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关于足球赛制的问题!懂的回答.最佳答案1, 除英超外,其他联赛直接红牌一般停赛一场,但是如果有其他附加原因(如恶意伤人、挑衅球迷等),可由专业部门议定酌情加停。英超是停...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竞彩足球西甲英冠,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关于足球赛制的问题!懂的回答.

关于足球赛制的问题!懂的回答.

最佳答案1, 除英超外,其他联赛直接红牌一般停赛一场,但是如果有其他附加原因(如恶意伤人、挑衅球迷等),可由专业部门议定酌情加停。

英超是停三场,但如果一名球员在单赛季中第二次得到红牌则在停一场的基础上追加一场,第三次则追加两场

2,英超:4月12日之前,5张停一场,再累积8张(前面已停赛的5张也算其中)再停一场,累积到11张则纪律委员会对其进行额外处罚。

西甲:五张

意甲:四张

德甲:五张

3 关于第三个问题,实际上是这样的,在1998年之前确实是分开的,但是现在已经完全混了,也就是说C罗在联赛中被罚下,如果他不上诉,就会在接下来的一场比赛里丧失资格,不管是联赛杯还是足总杯。

关于上诉:球员如果对判决不满意,可以向纪律委员会进行上诉,上诉期限为次日的中午12点前,纪律委员会一般有3天的时间回应是否接到上诉,在接到上诉后,纪律委员会有10天的处理时间,前前后后加起来,2周!如果不进行上诉,则直接进行处罚,不推后。而在这两周中,球员还可以正常参赛。

不过,如果你要上诉首先要确定自己是杯冤枉了,如果是很正确的判罚你上诉很可能会导致更严重的处罚。

4 除英超外其他联赛中杯赛和联赛是独立进行的两个赛事,红黄牌不混罚。

5 英冠.英甲.英乙等同于英超,全部混罚。

6 假如C罗在英联杯拿到红牌,如果下一场是是英超联赛的话,他就要被罚停赛了,反过来一样

为什么英超西甲没有共用球场的现象,而德甲意甲却相对普遍?

最佳答案穷是主要原因.二是球迷都是伪球迷!埃弗顿人说的好:一个球场怎么能一半是红一半是蓝呢真正的球迷是接受不了的.我不信米兰双次真的穷到连修个体育场的钱都没有.英格兰地区级别的球队都丢不起这人!

西甲好像还是有共用球场的,英超只可能出现一种共用情况,就是像那年曼城把缅因路改成城市体育场,当时他们还很穷,所以就在老特拉福德踢了几个月,当时继海也作了回老特拉福德的主人.曼联以前也在缅因路踢过.

德甲球队在欧冠遭英超球队团灭,是“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的竞争力吗?

最佳答案“50+1”政策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但是否该考虑撤销该政策目前依然扑朔离迷。

目前欧冠以及欧联杯的第一轮淘汰赛已经全部结束,六支代表的德甲参加欧战的球队,居然只有法兰克福一支球队成功晋级,其余如拜仁、多特等强队均折戟沉沙。在欧冠赛场上,更是出现了拜仁、沙尔克04与多特在八分之一决赛中被英超球队团灭的惨剧。

德甲球队虽然低调,但其在欧战上的竞争力并不弱。德甲球队不仅常年能进入欧冠四强,在2013年还有过拜仁与多特会师欧冠决赛的盛况。仅仅数年,德甲被衰落至此。不少球迷甚至德甲俱乐部的管理者认为,罪魁祸首在于德甲实行多年的“50+1”政策。他们认为,正是由于这一政策的限制,导致德甲球队得不到足够的投资,自然竞争不过其他联赛。

那么,“50+1”政策究竟是什么?它是否限制了德甲球队在欧战上的竞争力?让我们细细道来。

“50+1”政策及其目的是什么?

