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美国市场的1.9万亿资金流入市场,会造成什么影响呢?2月27日,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1.9万亿美元新一轮经济救助计划,本轮经济计划是由美国总统拜登提出的,该经济救助计划主要是...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美国众议院,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美国市场的1.9万亿资金流入市场,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美国市场的1.9万亿资金流入市场,会造成什么影响呢?

2月27日,美国众议院投票通过了1.9万亿美元新一轮经济救助计划,本轮经济计划是由美国总统拜登提出的,该经济救助计划主要是为受疫情影响的美国家庭和企业提供财政支持,以此来增加美国经济的增长活力。

本轮经济救助计划包括直接向符合条件的美国人支付1400美元(大约9000人民币)的补助金,同时还为符合条件的失业者提供每周4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这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支出。根据该计划的用途约定,其中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为了抵抗新冠疫情,其中将为新冠疫苗接种提供2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为新冠病毒检测提供5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还会为地方政府提供3500亿美元的资助金。

对于美国本轮的经济刺激计划,最本质的理解就是美国要开始加印美元,通过向市场注入更多的流动性来带动国家经济的发展,如果不能从跟不上解决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仅仅用资金注入来提振美国的经济,这种方式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是无法持久的,最终美国的经济还是会走向衰退。当市场上的资金越来越多,短期内能够提振经济,但是接下来会给社会带来更多的问题,流动性增加,市场上的物价就会出现上涨,通货膨胀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会重新引发新的经济问题,不仅会影响到美国的经济发展,还会对全球的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目前的全球经济都是捆绑在一起的,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美国这种经济救助计划,看起来只是美国的政策,但是一旦这些资金流入市场,会给全球的经济发展带来较大的影响。

大家好,我是老徐,一个在努力奋斗的金融民工,请大家关注我,共同探讨财经问题!

2019年海上风电多样化发展5大趋势

研究机构伍德麦肯锡电力与可再生能源指出,2019年,海上风电将得到继续发展,并辐射到更多国家。未来十年,全球风电装机量将达到6.8亿千瓦,其中40%为海上风电。

截至2018年年底,欧洲的海上风电装机量达到1600万千瓦。2018到2027年,欧洲预计将有4700万千瓦海上风电设施投产,该地区仍将是全球风电产业增长的焦点。另外,由于欧洲在海上风电领域的成功经验,更多的新兴市场将被吸引加入这一阵营。

2019年,还将出现海上风电输送到市场的新渠道。利用海上风电产生的可再生能源制造绿色氢能用于运输、取暖和工业用途,存在着巨大的长期潜力。

海上风电的另一种利用方式是作为碳密集型工业的脱碳手段,尤其是海上油气业。海上油气平台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于为平台供电的燃气排放。许多项目计划已经提上日程,将使用海上风电供应清洁电力。

零补贴招标项目增加

2019年将出现更多的零补贴海上风电招标项目,实际上,荷兰在年初将为HollandseKust(Zuid)3和4项目进行招标。比利时北海国务卿也希望看到零补贴投标,并在该国新的海洋空间规划中扩大了分配给海上风电的区域。

但是,不是每个招标项目都将是零补贴,这仍取决于采用的拍卖模式和风电场的具体位置以及现场条件。此外,对于这些零补贴并存在商业风险的项目将如何运作,仍存在着质疑。诚然,政府能够协助零补贴的海上风电项目运转,其中一个例子是荷兰政府正在考虑的碳价格下限。制定适用于整个欧洲的碳价格下限有助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电价的波动,便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融资,从而加速其发展。

零补贴市场增长所固有的一个危险是,对于新开展海上风电项目的国家来说,即使在没有成熟供应链的情况下,他们也可能认为自己有能力获得同样的竞争优势,但他们错了。欧洲花了十年时间才将成本压缩到可以适应零补贴和低补贴的情况。在成熟市场中,成本将进一步下降,但新市场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日本市场终将启动

日本政府已经通过一份法案,制定海上风电开发的国家框架,至此,日本的海上风电业终于开始启动。在这一法案下,政府将为海上风电项目划定海域,供开发商竞标,竞标成功者将拥有长达30年的使用权限。

这对日本的未来能源战略是至关重要的一步,释放了日本政府致力于海上风电长期投资的信号。因为海上风电不仅是可持续的能源来源,还可减少日本对昂贵的进口LNG的依赖,提高能源安全。

新法案将在2019年年初生效,这意味着对批准的海上风电开发地区的竞争将最终启动。在该法案通过不久后,东京电力株式会社确认将于2019年1月1日启动其第一个商业风电场的相关工作。

