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0个简短的抗疫英雄小故事有哪些?答10个简短的抗疫英雄小故事如下: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工前,她剃光了及腰...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西甲抗疫故事,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10个简短的抗疫英雄小故事有哪些?

10个简短的抗疫英雄小故事有哪些?

10个简短的抗疫英雄小故事如下:

1、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护士单霞,为了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在投入一线工工前,她剃光了及腰长发,单霞说:头发没有了可以再长,首要问题是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尽力量去救更多人。

2、武汉汉口医院呼吸科二病房主任接受采访的时候,提到:在增员的医护人员还没有到武汉前,武汉的很多医护人员超负荷应对疫情,一周每天只睡2个小时,直到增员的医护人员到后,压力才得到缓解。疲劳的时候,将就一下。

3、一个95后的护士名叫李慧,响应医院应征参与一线工作,从除夕坚守工作到现在,这是她给医护部发来的一段话:到现在我的家里人不知道我干嘛,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做研究攻破病毒,请大家也不要告诉我父母,唯一的要求请妥善安排我的家人。我虽然工作能力不强,但是关键时刻不会做逃兵。

4、来自四川省第四人民医院内科四病区的护士佘莎,今年24岁,报名请战前往武汉加入救援工作,但是第一批选派的是重症监护室和呼吸科的护士,小姑娘又再次请战加入第二批医疗队。她给出的理由是:我年龄小,如果不幸被感染了,我恢复的肯定会比年长的护士老师快,我没有谈恋爱,也没有结婚,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人。看过这几天的新闻,让我想到了汶川地震的场景,我觉得我应该去,因为我和其他护士不一样,我是汶川的呀!

5、在抗击疫情一线连续工作48小时的医生父亲,趁午餐时间给隔离区的儿子写字加油,两人同是医生,只能隔着防护玻璃,父亲给儿子加油打气。中国有这么一句话: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现实版的上阵抗“敌”父子兵,让很多人落泪了。有一名医生看到一个19岁的患者,内心承受力差,因为被感染内心有些崩溃,父母都在安慰这个患者,当这名医生接受采访提到这个小患者的时候,痛哭起来,他说:因为看到他,我也想到了我的小孩儿。

6、河南的137人医疗队驰援武汉,一个护士的丈夫在车下痛哭大喊:“王月华,我爱你”。妻子是偷偷报的名加入医疗队,丈夫是另外一家医院的外科大夫,后来记者采访痛哭着给妻子送行的那位丈夫,他说:知道这个事儿应该我们去做,但是真正放到我们身上的时候,很难转过弯儿来,感觉很矛盾。本来感觉男人不应该这样哇哇大哭的,但是那个时候受不了,感情控制不住。

7、昨天,一名步履蹒跚的老人来到广东省信宜市合水镇排东村村委会,留下10000元说要捐给武汉,转身就走。工作人员询问他的名字,他说,“我叫中共党员、老军人!”据了解,老人名叫谢兰前,1964年入伍,1966年入党。网友:手插口袋离开的背影,真帅!国家有难,我出一份力,别写我名字。

8、一位环卫工人老人来到派出所户籍室,在柜台上放下一个纸包,工作人员起身询问,老人只匆匆说了一句"在那个纸包里包着"便匆匆离开。工作人员打开纸包只见到12000现金。老人随后被记者找到,面对采访他只说道"国家有困难,我就出一份力,不要写我的名字,也不要报道我。"

9、22岁的护士朱海秀,瞒着父母到武汉支援防疫。记者采访她所在病房,请她通过镜头给家人报个平安,她拒绝了。她的眼泪在眼睛里打圈,却说:“我不想哭,我哭的话护目镜就花了,就干不了事情了。”

10、近日,湖南95后护士胡佩的一双手感动了全网,在隔离病房,因终日用消毒液、洗手液、滑石粉、酒精浸泡着,原本一双稚嫩的手被腐蚀得伤痕累累。面对亲人和网友的关切,她表示自己没关系,还说:“我随时准备被隔离!”