“50+1”政策的具体规定比较复杂,我们只要知道下面这一简化版的规定内容即可:在各德国地区注册的职业足球俱乐部中,球迷会员群体在俱乐部中的投票权必须超过总票数的一半。也就是说,球迷会员群体实际上决定了俱乐部决策是否能够通过与实行。

首先,“50+1”的意思实际上是指球迷会员拥有一半的投票权,而并非真的是51%的投票权;其次,这一政策只对职业球队有效,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最后,拥有投票权的并不是所有的球迷,而是成为该俱乐部的会员们。

不过,即使如此,球迷们的意见对于德甲俱乐部的决策也非常重要。即使大如拜仁这样的德甲巨无霸,在遇到如主席选举之类的大事时也必须召集所有会员进行投票。

很显然,“50+1”政策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俱乐部是球迷们的俱乐部,而不是资本手中的玩具。德国的足球俱乐部和欧洲其他大部分俱乐部一样,最初都是由当地民众自发组织起来的,并在民间足协的组织下聚在一起形成大的联赛,可以说是真正的“源于人民”。为了保证球迷们始终是足球的主导者,这才有了“50+1”政策。

“50+1”政策对德国足球有哪些影响?

在“50+1”政策的保护之下,德甲联赛堪称欧洲乃至全球足球联赛当中的一股清流。即使在西甲、意甲与法甲联赛,仍然有许多小球度因为战绩较差等原因吸引不到足够的球迷,每次主场比赛看台上都冷冷清清。

而在德甲联赛,由于“50+1”政策的原因,球迷们深刻地体会到了俱乐部与自己的紧密联系,因此几乎每场比赛球场都能坐满,几乎每支球队的主场气氛都堪称魔鬼主场。德甲官方一直骄傲地称自己这里有“最纯粹的足球”,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50+1”政策。

但是,“50+1”政策最大的不利之处就是限制了资本对于俱乐部的投资。“50+1”政策本身并不限制外来资金的注入,但即使投入再多,由于该政策规定球迷会员群体必须占有一半的投票权,投资方依旧无法掌控俱乐部。光投钱但是拿不到决策权,如果真有哪个资本家愿意这么干,那他不应该叫资本家,而是应该叫慈善家了。

除了“50+1”政策,德国联赛还有着全世界最为严格的财政审查制度,基本上要求每家职业俱乐部都要做到盈利。如果近几年亏损太多,那就将被毫不留情地取消参赛资格。因此,德甲俱乐部基本搞不了什么抵押贷款之类的骚操作,再加上“50+1”政策对投资的限制,各德甲俱乐部对财政支出只能严格控制。

一个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多特蒙德俱乐部。大黄蜂于上世纪末曾经击败尤文图斯拿到过欧冠冠军,那时的多特蒙德兵强马壮,可谓是德甲俱乐部的代表。换做其他联赛的俱乐部,很有可能就会继续加大投资,把自己的主力队员留住,争取多拿几个冠军。

然而,受困于“50+1”政策,拿不到投资的多特蒙德为了保持竞争力,不得不硬扛着给主力球员加薪,结果短短两年之内就到了破产的边缘。为了不被勒令降级,多特蒙德只能将自己的训练场以地皮的形式卖掉,之后再租回来使用。如此挣扎了十年的时间,多特才将自己的训练场赎回,并等到了自己的下一段辉煌。

另一个例子就是德甲“班霸”拜仁。拜仁慕尼黑由于经常从德甲其他球队买人,因此落了个“挖掘机”的恶名。然而,在财大气粗的“西超”与英超球队面前,拜仁也只能算个中产阶级。年年花几亿欧元的皇马巴萨与曼市双雄自不必多说,就连一向以抠门著称的阿森纳,其转会支出也经常比拜仁要多

在这个身价上亿的时代,拜仁的引援身价记录依然是哈维-马丁内斯的4000万欧元,德甲在转会市场上的竞争力可想而知。本赛季拜仁被淘汰出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阵容严重老化而无力及时更新。从这个角度来看,说“50+1”政策削弱了德甲球队的竞争力,其实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取消“50+1”政策?德国球迷们可能不答应。

既然“50+1”政策极大地限制了俱乐部的投资,那为什么不向德甲官方提议取消它呢?事实上,关于“50+1”政策是否该被取消的讨论几乎每个赛季都有,但最终都没有了下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国本地球迷对该政策的大力支持。

之前我们已经说到过,正是因为“50+1”政策的保护,使得德国球迷始终是当地俱乐部的主人。如果没有这一政策,资本必然会大量进入德国的足球市场,那么球迷对俱乐部的投票权也将迅速失去。正因如此,自“50+1”政策诞生的第一天起,广大的德国球迷就成为了它最坚实的天然盟友。

