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萨比赛战术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巴萨西甲后期比赛规则介绍,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战术分析巴萨1-4巴黎:姆巴佩以点带面,击溃巴萨孱弱后场
答巴黎通过姆巴佩VS德斯特这一点,逐渐将攻势以点带面,从而暴露了巴萨后场的种种问题,收获了客场大胜
先说开场站位
巴塞罗那433
巴黎圣日耳曼4231
两队近况不了解,所以直接说比赛了
开场之后,两支球队都显得比较保守
巴萨这边很好理解,为了尽量减少梅西对防守端的影响,所以在无球时,科曼直接将其独自顶在队形的最前面,后面直接落成4-5的两层9人防线
这样一来,巴萨在战术上也就没有了高位逼抢的选项
而在巴黎这边,波切蒂诺或许是忌惮于巴萨后场的出球能力,怕被层层打穿,所以同样没有选择高位作业,而且像姆巴佩和小基恩在边路,同样有着沉重的防守任务
这样的策略选择,也就使得上半场开局时,两队在进攻中都显得小心翼翼,不过也基本透露出了自己的主要进攻套路
巴黎这边的主攻方向设在了左路,德斯特能力欠缺、皮克转身较慢、德容防守和站位意识较差,任选其一主攻,接下来就可以暴露身边其他人的问题
于是,巴黎尝试过长传打身后
也尝试过左路集聚兵力后,盖耶在禁区前沿外形成远射
也尝试过姆巴佩和伊卡尔迪的交叉换位,同样来自左路
而在巴萨这边,无球时队形紧缩且站位严格,而在有球时,彼此的换位就很多了
有球在脚时,梅西会进行大幅度的回撤和拉边,这样分居两侧的格列兹曼和登贝莱就进入中路,德容则会伺机后插上
14分钟的这次进攻,就是梅西回撤之后,佩德里为突入左肋的格里兹曼送上传球,后者打出一脚射门
进入上半场中段后,巴萨逐渐摸到了巴黎的弱点
26分钟,梅西回撤长传,德容插上,库尔扎瓦暴露了自己在防守能力上的缺陷,随后梅西将点球罚进
这还没有结束,80秒后梅西与登贝莱在中路换位进攻,库尔扎瓦则在防守中滑倒,还挡住了金彭贝的前进路线,只可惜登贝莱的射门未能形成威胁
随后,巴黎攻到前场后进攻未果,在攻转守的过程中,库尔扎瓦在大空间单防登贝莱,被后者过了个干干净净
这个时候,波切蒂诺开始指挥球队提高强度
实际上,本场比赛巴黎本可以打得更为主动一些,但可能是怕被层层打穿,所以始终落在中后场,这就使得库尔扎瓦的防守缺陷难以掩盖,不仅成为防线炸弹,还要拖累姆巴佩的位置和职责
如今比分落后,巴黎开始前压,库尔扎瓦的运动和身体能力就能展现出来了
32分钟,姆巴佩将德斯特带进中路,登贝莱的防守稍有松懈,便给了库尔扎瓦从外线传进中路的空间,随后德容和皮克相继暴露自身弱点,姆巴佩扳平比分
35分钟,这次换成姆巴佩将德斯特带到外线,库尔扎瓦则一路杀进肋部,可惜最后的射门稍稍偏出
虽然巴萨也借此获得了反击机会
但提高强度的巴黎对巴萨的后场杀伤力有多大,已经很清晰了
中场阶段,波切蒂诺率先消除了盖耶的两黄隐患,换上了埃雷拉,然而这只是一次桌面上的调整,在桌面下,巴黎的杀招已经准备好了
下半场回来,巴黎的攻势再起,而且锋芒更盛
47分钟,巴黎推进中完成从右至左的转移,斜向刺穿巴萨中场,姆巴佩形成射门
50分钟,巴黎完成从左至右的转移,小基恩形成射门
如果说上半场的巴黎还拘泥于左半扇的单侧进攻,那么下半场的这两次进攻说明巴黎已经把弱侧带入整个进攻态势,巴萨将从两个方向承受压力
顶住开局攻势之后,巴萨虽然拿到了球权,但形势已经十分危险,科曼已经到了必须调整的时间点,虽然他手牌不多,限制很多,但并不是完全没有办法
要么尽早补强后场右半扇,能补多少补多少;要么将攻势彻底转向右路,让登贝莱彻底进攻库尔扎瓦这一点,从而拖累巴黎全队,如果还能将姆巴佩往回拽一拽就更好了
然而科曼的应对却是让德容的位置继续突前,与梅西组成双前锋,以此来增加高位逼抢的效果,尝试着从源头给巴黎制造压力,但指望梅西在逼抢输出高强度跑动,这注定是痴心妄想
于是在62分钟这次登贝莱单打库尔扎瓦之后,巴萨开始逐渐崩盘
65分钟,巴黎长传右路,连线前插的弗洛伦齐,后者横传之后姆巴佩在外围二点射门得分:
68分钟,巴黎打出反击,姆巴佩打出射门
70分钟,巴黎通过左路定位球进攻,打进第三球
85分钟,巴黎打出反击,姆巴佩完成帽子戏法,比赛就此结束
纵观全场比赛,这个结果也并不算太意外