抗疫一线逆行者英雄先进事迹故事5篇

抗疫一线逆行者英雄先进事迹故事5篇

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有的责任,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正值春节假期之间,医护人员休假的放弃休假,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义不容辞、始终勇敢地站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治工作的最前沿。那你知道抗疫一线逆行者英雄先进事迹故事都有那些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抗疫一线逆行者英雄先进事迹故事5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抗疫一线逆行者英雄先进事迹故事一

“你都退休了不在家好好待着,还每天跑出来干嘛”

今年春节以来,每当小区进出的邻居打趣道,老史总会笑着说道“我是老党员了,遇到这样的大事,全国人民都动起来了,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做些分内的事。”说完便又在小区门口疫情防控党员先锋岗上。

在疫情刚发生时,×××市道德模范、内蒙古好人、退休交警×××就已经拿上自己的消毒液,戴上口罩、扛起铁锹,行动起来了。他每天早早地到小区的垃圾倾倒点拿着手中的消毒液喷壶进行杀菌消毒,然后将周围散落的垃圾捡拾到垃圾桶,随后换了衣服就忙忙地来到小区门口的党员先锋岗进行疫情防控工作。

进出小区的居民都会主动与老史打招呼,并主动到登记检测点进行登记。“老史是我们小区的老好人,也是我们的老相识,虽然他退休了,但是每天他还是在辛苦的为我们忙碌,我们应该主动配合他,不能给他添乱。”一位小区居民感慨道。

疫情肆虐,×××只是×××市各级各类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投身防疫一线做贡献的一个缩影。在战疫一线,还有许多道德模范通过捐款捐物、值班站岗、义务巡逻等方式为防控疫情献出一份力量,用实际行动展现着×××市道德模范的责任与担当!

抗疫一线逆行者英雄先进事迹故事二

“我是共产党员,党员就应该率先垂范!”这是湘西州中支后勤服务中心×××同志在接到疫情防控通知时丝毫没有犹豫脱口而出的话。是的,2020年鼠年“春节”期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到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打响了。疫情当前,又正值春节假期,时间紧任务重的防控工作谁来做共产党员上!这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党员心里最朴实的想法。

后勤保障和环境消杀,对于当前疫情的防控来说非常紧迫和重要。×××知道,疫情防治不等人,抢占时间就是胜利!为了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他提前结束春节假期,暂时把家中常年病重需要照料的父亲和不满2岁的儿子托付给了年轻的妻子,自己坚持战斗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第一线。他现场逐户排查三个院区216户住户,对“春节”期间从外地返程人员逐一排查,逐户登记。在排查中发现从湖北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回吉首过年的饶某,突发感冒住院治疗,立即将有关情况向营庄社区反映,并采取应急措施。每天,他把自己包裹的像“粽子”似的,单独走访,要求该户单独隔离,严防病毒传染。

疫情也是大考,考验的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和能力担当。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他敢于迎难而上,冲锋在前。他积极组织对中支机关新、老两院和人民北路宿舍消毒工作,严防病源传播;并在院区大门张贴标语和公告,广而告之基本预防常识;督促保洁人员搞好环境卫生,不留死角。督促保安严格人员管理,做好进出人员登记。他每天主动与峒河社区、营庄社区、商业城社区和州直工委加强对接,不定时保持电话联系与沟通,按时填报相关表格,及时反映本单位疫情。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 作为一名党员,×××同志坚决响应习近平主席号召:“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扎实工作,经受住考验。”他兑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承诺,实践了他“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宗旨,他舍小家为大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全行同志称赞,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出了不平凡的价值,截至目前,全行上下安全平稳,没有一人感染病毒,受到领导和同志们一致好评。

当前,疫情正处在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随着春节假期结束,返程疫情防控工作十分艰巨,加之天气等因素叠加,情况依然严峻复杂。危险、忙碌、困难、疲惫、家里的担忧……这些都没有阻挡×××同志工作的脚步,他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关键时候不能掉链子!越早越快做好防控,也是胜利!坚决做到战“疫”不息,防控不止!”

抗疫一线逆行者英雄先进事迹故事三

今年春节假期,一位不速之客:新型冠状病毒席卷而来。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河×××县石人沟乡高营村全村党员、组长、以及志愿者和村民都投入了疫情防控战役。疫情发生后,高营村“两委”班子成员在×××书记带领下,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核心战斗堡垒作用,郝书记带领全村所有人员积极开展防控工作。

×××书记1月26日在乡开完会后立刻回村,不顾家中母亲的丧事,立即召开相关人员紧急会议,设置检查站卡口、做好人员值守及各项工作分工,强化纪律,要求对过往车辆、人员严格检查,并对车辆人员信息进行详细登记,提醒过往行人佩戴口罩,做好自身防护。此次疫情防控战中,×××积极响应乡党委号召,舍小家为大家投身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来,主动深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

