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二战中的“轴心国”德、意、日,为何能凑在了一起?优质回答我是“非本色”,这个问题算是问对了。为达到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德意日法西斯通过缔结一系列政治、军事协定。构...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德日联手西甲,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二战中的“轴心国”德、意、日,为何能凑在了一起?

二战中的“轴心国”德、意、日,为何能凑在了一起?

优质回答我是“非本色”,这个问题算是问对了。

为达到重新瓜分世界的目的,德意日法西斯通过缔结一系列政治、军事协定。构建了轴心同盟,共同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三个法西斯国家之所以能走向联合,还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这跟它们一战后的经历十分有关系。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和平仅存2O年。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这就是“20年的休战”,小约瑟夫·奈则称之为“一次幕间休息”。两人的言外之意都是:两次世界大战似乎就是一次大战的两个不同阶段罢了。

实际上,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基本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来维持,而德国是对凡尔赛体系最不满的国家之一。无论是在政治、经挤,还是在军备上,德国都受《凡尔赛和约》的严格限制。德国人觉得,该和约对他们十分不公平:我们有什么罪啊?大家都是帝国主义,我们不就是打了败仗吗?下次我们打赢就行了。协约国军总司令、法国陆军元帅福煦看到《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后,仰天长叹:“这不是停战,而是二十年休战。”可见,这也是导致二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

于是,自希特勒“掌控”德国后,就将最终目标设定为:夺取世界霸权,换得“生存空间”,而最后、最根本的手段则是发动战争。只是一战后德国的经济一团糟,没有经济支撑的军事也如同海市蜃楼。希特勒不得不“小心翼翼”地实施其称霸世界的计划。

1936年,希特勒仅以四个旅的兵力“挺进”莱茵非军事区,这是其第一次军事冒险获得了成功。要知道,当时旁边就驻扎着兵力不一下一百万的法军,以及周围都是其“领导”的协约小国。希特勒真的是在拿老本做赌注,但是他赌赢了,因为那一百多万的法军没有抵抗。事后他心有余悸地说:“进军莱茵区后四十八小时,是我一生中神经最紧张的时刻,因为我们当时所拥有的那点点军事力量,即使用来稍微抵抗一下,也是完全办不到的。”自此,德国加速大规模扩军备战。

不过,希特勒内心也很清楚:要取得胜利,德国唯有在临战准备上先发制人。于是,他趁战胜国正处于分裂状态,利用了西方国家同社会主义苏联的矛盾,发动“闪击战”,顺利进军莱茵区,“攻占”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走廊以及但泽。

当然,西方列强的“绥靖政策”也大大鼓励了希特勒。原本,德国陆军根本没有准备于1939年发动战争。因为当时仅波、法两国就有183个师的兵力,而德国仅有98个师,其中36个师还没有受过军事训练,也就是还没有编制。希特勒敢于发动战争,正源于其赌徒思想,而“绥靖政策”就是其救命稻草。正如在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在德国三军高级将领的讲话中,提及:(绥靖政策)经过两三年将会消失。

也就是说,如果现在不发动战争,将来英法与苏联就有可能联合起来,到那时,德国将腹背受敌。于是,希特勒提前冒险发动战争。

还有日本,尽管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对它不利,但是它在“华盛顿体系”中也获利很多,如获得了西太平洋上的海上霸权。只是,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分子还是对此强烈不满。因此,在华盛顿会议召开后不久,日本就通过征服世界的“大陆政策”,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等侵华行径。

当这一切对西方列强的根本利益没有造成威胁时,英法美等国也采取“绥靖政策”,一旦其利益受损,就开始干预日本的军事行动。

这让日本国内的军国分子更加“义愤填膺”,他们认为美国利用“华盛顿体系”不断施压日本,如拆散“英日联盟”,限制日本海军舰艇吨位,利用“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牵制日本独霸中国……

