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于大众甲壳虫的历史,你到底知道多少?世界上最后一个甲壳虫汽车生产基地——墨西哥Puebla工厂上个月宣告停产,不再推出后继车型。而《甲壳虫的全球史》一书刚好选在这个时候...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巴西甲壳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关于大众甲壳虫的历史,你到底知道多少?

关于大众甲壳虫的历史,你到底知道多少?

世界上最后一个甲壳虫汽车生产基地——墨西哥Puebla工厂上个月宣告停产,不再推出后继车型。而《甲壳虫的全球史》一书刚好选在这个时候推出中文版,无巧不巧地把自己变成了一曲挽歌,一篇墓志铭。

甲壳虫时代的落幕,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看来,无非是一件工业产品的自然生命周期走到了尽头。“我认为大众还是基于经济原因考虑,这款车到了今天,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但就如马克思所说的,商品“一旦彼此及与人类建立了关系”,就会表现为“赋予了独立生命的独立体”。在《甲壳虫的全球史》作者伯恩哈德·里格尔的叙述中,这个体型小巧的圆乎乎的“小东西”,远不止是单纯的工业产品,而已经是一件“过着自己生活的物品”。这位伦敦大学学院荣誉教授把甲壳虫的演进,放置在二战至今的全球化进程中,展现了它如何在交织着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半个多世纪中颠沛流离、突围而出,成长为一度堪与可口可乐比肩的全球文化标志。所以在译者、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乔爱玲看来,这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多元角度带来的历史厚重感。

似乎是希特勒唯一的好主意

稍稍关注过甲壳虫的人都知道,这款外形“卡哇伊”,却被美国人称为“相貌平平的小妞”的轿车,有一段灰色的过去。从一出生,它就带着很强的意识形态倾向和政治意图。它是希特勒政治计划的一个步骤,是第三帝国一项破产的政绩工程。不过,相对于之后的成功业绩,这段灰色的历史反而增添了它的传奇色彩。

在甲壳虫出世前的30多年里,世界汽车王国的霸主是福特T型车。历史上的标准化大规模生产模式,也正是由福特开启的。希特勒在福特式的流水线上看到了高效、科学、团结一致和整齐划一。他希望在德国建立一个渗透着现代性精神的高度技术化环境,而福特汽车的生产方式正与此契合。希特勒很快成了这位底特律工业的崇拜者——他阅读福特自传《我的工作和生活》,还在慕尼黑的私人办公室放上了福特的肖像。1938年,福特75岁生日,希特勒派德国驻克利夫兰大使授予其德国鹰骑士团的十字勋章,这是第三帝国给外国人的最高荣誉。

原本就对各种机械很有兴趣的希特勒,对于价廉物美的福特T型车艳羡不已,遂计划也为德国创造一款“民众之车”。他呼吁德国汽车厂家生产廉价汽车,除了结实耐用,还必须“调整价格以适应数百万潜在买家的消费能力”,以成为民众“周日和节假日的快乐来源”。

希特勒派给汽车厂商的任务,令他们头疼不已。当时,新款小轿车的售价约为2000马克,但希特勒却要求将售价控制在1000马克上下,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就在汽车厂家焦头烂额的时候,曾任戴姆勒-奔驰技术总监的保时捷·费迪南德出现了。他的技术野心恰好和希特勒的政治野心不谋而合。保时捷不光是技术怪才,还很有交际能力,从一开始就注意和希特勒建立友好的个人关系。出现在公共场合的保时捷总是穿着三件套装,小心翼翼地与穿着政党制服的纳粹党徒保持距离。然而私底下,他却在纳粹党内游刃有余,并争取到政府的大量资金支持,成为德国“民众之车”的总工程师。

保时捷最终制造出了希特勒构想中的“民众之车”。新车被命名为“通过快乐获取力量之车”(简称“KdF”),虽然技术过硬,却造价不菲。但给希特勒看图纸时,他并没有告知车的真实造价。

