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以皇马主场作标准,一场比赛净赚多少钱?答“银河战舰”上赛季盈利3.28亿英镑,“红魔”曼联被超越屈居第二皇马近年来的远东行都赚得钵满盆溢,去年10月份其盈利额已经超越曼联...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西甲净赚多少钱,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以皇马主场作标准,一场比赛净赚多少钱?

以皇马主场作标准,一场比赛净赚多少钱?

“银河战舰”上赛季盈利3.28亿英镑,“红魔”曼联被超越屈居第二皇马近年来的远东行都赚得钵满盆溢,去年10月份其盈利额已经超越曼联。

本报讯 昨天在享有盛名的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报告中,西班牙的皇家马德里俱乐部首次超越了红魔曼联,位居“金钱足球联赛”首席。

曼联曾经连续9年位居该排行榜的首位,尽管连续两年没有获得一项冠军。皇家马德里在2004-2005赛季中营业额却增长了17%,达到了惊人的3.28亿英镑,与此同时,曼联俱乐部的营业额为2.93亿美元。

意大利的AC米兰以2.79亿美元的业绩位居第三,紧随其后的是尤文图斯(2.73亿美元)。卢布军团切尔西凭借2.63亿美元的营业额已经攀升到第五位。

“皇马收入的增加主要并不是来源于比赛门票的收入,恰恰和许多英格兰俱乐部一样,它们收入的增加来源于电视转播费,我们同时看到,意大利的球会在此方面收入也有着大幅度的提升。”

虽然在上赛季的西甲联赛中皇马仅仅获得亚军,在国际联赛中也早早出局,但是它的收入在过去的四年中仍然翻了一番。商业收入和销售经营许可为皇马贡献了45%的市场营业额,皇马的商业收入比曼联多了6200万美元,比巴塞罗那更是高出了7400万美元。

曼联由于在冠军联赛淘汰赛首回合出局,电视转播费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损失。

但是德勤的发言人认为,曼联仍然是这个世界上在足球产业上做得最好和日后最有盈利潜力的俱乐部。此前一年统计中三家进入前20的球会,在今年跌出了排行榜,分别是马赛、阿斯顿维拉和格拉斯哥流浪者———它们被埃弗顿、里昂和巴伦西亚所取代。只有13家俱乐部在过去9年的统计中位列前20,分别是阿森纳、巴塞罗那、拜仁慕尼黑、国际米兰、尤文图斯、拉齐奥、利物浦、皇家马德里、曼联、AC米兰、罗马、纽卡斯尔和热刺。

历届西甲冠军一览表

历届西甲冠军一览如下:

1、2018—2019赛季,巴塞罗那夺得冠军。

2、2017—2018赛季,巴塞罗那夺得冠军。

3、2016—2017赛季,巴塞罗那夺得冠军。

4、2015—2016赛季,巴塞罗那夺得冠军。

5、2014—2015赛季,巴塞罗那夺得冠军。

6、2013—2014赛季,巴塞罗那夺得冠军。

7、2012—2013赛季,巴塞罗那夺得冠军。

8、2011—2012赛季,皇家马德里夺得冠军。

9、2010—2011赛季,皇家马德里夺得冠军。

10、2009—2010赛季,皇家马德里夺得冠军。

11、2008—2009赛季,皇家马德里夺得冠军。

12、2007—2008赛季,皇家马德里夺得冠军。

13、2006—2007赛季,皇家马德里夺得冠军。

14、2005—2006赛季,皇家马德里夺得冠军。

15、2004—2005赛季,皇家马德里夺得冠军。

16、2003—2004赛季,巴塞罗那夺得冠军。

17、2002—2003赛季,巴塞罗那夺得冠军。

18、2001—2002赛季,巴塞罗那夺得冠军。

19、2000—2001赛季,巴塞罗那夺得冠军。

20、1999—2000赛季,巴塞罗那夺得冠军。

西甲联赛影响:

西甲优势越来越大年度最佳阵容是在2005年创立的,前身是“国际足联年度最佳阵容”。2009年,国际足联与国际职业球员协会将两个组织的最佳阵容评选合二为一,更名为“国际足联/国际职业球员协会年度最佳阵容”,由超过5万名职业球员以不记名的方式投票选出。

