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陕西民俗文化的诗句(描写陕西地方特色的诗句有哪些)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陕西甲林传统文化分享,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关于陕西民俗文化的诗句(描写陕西地方特色的诗句有哪些)
![关于陕西民俗文化的诗句(描写陕西地方特色的诗句有哪些)](/uploads/2024-02-23/65d8257e78020.png)
最佳答案1.描写“陕西地方特色”的诗句有哪些
1、《朝饥食齑面甚美戏作》宋·陆游
一杯齑餺飥,手自芼油葱。
天上苏陀供,悬知未易同。
2、《贺陈述古弟章生子》宋·苏轼
郁葱佳气夜充闾,始见徐卿第二雏。
甚欲去为汤饼客,惟愁错写弄麞书。
参军新妇贤相敌,阿大中郎喜有馀。
我亦従来识英物,试教啼看定何如。
3、《饼赋》西晋·束皙
玄冬猛寒,清晨之会,涕冻鼻中,霜成口外.充虚解战,汤饼为最.弱似春绵,强似秋练,气勃郁以扬布,香气散而远遍.行人垂液于下风,童仆空瞧而邪盼.擎器者舔唇,立侍者干咽.搜索
4、《过土山寨》宋·黄庭坚
南风日日纵篙撑,
时喜北风将我行。
汤饼一杯银线乱,
蒌蒿如箸玉簪横。
5、《面条》现代·佚名
灯红酒绿三分醉,
穷村阔吏共闲聊,
小气如何能引凤,
除非碗里是金条。
2.找有关陕西的古诗写出包含陕西风土景致的诗,三句
王维《奉和圣制赐史供奉曲江宴应制》城上春云覆苑墙,江亭晚色静年芳.林花著雨燕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龙武新军深驻辇,芙蓉别殿漫焚香.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旁.杜甫《曲江对雨》南山低对紫云楼,翠影红阴瑞气浮.一种是春长富贵,大都为水也风流.争攀柳带千千手,间插花枝万万头.独向江边最惆怅,满衣尘土避王侯.李山甫《曲江二首》其一菖莆翻叶柳交枝,暗上莲舟鸟不知.更到无花最深处,玉楼金殿影参差.翠黛红妆画 中,共惊云色带微凤.箫管曲长吹未尽,花南水北雨蒙蒙.泉声遍野入芳洲,拥沫吹花草上流.落日行人渐无路,巢乌乳燕满高楼.卢纶《曲江春望》曲江初碧草初青,万毂千蹄匝岸行.倾国妖姬云鬓重,薄徒公子雪衫轻.琼镌狒 绕觥舞,金蹙辟邪拿拨鸣.柳絮杏花留不得,随风处处逐歌声.林宽《曲江》细草岸西东,酒旗摇水风.楼台在烟杪,鸥鹭下沙中.翠幄晴相接,芳洲夜暂空.何人赏秋景,兴与此时同?。
3.关于陕西有什么古诗词或名句
1、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唐代: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文:三秦之地护卫着巍巍长安,透过那风云烟雾遥望着蜀川。
三秦,指长安城附近的关中之地,即今陕西省潼关以西一带。
2、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五陵北原上,万古青濛濛。——唐代: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译文: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
关中:指今陕西中部地区。
3、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宋代: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译文:骑着马在长安古道上缓缓前行,道旁柳树上的秋蝉不住嘶鸣。
4、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唐代:卢照邻《长安古意》
译文:长安的大道连着各种小街小巷,水牛和白马,香木车子在街上来来往往。
5、青门柳枝软无力,东风吹作黄金色。——唐代:白居易《长安春》
译文:门外的杨柳无力的下垂着,春天的东风把柳枝吹成了金黄色。
4.有关陕西文化的对联
