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加鱼毒素和西甲毒素—西加毒素属于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西加鱼毒素和西甲毒素,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西加鱼毒引起的食物中毒该怎么办?
优质回答西加鱼毒一类毒素的统称,是由多种毒素组成。深海藻类分泌的毒素或活性物质被食草鱼蓄积,并在鱼体内受氧化酶的作用转化成毒性更强、极性更大的毒素。预防一般来说,内脏的毒素含量比鱼肉高得多,故尽量不要去吃热带鱼类的内脏。大多数热带鱼类尤其是肉食性的礁石鱼类的卵巢都有潜在的危险,故应除去而不要食用。 西加鱼毒是这一类毒素的统称,是由多种毒素组成的。自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分离出了西加鱼毒素(cTX)并确定为聚醚化合物后,又逐步鉴定了另外的鱼毒素即刺尾鱼毒素(MTx)和鹦嘴鱼毒素(sCTX),这是唯一的一种与赤潮没有关联的海洋风毒素。深海藻类分泌的毒素或活性物质被食草鱼蓄积,并在鱼体内受氧化酶的作用转化成毒性更强、极性更大的毒素。全球范围内每年至少有5万人感染西加鱼毒,由于潜在的和不可预测中毒暴发,以及中毒个体问症状差别,使得误诊相当普遍。 (1)来源与分布 通过对法属波利尼西亚甘比尔群岛鱼的食饵及肠内物分析发现,剧毒甘比甲藻(gambier’diSCtlstoxic~ts)是导致西加鱼中毒的起因生物。 研究的结果表明,此种毒藻在适宜的气候及理化条件下,可以形成“水华(bloom)”,通过食物链而使鱼类被毒化。迄今已发现,有400多种鱼类可被此毒藻所毒化,其中多数为底栖鱼类及珊瑚礁鱼类。经常引起中毒的食用鱼有:双棘石斑鱼(grouper)、梭鱼(barracuda)、绸(redsnapper)等。被毒化的鱼肝脏、卵巢及性腺的毒性大于肌肉,鱼肝的毒性为肌肉的50~100倍。 西加鱼毒对鱼类没有明显的毒性作用,故而可以在鱼体中积累。西加鱼毒在鱼体内分布并不均匀,积累最多的部分在肝脏,而肌肉及骨骼中含量相对较低。西加鱼毒中毒的案例多产生在温暖的热带海洋地区,范围在北纬35。至南纬34之间,随着水产品在世界范围的流通,西加鱼毒中毒的案例也开始传播到世界各地。 (2)组成及毒性西加鱼毒是由多种毒素的成分组成,目前已发现的成分有:西加毒素(cigtJatoxin,CTx)、刺尾鱼毒素(maitotoxin,MTx)、鹦嘴鱼毒素(sacaritoxin,scTX)、皮群海葵毒素(Palytoxin,PTX)以及腹泻性贝毒(I)SP)及类神经性贝毒(NSP)的聚乙醚毒素等[151],现将西加毒素、刺尾鱼毒素、鹦嘴鱼毒素的结构及理化性质分述如下。 ①西加毒素(CTX) cTx是西加鱼毒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多聚醚,分子式为C6。H8。O,。,分子量为1112,其结构由13个相连接的醚环组成,醚环的原子数在5~9之间(见图4一13)。西加毒素无色,对热稳定,易氧化。能落于甲醇、乙醇、丙酮及异丙醇等极性有机溶剂之中。这种毒素有很高的毒性,用小白鼠进行腹腔注射试验表明,其半致死量(LD50)为O.45p.g。CTX经氧化代谢会产生一些衍生物,已鉴定出来的有cTX_1、CTX一2及CTX_3(gambiertoxin一3c)、GTX一4B(gambieI·toxin一4B)等。其中cTX_1被认为是最强烈的钠通道毒素,并是肉食性鱼体内西加鱼毒的主要成分,只要高出O.1p-g/kg,就会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甚至致死。 ②刺尾鱼毒素(MTx) MTx是西加鱼毒中另一种主要成分,它是一种带极性的多聚化合物,有许多羟基及酯环,有两个硫酸酯基,缺侧链。可溶于水,也可溶于甲醇、乙醇,二甲亚砜等有机溶剂之中,但不溶于氯仿、丙酮及乙腈之中。