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我是广西南宁的,想养殖甲鱼,但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学到养殖技术…最佳答案首先要去书店买一些甲鱼养殖相关的书籍多学习一下,多了解了解甲鱼的生活习性。其次,你搞甲鱼养殖肯...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广西甲鱼联系电话,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我是广西南宁的,想养殖甲鱼,但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学到养殖技术…

我是广西南宁的,想养殖甲鱼,但不知道在哪里可以学到养殖技术…

最佳答案首先要去书店买一些甲鱼养殖相关的书籍多学习一下,多了解了解甲鱼的生活习性。其次,你搞甲鱼养殖肯定要买甲鱼苗。那你可以问供给你苗种的养殖户多学习参观,或者问他南宁周边的甲鱼养殖基地地址,再去是滴考察参观。希望能帮助你

怎么才能养好黄沙鳖

最佳答案黄沙鳖是中华鳖的地方种(生态型),它是西江水系特有的品种,分布于广西、广东的西江流域地区。过去,黄沙鳖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为的电、炸、滥捕等使黄沙鳖的资源已濒于枯竭。1990年后人工驯养黄沙鳖才逐渐在广西发展起来,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现在已形成了亲鳖培育、人工孵化、稚鳖养殖、幼鳖养殖、成鳖养殖、饲料配合、疾病防治等一系列比较成熟的养殖配套技术。黄沙鳖的成年个体比一般中华鳖重1~2倍,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加温越冬),1龄鳖达1千克,3龄鳖可达3~4千克,而一般中华鳖1龄仅重0.75千克左右,3龄鳖为1.5~2千克。黄沙鳖的裙边特别宽厚,肌肉特别发达结实,血液特别丰富,故可供食用的部分优于一般中华鳖,而且肉质鲜美,历来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其价格也居鳖的榜首。2002年在南宁市,一般中华鳖每千克售价60~80元,而黄沙鳖(体重1千克的商品鳖)每千克售价高达160~200元;在广东、香港,黄沙鳖已卖到每千克240元,市场前景看好。

1.黄沙鳖的形态特征

黄沙鳖体略扁平,呈椭圆形(雌鳖略呈圆形),背腹有头、尾、四肢(可缩入硬甲内)以及骨质构成的硬甲。整个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大部分。

(1)头

黄沙鳖的头较粗大,前端稍扁呈三角形,中央凹,两侧稍微隆起。头的前端有尖而光滑的吻部,吻端长,呈管状,称为“吻突”。吻突长约等于眼径,是采食的主要器官。上颌稍长于下颌,两颌均无齿,被唇瓣状的皮肤皱褶和角质喙,角质喙边缘锋利,用以咬碎螺、蚌等坚硬食物。口大,口裂向后伸达眼后缘。有发达的肌肉质舌,但不能伸展,仅具吞咽的功能。眼小,呈圆形,位于头部上方两侧。眼睛上方有眼睑,下方有瞬膜,眼后有圆形鼓膜,视觉敏锐。

(2)颈

黄沙鳖的颈较长,能伸缩,伸出后能前后左右摆动。头和颈长可达鳖甲的2/3~3/4,头伸出折向后方时,吻尖可达后肢部。

(3)躯干

黄沙鳖的躯干有背、腹两块甲板。背甲呈卵圆形、扁平,中央有凹沟,两侧稍隆起,两边有8个锯齿状突起。腹甲小于背甲,表面光洁平坦。背甲与腹甲之间由韧带组织相连接。躯体周边(背甲边缘)有一条比较宽厚的胶质裙边,有潜伏于泥沙和改变游动方向的辅助作用。

(4)四肢

黄沙鳖的四肢粗短,每肢有五趾,内侧三趾有锐利如钩的爪,这与鳖在陆地上爬行、攀登和挖洞相适应。趾间有蹼,这是利于在水中游泳的特殊构造。

(5)尾部

黄沙鳖的尾呈锥形,泄殖孔开口于尾部,纵裂形,呈星状孔。雌鳖尾部与裙边持平或不露出裙边,据此可以鉴别雌雄。

(6)体色

黄沙鳖幼小时背甲呈灰褐色,有6对对称的黑色斑点;腹部呈浅黄色微带红色,有5对对称的斑点,可作为识别黄沙鳖的标志。进入成年后,其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体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背甲及腹部斑点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退。从外观看,黄沙鳖的颜色比其他中华鳖(台湾鳖、湖南鳖)的灰褐色或灰绿色更受人们青睐。

