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王治郅军衔优质回答享受正团级待遇,因为是文职所以没有几杠几星这一说依他回八一队这一情况看他的军衔没被取消,因为八一是军人的队伍,如果被开除军籍的话就不可能回去了如...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陈招娣追悼会,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王治郅军衔

王治郅军衔

优质回答享受正团级待遇,因为是文职所以没有几杠几星这一说

依他回八一队这一情况看他的军衔没被取消,因为八一是军人的队伍,如果被开除军籍的话就不可能回去了

如果不出现不归事件,他在八一退役时肯定可以成为正师级军官

女排五连冠功臣陈招娣的追悼会:球迷自发送行,郎平、孙晋芳到场

优质回答她也曾是一位铁骨铮铮的“拼命三娘”,曾“征战沙场”,大杀四方,却无奈“倒”在了即将步入暮年阶段的某个明媚春天。

很久以后,她的女儿再回忆当初,依然茫然伤痛不已,说自己不知道决定对不对,看着妈妈难受的样子,女儿比谁都更心疼。

入院5天,她的病情一直反复变化,她的女儿承受很大的压力,因为年轻的姑娘不敢在病弱的母亲面前肆意宣泄担心和伤感,只能强忍一切负面情绪,为母亲鼓劲加油。

幸而随着药物的使用,她的情况明显稳定下来,也重新燃烧起熊熊斗志。

事情的转变发生在3月初,她的病况又一次急转直下,出现多项恶化指标。她的女儿恨不得代替母亲承受病痛折磨,甚至伸出手让母亲咬着,借此驱逐疼痛。

女儿始终相信,母亲会坚强挺过来,一如她往昔每一次遇到挫折和磨难那样。

可她似乎真的太累了,开始长时间陷入昏迷。女儿每次叫醒她,没几分钟就又重新昏睡过去。

3月底,她的情况更加糟糕,几乎没有片刻清醒。一天后,病危通知下达,女儿深感无措。

4月1日下午,她再度被推入手术室,女儿在门外虔诚为母亲期待。可遗憾的是,母亲到底未能醒来,永远与这个世界和她最牵挂的人道了诀别。

她就是中国女排五连冠的功臣陈招娣。

2013年4月1日,陈招娣因癌症病故。几天后,她的追悼会在八宝山的东礼堂举行。

早上8点左右,陈招娣的亲属与喜欢她的球迷赶到现场。仪式即将开始前,礼堂外便已聚集六百余人,其中一半都是前来送别陈招娣的老球迷。他们自发拿着陈招娣的画像,沉默哀伤地等待着,只为再送老大姐最后一程。

9点左右,由王治郅与隋菲菲带领的八一男女篮球队、李海运和崔咏梅带领的八一男女排球队、王涛带领的八一乒乓球队组成的八一体工大队陆续来到现场,女篮队员郑海霞因身高十分显眼,她的步履稍显蹒跚,面容满是感伤。

由于陈招娣曾是女排队员,故而老女排成员郎平、孙晋芳等人也在老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陆续来到现场,与老队友再见最后一面。

他们共同送上的花球就摆在东礼堂的大门外,特别醒目。上面留有陈招娣老队友和老教练对她的最后寄语: “我们为你感到自豪,永远怀念你。”

下方则有一个全体老女排签字的排球,写着日期和落款。

10点仪式正式开始,老教练袁伟民如同以往那般,走在队伍最前列,当先停在陈招娣的遗体面前同她告别。

袁伟民一边走,一边和过去一样轻声提醒跟在他身后的老队员们: “别掉队了,都跟上,别哭了。” 但昔年在队伍里一贯有着“拼命三郎”别称的陈招娣却永远“掉队”了。

老女排队伍中年纪最长的曹慧英情绪低沉向陈招娣表达哀思: “招娣,拿到世界冠军的你,其实也很幸福。”

陈招娣的老同事陈忠和也出现在告别仪式上。 他说自己早些日子本想去探望陈招娣,却因忙碌而错失与她的最后一面 。陈招娣曾和他共事很长一段时间,性格低调,与大家的关系都非常要好。

