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于史大成有哪些生平事迹?史大成,浙江鄞县人。字及超,号立庵。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清顺治十二年(1655)汉榜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顺治十五年为戊戌...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广西甲午科乡试牌匾,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关于史大成有哪些生平事迹?

关于史大成有哪些生平事迹?

史大成,浙江鄞县人。字及超,号立庵。生于明天启元年(1621),卒于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清顺治十二年(1655)汉榜状元,授翰林院修撰。顺治十五年为戊戌科会试同考官。康熙十一年(1672)由侍读学士升为内阁学士、日讲起居注官。康熙十二年升为礼部左侍郎,康熙十三年仕至礼部右侍郎。康熙十五年退休辞官。与严我斯、蔡启僔同举顺治甲午科浙江乡试,三状元乡试同一榜,空前绝后。史大成曾充任日讲官、经筵讲官等,为皇帝及满族贵族官员讲解汉族传统文化。使汉、满民族增进了解。当朝议各执己见时,他善于综合、折衷,以达到融和。他曾多次典司科考。顺治十五年任会试考官。康熙八年任顺天乡试主考,十五年任殿试读卷官等。每每尽心尽力,廉洁公正,恪尽职守,唯才是举。被认为是称职的考官。他淡泊名利。曾为服侍父母削籍革职,他泰然处之,弃官职如弃敝履。但心中却记着为民做事。即使弃官在乡,也广行善事。他捐资义修家乡水利。其母卒后,曾返京复职,不久以疾辞官。康熙二十一年卒于乡里。

史大成工诗文,著有《八行堂诗文》。

廉江有哪些名人?

邹鹤年

邹鹤年(1857一1934年),字水庚,良垌镇阁桐神山村人。清光绪丁酉科拔贡。邹治学勤奋,通经史,善书法。为人廉洁刚毅,热心文化教育事业,气度恬雅,为士林推重。

“戊戌变法”时,废科举,兴学堂,邹鹤年时任“直判”“教谕”等官职,目睹中国外受列强侵略,国内政治腐败现实,认为发展教育乃强国富民之本。于是,弃官到“两广师范学堂”学习,立志为教育服务。学成回到廉江后,积极倡议并着手创办新式学堂。他克服种种阻力,拆除县“文场”(科举时童生的试场),兴建小学,经过两年的努力,建成本县第一所小学——廉江县立高等小学,自任校长。邹还创办“师范讲习所”。其办学创举,对广东南路几个县,影响很大。

民国初,廉江县没有中学,小学毕业生升学要到高州、廉州或广州,十分不便。为廉江子弟能在本县读中学,邹鹤年又以兴办中学为己任。他到“两广优级师范”学习,回县后,即发动各界捐献并用县内各姓入神主形式筹集资金兴建中学。正‘当制订规划备足材料开始动工兴建校舍的时候,适逢龙济光、陆荣廷两军阀在廉城开战,建校材料被抢光烧光,工程被迫停止。战乱停息后,邹继续筹资建校。·经3年的惨淡经营,备尝艰苦,占地约9000多平方的校舍终于建成,定名为“廉江第一中学”,邹任校长。为培养师资,在中学招生同时,又附设师范一班。不久,邹又积极倡导成立了“廉江县立师范学校”。从此,廉江师范成为县内小学教师的摇篮。

邹鹤年在办中学的同时,又筹办职业学校。民国11年(1922年),廉江县第三区职业学校在良垌成立,邹兼校长。该校开设蚕桑专业,骋请外地专家来校上课。这所学校办了一年多后,当地种桑、养蚕、缫丝等方面的生产有很大的发展。

民国16年(1927年),邹鹤年因病辞去廉江中学校长职,但仍负责职业学校校务,后又兼县修志馆长。他以年老多病之躯,认真审阅文稿,使一部共10多万字的《重修石城县志》于民国20年面世。民国23年,邹鹤年因病辞世,终年77岁。

邹鹤年一生热心办学,为廉江教育事业苦心经营30多年,毕生劳瘁,可谓廉江教育史上第一人。

历史名人

奔流不息的九洲江,广袤的红土地,孕育了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骚人墨客,社会贤达。他们或道德高尚,学识渊博;或为官清正,造福乡民;或忠肝义胆,赤诚报国。他们业绩卓著,名声显赫,使廉江人民引以为豪。他们的形象光彩照人,他们的名字永垂千古,他们的事迹,永远流传在廉江人民中间。

杨钦

杨钦(生卒年不详),字谢山,石城镇谢下村人。杨钦生性聪颖,勤奋好学,20岁中秀才,名列前茅。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参加甲午科乡试,考取第二名举人。之后,三次上京会试不第,但他不灰心,发愤博览群书,潜心研究,终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登甲辰科进士。后经朝试,成绩优秀,授翰林院庶吉士。不久,又以政绩优良,升为翰林院编修。他事亲至孝,每读齐国孝子皋鱼对孔子所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之语,侧然怀念年老双亲;又目睹朝廷种种弊端,于是毅然告老还乡,日以定省为事。回乡后,他在本村后山(谢下山)之巅建一书社,以文史自娱,过着粗衣素食的宁静生活,并经常约儒生讲说经义,教诲后学,久久而无倦意。他所著诗文不少,但多已散失,世传只有《归山咏》、《适志咏》。《适志咏》诗云:“闲寝茅檐下,鸡鸣露末晞。髡两髦者,怡然下庭帏。菽水甘淡薄,藜鹑御寒饥,斑衣初舞罢,红日上来迟。六艺课诸子,五谷勤四肢,使君问来路,童子云不知。峰头探月窟,山腰系红霓,尘埃飞不到,天命乐奚疑。”

梁逵

梁逵(生卒年不详),吉水镇良村人,明嘉靖年间贡生。曾任海南琼山县训导,后升教谕。海瑞为其得意门生。梁逵慧眼独到,一见海瑞便非常器重,尽力培养。海瑞对梁逵亦非常敬仰。梁逵归田后闲居乡间,84岁寿终。明万历年间,海瑞任南京都御史,告老还乡后,闻梁逵先生已仙逝,沉痛至极,曾亲到梁逵故居吊祭。

黎正

黎正(生卒年不详),原名帧,字端伯,号建峰,廉城人。清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进士。个性深沉隐伏,醇厚不华,虚心孝友,尊敬长者。勤奋好学,有志气,重节操,遇事公正不阿,曾任朝廷户部员外郎。他学高品洁,不事权贵。耻与弄权者同流合污。遭权贵中伤排斥,便告病归里,潜心读书,一日手一卷,至老不倦。当时,十H府官中一些有识之士,重其学行,常来拜谒。正行年60,卒于家中。所著诗文,多已亡佚。传世的有《石门山别友》一首,附录于后:“北接悔关道,南连穗石城,潮随沧海落,山与白云平,远岫呈秋色,斜阳弄晚晴,仅离三舍影,遥见半轮明,绿树栖霞锦,金波漾翠琼,牛羊来草野,烟火起柴荆,归客心千里,行途驿几程,群英罗伟饯,樽酒叙离情,风起征帆急,潮平去掉轻,鸥飞搐近白,山过目留清。对景图堪写,搜诗句易成。琼台入烟雾,儋耳限蓬瀛,惜别思投辖,铭心若断樱,为公歌此曲。感激意纵横。”