2.黄沙鳖的内部构造

(1)骨骼系统

黄沙鳖的骨骼系统由背甲板、腹甲板、脊柱、头骨、肩带骨、前肢骨、腰带骨及后肢骨等部分组成。

背甲板前端有1块较宽的颈板,后接8节狭长而呈矩形的椎骨,其两侧各有8块肋骨,整个背甲共有25块小骨板以锯齿状骨缝缀合而成。腹甲骨共9块(包括上腹甲骨、中腹甲骨、下腹甲骨)。剑腹板1对,内腹板1块,中下腹板前后紧密连接成对,对与块均靠胶膜凝结。

(2)消化系统

黄沙鳖的消化系统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道包括口、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泄殖腔和泄殖孔等部分。消化腺由发达的肝脏、胆囊、胰脏、脾脏及肠腺等部分组成。

(3)肌肉系统

黄沙鳖的肌肉分为体肌和脏肌两部分。体肌具有一定形状的肌肉块,多数与背甲、腹甲相连接,四肢肌肉发达。

(4)呼吸系统

黄沙鳖是用肺呼吸的水陆两栖爬行动物,整个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空气从外鼻孔、鼻腔、内鼻孔、喉头经气管到达肺部。肺部是一对浅黑色的薄膜囊,紧贴在背甲的内侧。此外,在鳖的咽壁有许多颗粒状突起,粘膜富有微血管,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5)循环系统

黄沙鳖有静脉囊、二心耳、一心室。心室间有膈膜,但进化不完善,未能把心室彻底分隔为左右两个心室,动脉血和静脉血不能完全分开。肺动脉弧由心室右侧发出,分成左右肺动脉入肺。右大动脉弧由心室膈膜左侧发出,左大动脉弧由心室的中间偏右发出,左右大动脉最后相连成背大动脉,把血液输往各内脏器官。

(6)排泄系统

黄沙鳖的排泄系统和一般中华鳖一样,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排泄口组成。左右肾脏各有一条输尿管,开口于泄殖腔的尿道背壁,尿道的腹壁有膀胱。

(7)生殖系统

① 雌鳖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泄殖腔和泄殖孔等部分组成。卵巢由系膜牵附于体腔背壁的腹膜上,其内常有数十个乃至百余个不同发育阶段的黄色卵子。输卵管长而大,其前端呈喇叭形,开口于体腔前端;中段细而窄,分泌蛋白以包围卵子;后端扩大为子宫,有卵壳腺分泌纤维质的卵壳膜和钙质的卵壳来保护卵子;输卵管最后开口于泄殖腔的尿道背壁。

② 雄鳖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泄殖腔、泄殖孔和交配器等部分组成。精巢左右排列在肾脏内侧,是圆形的白色囊状体。输精管是由中肾管演变而来的,其后端与输尿管紧密并行,并开口于泄殖腔尿道的背壁。交配器为海绵体、肌肉纤维和血管丛的实体,背侧有沟,精液通过此沟输送到雌体泄殖腔内。

(8)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黄沙鳖的大脑半球发达,在大脑的前端为嗅叶,延长至鼻腔,中脑及小脑亦较发达。感觉器官有鼻、眼及内耳。嗅觉及触觉较发达,听觉敏锐。

3.黄沙鳖的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1)栖息环境

在自然界中,黄沙鳖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淡水水域中,常潜伏于水域岸边的树阴下或小草丛生的沙泥底质的浅水地带。特别喜欢在沙滩上晒背。冬天则潜伏在向阳的水底泥沙中或洞穴内。一般在夜阑人静时上岸活动进行猎食或产卵。

(2)冬眠

在南方地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水温降至18℃以下时,黄沙鳖便停止摄食,开始进入冬眠期。水温降至12℃时钻入水底泥沙中冬眠。冬眠期的长短因地而异,一般在惊蛰过后(南方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水温达到15℃时才开始复苏,20℃时活动、摄食慢慢加强,然后逐渐转入正常生活。