赖亚文泣不成声,说陈招娣曾给过她很大帮助,是她最大的榜样,她们会替陈招娣照顾好她的女儿郭晨。

就像那句俗话所说,有的人“离开”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与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陈招娣正是如此。

1955年,陈招娣出生在中国漂亮的西子湖畔。她的少年时代一如同龄人一样,非常平淡又平静。

中学起,陈招娣即慢慢展露绝佳的运动天赋。某一次中学校运会跳高比赛的赛场上,陈招娣以优秀的弹跳力走入省队教练视线。

1970年,陈招娣当选11名浙江女排新队员之一,15岁的她由此开启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次年,陈招娣被选调到北京 体育 学院集训。那里的环境非常艰苦,无论生活还是训练,都远远比不上浙江省队的条件。

在浙江,每人每天的伙食费是1块8,但北京只有1块,且食堂提供的大部分食物皆是面食和大锅菜,这对自小长在江浙的陈招娣来说特别不习惯,她按照以往的习惯只吃两口馒头便饱了,等饿了再吃两口。

一段时间以后,陈招娣毫不例外地患上严重的贫血症,血色素低于正常值许多,由此导致她每次训练完均会感到身心疲惫,哪怕仅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她也会气息不足。

久而久之,陈招娣的训练成绩下滑很快,落到了全队倒数行列中。教练吴中量察觉陈招娣的“异常”忙叫来陈招娣谈话。

吴中量没有责骂陈招娣的低落情绪,也没有批评她的训练成绩,而是轻声耐心地问她吃饭怎样,休息如何,训练计划是不是有困难?

几句话刚落,陈招娣的眼泪就落了下来。她听着吴中量向她道歉,说对她的关心不足,又安慰她别太着急,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别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非常感动和愧疚。

与陈招娣谈话后,吴中量亲自去食堂找了负责人,请他们想法子给陈招娣加餐补营养,并专门针对陈招娣的情况,重新给陈招娣制定训练安排,调整训练量。

随后,吴中量叫来全体队员,坦诚相告陈招娣的特殊情况,让队员们对她多一点关心,多帮助帮助她。

在吴中量的努力下,即便陈招娣的身体尚未恢复,可她的精神却是前所未有的振奋,陈招娣很快振作,再一次全身心投入训练

可以说,女排世界中的陈招娣,即好像古时候征战沙场、铁骨铮铮的将军一样,就算遇到再多困难和伤痛,她也会咬牙坚持下去,从不轻言放弃,从不主动退缩。

加入女排国家队后某一个训练首日,教练袁伟民站在场边问训练一天早就精疲力尽的女排姑娘们谁想再加练一会儿?

大家都默默无言,唯有陈招娣左右看看,独自站出来表示: “我再加练一点儿吧。”

袁伟民给陈招娣指派的加练内容是起15个好球,要陈招娣先摸到场边的铁丝网,再跑回3米线用滚翻的方式救球,如此循环反复,直至15个球全部完成。

但陈招娣接到第9个球时,就已浑身发软,腿脚无力。她咬牙想着,是自己主动提出加练的,这样表现应该算是好的了,她现在有点儿累,该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了。

可袁伟民好似没有看见陈招娣的疲惫一样,依旧全场随意扔球,“冷酷”看着陈招娣满场乱“飞”。

陈招娣实在受不了了,她没有去接第9个球,袁伟民见状,直接扣除陈招娣一个“好球”,给她多加了一个“未完成量”。陈招娣不为所动,第10个球也没有去接,袁伟民果然又扣了她一个“已完成好球”。

陈招娣的心火一下子上来,她转身走到场边抱起自己的衣服,说了句 “我不练了”,便 向外走去。

袁伟民在原地慢条斯理地说道: “你要是今天走了,我明天保准第一个就训练你。”

陈招娣顿住,心说自己就这么离开,确实十分“掉价”、丢面子,于是她折返场地,继续加练。

谁知练了一会儿,她又受不了了,想离开。最后还是第三次回到场馆,以惊人毅力完成了15个好球的目标。

在陈招娣拥有的绰号中,有一个比较特别,叫“独臂将军”,是因为她有一年比赛时左臂桡骨断裂,却没有停止训练,在2个月后的比赛里以绷带吊住左臂的方式,靠单手出战,震惊观众而获得的。