刘芝草

刘芝草(一1897年),原名刘吉六,安铺西街人。清末粤西地区三点会的主要领导者。刘芝草广额丰颐,中等身材,左镶假眼,右眼有神。自幼学医,18岁行医,善医疮疥,擅长眼科,曾在安铺开设中草药铺“芝草堂”。他仗义疏财,乐意济贫,热情待人,喜欢为人说话、办事。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3月20日晚,在安铺附近东北部的鹤塘岭上,人如山,旗如海,声如潮,鼓如雷,从高、雷、廉三府八县前来拜会的万余人相聚于此“开总台”。会众推举刘芝草为“老坡”(首领)。23日,三点会的武装力量封锁安铺圩,要捉安铺团勇头子、外号“生毛胆”的毛期勉杀头。上午,数百会员手持刀枪,攻入团勇驻地关帝庙,杀死杀伤团勇10多人,却不见毛其勉。入夜后查知,毛其勉已逃入安铺汛台官所驻的小城堡里。会员随即攻入小城堡,生俘藏在大树上的毛其勉,”开总台”将其处死。

“三点会”暴动后,清地方官吏火急上告,两广总督大为震惊,慌忙调兵镇压。4月8日,高州、廉州两镇台兵勇近干人,琼州洋枪装备的海军及雷、钦等州府所辖各县兵勇数干人奉调到,称之为“办善后”。“三点会”由于武器残劣不利硬抗,便分散隐蔽,或归乡耕耘,或经营生意,或远走天涯,或隐居幽谷寺院。

刘芝草连夜逃奔广西北流行医避难。一日,闻悉母弟被扣,妻儿系狱,众兄弟受难,特地赶回投案,拯救难者,终被杀害。

江王泉

江王泉(1888—1917年)。字玉壬泉,号山渊,良垌镇岐岭南溪村人。祖父江诚和、父亲江慎中、胞兄江王旬都是举人。家有一幢藏书大楼,藏书数万册。他生于书香世家。家学渊源深远,且赋性聪敏好学,读书过目不忘。从小饱读诗书,下笔干言立就;年十七。县试冠军.翌年院试岁考。以第一名进痒。他是廪生。后肄业于广东高等学堂。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曾任广东临时省议会议员、民国初年众议员、中国同盟会粤支部廉江分部部长。平生著作甚丰。著有《山渊阁诗草》、《仂庵文谈》、《绿野亭边一—草庐诗话》、《诗学史》、《作文初步》、《读子厄言》、《劫余残灰录》、《旅京一年记》、《楚声录》、《姓名古音考》、《英蓉泪》、《辣女儿》、《庞雄传》(庞雄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等。江王泉是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成员,文章雄浑苍劲,情真意切。对儒学哲理有独到之见。可惜末及而立之年,竞患急症,客死京师。

陈自先

陈自先(1888一1933年),字绩宣,原名庆绍,良桐镇良田村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就读于廉江师范速成讲习所,每试名列前茅,为师友钦佩。继而弃文就武,转考广东陆军速成学校。笃信三民主义,投身辛亥革命,英勇善战,随军攻克高州,进军省垣后,任陆军第二师参谋长,后调任第二师第四旅旅长,授陆军少将军衔。不久,出任广东护军使署参谋长。使署裁并,改任审计分处处长。民国5年(1916年)春,袁世凯称帝,陈自先积极响应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以护国军梯团司令名义招集旧部于化州,出师肇庆,被任命为两广护国军第六军第八旅旅长,会合滇佳各军,与袁党龙济光力战于花县、三水、番禺等处。后龙济光败,袁世凯死,广东局势稍定,陈自先率师回驻雷州,负责剿匪事宜。民国6年10月,呈辞军职,任广东督军署咨议兼省长顾问。民国8年,被广州军政府授以四等文虎勋章。民国9年,孙中山组织护法救国军,委陈自先为救国军第八军司令,集结旧部于高州;后改编为粤军,参加讨伐陆荣廷、莫荣新为首的桂系军阀。戡定桂系军阀后,陈自先于民国11年春辞职归里。民国22年,因病卒于家中。

江慎中

江慎中(生卒年不详)。字孔德,号虫覃,良垌镇岐岭南溪村人。童年时博览群书。人称“书柜”。长大后。精益求精,对学问力求根据实证。求索真相。他的文章深入浅出,渊博淡雅;诗词雄壮有力,惰真意切。他生性淳厚,平易近人,善于谈辩。每论事、讲学,四座均肃静倾听。广州广雅书院初办时。选拔两粤高材生。他与长兄履中并巡首选。他与惠州名士江逢辰同为当时广雅书院主讲梁节庵先生的高足,为两广总督张之洞和省学政汪呜銮所器重。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江慎中中戊子科举人,入京遍文学者名流,与翰林编修江标、叶炽昌、程秉钊等人的交情尤为深厚。随后绝意功名,回乡致力著作,并以教育为务。他在本县著名的松明书院、同文书院任主讲10余年,对培养本县学士文人作出很大的贡献。茂名待郎杨颐慕其学行高洁,托咐高州知府肖炳聘他任高州高文书院院长,这一时期的高州名士多出其门下。江慎中的著作有《春秋谷梁传条例》、《谷梁传条指》、《南溪文稿》、《南溪诗稿》、《虫覃蜜学私记》等。

邹鹤年

邹鹤年(1857一1934年),字水庚,良垌镇阁桐神山村人。清光绪丁酉科拔贡。邹治学勤奋,通经史,善书法。为人廉洁刚毅,热心文化教育事业,气度恬雅,为士林推重。

“戊戌变法”时,废科举,兴学堂,邹鹤年时任“直判”“教谕”等官职,目睹中国外受列强侵略,国内政治腐败现实,认为发展教育乃强国富民之本。于是,弃官到“两广师范学堂”学习,立志为教育服务。学成回到廉江后,积极倡议并着手创办新式学堂。他克服种种阻力,拆除县“文场”(科举时童生的试场),兴建小学,经过两年的努力,建成本县第一所小学——廉江县立高等小学,自任校长。邹还创办“师范讲习所”。其办学创举,对广东南路几个县,影响很大。

民国初,廉江县没有中学,小学毕业生升学要到高州、廉州或广州,十分不便。为廉江子弟能在本县读中学,邹鹤年又以兴办中学为己任。他到“两广优级师范”学习,回县后,即发动各界捐献并用县内各姓入神主形式筹集资金兴建中学。正‘当制订规划备足材料开始动工兴建校舍的时候,适逢龙济光、陆荣廷两军阀在廉城开战,建校材料被抢光烧光,工程被迫停止。战乱停息后,邹继续筹资建校。·经3年的惨淡经营,备尝艰苦,占地约9000多平方的校舍终于建成,定名为“廉江第一中学”,邹任校长。为培养师资,在中学招生同时,又附设师范一班。不久,邹又积极倡导成立了“廉江县立师范学校”。从此,廉江师范成为县内小学教师的摇篮。

邹鹤年在办中学的同时,又筹办职业学校。民国11年(1922年),廉江县第三区职业学校在良垌成立,邹兼校长。该校开设蚕桑专业,骋请外地专家来校上课。这所学校办了一年多后,当地种桑、养蚕、缫丝等方面的生产有很大的发展。