辞汉万户 送秦一锥 高超碧落 俯视红尘 入诸佛位 至涅盘城 受出家戒 发菩提心 惟楚有材 于豳斯馆 不从赤松子 安报黄石公 怒水盘根迅 雄关立壁危 前追齐尚父 后启武乡侯 峭石千重立 藤萝百道开 三川富陈迹 八水无停澜 万山拜其下 孤云卧此中 兴法南北寺 教滋东西方 一宗彰唯识 三塔耸云天 云烟超孽海 风雨润福田 足临清净地 身在图画中 诗满阑干横处 人立冰玉光中 爱敬古梅如宿士 护持新笋似婴儿 不嫌淡泊来相处 若厌清贫去不留 尘土己残香粉艳 云雨难忘日月新 称心好句欣先睹 入手奇文岂漫藏 丛花盛处松千尺 群鸟喧时鹤一声 丹心一片安炎鼎 浩气千秋壮属疆 但觉眼前生意满 须知世上苦人多 当头华岳三峰出 迎面黄河九曲来 道贯古今包宇宙 法尊圣贤驭人神 地平天成万世赖 沐日浴月百宝生 功拟新城恩泽普 洁闻丹陛鉴知真 古寺无灯凭月照 山门不锁待云封 顾误辨讹须守黑 分章析句合涂黄 海上六鳌承紫极 云中一鹤翥青霄 好山应待画中看 新诗似与梅竹分 华岳三峰凭槛立 黄河九曲抱关来 劲节千年依古洞 高风四海重名山 礼原一敬勤昭事 拜懔五时贵竭诚 两边峡束黄河去 万仞根连太屋幡 漉残醅翁葛巾迳 插遍野梅纱帽香 明哲保身轻富贵 英雄退步即神仙 莫虑藏修无乐地 还欲向善有名区 莫叹红颜沧宿草 尚留白粉艳春闺 你哄你我不哄你 人亏人天岂亏人 品齐东汉心原古 德播西京绩自奇 千古功名基事汉 一篇遗疏痛仇曹 千江有水千江月 万里无云万里天 千秋万古邻青嶂 地久天长偃白碉 清辉近接鄜州月 壮策长雄芦子关 绕槛荷花众香国 凭阑人影百东坡 仁昭今古依泉石 药有君臣起膏肓 上去便可入碧落 下来难免进红尘 神龙能作苍生雨 饮马常怀赤帝风 水宽山远烟霞回 天淡云闲今古同 谈经云海花飞雨 说法天都石点头 天下太平无一事 山中高卧有千秋 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 姓氏不妨偕豹隐 光茫终许看龙腾 绚采文疑堆锦绣 研朱笔合架珊瑚 一失足成千古恨 再回头已百年身 一世英名基事汉 历遍遗迹痛仇曹 医隐山林托迹远 仁昭今古惠民深 隐几松风生鹤梦 卷帘秋水望鹅群 莺花尚恋霓裳影 环佩空归月夜魂 玉楼烧炼延年药 正道兴修益寿丹 鸢飞鱼跃皆道妙 骏矩鸿规设法严 阅尽天下奇情事 方知世上路不平 在天甘作比翼鸟 于地愿为连理枝 昭阳殿里恩爱绝 马嵬坡下泥土新 种植成荫十年事 经营生计一身迂 自是君身有仙骨 何如此处学长生 俎豆千秋因教稼 馨香万古为明农 百二关河十年征戍 八千子弟九塞声名 存上等心享下等福 在高处立向阔处行 锦缋括羽瑰宝毕至 冰壶玉尺纤尘弗污 巨蟒道安羸驼转健 熟羊告毒烹鲤言机 难解网蛛共销呼鸽 信传战马约复放獐 岂有此理谁也不信 真正妙绝到此方知 生也千古死也千古 功满三秦怨满三秦 室有澹台与商公事 人非安石莫尚清淡 三间房不怕狂风暴雨 一世清读书卖水为生 石诡松奇自是有仙骨 僧闲云懒到来生隐心 书为治世之珍追百韵 德乃传家之宝效三公 四大皆空来者皆为仙 三山尽秀观者尽上宾 茶熟香清有客到门可喜 鸟啼花落无人亦自有人 法非法非非法舍非非法 门无门无无门入无无门 剧怜帝王风流名花名酒 谁似太真佳宠倾国倾城 你一刀我一枪虽杀未恼 轿上来马上去非走不行 奇乎!不奇,不奇也奇 园耶?是园,是园非园 首显初传肇灵光于圣祖 命先生后封宝印兮神孙 拓土建邦传四百兆贵胄 开物承务启五千载文明 心上有天可以焚香告夜 意中无我自然与物同春 一饭一粥当思来处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出地维艰 一片野心都被白云锁住 九重恩诏休教丹凤衔来 运帷幄之筹谋小心谨慎 本圣贤之学问一德始终 八景环山夜对凤凰楼上月 二水绕座晨望嘉岭塔边烟 白石有灵佑我去来安且吉 青山不语知他楚汉是耶非 此秦关百二河山奇谋独运 辅汉家统一事业成功不居 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 持身正大见吾不拜又何妨 担驰载星且共岑苔吟夜月 文披垂露便看玉笋坐春风 地接龙门多士须联鱼贯队 恩开虎榜嘉宾同拜鹿鸣歌 地近丹泉岩涌飞流千嶂雪 院近紫石云开曲径一茅蓬。
5.关于“陕西”的诗词有哪些
陕西开胜壤,召南分沃畴。年代: 唐 作者: 骆宾王《至分陕》
广立湖中义学,盛集陕西义社,良法自家传。年代: 宋 作者: 无名氏《水调歌头·昭代数人物》
孤客秋风里,驱车入陕西。年代: 唐 作者: 顾非熊《秋日陕州道中作》
陕西的秦家得了风水,他那蚕食方法起的心高。年代: 清 作者: 贾凫西《木皮散人鼓词》
唐君常欲为陕西官,慨然有功名之志。年代: 宋 作者: 苏辙《送唐觐》
