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中国有多少家酒水生产企业,发展情况如何?近年酒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一、行业规模及增长我国饮料酒制造业近几年仍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2009年全国白酒产量达706.93万吨,同...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金威啤酒西甲,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中国有多少家酒水生产企业,发展情况如何?

中国有多少家酒水生产企业,发展情况如何?

近年酒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行业规模及增长

我国饮料酒制造业近几年仍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其中,2009年全国白酒产量达706.93万吨,同比增长23.82%,比2008年15.8%的年度增幅提高8个百分点;全国啤酒产量为4236.38万吨,同比增长7.09%,基本保持在低稳增长的态势;全国葡萄酒产量为96万吨,同比增长27.63%,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200亿元,同比增长20.4%;黄酒产量为106.29万吨,同比增长13.99%,增速有所提升。

二、市场集中度及品牌发展

1.白酒

中国白酒行业企业林立,既有获得生产许可证的正规企业,又着数量众多的作坊式企业,甚至无证作坊。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白酒企业的保守数量要在18000家。由于白酒企业大多采取多品牌经营战略,导致行业内实际运营的品牌数量要远超过这个数字。可以预测,白酒行业内产品品牌总量要超过40000个。

从1996-2001年,中国白酒产量基本呈持续下滑态势。自2003年以来,中国白酒产量基本步入稳定期,并且稳从中略升。2010年,白酒行业生产势头良好,预计产量可达到500万吨,甚至可以逼近700万吨大关。相对于2009年的白酒产量,2010年白酒产量增速有望超过20%。

中国白酒市场正在从无序走向有序,从市场分散走向市场集中,尽管行业成熟进程相对于其他食品行业来说步调较慢。目前,市场集中之势正在白酒行业上演,这包括品牌集中与地理集中。在白酒行业多品牌共存的市场格局中,市场份额将向大型名优白酒企业的强势品牌集中的趋势。我国白酒市场集中度向着大型企业、“大品牌”集中:前20位的骨干企业的销售收入基本上占全行业的40%之多,利税占全行业的60%左右,产量约占全行业的30%。另外,白酒市场的地理性集中也很明显,白酒产销的地理性优势明显:中国白酒销售额1/3在四川实现,还有1/3在河南、安徽、山东、贵州、广东等省份实现,另外1/3在其他省份实现。如今,川酒的雄风依旧在。

2.啤酒

经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及企业间的并购整合,目前中国啤酒企业数量为250家左右,拥有工厂550家,以及1500个啤酒品牌。总体来说,中国啤酒市场供过于求,产过于销。

在2002年,中国啤酒产量就已达到2386万千升,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到2009年,中国啤酒产量超过4200万吨,已连续8年保持世界第一。

啤酒行业是一个追求“新鲜”的行业,啤酒产销转化效率越高,市场形势越好。市场容量增大,市场需求增加,这是导致啤酒产能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啤酒市场集中度也越来越高,十大啤酒企业的市场集中度已经达到70%。其中,华润雪花、青岛、燕京均已成为全国性啤酒品牌,均占有10%的市场份额,并共同占据了行业40%的市场份额。而作为市场第二梯队的金星啤酒、重庆啤酒、珠江啤酒、金威啤酒市场份额一般要在5%以下。另据数据显示,在国内啤酒市场中,中高端啤酒只占不到20%的市场份额。而在啤酒高端市场上,以百威、喜力、嘉士伯等为主的国外品牌则占据了大约70%的市场份额。在国内千家啤酒厂商中,也只有青岛、燕京、珠江等品牌一直致力于中高端啤酒。在中高端市场上,外资品牌已占据了大半壁江山。

3.葡萄酒

根据2010年1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年葡萄酒产量为96万吨,增速27.63%,较2008年回升3.8个百分点。从单月来看,葡萄酒12月产量为13.24万吨,同比上升72.78%,较11月的增速继续提升15个百分点。从2009年5月开始,葡萄酒的产量开始转正,进入四季度,葡萄酒的产量增速一度超过白酒,成为酿酒行业中的领头羊。2009年全国(不含港澳台地区)进口葡萄酒总量达1.7亿升,比2008年增长4.93%。