德国球迷不仅不希望自己的俱乐部成为资本家的玩具,对于其他试图破坏“50+1”政策的俱乐部,他们也会自发地排斥甚至痛恨。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为了绕开“50+1”政策的规定,莱比锡红牛俱乐部的球迷会员名额只有八人,并且八人都是在红牛公司持有股份的高管或老员工,这样一来红牛公司实际上对莱比锡红牛有着100%的决策权。

对于这样一支破坏传统的球队,德国球迷们表现出了充分的痛恨。自莱比锡红牛还在低级别联赛开始,这支球队的比赛就充满了不平静。对手的球迷不仅会对他们辱骂整场,甚至还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举动:不只一次有人在莱比锡热身的草皮里撒铁钉!德国球迷对“50+1”政策的维护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虽然有部分球迷对于取消“50+1”政策持积极态度(尤其是新生代的德国球迷们),但总体来说,反对的声音还是占到了大多数。在球迷们如此激烈的反对之下,即使许多德甲俱乐部都提出过取消“50+1”,但最终也只能作罢。

有没有办法绕开“50+1”政策?

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都需要遵守“50+1”政策。“50+1”政策中有一条豁免条款:如果一支球队在该政策执行之前已经由同一投资者连续投资20年,那么该球队就可以不用遵守“50+1”条款。

比如勒沃库森,这支外号为“药厂”的俱乐部是由著名制药公司拜耳集团成立的,它最初其实就是拜耳员工组成的“厂队”;而沃尔夫斯堡是由大众集团成立的“厂队”。这两支俱乐部在“50+1”政策执行之前就已由各自的公司投资超过20年,所以他们不需要遵守“50+1”政策。当然,现在拜耳集团与大众集团基本也不怎么投资了,这两支球队基本是盈亏自负。

前面我们说过,“50+1”政策只适用于职业球队,即德甲与德乙俱乐部。那么,如果一支由资本投资的球队升上了德乙甚至德甲,那又该怎么办呢?也许你会觉得很奇怪,德丙甚至更低级别的俱乐部有什么好投资的?但这样奇葩的情况却真的出现了,还出现过两次:

第一支球队是霍芬海姆。霍芬海姆原本只是德国一个小村镇的低级别球队(这也是其绰号“霍村”的来历),但在当地老板霍普的大力投资下,霍芬海姆完成了联赛级别的三连跳,并于08年升入德甲联赛。

当霍芬海姆于07年升入德乙时,德国足协就有些头痛了:霍普是从1989年就开始投资霍芬海姆了,那时候的霍芬海姆甚至只混迹于德国第四级别联赛,自然不用遵守“50+1”政策。现在他们升上来了,要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话语权,总有种过河拆桥的意味。

然而,德国足协仅仅施了一下压,霍村的球迷们就先倒戈了:他们组织集会,主动要求老板霍普放弃对俱乐部的投资!在一番沟通之后,霍普保留了49%的决策权,但这位投资俱乐部将近20年的霍芬海姆本地人估计也寒心了。从此以后,他对霍村的投入就大大减少了。

另一个例子就是之前提到过的莱比锡红牛。为了绕开“50+1”政策,红牛集团也是从低级别就买下了莱比锡这支球队,并用八名红牛员工组成了所谓的球迷会员团体。除此之外,为了规避德国足协不允许在队名中体现商业元素的规定,红牛集团将队名中的缩写“RB”解释成了德语中的“RasenBall”,即“草地球”。当然,明眼人都知道这个“RB”实际上是英文“RedBull”的缩写。

是否真的有必要取消“50+1”政策?

说一千道一万,之所以在几乎所有德国球迷都反对的情况下,还有这么多俱乐部想要摆脱“50+1”政策的制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钱。由于没有投资,即使是拜仁这样的豪强也经常在转会市场上受制于人,更不用说其他的德甲俱乐部了。

近几年来,从德甲被挖走的顶级球员数不胜数,如姆希塔良、奥巴梅扬、萨内与比达尔等;但从其他联赛加盟德甲的却都只是格纳布里、科曼、巴舒亚伊与帕科等差一级别的球员,唯一可称得上巨星的J罗目前还只是租借,拜仁为了从皇马买断他甚至有可能花费一整个夏窗的预算

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德甲是全世界财政最健康的联赛之一,这和各俱乐部由于“50+1”政策养成的良好习惯不无关系。意甲与西甲每年都会有一些小俱乐部陷入财政危机,轻者降级,重者甚至直接重组,但在德甲却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