其实两支球队都很忌惮对方的边路,所以不管是登贝莱还是姆巴佩,在局势混沌的比赛初段,都有着很沉重的防守任务,库尔扎瓦暴露自己的防守问题时,也就是姆巴佩回防不力的时候,同理,巴萨右路被猛攻时,也就是登贝莱回防不力的时候
所以乍看这个结果体现得似乎是边路进攻效率的区别,但实际上还是中后场的实力差距。库尔扎瓦虽然差,但身边人还是足够靠谱,这就使得巴萨的进攻只能局限于库尔扎瓦这一点,而反观巴黎,打爆德斯特之后,皮克、德容还有布斯克茨都无力承压,甚至他们也会继续爆炸
于是到了下半场,巴黎再将弱侧进攻带动起来之后,巴萨的崩溃也就是早早晚晚的事情了,毕竟在后手牌上,也是波切蒂诺的选择更多
而且如果内马尔能够上场,恐怕上半场巴黎就能打出强弱两侧呼应的高效进攻了
就这样
巴塞罗那足球队打法与战术
答巴萨的经典阵型是433,基本侧重进攻,也符合西甲华丽好看的风格特点。后方重担由普约尔领衔担纲,中场由德科负责打理,中前场有小罗的灵光闪闪,“两条腿的豹子”埃托奥在最前线拼杀。基本上是由这四个人贯穿整个战术打法,边后卫的插上助攻也是巴萨进攻利器。
巴萨的战术体系
答巴萨的攻防特点为进攻慢,防守快,防守巴萨时必须比巴萨更慢,而慢的极致是静止,密集防守恰恰就是相对的静态防守,而进攻巴萨时,必须要第一时间躲过巴萨的就地围抢,就是比他更快。这个视角很有特点,观点也基本符合事实,但总觉得没有入木三分,有隔靴搔痒之感。 恰周中看冠军杯,听颜强解说,虽然声音效果恶劣,且对我萨颇有不在此山之中产生的不得其要的远距离美感,但颜强说了一句话,巴萨由攻转守的很快,给了我一些启发。我们往往思维定势,说到攻防转换,总是想到由守转攻,思路也往往局限在此,实际上攻防转换还要包括另外一半内涵,那就是由攻转守。 这样一来,关于我萨的技战术特点,并非前篇所提到的慢攻快守,我觉得更加准确的说法是由守转攻偏慢(相比快速直接的英超风格),由攻转守快。巴萨的比赛有两种典型的节奏,一静一动,进攻时静若处子,防守时动若脱兔。 当然巴萨进攻的慢,并非普遍意义上的慢,不是处理球慢,不是跑动迟缓,更不是球员没有,而是一种慢条斯理,是的慢而非速率的慢,你总是不能一下子看清巴萨进攻时的动机。贯穿这种慢条斯理始终的本质是球队永远在追求皮球的高速运转。安静平和的表面下,巴萨的足球一直在通过不断的传递进行运转和思考。看不清这一点,你就理解不了巴萨两种节奏在追求皮球运转这一项上的和谐统一。 那么巴萨为什么追求并且坚持这样一种攻防转换节奏?其背后的道理或者说战术思想是什么?或者仅仅是为了好看?先不回答这个复杂的问题,实际上足球场上的好看取决于球迷的主观感受,是一种价值观,而价值观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一种战术思想能20年长盛不衰且硕果累累,绝不可能只是因为它能让一部分人觉得好看,就像意大利足球之所以影响深远,决不可能是因为它踢得难看一样的道理。 高控球率是巴萨比赛的一大特点,我在前面分析过巴萨的高控球率只是结果而非目的更非原因。但实际上其时,关于高控球率的本质形成因素,我并未有确切的理解和把握,当时能想到的因素无非是三点,个人技术(控传),进攻投入人数(进攻人数众多),无球跑动,但这三点的关系及权重(战术体系内三因素的结构组成)我没有深入。本篇当中,我要再加上一条重要的形成因素:防守策略。这一条与前面提到的3因素一起支撑着巴萨的整个攻防体系。 先抛出几个引论: 1,无球跑动决定传球方式,个人技术及球队打法决定进攻投入人数,进攻投入人数决定防守策略。 2,无球只能防守,有球可以不进攻,因此有球在战略上总是主动的,更重要的是有球时有更多的选择,而无球时总是被动的别无选择。 3,无球时人人都可能也应该转为防守球员,有球时则并非如此(极端情况例外)。 4,以少打少更加取决于个人能力,而以多打多更加取决于球队整体。 5,影响控球率的最直接因素是传球次数,其次是个人控球能力。 6,空间争夺决定关于足球的一切技战术,时间争夺是为了争夺空间,控球率决定于空间争夺结果。 7,空间的争夺决定于和精度这一对矛盾统一体。 8,和精度难以兼得却互为补充,能弥补精度的不足争取时间,但未必能争取空间,精度能弥补的不足,并确保空间争夺成功,空间争夺结果直接决定于精度。 控球率与皮球运转 控球率本质上是控球时间的累积,谁拥有球权的时间多,谁就控球率高。球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个体的控球盘带,另外一个则是球员之间的相互传球。