不管是2009年之前还是之后,年度最佳阵容的评选都以倾向性太过明显著称。包括本次评选在内,总共8届年度最佳阵容的球员全部出自英超、西甲、意甲和德甲这四大联赛。实际上将德甲列入已经有些勉强,因为德甲仅在2008年有拉姆和里贝里入围,其余7届同样颗粒无收。

2009年之前的情况还稍微好一点,因为当时“国际足联年度最佳阵容”是通过网上问卷调查评选出来的,只要是国际足联官网注册用户,就可以根据球员当年的表现来选择自己心目中的11人名单,所以票数上还较为分散,至少意甲和英超在当时还能与西甲相抗衡。

但在2009年之后,由于是由职业球员们来进行投票,票数顿时就显得集中起来:2009年度最佳阵容意甲交出白卷,英超(5人)和西甲(6人)基本上平分秋色。

2010年度意甲有3人入围,但英超却吃了鸭蛋,西甲以8人笑傲江湖;2011年度则是2012年度西甲一统江湖的序曲,当年意甲再度名落孙山,英超也只能靠曼联的维迪奇和鲁尼保留住一点脸面,西甲则有9人名列其中。

2012年度最佳阵容被西甲垄断,也反映出在职业球员心目中,意甲早就失去了整体竞争力,而英超的影响力则进一步下降。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际足球历史和统计联合会昨晚最新公布的2012年度世界最强联赛排名中,西甲同样加冕了“世界第一联赛”的宝座,而英超甚至被巴甲挤到了身后。

欧洲足球俱乐部营收能力如何?

欧洲足球俱乐部的营收能力绝对是一流的,因为诸如五大联赛英超、西甲、德甲、意甲和法甲,在商业开发等方面已经是世界一流的足球联赛,一般的顶级豪强俱乐部资产一般分四块:赛场收入,市场,品牌和固定资产。

从这一份2015/2016年的榜单来看,综合五大联赛的运营水平,曼联依旧强势,而曼联已经好多年没有获得英超联赛的冠军和欧冠的冠军了,没有冠军头衔,却依旧是商业能力赚钱的世界第一俱乐部,所以营收能力和所在联赛的运营能力也是有关系的,而英超在五大联赛中就是商业开发最优秀的联赛,曼联“红魔”也是得益于英超联赛,加上自身球迷基数大,比赛收入、球队周边衍生产品等等都是收入来源,光是品牌效应就足够了。曼联2016年(2015/16赛季,下同)营收:6.890亿欧元(5.153亿英镑),2015年(2014/15赛季,下同)营收:5.195亿欧元(3.952亿英镑)。

英超的曼联,今年联赛表现强势的曼城,西甲的巴萨和皇马,德甲的拜仁和多特蒙德,意甲的尤文图斯和米兰双雄,法甲的大巴黎都是各自联赛最优秀最能赚钱的俱乐部,他们的营收和盈利模式大致一样:赛场收入,市场,品牌和固定资产。而分析五大联赛的话,英超持续在强势,加之分红,英超各个都是有钱的主;西甲则主要依靠巴萨、皇马和马竞;德甲靠拜仁,但是德甲的上座率冠绝欧洲;意甲最大的问题在于足球场馆,专业的足球场地并不多,球场缺少投入,低迷的意甲在“假球风波”后依旧没有抬头;法甲就靠着大巴黎了,近年来摩纳哥、里昂等球队也有所表现。

而欧洲的俱乐部们的营收手段十分丰富多样,细分到位比较纷杂,但大体上,能力不光是球队自身方面,所在联赛的能力也是重要一环,而顶级传统豪强能力更强,新贵们想要有所突破还是不容易。比如黑马莱斯特城,在勇夺英超冠军后,确实得到了大笔的收入,但是想要连续几年运营好,还是很难的,何况前边还有曼市双雄、利物浦、切尔西、阿森纳、热刺这些老牌强队在。但是总体而言,欧洲俱乐部们还是营运能力已经很成熟,水平也是一流的。

世界著名会计事务所德勤每年有个《足球金钱联赛》的报告,详细分析了足球俱乐部的营收情况。2017财年(对应2016/17赛季),世界最能赚钱的前20支俱乐部的总营收达到78.96亿欧元。

报告全文很长,德勤做了个图解,摘取了其中的关键信息点,如下:

Top20的总营收为78.96亿欧元,其中45%来自于转播权,38%来自于商业收入,17%来自于比赛日。

曼联以6.76亿欧元的收入排名第一。

前三甲的总收入达到20亿欧元, 历史 上首次。

曼联和第二名的皇马之间的营收差距只有170万欧元,是 历史 上最小的差距。

依靠强大的商业收入增长,以及场上的表现,皇马超越巴萨来到第二。

在前20当中,英超球队史无前例的占据了10个席位。英超10队,西甲3队,意甲3队,法甲1队。

总营收大约79亿欧元,预计明年会突破80亿欧元。

要想挤进前20,需要至少2亿欧元的收入。

最后我补充一句,做个类比:这Top20的营收总和,接近腾讯公司2017年Q3的营收。

最近热炒的新闻都是中超俱乐部不赚钱所有的俱乐部大多数都是赔钱在运营,有的已经不打算投钱了有的在积极拉接盘手,有的甚至已经破产了,中超联赛在度过了病态一般的豪华军备之后,迎来了最冷的寒冬。足球成为世界第一运动,挣钱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具体怎么操作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有专门的管理团队来负责运营,而不是我们这种随随便便就扔个几千万人民币给一个所谓的国脚。金元时代的足球都只是暂时的,当年的意甲号称小世界杯,但是现在呢随着经济危机以及疫情,大多数的意甲俱乐部都已经过上了小本经营的生活,所以中国联赛想要长久,必须有一种好的循环体系,而不是盲目的跟风打水漂。

高水平俱乐部的营收平衡

俱乐部主要的营业收入可以分为三块:

1.比赛日收入:门票、比赛当天卖的小吃饮料等等,酋长球场一年比赛日收入大约1.2亿欧元;

2.转播权收入:联赛和欧冠转播权的分成等等,欧洲豪门基本上每年转播权收入都在1-2亿欧元之间;

3.商业收入:企业赞助费、广告宣传费、特许经营权等等,也就是拉赞助、卖周边。当然,有的赞助是自己老板旗下公司给的。

另一部分重要的收入就是球员转会费,卖球员这个大家都懂,不解释了。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收入,比如阿森纳把旧球场海布里改造成了公寓,卖房有利润,租金也有收益;尤文图斯新球场周边开发成了商场、酒店(这个还在建),也有租金收入。

至于盈利,也就是另外一个问题了。以前大部分俱乐部其实并不在乎盈利多少,毕竟很少向股东分红。不过经营良好的俱乐部确实能保持盈利,比如拜仁已经税后盈利23年了。而且能够盈利的豪门,正在变得越来越多。

不过在目前,大部分俱乐部老板更希望的是俱乐部整体增值,转手赚投资收益,而不是那一点点利润。

产业

报告中可以看出,金融行业是俱乐部赞助最活跃的行业,无论是赞助金额还是签约单数都排在了首位。商业价值最高的英国足球也是最受金融企业青睐的对象,赞助总额达到了8910万欧元。而赞助俱乐部最多的则是西班牙银行Caixabank,共赞助了16家俱乐部。排在金融之后的分别是 汽车 、航空。值得注意的是,航空公司21笔赞助在前十行业中是最少的,但1.99亿欧元的赞助金额却排在了第二位。

球队

从俱乐部赞助收入上看,曼联的收获最多,共签订了5份赞助合同,总金额达2.63亿欧元。英超是五大联赛中赞助收入最高的,各企业在该联赛中投入了12.32亿欧元。排名第二的是德甲(7.26亿欧元),随后依次是西甲(6.72亿欧元)、意甲(3.91亿欧元)和法甲(3.41亿欧元)。

企业

阿联酋航空公司在赞助排行榜上遥遥领先,它与巴黎圣日耳曼、皇马、阿森纳、米兰等豪门以及英格兰足球协会都签订了赞助合同。排名第二的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赞助金额估计为8000万欧元左右,随后依次是日产公司(7100万欧元)、喜力啤酒公司(6800万欧元)和索尼PlayStation(6300万欧元)。

可以

单单广告、赞助和门票那都不得了了

王健林都忍不住吐槽,投资海外足球到底有多烧钱

投资足球“每年都得烧钱,但是很难赚钱”,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如是表示。

近年来,中国资本在海外足球市场掀起“买买买”的热潮:万达集团出资4498万欧元收购西甲马德里竞技20%的股份,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出资2.7亿欧元收购国际米兰约70%的股份,中欧体育投资公司出资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约99%的股份……