除了取消“50+1”政策,其实德国足协也在想办法提升整个德国联赛的商业化程度。众所周知,英国俱乐部之所以那么有钱,最大的原因其实不是俱乐部老板投资多,而是整个联赛的转播分成多。

以2017/18赛季为例,当年的收视曼联分到了1.9亿欧元的转播权收入,而垫底的西布朗也拿到了1.1亿欧元。可以说,对于大部分英超球队来说,土豪老板并不是他们获得高收入的原因,电视转播费才是。

那德甲的情况如何呢?其实在2016/17赛季,拜仁足足拿到了9600万欧元的转播分成,整个德甲的转播权分成超过10亿。虽然这些数字比起英超来还是少,但相比之前的德甲已经好太多了。要知道,在拜仁勇夺三冠王的2012/13赛季,他们的转播分成只有可怜的2500万欧元,整个德甲加起来也只有4亿欧元!在五年之内,德甲的转播权分成已经涨到了之前的2.5倍。

这一数字虽然不能与英超相比,但已经和西甲联赛很接近了。2017/18赛季,整个西甲联赛的转播权分成为15亿,并且三支降级队加起来只拿了3000万欧元左右,而德甲转播收入最低的球队都能拿到这个数字。

总结:德甲不缺投资,缺的是慢慢积累的耐心。

资本并不是傻子,如果有资本愿意进行长时间的投资,唯一的原因就是有利可图。英超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的大老板,其实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高额的商业回报。而德甲目前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化,电视转播分成的数额也大幅度上调了,既然如此,那还需要资本的注入干什么呢?

德甲各队能拿到的转播分成相比西甲来说更加均衡,大家能拿到的总额也在慢慢提升。所以在笔者看来,只要多积累几年,将目前拿到手的资金进行妥善的运转,德甲各俱乐部的账面资金肯定会增长不少。德甲各俱乐部之所以抱怨“50+1”政策,不如说是对隔壁联赛疯狂烧钱的羡慕。其实只要有耐心,德甲早晚也能在转会烧钱榜上与各大联赛一争高下的。

为什么在过去三年的欧冠赛场英超球队战绩不佳

最佳答案为什么在过去三年的欧冠赛场英超球队战绩不佳

过去三年的欧冠赛场英超球队战绩不佳,主要原因有:

1、英超球队内耗严重。英超争冠、争四都是极大的消耗,强度太大,没有冬歇期。

2、欧陆联赛技术流兴起。地面配合成为足球新潮流,英超球队传统的高举高打太吃亏。

3、欧足联政策倾斜。一度形成英超独大的局面,整治起来只能下猛药,短期内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

讲讲为什么英超球队欧冠第一轮战绩都不行

直通正赛21支球队如下: 德甲 沙尔克94 拜仁 多特 西甲 皇马 巴萨 巴伦西亚 英超 阿森纳 曼联 曼城 意甲 AC 尤文 法甲 蒙彼利埃 巴黎圣日耳曼 葡超 波尔多 本菲卡 乌克兰 顿涅茨克矿工 俄罗斯 泽尼特 土耳其 加拉塔萨雷 希腊 奥利匹亚科斯 丹麦 罗斯查兰特 荷兰 阿贾克斯 外加1支卫冕冠军切尔西。 截止今日:又有五支球队晋级正赛,分别是西甲马拉加和荷甲的布拉加,白俄罗斯的博里索夫,比利时的安德莱赫特,克罗埃西亚的萨格勒布迪纳摩;剩余5个名额待剩余的资格赛决出。

为何连续三年英超球队欧冠半决赛占三席?

资本充足,能够买有实力的球星,联赛组织的好。

ESPN为什么有三场转有英超球队的欧冠淘汰赛

二楼对,ESPN是美国的跨国公司,当然会跟英国关系好,相反它们跟另两大联赛西甲和意甲就建立不起稳定的关系,有一年没一年地合作著。

一楼不知道收了多少ESPN的广告费了,渴劲宣传

英超球队怎么都没进20015年的欧冠四强

英超球队的竞争力不行了,全指著切尔西

欧冠赛场成绩方面,为什么西甲双雄(巴塞罗那和皇家马德里)比英超球队好?