民国16年(1927年),邹鹤年因病辞去廉江中学校长职,但仍负责职业学校校务,后又兼县修志馆长。他以年老多病之躯,认真审阅文稿,使一部共10多万字的《重修石城县志》于民国20年面世。民国23年,邹鹤年因病辞世,终年77岁。

邹鹤年一生热心办学,为廉江教育事业苦心经营30多年,毕生劳瘁,可谓廉江教育史上第一人。

黄典元

黄典元(1889—1960年),字伯漠,塘蓬镇留村人。幼年从广西博白学者黄寿达先生就读于蓬山书院。由于天资聪慧过人,勤奋好学,每试都名列前茅,寿达先生誉之为碍申童”。黄典元先后毕业于高郡中学和两广优级师范,以优异成绩考取了公费留学日本。抵日后,先在早稻田大学和东京第一高等学校就读。与郭沫若,许崇清、林儒、丁颖、杜国库等人交往甚密。毕业后,黄典元又考入日本京都帝国大学经济系就读,对亚当斯密、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深有研究,受日本著名学者河上肇氏思想影响甚大。毕业回国,先后担任广州甲种商业学校校长和广州法科学院、广东大学、中山大学、襄力勤大学教授,同时先后担任民国政府财政部统计处处长、国库主任、广东省金库长兼广州市银行副行长等,并在大学里兼课。

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黄典元举家避居广州湾(今湛江市),随之应临时迁设于广州湾寸金桥的广东省立襄力勤商学院院长陆嗣曾聘请,担任该学院教授兼银行系主任。民国29年,黄典元随学院迁往信宜县水口镇,其后又迁往曲江县桂头镇。民国32年秋,黄典元接任襄力勤商学院院长职务。民国33年秋,日军进攻粤北,学院又奉命紧急疏散到信宜照常开学。

民国34年冬,襄力勤商学院迁回广州,改名广东省立法商学院,黄典元仍留任教授兼银行系主任,直至广州解放。1952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院系调整,法商学校部分科系并入中山大学,黄典元转任中山大学教授兼财经系主任到1954年退休。

黄典元一生著作颇丰。举如《经济学》、《经济原论》、《社会政策》、《社会学》、《论黄金国有及外汇国营》等专著,曾公开发行于世;翻译著作有《货币学》、《帝国主义殖民政策》等;此外还发表大量关于财政金融、货币贬值、银行信贷、物价政策等方面的论文。

黄典元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培养了大批财经管理人才,桃李满天下。他本人被社会公认为银行、货币、金融界的权威专家。新中国建立后,曾多次受到中共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兼广州市市长叶剑英的宴请,征询其关于财经工作和城市建设方面的意见,并被推选为广州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黄典元1960年1月病逝于广州,终年71岁。

黄平民

黄平民(1900一1928年),又名式民,号忠靖,塘蓬镇八元塘村人。平民生性沉着敏慧,自小就抱负不凡,勤奋好学,尤爱书法。11岁时随父母迁居于石岭合江村。小学毕业后考上省立高州中学。“五四”运动爆发,他在高州参加反帝反封建的示威游行。激发了革命思想,立下救国救民的伟志。1920年高中毕业,考上到法国勤工俭学的半公费生。

在法国巴黎半工半读期间,黄平民在发奋学习、努力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加反对北洋军阀政府丧权辱国的斗争。1923年,黄平民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廉江第一个党员。随后,中共旅欧支部派他到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1925年初,黄平民离苏回国,到中共两广区委军事部,在部长周恩来的领导下工作。期间,黄平民参加了省港大罢工,并参加了北伐战争。

广州起义时,黄平民率领赤卫队攻占广州伪公安局思贤分局。起义军主力撤出广州时,黄平民率领卫队英勇阻击敌人,腿部受了伤。伤好后,到香港出席广东省委扩大会议。

1928年4月,中共南路特委成立,杨石魂为书记,黄平民等5人为委员。特委决定黄平民回廉江工作。黄平民回到廉江,深入发动群众,狠狠打击土豪劣绅的气焰。廉江革命形势很快好转,党组织和农会、工会等革命团体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8月,黄平民任中共南路特委书记,他提出,特委今后要深入基层,扎稳基础,积累力量,等待时机。在他的主持下,特委作了南路暂停暴动的正确决定。11月6日,黄平民出席在香港召开的中共广东省委扩大会议,被补选为省委常委候补委员。会后,黄平民随陈郁、李鹏到广州、江门检查工作,然后返回湛江主持特委工作。12月,由于叛徒出卖,特委机关被敌人破坏,黄平民为通知别的同志转移,不幸被捕,牺牲于高州城东门。

黄平民牺牲后,中共广东省委撰文悼念,称赞黄平民是“南路党的负责者,工农群众的领袖”。他的死是“为主义而死,为工农而死,”而“他的精神及其共产主义”“透于南路以及全国工农的血轮当中,永远不会磨灭”。

关泽恩

关泽恩(1908一年),字少权,号关键,廉城镇东街人。父关维敬。以邮政为业。

中学时代的关泽恩,就有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他在廉江读书期间,结识了曾参加民国革命军东征的吴绍珍,开始阅读马列著作,1926年春,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关泽恩在“廉江县学生联合会”里任负责人,积极带领进步学生到附近农村向群众传播革命道理,宣传海陆丰如火如荼的农民运动。

18岁的关泽恩,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广州有名的执信中学。在执信中学,他认识了许多有名的革命志士,积极从事革命活动,成了学校地下党小组的主要成员。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他与廖承志结成莫逆之交。后来,关泽恩介绍廖承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民党反动派悬赏通缉关泽恩。按照组织的安排,关泽恩和廖承志一起到日本留学,并参加了中华留日青年会,继续参加救国救民活动。但由于日本政府的无理干涉和迫害,翌年夏天,关泽恩与廖承志一道折回上海。

当时,上海的形势仍然很严峻。不久,关泽恩不幸被捕入狱。在狱中,关泽恩坚贞不屈,与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后经知名爱国人士何香凝等人多方营救,始获释放。

1928年冬,中共派关泽恩去苏联学习,起初在国际共产主义大学和叶剑英一起学习。1931年转到列宁学院和董必武、陈郁一起学习。不久,调到莫斯科中文学院任教师,参加组建列宁学院中共支部工作,并任支部主要负责人,为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在苏联的组织做了大量工作。1932年,廖承志到莫斯科也和他相处数月。1933年下半年,与他在苏联学习和工作的人员先后回国,他仍在苏联工作,后在苏联牺牲。

莫怀

莫怀(1919—1980年),原名莫卫,又名莫王某,字炽泰,河堤镇下插村人。其父莫昌碧是前清秀才,废科举后一直当小学教员,思想进步,支持革命。莫杯从小就受其父的良好影响,在小学时就爱读《三国演义》、《水浒》等古典小说,崇拜英雄人物。

莫怀在遂溪中学读书时,正值“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我国东北三省,莫怀和同学们一起勇敢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当时莫怀对国民党采取对日妥协、对内反共的政策十分不满。参与并组织领导了几次罢课斗争。特别是1934年下半年,反对学校当局无理开除学生的一次罢课,时间长达两个多月,遂溪反动当局甚为震惊,出动军誓包围、监禁莫怀所在班级达半月之久。学期结束,学校当局把莫怀等几个学生运动领导者的操行硬定为“丁等”,并将他们开除出校。广大学生对此十分愤慨,更加英勇地进行斗争,最终迫使学校当局收回开除莫怀等人的成命,学生运动取得了胜利。