三、销售渠道现状

如今,白酒市场细分标准已经呈现出多元化态势:按香型、按文化、按性别、那年龄、按区位、按功用、按情境、按渠道,等等。不管白酒企业怎样细分市场,必须要确保市场规模化,以及细分市场必须有其浓厚的专属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质与独特的生活方式。

总体来说,白酒销售渠道主要有七类:一是流通型渠道,如批发市场、商超、专卖店、名酒店等。二是餐饮型渠道,如中高端酒店、KTV、酒吧、咖啡厅等。三是庆典型渠道,诸如家庭聚会、同学聚会、商务聚会等。四是服务型渠道,如企业组建品牌俱乐部,或加入目标消费者聚集的外部俱乐部,以及组织会员到开展户外旅游、探险活动等。五是礼品收藏渠道,不仅可以是礼品,还可以是收藏品,更可以作理财产品。六是团购渠道,企事业单位福利性购买,或者消费者联合起来的集团性购买。七是创新型渠道,诸如邮政销售渠道、烟草渠道、客运渠道(列车、飞机等)……

对于啤酒市场来说,市场细分标准主要有四个:

第一,按原料细分,可分为黄啤酒、黑啤酒,它们是采用不同发麦芽为原料,而产生不同色度的啤酒。黑啤酒具有一定的市场潜力,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成长性。

第二,根据灭菌方式细分,可以分为生啤酒与熟啤酒。而纯生啤酒比熟啤酒更纯正、更新鲜、更富有营养、更具市场潜力,将成为企业角逐的重点。日本纯生啤酒产销量占啤酒总产销量的比例为95%,德国纯生啤酒产销量已占总产销量的50%,美国纯生啤酒市场份额也能占到30%,但在中国,纯生啤酒产销量不足5%,足可见空间之大。

第三,按消费群体的消费层次,包括身份、地位、经济实力、购买力等因素,可细分为高端啤酒、中端啤酒与低端啤酒。高端啤酒的利润高于中低端啤酒数倍,中高端啤酒市场成为啤酒企业争相发力的目标。

第四,按销售渠道细分。有些啤酒针对中小零售终端,而有些啤酒针对中高端餐饮酒店或夜场,或者服务于专供渠道。

第五,按性别细分,有啤酒企业根据性别,分别推出更具有针对性的男士与女士啤酒。诸如蓝带啤酒,推出女士啤酒——“蓝带L”和男士啤酒——“蓝带B2”。

中国葡萄酒营销渠道是从白酒渠道上复制过来的,复制有其可行之处,因此,现在中国葡萄酒市场还是按终端卖场、餐饮、特殊渠道等来运作的。

四、酒水行业面临的竞争

1.白酒行业的竞争特征

一是高端市场竞争喧嚣吵闹。高端酒市场规模虽然不及中低端市场,但却有着利润空间巨大、有利于提升品牌形象等特点。实际上,白酒市场的产销量和经营利润分别呈“金字塔”和“倒金字塔”型,高端白酒虽然比例小,但利润约占50%;而中端白酒的比例和利润均为35%;低端白酒的比例最大,但利润最小。

二是“强龙”难压“地头蛇”。在大部分省份,区域性强势品牌率占据市场龙头地位,并且区域性品牌已经建立了稳健的“市场根据地”。但是,全国性性大品牌在市场下沉过程中,必然会大力拓展区域性市场,这样“强龙”与“地头蛇”之间难免会短兵相接。不过,即便全国性大品牌,对于区域性强势品牌亦很难撼动其在区域市场上的统治地位。尤其是中低端白酒品牌,区域性品牌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与人和的优势。