区别于长远的远景规划,收购海外俱乐部面临的短期风险不得不防,俱乐部本身的财务危机、中国投资者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都需引起关注。

“扫货”海外足坛

国内政策利好,加上海外足球俱乐部整体不景气、普遍经营状况不佳,促成了中国资本出海扫货的最佳时机,也为中国足球发展改革带来历史机遇。

自去年以来,中国资本开始在海外足球市场“开疆拓土”。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海外收购足球俱乐部金额在1000万元人民币的就有33起,总投入近400亿元人民币,与上一年相比,收购笔数增长50%,金额增长两倍。

2016年,海外收购俱乐部更是呈现井喷式增长。仅2016年8月,就有三单海外收购俱乐部的案例。8月5日,中欧体育投资管理公司宣布与意大利菲宁维斯特公司完成签约,斥资7.4亿欧元收购意甲豪门、红黑军团AC米兰足球俱乐部99.93%的股权。同一天,云毅国际(上海)体育发展有限公司宣布收购英超西布罗姆维奇俱乐部控股公司。奥瑞金包装股份有限公司则宣布以700万欧元价格收购法国欧塞尔足球俱乐部59.95%股权。就在不久前,苏宁集团宣布旗下苏宁体育产业集团将以2.7亿欧元的总对价,购买国际米兰俱乐部约70%的股权,这是我国民企海外收购的首家G14足球俱乐部。

巨头纷纷出海投资海外足球俱乐部与国内政策风向密切相关。2015年2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随后《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地。规划提出,“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包括体育产业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从业人员数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1.0%,并将推广“所有权属于国有,经营权属于公司”的分离改革模式,鼓励发展职业联盟。

在此背景下,海外俱乐部也十分看好中国市场。咨询公司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体育门票、商品和广告总收入估计为34亿美元,仅为美国(636亿美元)的5.3%,上升空间巨大。

《经济参考报》记者梳理多起并购发现,中资在海外的“疯狂扫货”已经涉足英超、西甲、法甲和意甲等世界顶级联赛,其中既有蒋立章这样的个人出资,也有苏宁等大型企业,还有众筹模式财团,其中少部分企业在并购前便已经在体育产业布局。

苏宁董事长张近东表示,收购国际米兰是苏宁集团布局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助力苏宁足球俱乐部全面提升技术体系和运营能力;同时,也是苏宁全球化布局中的重要一环,苏宁将积极利用国际米兰在全球各地的知名度苏宁拓展海外市场。

自2013年始,苏宁战略投资PPTV,其麾下PPTV体育是国内最重要的体育赛事网络直播平台;同年11月,苏宁接手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正式进军体育产业;2016年5月,苏宁入股体育数据运营平台创冰科技;6月,苏宁体育产业集团成立。

烧钱容易赚钱难

区别于长远的远景规划,收购海外俱乐部面临的短期风险不得不防。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曾表示:“投资足球能给你带来影响力,但是不会让你赚钱,每年你都得烧钱,这是肯定的。这的确会引人瞩目,但是很难赚钱。”

在海外足球产业投入巨资,其背后无疑对中国足球及体育产业的发展抱有极大的信心。相比较而言,中国体育产业起步晚、份额小,借助海外并购之路实现“弯道超车”确实可能在未来的产业布局中占据一席之地。

分析人士认为,中资出手海外足球俱乐部能够提升品牌影响力,并借助其商业化能力提升业绩。欧迅体育副总裁姚振彦表示,体育产业投资长、回报慢,但衍生出来的品牌价值、广告价值等无法直接用投资回报来衡量。

富国富民投资集团董事长王世渝说,比如收购国米潜在的机会价值很大。一是每年到意大利旅游的中国游客数量至少有27万至30万,将会为国米比赛带来大量的门票收入;二是国米品牌的相关衍生品如鞋服、生活用品等,会带来广告收入,与中国市场对接后,这一部分收入将继续扩大。同时,苏宁也将借助国际米兰力争跻身国际知名品牌行列。

《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到,一般而言,足球俱乐部收入来源包括三种:比赛日收入(球票及周边)、电视转播收入(国内赛事及洲际赛事)、商业收入(赞助商、产品销售、球场旅游、其他商业行为)。

