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就矿找矿,实现矿产勘查从局部到区域的突破答“就矿找矿”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找矿策略,所谓就矿找矿就是在已知矿区外围或深部找矿。一般来说,在成矿区带内,已知矿床、矿点...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老矿聊球西甲,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就矿找矿,实现矿产勘查从局部到区域的突破

就矿找矿,实现矿产勘查从局部到区域的突破

“就矿找矿”仍然是目前最有效的找矿策略,所谓就矿找矿就是在已知矿区外围或深部找矿。一般来说,在成矿区带内,已知矿床、矿点的外围或深部是寻找同类型或同一成矿系列的矿床的有利部位。许多矿区的勘查史都表明,矿床往往是成群出现的,在一定的范围内会集中多个矿床或矿体。例如,在加拿大诺兰达矿区已发现的19个有经济价值的矿床中,有16个位于以霍恩矿床和奎蒙特矿床为圆心、半径16km的圆圈内,而8个矿床位于述两矿床为圆心、半径为8km的圆圈内,最远的两个矿床距圆心34km。加拿大能源矿山资源部的克兰斯顿(1990)曾以“矿就在你的鼻子底下”为题发表文章,论述了汇集与分析已知矿点资料的重要性。从近10多年国外铜、金矿床的新发现来看,大部分都集中在成矿区带的已知矿床、矿点的外围或深部。

一般来说,在已知矿床外围和深部找矿,多是在已知矿床的模型指导下,开展局部性的物化探工作,然后,对发现的异常进行查证。

在已知矿床、矿点的外围和深部的找矿工作主要是利用具有一定探测深度的物探方法开展大比例尺的普查工作,对所发现的异常进行系统的查证,或者甚至直接利用钻孔和井中物探方法组合寻找钻孔周围的隐伏矿或盲矿。

一、已知矿床外围找矿

对成矿(区)带局部的矿产勘查来说,一般是查证最有利的物化探异常;或在已知矿床外围依据已知矿床模型,确定开展局部物化探工作的范围,然后开展细致的物化探工作,从而导致点上的突破。从成矿带找矿发展史来看,局部地段化探找矿突破主要有以下几种思路。

依据地质标志或概念模型选定详查的地区,利用化探方法发现矿床。在国外,很多地区没有开展过系统的区域物化探工作,即使在一些老矿带,物化探工作也是十分零星。已知矿床的成矿条件与成矿模式便成了这些已知矿带外围及深部找矿选区的主要依据。这种思路在许多已知矿区导致矿床发现的例子不胜枚举。智利安第斯造山带南部马里昆加金矿带的拓展过程基本上是遵循了这种思路。自埃尔印第奥金矿床发现后,在该矿床外围依据化探(主要是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和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相继找到了拉科伊帕、马尔泰、洛博、雷富希奥等矿床,从而在埃尔印第奥北部形成了马里昆加金矿带。

对于工作程度较高的地区,这种思路仍然是可行的,关键是如何正确解释地球化学异常。澳大利亚昆士兰州“世纪”特大型铅锌矿床的勘查史可以说明这一点。在世纪铅锌矿床的勘查初期,开展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发现了长达160m、Zn含量达(400~1000)×10

-6

的异常带,但用物探方法(重力、磁测和SIROTEM电磁测量)并没有显示出异常。此时,勘查工作陷入了困境。后来勘查者将工作转移到世纪探区西南约8km的一个矿脉上,并在这个矿脉上方获得了一个与世纪探区类似的地球化学异常,但规模要小得多。在此矿脉上打了一浅钻,便发现了富矿体,因此,勘查人员再回过头来查证世纪探区的异常,从而发现了世纪铅锌矿床。

对一个地区的地质认识与当时的整体地质研究程度有关;传统的成矿模式常常也会束缚人们的思路。因此,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对区域成矿特征认识(成矿模式)的改变,可以导致局部矿产勘查新发现。例如,在印度尼西亚,20世纪70年代初期主要寻找铅锌矿床,因此,在开展化探工作时常常没有分析金,找矿效果不佳。随着人们对该区斑岩铜金和低温热液矿床成矿环境认识的深入,从而改变了该区的找矿方向,导致一系列的重大发现。地球物理异常具有多解性,因此,通常要用包括化探方法在内的综合方法来查证物探异常的性质,查明异常是否由矿化引起。如果在物探异常上方存在化探异常,勘查者便会增强打钻的决心;若在物探异常上方不存在化探异常,必须深入研究,进一步查明物探异常形成的原因。反之,化探异常只能表征近地表矿化的特征,难以表征矿体深部的形态与产状,必须依靠物探方法来确定。

在用化探方法查证物探异常时,主要采用地表露头观测和岩石取样或土壤取样。澳大利亚斯卡德尔斯硫化物矿床发现过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斯卡德尔斯(Scuddles)硫化物矿床是一个大型的、隐伏的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VMS),位于澳大利亚佩思以北51km,与南部4km处的铁帽山Cu/Zn矿床构成了澳大利亚西部最富的贱金属资源基地。在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矿床模式的指导下,使用航空磁法在区域上开展工作,在获得的120个磁异常中,斯卡德尔斯异常排在第3位,是重要的查证对象。为了查证磁异常的性质,采用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方法。由于测区内冲积物覆盖厚、风化强烈,贱金属和贵金属均被淋滤。在早期的浅部(12m)土壤取样中,几乎没有显示出重大化探异常,勘查者不敢轻易打钻。经仔细研究已有资料后,认为土壤取样深度不够,并决定重新钻探取样,取样过程由地质人员监督,取样深度打到基岩为止,深度一般达40~70m。结果在斯卡德尔斯矿床上方发现了Cu(620×10