初中毕业后,莫怀因无钱继续升学,来到安铺小学当教师,为教育青年,团结青年,他在安铺发起组织有四、五十人参加的青年读书会。通过学习《大众哲学》、《三民主义概论》等进步书籍,莫怀接受了进步思想,开始追求革命。1937年,莫怀到雷州师范读书,这期间,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组织一批进步学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38年底,雷州师范学校停办,莫怀经卜国柱介绍,到遂溪青年抗敌同志会工作。1939年2月,莫怀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11月,莫怀受党组织委派,回廉江领导青年抗敌同志会工作。1940年2月,中共廉江县委成立,莫怀任宣传部长。这期间,莫怀亲自发动农民支援青抗会,抗议当局无理解散青抗会,有力回击了反共逆流。莫怀还经常到廉中、安中、文中及太平中学活动,发展党组织,指导进步师生对学校当局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1941年,国民党反动派掀起反共高潮,莫怀按照上级指示,布置各地党员分散隐蔽,坚持地下斗争。同年三月,莫怀改任廉江县委组织部长,按县委决定,负责指导各地党组织在农村中放手发展党员,并普遍举办民众夜校,组织读书会、农会、妇女会等。

1943年3月,日军入侵湛江,中共南路特委机关转移到廉江三合乡、新屋村、石岭陀村,莫怀负责特委的联络员工作。同年七月,莫怀任县特派员。

1944年,日军先后入侵安铺、廉江,国民党军队不战而逃。莫怀根据特委的指示,发动党员和革命积极分子多方筹集枪枝弹药组建抗日武装队伍。年底.南路持委领导南路抗日武装起义,莫怀任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一支队洪荣大队副大队长。他亲自到坡脊村组织起义。智擒国民党廉江党部书记长陈熙晟和太平乡乡长吴彩文,后来,南路起义受挫,特委组织主力部队西进合浦,莫怀率领留下的队伍转战于廉江、遂溪、博白地区。

1945年2月,南路特委在博教村召开会议,总结起义的经验教训,决定在敌人后方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莫怀率领杨君群、林敬武、涂明、莫练等同志,深入新塘、曲界一带敌后地区,发动群众,建立敌后革命根据地。3月,新塘抗日联防区成立。5月,在新塘成立南路抗日人民解放军第三团,莫怀任团长。8月,日本投降后,第三团抽出一个营参加南路解放军组建的主力部队西征。莫怀率其余队伍,从遂溪回到廉江坚持开展斗争。

1946年4月,莫怀奉上级命令随东江纵队北撤山东。1949年2月,从山东烟台回到广东,10月,任中共粤中地委委员兼财委副主任。新中国成立后,莫怀历任粤西行署工商处副处长,行署秘书长、粤西行署第二副主任、中共粤西区党委常委、中共湛江地委副书记兼专员、中共湛江地委第一书记、广东省侨务办公室副主任、省华侨农场管理局党组书记兼局长、省侨务办党组副书记等职。1980年4月10日,因病在广州逝世。

更多

李鸿章的简介,祖上,生平,后代

李鸿章:安徽合肥市肥东人,老家在今合肥市肥东磨店乡群治行政村调堂部。其祖上本姓许,系明代由江西湖口瓦砾坝迁来合肥,至清初因同邑李心庄无后,将许光照(迎溪)之四子许慎所过继为子名李慎所。这样,李心庄为始祖,李慎所为一世祖,至李鸿章为八世矣。许姓谱中的“命名宇派”为“福云庆胜,伯积善发,光祥诗礼,艳朝志士,传永远昌,才高嘉宇,显德立美,名扬孝友,开承裕英,梁必茂芳。”李氏先世光谱,亦未定字辈。1809年(清嘉庆十四年)首次纂修《合肥李氏宗谱》,始定字辈“文章经国,家道永昌,福寿承恩,勋荣世守”;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四修宗谱时,合肥李氏又续增十六字辈“祖德积厚,克绍辉光,宗绪延长,同敦孝友”。李鸿章父李文安之“文”,系辈分“规范化”后的首辈,李鸿章兄弟按命名字派系“章”辈,置姓名的第三字。李文安系道光甲午科江南乡试第九名举人,戊戌科会试第一百十二名进士,殿试三甲,他的六个儿子:瀚章、鸿章、鹤章、蕴章、风章、昭庆,走的都是读书做官之路。 李鸿章24岁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咸丰初年,他在原籍办团练,抵抗太平,并去江西、湖南投靠了曾国藩,又奉其命回乡招兵买马,编练成7000名淮,由部将刘铭传、周盛波、张树声、吴长庆等分带,沿江而下,到上海**太平。1862年,他因“功”被委任为江苏巡抚,三年后又署两江总督,**捻。1870年,他接替曾国藩,就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开始逐步掌管清廷政治、事、经济、外交大权。1899年到1900年任两广总督,授武英殿大学士、文华殿大学士。他在施政过程中的核心是办洋务,所以又被称为洋务运动的代表者或奠基人。 李鸿章曾先后创办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天津电报局、津榆铁路、上海机器织布局,还建立同文馆,选派留学生出洋。他办洋务的初始动机是办工企业,造出炮、药、机器、舰船和水雷,主要用来对付捻。但由于直接改善了淮的**装备,使淮成为清中装备精良、战斗力较强的事力量,后期淮实际上成了国防。 李鸿章在与列强的交往中意识到富国才能强兵,故积极推进官办、商办工企业的发展。他长期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坐镇北方最大的通商口岸天津,既积极筹划北方防务,戍卫京级,又进一步拓展洋务,以增加财赋收人。他还苦心孤诣,编练成一支当时堪称亚洲一流的海,并在山东刘公岛安营扎寨,这支北洋舰队拥有各种舰25艘,42000吨位,以大沽港、旅顺港、威海卫港形成三角,拱卫京城海**户。 李鸿章办外交也有“风光”的时候。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李鸿章作为中国特使,应邀赴俄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并顺访欧美诸国。3月27日(农历二月十四日),李鸿章携包括儿子李经方、李经述在内的随员45人,从上海登上法船“爱纳司脱西蒙号”,翌晨离沪,出东海,经太平洋、印度洋人苏伊士运河,又由迎候的俄国马赫托姆斯基公爵接上“俄罗斯”号,于4月27日抵达俄国的黑海港口敖德萨,改乘火车北上。李鸿章此番“以七十有四之衰龄,涉三万余里之海路”使俄,其主观愿望是联俄并促使俄、德、法三国挟迫日本放弃对我辽东半岛的占领。他在俄国拜会了新沙皇并草签了《中俄密约》,然后到德国、荷兰、比利时、法国、英国、美国和加拿大巡访并向部分国家的元首递呈国书。

谢远涵的介绍

谢远涵,字敬虚,清光绪元年生,兴国县长冈乡人。父静山,岁贡生,任教县文澜书院。谢远涵幼随父读书。年17,考入县学;年19,中光绪癸已科乡试举人;年20,中光绪甲午科进士,次年选为翰林,任翰林院编修。光绪二十一年,谢在北京参加康有为联合十八省来京会试举人“公车上书”,并在策试中针对时弊,力主“变通”。宣统元年,任四川道监察御史。