刺史莫嫌迎候远,相公新送陕西回。年代: 宋 作者: 郭奕《题漫天坡》
自从陕西有斯人,灾祸年来何太频。年代: 明 作者: 韩邦靖《长安宫女行》
当时陕西有廖大,此事恐是兹人专。年代: 明 作者: 韩邦靖《长安宫女行》
莫忘交游分,从来事一同。年代: 唐 作者: 罗隐《陕西晚思》
肴函为客乐,巴蜀故乡荣。年代: 宋 作者: 晁说之《送蒲君赴陕西漕属》
释义以及诗人简介
1. 肥沃的田畴。 唐 骆宾王 《至分陕》诗:“ 陕 西开胜壤, 召 南分沃畴。”
2. 骆宾王(约638—684),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唐代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3. 顾非熊,[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不详,姑苏人,顾况之子。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开成初年前后在世。少俊悟,一览成诵。性滑稽,好凌轹。困举场三十年。武宗久闻其诗名,会昌五年,(公元八四五年)放榜,仍无其名,怪之。乃勑有司进所试文章,追榜放令及第。大中间,为盱眙尉,不乐奉迎,更厌鞭挞,乃弃官隐茅山。王建有诗送别。后不知所终。非熊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4. 苏辙(1039-1112),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佑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
5. 韩愈(768~824) 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邓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6.有关民风民俗的诗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唐·杜牧《清明》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 “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宋 苏东坡 “江上冰销岸青青,三三五五踏青行。”
宋朝 苏辙(踏青) 春节的诗歌: 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端午节: 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夕: 古诗十九首之一 (汉)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元宵: 《上元夜》(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诗曰(宋)姜白石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 冬至: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7.赞扬陕西的古诗词和名句
威弧不能弦,自尔无宁岁。
川谷血横流,豺狼沸相噬。
天子从北来,长驱振凋敝。
顿兵岐梁下,却跨沙漠裔。
二京陷未收,四极我得制。
萧索汉水清,缅通淮湖税。
使者纷星散,王纲尚旒缀。
南伯从事贤,君行立谈际。
生知七曜历,手画三军势。
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
幕府辍谏官,朝廷无此例。
至尊方旰食,仗尔布嘉惠。
补阙暮征入,柱史晨征憩。
正当艰难时,实藉长久计。
回风吹独树,白日照执袂。
恸哭苍烟根,山门万重闭。
居人莽牢落,游子方迢递。
裴回悲生离,局促老一世。
陶唐歌遗民,后汉更列帝。
恨无匡复姿,聊欲从此逝。
8.描写陕西的诗词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宋】辛弃疾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过华清宫杜牧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手环堵。唐 杜甫