(3)呼吸

黄沙鳖是水陆两栖的爬行动物,但主要用肺呼吸,通常将头部和吻端伸出水面用鼻孔呼吸空气。一般每隔3~5分钟浮出水面呼吸1次,当水温高时,出水呼吸的次数增加。当黄沙鳖潜入水底泥沙里进行冬眠时,主要依靠咽喉部鳃状组织的辅助呼吸器官吸取水中的氧气,以维持冬眠期低微的生命活动。

(4)晒背

黄沙鳖喜欢其栖息的水域连接有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的沙滩。当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时(上午10时至下午1时),便爬到岸滩、岩石或人工晒背台上晒太阳,通常每天都要晒2~3个小时。其头足伸出,背部对着阳光,有的还翘起尾部,表现出一种非常怡然舒展的样子。温度较低时,稚鳖、幼鳖尤其喜欢晒背。通过晒背可以杀死其体表的寄生虫及细菌等病原体,也可使其背甲增厚变硬,增强其对外来侵袭的抵抗力。同时,温暖的阳光照射还会增加鳖的体温,有利于鳖体内的血液循环,促进鳖的生长。如果长期不能晒背,鳖会因生理失调而患病。因此,晒背设施在任何养殖方式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5)食性

黄沙鳖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食谱较为广泛,而且比较贪食。在自然条件下,幼鳖以水蚤、水生昆虫、水蚯蚓为主要饵料,成鳖以摄食鱼、虾、蟹、蛙、螺、蚌、蚬等动物为主,也摄食少量的植物如藻类、水草、瓜菜等。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鳖可食人工配合饲料、畜禽内脏、蚯蚓、蚕蛹、黄粉虫等。黄沙鳖的耐饿能力很强,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饿死,但会停止生长以致“掉膘”。在食物不足或放养密度过大时,大小混养会发生同类相残食的现象。

(6性情

黄沙鳖和其他中华鳖一样胆怯、机灵,稍有脚步声、水浪声和晃动的影子,就迅速潜入水中。黄沙鳖被捕获后,头部和四肢缩入甲壳内,但不时把头伸出张开嘴巴咬人。如果人的手指被咬住,它会把头和嘴紧缩在甲壳内,死死咬住不放,只有把它放在水中,使其处于自由状态,它才会松口。鳖集中在一起时,往往相互咬斗、厮打,各自咬住对方不松口。根据这种特性,在购买亲鳖和分级饲养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它们互相咬斗、厮杀,以免造成损伤、感染病原体而发病死亡。

(7)生长特性

① 黄沙鳖的生长与水温的关系:黄沙鳖是变温动物,它的生长与水温有着密切的关系。黄沙鳖的生长水温为25~35℃,最适水温为28~31℃,此时鳖摄食最强、代谢最旺、生长最快。水温在20~25℃时,黄沙鳖的摄食量明显减少,代谢降低,生长缓慢。水温低于20℃时,黄沙鳖几乎停止摄食,并开始潜入水底进入冬眠状态。水温超过35℃时,黄沙鳖摄食量也会减少,代谢降低,生长缓慢,出现伏暑现象。

② 黄沙鳖的生长与水质的关系:黄沙鳖虽用肺呼吸,但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中生活,所以水质的好坏对其生长有密切关系。饲养鳖的水体一般要求无毒、无污染、pH值为6.5~8.5、水中溶解氧为4~5.5毫克/升、氨含量不超过30毫克/升,水呈嫩绿色,透明度为20~30厘米。黄沙鳖的耐盐能力低,所以饲养黄沙鳖的水体含盐量必须在5‰以下。

③ 黄沙鳖的生长与池底质的关系:黄沙鳖每天除了摄食、晒背等活动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蛰伏于池底。为使黄沙鳖在池底活动和钻潜时不容易受伤,池底必须铺设10~15厘米厚、细软、不含石砾的泥沙,而且沙不能太粗。

④ 黄沙鳖的发育阶段与生长的关系:黄沙鳖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生长不同。刚孵化蜕壳的稚鳖生长缓慢;当个体重量达50克时,生长加快,日平均增重可达1克左右;当个体重量达100克时,生长明显加快,日平均增重可达2克。根据这一特点,在人工饲养中,要把握住黄沙鳖快速生长的最有效时期,强化鳖的饲料与饲养管理,以提高黄沙鳖的生长效率。