匾额的作品赏析

1、武魁

此方匾额为同治六年十一月---所题写的“武魁”匾。

题匾人:刘鹤年,字子和,奉天义州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

官职:翰林院编修御史,给事中。同治元年,授常镇通海道,署河南按察使,调直隶,授布政使,河南巡抚。十年授闽浙总督。

经历:主持围剿捻军,督修复黄河堤坝。编练“毅军”,“镇嵩军”。

受匾人:武举人曹百川

匾文浅注:科举考试武举人的代表。

2、慈竹长春

此匾书写于:光绪十六年(1890),至今保留完整。

题匾人:进士---唐景崧(1841-1903),清末广西灌阳人,字维卿,号南注生。同治进士。1882年(光绪八年)以史部主事上书清廷,自请赴越联络刘永福抗法。1884年受张之洞明募勇四营、号景字军。次年初,率部会同黑旗同与法军作战。1891年任台湾布政使。1894年署台湾巡抚,次年《马关条约》签定,激起台湾人民反抗。台湾士绅成立“台湾民主国”,被推为总统。与刘永福、丘逢甲等抗日护国。终因清廷无能,日军占领基隆、回厦门。著有《清缨日记》慈竹长春,为祝寿常用语。

3、德耀青黎

此匾书写于: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至今保留完整。

题匾人:王杰(1725-1805)字伟人,号惺园。陕西韩城人,乾隆二十六年状元。

官职:翰林院修撰,内阁学士,史部侍郎,左都御史,东阁大学士,太子太保。

政绩:在朝数十年,遇事刚正果干,与权臣和珅对抗,嘉庆亲政时为首辅,历事两朝,以忠直得宠,其屡上疏言朝政得失,实为乾嘉两朝栋梁之臣。屡上疏言朝政得失,建议免除兵祸地区钱粮,实行募兵制度,整顿吏治,清理驿站,皆得施行,嘉庆帝赐给他一把乾隆御用过的手杖和御制诗两首,以表尊敬和器重,诗中有“道直一身立庙朝,清风两袖返韩城。”

人品:刚直不阿,清正廉洁,体用兼优。

著作:《葆淳阁集》

受匾人:岁贡生刘登元

匾文浅注:清黎:有学问的人。德耀青黎:博学人中的品行优秀者。

4、成均硕彦

此匾书写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至今保留完整。

题匾人:彭浚,字映旌,号宝臣,湖南衡山人,嘉庆十年(1805)乙丑科状元。

官职:初受翰林院修撰,掌管国史,历任左右春坊赞善,道光三年由太侍寺少卿受奉天府丞兼学政,道光四年优免,七年回京复原职,11年调任顺天府丞,后任会试,顺天乡试,福建乡试同考官,主考官。有“天子门生,门生天子”之誉。

政绩:河南祝庆蕃兄弟三人同登第也是出自他手。

人品:勇于改革,重学督才,济人利物,鹏浚为官一生,多次典试,选拔人才,嘉庆年间协理会试,“前后五鼎甲皆出其门”

受匾人:太学生曾思祖

匾文浅注:成均:国子监代称。彦:有学问的人。成均硕彦:意为学校中的姣姣者

5、画荻希风

此匾书写于:咸丰庚申年(1860年),至今保留完整。

题匾人:刘绎(1797-1878),字瞻岩,号岳云居士,江西永丰县人,清代文学家,道光15年(1835)乙未科状元,时年38岁,也是清代江西最后一位状元。

最高官职:授翰林院编修,十七年丁首入直南书房,旋命视学山东。中年去官,先后主鹭洲,青原书院达数十年。

经历:道光17年,刘绎出任山东学政时,镌刻了“劝课条规”,其之所以著述《崇正黜邪论》、《劝课条规》一卷,为的是促进学业,鼓舞良善。

人品:性孝廉洁,儒雅多才。

著作:《存吾春斋诗文集》二十五卷、《崇正黜邪论》、《江西通志》、《永丰县志》行世。

受匾人:蒋老孺人

匾文浅注:画荻希风:宋代欧阳修,其母以芦梗教其学书的典故,赞喻一位母亲贤德,令人敬佩。

6、五世同堂

此匾书写于:咸丰庚申年(1860年),至今保留完整。

题匾人:洪钧(1839-1893年),字陶士,号文卿,江苏吴县人,清同治七年(1868年)以一甲一名进士。

最高官职:任修撰,曾出督湖北学政,江西视学,并到陕西,山东主持“乡试”。光绪七年(1881年)升为内阁学士。任间出使俄、德、奥、荷四国大臣,是我国唯一担任过“大使”的状元。

著作:洪钧对元史的研究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在他出使俄、德、奥、荷的时间,经多方探寻,了解重要线索。为元史研究清除了障碍,开拓一条宽广的新路,他所著的《元史译文证补》堪称为治元史者一部重要的参考书。另洪钧还参篡有《穆宗实录》等著作。

经历:光绪9年,洪钧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山东黄河决口,有人奏请开河分泄,洪钧主张再筑大堤,并力荐时因犯法而被免官的潘骏文治理黄河,唯才是举,后潘骏文堵住了河口,治服水灾。

受匾人:萧母马太君

匾文浅注:五世同堂:喻家族人丁兴旺,和睦。

7、孝廉方正

此匾书写于:同治四年(1865年),至今保留完整。

题匾人:张之万(1811-1897),字子青,子清,号銮坡,河北南皮人,道光27年(1847)状元,时年36岁。

官职:初授修撰,光绪11年由刑部尚书授协办大学士,光绪15年授体仁阁大学士,后改东阁学士,军机大臣。甲午战争爆发后,张之万倾向主和,被迫退出军机处。

政务:参与镇压捻军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整理河南财政。

著作:工书法,善画山水,著有《张文达公遗集》,《治年宝鉴》,《道光己酉科明经通谱》。

人品:此人官至极品,办事干练,举重若轻,但喜迎合,故对其人品各有毁誉。

其堂弟:张之洞、晚清重臣,探花。

受匾人:谢兰皋

匾文浅注:孝廉方正:科举中,举人也称之为孝廉,意为品德、学问优秀。

8、燕翼诒谋

此匾书写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至今保留完整。

题匾人:朱珪(1731-1806),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北京大兴人,乾隆十三年进士。

官职:初授编修,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福建、江西学政,会试、乡试同考、副主考等职。

专长:善书法,尤善隶书

人品:大体儒雅,持躬正直,砥节清廉。

著作:《知足斋集》

其他:其兄朱筠(1729-1781),乾隆19年进士,官至侍读学士。藏书家,工金石。著作《十三经文字同异》等。

受匾人:何之绵之元配孺人

匾文浅注:为子孙谋虑,造福。

9、德隆朝

此匾书写于: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今保留完整。

题匾人:董诰(1740-1818),字雅伦,号蔗林,浙江富阳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中顺天乡试举人,成进士,殿试各列一甲第三,乾隆帝以其系大臣……

官职:翰林院庶吉士,充国史三通馆协修,武英殿篡修,历任礼、工、户、刑各部侍郎。

清朝廖氏进士

整理完之后.发现比我想象的多啊。

顺治朝历年廖姓进士

1、廖联翼(生卒不详)字云升,清湖南衡阳人。顺治十六年(1659)进士。康熙初,为孟津知县,肃清境内奸宄,民得安居乐业。县逢蝗旱之灾,饥民流离,捐俸施粥赈饥,全活甚众。楚南用兵,孟津为调运通途,他经办得法,民不知扰。以功升内阁中书。离孟津时,士民攀辕号送。致仕归,卒年76岁。著有《鹿野园诗文集》及《诗经解》等书行世。