它的氧化代谢衍生物已鉴定出来的有MTx一1、MTX一2、MTx一3等。用小鼠进行测定发现其毒性比西加毒素高出2倍左右。研究表明,刺尾鱼毒素毒性极强,是TTx(河豚毒素)的几十倍,LD50为1.7×10叫。mg/kg,对小白鼠的致死量仅为52ng/kg[52],是至今发现的分子量最大(Mw:3404)、毒性最强的天然产物[。引,食用安全标准为3.5肚g/100g鲜鱼[。引。 ③鹦嘴鱼毒素 鹦嘴鱼毒素是一种化学性质和色谱性质与西加毒素相似的脂溶性毒素,但极性并不相同,化学结构尚未完全确定。有毒的鹦嘴鱼(parrotfish)体内含有大量的这一类毒素,但这些鱼的食物中却未见有这类毒素。由于这种毒素与西加毒素经常会在肝及肠组织之中同时出现,因此曾被认为前者是后者的代谢产物。 (3)中毒症状 西加鱼中毒的临床症状因毒素成分和含量的不同而异,表现有神经、胃肠道和心血管症状。一般在食用有毒生物后10min~12h发病(少数在24h),主要症状为口唇麻木,温度感觉逆转,肌肉及关节痛,呕吐,腹泻,常伴有脉搏变慢,血压下降等循环系统障碍,严重者可出现供济失调,瞳孔散大和呼吸肌麻痹。神经症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长者可达数月或数年之久。不经治疗者其自然死亡率为17%~20%,经积极抢救死亡者不足1%,死因多为呼吸肌麻痹所致[。015川,典型特征是被称为“干冰的感觉(dry—ice sensation)”的热感颠倒,即当触摸热的东西会感觉凉,把手放入水中会有触电或摸干冰的感觉。尽管中毒者的死亡率较低,但它能诱导其他疾病,并且恢复期需要几个月。这类毒素的毒性是TTx的几十倍。尤其是MTx是至今发现的分子量最大、毒性最强的自然产物。 (4)致病机理 随着毒素检测技术的进步,西加鱼毒的各个成分逐渐被分离出来,并分别对其致毒机理也做了一些研究。 ①西加毒素 西加毒素能打开神经及肌肉细胞膜的Na+通道,增加膜对钠的通透性,引起神经膜的去极化。由于西加毒素是西加鱼毒中的主要成分,因此西加鱼毒经常被分类为是一种“Na+通道毒素”。此外,西加毒素还可以促进植物神经介质的释放和具有抗胆碱酯酶的作用。毒素会影响温度传感的机能,并使神经中枢对体温的调节点下降到较低的水平。 ②刺尾鱼毒素 刺尾鱼毒素主要作用于细胞层次,它能使Ca。+大量进入细胞内从而提高那些依赖钙进行调节的蛋白质激酶、肌醇磷酸跨膜信息通道及磷酸酯酶等的活性。Ca0+也激活磷酸酯A2从而引起花生四烯酸及前列腺素的大量分泌。刺尾鱼毒素也会引起心脏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肿胀,使管腔封闭,从而引起心脏细胞的变性及坏死,但也有人认为:由于细胞内Ca。+的浓度提高,使细胞的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过程受到了抑制,因而引起细胞内ATP的耗竭而引起心肌细胞的破坏而死亡。这些组织病变是持久性的,修复缓慢且不完全。由于Ca。+的效应,在剂量较高时会延长心脏的收缩状态,使它滞留在收缩期,此外,Ca。+也可以对动脉施加收缩影响而产生高血压。在Ca0+的影响下,肾上腺会在短期内释放出皮质醇并造成淋巴组织的坏死,特别是与产生T细胞有关的淋巴组织、淋巴结及肠内的Payer氏板。此外还会使脾的体积减少,所有这些都会引起循环系统中淋巴细胞的减少,而被多形白细胞所代替。对于消化系统,刺角鱼毒素能刺激胃部而引起组织胺的释放,从而造成多处胃侵蚀及溃疡的症状。 (5)预防一般来说,内脏的毒素含量比鱼肉高得多,故尽量不要去吃热带鱼类的内脏。大多数热带鱼类尤其是肉食性的礁石鱼类的卵巢都有潜在的危险,故应除去而不要食用。
食品污染物的天然毒素
优质回答天然毒素(Natural Toxins)是一大类生物活性物质的总称,包括动物毒素、植物毒素和微生物毒素等,有别于人工合成的有毒化合物。也可分为海洋毒素和农业毒素。 河豚毒素大量存在于河豚中,在日本的享饪中它被称为fugu,这种毒类是由河豚自身产生的,清理时必须要除掉。如果不慎食入了没有妥善处理的河豚,大约在于20分钟之内就会出现初级的神经系统症状麻痹症,呼吸系统衰竭、痉挛、心脏跳动不规律、而且经常引致死亡。河豚毒素是地球上现发现的毒害最大的原素之一,FDA只在有特殊需求时,才允许河豚进入国内。