郎平说,陈招娣的坚韧不只一次,还有很多回。她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是在1981年日本世界杯决赛,陈招娣于赛前训练不慎扭伤腰部,引发老毛病腰间盘突出。

袁伟民问走路都很困难的陈招娣,晚上比赛能不能上?陈招娣无比坚定表示: “当然,没问题,我肯定上。”

结果,打完全场比赛,陈招娣连颁奖台都“爬”不上去,无奈由郎平背她回住所,帮她洗漱,换洗衣服的。

又有一回,陈招娣因腰疼难忍去看医生,医生对她说如果她再这样打排球,以后可能会瘫痪。但陈招娣完全不听,继续故我地投入她所热爱的排球事业中,为排球燃烬生命。

陈招娣的努力未曾白费。1981年重组的女排在陈招娣的带领下走向第3届世界杯赛场,赢下中国首个女排世界冠军,自此开创中国女排 “五连冠” 的黄金时代,带伤上场的陈招娣无疑是功臣之一。

次年,老女排姑娘们又和陈招娣一起站到了第9届世界排球锦标赛和亚运会的冠军领奖台上。

陈招娣用她的故事、她的坚韧向世界展示了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国女排精神”。

1983年,陈招娣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并出任“八一”女排队副政委一职。1986年,陈招娣先是出任青年女排队教练,后成为中国女排队教练。

同年,陈招娣确诊癌症,经历两次大手术,战胜病魔,却不得不告别心爱的排球事业,退居二线,静心休养。

1993年,陈招娣又一次回到 体育 局,相继担任局长、副政委等职务。2006年,陈招娣晋少将军衔。

工作中的她很严谨,常常说自己亦是普通人,也有不懂的问题。以前陈招娣是女排运动员,天天泡在训练场,没时间去学其他东西,而今离开赛场,她总算有功夫把过去的“遗憾”一项一项“补回来”。

工作上遇到什么不了解的内容,陈招娣都会主动虚心向别人请教,半点儿前辈和将军的架子也没有。

譬如某一年,陈招娣、孙晋芳、张蓉芳三人在德国赛场上就曾以3人联合朝前排跑动扣球的方式令观众一时间分不清究竟是谁主扣。队员默契对整个队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陈招娣把自己对排球事业发展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并着重推广青少年排球。她表示,年轻才是运动员的“财富”,让更多的孩子在年少时热爱排球、享受和参与排球,那么好苗子自然也就多起来了。

她希望中国排球事业能永远红火厉害下去。

除却排球,生活里的陈招娣也非常喜欢乒乓球。她告诉别人,她初二以前最喜欢打乒乓球,可惜后来没时间,现在则是老了,体力跟不上,只能小打几场。

她很注重身体锻炼,早上会打一会儿太极,晚上和家人去附近公园散步,一边走一边聊聊今天工作,说说最近烦恼,一块乐呵乐呵。

当然,陈招娣的爱好可不仅限“体力”,她亦有文艺的爱好,比如国画。走入陈招娣的家中,会看到她家的墙面挂了许多由她自己绘制的国画作品。

每当旁人问她水平怎样,陈招娣总会谦虚回答: “不能比,不能和别人比,我就是三脚猫的功夫。”

闲暇在家,陈招娣喜欢看韩剧,说《看了又看》是她特别喜欢的一部,总是真的看了又看。女儿郭晨记忆中的母亲则更多几分柔情。

每一次出差,陈招娣从不会忘记与家人通话。回到家看到家里乱糟糟的,她也不生气,而是在第一时间把家中收拾干净。

陈招娣最爱叮嘱女儿按时吃饭,不能太瘦。她会亲自下厨,为家人烹制拿手好菜;会为女儿的成绩感到骄傲,尊重女儿的隐私,不干涉女儿的决定;会体谅年轻人的难处、紧跟年轻人的步伐,在别人陷入困境时,及时引导帮助。

她就像是一位温柔的朋友,细心严谨、端庄大气,用极具人情味的人格魅力影响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让大家都对她心生喜爱和敬佩。

她是陈招娣,是永远觉得自己仅仅是个普通人,从不轻易服输的陈招娣。

郎平在美国的执教生涯如何?又是什么促使着她回国执教?