⑤ 黄沙鳖的性别与生长的关系:黄沙鳖雄鳖比雌鳖生长快。在人工控温条件下,一般中华鳖10~12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而黄沙鳖需要3年才能达到性成熟。黄沙鳖的个体比同龄的一般中华鳖大,成熟的雌鳖体重通常为3~4千克,而一般中华鳖仅为1.5千克左右。在同等的饲养条件下,黄沙鳖生长较快,而且黄沙鳖长到3~4千克后仍可继续长大,而一般中华鳖长到2千克后便长势缓慢。

(8)自然繁殖习性

黄沙鳖一般在4月中下旬水温稳定在25~27℃时开始产卵,6~7月为繁殖旺季。雌鳖一般在夜间10时至翌日凌晨产卵。一只体重1~2千克的黄沙鳖一年产卵3~5次,每次产卵10~28枚,平均每枚重5.8克,比一般中华鳖的卵重1.6克。在自然条件下,黄沙鳖卵的孵化期约60天。

山瑞鳖的过冬养殖方法

最佳答案一、养殖池 养殖池两个,为水泥沙浆砖砌,内壁抹光,池底平坦,一个建于三楼套间内的卫生间与厨房之间的空地上(1号池),另一个建于阳台上(2号池),面积均为1.8平方米(长1.5米、宽1.2米),池高0.5米。池底铺上5厘米厚的邕江细沙,蓄水深度20~25厘米。放养山瑞鳖苗种前,用浓度为5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药液彻底浸泡消毒养殖池。 二、种苗放养 山瑞鳖种苗购自南宁市三塘镇特种动物养殖场,为人工繁殖并经短期培育的稚鳖,平均体重10.8克,平均体长3.2厘米。稚鳖健康活泼、反应快、体质好。放养数量30只,前期3个月全部集中于1号池养殖,中后期(山瑞鳖体重长到100克左右)分一半到2号池养殖,分池时,尽量保证每个池的山瑞鳖大小一致。 三、饲养管理 1.饵料选择及投喂 饵料种类选择黄粉虫、鲜畜禽肝脏、新鲜鱼肉等。饵料台用木板制作并固定于池边,作为盛放饵料之用。水温在28~30℃时,每天喂3次,分别在8时、12时、17时投喂;水温在25~28℃时,每天喂2次,分别在9时、16时投喂。每次投喂量以投喂1小时后吃完或剩少许饵料为宜。黄粉虫主要用于前期投喂,可到花鸟市场购买黄粉虫种,用麦麸等饲料在家自己培育。畜禽肝脏、鱼肉等饵料到菜市场购买,在养殖前期要剁碎后投喂,在养殖中后期要切成小块投喂。 2.水质调节 依靠换水、换沙来调节水质。换水水源为食用自来水,也可选用江河水、水库水或井水。春夏季每天换水两次,秋冬季每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应在山瑞鳖吃完饵料后为宜,每次换水量为原池水的2/3。底沙每两个月换一次,每次全部换完,新沙用浓度为50毫克/升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放入鳖池。 3.水温和光照调冬春季,当水温低于25℃时,采用人工加温方法调节水温,加盖塑料薄膜保温。每个养殖池使用120瓦水槽用加温棒和60瓦电灯泡各一个,进行控制水温和增加光照,将水温控制在25~30℃之间,绝大部分时间控制在28~30℃之间。夏季水温超过32℃时,在池边用鸿运扇吹风降温。冬春季阳光充足时,拉开塑料薄膜,将山瑞鳖集中于阳台的2号池晒背,晒背最好在上午9~10点进行,每次晒背1~2小时,增加光照时间,促进钙和维生素d的转化和吸收,提高山瑞鳖的抗病力,也可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四、病害防治 每天必须把饵料台清洗干净,每周用浓度为50毫克/升高锰酸钾药液浸泡消毒一次。养殖过程中,每隔15天用浓度为10毫克/升高锰酸钾药液或3%食盐水加3%小苏打混合药液浸泡15~20分钟。如发现山瑞鳖有外伤时,用2%的碘酒涂抹患处。如发现个别山瑞鳖有拉肚子等肠胃炎时,立即用氟哌酸等药物(每10只山瑞鳖每次用1粒氟哌酸)拌饵料投喂,每天两次,连续用三天。如发现山瑞鳖食欲不振、反应迟钝时,用浓海带浸出液(每10千克水中加入切碎的干海带100克)浸泡三次,每天一次,每次30分钟。 山瑞鳖幼、成鳖的养殖池条件及放养技术 一、鳖池的建造 1.幼鳖池的建造 稚山瑞鳖经过越冬阶段,到翌年三四月份即进入幼鳖生长期。幼鳖池主要用来饲养幼鳖,由于幼鳖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比稚鳖强,因此幼鳖池的面积较大。幼鳖池建在室外,面积50~100平方米,池深70厘米,水深35厘米左右。池底铺10厘米厚的细沙,池四周的斜坡或池中心设休息台,其面积为池子的1/10。 2.成鳖池的建造 经常温养殖2年的山瑞鳖称为成鳖。成鳖池的建造要求不高,普通的鱼池也可用来饲养成鳖,面积以1~10亩为宜。池深1.5米左右,池底为自然土层,中央有30厘米厚的软泥或泥沙,池四周可留有30度的斜坡作为休息场。此外还要用水泥板或砖石护坡以防成鳖逃逸。 养鳖池四周必须设置牢固的防逃墙。防逃墙的高低按池内养鳖的个体大小决定,一般高出地面30~50厘米。防逃墙的顶部要有飘檐,檐口向池内伸出10厘米左右。饲养池内的进排水口套上防逃设施。 二、分级饲养与合理放养 过冬后的稚鳖放到幼鳖池前应按不同规格进行分级筛选,使不同规格的个体分别放于不同池内饲养,以防大欺小,致小的个体抢不到食物而影响生长。成鳖的放养也是如此。在饲料短缺的情况下,如同池放养规格不齐,易造成相互残食,影响成活及个体的生长。分级饲养一般每年进行1~2次。第一次在过冬后,第二次在冬眠前。 山瑞鳖的放养密度视其个体大小、饲养管理技术水平、给饵状况及饵料质量不同而异。如果饲养水平高,饵料来源丰富而且质量很好,放养密度可大些,反之则小些。一般每平方米放养10克的山瑞鳖5~10只,3龄的3~5只,4龄的1~2只。