西加毒素:又称雪卡鱼毒通常是由生活在热带地区的甲藻产生的一类毒素,主要是影响热带、亚热带的礁石鱼类,典型的礁鱼类包括鳍鱼、梭鱼、真鲷、鲑鱼、鲐鱼王。通常这些鱼类都是因为吃那些以食含毒素的藻类为生的小鱼而存积在体内大量毒素,由鱼作为媒介,引起人类中毒。引起许多症状的毒素大多存活期较短、而因西加毒素这种毒素引发的麻木、颤抖、温度感知颠倒的症状会持续几个月,甚至有报告说持续几年。同神经性贝毒活性成分短裸甲藻毒素类似,西加鱼毒素也是聚醚结构。由西加鱼毒素引起的中毒事件多发生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地区,每年中毒人数约有1万多人。 桔霉素是1931年从桔青霉中首次获得的,是某些青霉和曲霉的代谢物,科学家在澳洲的一种草本植物Crotalaria crispata里也发现了桔霉素。
环匹克尼酸(Cyclopiazonic acid,CPA)
环匹克尼酸(CPA)是由曲霉菌及青霉菌的几个菌种产生的。据报道,CPA比黄曲霉毒素更频繁地出现在被曲霉菌污染的花生上。有人从食品和饲料中分离出大量青霉菌,从中鉴定出数十种真菌毒素,而其中最多的就是CPA。 植物在不同时期产生的毒素,如马铃薯的绿色部分所产生的茄碱(solanine),绿色豆中的phasine,树薯(manioc)中的cyanogenic化合物。
生化毒剂的天然毒素的生物源分类
优质回答分 类
毒 素
植物毒素
相思子毒素 蓖麻毒素
细菌毒素
肉毒毒素 破伤风毒素 白喉风毒素
赤痢毒素 葡萄球菌肠毒素B
动物毒素
原生动物毒素:西加毒素
两栖动物毒素:箭毒蛙毒素
腔肠动物毒素:岩沙海葵毒素
软体动物毒素:石房蛤毒素,芋螺毒素
爬行动物毒素:蛇毒素
鱼类动物毒素:河豚毒素
真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 T—2毒素
天然毒素的特点:①毒性强烈,比现有化学战剂大数千至数万倍;②毒理作用特殊,难以防治;③性质稳定,难于侦检;④低分子量化合物较易化学合成;⑤分子结构新颖,可作为合成新毒素的导向物或修饰改造成新毒素。生物调节剂活性极高,微量即可引起机体调节功能障碍及精神或躯体失能作用。top
雪卡毒素的简介
优质回答雪卡毒素(Ciguatoxin,雪卡毒素,又名西加毒素)的名字来源于雪卡鱼类,是20 世纪60年代由夏威夷大学教授Scgeuer首次从毒鱼中发现的。该毒素曾从400多种鱼中分离得到过,但其真正来源是一种双鞭藻岗比毒甲藻(Gambierdiscus toxicus)。雪卡毒素是一种脂溶性高醚类物质,毒性非常强,比河豚毒素强100倍,是已知的危害性较严重的赤潮生物毒素之一,无色无味,脂溶性,不溶于水,耐热,不易被胃酸破坏,主要存在于珊瑚鱼的内脏、肌肉中,尤以内脏中含量为高。已发现3类雪卡毒素,即太平洋雪卡毒素(Pacific ciguatoxin)、加勒比海雪卡毒素(Caribbean ciguatoxin)和印度雪卡毒素(Indian ciguatoxin)。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毒性上,雪卡毒素是已知的对哺乳动物毒性最强的毒素之一。
雪卡毒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主要是由食用含雪卡毒素的草食性鱼类和肉食性鱼类引起的。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随着人类对海洋蛋白依赖性的增加,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年发生的雪卡毒素中毒人数达5万多人。过去,雪卡毒素引起的人体中毒事件只局限于加勒比海地区和35′N~35′S之间的太平洋地区,然而,有证据表明由于鱼类的洄游性和鱼类产品的贸易扩大,雪卡毒素也可以影响到其他地区。中国南海诸岛、台湾海峡和香港地区常有雪卡毒素中毒事件发生。雪卡毒素已成为影响渔业经济发展和公共卫生的一大障碍。但是,由于对于雪卡毒素的检测尚缺少相应的检测标准,有关检测还处于研究阶段,截止至2006年只有美国生产的一种商品化试剂盒cigua2check,而且该试剂不能定量检测。