-6

)、Pb(380×10

-6

)和Ag异常,从而坚定了在那里打钻的决心,后来的钻探很快证实了矿床的存在。

物探方法是查证化探异常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物探方法对化探异常的查证,确定地球化学异常的存在,同时确定地质体或矿体的产状,从而为钻探验证提供科学的依据。在印度尼西亚铜金矿带中,韦塔岛成矿区、古农蓬科尔金矿床,基本上都是由化探发现与矿化有关的异常后,使用物探方法(尤其是地面磁法和激发极化法)进行查证的。下面以爱尔兰里申矿床及其外围的勘查工作为例,进一步说明区带找矿中物化探方法的相互配合、相互印证,实现成矿(区)带找矿的重大突破。

里申矿床位于都柏林西南约130km处的拉斯多尼地区,是由谢夫龙矿业公司于1990年发现的。矿石储量2200万t,平均品位Zn 11.5%,Pb 1.9%和Ag 26×10

-6

。谢夫龙公司从1984年起便开始研究爱尔兰的铅锌矿床以及有关的资料,建立了爱尔兰型铅锌矿床的地质勘查模式。根据该模式,矿床沿着早石炭世的陆架与盆地交界处的大的构造分布,强调目标含矿层(沃尔索组灰岩)上覆的碳酸盐岩的岩相分布受构造控制,铅锌硫化物层控矿体产于沃尔索灰岩的底部,并终止于高角度矿化构造。研究表明,拉斯多尼地区位于早石炭世陆架和盆地的过渡带。1984年和1986年相继在距利希恩矿床不远的地方发现了德里卡恩和加尔莫伊矿床,这更增强了谢夫龙公司在该区进一步勘查的信心。

含矿的沃尔索组灰岩的埋深大多超过100m,甚至达200m,但根据分析,沿断层可能会出现化探异常,尽管异常规模不会太大。为此,首先进行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结果在利希恩矿床以北15km处发现一个弱的锌异常(150×10

-6

)。由于在距此仅8km的加尔莫伊矿床是应用激发极化等物探发现的,故随后又在区内进行了激电测量,以查证化探异常。结果圈出了若干个激电异常。第一个钻孔布在激电异常与土壤Zn异常重合处,在18m深处打到一层4.5m厚的“黑色微晶角砾岩”,其下为Ballysteen灰岩。黑色微晶角砾岩是一种暗色细粒白云岩,据认为它与矿化系统密切相关,是硫化物矿化的蚀变边缘带。受第一个钻孔结果的鼓舞,谢夫龙公司随后又在第一个孔周围向东、西、南、北和南东方向以500m的孔距打了若干个扩边井。结果在第一个孔南东1.1km 处的第7个孔中沃尔索灰岩的底部(188~202m深)见到了14.24m厚的矿层,从而发现了利希尔矿床。

在这一发现之后,又开展了几种物探方法的测量工作,其目的是圈定矿床范围、确定矿化的物探异常特征,为在该地区的进一步勘查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各种测量结果表明,瞬变电磁测量(TEM)是识别深部导电矿层的最有效的方法。根据TEM异常,在发现孔以南打的扩边孔圈出了一个厚的矿化楔形体。此后又进一步对TEM异常打钻,又发现了德里维尔和北矿带。至1994年已完成了400多个钻孔,圈出了矿床的范围。整个矿床是由三个矿带组成,即主矿带(发现孔打到的矿带)、德里维尔矿带和北矿带。

二、已知矿床深部找矿

对于已知矿床深部找矿来说,矿床原生晕方法是一种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矿床原生晕分带序列的计算,可以确定深部矿床存在的可能性。

井中地球物理方法可获取钻孔周围和底部的信息,是近年来发现孔旁或孔底隐伏矿(盲矿)的一种十分重要的途径。资料表明,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近20年来发现的金属矿中,有许多是借助钻探和井中地球物理方法得以奏效的。对于一些勘查历史悠久的老矿区,深部钻探与井中物探方法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寻找深部隐伏(盲)矿床的有效方法组合,为老矿区的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井中物探方法中,可以采用井中磁测、井中激发极化法、深部充电法及井中瞬变电磁法。井中充电法主要用于解决圈定矿体范围、确定矿体产状及埋藏深度、寻找充电孔附近的隐伏盲矿体和在相当大的空间内(n×10km

2

)发现隐伏构造、岩体等地质问题。这种方法在俄罗斯得到广泛应用。如在俄罗斯科拉-卡累利阿铜镍矿区的索普查岩体上,井中充电法与钻探方法合理组合,导致在400~900m深度上发现硫化铜镍矿。后来这一组合方法成功地用于阿拉列琴、罗夫纳湖以及哈萨克斯坦的科斯姆伦矿区。

西方国家比较推崇的井中物探方法主要是井中瞬变电磁法。这种方法经过改进和完善能够探测到深3000m、距钻孔200~300m范围内大的良导体,并可确定其位置、形态和规模。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一些老的矿区或矿产普查中,该方法对寻找深部隐伏矿床发挥了主导作用,成为圈定深部隐伏矿床的有效组合方法之一。

在勘查历史悠久的加拿大萨德伯里铜镍矿区,近10年来的勘查工作重点转移到深部,沿着萨德伯里火成岩接触带以下的底板寻找极富的底板型矿床。1987年利用深部钻孔加井中瞬变电磁测量在萨德伯里盆地南缘地下1280 m的深度发现了深部林兹里高品位矿床;90年代初国际镍业公司利用该方法在盆地的东缘发现了大而富的维克多矿床,在盆地北缘发现了新麦克里达铜镍矿床。维克多矿床储量达1800万~3600万t,埋深2400m,镍品位1.5%~2.6%,铜5%~74%,贵金属(6.7~17)×10