过去的研究已经表明,即便个人技术最顶级的球员在一场比赛当中的个人控球时间也极其有限,因此形成球权的两种因素,应是传球为主,个体控带为辅。队友之间的相互传球形成球权掌握并在时间维度上累积为传球时间,相比于个体的控球时间累积,传球时间累积显然为主要控球时间。显然的结论是,一支球队球权在握时,皮球的运行总距离除以球的运行平均即为传球时间。传球时间加球员个体的控球时间之和即为控球时间,交战双方的控球时间的对比即为控球率。于是有更深入的结论,皮球的运行总距离越大,控球率越高,皮球的运行速率越快,相同控球率下球的运行距离越大。 2009-12-9 15:22 回复 222.188.82.* 11楼 用公式表现为:皮球在一方传递过程当中的运行时间累积+一方不同球员的个人控球时间累积=一方控球时间;皮球运行X皮球运行时间=皮球运行总距离;平均传球距离X传球次数=皮球运行总距离。 现在你明白为什么克鲁伊夫总在专栏里指出某场巴萨表现不佳的比赛,总有用语“球的运行不快”了吗?你明白为什么某场比赛的中场瓜迪奥拉要求球员下半场“加快球的运行”了吗?这不是为了追求控球率,恰恰相反,加强皮球运转是在现有控球率下,占有更多空间的必然选择。 其实道理很简单,同样的控球时间下,加快皮球的运转速率,显然会加大皮球的运行总距离,从而占据更多空间,而空间是进攻的生命线。皮球永远是巴萨足球战术体系下跑动最多的“选手”,而不是哈维,阿尔维斯或者其他任何人。 这也是5里的结论:影响控球率的最直接因素是传球次数,其次是个人控球能力。在巴萨25米内中短传为主的体系下,传球次数越多,则皮球的运行总距离越大,事实上,巴萨传球次数超过500次的比赛往往都是轻松取胜。 足球场上的核心区域 细心的球迷朋友可能还会发现,克鲁伊夫评球时经常用的词汇还有“纵深,纵深传球,有效传球,无效横传”等。直观上大家都很容易理解教父在描述什么,但本质上如何呢? 实际上不论是控球时间还是控球方式,不论是传球次数还是皮球运行,不论是传球时间还是皮球运行距离,都有一个“有效性”的判断。有效性实际上是一个空间上的概念,一个基本的理解是,后场传控总是容易被批评者所不屑,因而被抨击为无效传递。可见空间位置决定着控传的有效性。 那么什么样的空间位置是有效的呢?一般理解是对方半场,现代足球当中可能范围更狭窄些,有些人认可为32米区域之内。这些概念下的有效空间,必然成为所有高水平球队争夺的核心区域,所有的攻防都集中于此,各种风格各种流派无不在此战场上内各展其能勾心斗角。无论是密集防守还是二次进攻,无论是重炮轰门还是中锋头球,无论是中路渗透还是双后腰防守,所有的斗争都以此为舞台铺展开来。 有球方在后场的传控之所以容易刷数据,是因为对方在此区域内的争夺并不激烈,因此有球方容易获得空间,一旦拥有空间,那么控球传球自然轻松自如水到渠成。这就是我的第6条引论:空间争夺决定关于足球的一切技战术,时间争夺是为了争夺空间,控球率决定于空间争夺结果。前方是双方争夺的核心区域,可谓寸土必争,制造空间比较困难。毫无疑问的是,在全场范围内的空间争夺当中,巴萨基本能达到对本方后场的绝对控制,瓜迪奥拉一直在追求巩固后场的空间优势,因此矢志于引入齐格林斯基这样的控传型中卫;但与此并行不悖的是,巴萨一直在前场的空间争夺中不遗余力,这就是瓜迪奥拉苦心引入伊布拉希莫维奇的根本原因,也是巴萨前场就地围抢的战术意图之一。题外话:巴萨(瓜迪奥拉)的战术思想立志于控制全场所有空间,433恰恰是最能布满全场的阵型之一。 巴萨的防守策略 前场就地围抢的战术意图之一是为了争夺前场空间,那么其另外的战术意图呢?我想大多数朋友都知道,那就是保护防线。 这就是我要说的引论1:无球跑动决定传球方式,个人技术及球队打法决定进攻投入人数,进攻投入人数决定防守策略。 在丢球的一刹那,进入无球状态,球队立即转入防守,人人都变身成为防守球员,这就是第三引理:无球时人人都可能也应该转为防守球员,有球时则并非如此(极端情况例外)。 巴萨从前往后组织防守,从后往前组织进攻,这种方向上的对立,决定了巴萨对球员的攻防要求。 进攻投入人数众多,阵型靠上,这决定了巴萨的防守策略:快防。防守时有两种策略,一是整体阵型后退控制后场核心区域,一是就地围抢,争取二次布防时间。巴萨采用前一种方式的原因很明显,因为阵型压上导致后防线身后的空间巨大,后退之后仓促重新布防在时间上不允许(来不及了),只能用快防在时间上有所争取,从而弥补对核心空间控制力的不足。