1.阵容是一方面、巴萨皇马较英超大多球队有钱、2.另一方面lz也说了西甲双雄啊、西甲别的球队实力都很一般,而英超无弱旅,除了传统四大豪门,还有曼城 。联赛压力较大。3.足球风格问题,英超注重身体对抗,西甲注重传接配合,可能有这方面的压制。 另外因素很多啊,运气了、状态了、甚至裁判了。

多特蒙德对英超球队的战绩

2016年3月11日,2015-2016赛季欧联杯1/8决赛首回合,多特蒙德主场3-0大胜热刺,至此多特蒙德历史上主场10次对战英格兰球队的成绩是6胜3平1负。

战绩不佳,英超会丢掉四个欧冠席位吗

近几年是不会的。

转:

目前欧战成绩前三名的国家是西班牙,英国和德国,每个国家拥有4个欧冠名额。紧随其后的是义大利,葡萄牙和法国,每个国家三个欧冠名额。所有国家的排名都基于过去的得分系数,即从欧洲冠军联赛和欧联杯中获得的“点”。

得分系数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一个国家所有球队的欧战平均得分相加,除以由代表该国的俱乐部总数,即得出该国联赛的得分“点”(例如本赛季英超有7家俱乐部出席欧战)。最终所得的结果与前四个赛季的结果相加,共同计入得分系数。

如何获得“点”?

到这里竟然还有球迷愿意看?毅力非凡!言归正传,一支球队每赢下一场比赛可得两点,平局一点,参加欧冠资格赛和补赛的球队获得一半的点。进入欧冠和欧联杯16强、四分之一决赛、半决赛和决赛的俱乐部,每一轮晋级将获得额外的点。此外,欧冠从资格赛晋级小组的球队和打入16强的球队,可获得额外四个点。

那么这个赛季英超得到了多少点?

阿森纳获得了21.5点,切尔西21,曼城15,埃弗顿14,利物浦10,热刺11,赫尔城2.5,因此本赛季英国共拿下了95分。这个数字除以7得到13.571,也就是英格兰本赛季的得分系数。

这个赛季的系数与其他国家比较如何?

英格兰的13.571点目前暂列第四,西班牙得到了15.785点,德国14.428,义大利15。

那么,过去五个赛季(包括2014/15)英格兰的最终排名将如何?

英格兰目前整体系数排名第二,过去五个赛季总计80.391点。具体包括18.357(2010/11)+ 15.250(2011/12)+ 16.428(2012/13)+ 16.785(2013/14)+今年的13.571。

西班牙以95.57点高居首位,而德国则以77.986点仅次于英格兰。

今年可能会有谁超越英格兰吗?

这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最有希望超过英格兰的挑战者是义大利。当前总积分榜上义大利落后英格兰14分。如果放入整体背景考量,整个2013/14赛季义大利获得了14.166点,而英格兰获得了16.785点。

不过,随着2010/11赛季离开欧足联的计算器,下赛季积分系数的差距将大大缩小。2011年曼联打入了最终的决赛,英国获得了18.357点,而义大利只得到了11.571点,不计算这一赛季意味着义大利能弥补7点的差距。过去五年中,单赛季最高点数由2013/14的西班牙获得,当年马德里竞技和皇家马德里携手闯入欧冠决赛,西甲劲旅塞维利亚则在欧联杯决赛中击败了本菲卡。

所以义大利是英超联赛四个欧战席位的最大威胁?

是的。本赛季意甲仍有六支球队留在欧战中。其中尤文图斯打入欧冠八强,都灵、罗马、佛罗伦萨、那不勒斯和国际米兰则继续留在欧联杯比赛中。然而,如果义大利想要反超英格兰的得分系数,还需要英超继续飞速堕落几年。

面对如此情形,埃弗顿能做什么?

取得欧冠冠军和欧联杯冠军一般来说可为本国联赛斩获五点(参加资格赛的除外),计入本赛季的总得分系数之中。

最坏的情况:英超最快什么时候会丢掉四个欧冠席位?

放眼展望预测未来,2015/16赛季英超的四个席位暂时不会受到影响的,2016/17赛季需要多加留意。直到2017/18赛季,如果义大利俱乐部本赛季接下来的比赛和下赛季的欧战表现持续惊艳,英超就可能受到意甲的威胁。

为什么英超球队一到欧洲赛场上就变成菜鸟了?

因为足球环境不同

瓜迪奥拉对英超球队的战绩为什么总那么烂?

因为明年就要去英超了,先跪舔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竞彩足球西甲英冠-竞彩为什么减少英超,德甲和英超西甲的场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