优质回答郎平是我国女排界的功勋人物。运动员时期凭借强劲而精确的扣杀而赢得“铁榔头”绰号。郎平也是1980年代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之一。无论是作为运动员还是教练员,都有着突出的成绩。

一、赴美执教顺利

2005年郎平赴美执教,她一边执教美国女排,一边陪伴在美读书的女儿。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郎平率领美国队在祖国开始了特殊的奥运征程。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希望我国集体项目能在本土奥运会上取得好的成绩。作为中国人最喜爱的一个运动项目,女排如果能在北京奥运会上拿到冠军,肯定是最完美的。但当时中国女排在小组赛就进行得颇为不顺,在轻取委内瑞拉和波兰之后,女排输给了古巴,随后面对美国队意义非凡。在和美国队的比赛中,尽管中国队先取得领先,但最后被美国队翻盘。后来郎平更是率领美国队一路闯进奥运决赛,获得亚军。而中国女排位列第3,这也让郎平承受了许多国内的负面评论。美国队员对郎平都非常尊敬和钦佩,也足以说明郎平的执教魅力。

二、中国女排战绩不佳

北京奥运之后,陈忠和卸任,中国女排经历了数次换帅和队员青黄不接的情况,一度陷入了低谷。特别是2010年世锦赛仅仅获得第十名。2012年伦敦奥运会,输给此前30多年从未输过的日本女排,未入四强,当时负责解说的郎平难掩泪水。很多人认为中国女排已坠谷底,已然沦为亚洲二流,这也让郎平内心不忍。

三、女排情结

郎平的老女排队友陈招娣2013年不幸罹患癌症,当时还未决定竞聘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也去探望陈招娣。但是仅仅在探望一个月之后,陈招娣就与世长辞。在陈招娣的追悼会上,老女排球员全部来到现场送行。中国女排以及八一队的篮球名将刘玉栋、王治郅、郑海霞等人也都来送她最后一程。葬礼上的郎平,泣不成声,这在无形中坚定了她重振女排的决心。

各位读者记得关注互动哦。

陈招娣:女排五连冠功臣,体育界第一个女将军,病逝触动郎平出山

优质回答 2013年4月1日下午,北京市八宝山东礼堂召开了一场浩大的送别仪式——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副部长,中国排球协会顾问 陈招娣 ,因患癌症治疗无效不幸逝世,享年58岁。

陈招娣是中国女排五连冠时期的主力队员,曾获得1981年世界杯和1982年世锦赛的冠军。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她和 宋世雄 解说女排比赛,给球迷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值得一提的是,陈招娣是 体育 界在军队里第一位被授予少将军衔的女军人。

1955年,陈招娣出生于浙江杭州,她从小就表现出了突出的运动天赋,跑步、跳远、打球样样都行,是学校小有名气的“运动健将”。1970年12月,浙江女排成立,年仅15岁的陈招娣进入浙江队,成为了一名排球运动员。

由于成绩突出,陈招娣在1971年被选调到北京 体育 学院青年集训队。当时陈招娣的球风非常顽强,敢打敢拼,很快在同龄球员中脱颖而出,先是被八一女子排球队选中,并最终于1976年被 袁伟民 选入国家女排。

当时“文革”刚刚结束,重组不久的中国女排初入国际大赛,成绩并不算理想。主教练袁伟民为了提高成绩,对女排队员进行了严格的训练。

有一次训练结束后,袁伟民问队员们: “谁还想加练?”

但姑娘们一天训练下来,早已精疲力竭,没有人响应袁伟民的话。陈招娣心想: 那我就再练一会吧! 于是主动走了过去。

袁伟民规定的加练项目,是让运动员先触碰场边的铁丝网,再跑到3米线做翻滚救球,再跑回来开始下一轮的救球……一共要接15个好球才算结束。

陈招娣头几个球还能勉强接住,但在接到第9个球时,她实在累得跑不动了,这个球就没接住。此时袁伟民说: “你没接住,扣掉一个球!”