风电制氢受到重视

使用可再生能源对水进行电解制氢,可以无限期地储存或广泛地应用于从运输、取暖再到工业处理和化工等一系列潜在用途中。这一方案已经众所周知。

对于德国这样可再生能源电力入网存在问题的国家来说,制氢提供了将可再生能源发电与消耗脱钩的方式。它还能解决一系列其它问题,例如可再生能源的间断性和削减问题。

2018年下半年,一个由壳牌、西门子和传输系统运营商TenneT组成的全明星组合在德国市场提出了一种新的海上风电与氢能的混合招标模式。在德国以外,类似的项目计划也相继出现。

国际能源署执行董事FatihBirol在9月份于德国汉堡举行的风能峰会上指出,风能正在引领能源转型,并且将在2030年成为欧洲最主要的电力来源。到2040年风电发电量将增长2倍,但是面对欧洲正在老化的电网基础设施,风电存在入网的难题。正如Birol博士所指出:“这并不是小事一桩。”

问题在于:风能的清洁性及其成本效益的提高毋庸置疑,但是摆脱其增长束缚,需要一些突破性思维。业界和政府需要积极改善电网基础设施。

我们需要一个系统化的方式和电网的潜在替代方案,包括天然气网络。Birol博士指出,风能尤其是海上风能的成本下降打开了风电利用新途径的“大门”,其中就包括制氢。许多规划中的“电转气”(power-to-gas)项目也在考虑利用海上风电。

海岛供电带来机遇

海上风电的新应用方式在不断增加。其中之一就是为海上油气设施供电,以减少排放,这也是海上风电非常重要的作用之一。2019年还将出现另一种颇具吸引力的方案,即使用海上风电场为岛屿供电。

除去那些有幸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的岛屿,对于大多数其它岛屿来说,任何资源都要依赖于进口。这就使得可再生能源成了许多岛屿明显的选择。即使在可再生能源比常规能源更昂贵的时候,也比其它进口能源更具竞争优势,更何况现在海上风电急速下降的成本赋予了其更强的竞争力。

2019年年底,美国众议院通过了一项法案关岛和波多黎各这样的美国海外领地建造海上风电场进行电力供应。美国海外领地的居民经常处于被遗忘的角落,但是HR6665法案《领地海上风能法案》将使他们能够利用海上资源,增强能源安全,并带来就业和经济增长。

使用可再生能源为岛屿供电并减少高昂的进口费用并不仅仅在美国发生着,仅欧盟就有超过2200个有人居住的岛屿,大部分仍依赖于昂贵的进口化石燃料。欧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推出了“欧盟岛屿清洁能源”计划,作为“全欧洲人共享清洁能源”一揽子政策的一部分,旨在为岛屿实现可持续、低成本的自给发电能力提供长期框架。海上风电作为一个可能方案正在研究中。

英国仍将是海上风电领导者

2019年及其后数年,英国仍将是海上风电市场的领导者,其第4轮海上风电招标计划工作正在推进中。

英国政府有望颁布一份《产业协议》。英国海上风电业希望政府在2018年底颁布一项等待已久的产业协议,然而英国的政治局势却拖延了这一进程。英国能源与清洁增长国务大臣ClairePerry在2018年11月20日宣布,确认将颁布一份迫在眉睫的协议。

11月,英国皇冠地产(TheCrownEstate)发布了下一轮海上风电场开发方案,包括推出的新海床使用权的地点,并且表示新增装机量可能将达到700万千瓦,而非600万千瓦。10月份,皇冠地产确认完成了一项海上风电扩建申请的初始评估,并表示8个计划中的项目已经达到了申请标准,可能将于2019年获得租赁权,新增总产能或将达到340万千瓦。

英国海上风电的快速增长固然是民心所向,但也开始出现问题,尤其是考虑到其所需的成千上万的从业者。最新发布的调查指出,到2032年,英国海上风电业将需要雇佣36000名人员,是当前从业者人数的三倍。来源:OffshoreIntel® 作者:David Foxwell

简斯维尔故事:工厂倒闭时,四处皆非避难所

《简斯维尔:一个美国故事》,作者是美国作家艾米·戈德斯坦。艾米·戈德斯坦曾担任《华盛顿邮报》特约撰稿人30余年,获得过2002年的普利策新闻奖、《金融时报》-麦肯锡最佳商业图书奖,也曾是哈佛大学尼曼新闻基金会和拉德克里夫高等研究所的研究员。

美国有好几个州有简斯维尔镇(加利福尼亚、堪萨斯、艾奥瓦、威斯康星),其中威斯康星的简斯维尔最大。简斯维尔位于美国威斯康星州与伊利诺伊州交界处,罗克县县治所在,沿着贯穿美国东西海岸线的90号州际公路,从芝加哥驶往威斯康星州首府麦迪逊途中,就是简斯维尔所在地。据维基百科,简斯维尔是谷物、乳制品、烟草产地的贸易中心,也是一个工业中心。工业有汽车、钢笔、棉纺织、毛纺织、风琴、电子仪器、绝缘材料等。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该市人口约有6.3万。