长安白日照春空,绿杨结烟垂袅风。唐 李白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贾岛
豪家沽酒长安陌,一旦起楼高百尺。韦应物《酒肆行》
三月三日空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杜甫《丽人行》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城外春风吹酒旗,行人挥袂日落时。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唐
9.陕西的民俗谚语
十大陕西风俗习惯
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陕西十大怪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生活。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东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方式。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益、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碗盆难分开、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不坐蹲起来、唱戏吼起来等。
陕西文化特色
最佳答案陕西文化特色
陕西文化特色,中国的历史有上下几千年,中国有很多的城市,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精华部分,而且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以下为大家分享陕西文化特色。
陕西文化特色1
合阳提线木偶戏
合阳提线木偶戏(又称“合阳线胡”),地处渭南黄河之滨,与山西西部地区相邻,是中国北方提线木偶的独有之秀。
明末清初,号称“关中八高士”之一的郃阳举人李灌(向若)对线戏的唱腔、音乐、剧目及木偶制作等方面作了较大改革,使其更趋于完整化、戏曲化。清乾隆、嘉庆、同治年间曾多次前往苏州、扬州、北京等地演出,影响极大。
该剧种包含了提、拨、勾、挑、扭、抡、闪、摇等技巧和创造性的独有特技,赋予提线木偶以艺术生命,使之栩栩如生。线戏的唱腔、音乐苍凉悲壮、委婉细腻,多具秦地特色。乐器演奏拥有铮子、截子等特种乐器别具一格,特色鲜明。传统剧目意境美妙、文字优美,具有较高的文学性。
解放后,一些剧目被移植改编为舞台剧目,在省内外享有声誉。该剧种目前人才匮乏,市场萧条,直接影响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如何保护这一传统剧种,是当前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是西北地区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信天游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
陕北说书的传统表演形式是艺人采用陕北方言,手持三弦或琵琶自弹自唱、说唱相间地叙述故事。根据伴奏乐器的不同,或称之为“三弦书”,或称之为“琵琶书”。
20世纪三四十年代,陕北说书在著名艺人韩起祥等的改造下,发展成一人同时操用大三弦(或琵琶)、梆子、耍板、名叫“麻喳喳”的击节木片和小锣(或钹)五种乐器进行伴奏的曲艺说书形式。
陕北说书的唱词通俗流畅,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曲调比较丰富,风格激扬粗犷,素有“九腔十八调”之称,其中常用的有【单音调】、【双音调】、【西凉调】、【山东腔】、【平调】、【哭调】、【对对调】、【武调】等。
陕北说书的传统节目很多,其中代表性的长篇有《花柳记》《摇钱记》《观灯记》《雕翎扇》等,短段有《张七姐下凡》等。从20世纪40年代起,陕甘宁边区文协成立了说书组,由新文艺工作者林山等帮助韩起祥和其他艺人陆续编演了一些配合革命斗争的新书目
