发星,并在此前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升级。学生们能畅通无阻地参与“太空课堂”,航天员能在太空中使用超级“太空Wi-Fi”,长征火箭和太空飞船能自在遨游太空,这些都离不了天链在幕后的辛勤工作。

8、精彩继续,嫦娥探月实现更多历史性突破

嫦娥三号让人类时隔37年再次着陆月球,嫦娥四号让人类首次着陆月球背面,嫦娥五号让人类时隔44年再次获得月球样本。而目前,更加精彩的突破仍在继续进行。

△嫦娥五号轨道器仍在太空中漫游(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2021年,中国航天首次公开了嫦娥五号获取的1731克月壤样本,并向国内外科研工作人员发放研究。由于嫦娥五号的发射情况和控制情况几乎完美,它的轨道器部分还有大量推进剂结余,因此它开始完成各种高难度“附加题”。

在把月壤样本送回地球附近后,它于2021年3月15日13时29分穿越地球绕太阳公转的黄道面,成功抵达距离地球150万千米的日地拉格朗日1点,这是中国航天首次完成这项任务!目前,它仍然在深空中旅行。

不仅如此,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仍在月球背后超期工作,为人类不断揭示这永不可见月面的奥秘(由于潮汐锁定作用,在地球上永远无法看到月球背后的绝大部分表面)。

9、重器初现,载人登月未来可期

中国现有的载人航天主要依托于长征火箭(2F、5、5B、7)、神舟飞船、天舟飞船和天宫空间站,但是它们对于未来载人登月和踏入更远的深空是远远不够的。我国已经确定未来进行载人登月,并且一系列准备已经就绪,例如新载人飞船试验船已成功试飞、新载人火箭和重型运载火箭已进入密集研发阶段。新型号火箭,成为载人登月的焦点。

△新型火箭发动机样机图(图片来源:中国航天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火箭的核心是发动机。2021年,重型运载火箭220吨级补燃循环氢氧发动机完成首台工程样机,在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1所(京)惊艳亮相,标志着该发动机关深阶段研制工作圆满完成。或许通过对比更能说明它的意义:长征五号是中国现役最强火箭,它的核心液氢液氧发动机YF-77在真空中推力约为70吨,“仅为”新型号发动机的三分之一左右。虽然新发动机推力为三倍,但研发的难度和技术复杂度可远不止三倍。

10、多面开花,中国将走向更远深空

2021年,人类的火箭发射次数已经突破了冷战期间的最高点,这也昭示着一个全新的太空时代正式到来。这个时代机遇,可能远远超过曾经的航海时代、陆权时代和航空时代对目前世界各个强国的意义,作为曾经深受苦难而如今处于伟大复兴中的中华民族,更是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中国的行星探测将是个庞大的太阳系探索计划(图片来源:国家航天局)

目前,中国航天还在进一步稳步向前。预计在2022年,中国航天将会继续保持高频率火箭发射。中俄也发布了关于合作建设国际月球科研站的高规格联合声明,意味着双方将会携手踏上月球。嫦娥六号、七号、八号等嫦娥探月四期任务,也已经正式立项。国家航天局也正式宣布,我国将在2025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环绕探测任务,实现近地小行星绕飞探测、附着和取样返回;2030年前后,实施火星取样返回任务;此外,还将实施木星系环绕探测和行星穿越探测任务。

可以说,这是个星辰大海的时代,中国航天人就是这一批乘风破浪的弄潮儿。他们不仅让一系列华夏神话从梦想照进现实,也在这宇宙的一隅不断缔造出新的太空神话。

参考文献:

【1】《航天强国的重要标志!中国重型火箭220吨级发动机现身》,,中国航天报。

【2】国家航天局2021年6月12日新闻发布会, 。

【3】《步入“探日”时代!中国已制定羲和、夸父两项太阳探测计划》,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4】《2021 in spaceflight》,, Wikipedia。

【5】《“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中国为什么要建自己的空间站?》, ,新华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火箭新闻发布会——火箭新闻》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