简斯维尔处于美国锈带。锈带主要由美国中西部和五大湖地区组成,始于纽约州西部,向西横穿宾夕法尼亚州、西弗吉尼亚州、俄亥俄州、印第安纳州和密歇根州下半岛,终止于伊利诺伊州北部、爱荷华州东部和威斯康星州东南部。“Rust”(意为“铁锈”)是指去工业化,或者由于曾经强大的工业部门萎缩而导致经济衰退、人口减少和城市衰退。这个词是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流行起来的。

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艾米·戈德斯坦开始关注美国的失业问题,她聚焦于一个特别典型的工业小镇--简斯维尔。在金融危机之前,这里的大多数居民依靠在工厂工作谋生,工厂的福利和薪水都足以支撑他们的家庭开销。

简斯维尔得名于一位移民—亨利·简斯(Henry Janes),美国内战爆发前,就有生产农具的工厂。1870年,当地的商业黄页列出了15家马车制造商的名单,还有一家纺织厂。

进入20世纪,简斯维尔的人口达到1.3万人,多是东海岸移民的后代,或几十年来陆续从爱尔兰、德国、挪威迁入的新移民。据记载:“在市中心,富兰克林街和河街两侧工厂林立;密尔沃基街和主街点缀着各式商店、咖啡馆,平均250人就有一家理发店。为了迎接做完农活进城休闲的家庭,商店周六营业至深夜。连接罗克河两岸的密尔沃基街的大桥还是木制的,但在市中心,从南到北行驶的有轨电车已经取代老式的马车服务。简斯维尔还是铁路枢纽。每天,64趟客运火车加上8趟货运火车频繁进出城市。”

简斯维尔漫长的制造史上,有两位土生土长的大企业家,第一位是乔治·S·派克,他原来是约翰·霍兰钢笔公司销售人员,他设计并制造出了自己的钢笔,并于1888年创立了派克公司。

派克钢笔

从上世纪四十年代起,派克笔成为各国元首级人物的首选书写工具。海明威用派克笔写下《老人与海》,柯南·道尔用派克笔写出了《福尔摩斯探案》,富豪亨利用派克笔签下了购买帝国大厦的合约,艾森豪威尔签署盟约及麦克阿瑟将军接受日本投降时签字用的都是派克笔,尼克松1972年访华时给主席带来的见面礼也是加入了宇航员从月球取回土壤的特别款派克金笔。

1986年,派克公司经营陷入绝境,难以维持,1987年派克公司总部移到英格兰东萨塞克斯郡纽黑文。1993年派克品牌由吉列公司所有,吉列公司于2000年将书写工具部门出售给诺威屈伯德股份。

2010 年初,派克笔公司的最后一部分资产被清理,工厂整体迁往墨西哥。

《简斯维尔:一个美国故事》记载:“琳达(派克公司职工)的最后一个工作日——1月15日——已经来临。琳达很难接受——实际上,对城里的许多人都是,派克笔公司的名字很快会成为简斯维尔历史中的一块碎片。”

“工厂关门前,琳达和其他库存部的同事需要装箱,免费派送多余的钢笔。它们被寄往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家工厂,纽约一家忠心耿耿的百货公司,以及其他数个地方。直到库存部的一位同事问负责人,是否可以留一些笔在这里,捐给食物银行、ECHO、救世军,甚至简斯维尔的学生。”

“琳达的一位同事走进最高负责人的办公室提议,库存部的女士们是在派克笔公司工作到最后的一批员工,难道她们不配得到一支纯银笔吗?最后一天,琳达和其他人每人得到了一支圆珠笔。”

简斯维尔工厂鸟瞰图

第二位是约瑟夫·A·克雷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尾声之际,他一手策划将通用汽车引入简斯维尔,开始生产拖拉机。经年累月,工厂规模扩展至480万平方英尺,相当于10个美式橄榄球场地。全盛时期,工人人数超过7000,创造了周边数千个生产配件的工作机会。1923年开始,通用汽车在简斯维尔生产雪佛兰汽车。

艾米·戈德斯坦写道:“简斯维尔似乎总能扭转逆境,躲过历史低潮:大萧条时期,工厂一度关闭,但在一年后重开;静坐罢工时期—对美国劳工史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其他地方的汽车工人爆发骚乱,简斯维尔却一直保持平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工厂作为生产弹药的大后方,战争结束恢复生产后,又取得了更加瞩目的成就;甚至20世纪70年代,汽车工业开始走下坡路,纷纷改写了其他工厂的命运,简斯维尔的生产线却一路勇往直前。”

其实在80年代,简斯维尔就“锈”了一次:1986年,通用汽车转移了在简斯维尔的生产线,1200人跟随工厂搬家,1000人失业。好在第二年通用汽车又恢复了在简斯维尔的生产。