如《刘巧团圆》《王丕勤走南路》《宜川大胜利》《翻身记》《我给毛主席说书》等。韩起祥和刘绪旺、党福祥、王进考等是富有影响的陕北说书名艺人。近些年来,陕北说书的发展陷入困境,老艺人们逐渐离世,艺术传承后继乏人需扶持和保护。
凤翔彩塑
凤翔彩塑是一种民间工艺美术品。它是将粘土和纸浆搅拌成塑泥,先制好模子,翻成胎胚凉干,上白色底粉,随后涂彩,绘画和上光即成。泥塑大都是空心圆塑体,也有浮雕式的挂件,既是儿童喜爱的玩具,也是陕西的旅游纪念品。
凤翔彩绘泥偶属于陕西省的特产,是一种泥制民间工艺美术品,也是极受儿童喜爱的玩具。其创作基地主要集中在凤翔城东六道营一带。
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凤翔县位于关中平原西部,境内出土的春秋战国及汉唐墓葬中均有泥塑的陪葬陶俑,可见其泥塑工艺历史之久。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打下江山之后,将他的第六兵营解甲归田,落户于此,此后这一带就被称作“六道营”,流传至今。
凤翔彩泥偶品类繁多,大致可分挂件、摆件、手玩件。其大小尺寸不等,大的有30至40厘米的,小的只有几厘米。20世纪60年代前,六营村及周边村有三百多户农家生产泥塑,现在只有胡深、胡新民、胡永兴、韩锁存、杜银等艺人利用农闲时从事泥塑创作与生产。
凤翔木版年画
凤翔木版年画产自陕西省关中平原西部的凤翔县,是中国知名的木版年画产区,是中国民间年画其中的`一大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被国外收藏家赞誉为“东方智慧的结晶”,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馆皆有收藏。
凤翔木版年画,主要分为门画、十美画、风俗画、戏剧故事画、家宅六神画和窗花画六类;品种最多的时候有六百多种,现在经过木板年画的第二十代传人邰立平数十年的恢复、挖掘、整理和创新的有三百多种。
木版年画是宝鸡民间艺术中一枝古老独特、别具风采的艺术奇葩,深受关中广大农村群众的喜爱。
宝鸡的木版年画主要在风翔,风翔木版年画继承、发扬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线条手法,同时吸收了历代寺庙壁画、石刻笔法、刀功特点,以线刻为主,线条刚劲有力,简明质朴,生动大方;
色彩以红、绿、黄、紫为主,再衬以黑色线条,对比强烈,生活气息浓郁,形象丰满逼真。印刷时先用颜色印染天地,再开红光、涂胭脂、加重彩,后套黑线主版。画面既和谐朴实,又生动别致。
陕西文化特色2
1、腰鼓是陕北各地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鼓舞形式,尤以延安地区安塞县,榆林地区的横山、米脂、榆林等地最为盛行,是陕西民间舞蹈具有较大影响的舞种之一。
安塞腰鼓是陕北腰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多在重大节日庆祝、庆典、庙会中演出,在2006 年,“安塞腰鼓”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陕西民歌根据地域特征和艺术特点分为陕北民歌、陕南民歌和关中民歌。陕北民歌种类繁多,当地俗称“山曲”或“酸曲”,有信天游、小调、劳动号子、榆林小曲、陕北套曲等 20多个曲种,其中信天游最富有特色、流传最广。
陕南民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紫阳民歌是陕南民歌中最具代表性的曲种,代表性曲目有《郎在对门唱山歌》《南山竹子》等。关中民歌有船工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等曲种和各种小调。
3、陕西皮影戏起源于汉代以前,发源地在华县,鼎盛于唐代,又称“影戏”“影子戏”,流传于民间,保留着民间说书的历史痕迹,是近代陕西诸种戏曲的前身。
其唱腔数十种,以老腔、碗碗腔、阿官腔、弦板腔、秦腔五大调较为普遍,辅之陕北、陕南及关中各种道情。皮影戏的传统剧目有《游西湖》《哪吒闹海》《古城会》《会阵招亲》等。
4、“社火”是陕西民间一种广泛的、传统的、规模壮观的群众娱乐活动,来源于古代先民对土地与火的崇拜。