天然毒素和动物毒素有哪几种?
优质回答天然毒素分类。毒素:植物毒素,相思子毒素,蓖麻毒素;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T—2毒素;细菌毒素:肉毒毒素、破伤风毒素、白喉风毒素赤痢毒素、葡萄球菌肠毒素B。
动物毒素分类。原生动物毒素:西加毒素;两栖动物毒素:箭毒蛙毒素;腔肠动物毒素:岩沙海葵毒素;软体动物毒素:石房蛤毒素,芋螺毒素;爬行动物毒素:蛇毒素;鱼类动物毒素:河豚毒素。
天然产物的海洋天然产物有效成分
优质回答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生物量约占地球生物总量的87%,生物种类20多万种,是地球上最大的资源能源宝库,目前人们对海洋生物的认识仍相当有限,利用率仅1%左右。到目前为止海洋天然产物有效成分主要有甾醇、萜类、皂甙、不饱和脂肪酸、多糖和糖苷、大环内酯、聚醚类化合物和多肽等。现将主要成分简介如下: 甾醇是脂肪不能被皂化部分分离得到的饱和或不饱和的仲醇,无色结晶,几乎不溶于水,但是易溶于有机溶剂。甾醇在C3上-OH都是β型,在天然界中以游离醇或高级脂肪酸酯形式存在。
自1970年从扇贝中提取出24-失碳-22-脱氧胆甾醇以及发现珊瑚甾醇后,海洋甾醇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现已发现大量结构独特的甾醇它们主要分布在硅藻、海绵、腔肠动物、被囊类、环节动物、软体动物、棘皮动物等海洋生物体内,尤以海绵类为多。从海绵(Petrosia weinbergi)中分离出两种新的甾醇硫酸盐Weinbersterol Disulfides和B,都具有体外抗猫白血病毒作用,其半数效应浓度(EC50)分别为4.0g/mL和5.2g/mL后者还显示出体外抗HIV作用。 萜类(Terpenes)是一类天然的烃类化合物,其分子中具有异戊二烯(isoprene)的基本单位。通式为(C5H8)n。海洋萜类化合物主要来源于海洋藻类,海绵和珊瑚动物,包括单萜、倍半萜、二萜、二倍半萜、呋喃萜等类型。
大多数海洋单萜化合物都含有较多卤素,这是其独特的结构特点。海洋倍半萜常见于红藻、褐藻、珊瑚、海绵等。红藻倍半萜的生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顺反-法尼醇焦磷酸酯为前体,经没药烷(bisabolane)衍生而来一是以反、反-法尼醇焦磷酸酯为前体、经吉马烷(germacrane)等十元环中间体衍生而来。Scheuer等从海绵Luffariella variabilis中提取到的抗微生物活性物质manoalide是一个倍半萜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该化合物有良好的镇痛、抗炎活性,是磷脂酶A2(PLA2)的强效不可逆抑制剂,能干扰磷脂膜释放类二十烷酸类物质,因而有望成为治疗由PLA2或类十二烷酸引起的皮肤病的新药。
海洋二萜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变化比倍半萜更多,其生物合成前体被认为是牻牛儿基牻牛儿醇焦磷酸酯。二倍半萜是由5个异戊二烯单位聚合而成,主要存在于海绵动物中。从Ircinia属海绵中发现的suvanine是一种三碳环二倍半萜,它在10μg/mL浓度下即有毒鱼作用,因此可能是海绵的防卫物质之一。C21呋喃萜是一类结构特殊的萜类,目前仅在海绵中发现,从生物合成的观点来看,它们可能是由二倍半萜降解而来的。 许多陆地植物含有皂甙,而动物界中只有海洋棘皮动物的海参和海星含有皂甙,皂甙是它们的毒性成分。皂甙(Saponins)又称皂素,它的水溶液振摇后可生产持久的肥皂样的泡沫,因而得名。根据皂甙水解后生成皂甙元的结构,可分为三萜皂甙(triterpenoidal saponins)与甾体皂(steroidal saponins)两大类。