但是2008年,简斯维尔的好运终结了。

2008年6月2日晚,保罗·瑞安(共和党人,他的家在简斯维尔。保罗·瑞安1999年起任威斯康星州第一选区国会议员,2012年副总统候选人,曾任美国众议院议长,2018年11月因与特朗普关系不好辞职)接到通用汽车CEO瓦格纳的电话,告诉他通用汽车在特拉华州召开年度股东大会,已经决定关闭北美的四家工厂,即将停止在简斯维尔的汽车生产。

保罗·瑞安责问瓦格纳:“这么做会毁了这里。你在这里拥有最优秀的工人,这个城市对你忠心耿耿,你为什么不关闭大城市的工厂?”保罗·瑞安希望通用在简斯维尔转产小型货车。

第二天早上6:30,当地电台以突发新闻广播了这一消息,但是装配厂5:48分开始生产,当天早班工人并不知道这件事。6:30以后,工人被召集起来,宣布工厂将在2010年停产。

保罗·瑞安仍没有放弃拯救简斯维尔,他组建起强大的营救小组,里面包含民主党的州长、工会领袖和企业负责人,以及联邦、州县地方官员。营救小组来到通用汽车位于底特律河畔39层的总部,公司的北美区总裁接待了他们,一场漫长讨论后,他们只得到一个不算太坏的结果:对方没说这就是最后决定。

但是10月通用汽车宣布了更不好的消息:将关闭14座工厂,减少2.1万个工作岗位,简斯维尔工厂将在圣诞节前停产待命(提前了两年)。

此后,简斯维尔政府筹集了近2亿美元资金,希望竞争通用的小型车市场项目,但是密歇根州的奥赖恩镇抛出的是10亿美元,把简斯维尔的幻想彻底砸破。

2008年12月23日,简斯维尔工厂最后一辆汽车下线,是黑色的雪佛兰塔霍(tahoe),9000多名员工走出装配厂。

最后的产品捐献给了北罗克县的联合之路(美国最大的慈善机构),联合之路以此作为奖品,筹集了20万美元,奖品获得者是一位在简斯维尔工厂工作了37年的退休工人。

2015年,通用宣布永久关闭简斯维尔工厂。

正在拆除的通用汽车简斯维尔工厂

仅6.3万人口的简斯维尔,1/3的家庭有人失业,超半数的家庭财务状况恶化,半数的家庭购买食物困难,2/3的家庭关系紧张,大部分居民的房产贬值。

从普通的工人到工厂的管理者,从他们的父母到孩子,从学生到老师,从商人到政客,从便利店、电影院、加油站到房产中介机构,所有人、所有组织都被失业这个巨大的漩涡吞噬。

和通用汽车有关的工人们有不同的选择——被分配去别的城市的工厂,要么搬家,要么每周末花费数小时往返于家和新工厂之间;被买断工龄,离开工厂,直面失业和中断医疗保险等福利的现实。更惨的是那些怀着梦想但闸口突然在面前关闭的年轻人。那些顺利退休的人最幸运,他们可以像父辈所描绘的那样退身出去,但依然要应对子女和孙辈的新困境。

这是一整套的衰退,当一座撑起城市经济的工厂关停,随之下坠的,是配合其生产链条的其他工厂、以男性蓝领为主要劳动力的工人及其家庭,再蔓延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最后演变成一座城市的危机。

有的评论说:人类天生喜欢看那些离自己的生活非常远的、陌生而又充满刺激的东西,获得满足感和窥视欲的同时不会有真的危险;简斯维尔产业工人生活的前后落差,让《简斯维尔》这本书的美国目标读者情不自禁的感慨,原来生活是这样的啊!感概完了,获得满足感和窥视欲了,该干嘛干嘛,就像去电影院看了钢铁侠之死,哭过之后更爽了,因为大家都知道那不是真的。只有这样写,作者才能为读者提供一种独特的口味,让读者下单买书。从这点是也可以看出,“简斯维尔”也好,“锈带”也罢,这些事情,离美国的精英阶层,远得很——无论是实质上的影响,还是精神上的影响。毕竟,精英怎么会不能掌控自己的生活,不能掌控资本呢?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为何搞懂查理·芒格100个思维模型却然并卵?