陕西“社火”通常在正月、节日盛会或庙会演出,包括鼓乐、芯子、高跷、竹马、旱船、秧歌、舞龙、舞狮、花灯等。关中是陕西社火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宝鸡更是被誉为“中国社火之乡”。
5、面花俗称“花花馍”,属面塑艺术,种类有婚礼、丧礼、寿礼、节日花馍。面花起源于汉族民间祭祀活动,源于汉代,成于唐代,盛于宋代
到了明代之后,面花就广泛流行于民间,清末,北京还出现了专门制作面人的艺人。面花自古盛行于北方民间,形式丰富多彩,品类繁多,其中尤以合阳、华县面花为佳。
陕西文化特色3
陕西酒文化介绍
西安,喝稠酒的去处,据说,郭沫若1956年来西安时,曾在此处尽享秦地佳肴美味,还喝了稠酒,并且在酒足饭饱以后针对稠酒发表评论曰:“不像酒,胜似酒。” 稠酒是陕西陕北汉族特色的农家自酿酒。
久为人们传唱的“热腾腾的油糕摆桌上,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说的正是陕北稠酒,呈米糊状,浑浊黄稠,如黄河万里浊水。陕北人也叫它“甜酒”、“浑酒”,又因为制作过程有一个蒸为糕的阶段,也叫做“糕酒”。
各家各户,只在过年时做。做得好的,甜;做得不好,酸。各家各户的稠酒味道不同,因为酸甜程度各不相同。既有原料的不同,也有工艺的差异。的稠酒是酸甜适度的。 近来陕北稠酒声名鹊起,以香甜可口绿色保健而走出黄土地,风行于都市之街衢里巷。
稠酒之好,首在普及。在陕北,稠酒是家常饭,更是年茶饭。做稠酒是陕北婆姨们展示厨艺的重要内容之一。虽然没有“斗酒”之类的评比活动,在一个村子里,自有公认做稠酒的婆姨。
到腊月做年茶饭的时候,婆姨们常常互相讨教,而淳朴的陕北人总会倾囊相授,更有热心肠婆姨上门指导,甚至越俎代庖。而过年气氛更为热烈。年年如此,使陕北稠酒的工艺更为成熟稳定,浓郁的酒香早已溢出了黄土地,飘向神州四方。
稠酒文化悠久,见诸史册,始于商周时期,至今已三千多年。我国早的医学文献《内经》里,曾多次提到“醪醴”,这“醪醴”就是稠酒的前身。原汁不加浆者叫 “撇醅”。《诗经·周颂》里有“为酒为醴”的诗句。
《汉书·楚元王传》也有元王为穆生设醴的记载,北魏高阳郡太守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称为“白醪”。 盛唐时期,古长安(今西安市)长乐坊出美酒,在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有所反映。而且酿造技艺有了进一步提高,朝野上下,莫不嗜饮。
宋陆游曾说:“唐人爱饮甜酒”。《清异录》所载“李太白好饮玉浮梁”,指的就是古代的稠酒。 唐代诗人也多有吟咏,如韩愈的“一尊春酒甘如饴”
杜甫的“不放春醪如蜜甜”和他的《饮中八仙歌》里的“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酒和“贵妃醉酒”的酒,就是没有加浆的“撇醅”稠酒。
稠酒的酒精含量在10度以下,即便是老人和孩子,也可以喝上个一碗两碗。稠酒可加热后饮用,加热时放进糖桂花口感。
传统文化都有哪些?
最佳答案1、舞狮
舞狮,是中国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民间都以舞狮来助兴。狮子是由彩布条制作而成的,每头狮子有两个人合作表演,一人舞头,一人舞尾。表演者在锣鼓音乐下,装扮成狮子的样子,做出狮子的各种形态动作。
2、风筝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
3、泥人
泥人是雕塑的一种,使用泥土(天津西郊区古河道地下一米红色黏土为佳)为原料,多表现人物。著名的艺人有泥人张。
4、八卦
八卦,是中国古老文化的深奥概念,是一套用三组阴阳组成的形而上的哲学符号。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巽代表风,震代表雷,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
5、南拳北腿
中国古代武术素有南拳北腿之分,风格迥异,特点鲜明。日出于泰山之巅,空旷间,大开大合,蹿纵跳跃,舒展大方,这是北派武术的特点;月悬于小桥之上,竹林间,短桥寸劲,阔幅沉马,迅疾紧凑,此乃南派武术的特点。
中国有哪些民间传统文化?