海参皂甙均为羊毛脂甾烷型三萜皂甙,其甙元都具有相同的母核海参烷(holostane)。从无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内脏提取的多种海参皂甙称玉足海参素,制成含渗透剂的软膏,临床治疗皮肤癣菌病,效果较好。
海星皂甙元均为甾体,包括孕甾烷型和胆甾烷型,前者如海星甾酮即海星皂甙元I(asterosapogenin I)后者如玛沙海星甾酮和二氢玛沙海星甾酮,它们是最先确定结构的海星皂甙元。而组成糖元部分的单糖主要有鼠李糖、岩藻糖、奎诺糖、木糖、半乳糖和葡萄糖。海星皂甙大多具有抗癌、抗菌、抗炎等生理活性,其溶血作用比海参皂甙更强。 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s)是构成生物体脂肪的一种脂肪酸,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根据双键个数的不同,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二种。单不饱和脂肪酸有油酸,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指含有两个或两个双键且碳链长度为18~22个碳原子的直链脂肪酸,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等。通常分为omega-3和omega-6,在多不饱合脂肪酸分子中,距羧基最远端的双键在倒数第3个碳原子上的称为omega-3;在第六个碳原子上的,则称为omega-6。
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来源于海洋生物,如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aentenoic acid,EPA)、廿二碳六烯酸(docosahexenoic acid,DHA)、十八碳三烯酸(octadecatrienoic acid)等。DHA具有抗衰老、提高大脑记忆、防止大脑衰退、降血脂、降血压、抗血栓、降血粘度和抗癌等多种作用。EPA则用于治疗动脉硬化和脑血栓,还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抗癌作用。此外,从鲨鱼、海兔、鲸鱼、海马等体内也获得多种不饱和脂肪酸。实验表明,它们均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 多醣由多个单糖分子脱水聚合而成,可成直链或者有分支的长链,是一种分子结构复杂且庞大的糖类物质。其通式为(C6H12O6)x。基本结构单元是葡聚糖,其分子量一般为数万甚至达数百万。而糖苷是单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个分子(例如醇、糖、嘌呤或嘧啶)的羟基、胺基或巯基缩合形成的含糖衍生物。
多糖和糖苷参与体内细胞各种生命现象的调节,能激活免疫细胞,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而对正常细胞无毒副作用。具有开发潜力的海洋多糖化合物,包括螺旋藻多糖、微藻硒多糖、紫菜多糖、玉足海参粘多糖、海星粘多糖、扇贝糖胺聚糖、刺参粘多糖、硫酸软骨素、透明质酸、甲壳质及其衍生物等。 大环内酯,或称巨环内酯,是一组其作用在于结构内的“大环”的药物(一般都是抗生素),这个大环亦即是一连结一个或多个脱氧糖(多是红霉糖及脱氧糖胺)的内酯环。内酯环可以是由14、15或16个单元组成。大环内酯属于天然产物中的多烯酮类。大环内酯化合物大多具有抗肿瘤抗菌活性。在海洋生物中,其主要分布于蓝藻、甲藻、海绵、苔藓虫、被囊动物和软体动物及某些海洋菌类中。