他主动申请担任高营村疫情防控小组组长。 面对家人的不理解,他这样说:“我是一名老党员,又是村党支部书记,在这非常时期我不上战场谁上战场疫情当前,党员应当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是作为党员的使命和义务”。防控初期,面对防控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物资缺等现实情况,他带领村“两委”全面展开行动,布设告示牌,为群众发放宣传告知书,引导群众科学应对疫情,主动带领群众清扫道路积雪和村域环境,最大力度保障群众生命安全。为搞好疫情防控,确保群众和检查人员的安全,针对防控初期防护用品不足问题,他积极协调争取防护物资,向村养蜂户借了帐篷,又协调驻村工作组给工作人员购置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用品。还协调村医给外来、返乡、身体不适人员及时测量体温,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避免初期传染和交叉感染。

为带头做好表率,×××同志连续多个日日夜夜坚守在一线。 每天早晨他最早到岗巡查,傍晚他检查并梳理登记情况。他对工作人员说:“检查人员要做好个人防护,对登记的每项信息都认真核查并第一时间上报村委会,确保不漏一人,不落一项。”村里有人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建议其他人员代替他轮流巡查,让他换岗休息,他却说:"非常时期,换人也不方便,你们还有你们应该做的工作,还是我来吧,放心,我还能继续坚持。”

惟其艰难方显责任担当。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他舍小家为大家,全身心投入到这场保卫群众生命安全的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这是一名老党员、老书记的坚持,他的无私奉献彰显了一名党员对初心和使命的追求。

疫情就是命令,党员就是先锋。 像×××书记这样的先进共产党员还有很多,他们奋战在全村疫情防控一线,挺身而出、迎难而上,成为了百姓的贴心人和主心骨,充分发扬了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正因为有了×××书记正确的组织和带动,有更多的党员踊跃参加了疫情阻击战,我村的疫情防控工作定会做的更好!

抗疫一线逆行者英雄先进事迹故事四

走进×××市×××县×××镇北关村,82岁的老党员×××身着党员志愿者红马甲,守在疫情防控监测点上,有年轻党员怕他身体吃不消,劝他回家休息,老人家却执拗地说:“在这儿我守着心里踏实”。

在×××镇,像×××这样的党员志愿者有500余名,他们不怕冷不喊累,一守就是一天。正是有他们夜以继日的坚守,群众心里才更踏实。

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县从实际出发,设立党员责任区2100多个、党员先锋岗4600多个,组 建党 员突击队、宣传队、志愿者服务队780多支。领导干部、驻村工作队带头深入防控一线,协助村级两委班子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加强嘎查村、分场、社区网格化管理,把责任落实到最小网格单元,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

在×××街道居民小区,党员律师李显军得知自行在家隔离的×××返乡人员生活必需品,便主动和社区工作人员去超市帮助采购、送货到门。

县城街道社区人口密度大、人员流动性大,是疫情防控的难中之难、重中之重。×××县组织103个机关单位的2000多名干部职工和民警包联×××县街道175个居民小区和单位楼小区,协助和社区网格员、小区物业管理人员联防联控,对出入小区人员逐一测温,禁止外来车辆进入小区,强化疫情防控宣传,每天3班轮值,确保居民平安健康。

抗疫一线逆行者英雄先进事迹故事五

近期以来,×××县住建局房管股负责人×××围绕做实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和行业日常事务,频繁地在房管股办公室、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中介机构、城区物业小区和“有关街头巷尾”等五处点面之间走着“五步工作连环棋”。对此她尽管有时显得穷于招架,但却没有怨言,认真使劲走好每一步,因为局党组对党员干部在“特殊时期要有特殊担当”的要求她铭记于心。这就是这巾帼“战疫”给人的一个较深印象。

在春节之前,×××还没有足够的准备想到,可恶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疯似传播,转眼间竟演变成了一场全民族的伟大“战疫”。此时此刻,面对来势汹汹的病毒疫情,已容不得她有丝毫犹豫与“商量”的回旋余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春节以来,×××同志主动放弃一年一度与家人相聚欢度春节的美好时光,及时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住建、组织等有关部门以及局党组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着力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风险防控意识,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在制定有关疫情防控工作具体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用心带领所在股室工作人员,始终坚守在疫情宣传、排查、防控的第一线。