这就是里杰卡尔德的理论:你多跑一点,队友就能少跑一点。你为人人,人人为你。这是一种就近防守的资源分配原则,毫无疑问在空间分配上这是最优的,并且我认为这也有利于整场比赛全队的体能分配,从而在体能分配上也是最优的。 2009-12-9 15:22 回复 222.188.82.* 12楼 那么巴萨为什么进攻投入人数众多呢?这取决于球员能力以及球队性格与嗜好。球员能力越强,需要投入的人数越少。 一般来说,进攻人数越少,对个人能力的要求越高,防守同样如此。高水平的防反战术,必然要求高质量的进攻选手以支撑战术体系。比如,必须要有长传调度能力出色的传球手,要有出色盘带优秀的突击手,还要有跑位直接得分能力一流的射手。以少打少比之以多打多,更加取决于个人能力多于整体配合。拥有几名出色进攻选手的球队,往往能将防反战术演绎的无比华丽,如04年的阿森纳,前场亨利、永贝里、皮雷斯、博格坎普的个人能力完美演绎了摧枯拉朽的技术型击倒。在我眼里,那支阿森纳是防反战术的巅峰,而非切尔西、希丁克或者任何其他球队或教练。 巴萨投入进攻人数众多,甚至连后卫都参与进攻到前场,难道因为巴萨的进攻球员实力不行吗?这看起来是一个悖论。其实不然,巴萨不论面对什么样的防线都会投入尽可能多的兵力,哪怕3名球员能搞定进攻,也一样不会让其他球员安分,一度能进5个决不只进3个,能攻5人决不留2人。这就是球队的性格和嗜好。 现实中,巴萨面对的防守兵力往往超出常规,因此进攻投入人多更加合乎情理。 巴萨的无球跑动 无球跑动决定传球方式,高水平的无球跑动总是先于传球。巴萨的无球跑动有2个指导原则,一是为了接应队友,二是为了进攻, 在我看来,一甚至重于二。这就是为什么巴萨的无球跑动以持球队友为中心,而迥异于很多战术体系,以对方球门为中心。参考例子就是刚到巴萨的亨利和伊布,他们在适应期的跑位非常不合拍,总是想一下子拿球直奔球门,跑位方式太直接,或者说动机太以球门为导向,太纵深,反而与整体格格不入。 伊布是典型的正面例子,当他明白自己的跑位应以接应队友便于队友出球为第一目的时,他的融入近乎神迹。而凯塔是另外一个鲜活的例子。 为什么巴萨不像很多球队那样,以追求纵深面向球门为第一要义?恰恰是因为巴萨的战术思想里最精髓的两个字“整体”。只有接应队友队友出球才是第一位的,其他的服从并且服务于这个中心,这就是整体,互相依靠互相支撑的。为什么哈维代表了巴萨的风格和精髓,因为哈维出球后的第一选择永远是靠近队友,永远是为了方便队友出球而选择自己的跑位。 那么巴萨有没有纵深?有,当队友具备强大的能力,并且占据良好的出球位置及时机时,就是你选择义无反顾的插向对方禁区之时。参考梅西拿球后伊布和阿尔维斯的坚决前插。在队友需要你时去接应他,当队友不需要你时去冲锋吧!这就是巴萨的无球跑动 当然巴萨也有过犹不及之时,太过整体反而压抑了个体的表现,过于注重接应有时候反而耽误了一击致命的时机,这些都很正常。在与精度之间,在整体与个体之间,在稳健与冒险之间,总要有一个度的平衡,这种平衡知易行难。巴萨有时候也会把握不好,同样的例子有过去几个赛季的阿森纳。 巴萨的精度与 精度与是同一范畴的另一解读。精度直接追求对空间的掌控,而通过控制时间来掌控空间。精度可以消弭的不足,而同样可以弥补精度的欠缺。 精度和又总是难以兼得,有精度没有往往陷入苦战,有没精度只能浪费队员体力,这体现在进攻时的传球选择往往难以在稳健与犀利之间取得更好的平衡。这是一对互相补充又互相矛盾的概念。 巴萨的整体战术,对战术的理性构建决定了巴萨的足球在精度方面近乎执迷的追求,这种对精度的追求决定了巴萨的无球跑动和传球方式。巴萨的足球追求皮球运转的速率(这是一个数字上的概念,没有方向性)甚于(这是一个矢量具备方向性)正是一种体现。 有趣的是,对精度的追求不仅仅存在于巴萨的战术思想,同样存在于当世许多著名教练的指教思想当中,比如穆里尼奥,不同的是他对精度的追求着眼于防守,通过严格的位置和阵型要求球队尽量追求防守位置上的精确从而减少防守上的失误。这和巴萨尽量追求进攻中传跑的精确从而减少进攻上的失误不是一个道理么? 继续分析会更有趣,比如巴萨的防守通过来争取时间弥补对核心空间控制力的不足,通过追求精度来减少进攻当中的失误。而魔力鸟的球队面对巴萨时往往通过提前封锁空间来弥补核心空间控制力的不足,通过严密的精确占位来减少防守中的失误,通过快速反击通过追求来增强进攻当中的杀伤力。 巴萨在实践当中不断推进当代足球的发展,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
