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是什么关系?答塔利班和基地组织,都是阿富汗人建立的组织,到底有什么区别?杨周路38号在有关于阿富汗发生的战事中,最常见的两个词就是塔利班和基地组织...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扎卡维,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是什么关系?

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是什么关系?

塔利班和基地组织,都是阿富汗人建立的组织,到底有什么区别?

杨周路38号

在有关于阿富汗发生的战事中,最常见的两个词就是塔利班和基地组织,他们几乎和恐怖组织划上了等号。从名字上不难看出,塔利班和基地组织是两个组织,作为两个同为阿富汗人创建的组织,他们到底有什么区别?之间又存在什么联系?首先来说说两大组织的定义,塔利班其实是一种音译,在波斯语中译为“学生”,在阿富汗,塔利班代表的是“伊斯兰学生运动”,一开始不主张武力,目的是像伊朗那样建立一个伊斯兰教为主的政教合一的国家;基地组织不同,它从根本上就是一个军事组织,目的是反抗苏军入侵。

支持塔利班的阿富汗学生

从时间线上看,基地组织成立于1988年,最开始没有建国的想法,主要是反抗苏军,后来又反对美国;塔利班成立于90年代初,当时阿富汗高层腐败严重,军阀林立,国内混乱不堪、贫穷积弱,因此才有了学生运动,试图建立一个全新、富足的阿富汗。

基地组织以武力解决问题,是不被阿富汗当局所接受的,所以一直以来只能生存在黑暗之中,没有固定的根据地;塔利班一开始是正面的,早期的塔利班甚至主导过阿富汗政界,他们有自己的实力区域,最巅峰时几乎控制整个阿富汗。

从关系上来说,基地组织与塔利班是同盟关系,塔利班需要基地组织这把“刀”,基地组织需要塔利班的庇护,而基地组织一号人物本·拉登与塔利班一号人物穆尔维·奥马尔又是翁婿关系,无形中加深了两大组织的联系。

以阿富汗战争为例,基地组织发动了911事件,美军入侵阿富汗时对付的却是塔利班,因为塔利班为基地组织提供了藏匿点,想要解决基地组织,塔利班是绝对绕不过去的。

从现状来说,自从一、三号人物(本·拉登、扎卡维)死后,二号人物扎瓦赫里越发低调,如今塔利班的势力已经大不如前,反倒是伊斯兰国的恐怖袭击更加猖獗。

塔利班也受到了打击,但还保持着数万人的规模,毕竟塔利班的背后是阿富汗人口最多的普什图族,而且他们的定位模糊(关于塔利班是不是恐怖组织这个问题,美国从未正面确认过),所以人员补充要比基地组织容易。

另一方面,阿阿富汗很多地区是以部落为主,并不听从政府命令,给了塔利班生存空间。不过,塔利班的结局并不光明,虽然他们的初衷建立一个全新的阿富汗,但这些年走的都是恐怖袭击的路子,伤害的普通人数不胜数。如果再这样下去,注定是与基地组织一样的结局。