-6

,含铜90~266万t。新麦克里达矿床埋深1000~1500m,铜储量79万t,镍58万t,铜和镍的品位分别为11%和0.8%。另外,深钻和井中瞬变电磁法的结合还导致在已开采的接触带型矿床之下发现一高品位底板矿床——东麦克里达矿床,并用电磁测量进一步圈出了该矿床的范围,矿床埋深1200~1500m,有多个富的含矿层位。由此可见,井中物探方法的有效应用使这个古老的矿山增添了活力,延长了其寿命。同样是在勘查活动逾百年的加拿大诺兰达矿区,以钻探和井中电磁测量的方法组合也成为该矿区目前的主要勘查手段之一。20世纪80年代,用这种组合方法相继发现了科伯特(埋深700m)和安西尔(埋深1280m)矿床。因此,在一些古老的矿区,在深部仍存在着发现隐伏(盲)矿的可能性。

盖尔森基兴的足球

尽管人们不完全知道盖尔森基兴地处何方,但这个老矿城的一个城区全德国都知道:沙尔克。“不管我变成铁锈还是白垩,我都要去莎尔克。”这是一首老流行歌曲,至今仍在盖尔森基兴传唱。当采矿业不再能标志这座城市的生活和身份时,足球对于人们的共同情感来说变得更为重要。沙尔克不是足球协会,而是一种生活观念。1904年,当踢球人的传奇开始流传时,沙尔克还只是盖尔森基兴的一个郊区。很长时间足球队主要是由矿工组成。建队最初时期算得上最有名的球员名叫恩斯特·库左拉。他当了25年沙尔克球队队长。关于他有许多轶事传说,其中讲到面临重要比赛时,他的“伙计”们就是下矿井的工友们,动手帮他一起完成采煤定额,千叮咛万嘱咐要他精神饱满把球踢好。

30和40年代是沙尔克人的辉煌时期,那时他们连续6次获得德国冠军。而即便在成就不尽人意的时候,球迷们仍对球队忠贞不渝。2001年为“王牌蓝军”修建了第3座足球场:这样在“好运足球场”和“花园体育场”之后2001年又出现了一座新的“莎尔克足球场”。这座新体育场堪称现代当中之最现代者。这座球场装有活动草坪和巨型伸缩顶棚,可容纳62000观众。如果不举行球赛,还可举办拳击或摇滚音乐会。

足球名人:

约尔格·博梅(2000-2004)

延斯·莱曼 (1987-1998)

安德雷亚斯·穆勒(2000-2003)

托尼·舒马赫(1987-1988)

埃尔顿 (2004-2005)

卡斯奥·林肯(2004-2007)

克里斯蒂安·鲍尔森(2002-2006)

埃布·桑德(1999-2006)

埃米尔·姆蓬萨(2000-2003)

哈米德·阿尔滕托普(2003-2007)

梅苏特·厄齐尔(2006-2008)

曼努埃尔·诺伊尔(2006-2011)

贝内迪克特·赫韦德斯(2007- )

朱利安·德拉克斯勒(2010-2015 )

 成矿铀源条件

成矿铀源(以下简称铀源)是形成任何一种铀矿床的前提条件。对多因复成矿床而言,成矿铀源具有多源性特点,即含矿主岩层为基准的上部浅成铀源、地壳深部铀源(含地幔层铀源)及含矿层本身的侧向铀源,简化称之为上浅源、下深源和旁侧源。如黑色页岩建造内的多因复成铀矿床,其成矿铀源有来自地壳浅部风化淋积叠加成矿的铀源,有黑色页岩原始沉积-成岩富集的铀源,还有来自地壳深部的热液铀源。因此多因复成铀矿床的成矿铀源常常是多种铀源叠加组成,而成矿铀源的划分,已在第二章第六节中作过论述。

有时为研究方便起见,还以含矿主岩时代为准,早于含矿主岩生成的铀源称之为先成铀源,晚于含矿主岩生成的铀源称之为后成铀源,与含矿主岩同时代形成的铀源称之为同生铀源。如石英卵石砾岩建造内的多因复成铀矿床,其先成铀源是产于地盾的太古宙结晶片岩、片麻岩、富钾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等岩石中的铀。在上述岩石内有较多铀矿物和含铀矿物,在古元古代风化剥蚀作用下,以陆源碎屑形式搬运和迁移,在当时古元古代(2.5~2.2Ga)大气缺氧条件下沉积富集。因而造成矿床内部分铀矿物和含铀矿物的年龄,大于古元古代的含矿层位年龄,成为先成铀源。同样,元古宙不整合型铀矿床,或以其含矿主岩归之为石墨片岩型的多因复成铀矿床,其先成铀源是太古宙富钾的花岗岩体或花岗杂岩体内的铀。同生铀源是古元古代石墨质片岩和含石墨的泥质片麻岩等含矿主岩层位内的铀。后成铀源是来自地壳深处,其年龄远远晚于含矿主岩层位的热液或热水铀源。