10月12日,青岛市卫健委发布官方消息称,有9人确诊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为阳性。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公共卫生和流行病学专家杨功焕认为,新冠疫情秋冬季反弹已经开始。

我们认识世界至少通过两副“透镜”:眼睛+模型 人类感知环境和认知世界至少通过两副“透镜”:

1.身体之眼(Body’s Eye)

2.心智之眼(Mind’s Eye)

前者是肉体的眼睛(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后者是心智的模型,我们看到的世界是通过了“模型”的过滤。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各种模型可谓俯拾皆是:

1.商业模型:波特五力模型、麦肯锡7S模型、市场营销4P模型和用户增长的AARRR海盗模型等;

2.经济模型:供需曲线模型、“囚徒困境”博弈模型、GDP增长模型等。

还有心理学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计算机科学中冯诺依曼模型、人工智能领域的神经网络模型等。

在科学发展史上,模型更是不胜枚举,例如广为所知的地心说VS日心说模型、原子结构模型、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等。

我们面对“模型”时的心理普遍比较矛盾和尴尬,一方面清楚抽象的模型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在分析问题时又不得不依赖于模型。

什么是模型?模型好比地图,是我们对真实世界的一种简化和抽象。拥有地图,未必一定能够抵达目的地;没有地图,几乎肯定不能抵达目的地。

“地图不等于它所指代的疆域。但是,如果地图是正确的,它就与疆域拥有相同的结构,这是它之所以有用的原因。” ——阿尔弗雷德·科尔兹布斯基(波兰裔美国科学家、哲学家)

模型既有用又没用,矛盾是如何产生的?

首先来看模型的作用和价值:

公里的池塘散发出臭味,为此工人舀出鱼,排干水。但池底还是臭,于是又挖起池底的淤泥运走,在池底铺上新鲜的砂砾,重新种植水生植物,注满水,放回鱼。最后池子不再有臭味了。但是两个月后,池塘又散发臭味了。

为什么问题没能治根?因为对池塘这个微型生态的模型的构建存在缺陷。之所以挖出淤泥,是基于假设:池底的淤泥累积太厚,导致能够产生恶臭的厌氧细菌繁殖过多过快。但是为何淤泥清除了,又会发臭呢?说明淤泥并非根本原因。

因为系统建模出现差错,导致对问题的根源产生误判,进而采取了治标不治本的举措。

在考虑池塘发臭问题时,你的脑海中未必会有上面这样的因果回路图(Casual Loop Diagram),但基本都会把池塘这个系统简化为几个关键要素。一个完整的池塘生态系统包含着:1.细菌(需氧+厌氧):不计其数;2.鱼虾等动物:成千下万;3.水生植物:成千上万;4.氧气和有臭味的气体分子:不可计量。

如果不进行简化,那么大脑将面临的是一个难以计算的不可解难题。假如一个系统中只有两个物体,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关系,那么在描述这个系统时需要3个方程:分别针对两个物体的2个方程,针对二者相互作用关系的1个方程。随着系统中物体数量增强,每个物体需要1个方程来描述其行为,但是描述相互作用的方程则会指数级增加,n个物体需要2的n次方个方程。也就是说,10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存在2^10=1024个方程(假如n=10000呢?)。这就是所谓的 ”计算的平方律“,当系统中相互影响的元素数量增加,计算难度将指数级增长。

模型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基本方式与强大能力

如果一个系统里包含的元素数量众多并且彼此之间存在错综关系,为了简化起见,我们创建模型来描述系统并据此采取行为来影响系统。简化,自然节省了认知资源,也降低了认知负担。不过,从更本质的层面, 模型化思考是人类认知世界最基础却又是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霍金在去世前留给世人的最后一本著作——《大设计》(Grand Design)中写到: “我们在科学探索中建构模型,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创建模型。‘依赖模型的实在论’不仅适用于科学模型,也适用于我们为了解释和理解世界有意识或无意识建立的心智模型。”

We make models in science, but we also make them in everyday life. Model-dependent realism applies not only to scientific models but also to the conscious and subconscious mental models we all create in order to interpret and understand the everyday world.

假定有一个鱼缸,里面的金鱼透过弧形的鱼缸玻璃观察外面的世界,现在它们中的物理学家开始发展“金鱼物理学”了,它们归纳观察到的现象并建立起物理学定律。这些定律能够描述和解释金鱼们透过鱼缸所观察到的外部世界,甚至还能正确预测外部世界可能出现的新现象。显然,这些金鱼的物理学定和我们人类的物理学定律有很大不同,比如,我们看到的直线运动可能在“金鱼物理学”中表现为曲线运动。

就此霍金提出一个问题是:这样的“金鱼物理学”是正确的吗?按照常规的观念,这样的“金鱼物理学”当然是不正确的。因为“金鱼物理学”与我们的物理学定律相冲突,因为我们认为我们的物理学定律更符合客观规律,更能反映真实世界,并将所有与现今物理学不一致的描述,不管是来自金鱼物理学家,还是来自之前的人类物理学家,都判定为不正确。

但是霍金问道:“我们何以得知我们拥有真正的没被歪曲的实在图像?……金鱼的实在图像与我们的不同,然而我们能肯定它比我们的更不真实吗?”