“这款汽车将为数百万低收入的新客户敞开大门。”1938年,在柏林举办的车展上,希特勒自豪地宣布。他所指向的KdF,是大众汽车的第一款车,也就是最初的甲壳虫。

但还没等到KdF投入量产,第三帝国就崩溃了。战争时期,生产KdF的工厂被作为军用车生产基地,大批量生产战争的“桶子车”。德国战败后,英国占领了工厂所在的沃尔夫斯堡。至于英国为何会保留这个带着纳粹血统的汽车厂,当时的舆论众说纷纭。通过大量档案的梳理,里格尔发现,与美国在占领区全面铲除纳粹文化根源的做法不同,面临财政限制的英国人更希望免遭来自德国人的敌意。他们认为,要修复德国经济,最好的办法就是任用那些与纳粹政权保持距离的人。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众70%的建筑和90%的机器都保留了下来,并成为德国唯一一家可以在战后立刻投入生产的汽车厂。

之后许多年里,甲壳虫的生产和销售逐渐走向世界,其纳粹血统也渐渐为人遗忘。这款在美国南加州设计、德国沃尔夫斯堡开发,并由墨西哥生产的汽车,让许多国家对它产生了认同感。在1990年代的美国,即便是一些保守的犹太人,都逐渐不再纠结于大众汽车的历史,并愿意承认它“非常迷人”。而在英国,人们则干脆称它是“希特勒唯一一个好主意”。

变色龙般的甲壳虫

“刚刚从德国进入美国市场时,它几乎是像一只臭虫那样偷偷摸摸,一点点渗透,这就是它聪明的地方。”乔爱玲说。

二战刚结束时,大众汽车还笼罩在纳粹阴影里。1949年,当大众总经理向公众展示第一辆出口版轿车时,还要小心翼翼地将其与和平年代的景象联系在一起。凭借强大的性能、低廉的价格和可爱的外形,甲壳虫终于从“第三帝国”的遗产,逐渐变成联邦德国战后复苏的标志,真正成为“民众之车”。

“德国人把甲壳虫视为标志,这并不奇怪,但美国人和墨西哥人都争相把它视为本国标志,这就值得探究了。”事实上,“甲壳虫”这个名字本就出自美国《时代》周刊记者之手,大量销往美国后,他们又给它起了一个绰号,“臭虫”(bug)。“这很能反映美国人作为战胜国的心态,一方面,他们对这款小轿车有一点点蔑视;另一方面,又很喜爱。”

1969年,美国曾上映一部大热的电影《爱情臭虫》。拟人化的甲壳虫汽车在片中扮演了一个憨憨的局外人和失意者,它毫无威胁,而且在进入美国之前已经经历了漫长的跋涉。

大众的总经理也不失时机地在美国媒体面前展示自己的勤劳、节俭和厚待员工,这样的形象与美国人当时提倡的自力更生精神很合拍。随着铁幕落下、冷战开启,大众汽车一跃从美国媒体眼中的敌人变成盟友,而且还是一位秉持纯正美国价值观、依靠福特模式崛起的盟友。此外,在里格尔看来,对甲壳虫的爱好,超越了族群、阶级和政治派别,犹太人与反犹分子、富人与反主流人群、左翼与右翼,都可能是甲壳虫的拥趸。这一点,是其他任何车型都无法做到的。

犹太裔美国人对甲壳虫的态度十分微妙。他们对“德国制造”大行其道深感忧虑,但因为联邦德国成为美国在冷战中的盟友,他们担心对德国的批评会被认为“不爱国”,所以不得不对许多涉及德国的问题保持沉默。1952年后,联邦德国对以色列的财政支持让很多犹太人相信,德国的确已经远离了过去的反犹政策。里格尔认为,美国犹太裔的沉默,是“大众汽车在1950年代商业成功的重要前提”。

随着更多有竞争力的轿车进入美国市场,到了1970年代,销量一度超越福特T型车的甲壳虫,又被逐渐边缘化了。1977年,大众宣布甲壳虫在美国停产,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对“臭虫”的灭绝表达了哀悼:“当甲壳虫汽车从我们的生活中挣扎出来的时候,你得说我们生活中的一个部分随之而去了。”8年后,甲壳虫又在故乡德国停产。