德勤数据显示,2014至2015赛季英超盈利7.18亿欧元,德甲盈利3.16亿欧元,西甲盈利2.64亿欧元,法甲亏损0.35亿欧元,而意甲则巨亏1.33亿欧元。意甲排名垫底的原因在于收入过分依赖电视转播版权费用,而其他商业权益开发明显不足,且球员薪水支出过高,达到总收入的72%,远高于其他联赛。就算英、德、西三国联赛目前还处于盈利状态,但各俱乐部之间的“贫富差距”也比较大。

业内人士表示,足球俱乐部只有比赛排名上升,潜在价值才会被释放,后期仍需不断投资签约球员和教练,加强运营管理,企业投资入股后,多重风险仍需引起关注。

一方面,财务危机或成企业包袱。中国资本跨境并购一站式服务供应商晨哨集团首席执行官王云帆表示,海外足球俱乐部多是负债经营,普遍面临资金链的问题。苏宁收购国米,苏宁即要承担4亿欧元的巨额债务;中国财团7.4亿欧元收购AC米兰,也包含2.2亿欧元的俱乐部债务。

王云帆说,海外俱乐部多看重中国这个大市场,以并购契机获得更大的发展,但俱乐部多属无形资产或流动资产,对中国市场的对接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仍是很大的未知数。且俱乐部本身由于问题重重,短期内想要盈利仍很困难,中国企业至少需要撑过3至5年,才能逐步达到现金流正常。

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复杂考验收购者应对能力。王世渝表示,一个国家的足球俱乐部往往和地方群众的情感纽带联系在一起,一旦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公众情绪的反弹,甚至抹黑中国形象,影响其他中国企业海外收购。

此前合力万盛收购海牙俱乐部后,由于账款未及时到期,引发负面舆论。随后有外媒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认为合力万盛只当老板,没有履行义务出资帮助海牙实现崛起,引起海牙当地球迷的排斥和不满。

意大利奇尼塞勒塞俱乐部副主席卢荣毅表示,中方入主“米兰双雄”后,首先要学会和当地政府打交道。两家俱乐部共用一个属于市政府的球场。这个球场共有5000多名员工,每月工资开销便有200多万欧元,多数都要两家俱乐部承担。他们必须要像尤文图斯一样建造自己的球场,摆脱市政府通过球场摊派给他们的负担。

与此同时,中资对海外体育俱乐部的管理经验存在不足。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刘燕说,当前我国海外并购俱乐部多属于跨行业并购,对于俱乐部管理并无经验,相较于实体资产,俱乐部管理需要一个系统的管理体系,包括聘请球探、教练和高管,组建团队至关重要。

业内人士指出,中国资本普遍持一种观点,即只有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才能借助足球在海外丰富产业布局、扩大品牌影响力,因此中国资本控股俱乐部的比例较高。要做就做大股东,这也是很多中国资本的扩张心态。但实际上,在欧美国家,俱乐部的老板基本上属于一个赞助角色,执行管理的主要是独立团队,这与中国企业的传统理念并不相符。因此,中国资本海外并购球队时除了要做好金钱上的准备,还要调整观念,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中国市场待激发

中国足球名宿金志扬在一次足球研讨会上大声疾呼,现在中国大量资金都流向了国外足球,能否出台一些利好政策,把资金引向中国足球的底层

在国内,体育正成为中国健康消费的最大产业之一。而世界第一大体育项目足球,和未来世界巨大的足球市场——中国结合,则是全球足球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另一方面,资本纷纷出海进军成熟的国际体育产业,既证明中国经济的强大,也反衬出中国足球的羸弱,吸纳资本能力不足。而在关键的草根阶层,更是资金匮乏。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鲍明晓表示,体育产业的发展多需要立足本土,激发自身体育产业发展的活力,而收购海外俱乐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资本行为,其能否真正促进中国足球市场的发展仍待观察。

资本输出后如何“反哺”中国足球业内人士分析,最直观的方式无外乎帮助中国球员打通赴海外训练的机会以及提升国内青训水平。

记者梳理中国资本对海外俱乐部的收购,几乎每一笔投资都包括要“反哺”中国足球的青训体系,除了在国内建设训练基地,引入国外先进的培训理念和体系,一些俱乐部还承诺要输送更多优秀的青年足球运动员出国培训。

张近东在收购国米后表示,通过与国际米兰的交流融合,未来将能够助力苏宁足球俱乐部全面提升技术体系和运营能力。国际米兰先进的足球管理理念,科学的训练体系和青训梯队,都能够帮助江苏苏宁足球俱乐部夯实基础,提高成绩,提升核心竞争能力。