深度:梅西巴萨生涯的战术踢法变化
答说起近10年的世界足坛,梅西绝对是不容忽视的一个名字,想要将其所获得过的奖项一一列举而出恐怕就要花费整整一篇文章。对于关注梅西多年的老球迷来讲,尽管这位阿根廷巨星如今依旧保持着极其出色的竞技状态,但当下他在球场上的踢球方式可与2003年初次亮相巴萨一线队时完全不同。不过这种踢球方式的改变为梅西带来的影响绝对是正面的,正是依靠着个人技术特点的合理变化,梅西才能在10多年的时间中始终将自身竞技状态保持在世界顶尖行列。
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刻的了解到梅西自2003年以来在巴塞罗那的踢法变化,笔者将从红蓝军团各个时期的人员配置以及梅西的个人数据入手,为大家做出详细解析。
2000年,当时年仅13岁的梅西被教练库卡看中从而加盟了巴塞罗那。 考虑到当时的梅西身材矮小,但脚下技术更为灵活,巴塞罗那青年队的教练们也将其在场上的位置正式确立为边锋。不过我们在此需要强调的是,此时的梅西更多出现在左边锋位置,并不是他日后成名的右边锋位置。
在拉玛西亚青训营以及巴塞罗那B队效力期间,梅西细腻的脚下盘带技术以及出色的瞬间爆发能力让面对他的后卫们无比头疼。不过此时的梅西还没有形成类似于今天一般的出色配合意识,他在场上的比赛特点更加倾向于通过自身能力进行内切射门或是强行下底传中。在2004~2005赛季,梅西通过自身出色的边路突破盘带能力牢牢占据巴萨B队首发一席之地,不过正如我们前面所说, 此时的梅西尚且缺乏和他人形成小范围配合的能力,他在当赛季帮助球队出战17场比赛,取得了6粒进球。
2004年10月份,凭借着出色的边路表现,时任巴塞罗那主教练弗兰克·里杰卡尔德将梅西正式提拔进一线队(此前梅西虽然也进入过一线队,但仅仅在友谊赛中出场过)。进入到一线队之后,梅西才真正了解到自身在身体对抗方面的弱势,他往往没有办法将自身灵巧的边路突破能力展现出来就被对方用简洁明了的身体对抗所击败。 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梅西更加注重加强自身的肌肉质量以及综合力量,以图能够在保证身体平衡力的情况下进行更多的脚下盘带。
在场上位置方面,由于此时的红蓝军团巴塞罗那在左边锋位置坐拥风头无双的巴西巨星罗纳尔迪尼奥,梅西这样初出茅庐的新人在这样的位置上自然很难获得足够的出场机会。 为了给予这位小将更多的历练时间,巴萨主教练里杰卡尔德开始尝试将梅西的场上位置移动到右边锋。 在位置变动之初,当时年仅17岁的梅西显得有一些无所适从,他没有办法像以往一样使用自身更加擅长的左脚进行下底传中,往往只能寻求和边后卫更加复杂的配合或是强行内切射门。
2004年10月16日,梅西在巴萨对阵西班牙人的加泰罗尼亚德比中首次亮相西甲,他也成为了代表巴塞罗那参加正式比赛的最年轻球员(17岁3个月零22天)。 凭借着罗纳尔迪尼奥的助攻,梅西于2005年5月1日在对阵阿尔巴切特的比赛中取得了自身首粒进球,成为了巴萨俱乐部 历史 上最为年轻的得分手。
想要论述梅西在这一时期巴塞罗那阵中的战术位置,我们就不得不提到当时红蓝军团的绝对核心--10号罗纳尔迪尼奥。作为当时世界足坛最为耀眼的明星之一,小罗在巴塞罗那阵中的战术地位非常类似于今天的梅西。这位巴西球星绝对不是一位单纯意义上的左边锋,他在边路利用个人进行强行下底传中的次数并不多。小罗更加倾向于在左路稍作拿球之后逐步内切来到中路,这样他既可以利用自身出色的右脚技术进行远射尝试,也可以和中路或者右路的其他队友形成小范围配合随后二次前插。
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处于右边锋位置的梅西自然也有了更多和小罗直接配合的机会。考虑到自身相当不错的瞬间爆发能力,梅西在接得小罗的分边球后可以选择利用自身的突破能力进行强行下底传中(梅西的右脚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当然也可以在拿球之后和小罗进行一些更加复杂的两人小范围配合。 这时的梅西可以被理解为游弋在罗纳尔迪尼奥身边的一位灵活接球人,他更加倾向通过于自身的跑动获得空位从而和小罗形成传接配合。