在富裕的欧洲和北美失去吸引力后,甲壳虫开始扎根拉丁美洲和非洲。墨西哥和埃塞俄比亚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吸引大众汽车在这里投入大量资金建造工厂。退出美国市场多年后,1998年,因为预料到怀旧情绪的巨大商机,大众又在美国推出新版甲壳虫,再次赚得盆满钵满。与其说这些美国人买的是一辆新车,不如说他们买的是“记忆里爸爸的第一辆车”。

“我们会让甲壳虫死去吗?”这是大众汽车1960年代的一句广告语。之后几十年里,从德国到美国再到澳大利亚、巴西和墨西哥,甲壳虫一次次死而复生。详细梳理完这段历史后,里格尔坚信大众不会真的让甲壳虫死去,即便“这款车已经老掉牙到要进博物馆”。可他错了。他只是刚好来得及为世界上生产时间最长、产量最多的单一车型,献上一篇深情款款的墓志铭,在2019年的7月。

甲壳虫为何宁愿停产也不降价卖?

甲壳虫为何宁愿停产,也不降价卖?

被誉为汽车界活化石的甲壳虫,其销量在上世纪70年代就已经达到了1500多万台。要说这个世界上最有情怀的车,甲壳虫肯定是算其中之12019年7月10日,随着最后一辆甲壳虫汽车开下生产线,甲壳虫正式宣告停产,而且据说永远不会再付出。这个陪伴了全球几代人记忆的经典品牌彻底成为了历史,借用一句话就是,打败了所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

很多车主都表示,钱还没攒够就已经结束了。甲壳虫一共经历了三代变化,第一代始于1938年,当时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走红,在德国、澳大利亚、巴西以及菲律宾等等都可以看到甲壳虫的身影。到了1997年,大众推出第二代甲壳虫,在2002年的时候,中国人才算真正的了解甲壳虫,因为个时候大众开始将第二代的甲壳虫引入到中国。当时甲壳虫属于高档车,虽然只搭载了1.8T和2.0升的发动机,其售价却普遍要在20到40万之间。2011年,第三代甲壳虫亮相,这也是最后一代甲壳虫,它的外观更加的成熟,溜背轿跑的设计风格,再加上多变且丰富的细节变化,让第三代甲壳虫完成了自我蜕变。

从1938年诞生到2019年停产。甲壳虫的传奇长达81年之久,纵观世界汽车历史,比甲壳虫还要长寿的车型寥寥无几,经历了多个时期,它是汽车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人们生活变迁的见证者。在很多欧美国家,甲壳虫是很多人的第一辆车。很多车主都表示,这么有情怀的车子停产太可惜了,还不如卖的便宜一点。也有车主说,即使降价,甲壳虫的销量也不会实现大的突破,所以停产是最好的选择。

甲壳虫最大的资本就是情怀,但是这个情怀更多的是在欧洲,在中国,甲壳虫的情怀因素甚至还比不上风头捷达。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甲壳虫一无情怀优势,二无产品优势,三无价格优势,注定了它只是极少数人的消费品,成不了大众情人。2017年,甲壳虫在国内只卖出了8000多台,从价格方面来说,在国内甲壳虫属于进口车。配件和维修都奇贵无比,相同的价位,论品牌很多人觉得比不上奥迪A3、宝马一系或者是奔驰A级,论个性又比不上迷你。很多买甲壳虫的人家里一般都是有好几辆车,在目前的中国,这样的家庭还是很小的一部分,大多数的家庭基本上都只能买一辆车,而且都是10万块钱左右的家用车。

就算是甲壳虫向市场低头,价格降到了10万级别,也绝对进不了销量的前十。这个级别轿车有朗逸、轩逸、卡罗拉,SUV有哈佛H6F7,吉利博越等等,竞争异常的激烈。所以甲壳虫停产是顺应时代的做法,这样反倒好,让人们永远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英雄到了暮年,所要的仅仅不过是个体面。

屎壳郎是甲壳虫吗

甲壳虫就是鞘翅目昆虫的俗称。该目是昆虫纲中乃至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体小至大形。体壁坚硬,前翅质地坚硬,角质化,形成鞘翅,静止时在背中央相遇成一直线,后翅膜质,通常纵横叠于鞘翅下。成、幼虫均为咀嚼式口器。幼虫多为寡足型,胸足通常发达,腹足退化。蛹为离蛹。卵多为圆形或圆球形。