铂涛集团董事长、7天连锁酒店创始人郑南雁以个人名义与中美投资者通过联合收购的方式获得法国尼斯足球俱乐部80%股份,这支球队在过去三个赛季进步神速,拥有多名有潜力的球星,且尼斯一线队22岁以下球员多达8人。

在进行投资谈判时,郑南雁和他的团队便深入了解了尼斯的青训体系,“尼斯是法国乃至欧洲足球青训体系最著名的俱乐部之一,球队18至19岁年龄段的队员都出自青训体系,青训计划完整而详细,在选拔球员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这无疑对中国足球未来如何选拔和培养青年球员意义深远”。

事实上,在此前,欧洲一些俱乐部非常希望能够与中国球员签约,这无疑是其在中国推广品牌的有效方式。但目前中国足坛仍不具备这样的人选和条件。郑南雁就表示:“目前好的中国球员转会费很高,但是水平较欧洲、南美的优秀球员还有些许差距,因此目前暂不考虑引进中国球员去法国踢球。”

业内人士分析,青训要想出成绩,绝非朝夕之功;中国资本能给中国足球带来何种改变,也需要时间检验。如果海外足球俱乐部在青训上的承诺和设想能在中国一一落地实现,至少表明在资本的运作下,中国足球能够从中受益。

走向良性运营之路

中国足球及体育产业走向国际不单单是“大笔一挥”、交钱了事,更需要在国家层面完善相关体育产业政策,与海外收购的俱乐部形成联动效应,加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

王世渝说,足球产业是经济观赏性体育赛事,优质赛事内容对于产业链形成和盈利模式拓展起到巨大作用。当前不少民企加速海外俱乐部的收购,说明政策推动产业发展方面已初见成效。“在完善推广足球产业的政策方针的同时,也要与海外收购的俱乐部形成联动效应,助力整个体育产业从低附加值的运动产品销售,向高附加值的赛事运作、媒体传播和国际品牌提升。”他说。

欧迅体育首席执行官朱晓东说,欧洲足球俱乐部有经验丰富的球探体系和青训体系,具备参加欧洲顶级联赛的资格。他建议,可打通海外与国内俱乐部,在对球员质量进行把关的基础上,选拔国内优秀的球员赴海外俱乐部参加青训,给予国内球员更多的成长机会;同时也可以“租借”的形式将海外俱乐部的球员聘请到国内,活跃中国联赛。

有业内人士表示,企业在追逐商业利益的同时,也需找好和文化价值的平衡点。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副主任刘燕说,比如国际米兰、AC米兰在欧洲拥有雄厚的影响力,而中国股东的融入必然带来中国文化的渗透。中国投资方需着重研究,如何使欧洲市场认可中国价值观和文化,同时使企业的资金投入达到预想的传播效果,从当地民众的角度出发,避免在对外文化交流中出现“强迫式”植入,做好与当地民众的沟通工作。

此外,还需引导企业加强对俱乐部管理的研究。王世渝说,中国企业管理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企业可通过所有权和经营权“两权分开”,一方面维持董事会层面的决策权,另一方面保证海外俱乐部原有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规则,谨防意识形态和管理模式上产生冲突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加强与国际对接的专业体育管理人才的培养。

横店集团欧洲首席执行官阿伊拉多·皮瓦建议,收购俱乐部后可提早建立具有可靠团队的办事处,启用一批熟悉当地法规的雇员,而非临时寻找当地的经理人。

皇马收入怎么比巴萨差那么多?

首先来看21/22财年的营收数据:巴萨营收是10.17亿欧元,利润是9800万欧元;皇马的营收是7.22亿欧元,利润是1300万欧元。

原因就在于,巴萨这个赛季西甲的转播收入要减少25%的转播费用(价值约4000万欧)+49%的子公司的财政收入(价值约3000万欧),加上这两个,在不杠杆的情况下,巴萨的预估营收是8.1亿欧元,和21/22财年基本持平。

所以,巴萨这两年的财务报表之所以好看,完全是靠预支未来的收益来达成的。如果未来巴萨不能从其他地方补上杠杆的空缺,巴萨的财务状况会不忍直视,最典型的25年25%的转播价值最少是10亿欧,但是巴萨卖出的实际价格是5.25亿欧,这5亿欧元的差距怎么填补是一个问题。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西甲全部盈利-西甲净赚多少钱》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