三是“正规军”难打赢“游击队”。在中国,农村人口占据大半,农村的白酒市场可谓潜力非凡。就白酒的消费者群来看,占人口总量20%的城市人口白酒消费占55%,而占人口总量80%的农村人口消费占45%。但是,在乡村市场,很多全国性品牌却几乎无所作为。结果,“正规军”斗不过“土八路”,农村市场被一些“杂牌”、“小品牌”、“乡村品牌”所占据,甚至垄断。很多大中型酒企在农村市场上无所作为,甚至被“小品牌”、“杂牌”所打败,原因很复杂:一是价值偏差,二是价格偏差,三是传播失灵。在农村市场,消费者品牌观念相对弱化,于是会出现一线品牌不敌二三线品牌的现象。

四是市场竞争阵地明显转移。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从线下营销到线上营销,如董酒成立了北京董酒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在网络上销售公司旗下的系列产品。二是商超渠道潜力有限,白酒企业将精耕细作餐饮渠道。三是新型渠道争夺战将上演,由于新型渠道毕竟不是传统渠道,很难做到多品牌经营或合作,这就决定型渠道资源的稀缺性与价值性,如河南张弓酒业、宝丰酒,赊店老酒等品牌都利用邮政渠道买过酒,而五粮液金叶神则开发了烟草系统,等等。第五,替代品竞争介入度高,任何一个白酒品牌都要面对直接竞争对手与间接竞争对手,而间接竞争对手则常为替代品与他择品。替代品主要是红酒、黄酒、洋酒或者啤酒,这对白酒市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白酒市场萎缩与这些替代品市场的成长有一定关系。

2.啤酒行业的竞争特征

一是品牌竞争。啤酒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品质不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部分,竞争力则体现为品牌。如今,啤酒市场竞争已经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将成为啤酒企业今后的竞争焦点。

二是布局竞争。啤酒企业不用产品竞争市场,而是用资本来扩张市场,通过有效战略布局,进行市场并购,收割区域性品牌。在啤酒行业在销售服务上,有一个有效半径问题,即可辐射150-200公里,所以战略布局是其拓展全国市场的重要举措。

三是产品竞争。啤酒同质化程度很高,啤酒企业无不想通过产品创新实现差异制胜的梦想,往往通过市场细分,或者新的市场机会,但这种创新往往具有很大的风险。啤酒行业产品线单一,产品结构很难合理,产品组合很难做到优化。

四是规模竞争。啤酒企业曾一度跑马圈地,扩大企业规模、生产规模、销售规模与品牌规模。因为拥有规模,才能产生规模效益,既有利于市场占有,又有利于降低成本,还有利于提升赢利能力。

五是价格竞争。在中国啤酒供求矛盾不能得到改善,反而加剧,品牌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的情况下,啤酒行业长期的“价格战”并不能因规模扩张而得以扭转,反而会因局部市场竞争程度的加剧而愈演愈烈,“价格战”把整个行业都打得很痛。

3.葡萄酒行业的竞争体现

一是进口“洋文化”的延续。葡萄酒不是中国的主流酒文化。不可否认,经历过自由竞争市场经济的发达国家,其品牌文化的基础与客观的品质特点都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但是长期以来也形成了“进口的就是好”的观点。而对于起步较晚及作为新世界的中国葡萄酒来说更是如此。

二是国产葡萄酒品质问题造成进口酒市场需求增加。葡萄酒的质量是种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七分种植,三分工艺”即是此意。葡萄才是中国葡萄酒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在发展上,国产葡萄酒已经实现了勾兑酒向国际标准的转变;实现了工业产品向农业产品的转变;实现了原料由不适宜地区向适宜地区即西部转移;与欧洲葡萄酒国家横向对比中,我们已经掌握了最先进的生产工艺、更优秀的设施设备并拥有更大的规模、更美观的酒窖;从消费市场上讲,国内快速增长,它们逐年下降,并且比它们活跃得多……但是,我们在葡萄种植上的理念与技术上的短板,已经让我们落后在起跑线上。