陈招娣有了情绪,后面的几个球也没接好,当第9个球从她眼前消失的时候,袁伟民说她的好球已经被扣完了,要求她重新开始。

陈招娣顿时来气了,她朝袁伟民吼道: “反正是我主动加练的,我不练了总行吧!” 说完她就往外走。

袁伟民也生气地吼道: “你想不练就不练?这是训练,又不是儿戏!你今天走了,明天第一个练你!”

陈招娣又转头回来,她倒不是因为害怕,而是不服气,她心想: 我一定要接起15个好球给教练看看!

袁伟民依旧不紧不慢地发球,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陈招娣的体力再次超支,她实在觉得受不了了,于是再次转身撤退,但走到门口时,她还是觉得不甘心,又第三次转身回到了训练场,终于凭借着惊人的毅力接完了15个好球。

陈招娣的这个 “三进三出” 的故事,成为了女排精神的象征。当时在女排队伍里,她的年纪算是大的,队友们看她都能坚持下来,也就更加积极训练了。 这个故事后来还被写成文章《苦练》,入选了初中的语言课本。

陈招娣就这么经过苦练,成为了中国女排著名的二传手,她在球场上不仅单防能力出色,还与 陈亚琼 开创性地使用“双快”战术,正式拉开了排球运动在二、三号位战术配合创新的序幕。

1978年,陈招娣从国家队回八一队打全国甲级联赛,不慎左臂挠骨首次受伤。1979年6月,日本女排访华,与中国队打了一场比赛,陈招娣在比赛拦网时,被隔网而对的 奥岛圭子 大力扣中受伤部位,又导致挠骨断裂。

但两个月的全运会中,陈招娣用绷带吊住左臂,带伤单手出战比赛,她凭着顽强的拼搏精神赢得了“独臂将军”的美誉。

在1981年11月16日晚的第三届女排世界杯决赛上,陈招娣不慎在第三局扭伤了腰。尽管如此,她依旧拼命防守对方的进攻。中国队与日本队激烈鏖战2小时5分钟,最终成功地捧起了第一个世界冠军。

比赛结束后,陈招娣已经疼得无法站起,只好由队友背着上了领奖台,场景催人泪下。这个晚上,全国的观众都记住了“拼命三郎”陈招娣。

1982年,陈招娣又跟随女排夺得了世锦赛的冠军。1983年,陈招娣正式退役,并进入北京 体育 学院学习。毕业以后,她先后担任了八一女排领队兼教练、中国青年女排主教练等职务。

1986年夏,时任中国青年女排主教练的陈招娣带队到成都打比赛,在组织队员训练时,她经常感到恶心,还对同事抱怨: “四川的辣椒太辣了,把胃都辣坏了!”

同事提醒她说: “你该不会是有了吧?”

同事的话提醒了陈招娣,她赶紧去医院做了个检查,发现果然是怀孕了。但她的第一反应却是: 这个孩子不能要。因为她当时忙于事业,没有精力抚育孩子,但是如果去做流产手术,就要休息半个月,但她自己作为主教练,就要错过备战亚洲青年女排锦标赛了。最后她决定留下孩子,继续组织队员训练。

有一天,陈招娣正站在高台上为队员们掷球,此时领队冲了进来,对陈招娣吼道: “你给我下来!” 大家这才知道,原来教练已经有了3个月的身孕了。

最终此次亚锦赛,中国青年女排取得了亚军,拿到了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的入场券。

正当陈招娣准备在自己的教练岗位上大展拳脚时,1988 年,她做了直肠癌手术,不得不暂时放弃了排球教练的工作,挥别了排球场。

1989年初,陈招娣大病初愈,此时中国女排重新组队,国家体委有意借调她担任领队。此时海南省也想要她,并准备任命她为 文体厅副厅长 。当时陈招娣的爱人也在海南工作,如果她去海南,不仅有一个不错的工作,还能和爱人和女儿团聚,但她经过再三考虑,还是决定回到国家队。

陈招娣回到女排以后,深感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新时期运动队的思想工作,已不能沿袭过去的老一套的做法,他要求自己多长几个心眼,凡事都从细微处养眼,她不仅和队员们一起训练、生活,还经常和他们一起聊天、说笑和 娱乐 。就是在这种交流中,她掌握了队员的思想动态。