“战疫”在行业工作的“责任田”

上级和局党组安排部署有关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后,×××同志迅速做出反应,在第一时间传达贯彻到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房产中介机构,督促暂时关闭所有售楼部(案场)和中介门店,避免人员聚集杜绝传播“染疫”。带领股室工作人员深入一线,不定期对全县售楼部(案场)、中介门店开展拉网式宣传督导,指导企业做好现场消毒和卫生防疫及防疫物品的到位落实工作。当她发现个别房产中介机构门店存在“当面关门、背后开门”的“打游击”式的营业现象时,立刻劝退当事门店内聚集的人员,督促门店负责人即刻关闭,在未接到上级有关复业的通知前暂缓营业。并将存在该现象的房产中介门店列为重点督导对象,采用“突击式”“回头看”等巡查方式督促有关门店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以确保此类情况不再发生。截止2月13日,已组织对全县15处售楼部(案场)、63家房产中介机构门店落实防疫情况开展了宣传督导,发放疫情防控宣传材料260多份,对10多家存在消毒工作不够到位、口罩等防护用品保障不足等问题的经营网点,当场提出了有关的整改意见。

在开展宣传督导中,她按照局党组工作要求,带领股室人员坚持每天对全县房地产开发企业、房产中介机构外地返汀工作人员进行排查登记,特别是往来疫情重点地区员工动态信息。主动联系温州、泉州等外地在汀企业家,上门跟踪落实企业工作人员返汀情况,并及时将排查到的有关信息汇报给所在地社区居委会,为社区居委会做好排查隔离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基础。至2月13日止,共组织排查企业从业人员234人,其中有30人从长汀县外地区返汀,目前没有从湖北(武汉)地区返汀的房地产领域从业人员。

与此同时,×××同志带领股室人员认真落实局党组“一手抓防疫工作、一手抓日常业务”的“两手抓”要求,主动服务企业,简化办事流程。积极探索“非接触式”的服务方式,调整包括商品房公共维修资金缴存审核等业务的办理流程,减少疫情防控期间非必要人员接触。并积极落实企业开工报备制度,带头做好复工企业员工信息登记。目前共有9家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交了复工申请,复工人员94人。此外,在组织做好本股室干部职工自身防疫工作中,她将本来预留给家人的口罩赠送给同事使用,并自备了酒精、消毒水等防疫物品用于办公场所。

“战疫”在紧急赋予的“防控岗”

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局党组在疫情防控期间临时应急赋予的疫情防控工作任务,×××同志积极牵头组织参与做好城区范围内各物业小区的疫情防控有关工作,会同县城市管理局、汀州镇、大同镇等单位,督促指导全县53个物业小区做好各小区内有关公共场所的消毒消杀等疫情防控工作,督促物业公司、业主委员会主动协助属地政府履行职责,配合做好对外来人员的询问了解、健康排查、登记备案等防疫基本工作。在此期间,及时参与劝阻小区居民“群聊”活动9起次,劝阻小区居民不戴口罩外出上街20多人次,劝阻小区居民聚众“烟茶会”5起次等。

“战疫”在街头巷尾的“劝导区”

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局党组的疫情防控工作部署,×××积极响应全县全局的防疫工作安排,从全县疫情防控工作一盘棋的大局出发,着力参与在城区南寨地段一带对居民群众的疫情防控宣传劝导工作。在该处居民区当值的每轮次宣传劝导中,与本局其他当值的党员干部职工一道,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寒风袭人,她始终站在宣传劝导的前面,为沿街商铺业主、当地居民群众和往来的路人宣传防疫方法、防疫要求和有关法规政策知识等。期间,向居民群众发放有关宣传材料80多份,劝阻不戴口罩出门上街的居民群众近30人次,劝散在休闲场所聚众闲聊的中老年人3起次等。

2020抗击疫情感人故事

疫情之下,每天都上演着各种各样的故事,在抗疫过程中,也涌现出来很多感人的故事,下面是我整理的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篇章一

有这样一位院长,疫情发生以来,他带领全院医务人员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即使在不幸感染新冠肺炎之后,他依然在病房内从早到晚不停地处理各种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月18日上午10时58分,一个在新冠病毒疫情一线不懈抗争的白衣战士停止了心跳。他就是武汉市武昌医院院长、神经外科学科带头人刘智明。