屎壳郎,又名粪金龟;学名蜣螂(Geotrupidae),也有很多人叫它屎虼(gè)螂、推丸、裹粪牛、滚粪牛、滚粪郎等,属鞘翅目金龟子科粪金龟亚科。所以屎壳郎是甲壳虫。

甲壳虫的剧情简介

影片《甲壳虫》兼具魔幻与写实的风格,故事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的巴西,主人公是一位非裔苦工,他不仅自创“卡波耶拉”,更具有超自然的能力,可以躲避子弹,甚至自己能够变成一只甲虫来吓唬对手(影片片名正是由此得来),由于饱受当地警察和恶势力的欺凌,他唯有奋起抗争,与之展开连场恶斗。

卡波耶拉(Capoeira),香港称之为“巴西战舞”,是一种16世纪时由巴西的非裔移民所创,介于艺术与武术之间的独特舞蹈。虽然其伴随音乐节奏以通常为两人一组的方式而起舞与一般舞蹈雷同,但是舞蹈动作中结合了大量侧空翻、回旋踢、倒立等武术动作,被认为有极浓厚的实战用途,卡波耶拉舞也被认为是巴西最重要的本土文化象征与国技之一。

回顾巴西神车——大众GOL历史,这台高尔没有夫!

提到大众,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很多人也许会蹦出销量二字!多次蝉联世界第一车企,旗下的甲壳虫、朗逸,桑塔纳等车型均为大众的销量功勋车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懂国人”的世界销量最大车企在国内也有玩不转的产品。这款车它叫做高尔。

对,就是高尔夫的高尔,只不过它没有夫,英文名字叫GOL。别看只差一个字,但是二者却完全属于两款车。

高尔最早是巴西大众公司结合自己国内的汽车市场研发生产出来的一款车型,这款车在巴西的地位,可以视作国内的朗逸,可谓是国民神车,曾连续27年蝉联巴西最受欢迎车型的头衔,还曾创造过单年总产量超340万台的成绩。

或许是因为看到了商机,2003年2月,上海大众从把第二代高尔从巴西引入到了国产。然而来到国内之后,高尔并没有像在巴西那样发光发亮,整体的产量和销量都未达到预期。

截止到当年5月份,高尔的销量只有2000台左右,不可谓不惨淡。

这一方面有市场差异的原因,巴西市场和印度市场比较类似,偏爱这样灵活,好停车的小型两厢车。而国内市场消费者则更加喜欢三厢轿车。

另一方面,高尔自身的产品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初期引进的高尔是两门版车型,虽然三门版看上去更加协调,可是却导致了进入后排并不便利。

要知道当是国内汽车市场,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百花齐放,大多数消费者买车对于实用性是非常看重的,因此,两门版的高尔的销量自然就不被待见了。

后期虽然上海大众也及时做出了调整,生产了传统的五门版车型,但是其后排空间表现依旧是比较一般的,而且很多配件还是需要进口,后期整体维修保养成本比较高。

而当时,上海大众在同级别已经有了POLO,并且论群众基础和后期成本上都要比高尔更加出色。

其次,高尔这款车整体产品力和质量口碑也并不是表现的很好。转向沉、加速慢,刹车灯故障等问题也是时常发生。

于是,到2007年的时候,也就是国产高尔上市四年之后,这款车正式结束了在国内的生命周期。

总之,因为水土不服,再加上自身产品存在的问题,造成了高尔最终停产的窘境。

但在我看来,很显然后者才是主因,毕竟如果能够兼顾到实用性和后期成本的话,凭着更低的售价,高尔也不至于停产。

与此同时,在海外市场,高尔却一直在更新。现款的高尔用上了大众家族化的设计语言,整体和全新一代POLO比较接近,产品力相比起原来的高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不过,在经历了停产之后,不知道到未来大家还认不认识曾经这款没有夫的高尔夫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关于大众甲壳虫的历史,你到底知道多少?》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