应着重指出,先成岩体或岩层内的铀,远非全部能够成为成矿铀源。这里取决于铀在岩石或矿物内的存在形式及成矿前和成矿期对岩体和岩层内的铀所进行的活化作用。对岩石内呈分散和吸附形式,及以独立铀矿物形式存在的铀,经地壳构造-岩浆活化作用易于浸出的铀,我们称其为活动铀,而以类质同像形式存在于含铀矿物内的铀,一般难于活化成活动铀,取名为非活动铀。因此,先成岩体或岩层内的铀含量高(或放射性强度高),不完全等于有丰富的成矿铀源。在研究和评价区域铀成矿远景时,应对铀在岩体和岩层中的存在形式,以及成矿演化史中的构造-岩浆活动对先成铀的活化作用程度加以具体分析和评述。通常是成矿前构造-岩浆活化越强烈,使先成岩体或岩层内的铀产生活化迁移也随之强烈。在成矿期内即开始转入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时,先前已活化出来的铀在此转折的有利环境下开始沉淀,并富集成矿。长期的构造活动区和长期的构造稳定区,均不利铀成矿富集,前者不利于铀沉淀富集,后者不利使先成铀活化参与成矿。

岩石的变质程度深浅,与其含铀性密切相关。通常是岩石的变质程度越深,岩石的含铀性越差,因铀在变质过程中不断发生活化,使岩石的铀含量随变质程度加深而降低。澳北和加拿大阿萨巴斯卡盆地的一些超大型铀矿床,附近作为成矿铀源的太古宙基底岩石,其变质程度大都较浅,属绿片岩相至角闪岩相。据K.S.海尔及J.A.S.亚当斯(1965)对挪威兰居岛变质岩含铀性研究结果,变质程度为浅变质角闪岩相的浅色片麻岩,其铀含量为5g/t(5个样品),而浅变质角闪岩相的片麻岩,铀含量却是1.22g/t(3个样品),深变质麻粒岩相的片麻岩铀含量为0.88g/t(5个样品),深变质麻粒岩相的二长岩铀含量为0.61g/t(3个样品),深变质麻粒岩相的带状片麻岩铀含量为0.22g/t(4个样品),也同样说明变质岩的变质程度低,有利于提供成矿铀源。

古老地台太古宙基底岩石的成熟度或岩石分异演化程度,与成矿铀源层体的形成有着时空和成因上的联系。据K.C.康迪研究,太古宙是地球最原始陆壳形成阶段,随着陆壳的增厚,太古宙硅铝物质逐渐向地壳上部迁移。在太古宙早期(3.0Ga以前)硅铝物质在基底花岗岩-绿岩带形成过程中,在褶皱前和同褶皱期间,往往富钠,形成奥长花岗岩、云英闪长岩和灰色片麻岩,相当于地幔早期分异产物。在太古宙晚期(3.0~2.5Ga)为绿岩带褶皱后期则富钾,形成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钾长花岗岩,相当于地幔晚期分异作用的产物。富钾花岗岩的形成,标志着太古宙地壳演化阶段的结束,并首次出现放射性元素的U、Th、K的富集,铀富集达5~6g/t,甚至大于10g/t。从而形成太古代宙的,也是地壳最早的原始铀地球化学异常场。在澳大利亚、加拿大等铀矿区,均把太古宙钾质花岗岩出露的多寡,作为评价太古宙基底岩石成熟度的主要标志,同时也看成是元古宙及其后铀成矿富集作用的重要铀源体。

应特别指出的是,现时岩体或岩层内的铀含量,不能代表矿床形成时及岩石形成时的古铀含量。尤其是元古宙形成的岩石或矿床,距今有亿万年漫长的地质时间,在此长久的地质时期内,岩石和矿石的铀含量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如我国东北太古宙连山关岩体,通过铀-铅同位素测得原始铀含量为18g/t,现今铀含量却只有5.5g/t,铀的迁出率竟达70%。因此,在评价成矿铀源层体时,现今的铀场仅仅只能作为参考数值使用,最好确定岩石成岩时的原始铀含量(又称古铀含量)。王正邦对美国西部怀俄明盆地蚀源区各岩体原始铀含量(U

0

)和现今铀含量(U)作了对比研究(表8-1)。如果仅用现今铀含量评价铀源区,几个隆起蚀源区现今铀含量都小于8g/t,而只有猫头鹰漆山的现今铀含量为11.79g/t,可认为此山为较好的铀源区,但通过成矿时铀含量测定,却得出花岗岩山的原始铀含量(U

0

)为20~50g/t,而猫头鹰漆山的原始铀含量反而比现今铀含量低,只有5~10g/t。表明猫头鹰漆山的岩石成岩以来,不仅没有丢失,相反却有微量的增加。花岗岩山原始铀含量及Th/U值都较高的数据,表明它是真正的铀源区。

表8-1怀俄明盆地铀矿床铀源区岩体的原始铀含量

(据王正邦,1984)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需要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1

这个假期我看完了《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书里有许多关于地理和地球的知识,我看完了受益匪浅,所以我想与你们一起分享这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就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书的开头写了地球在他认为是怎么产生的;后面又写了每层地壳组成、地球内部结构以及每层地壳的特点;最后讲了每层地壳对地球的影响和地球上有用的物资。这本书贯穿了与地球有关的所有科普知识,把有用的知识点源源不断地注入我们的大脑中。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地震的那一篇。这篇主要讲了地震的预报,地震的发生以及地震的震波等。科学家们用一种叫“震波探测仪”的东西来吸收震波,因以此来判断地震的大小,从而做出相应的防御。即使地震已经来了,科学家们也可以用一种叫做“地质侦查仪”的东西控制住地震的根源。科学家们真了不起,就像威风凛凛的勇士,制服了地震这头大魔鬼。

读了这本书,我深刻地领悟到,我们应该从小就有对祖国和劳动人民的爱,去努力地钻研科学知识,我们应该掌握科学这把武器,善待环境,保护地球,并在自然灾害来临时,较少伤害,保护家人。我们运用科学来证明,中国人民是不信邪的,中华民族是勤劳向上的民族,是用自己双手建造美好生活的优秀民族!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2