模型是环境在大脑中的投影

我们认为金鱼在渔缸中看到的世界因为光线扭曲而变形了,那么,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难道就没有扭曲吗?下面图中的三个人其实都一样的身高,但是由于房间并不是标准的长方体,两面墙与窗户所在墙之间的角度,窗户的形状等都做了改变,导致我们会觉得三人不一样高。

我们感知(看、听、闻、尝、触等)到的世界,像金鱼看到的世界一样会发生这样那样的偏差甚至扭曲变形,因为我们感知的并不是世界,而是来源于”世界“的信号。大脑及相关神经系统组成了一个通信系统,周围环境的信息以光线和空气等为媒介经由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通路进入到大脑,这些信号来源好比烘焙面包时的原料,大脑将它们加工成为成型的“面包”。这个“面包”是关于世界的模型(Model)。 模型对世界的心理表征(Representaiton),是环境在大脑中的投影。

所谓”心理表征“,意味着物理世界所呈现(Present)的状态,在大脑中再现(Re-present),不过并非100%的复原,而是进行了加工甚至是变形。因此, 与其说我们是在感知世界,不如说是感知关于世界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调整在环境中的行为。 我们是通过“模型”来认识世界并在其中采取行动。

这就是霍金”依赖模型的实在论“所表达的意思,我们并不知道世界的"实在"究竟为何,而需要依赖和借助于模型才能间接逼近那个”实在“。 简化的模型为何在复杂的现实中有效? ”按照依赖模型的实在论,去问一个模型是否真实是无意义的,只有是否与观测相符才有意义。如果存在两个都和观测相符的模型,正如金鱼的图像和我们的图像,那么人们不能讲这一个比另一个更真实。在所考虑的情形下,哪个更方便就用哪个。“——《大设计》

模型并没有纤毫毕现地反映现实,那么,简化的模型为何是有效的?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分为两个部分:

1.大脑为何要建构出简化的模型?

2.模型为何对于认知和行为是有效的?

大脑为何要建构出简化的模型?

大脑随时都在经受内、外部环境的信息洪流的“轰炸”,外部是感觉器官,尤其是视觉和听觉接收到的光线、颜色、声音等信号;内部则是身体的体温、呼吸、心脏跳动、激素分泌等信号(一般是由自主神经系统管控)。大脑神经元处理信息需要耗费葡萄糖和氧气以及时间,为了更有效率地生存和繁衍,人体进化出一套注意力过滤机制,能够自动屏蔽掉大量大脑认为无关的信息。

比如,昨天你开车经过一条高速公路,现在让试图回忆一下整个过程,你能想起路过了多少个匝道?分别是通向哪里?你的最高时速是多少?收费站的工作人员是女还是男?想必你跟我一样,很难回答出来,因为这些信息不重要也不新奇。

据统计,大脑有意识状态处理信息的带宽大约为120比特/秒,但是仅仅由视网膜传递的信息就达1000万比特/秒。也就是说,仅有极少量的信息进入到意识空间。

工作记忆像一只“八爪鱼”,将信息组合出意义

工作记忆系统能够同时容纳4至7条信息(或者信息串,又称组块chunk)。信息串或组块的大小取决于这个人先前的知识结构。比如代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的字母:北N、东E、西W和南S。可以算作4条信息,也可以视作一个组块NEWS,前提是你的长时记忆中有NEWS(新闻)这个单词。

工作记忆的作用好比一条八爪鱼,快速将进入的信息组合成为有意义的结构。 不过,这只八爪鱼的腿少于8条,可能只有4到7条不等。如果经过工作记忆处理信息很重要,会存储到长时记忆系统之中。可以想象,只有极少数的“大鱼”被前述的“渔网”打捞起来并放入冷冻仓库。

海量的信息只有极少数进入人的注意力,其中又仅有少数被工作记忆系统所捕捉,最后剩余少数成功保存到长时记忆当中。为了有效地反映外部世界,大脑必须有足够的能力以有限的信息来表征无限的环境。

大脑的精巧和强大之处在于模式(Pattern)的发现和识别

下面这幅图由形状和大小各异的黑色斑纹组成,当我问你这是什么或者你看出什么时,你可能会一脸茫然,脑子飞快地转动,思考究竟是什么鬼。

”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而大脑则是,有模式就用;没有模式,那就创造一个模式。模式代表的是意义,现象由不确定变为确定,大脑极度厌恶不确定。所以, 虽然少量的信息进入到大脑尤其是意识层面,但大脑善于利用这些信息加工成为模型并用来模拟和映射外部世界。

简化的模型为何对于认知和行为是有效的?