2、廖观 五宅第十四世祖廖观顺治十八年 (1661年) 高中进士。五宅第是惠州一个保存尚好的具有广府文化特色的清代民居,因功武村廖氏四世祖廖兰窗之五子云谷(明代秀才)在此开居,故取围名为“五宅”。

康熙朝历年廖姓进士

1、廖弘伟 康熙九年第三甲进士。

2、廖必强(1619~1694),字千能,号荷柱,清代广西全州恩乡鲁荐村(今两河鲁水)人。聪颖好学,十岁以文名誉满乡里。然屡试不中。清康熙九年(1670)他已51岁才得中庚戍科进士。至康熙二十二年(1683)始为广西巡抚郝浴知其才,聘请他担任广西通志总裁。因他编纂通志有功,郝浴赠他“三江文献”和“学富缥湘”两块匾额,以表仰慕。后隐居不仕。逝后,乡人尊称他为“靖献先生”。著有《汗漫诗集》四卷。今已失传。

3、廖琬 康熙三十九年庚辰科进士,湖广安陆府景陵县。

4、廖赓谟 康熙四十二年二甲16名进士。任职过四川提督学政、山西学政。

雍正朝历年廖姓进士

1、廖必琦(?-?),字荔庄,福建莆田人,为清朝政治人物。廖必琦为雍正二年(1724年)甲辰科第三甲进士。后由额外主事改庶吉士。曾修《莆田县志》。

2、廖贞,生卒年不详,字廷干。清代归善县(今惠城区)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历任贵州的平越、锦屏知县。好读书,识时务,精明能干。写作勤奋,著有《易经讲义》、《诗经讲义》、《书经讲义》、《太学讲义》、《中庸讲义》、《论语讲义》、《孟子讲义》、《离骚注释》、《杜诗注释》、《撷秀楼诗》、《黔游草》、《罗浮唾语》等。历任贵州黎平府平越县知县、锦屏县知县。每到一处上任,他都均徭役,扶贫困,深得民心。为官军镇压苗民起义献计献策。因父丧,辞职归家。后再不出仕。老死于家,享年63岁。

乾隆朝历年廖姓进士

1、廖鸿章,字南崖,福建永定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乾隆二年(1737年),登进士,改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掌教苏州紫阳书院。

2、廖瑛,字璞完,福建永定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乾隆二年(1737年),登进士,官至江西按察使。

3、廖方莲 乾隆七年壬戌科第三甲进士。

4、廖运芳,江西龙南人,是一名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乾隆七年,登进士。曾于1753年接替乔守仁任嘉定县知县一职,1757年由潘涵接任。

5、廖乘时 乾隆十年乙丑科第三甲进士。

6、廖淮,福建建宁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乾隆十年,登进士,担任礼部主事。

7、廖玉麟,福建闽县人,中国清朝官员。廖玉麟为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癸未科进士。乾隆四十二年三月(1777年4月)由福建邵武府学教授调任台湾府儒学教授。

8、廖占鳌 会昌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丑科三甲进士。任职过刑部河南清吏司主事。

9、廖怀清,字芬堂,福建永定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登进士,授开建县、感恩县知县[1]。

10、廖连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乙卯恩科三甲17名

嘉庆朝历年廖姓进士

1、廖方彦 湖北汉阳府汉阳县 嘉庆六年辛酉恩科三甲最后一名进士。

2、廖鸿荃,初名金城,字应礼,号钰夫。福建闽县人。慈善家廖封之子。嘉庆十四年已巳(1809年)榜眼。嘉庆十六年(1811年)三修《大清一统志》,由穆彰阿、李佐贤、泮锡恩、廖鸿荃、龚自珍等主持。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完成。官至工部尚书,赐紫禁城骑马。时议改河道,朝命鸿荃往勘,不久坐事夺职。与陈维英相善。再起官太常寺卿,卒谥文恪。

3、廖鸿藻 福建闽县人 字应祉,从小善于写文章,16岁就中举人,27岁中进士,历任翰林院编修教习、江西督粮道兼兵备道,先后几次主持四川、江南乡试。他任的江西督粮道,被视为肥缺。他廉洁奉公,革除粮道管理的弊端,诰授中议大夫。他素与林则徐几个挚友棋酒往来,怡然终老。其性格很好静,终日坐在厅堂毫无倦容。享年72岁,著有《弈戒四章》。 嘉庆十四年己巳恩科二甲进士。

4、廖鸿苞,福建闽县人,号竹臣,少年时十分聪颖,文章写得好,且工书法,笔姿险劲,常和弟弟吟诗作词,著有《世彩堂同馆赋钞诗钞》、《竹臣诗草》。嘉庆丁丑(1817年)年他中进士,授江苏阳湖县升太湖同知。湖中多盗匪,廖鸿苞采取宽严并济的策略,平息太湖盗匪的猖獗活动。上司器重他的才干,调其署扬州府知府。任上廖鸿苞体恤民众疾苦,尊重知识分子,人称其有古循吏之风。逝世时,林则徐题挽联痛悼。

5、廖文锦,号邵庵,十岁能诗,时人目为神童。嘉庆十六年进士,授国史馆编修。历充国史馆纂修提调,文渊阁校理,南阳知府,署南汝光道台(从三品官),屡平冤狱。道光元年任江西乡试主考官。曾为南阳武侯祠大殿题匾“隐居求志”。有《佳想轩诗钞》

6、廖甡 龙津 进士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 工部主事。

7、廖运发 江西省龙南县 嘉庆二十二年丁丑科进士。

8、廖重机,号莘堂,临桂人。嘉庆二十四年己卯恩科进士,任平阳知县。

道光朝历年廖姓进士

1、廖笃材(1786—1850年),号介眉,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龙窝桂山围村人。少时聪颖过人,嘉庆十年(1805年)考取邑庠。道光元年乡试中举。道光三年(1823年)殿试中进士,敕封文林郎。道光十年被授为雷州府学正堂。在职期间,秉公办事,竟遭人诬陷,经朝廷派员调查,澄清是非,赞他是“清白无瑕之玉”。后死于任内,葬于家乡桂山围。

2、廖翺,广东南庄龙津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道光六年,登进士,授山西定襄县知县。

3、廖惟勋 福建省永定县 号椅城,道光十三年恩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后调贵阳府加道衔,署贵西兵备道,历署西安、铜仁、都匀知府。

4、廖朝翼 四川荣县道光十五年(1835年)乙未科 二甲十三名进士。

5、廖为庸,字静常,号鞠裳,冯川镇人。道光元年辛巳(1821年)恩科领乡荐。道光十八年戊戌(1838年)登三甲第三十三名进士第,分发山东即用知县,后丁艰归里,卒于家。

5、廖宗元 1810年-1861年),字梓臣,清朝官员,湖南宁乡县人。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丁未科中式张之万榜三甲第五名进士。以即用知县分发浙江,历任仙居、德清知县。不久因丁忧归里,居家五年。期间太平军进入湖南,宗元协助团练,捐输军饷。咸丰六年(1856年),随吉安守黄冕援助江西,克服吉安,论功加同知衔。