我们生活的星球很美丽,而且它也是太阳系唯一一个有生命存活的星球,那就是地球。

读了《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让我更深的了解了我们的地球。我们与地球很亲近,但却未必了解它。真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只有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地球,才知道地球究竟有多美。1961年,来自苏联的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得以目睹了地球的真面目。从距离地面330千米的高空向下看,这颗星球十分美丽,海洋、植物、云雾、沙漠以及两极的冰盖,使地球穿上了一层绚丽多彩的外衣。从地球诞生,到人类开始出现,再到科技发达的21世纪,谁知道,这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又有谁知道,在这期间,无数的生物慢慢进化。

同学们,希望你们也多读一些这类的书,让我们对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有更深层的知识。只有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它,才能更好地爱护它。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3

一本好书可以滋养我们的灵魂我们构建美好的心灵家园,引导我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看看我们的地球》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让人一看入迷,孜孜不倦。

书中讲述了地球的年龄、地球的形状、地壳的观念、大地的构造与石油沉积、地热、冰川的起源、地质时代、均衡代偿现象等知识。

我喜欢读侏罗纪时代的篇章,因为那个时代有特殊的地质条件,各种神奇的动植物,还有威猛神秘的恐龙。

后来人类出现了,发现了火,发明了石器工具,建立了朝代,古往今来一代又一代。宇宙、矿石、火山、河流、树木等等知识,在人类发展中通过不断观察,不断研发,不断被发现,被更新,被创造,也就有了现在的生活,有了现在的科技时代。

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很多地质学方面的知识,而且也学习到了作者李四光善于观察发现事物,面对困难从不退缩,勇于挑战的美好品质,这些品质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4

最近,我在图书馆看到了一本书,《看看我们的地球》。我兴奋不已,一口气把它读完了。读完之后,我心潮澎湃,受益非浅。

这篇文章一看题目就知道是写地质方面的,有冰川、土地、天文、风水等等,让我看得津津有味,手不释卷。

比如第一章,他没有呆板地直接说:“在某个地方,有着怎样的环境,它……”而是以“地球的年龄”作为标题,让文章显得更加生动有趣。再比如第五章,他让我们看地球的历史去计算地球的年龄,你一定会说:“什么?这不可能!”可他们就是做到了,这也验证的一句古话:你做不到的事总有人能做到,你得不到的东西总有人能得到。

我也看过很多的关于地球的书,但是《看看我们的地球》我的感触最深,他告诉我们:宇宙浩瀚无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世界,只是其中的一点点。在这无比巨大的世界里,我们现在只是其中无比渺小的一员,我们只有更加努力的学习,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5

为什么地球会自转?为什么地球是圆的?为什么地球会发生地震?……《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给我一一解释,我太喜欢这本书啦!

地球是人类的母亲,亿万年来,地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变化着,孕育了万物,养育着我们,滋润着我们,我们也应该回报它,我们应该爱护树木,爱护环境,爱护动物,尊重他人,让地球辉日的美丽。

读了这本书后,我对一个问题比较困惑,地热这到底是什么呢?是地球自热,还是地球自转过程中产生的.什么物质?对,这个问题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在看了这本书后后,我明白了什么是地热。接下来请听我解释一下吧,地热是地球内部岩石熔化产生的岩浆散发出来的巨大热量,其最高温度可达1200度,要知道,被烧开水的最高温度只有区区100度呀!

而且我还知道地热除了温度高,可以发电供暖之外,可以被用来进行地热农业、地热行医等,还可以在发展温泉疗养院、开发地热温室养鱼、浇灌农田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

哦,对了,重点再说一下,我们一定要爱护花草树木和动物,保护环境,给大自然一个美好的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的地球。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6

我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你们知道书的名字是什么吗?

这个名字叫做《看看我们的地球》

因为我好想看一下我们的地球长什么样子,因为我很好奇,我就看了个一本书,这一本书重要的讲的就是地球吧不止喜欢这本书,我还喜欢很多书,比如说《山海经》 《三国演义》等等因为我喜欢《山海经》,《山海经》有很多奋不顾身的东西,我不记得名字里的人了,但是我还是记得他们都有自己的意愿嗯,到时候呢他们都会完成自己的愿望,然而都没有完成,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坚定《三国演义》也有很多人,诸葛亮他带领的很多人去打仗他打赢了很多账,但是有一个人,他始终和诸葛亮过不去,他就一直和诸葛亮对战。

还有一分钟破案呃一分钟里可以破出很多暗,然而很多都是要自己去破的。强,怎么使劲都不能破的案,实在是太厉害了。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7

我最近读了一本书叫做《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有三大章,分别是看看我们的地球、地壳、地热。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地热这一章,这一个章节主要讲到地热与燃料的问题,然而我更喜欢地热。地热讲的是我们地球母亲自身也有热量。可能你也会说:“怎么可能,如果地球也有热量的话,那为什么我感觉不到,而且地球自身会放热的话,那地球不就变成另一个太阳了嘛……”你先安静一下,我来解释给你听吧!是这样的,因为地球发出的热量不是很强烈,但也足以让离地心比较近的石头变成岩浆了,但这热量也会继续向上扩散,只不过还不能把石头融化罢了。可是不能把石头化为岩浆不表示热量就消失了,所以我们离地心越近温度也就越高,而且每一个地方提升的温度也不同,就比如我国大庆没深入20米就会增加1摄氏度,我国的房山是每深入50米增加1摄氏度。怎么样这本书是不是很神奇,我也很喜欢这本书呢!