同时,考虑到巴萨阵中堪称豪华的前场进攻配置,梅西在前场得球后并不倾向于第一时间寻找射门空间,而是更多希望以助攻的形式帮助队友形成进球。在他的前24次出场中,梅西仅仅取得了7粒进球,相较于他今天的效率可谓低了不少。
早在2005年下半年,梅西就凭借着他在右路出色的表现逐渐成为了巴萨右边锋位置的首选。此时他和罗纳尔迪尼奥、埃托奥所组成的前场三叉戟也被称为当时欧洲足坛进攻实力最为强大的组合之一。不过梅西在2006年3月7日对阵蓝军切尔西的比赛出现了严重的腿筋撕裂,这一伤病直接导致他提前结束了当赛季西甲联赛之旅。
也正是因为这一次严重的伤病问题,梅西首次意识到在场上对于自身身体保护的重要性 ,与此同时,长期缺阵球队比赛的落寞感也让梅西形成了更加强烈的求战欲望。据媒体报道,他努力在当赛季欧冠决赛到来之前恢复状态,尽管最终还是没有能够进入巴萨与阿森纳所展开的欧冠决赛大名单,但梅西至此已经形成了出色的身体保护意识,这也是他在之后的职业生涯很少出现严重伤病问题的重要原因。
需要强调的是,由于罗纳尔迪尼奥的存在,此时的梅西在场上更多的责任还是通过自身跑动来牵扯对方边后卫的注意力。这一时期罗纳尔迪尼奥在场上全面的能力让梅西意识到自身应该发展的方向,自此开始,阿根廷人强大的进球能力逐渐登台亮相。
随着梅西进球数的大幅提升,巴萨主教练里杰卡尔德也将梅西在球队中的战术地位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可以发现,当时的梅西被主教练鼓励在边路进行更长时间的拿球,里杰卡尔德甚至在某些时间段还愿意让这位年轻球员将身位移动到中场起到组织核心的作用 。在里杰卡尔德的大力提拔之下,梅西终于从一位单纯的边路突破手成长为一位技术特点全面的前场多面手,他也成功获得了阿根廷年度最佳球员、国际足联世界最佳11人等诸多奖项。
尽管梅西在这一时期已经逐渐成为世界级别的球星,但巴萨在2006~2007赛季以及2007~2008赛季都没有能够获得联赛冠军。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为了有效提升球队战绩,巴塞罗那请来了此前还尚且没有一线队执教经历的西班牙主教练瓜迪奥拉,属于红蓝军团的一个全新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从执教思路来看,瓜迪奥拉绝对不是一位球员名气就手下留情的主教练。来到巴塞罗那之后,罗纳尔迪尼奥以及埃托奥先后被清洗(当然了,罗纳尔迪尼奥与埃托尔的离开也有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们与高层糟糕的关系)。这样一来,梅西在锋线上的另外两名搭档就变成了从阿森纳转会加盟球队的亨利以及从国际米兰转会加盟球队的伊布拉西莫维奇。
尽管中锋位置的伊布无疑是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球员之一,但瓜迪奥拉对于这样一位更加偏向于脚下技术的高大中锋似乎并不感冒,不久之后他便力主送走瑞典人。此时的巴塞罗那一线队并没有类似于埃托奥以及伊布的顶级中锋,人们纷纷认为瓜迪奥拉即将全面改造巴塞罗那的主力阵型。不过让人没有想到的是,瓜迪奥拉依旧将433奉为了巴塞罗那的主力阵型,但他却做出了世人难以想象的站位调整-- 瓜迪奥拉将梅西的位置移动至中路,让后者打起了“伪9号”(佩德罗在这一时期取代了梅西的右边锋位置)。
选择梅西作为中锋,这也意味着巴塞罗那几乎摒弃了高空球进攻方式,转而以地面传导为主要的进攻模式。同时, 梅西在比赛过程中并不会作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站桩式中锋处于禁区内,他会利用自身强大的位置移动感以及中场组织能力游弋在对方中前卫以及后卫之间。 梅西的这一身位移动必然会逼迫对方的1~2位中后卫进行一定程度的身位上压,这样一来处于左右两边锋位置的亨利以及佩德罗就有了更多的前插包抄空间。
除了对于两位左边锋插上空间的帮助,梅西极强的组织传导能力也能够侧面增加巴塞罗那在中场区域的控制力。这位阿根廷球星在回撤拿球过程中势必会有效吸引对方1~2名中场防守球员的注意力,这样一来巴塞罗那在此位置的另外两名顶级球星--哈维以及伊涅斯塔就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也正是基于上述战术策略之下,我们在那个时代可以经常看到梅西、哈维以及伊涅斯塔在中场区域贡献出种种眼花缭乱的细腻传递配合。