陈招娣和队员们熟悉了以后,觉得她们和80年代的老女排相比,缺少把排球运动当成一种事业的拼劲,于是她经常给队员们讲老女排的故事,队员们听了以后都很受鼓舞,纷纷表示自己要像老女排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不辜负全国人民的希望。

陈招娣带领这支女排先后取得了1989 年的世界杯第三名、1990 年的世锦赛亚军、1991年世界杯的冠军,但也经历了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仅获得第7的低谷,后来她回忆起这次失败时曾说:“那感觉,就像是死过了一回。”

1993年,陈招娣回到军队系统工作,先后担任 总政文化 体育 局局长、总政直工部副政委、总部宣传部副部长 等职。

回到部队从事行政工作,对陈招娣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以前当运动员、教练、领队,主要是动,而现在坐机关,则是以静为主;以前只用管排球,现在则是排球、篮球、田径、游泳等项目都要管。 陈招娣比以前更忙了。

但陈招娣再次靠着自己的狠劲克服了这些困难,只要有解放军队的比赛,她就去看,只要有不懂的问题,她就去向别人请教,尽管她闹出了一些笑话,但却很快熟悉了业务,从 “排球专家” 变成了 “杂家”

1995年10月,陈招娣随解放军代表团征战在意大利举行的世界军人运动会,夺得了13枚金牌,金牌总数名列第3。1996年,中国排球联赛推出后,陈招娣一直利用业余时间任中国排球联赛的技术代表。

2006年,陈招娣因为工作突出,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了 体育 界第一位女将军。对于将军的军衔,她曾说:“如果说夺冠是运动员的执着追求,当将军是士兵的光荣梦想的话,那么我现在真的是美梦成真了!”

尽管在事业上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陈招娣一直觉得很亏欠家人,尤其是她的女儿 郭晨 。由于陈招娣经常要深入到各军区的体工队调研,没有空管孩子,郭晨从小就在寄宿学校上学,只有周末才能回家。每逢陈招娣出差,就由同事把孩子领回家过周末。

但郭晨从小就很懂事,她在学校里喜欢帮助同学,经常被评为“十佳少年”,高考时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南开大学。

陈招娣是一个开明的母亲,她和女儿的关系很好,她曾说: “我们经常在网上聊天,我从来不干涉她的事情,充分尊重她自己的意愿。我感觉有些事情,她还是更喜欢和自己的同学、朋友聊,那么我也就不强行追问她。这也难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圈,都有自己信赖的谈话对象。”

2013年2月,陈招娣的癌症再次复发,不得不住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接受治疗。尽管她积极配合治疗,但病情却一直反复,她经常疼痛难忍。 每当她疼的时候,女儿就让她咬自己的手,女儿说: “每当你咬我的时候,我知道你很难受,你咬我的力度,我能感觉到你有多痛,我不怕被你咬,只要你能坚强地挺过去,再疼我也忍着,加油!”

陈招娣住院期间,远在美国的 郎平 回国探望她,她看着昔日的队友躺在病床上,不禁泪如雨下。 陈招娣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没有谈自己的病情,而是和郎平交流新女排的训练战术,她希望郎平能够回国,继续为中国女排发光发热。

但奇迹没有出现,3月31日,医院下达了病危通知书,4月1日,陈招娣病逝,年仅58岁。

追悼会当天,老女排成员郎平、孙晋芳等人在老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陆续来到现场,与老队友再见最后一面。他们共同为陈招娣送上了一个花球,上面写着: “我们为你感到自豪,永远怀念你!”

当时的中国女排已经进入低谷期,女排内部曾有人提出希望邀请身处美国的郎平回国担任教练,但郎平本人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有些犹豫,但和病重的陈招娣见面以后,她终于坚定了回国的念头。她说: “在中国女排最需要人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做点牺牲?”

最终郎平再度复出,她带领中国女排又创造了一个高峰,延续了女排的辉煌。相信陈招娣的在天之灵,看到这些成绩,也会感到欣慰吧!

诗人臧克家曾在《有的人》里说过: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陈招娣虽然离开了,但她所代表的女排精神却永远留了下来,她将成为中国 体育 永远的精神向导!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陈招娣追悼会〗王治郅军衔》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