走进刘智明生前的办公室,他的工作证和围巾还挂在墙上。许多同事直到现在依然不愿相信他已经离去的事实。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刘智明所在的武昌医院,是首批七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定点医院之一。1月21日刘智明去市里开会接到任务要接收499名新冠肺炎病人,人数仅次于金银潭医院。而武昌医院只有三天的时间来完成院区改造和病人的转运。

不眠不休的三天,刘智明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武昌医院是综合型医院,短时间内按照传染病医院要求改建,难度极大。增加床位、调配医务人员、解决物资,每一件事都需要刘智明协调。

而此时的刘智明已经住进了本院的ICU,1月24日,他的CT结果显示,肺部严重感染,随后的核酸结果确诊为阳性。

刘智明的妻子蔡利萍,是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重症病区的护士长。丈夫感染后,她曾想过赶过去照顾病重的丈夫。然而,刘智明每次的回答都是“不要”。他心里明白,妻子也在一线,把她留在岗位上,会给更多的人带来生的希望。

2月14日,刘智明病情突然恶化,被转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进行抢救,直到2月18日上午,抢救无效不幸离世。斯人已逝,在刘智明所带领的武昌医院收治的9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中,截至目前,已有400多名重症患者治愈出院。

篇章二

在重症病房,护士们日夜奋战,始终坚守在患者的身边。今天(3月9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位男护士唐光明,他用细心科学的方法照顾患者,为他们带去健康和温暖。

一进病房,唐光明就手把手带着年轻护士一起调试血滤机病人治疗炎症。20分钟后,机器开始正常运转。

唐光明是宜昌市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士。腊月二十九,他和另外2名同事一起来到金银潭医院支援,至今已经40多天了。自从来到这里,除了日常的护理工作,转运患者、帮病人翻身这些体力活,他也总会抢着去做。

这段时间,唐光明还总结出一整套针对重症患者的康复训练手段。杨昊是唐光明护理时间最长的一位病人,1月29日刚入院时,杨昊既不能说话,也不能动。唐光明一边细心护理,一边教他呼吸训练方法,增强肺部功能。

截至目前,唐光明已先后带领三个不同的护理小组参加了10多场重大抢救。看到一批批危重患者转危为安,唐光明说,光明就在前方,他要坚持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

篇章三

“40床患者呼吸微弱……”

晚7时许,武汉火神山医院感染七科一病区护理组长高锐(上图。资料照片)正在查看患者情况准备交班,突然发现有一名患者呼吸微弱、口唇发紫,立即通过对讲机呼叫值班医生。

“紧急加推一组呼吸兴奋剂!”

收到医嘱,高锐抓紧配药准备静脉注射。不一会儿,高锐已忙得汗流浃背,护目镜里有雾气,透视效果较差。戴着3层手套,看不清,能不能一针扎准

高锐迟疑了几秒后,坚定了信心,完全按照“微光输液”考核标准进行“实战操作”,一针到位!随着呼吸兴奋剂缓缓推进静脉血管,患者的呼吸缓慢提速。随后,高锐又挤压患者胸廓10多分钟,患者才恢复了自主呼吸。

高锐在急诊医学科工作了10多年。2019年她参加联保部队护理技能大比武,勇夺3项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救护冠军”!“只有平时技能练得过硬,遇到特殊情况才不慌神儿!”这正是高锐请战参加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底气所在。

入驻火神山医院没几天,感染七科一病区39床就收治了一名危重症患者,心率快、血压低、血氧饱和度低,经过医生用药、加强镇静补液等措施,患者的生命体征终于有了改善。高锐刚接班,就发现患者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呼吸急促、口唇发紫,心电监护仪上出现室颤波形。

高锐一边呼叫:“快拿抱球准备通气”,一边准备除颤。高锐熟练地开机、定位、选择除颤模式……所有的动作一气呵成。几秒钟后,监护仪上显示出了正常心率。

病区曾收治了一名85岁高龄的女性患者。她不便自行吞食,也不愿选择留置胃管。为了让患者尽快服用降温药,高锐将药片碾碎溶解,小心翼翼地抽入注射器管内,一边安慰患者一边给患者喂药。如果病人咳嗽喷出飞沫,高锐极易被感染。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高锐成功化解了这一难题。1小时后患者的体温降到了38.5度,心率渐渐正常了,血氧饱和度也升高了。