从红海产的海绵中分离到的latrunculin A和B有很强的杀鱼作用;海兔的污秽毒素(aplysiatoxin)及脱溴秽毒素(debromoaplysia toxin)具有抗癌作用,它们都属于大环内酯类化合物。Moore等从蓝藻伪枝藻属(Scytonema pseudohofmauni)中分离鉴定出5种大环内酯化合物:Scytophycin A,B,C,D和E,它们都具有很强的细胞毒性和抗菌活性。
另一类大环内酯,除疟霉素(aplasmomycin)是从浅海淤泥中分离出的灰色链球菌(Streptomyces griseum)所产生的一类抗生素,体外试验表明具有抑制革兰氏阳性菌作用,体内试验则有抗疟作用。 许多海洋毒素都属于聚醚化合物,聚醚类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独特、毒性强烈并具有广泛药理作用的天然毒素,目前已发现的聚醚类毒素按其化学特征可归纳为3类:脂链聚醚毒素类、大环内酯聚醚毒素、梯形稠聚醚毒素。
岩沙海葵霉素(palytoxin,PTX) ,为最早开展研究的聚醚毒素,最初发现于剧毒岩海葵,分子量为2678.6,分子式C129H223 N3O54,1982年发现了其全部立体结构,证明此类毒素是一些不饱和脂肪链和若干环醚单元构成的含有64个不对称手性中心的复杂有机分子,故其属于脂链聚醚毒素类。PTX至今仍是已知结构的非肽类天然生物毒素中毒性最强和结构最复杂的化学物质。
刺尾鱼毒素(matiotxin,MTX),是由岗比甲藻类产生,经食物链蓄积于刺尾鱼体内的一类结构独特的海洋生物毒素,是从海洋生物中分离得到的一些含有醚环结构的大环聚醚内酯化合物,是已知最大的天然毒素之一,为一种高极性化合物,可溶于水、甲醇、乙醇、二甲基亚砜,不溶于三氯甲烷、丙酮和乙腈。
西加毒素( ciguatoxin,CTX),其化学结构极为特殊,其分子骨架全部由一系列含氧5~9元醚环邻接稠合构成,整个骨架具有反式/顺式的立体化学特征。在各环的顶部和底部之间有交替变化的氧原子,每个醚氧原子组成,毗邻环之间的原子形成一种陡坡式梯形线状分子。分子式为C60H80O19,分子量为1112,分子中有6个羟基,5个甲基和5个双键。该毒素是一种高毒素性化合物,属于梯形稠聚醚毒素并为此类中结构最复杂,毒性最强的一类化合物。 生物体内的活性肽是介于氨基酸与蛋白质之间的分子聚合物,它小至由2个氨基酸组成,大至有数百个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组成,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生理学意义。肽类主要分为以下两种形态:
线形肽(Liner peptides)一般按照其分子量或所含氨基酸个数的不同,加以分类。早期海葵中的多肽就按照分子量及药理活性的不同分为4类:(1)MW<3000,主要包含作用于Na+通道的毒素;(2)4000<MW<6200,主要包含作用于Na+通道的毒素;(3)6000<MW<7000,与哺乳动物体内获得的具有同源性毒素;(4)MW>10000包括大部分细胞毒素。
环肽(Cyclo peptides)按照其环的个数与类型可分为单环环肽、双环环肽、假环肽。单环环肽内通常只有氨基酸之间的肽键,其中的氨基酸一般不与其它杂原子成键,故只有1个环;双环环肽内含有1个或几个成桥的氨基酸。但为人所知的这种结构的环肽,目前数量还很少。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西加鱼毒素和西甲毒素—西加毒素属于》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241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