检验模型价值的不是真实与否,而是是否与观察(通过实践或者实验)相符并且有用。既然是现实是复杂的,模型却是简化的,那么模型为什么会有效?回答这个问题需要将问题转化为:现实世界为什么能够被简化成为模型?也就是说,现实世界何以在一定程度上等价于模型?这好比几个小孩说,我们一起用乐高搭建一个宇宙飞船吧,进行该游戏的前提是:复杂的宇宙飞船(零件数量超过10万个)能够通过几十上百个乐高组件来“模拟”。现实世界为何能够被建模?存在两个主要原因:

1.系统普遍拥有层级结构(Hierarchic Structure)

2.现实世界存在大量的冗余(Redundancy)

周围的系统普遍拥有层级结构(Hierarchic Structure)

层级结构(Hierarchic Structure),形象地理解成为金字塔结构。我们周边的事物和我们自身的行为都可以分解为层级结构。 (一)表现为空间结构的层级:

(人体层级结构:身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分子—原子)

(二)表现为时间序列的层级:

人的行为在步骤和流程上也呈现为层级结构。 1、烹饪:

2、项目:

项目的阶段和行为的步骤所呈现的层级结构,用数学的语言可称之为递归(Recursion)过程:从上到下,从左至右执行。

上层结构由下层结构组成,下层是上层的存在基础,而上层对下层形成约束和控制。总体上,越往上层越稳定,构成的元素数量越少;相反,越往下层,元素数量越多,也越多变。

人体中的细胞的数量必然大大多于器官和组织;同时细胞不断地更新,但器官和组织的形态和功能基本维持不变。以到餐厅吃饭为例,选择菜式(川菜、粤菜或者湘菜)是相对于点什么菜品更上层的结构,选择粤菜就不可能把毛血旺作为要点的菜。而选择菜式又是聚餐主题和场景的下层结构,如果是商务宴请,就不可能到街边小店就餐。

模型相对于现实世界是简化的,因为建模(Modeling)过程选择的是被建模对象(系统)的上层结构。当我们对前述池塘系统整体进行建模,所选择的对象就不会是某几条鱼或者某一块淤泥。模型中的厌氧细菌指的不是某一些细菌而是指全部的厌氧细菌。上层结构是对下层组成部分的集合和抽象,自然在数量上是精简的。进一步来讲,如果模型元素的数量不能等于或少于工作记忆能够驾驭的数量,那么对于大脑来讲,分析和处理难度就会变得异常巨大。

现实世界存在大量的冗余(Redundancy)

上图中列举了“书”字在不同时期、不同字体的写法。不管是繁体还是简体,无论是隶书还是草书,我们都能认出这个字。在电脑上打字时,我们还可以选择不同字体,黑体、楷体、幼圆、方正雅黑等。尽管形态各异,其中包含着稳定的、一致性的模式(Pattern),虽然我们难以用语言来描述这种模式,但能有识别出“书”这个方块字。

所谓“冗余”,就是这种稳定、一致性的模式之外的东西,即使删减和去掉,也并不影响它所包含的信息。 信息即是消息去掉冗余后剩下的模式。比如,一串斐波拉契数列:1、1、2、3、5、8、13、21……,去掉冗余之后就是公式:F(0)=0,F(1)=1, F(n)=F(n - 1)+F(n - 2)(n ≥ 3)。

新的台风在正南海生成,很快会抵达珠__角地区。这句话即使快速地读,你也能明白其中的意思,虽然有语法错误和字词空缺。原因就在于语言一般存在着冗余,即使丢失一些字词或者改变局部顺序,也能让人明白含义

。我们日常接触的信息(准确说承载信息的信号和符号)存在着冗余相对容易理解,那么,何以说“现实世界存在大量的冗余”?一个2岁多的小孩,即使在小区里只见过几只猫,但是去到外面,不管是见到大猫还是小猫,是白猫还是黑猫,是棕色眼睛的猫还是两眼不同颜色的猫,基本都能瞬间认出它是一只猫猫。这说明,在小孩的记忆里已经存在猫这个动物稳定的、一致性的模式,即猫的概念。模式之外,无论是大小、肥瘦、花色、公母等特征的差异,都可以称其为冗余。

这样的模式(一致性)+冗余(多样性)的特征存在于常见的事物之中:动物、植物、语言、产品、建筑等。 换句说,这是现实世界的基本属性

。生物进化的最终目的是适应环境。 人类大脑的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是环境结构的”镜像“ 。人类大脑不同并且”高级“于我们的近亲——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等)及其他哺乳动物的地方是大脑新皮质。人类的大脑新皮质占大脑总体的比重最大(80%),拥有的神经元数量也最多(160亿个左右)。人类的大脑不管是绝对体积和重量,还是相对于体型和体重的占比都不是最大的;神经元数量也不是最多。大脑最大最重的是蓝鲸;大象神经元数量超过2500亿,而人类的大概在860亿个。不过人类大脑皮质中的神经元远多于大象。