病区遇到重症、危重症患者或是情绪波动大的患者,高锐总是冲锋在前。这名“救护冠军”,在战疫实战中频频显身手。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

2020抗击疫情先锋人物感人小故事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 心得体会 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领军人物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那你知道学习抗击疫情先锋英雄事迹心得体会都有那些吗以下是我为大家准备的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欢迎大家前来参阅。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一】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湖北武汉的医疗垃圾数量快速增长,最高峰时,一天的医疗废物产生量达到240多吨。在这条医院背后的战线上,同样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废处理专业团队赶来驰援。不惧风险、不辞辛苦,他们携手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安全防线,董清就是其中之一。

3月24日下午4时,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董清正和同事们将一桶桶医疗垃圾装运上车,运往20多公里外的集中处置点。

董清来武汉已经两个月了。春节期间,当得知武汉当地处置医废的人力、运力出现明显缺口时,董清所在的公司主动向湖北省环保厅请缨驰援。1月29日大年初五,包括董清在内的第一批突击队共12人驾驶5辆清运车从襄阳出发,当天赶到武汉后就立刻投入工作。

为了尽可能多地处理医废,最开始的一个月里,董清他们每天工作的时间都在12个小时左右。

虽然清楚自己工作的风险,但董清从未退缩。2月4日,专门接收重症患者的火神山医院投入使用第一天,产生的医疗垃圾需要有人处理。得知任务后,董清果断决定报名先上。

今年36岁的董清是一名退伍军人,有着14年的党龄。在部队的8年里,他主要在卫生队工作。这次抗击疫情工作中,他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尽可能地帮助队友。

截至3月25日,董清所在的团队81人已收集转运1933车次共918.1吨医疗废物,无一人感染。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武汉市的医废处置能力明显提升,从最初的每天50吨增加到目前的每天263.8吨,可以实现“日产日清”。目前,董清的队友大部分已完成任务返回襄阳,他依然继续坚守在武汉。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二】

从除夕夜第一批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到现在已两个月有余。4000余名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坚持精准施治,用爱心温暖了很多患者。记者走近其中3名军队医护人员,倾听他们的抗疫故事……

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主任谢渭芬——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

他常说自己就是一名普通军医。事实上,在医学消化内科领域,他可算是全国领军人物之一。他就是来自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支援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三科的主任谢渭芬(见图①,曹希摄)。大年初二刚查完房,他来到院长办公室,言辞恳切地说:“如果没有上战场,就愧对军医这个身份!”请战最终获得批准,谢渭芬赶往抗疫一线……

“要精准治疗,细节是关键。”查房时,谢渭芬会随时提问管床医生:“患者今天血糖、尿量、血压数据分别是多少”如果回答磕磕巴巴,他就一改平时的温和,黑着脸批评对方……

一天,医生邹最从病房门口经过,看到谢渭芬正在盯着输液管,嘴里默念着一串数字……邹最明白:谢主任是在计算每分钟输液的滴数。个性化治疗,对输液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100毫升液体需要45分钟内输完,每分钟至少50滴。那天,谢渭芬在病床前站了60秒,数满50滴才放心走出病房。

“患者再小的事,都是大事。”谢渭芬说,一次握手、一句抚慰都可能是“良药”。一位74岁的患者,高度焦虑,谢渭芬每天查房都握着老人的手,俯身唠唠三五分钟;他还请心理医生柏涌海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几天之后,老人饭量大了,睡觉也踏实了。出院那天,老人紧紧握着谢渭芬的手说:“是您救了我一命!”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的火神山医院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

2月4日,火神山医院收治首批50名感染患者,其中24名被分到了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副主任医师赵玉英所在的病区。每个班4名护士,除了基础护理,还要负责打扫卫生、照顾患者起居,很多人的身体都吃不消……

“刚住到医院的患者们,情绪有些焦虑,有什么缓解的好办法”作为感染八科一病区主任,赵玉英试着建起了一个“感染八科医患交流群”。从此,赵玉英就像一个应答机,随时回答群里的各种提问,每天回复数百条,最短的一个字或者一个表情,最长的要一两百字。渐渐地,患者的焦虑感少了,医生也松了一口气:即使不是自己当班,也能随时了解患者的情况。赵玉英总结:“心病还要‘心’药医。”