在这一时期,梅西通过自身对于战术的卓越理解以及周边队友的帮助,逐渐成长为世界足坛最顶级的足球巨星之一 。不过在此我们需要强调的是, 梅西虽然会在比赛过程中经常回撤到中场,但彼时的他往往能够通过鬼魅的二次前插以及卓越的射门能力完成大量进球,他在2008~2014年间一共帮助巴塞罗那取得了212粒进球以及76个助攻,放眼巴萨队史都是绝无仅有的存在。
梅西在2008~2014年间给人们的印象几乎就是进球的代名词,他用大量的进球在巴塞罗那队中确立了自己独一无二的位置。同时,球队的战术也愈发围绕这位阿根廷巨星所展开。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巴塞罗那在每场比赛的表现都和梅西紧紧相连,这在阿根廷人状态全面巅峰的时代或许不会暴露出太大的弊端,不过一旦梅西因为年龄的增加出现些许状态的下降,“梅西依赖症”就会成为困扰巴塞罗那的最大难题。
我们先把目光暂时移回梅西尚处于巅峰状态的2014年,他和另外两名世界级的球员苏亚雷斯以及内马尔组成了让欧洲足坛为之胆寒的“MSN组合”。在这一时期,巴西球星内马尔占据巴塞罗那左边锋位置,从利物浦加盟球队的英超金靴苏亚雷斯则来到了中锋位置,此前在瓜迪奥拉治下长期打伪9号的梅西则重新回到了他熟悉的右边锋位置。
尽管梅西重回右边锋位置,但此时的他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技术特点单一的青涩少年。通过几年的成长,梅西已经蜕变为一位堪称全面的前场进攻手,他既能够利用自身的以及脚下盘带技术在边路以一敌多成功突破,也能够像当年的罗纳尔迪尼奥一样游弋到中路进行射门。
当然了,我们在说起这一时期的梅西时,就绝对不能忽略他在前锋线位置上的两位好搭档--苏亚雷斯以及内马尔。作为同位置世界最顶尖的球员,苏亚雷斯以及内马尔在无球状态下的机敏跑动以及有球状态下的超强配合意识让梅西在前场参与进攻的方式更加如鱼得水。
在2014~2015赛季,MSN组合在各项赛事中一共打进了122粒进球。在这122粒进球中,右边锋梅西完成了58球31次助攻数据,左边锋内马尔完成了39球11次助攻的数据,中锋苏亚雷斯则完成了25球24次助攻的数据。如此亮眼的进攻数据也帮助红蓝军团夺得了西甲联赛、欧冠以及国王杯三座冠军奖杯。
回到我们今天的主角梅西身上,身旁拥有苏亚雷斯以及内马尔这两位世界顶级的锋线搭档,这也让阿根廷人有了更多发挥自己进球本色的机会。 苏亚雷斯的存在让对方两名中后卫没有办法在第一时间进行适度拉边协助边后卫对于梅西进行防守。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梅西可以利用自身出色的身位移动能力来到中场或是异侧以图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以多打少的有效局面。 同时,尽管哈维在2015年就已经离开了球队,但考虑到内马尔这样一位超级球星的加盟,巴塞罗那中场控制力下降的问题并没有第一时间暴露出来,梅西依旧可以在中前场肆意发挥其无与伦比的创造能力。
除了和苏亚雷斯以及内马尔在前场的细腻配合,梅西和球队两名边后卫也在这一时期擦出了火花。 梅西在比赛过程中可以利用苏亚雷斯对于对方后卫线的牵扯来到前锋线身后成为一名组织者,这样一来他便可以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和左右两边高速插上的两名边后卫形成有效的配合。无论是当初的阿尔维斯,还是如今的阿尔巴,梅西和边后卫在局部范围内形成的小快灵传递都是巴萨前场进攻的法宝之一。
当然了,此时的梅西早已经成长为世界足坛最为耀眼的超级巨星,无论是哪支球队在面对这位阿根廷巨星的过程中都会委派1~2名专人贴身限制其移动路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环境之下,梅西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锤炼自身跑位之上。一些一直关注梅西在巴塞罗那表现的球迷可能早已发现: 如今的阿根廷人并不像他刚刚出道一样专注于在拿球后通过脚下盘带进行突破过人,他在某些情况下会选择将皮球交给队友后通过自身的跑动拉扯获得接球空位,从而起到一击制胜的效果。