最佳答案你好朋友,中国的传统文化可谓是博大精深、繁杂浩瀚,通过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可以看出中国的悠久历史和文明。我所知道和总结的有以下,仅是以管窥豹。
首先是传统节日:
春节:在中国,许多民族与地区都有过春节的习俗,其本意在于除旧布新,送往迎来。大年三十之前,人们置办年货,清扫卫生。三十那天,贴门神、春联,挂年画、红灯,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大年三十夜晚叫“除夕”,即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一般人家都要围在一起吃上一顿“年夜饭”,称“团年”。午夜时,还要燃放爆竹。春节时吃饺子,是中国北方的民间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也就是新旧交替从子时开始。在中国南方,春节时多吃年糕,取“年年高”之意。
元宵节:在中国,农历正月十五晚上,人们有观灯、吃元宵的习俗,故把这一天称为元宵节。
元宵节吃元宵是相沿已久的习俗。早在1000多年前就有元宵这种食品,原先叫“汤元子”,后改为元宵,象征家人团圆、和睦、吉利。
元宵节以观灯为喜乐之事,故又称“灯节”,据《文乐书》记载,汉明帝时期提倡佛法,敕令在元宵节点灯敬佛,这首开元宵节放灯的先例。唐宋时,元宵节观灯的习俗已广为流传。清代灯节更盛,并一直延续至今。
元宵节也是民间花会,即各种民间技艺、舞蹈荟萃、竞相表演比赛的节日。
清明节: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清明节至今已流传了2000多年。远在春秋时代,人们就运用圭表测量日影的办法,定出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4个节气。到秦汉时,又确定了二十四节气,自此就有了清明这个节令。届时风和日丽,春意盎然,人们有放纸鸢(风筝)、荡秋千、踏青、游春、栽柳、斗鸥和拔河等活动。自唐代以来,把清明节与寒食节(冬至后的第105天)混同起来,统称清明节。祭祖扫墓、禁火寒食便成为清明节的主要内容。
端午节:农历的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又名端阳、重年、重五,到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端午节的来历,其说不一,认为端午节始源于爱国诗人屈原的忌日流传最广。人民怀念屈原,便把他投汩罗江殉国的五月初五这一天定为端午节。
过节这一天包粽子、吃粽子、划龙舟便成为中国人民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后来,这种习俗流传到日本、朝鲜和东南亚等国。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又叫“仲秋节”。过中秋节,起于汉代。到宋代,中秋节便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了。
中秋赏月、中秋祭月、吃月饼,是中秋佳节的主要内容。每到中秋之夜,当月亮升起后,在庭院设案,供品有月饼、瓜果等。月祭完毕,全家人一起吃“团圆酒”、“赏月饭”,并对望月亮向远在异地的亲人表达思念之情。除此之外,各地还有不少有趣的习俗,但都以“花好月圆”、吉祥如意为主题。
重阳节:董阳节在农历九月初九。古人认为九为阳数,两九相重为重九,两阳相重为重阳,所以九月初九既称“重九”,又叫“重阳”。
其它的传统文化有:
中国书法、篆刻印章、中国结、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秦砖汉瓦、兵马俑、桃花扇、景泰蓝、玉雕、中国漆器、红灯笼(宫灯、纱灯)
木版水印、甲骨文、钟鼎文、汉代竹简
茶、中药、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彩陶、紫砂壶、蜡染、中国瓷器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 鼎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写意画、太极图
石狮、飞天、太极
对联、门神、年画、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大熊猫、鲤鱼、芭蕉扇、风箱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泥人面塑、锄头、清朝大辫子、铜镜、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筷子
华表、牌坊、长城、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井、黄土、民宅
汉字、数字8、6、4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金元宝、如意、烛台、罗盘、八卦、司南、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黄包车、鼻烟壶、鸟笼、长命锁、糖葫芦
玉佩、鹫、千层底、刺绣、丝绸、檐
另外我国有各种各样的传统节日,很多事情有各种礼仪和习俗……
每个地方还有地方和民族的特色。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关于陕西民俗文化的诗句(描写陕西地方特色的诗句有哪些)》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333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