于是,日本于1933年3月27日退出了国联,次年宣布废除海军军备条约,1936年1月15日宣布退出海军裁军会议……成为首个公开反对华盛顿体系的国家。

不过,就在日本准备“玉石俱焚”地实现目标时,它突然发觉自己已经四面楚歌了。害怕孤立的日本,恰逢德国向它伸出了“橄榄枝”。

与德国、日本相比,意大利法西斯的形成要早得多,当时墨索里尼十分渴望恢复大罗马帝国。于是,随着德、日“轴心国”同盟的形成,意大利迅速靠拢这个组织。1936年10月,德国与意大利签订《柏林协定》,承诺在重要国际问题上相互合作并采取共同方针。墨索里尼称该协定标志着:“新的时代己经开始”,“罗马和柏林的垂直线……是一个轴心,可以在这个轴心周围团结所有愿意进行合作和维护和平的欧洲国家。”

不过,尽管是“法西斯”的缔造国,但其实际上就是个跟班的。因为,这场战争完全是他一个人想发动的战争,完全是为了个人的梦想,况且他又无法说服全意大利人跟他一起“玩”,因此这注定是一场梦。

写了这么多,飘过的也给个苦力赞呗。

德意日三国如何联盟?

优质回答1936年11月5日,德日两国在柏林签订了《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1937年11月6日,意大利和德日两国签订《关于意大利加入德日反共产国际协定的议定书》。至此,德、意、日侵略同盟初步形成。但《反共产国际协定》并没有明确规定相互之间承担的军事义务,从本质上说,该协定只是3个法西斯国家为了摆脱自己的外交孤立的政治条约。随着它们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其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也急剧膨胀。但是德、意、日三国中,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单单依靠自己的力量夺取世界霸权。出于争霸和对外侵略的需要,德、意、日三国都认为有必要把三国轴心协定变为政治军事同盟。

1940年9月27日:日本加入轴心国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优质回答1940年9月27日(农历1940年8月26日),日本加入轴心国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签订。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签订了10年军事经济合作条约,建立柏林、罗马、东京铀心。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1939年《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日本为此中断了同德国缔结军事同盟的谈判,并向德国提出抗议。但出于共同的利益,1940年德日在东京恢复了谈判,并且意大利也加盟其中。

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在柏林签订。条约规定:日本承认德国与意大利在建立欧洲“新秩序”事业中的领导权,德国与意大利则承认日本在建立东亚“新秩序”事业中的领导权。三国保证,当缔约国与其他国家发生战争时,彼此以政治、经济、军事之一切手段互相支援。这一侵略性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正式结盟。苏德矛盾重新突现出来,英美同德意日的矛盾也日趋激化。

这一条约的签订,也加速了苏联和英美联合反对轴心国的进程。

条约签订的同时,日本侵入了法属的印度支那。法国驻越南部队虽然伤亡惨重,却仍顽强抵抗。观察者说,日本人的尸体高高地堆在公路沿线上,因为时间所迫,日军只好割下死者的手以留后来辨认。

二战中的德国与那几个国家联合

优质回答德国主要与意大利、日本意大利和日本及与他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组成了轴心国。

轴心国(Axis),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结成的法西斯国家联盟,领导者是纳粹德国、意大利和日本及与他们合作的一些国家和占领国。名称源于1936年11月1日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在《德意同盟条约》签定后不久对此评价的一次演说:“柏林和罗马的垂直线不是壁垒,而是轴心”,因柏林和罗马在同一经度线上,因此,后人就把法西斯同盟称为“轴心”,参加国称为“轴心国”。

背景简介

1936年10月25日,德国和意大利达成协调外交政策的同盟条约,建立柏林-罗马轴心。1939年5月22日,两国又签订了《德意同盟条约》(又被称为"钢铁条约")。此前日本已经在1936年11月25日同德国签署反共产国际(意大利於1937年11月6日加入)。 1940年9月27日,德国、日本和意大利三国外交代表在柏林签署《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三国公约),成立以柏林-罗马-东京轴心为核心的军事集团。这个军事集团的成员被称为「轴心国」。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後,日本於5月25日宣布废除三国公约。同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轴心国集团灭亡。

成员国家

德国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5月8日投降

意大利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3年9月3日退出

日本 1940年9月27日加入 1945年8月15日投降

匈牙利 1940年11月20日加入 1944年10月16日退出

罗马尼亚 1940年11月23日加入 1944年8月23日退出

捷克斯洛伐克 1940年11月24日加入 (傀儡政权)