除了地热,这本书还讲到沧桑变化的解释,读书与读自然书,侏罗纪与中国地势……这本书我觉得真的不错,给我解释了不少有趣高深的科学知识,你也来看看吧!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8

寒假我读了一本好看的书,书名叫做《看看我们的地球》。

里面讲了许多关于地球和地球内部的知识,我最喜欢的就是地球的年龄的这一部分。里面有很多方法说地球的年龄,有:天文学地球年龄的说法、天文理论说地球年龄、地质事实说地球年龄,等等……先说天文学地球年龄的说法,汤姆逊想用种种方法证明地球的内部比钢还要硬,他从热学上着想,他说地球的年龄顶多不过10亿年,但是他又说如若比1亿年还多,地球在赤道的凸度比现在的凸度应该还要大,而两极应较现在的两极还要平。我们从天体力学上着想,又与他的意见大致不差,我们无法确定。

地质事实说地球年龄的说法,说地球大约1.5万—2.0万年。地球热的历史说地球年龄,说地球大约……

这本书里面还有很多关于地球的知识,我建议大家去看一看这本书。可以学到非常多的地球知识。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9

中国出版界的元老张元济先生有句名言:“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今天我读的这本好书,就是由杨九俊主编给我们写的一本书,《看看我们的地球》。

古人曾说,天圆地方。关于地球形状的讨论,自古代起就有。但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我们才真正知道了地球的真正形状。

其中我喜欢这其中一篇就是《天文理论说地球年龄》地球顺着一定方向,他是从西到东的,每天自转一次。他这样旋转,所依的轴,名字是地轴。地轴的两端,名字是南北极。

这一篇给我们介绍了:赤道平面、赤道、地轴、远日点和近日点。

还有一篇,我觉得很特别,就是《侏罗纪与中国地势》我一看到侏罗纪这个词非常的疑惑。原来如此,侏罗纪以后一直到今天,在中国所生长的地层级不完全呢!

比如新生式的停积物,中国已经发现了共有几种,那就是含煤层的泥砂岩。在辽河流域,朝阳,抚顺等出的每层有大部分是属于这个时代的。

这本书教给了我们很多知识,告诉了我们世界很多奇妙的事,世界是广大,很辽阔的,还教会了我们一些生活常识,让我们明白了一些道理,和一些以前我们不懂,现在看了这本书,我们懂的事。希望你们也去看一看,说不定也能得到很大的道理呢!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10

你应该对《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木书不陌生吧?这本书是由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写的,它能让你了解很多关于地球、地质的知识。

宇宙中地球是一颗非常渺小的星体,是太阳系行星家族中一个成员,有丰富的多种物质,构成它外层的气、水、石三圈,对生命滋生和生物发展,具有其他行星所不及的特殊优越条件,所以我们的地球目前是一颗独一无二的星球。

小时候,我以为地球只是一块无边无际的平地,以为地下也住有人,后来我才知道地球是圆形的,有些地方是由岩石造成的大陆,大致占地球总面积的十分之三,其余的十分之七都是海洋。地球的内部结构为一同心状圈层构造,由地壳、地幔、地核组成,距地面不远的地方,平均每深35米温度就会增加1度,因此地球内部是一个高温、高压的环境,所以地下不能住人。

这本书讲的地质学内容太丰富了,也很有趣,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地质学知识,而且也许我们学习到了作者李四光那些美好的品质。他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面对困难从来不退缩,勇于思考,这些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11

假期的时候,我阅读了《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作者是李四光,讲述了地球是如何形成的,它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的,我们要怎么去探索地球,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基本的地质地理学知识,涉及地球年龄、地震原理、地势与大地结构、三大冰湖、人类起源等等诸多方面的故事。

读了这本书,我了解了地壳的概念、地球的形状、燃烧的问题等等,明白了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久性的变形、变位叫做地质构造。它也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地壳运动的“足迹”。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地震现象,提起地震,我脑海中总会浮现出满目狼藉、亲人离散的画面。地震极大的破坏力,总是令人畏惧,也激起我对地震起因的强烈好奇。这本书告诉了我地震是地壳的一种表现,也是可以预测的。读了这本书,现在我已经了解了地震的有关知识,更全面的认识了地震的现象。

虽然我还是小学生了,对地球的认识有限,但关于地球的知识是无限的,对地球的探索也是没有止境的。我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在学习生活中也要多多吸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升自己,将来为祖国多做贡献。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12

最近看了一本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书,那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笔下的《看看我们的地球》。

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地球为什么会发热?科学家们已经进行了很多的工作,和实验也获得了初步的成功,对其他天体的探索有关利用地球内部热量的研究。

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加增高,大约每往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1摄氏度,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是靠太阳送来的热。

还有地球的起源问题,书中的科学家们也都做了各种不同的猜测和说法,争论两种:一种说,地球是从太阳分裂出来的,原先它是一团灼热的熔体,后来经过长期的冷缩,固结成了现今具有坚硬外壳的地球。直到现在,它里边还保存着原有的大量热量。这种热量也还在继续不断地慢慢变冷。

读完了这本书后,我感到了地球奥秘震撼我心,我们的一切都是地球赋予我们的,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和爱护它,不要肆意向它索取。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13

为什么地球会自转?为什么地球是圆的?为什么地球会发生地震?带着这些问题,寒假里我看了《看看我们的地球》一书给了我答复。

《看看我们的地球》是李四光以文学随笔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本书是一本地质地理科普,文中有一些专业的知识以及一些李四光对地质的观点。