鳖有哪些种类?

最佳答案鳖的种类有:

斑鳖

斑鳖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稀少极其珍贵,是比中华鲟更濒危的“水中大熊猫”。”WCS两栖爬行类物种项目协调员吕顺清介绍,斑鳖是龟类中最濒危物种,全球已知存活仅3只,其中苏州动物园1只、越南北部1只(2016年在还剑湖中死亡一只班鳖)、长沙动物园1只。

中华鳖

中华鳖在中国广泛分布,除新疆、西藏和青海外,其它各省均产,尤以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产量较高。伍惠生报道在湖北省发现红色鳖和白色鳖,是中华鳖的变异型。中华鳖化石发现于中国的上新世地层中。

珍珠鳖

分布于主要分部在美国中、南部,引入中国的 广东、广西等地养殖比较成功。

山瑞鳖

贵州、云南、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广西全境均有分布。以1978年的收购数为例,南宁百色地区占全境的67.7%,河池、柳州地区占27.1%,桂林及玉林、梧州地区少,国外分布于越南。

由于贵州多山,气候非常适合于甲鱼的生长,且甲鱼的品质非常好。目前当属梵净山系的甲鱼品质最优,因为梵净山地区受东南亚太平洋季风控制,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海洋季风影响十分显著,冬季受寒潮影响一般较小。

扩展资料:

鳖的生活习性

鳖是变温动物,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喜生活在江河、湖泊、池塘中。常浮到水面,伸出吻尖进行呼吸,也常在陆地活动晒背。鳖对外界温度变化十分敏感,生活规律与外界温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10-12℃时,鳖进入冬眠,杭嘉湖地区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后是鳖的冬眠期。

春季水温上升到15℃左右时,从冬眠中逐渐苏醒并开始摄食。20℃时,雌雄鳖进行交配产卵。鳖有护卵的习性.产卵后会在产卵地不远的水中守护.以防天敌伤害.25-30℃是鳖摄食生长的最适温度范围,也是人工养殖的最好季节。

超过33℃时,寻洞“避暑”。人工养殖中,因鳖生性好斗,大小鳖不宜混养。群体间恃强凌弱现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时会残食同类。鳖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鳖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鳖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鳖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南宁甲鱼》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