保加利亚 1941年3月1日加入 1944年9月5日退出

南斯拉夫1941年3月25日加入 1941年3月27日退出 (南斯拉夫是在政变后被德国控制,成 为德国的附属国)

克罗地亚 1941年6月15日加入 (傀儡政权)

轴心国成员和反共产国际协定的成员国需要加以区分。作为轴心国成立标志的三国公约是一个军事同盟性质的条约;而反共产国际协定则是一个针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政治合作条约,在其成员遭到第三国攻击、或攻击第三国时,反共产国际协定的其他成员国不需要对其宣战。法律意义上的轴心国成员只包括上述8国(南斯拉夫在加入後两天退出)。但是历史学家通常将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国也算作轴心国成员,虽然事实上这些国家并未加入三国公约。

傀儡政权

满洲国 (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汪精卫政权 (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斯洛伐克 (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克罗地亚 (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塞尔维亚、意大利社会共和国、自由印度临时政府

缅甸巴莫政权、菲律宾劳雷尔政权

轴心国的合作国

芬兰(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西班牙 (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泰国(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维希法国

折叠轴心国的占领国

法国、 丹麦、 (反共产国际协定成员) 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 捷克斯洛伐克

波兰 、南斯拉夫。

形成原因

一场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分为欧洲和亚洲两大策源地。在欧洲,战争的原因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1918年),一战的结果与法西斯主义在德国的兴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德国则成为二战的主要策源地。在远东,日本的军国主义化,使得日本走向了侵略别国,以达到扩大大和民族生存空间的不归路。

德,意,日三国1937年已经签订了反共产国际协定,为什么到1940年才正式签订三国同盟条约?

优质回答很简单,因为日本人普遍习惯见风使舵,有太过自以为是的认知问题。

日本人当时有两个小算盘。

1.对中国不宣而战。日本一直忌惮战略物资(石油和橡胶)被英美断供了,因此,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始终没有对中国和英美宣战。如果跟德意牵同盟条约,也就是宣战了,当然不敢啊!后来之所以在1940年签了,是因为当时德国风光正好,要一起去捡便宜咯!

2.想拉英美帮自己。日本人一直有点认知不正常,认为自己签反共协议,可以以“反共”为由头,把英国甚至美国给拉来。事实上,德国已经开始跟英美有明显的对立,这个“拉”能成吗?

所以,才有当时的局面。

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简介

优质回答条约共6条,主要内容是:日本承认并尊重德意在欧洲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德意承认并尊重日本在“大东亚”建立新秩序的领导权;三国保证如缔约国一方受到目前未参与欧战或中日“冲突”中的一国攻击时,应以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手段相援助;上述条款毫不影响各缔约国与苏联现存的政治地位。此外,在三国谈判期间,德日还通过互换照会秘密商定:一旦日英发生战争,德国将以所拥有的一切手段援助日本;德国同意将其由日本委任统治的太平洋地区前殖民地仍由日本管辖,其他地区则在战后先由德国收回,然后再与日本讨论其归属问题,尽可能照顾日本利益,日本为此应向德国提供相应补偿。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德、意、日建立军事同盟的谈判即已开始。但由于希特勒首先要进攻英、法,而日本则试图把侵华战争扩大到苏联,双方目标不一,谈判未获结果。大战爆发后,日本推行“南进”战略,面临可能与美国发生正面冲突的危险,需要德国的配合。正着手进攻英国的德国,也希望日本能在亚洲发动攻势牵制英美。德日为进一步在欧、亚扩大侵略战争,于1940年9月在东京举行谈判,意大利随后也加入谈判,并在柏林签订该条约。作为条约的补充,1941年12月11日,三国又签署了《德意日联合作战协定》。该条约是《反共产国际协定》和《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的进一步发展,它标志着德、意、日法西斯军事同盟正式形成,加速了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而随着意大利、德国、日本等法西斯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陆续战败投降,这个法西斯同盟也被彻底埋葬了。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德日意合作!德日联手西甲》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