咸丰九年(1859年),至浙江,并在归安任职。咸丰十年(1860年)二月,太平军进逼湖州,宗元率军守城解围,晋升同知,加知府衔,因积劳成疾,手足偏瘫,民众自发为其焚香祈祷。咸丰十一年(1861年),奉命守绍兴,城破身死。巡抚左宗棠将其事上奏,朝廷追赠宗元太仆寺卿衔,按例抚恤,并在绍兴府城建立专祠祭祀。同知《宁乡县志》将其列入《忠义传》。

咸丰朝历年廖姓文进士

1、廖秩玮,江西德化县(今江西九江)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咸丰二年(1852年),登进士。咸丰七年(1857年)接替陈庆长任华亭县知县一职,咸丰九年(1859年)由赵秉镕接任。

同治朝历年廖姓进士

1、廖坤培(1816-1894),字伯厚,号西崖[1]、西岩[2],四川省宁远府会理县(今四川省会理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同治元年,登进士二甲六十三名,改翰林院庶吉士[3]。次年,任翰林院编修[4]。同治六年,任贵州乡试正考官[5]、贵州学政[6]。

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生于今撒莲乡。 其父廖朝宗,以医为业,同治《会理州志》称其“通轩岐之术,临症谨慎,病愈不计谢赀。处乡邻不露圭角。人将构讼,即为排解,而人不知其好。”坤培自幼励志读书,勤奋聪颖,学业日进,“文章秀丽,弱冠为名诸生”。道光二十四年(1844)参加四川省乡试,得甲辰恩科副榜第三名。之后,随家移会理州城,“仍闭户勤苦,朝夕不辍”。咸丰元年(1851),中辛亥恩科第19名之举人。同治元年(1862),中壬戌科第42名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后由内阁大挑,外任湖南省知县,旋改任翰林院编修。同治六年(1867),外放贵州省乡试主考官,旋任贵州学政使,职掌全省教育和人才选拔。廖坤培在学政使任内,“所取多名下士,其后历显宦,任封疆,时称为得人”。在贵州任职二年后,于同治十年(1871)前后,又被调回京城,再入词馆,历十余年。正要改任廖为御史时,因母丧,闻讣返里,辞官告老还乡。后廖坤培主讲金江书院(会理中学前身),培养本地人直至逝世。 廖坤培著有《寄云山馆文集》12卷、《困斋诗稿》8卷、《中兴挥尘录》4卷、《星轺游记》2卷、《视学劝士录》1卷,今均无存。同治《会理州志·艺文志》载有其诗《迷易道中口占》4首。 光绪《会理州续志·艺文》收有廖坤培逝世前一年所作七律6首,诗前小序是:“癸已(1893年)夏日,七十晋七初度,适当重游泮水,子侁亦入州庠,赋七律六首征和”。廖坤培有子五人。均经科举入仕。长子倬,字由云,任盐提举;次子侃,字亦陶,任直隶知州;三子仪,字凤楼,任清廷工部主事;四子俊,字义臣,由廪贡授广西象州知州;五子侁,附生出身,候选县丞。 光绪二十年(1984)廖坤培病逝,终年78岁。

2、廖镜明(?年-?年),字洞秋,四川省邻水县人。同治二年癸亥恩科三甲第71名进士(1863年),曾任户部山东司主事、山西司员外郎、陕西司郎中、记名御史。

廖镜明由廪生中式咸丰九年(1859年)乡试,同治二年(1863年)中式进士,以部属用签分户部。同治八年(1869年)学习期满,奏留。光绪七年(1881年)补户部山东司主事,九年(1883年)补山西司员外郎,十一年(1885年)11月补陕西司郎中。同年可任繁缺知府,11月24日吏部带领引见奉朱笔圈出照例用。据《越缦堂日记》光绪十二年四月十八日:“阅今日点用御史名单:自第一名至十六名止,光甫(即胡仁耀,胡愈之祖父)及金忠甫(即金保泰,同治十年进士)皆得记名,徐亚陶(即徐宝谦,光绪六年进士)名在十八与十七之户部廖员外镜明、二十之户部吴员外澍霖(同治元年进士),皆不得用。三君皆年七十有余矣”。

3、廖寿恒(1839—1903),清末大臣。祖籍永定青坑,后居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县),字仲山,晚号抑斋。同治二年进士。历任湖南学政,国史馆纂修,侍读学士。光绪十年(1884年)署刑部左侍郎,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光绪二十三年晋升刑部尚书,25年调任礼部尚书(正二品)。中、法战争中,曾力主筹饷制械,抗击法国侵略军,巩固西南边防。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在军机大臣学习行走。次年1月24日与总理衙门王大臣约康有为问话,曾询及变法的方法步骤。“戊戌变法”期间,助康有为向光绪帝送书递折,传达光绪帝的“上谕”,促进变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因病退职。有《廖宗伯奏议》。

4、廖鹤年,咸丰壬子举人,同治四年(1865年)乙丑科进士。拣选县知县议叙五品衔。

5、廖寿丰(1836—1901年),号谷似,同治十年进士。光绪七年(1881年)授浙江督粮道,光绪十三年(1887年)为贵州按察使,光绪十六年(1890年)授福建布政使,旋调河南布政使、护理巡抚。光绪十九年(1893年)为浙江巡抚。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奉旨推行新政,开蚕学馆和武备学堂,试行内河小轮船航运,请设求是书院(浙江大学前身)。退职后捐银3000两,创办新华书馆。

光绪朝历年廖姓进士

1、廖廷相 (1842~1897年)字子亮,又字泽群,广东南海人。

清光绪二年(1876年[1])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充国史馆协修。假归后不复出,历任水陆师学堂总办、惠济义仓总理、南海保良局总理、金山书院、羊城书院、应元书院、广雅书院山长,又任学海堂和菊坡精舍学长10余年。广东英俊之士,多出其门下。粤督张之洞开广雅书局刊群籍、廷相总司校集。会典馆修舆图,饬直省重绘,粤督李瀚章请廷相主理其事。廷相少从番禺陈澧专课经学,尤长于音韵之学。群经中,精研三礼,著《三礼表》一书。析粤东水道源流派别,著《粤东水道分合表》二卷。居京师时,撰《顺天人物志》六卷。还著有《经说》、《韵学》、《诸史扎记》、《金石考略》和文集等若干卷。

2、廖熏,江西省宁都直隶州石城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光绪二年(1876年),参加丙子恩科会试,得贡士第238名。殿试登进士3甲第30名。同年五月(6月3日),经吏部掣签,授即用知县[1]。

3、廖骧,福建省龙岩直隶州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光绪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132名。同年五月,著分部学习。

4、廖国琛,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光绪六年(1880年),参加庚辰科殿试,登进士三甲第72名。同年五月,著分部学习,后担任中牟知县。

5、廖镜伊(1831年-?年),字伯冶[1],号雪门,四川省邻水县人。光绪六年庚辰科三甲第178名进士(1880年),曾任四川省昭化县教谕,贵州省天柱县知县[2]、夔州府教授、西宁府知府。

6、廖凤章,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二甲79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

7、廖允儒,河南省光州直隶州商城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年(1894年),参加光绪甲午科殿试,登进士三甲118名。同年五月,著交吏部掣签分发各省,以知县即用[1]。

8、廖基钰,江西省南昌府奉新县(今江西省奉新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登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1]。光绪二十四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2],后任浙江道监察御史[3]。