“心”药也用在了尹奶奶和钟阿姨身上。得知钟阿姨的儿子小李也是一名感染患者,由于病情较轻,在另一家医院隔离治疗。赵玉英多方协调,把小李转院到火神山医院,安排和钟阿姨住同一个病房。看见儿子来了,钟阿姨脸上有了笑容,在儿子的照顾下,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后来,赵玉英把小李的另一位病友尹奶奶也搬到这个病房,既方便沟通交流,又可以让小李帮助照顾生活起居。在小李带动下,志愿者越来越多:病房里,有的患者帮助医护人员照顾重症患者起居;医技楼外,有的患者协助医护人员推轮椅、抬担架;楼道里,他们拿起扫把和拖布,打扫卫生、倾倒垃圾……

如今,病区已有100多名患者治愈出院了,很多患者“出院不出群”,把名字后边备注上“已出院”,还继续留在群里给大家鼓劲加油。这个病区的医护人员也用上这剂“良方”,建起了自己的医患交流小平台;即使医疗队离开武汉,他们也可以随时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了。

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

“称呼一改,暖心多了”,进病房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

江城的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户,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十四科护士长李晓莉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她麻利地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即将奔赴她的战场:重症病房。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房污染区,感染风险极高。来自火箭军某医院的李晓莉,个头娇小,短发齐耳,说话如蹦豆,走路带阵风,干啥事就一个字:快。

李晓莉当兵31年,临床护理干了26年。此次支援湖北,李晓莉虽然已经上报了退休,仍带领科里护士集体递交请战书。到了武汉,她担任感染十四科护士长,在全科护士中年纪最大,却也最拼。主管护师乔惠霞与李晓莉一起共事13年,对她的印象就是:“一穿上防护服就像充满了电,投入工作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在李晓莉的带动下,护士进病房从不叫床号,而是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叫着。“称呼一改,暖心多了。”李晓莉说,这个“特殊规定”,她已坚持了十多年。

一位六旬左右的胡阿姨告诉记者:“一下子感觉我们像是亲人,特别热乎。”胡阿姨年前从杭州到武汉探亲,没成想滞留江城无法返乡,还染上了新冠肺炎,刚入院时心情很糟……李晓莉每次见她一口一个“大姐”,和她聊几句家长里短,还在防护服上画上西湖风光,缓解她的“思乡之苦”。如今,胡阿姨不仅身体恢复很快,还乐呵呵地给病友加油。

92岁的王奶奶,是李晓莉重点护理的患者。这天,她要出院了。李晓莉想临别前给她说上几句话,一进病房,看到王奶奶已坐在床边等她:“闺女,我今天出院啦,老婆子就想多看你一眼。”

“您出院,我们比您还高兴呢,一会儿用轮椅送您出去,回去了也要注意这些事,第一个……”李晓莉凑在王奶奶耳朵边,叮嘱了一番,带人把她送出了大门……

送王奶奶出院,李晓莉又开始了新的忙碌。她不到一米六的身影,在人群中显得有些娇小,却在大家心里越发高大……

【抗击疫情先锋人物事迹三】

们来认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感染14科护士长李晓莉。从事临床护理专业26年,她曾远赴刚果(金)参加国际维和,也曾冲锋在玉树抗震救灾、舟曲泥石流抢险中救治伤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又一次冲到了第一线。

一大早,护士长李晓莉像往常一样,赶在早班护理组接班前进入“红区”,每天掌握患者的第一手病情早已成为她的习惯。

看患者、问病情、查体征,进入病区的李晓莉就像上了发条一样进入了快节奏,一刻也停不下来。所有发现的问题她都现场记录下来,有的粘到病房门上,有的贴在护士站最显眼的地方。

在这里,患者们有个大事小情,都愿意找风风火火的李晓莉。

风风火火却也细致入微。85岁的郑大爷前几天有些不舒服,生命体征却并无异常。凭着多年的临床经验,查房时,李晓莉暗暗地留了心。当天中午,郑大爷突然并发症急性发作,血氧急速下降,危及生命。李晓莉和医护人员迅速采取静脉补钾、高流量吸氧等措施急救,从死亡边缘把郑大爷拉了回来。

李晓莉所在的科室老年患者接近七成,对于这些老年患者,李晓莉为他们一人设计一套护理方案,细心照顾。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西甲抗疫故事〕10个简短的抗疫英雄小故事有哪些?》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