这本书告诉了我很多知识,例如我了解了地震的原理,地源位置,绝大多数在某些地质构造带上,特别是在断裂带上。这些都是可以直接见到或感觉到的现象。

原来一年中全球大约会发生500万次地震,你一定不知道吧?其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浅地震,一般是在地下5千米至20千米之间。虽然每隔几秒地球就有一次地震或几次地震,但从历史的记录来看,友破坏性大以致毁灭性地震,并不是在地球上平均分布的。地震与任何事物一样,它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存在的,而是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才形成的大地震。

我读完了这本书后,感到了地球母亲伟大与奥秘,我觉得我们要好好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不要等环境无法恢复了再后悔莫及。最后我呼吁:爱护地球吧!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爱护地球吧!这是我们共同的母亲。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14

寒假里我读了一本《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以文学随笔的形式写下的地质地理科普读物,作者以通俗易懂的笔触介绍了基本的地质地理学知识,涉及地球年龄、地震原理、地势与大地结构、三大冰期、人类起源等诸多方面,笔调轻松、文情并茂、深入浅出。

《看看我们的地球》中的《读书与读自然书》就是李四光自己对读书和读自然数的感悟。读书不是读了就可以,而是要思考,读书不能读死书,也不能死读书。

《看看我们的地球》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地质学方面的知识,而且也让我们学习到了作者李四光那些美好的品质。他善于发现和观察事物,面对困难从不退缩,勇于挑战。

读完这本书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地球方面的知识。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15

最近又读了一本新书—《看看我们的地球》,其中开篇的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人类只是这家园里卑微渺小的物种之一,凭着智慧征服了海洋陆地。却不能像其他物种一样,同类之间和平共处,这是人类必须要学习和思考的事情。

人类凭借聪明的大脑,深远的见地和手中的枪炮,几乎掌握了地球上的所有资源,从而获取对世间万物的支配权。但是大自然也有她无情而公正的法则,没有半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就好比在一片土地上,如果只够生活10万人,却居住了100万人,就意味着贫穷、拥挤和灾难的降临;人类之间的互相敌视,互相仇杀,也违抗了大自然的法则。地球是人类唯一的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必须学会相互尊重,荣辱与共,同舟共济,才能够拥有美好的未来。

书中还有许多故事,如地图和指南针,沼泽上崛起的帝国和拥有万里锦绣河山的东方文明古国等等,深深吸引着我。不仅开阔了我的视野,增长了知识,让我轻松的感受历史、感受地理、感受艺术。我觉得,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然资源,保护地球!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16

科学不断在进步,人类不断在发展。我们只有更深入地了解地球,才能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发展。《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从科学的角度描绘了整个地球的构造、过去、未来。内容对我来说有些深奥,但是我还是坚持读完了。

虽然地球的年龄已经45.5亿岁了,但是她在宇宙中还是个孩子,在太阳系中还是个小妹妹,而在我们的眼中,她却是一位慈祥的母亲。她是一个站在宜居带上的行星,是一个美丽又生机勃勃的行星。这位伟大的母亲孕育出了金木水火土和飞禽走兽,以及我们人类,了解她可以让我们更亲近这位我们共同的母亲!

她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八大行星之一。她由两个部分组成:石圈和水圈。水圈包围了暴露出来的石圈,而石圈就在底下包裹着水圈。地球是一个不停自转、飞速绕太阳公转的大圆球。巨大的离心力应该把我们甩飞才对,但是我们却能安安稳稳地站在地球的表面,真是不可思议啊!这本书告诉我,是万有引力在捣鬼,它把万物向下吸,使它们能够脚踏实地。越往地球深处温度越高,每下降33米,温度就升高1度。这些地下的热量是人类还没开发利用的,如果我们能开发利用这些热量,就不用担心能源枯竭啦。

这本书除了《看看我们的地球》这一章,其他的章节都非常深奥,我经常百思不得其解。也许等到我长大了,再重新翻看这一本书,就能明白其中的奥秘了。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17

寒假里,我第一次读《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时,这让我对我们的家园——地球,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这本书是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爷爷以文学随笔的形式写下的地质地理科普读物。《看看我们的地球》这本书具有知识的丰富性,笔调轻松有趣味性、文情并茂、深入浅出。

随着科学不断地发展,人类对自然界的了解是越来越广泛和深入了,可是到现在为止,我们的眼睛所能钻进石圈的深度,顶多也不过十几公里,而地球的直径有着12000多公里呢!

看了这本说让我了解了地震原理,地源的位置绝大多数在某些地质构造带上,特别是在断裂带上。这些都是可以直接见到或感觉到的现象,也是大家所熟悉的事实。一年全球大约发生500万次地震,其中百分之九十五是浅震,一般在地下5千米——20千米。虽然每隔几秒就有一次地震或几次地震,但从历史的记录来看,破坏性大以致毁灭性的地震,并不是在地球上平均分布。地震与任何事物一样,它的发生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一个过程。

地球是宇宙中一颗渺小的星体,是太阳系行星家族中一个壮年的成员,有丰富的多种物质,构成它外层的气、水、石三圈,对生命滋生和生物发展,具有其他行星所不及的特殊优越条件。

听我解说了这些知识,你还不心动吗?赶快去看看这本书吧!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18

我一直对地球很好奇,于是寒假,就买了一本杨九俊的科普书《看看我们的地球》,它能解决你一个个关于地球的问题,比如:地球的年龄、形状、地质构造、三大冰期等。读完了它,可能会成为一个小小地质专家哦!