9、廖鸣龙,福建省福州府侯官县人,清朝政治人物、同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参加光绪乙未科殿试,登进士三甲65名。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1]。

10、廖佩珣,广东省惠州府归善县人,清朝政治人物、进士出身。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参加光绪戊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102名。同年五月,授内阁中书。

11、廖振矩 廖保龄之侄廖发龄之子。桂林市平乐县榕津人。官至兵部侍郎,封中宪大夫,中义大夫。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参加光绪癸卯科殿试,登进士二甲第102名。

12、廖笠樵,名毓英,是廖氏福州家族最后一名科举进士。生于清朝同治癸亥年(1863年),光绪甲午年中亚魁,1903年中进士,为直隶宛平县知县,因精明能干,在京城办案有功,保四品衔,补用顺天府(今北京市)知府。廖笠樵目睹了甲午惨败、戊戌变法、庚子之乱等,爱国心切,痛恨清廷腐败,官场龌龊。1908年他毅然辞去官职,告退回乡。这年他47岁。

宣统年间唯一的廖姓进士,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后科举废止,廖炎是游学毕业进士。

1.廖炎(1882年-?年),字企周,四川省华阳县人,清附生,日本大阪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工科进士。(光绪二十九年癸卯科后科举废止宣统二年(1910年)游学毕业进士,)

平原境旧恩县史料集注·举人

〔恩县〕举人

明:

洪武  苏文,二十六年癸酉科。

永乐   马忠,六年戌子科,仕至浙江道御史。

曹廉,九年辛卯科。

郭麟,十二年甲午科。有传,见勋业。

李格,十二年甲午科。

刘达,十五年丁酉科。仕至鸿胪寺序班。

张恺,二十一年癸卯科。仕至鸿胪寺序班。

宣德 ,宋英,七年壬子科。仕至河南唐县知县

正统   徐清,十二年丁卯科。江西 丰城县人。任本县太平驿驿丞,中山东乡试。

天顺   傅性,三年己卯科。任直隶无极县教谕。

成化   郭镗,元年己酉科,麟长子,见进士。

郭钰,四年戌子科。鳞次子,见进士。

   褚敬,七年辛卯科。

   张岗,十年甲午科。任直隶文安县知县。

   刘钊,二十二年丙午科。中顺天乡试,任河南南阳县知县。

弘治   祁士英,二年己酉科。仕至直隶松江府通判。

   王景,科同上。仕见进士。

   傅汝楫  五年壬子科。性子。任陕西祁州知州,调直隶宿州。

   庞璁,科同上。仕见进士。

   刘经,科同上。仕见进士。

   刘儒, 科同上。仕见进士。

   纪存义,八年己卯科。纶子。

   朱胜,十四年辛酉科。中顺天乡试。任河南巩县知县,升中军都督府都事。

正德   申瑄,五年庚午科。任直隶镇江府通判。

   周叙,科同上。仕见进士。

   董琦,八年癸酉科。任浙江嘉兴府通判,升处州府同知,南京刑部员外郎郎中。

嘉靖   左杰,四年乙酉科。仕见进士。

   石迁高,七年戊子科。仕见进士。

   刘鲁生,十年辛卯科。仕见进士。

   刘洛生,鲁生弟,十六年丁酉科。仕见进士。

   田孔旸,孔昭弟,科同上。任直隶山阳县知县。

   郭养生,十九年庚子科,任山西宜君县知县。

   张檄,二十二年癸卯科。浙江阴山人。任本学教谕,中山东乡试,见职官。

   段锦,二十五年丙午科,仕见进士。

   王牧,二十八年己酉科。仕至浙江温州府通判。见勋业。

   纪公巡,科同上。仕见进士。

   王承旨,科同上。任河南孟津县知县,升山西赵城县知县,至大同府通判。

   邹之魏,三十一年壬子科。任河南虞县知县。

   申九峰,瑄子。三十四年乙卯科。任直隶满城县知县。升山西沁州知州,调汾州判官。

   雷稽古,三十七年戊午科。仕见进士。

   辛如金,科同上。仕见进士。

    赵东齐,科同上。任山西榆社县知县,调河南新乡县教谕,升大名府教授,任 □ □府通判。

   曲惟直,科同上。任河南鄢陵县知县。

    郭桢。科同上。镗孙。任河南利津县知县,调江西按察司知事,四川珙县知县。有传,见勋业。《通志》误作徵。

   刘黄种,四十三年甲子科。经子。任直隶枣强县教谕,升河南汤阴县知县。

   吴愿学,科同上。任直隶魏县,调导升国子监学正、督察院司务、户部郎中。

万历   高云程,十九年辛卯科。

     李应荐,三十七年己酉科。仕见进士。

天启   刘明偀,四年甲子科。仕见进士。

     李之俊,七年丁卯科。

崇祯   刘楷,十二年己卯科。仕见进士。

清:

顺治   宋德馥,五年戌子科。任泰和县知县。见勋业。

   祝应晋,十一年甲午科。仕见进士。

康熙   万廷祥,二年癸卯科。

   邹王选,十七年戊午科。任栖霞县教谕。

   宋翕,二十三年甲子科。

   吴翺,二十九年庚午科。

   曹实方,四十一年壬午科。

   李培,字闺中。同上。

   高峰松,五十九年庚子科。

   杜文明,科同上。任四川南都县知县。见勋业。

   陈怀仁,七年己酉科。见进士。

   宋忻,十年壬子科。任江南□县知县,乙卯科江南乡试同考官。

乾隆   王体乾,三年戊午科。

   宋倓,六年辛酉科。   

   李如龙,十二年丁卯科。任河南河内县知县。

   冯信,十七年癸酉科。钦赐国子监学录。有传,见文学。

   张见若,二十年乙亥科。

   张默,三十三年戊子科。任广西永宁州知州。有传,见勋业。

   尚瓆,三十六年辛卯科。

   刘怀琮,三十九年甲午科。

   徐暲,五十七年壬子科,解元。有传,见文学。

嘉庆   王嘉会,五年庚申恩科。

   周林,同上。

   朱玉林,六年辛酉科。见进士。

   李作谋,十二年丁卯科,任沾化县教谕。有传,见文学。

   陈象贤,十八年癸酉科。

   宋千奇,十九年甲戌科。

   陈清源,二十三年戊寅恩科。

   赵鹏举,同上。

道光   李之儁,采访册载,道光初年,举人。

   郭琅,十一年辛卯科。

郭种德,十二年壬辰恩科。见进士。

   赵恒吉,十四年甲午科。

   张景春,十七年丁酉科。

   王佑,二十四年甲辰恩科。

   李芝,二十六年丙午科。任朝城训导。

咸丰   陈清泰,元年辛亥科。

同治   翟修来,三年甲子科。任淄县教谕。

   王佐,九年庚午科并补行丁卯科。任新泰县教谕。

   陈云霱,科同上。任济宁州训导。

光绪  赵体仁,元年乙亥科,恩赐翰林院检讨。

   李华銮,科同上。任寿张县训导。

   姜子兰,八年壬子科。

   李侨,十九年癸己科。任陕西渭南、三元、洛南县知县。

        (摘自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重修恩县志·选举》卷十一)

【注】

⑴举人:唐制为各地乡贡入京试之通称,意即应举之人。明清则为乡试考中者之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辞海》)

                                                                    王玉杰/文

����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广西甲午科乡试牌匾》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