大脑新皮层形成这样的6层结构并非巧合,它所接收到的信息将自底往上流动, 随着信息传递逐级进入到高层,不同的感觉信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将逐渐整合,最后在高层形成恒定表征(Invariant Representation)。信息在这个层级结构中向上流动就是一个不断剔除冗余的过程。小孩儿看到不同的猫,猫的具体特征的信息(体形、毛色、叫声等)进入到下层神经元,在往上传递时,猫的同一性特征逐渐被提取出来并保存于最上层的结构。根据系统的层级性特点,越往上层的结构越稳定,这就是所谓的”恒定表征“,也是模型生成和保存的地方。

”人类……拥有模式识别这一强大的核心能力。为了进行逻辑性思考,我们需要借助大脑新皮质,而它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模式识别器。“(《如何创造思维》雷·库兹韦尔)

现实世界一个复杂系统,并由一个个小的复杂系统组成;系统与系统相互关联,彼此影响。 系统普遍都具有层级性(Hierarchy)和冗余性(Redundancy)的属性。透过层级分析,我们可以捕捉到一个系统的上层结构;通过剔除冗余,我们能够抽取出一个系统的核心模式。 因此,建模的过程也就是进行层级分析和剔除冗余的过程(当然这两个过程可能重叠或者交叉)。

模型的现实价值在于帮助解决问题

“如果我们必须认真地思考这个世界,并有效地采取行动,某种简化的现实地图、理论、概念、模型和样式是必要的。”——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作者)

地图、理论、概念或者模式等,基本可以统称为模型。 模型对于现实生活的价值就在于”思考世界“和”采取行动“,具体来讲,就是助于解决问题。 问题纷繁复杂,但大体上可以分为四类:

1.什么状况what's going on?(情况识别)

2.原因是什么what's the reason?(问题分析)

3.采取什么对策what can i do?(决策分析)

4.未来可能怎样how about future?(预测分析)

解决每一类问题都离不开信息(或者情报)的获取。”情报的核心: 所有的情报活动均涉及创建目标模型,然后从中提取知识(所有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如此) 。“——罗伯特·克拉克(美国资深情报分析专家,《情报分析:以目标为中心的方法》作者)前述池塘案例中,对于问题根源和解决方案的分析都依赖于模型的创建和优化。

所谓”目标模型(Target Model)“指的是,我们所面对问题并且将要采取行动的对象往往是复杂的系统。想要获得关键的信息并设计有效的行动,必须针对系统进行建模,在模型中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并构想行动方案。

2020年美国大选在即,川普是否能够连任,还是拜登最终获胜?全世界都在关注和预测这件攸关世界局势的事件。美国大选显然是一个复杂系统,哪个候选人能够胜出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民众支持率、摇摆不定的州、候选人健康状况、军工集团的影响、具有权势的财团支持倾向等等。唯有建模才能梳理出关键的影响因子。

这13个指标包括:

1. 政党授权:中期选举之后,执政党在美国众议院席位增加

2. 竞争:执政党总统提名人之间没有强烈竞争

3. 谋求连任:执政党的候选人是现任总统

4. 第三党:没有重要的第三党派或独立竞选人

5. 短期经济:竞选期间经济并未衰退

6. 长期经济:任期内实际人均经济增长等于或超过前两个总统任期的平均增长

7. 政策变化:现任总统对国家政策产生重大影响

8. 社会动荡:在任期内没有持续的社会动荡

9. 丑闻:现任政府无重大丑闻

10. 外交、军事失败:现任政府在外交、军事方面未出现重大失误

11. 外交、军事成就:现任政府在外交、军事方面取得重大成功

12. 在位者个人魅力:执政党的候选人极具魅力,或是一位国家英雄

13. 挑战者个人魅力:在野党的候选人没有个人魅力,也并非国家英雄

李奇曼认为,在今年美国大选中,川普在这13个关键指标中7项为否定,这表明他谋求连任可能失败。

重要的不是掌握了多少模型,而是针对问题有效建模的能力

认识黑箱大体有两种方法:打开黑箱和不打开黑箱。打开黑箱的方法就是把系统拆开来,看清楚。比如,你不清楚钟表的运作原理,那就直接用螺丝刀拆开,观察其中零件的组成和运转。不打开黑箱则根据输入和输出之间的关系,推断黑箱里面的结构及其运作,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假设即是模型。与黑箱对应的是白箱(White Box,或者白盒),系统里面的要素都能够被观测和分析。大多数的系统处于黑箱和白箱之间,即灰箱(Grey Box),部分能够观测和认识,部分不能观测和认识。

(查理芒格核心思维模型)不过,即使你掌握了这些模型,可能对于解决具体问题也无甚帮助,因为你所面对的一个个问题便是一个个具体的黑箱或灰箱,并没有普适的模型能够完全对应这些黑箱或灰箱。换言之,没有通用的模型”透镜“可以获取不同黑箱和灰箱的信息。 因此,重要的不是掌握了多少模型(Models),而是针对具体问题有效建模(Modeling)的能力!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美国众议院议长麦肯锡》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