书中《从地球看宇宙》这篇文章给我的感触最深刻,它告诉我们:宇宙浩瀚无际,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宇宙,只是其中一点点。在这无比巨大的宇宙空间中,分散着许许多多的物质,而地球只是其中无比渺小的一员。宇宙中的天体和物质,有的离我们比较近,有的则离我们很远。例如我们现在看到的星星,或者用望远镜看到的天体,并不是它们此刻真正的面貌,有的已经成为过去,有的新生的东西,还要等到很久很久以后,才能在地球上看见。

在我没有看这类科普书的时候,我还一直以为月亮是自己发光的,但看完我才知道,月亮是不能自己发光的,它是通过把太阳发出来的光折射出来,我们才能看到月亮会发光的一面。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知识,而且也知道地球的年龄和地质构造,这本书建议大家也可以看看。

看看我们的地球读后感 篇19

我给大家推荐一本好书,你们知道书的名字是什么吗?

这个名字叫做《看看我们的地球》

因为我好想看一下我们的地球长什么样子,因为我很好奇,我就看了个一本书,这一本书重要的讲的就是地球吧不止喜欢这本书,我还喜欢很多书,比如说《山海经》 《三国演义》等等因为我喜欢《山海经》,《山海经》有很多奋不顾身的东西,我不记得名字里的人了,但是我还是记得他们都有自己的意愿嗯,到时候呢他们都会完成自己的愿望,然而都没有完成,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坚定《三国演义》也有很多人,诸葛亮他带领的很多人去打仗他打赢了很多账,但是有一个人,他始终和诸葛亮过不去,他就一直和诸葛亮对战。

还有一分钟破案呃一分钟里可以破出很多暗,然而很多都是要自己去破的。强,怎么使劲都不能破的案,实在是太厉害了。

矿工队是哪个国家的足球队

矿工队是哪个国家的足球队如下:

顿涅茨克矿工足球俱乐部,是乌克兰足球超级联赛球队,该队汇集了东欧国家的许多国脚,是乌克兰共和国最著名的球队。作为乌克兰联赛的老牌劲旅,经常出现在欧洲赛场,和基辅迪纳摩足球俱乐部一起捍卫乌克兰足球的尊严,同时也为乌克兰国家队输送大量人才。

知识拓展

足球是一项受欢迎的运动,吸引了全球亿万人的关注和参与。然而,足球运动中也存在一些危险因素,可能会对运动员的身体健康造成伤害。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足球运动中的危险。

首先,最常见的足球伤害是肌肉拉伤和扭伤。这主要是因为足球比赛中需要频繁的奔跑、突然变向和跳跃,这对肌肉和关节的负荷非常大。如果无法控制好身体的力量和角度,就容易导致肌肉拉伤和扭伤。这些伤害可能会对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造成影响,并需要一段时间的休养才能康复。

其次,头部受伤也是足球运动中的一个严重问题。头球是足球比赛中常见的动作,但长期频繁的头球动作可能会引起头部受伤,尤其是对于年轻运动员来说。

研究表明,长期进行头球动作会增加患上脑震荡和长期神经退行性病变的风险。因此,足球运动员需要注意头球动作的频率和力度,合理保护自己的头部。

此外,足球比赛中还存在着其他类型的伤害,如骨折、脱臼等。这些伤害通常是由于激烈的对抗动作、不恰当的着地姿势或意外碰撞等造成的。为了减少这些伤害的风险,运动员需要拥有足够的身体力量和灵活性,并学会正确的身体控制和技术动作。

最后,心脏问题也是足球运动中的一个潜在危险因素。足球是一项需要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对心血管系统的要求较高。如果运动员本身存在一些心脏问题,如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等,就可能在比赛过程中发生心脏问题。因此,运动员在开始参与足球运动之前,应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保自己身体健康。

总而言之,足球运动是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运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危险因素。运动员需要时刻保持警惕,遵守比赛规则,并合理保护自己的身体。此外,合理的训练和技术指导也很重要,以减少运动中出现危险的风险。

是什么人在什么时候制作了这些了不起的巨大石球?如何运到这里?究竟用什么工具加工制作?

对大石球作过周密调查的考古学家们都确认,这些石球的直径误差小于百分之一,准确度接近于球体的真圆度。从大石球精确的曲率可以知道,制作这些石球的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几何学知识,具有高超的雕凿加工技术,还要有坚硬无比的加工工具以及精密的测量装置。否则,他们无法完成这些杰作。在哥斯达黎加的印第安人中间,长期流传着古老的神奇传说,其中就有宇宙人曾经乘坐球形太空船降临这里的故事。因此,不少人在对上述奇迹百思不得其解的情况下,便猜想这些大石球与天外来客有着直接联系。依照他们的看法,这些天外来客降临这里后,在较短的时间内制作了这些大石球。并将它们按照一定的位置和距离进行了排列,布置成模拟某种空间天象的“星球模型”。这些大石球象征着天空中不同的星球,它们彼此之间相隔的距离,表示星球间的相对位置。据说,天外来客试图利用这些石球组成的“星球模型”向地球上的人类传递某种信息。

哥斯达黎加的森林沼泽并不是世界上唯一发现石球的地方。比如,原联邦德国的瓦尔夫格堡、埃及的卡尔加、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和新墨西哥州,以及新西兰的墨埃拉·鲍尔达海滩,都曾发现过神秘的石球。在我国山西雁北地区和新疆的第三纪砂岩中,也曾发现过砂岩类石球。并且,在一些火山附近,人们也发现有石球。早在1930年,美国矿山工程师戈登就在墨西哥哈利斯科州一处银矿附近发现过一个大石球。接着,考古学家斯特林在其附近的阿梅卡山上发现一个更为壮观的“石球王国”。后来,美国地质学家史密斯进行考察,他认为约4000万年前,阿梅卡曾发生过火山爆发。我国河南信阳上天梯珍珠岩矿区的刘家冲流纹岩中,也有一处火山石球带。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老矿聊球西甲.老矿说球》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