在很长一段时间,梅西在前场堪称鬼魅的跑位都是无数球队的噩梦之一。 他既可以通过和边后卫的默契配合突然进入禁区成为中路除苏亚雷斯外的第2名包抄接应人;也能够突然换位到边路成为可传可射的关键人物。 可以说,与苏亚雷斯和内马尔一同在锋线搭档的这几年是梅西职业生涯的另外一个高峰期,他们合力帮助红蓝军团取得了许多荣耀。
不过随着巴西球星内马尔离开红蓝军团,加之效力巴塞罗那多年的西班牙老将伊涅斯塔转会去往日本联赛,梅西对于巴萨进攻的作用更加显得独一无二。为了缓解梅西繁重的进攻压力,巴塞罗那俱乐部的高层们也力主先后引入了登贝莱、库蒂尼奥以及格列兹曼等知名球星。不过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这三名球员都还没有能够和梅西形成足够的化学反应,其中登贝莱以及库蒂尼奥更是因为糟糕的表现受到了不少球迷的质疑。
由于红蓝军团中场控制力有限,如今的梅西已经不能被单纯视为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右边锋,他在比赛过程中甚至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回撤到中场协助队友进行组织疏导。 不过随着梅西年龄的增长,他已经没有办法像当年一样在90分钟内进行不知疲倦的奔跑接球,一旦梅西因为体能的下降或是状态的不佳没有办法贡献出现象级的表现,巴塞罗那的前场进攻端就很有可能因此出现阻塞甚至完全陷入停滞。
众所周知,随着年龄的增长,无论是此前充当左边锋的C罗还是此前充当右边锋的梅西都在逐步进行着位置上的转变。当下的C罗虽然还是经常在首发阵容中出现在左边锋位置,但他在场上实则已经经常进入中锋区域进行抢点射门; 反观梅西,当下的阿根廷巨星在某些比赛中几乎已经成为了球队一名不折不扣的前腰,同时他又不得不承担突破盘带的责任。 综合来看,巴塞罗那想要彻底解放梅西的压力并且让后者找到职业生涯的另外一个巅峰,就必须加强中场球员组织疏导的能力,并且逐步构造出格列兹曼、登贝莱与梅西之间的配合默契度。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曾经那个在绿茵场上不知疲倦奔跑的年轻小将也即将年满33岁,在体能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出现下滑的今天,梅西也不可避免的走上了转型的道路。不过与绝大部分边锋球员不同,梅西职业生涯早期为自己累积的出色组织脚法让其在转型的过程中依旧能够跻身世界顶尖球员行列。我们相信,只要巴塞罗那诸将能够尽早培养出和梅西之间的配合默契度,相信红蓝军团依旧可以在这位阿根廷巨星的带领下重新斩获辉煌。
巴萨的战术特点和技术特点
答如今这支巴萨的战术是传承74年荷兰队的全攻全守打法,当时的荷兰除了固定一个左边锋伦森布林克外其余场上每人都能担任除门将以外的任何位置,涌现出了克鲁伊夫,内斯肯斯,克罗尔等一批天才球员。74年世界杯决赛当中开场通过不间断的传球,克鲁伊夫制造的点球就可以看出这种战术的精髓。首先是需要充沛的体能,无球队员要不停的穿插跑动。然后需要很好的战术意识,要充分理解战术的意图。还有就是球员之间熟练的配合,对队友技术特点的了解。从主力队员的技术特点分析梅西属于动作速率快的突破手,著名的梅西走廊,撞墙式二过一。相对来说梅西不是标准的前锋,而是影锋。比利亚是有控球能力,擅长远射,任意球和反击的前锋,虽然身材不占优势但有一定的抢点能力。佩德罗更像个边锋,擅长斜传和内切后远射。mvp加上中场哈维和伊涅斯塔的一传一控形成了巴萨的攻击体系。另外巴萨对边后卫的要求比较高,阿尔维斯,阿德里亚诺,马克斯维尔都具备助攻和不错的位置适应能力。中路的凯塔和布斯克茨包括皮克都有组织进攻的能力。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巴萨比赛战术》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410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