三是高端消费市场的带动影响。国际政务与商务交流、海归人员、进出口贸易等方式,让一部分社会高端人群提前接触体验到了进口葡萄酒的文化并带回国内,从而成为进口葡萄酒文化的传播者与市场推动者,有效带动并拉动了市场需求。

金威啤酒的新闻动态

金威啤酒收入销量“双降” 区域啤酒品牌入困境

金威啤酒的年报显示,收入15.49亿港元,比上一年下降11.9%;啤酒销量8.04万吨,下降13.9%。加上成本上升,录得亏损1.68亿港元,不派末期息。资料显示,2011年金威还能获得纯利3476万元。

该公司昨日透过年报显示,2月5日,已和华润雪花啤酒签订了一份总体买卖协议,以总出售价约53亿元出售旗下除了深圳一厂以外全部9家金威啤酒工厂的资产。

一纸公告将金威啤酒推向风口浪尖

早在1月20日,金威啤酒集团发布公告称,尽管该集团于2009年恢复盈利能力(继连续两年录得亏损后),集团的业务仍然面对各种重大挑战,因此计划向第三方出售旗下若干啤酒业务及资产。这纸公告,在啤酒业界掀起轩然大波,随后国内外啤酒巨头争相竞购。

金威啤酒再度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开始与独立第三方洽谈。值得关注的是,该集团在公告中特别声明:公司出售的仅为旗下业务及资产,并不涉及股份,金威啤酒控股股东粤海集团仍然保留公司股权;且这项交易必须使金威啤酒集团余下的资产和业务运作与发展出现具有吸引力的前景和机遇,并符合公司及其股东整体的利益。

据悉,此次金威啤酒被出售的资产主要是6家工厂,即广东省的东莞、汕头、佛山三家工厂,及天津、西安、成都三家工厂,总产能为120万吨。其中,东莞、佛山、汕头产能均为20万吨,但东莞厂规划总产能高达80万吨。

■小资料

金威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为香港上市公司(股票代码0124),是广东省政府在香港最大企业粤海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旗下控股企业。2004年8月,金威啤酒集团成为香港恒生综指成份股。

而据粤海集团官网显示,其属下各级营运公司55家,业务涉及水资源管理、电力供应、公路和桥梁、商业地产、零售百货、酒店及酒店管理、啤酒、马口铁、麦芽等产业。分析人士认为,舍去金威这一壳资源的啤酒资产,再去注入其他高利润增长行业,对于粤海集团来说应该是最佳选择。

金威啤酒的品牌简介

金威啤酒品牌乃由金威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前称粤海啤酒集团有限公司)所拥有。金威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为香港上市公司(股票代码124),是广东省政府在香港最大企业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旗下控股企业。

采用德国传统工艺酿造啤酒,金威啤酒在保持醇厚、清爽风味的基础上创新,具有独特的国际清醇口味。金威啤酒产品包括老金威、金威纯生、金威金纯、金威2008、绿金威等十几个系列,主要广东省销售,同时销往天津、四川、西安、广西、福建、湖南、江西、江苏、安徽、陕西、黑龙江等20多个省市及自治区,亦于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加拿大及巴拿马等海外市场出售。

金威啤酒集团专业从事啤酒酿造和销售,下辖七个年产能20万吨的全资现代化啤酒生产企业:深圳金威啤酒有限公司、深圳金威啤酒酿造有限公司、金威啤酒(汕头)有限公司、金威啤酒(东莞)有限公司、金威啤酒(天津)有限公司、金威啤酒(西安)有限公司、金威啤酒集团(成都)有限公司等全资附属公司。

在金威佛山啤酒厂于2008年1月份正式营运后,本集团拥有8家现代化的啤酒生产基地,年产能合共170万吨,为本集团未来的发展和盈利打好基础。

金威的长期发展目标是:到2014年,发展成为一间年产能超过250万吨、年销量超过200万吨的啤酒企业。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金威啤酒西甲--金威啤酒现状》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