报道稿有什么特点

一、时事报道稿件组合形式 1.同类项组合。 同类项集纳组合,是将若干同一时段、在内容或形式上同一类型的稿件集合到一起。这是时事报道乃至所有新闻报道中比较常用的一种编辑手段。如按内容属性区分的政策性稿件、法规类稿件、科技类稿件、文化类稿件、军事类稿件、趣味性稿件;按政治属性区分的领导人活动稿件、政府机关发布的信息或数据等等。 按这种方式集合稿件,是按照一定的共性,对稿件进行梳理和分类编辑,让版面上的稿件有序分割,条理清晰。同时,这些稿件在版面中往往可以自成格局,具有相对独立性,方便读者阅读。 2.同主题组合。 同主题组合,即将同一主题下不同侧面、不同着重点的多篇稿件形成一个稿群,聚集在一个主题下,如重要主题报告的分解稿件、重大新闻事件的多向解读等。 同主题组合的好处,首先是便于读者对稿件的阅读和理解。读者不必通过通读大块文章的方式了解信息,而只需通过阅读标题的方式即可掌握大部分新闻事实,阅读可以变得较为轻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可以变得较为容易。其次,对于有限的报纸版面来讲,可以通过减少新闻要素的重复而节省版面。 3.相关性组合。 相关性组合是将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稿件形成稿群,正确引导读者阅读,引导舆论。 相关性组合的稿件,要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使新闻信息由单向变为多向,增加新闻信息的广度和厚度。 在这样的组合中,最重要的是扩展新闻信息的内涵。配发的相关性稿件,要具有论证、补充和解释的功能。扩展新闻信息内涵的具体方式有:配相关稿件、配评论、配资料、配图片或图表等。 此外,在时事报道中,还有对比组合、联想组合等方式,也是提高报道效果、引导舆论的重要手段。 二、时事报道稿件组合的目的和作用 1.有效利用新闻资源。 虽然党报时事报道受限于稿件供应的一致性和新闻资源的通用性,但总体来讲,相对于报纸有限的版面而言,一张报纸往往只能用到供稿量的几十分之一甚至更少,稿件使用的绝对量非常少。 统计表明,新华社稿件品种包含政治、经济、科技、军事、文化、教育、人物等十几个类型,日供文字稿件250-300条、图片150-200张。这些稿件虽然都是直线的、动态的,但每一条来稿都具有特定的信息价值。这些稿件显然不可能都“落地”。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即大量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被浪费了,这是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一个新闻事件往往包含很多方面,纵向的,横向的。由于没有字数的总量限制,新华社可以采用滚动方式连续发稿,批量发稿。这对报纸来说,亦喜亦忧。喜者,可挑选余地大,可以睁大眼睛,花中选花,摘其精华,以飨读者;忧者,报纸不可能按部就班,将这些稿件直接“落地”,而被迫作出的选择,往往挂一漏万,意犹未尽,在精选精编和详实全面之间左右为难,难以两全。 如何在有限的版面空间里,有限的稿件篇幅内,尽可能地增加稿件的信息含量,提高稿件的利用率?这就是稿件组合的首要命题。 通过对稿件进行组合编辑,可以将多条稿件的精华集于一体;可以根据不同报纸的不同目标读者群,对新闻信息进行重新集纳;可以根据编辑对新闻事实的不同判断,对信息进行不同的取舍,从而大大提高新闻资源的利用率。 例:2006年6月8日湖北日报第七版关于福建暴雨的报道。这一组报道由3条稿件和一张图片组成。 主稿:“福建发布黑色暴雨预警信号” 相关稿件: ①福建4681名考生延期高考。建瓯市地处闽北山区,是此次暴雨洪水灾害的重灾区。受此影响,建瓯市5个考点、196个考场、4681名考生因不可抗拒的洪涝灾害而启动延期高考应对预案。②鹰厦铁路多处塌方。受水害影响,重庆至福州1003次、长沙至福州1681次、厦门至合肥2026次等旅客列车滞留鹰厦线沿线各车站。③图片:福建省龙海市颜厝镇长边小学学前班的孩子们在临时搭建的教室上课。 显然,这些稿件围绕暴雨组织,稿件具有很强的关联性,虽然每一条都具有单发的新闻要素和信息含量,但组合之后,由于集中使用同一新闻背景,让这一新闻事件具有立体感。同时,稿件篇幅被大大压缩,3条稿件总数不过300来字,使有限的版面内容纳了更多的发稿量。 2.梳理稿件脉络,体现报道思想。 随意性、盲目性、应付性、被动性,是时事报道中迫切需要克服的问题。 新闻报道的不确定性,在时事报道中表现得格外充分。以时事新闻的涵盖面之广,对应报纸的有限版面,被动性也可想而知。但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时事报道难台阶的理由,重要的是要变被动为主动,通过确立明确的报道思想,克服随意性和盲目性。 如果说新闻素材的选择代表记者的报道倾向,那么稿件的选择和组合则代表编辑的报道思想。 很显然,同样的稿件,不同的组合方式,所传递的信息也是不同的。 作为一报纸,不同的稿件组成一个版面,不同的版面组成一张报纸。呈现给读者的每一张报纸,每张报纸的每个版面,每个版面的每条稿件,都体现出编辑的意图、思想和倾向。 稿件组合的过程,就是在充分掌握当日稿件结构、了解当日新闻重点的基础上,对稿件进行梳理的过程,就是按照一定的报道思想,对稿件进行组织的过程。编辑通过这种梳理和组合,反映编辑对当日时政的观点和倾向,从而引导读者阅读、引导舆论。 例:2006年6月9日湖北日报第七版关于“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头目扎卡维被美军炸死的报道。这一组报道由两条消息、一条评论、一条背景资料、一张图片组成。 主稿:“基地”组织伊拉克头目扎卡维被美军炸死。稿件内容包括:伊拉克总理马利基8日在巴格达宣布,“基地”组织在伊拉克的头目阿布·穆萨卜·扎卡维在美军一次空袭中被打死;被炸死的过程交待;反应:美军“喜出望外”,一些国家发表谈话。这条稿件由几方面稿件综合而成。 相关稿件:①人物简介:“基地”组织三号人物扎卡维;扎卡维图片。②伊拉克首都连连发生爆炸。③国际观察:扎卡维死了 伊拉克更安全吗?文章说:对自成立以来一直内外交困的伊拉克马利基政府而言,扎卡维之死无疑是一场“及时雨”,改善了政府形象,提高了政府可信度;对于美军而言,扎卡维之死等于除掉了一个“眼中钉”。然而,此间分析人士认为,……扎卡维的死虽然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减少伊拉克境内的袭击事件,但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伊拉克日益恶化的安全局势……伊拉克安全形势依然严峻。 这一组合总字数不到1000字,只占一个版总量的接近1/6,但将这一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报道得非常充分。同时,“伊拉克首都连连发生爆炸”一稿和“扎卡维死了 伊拉克更安全吗”一稿相互印证,指向明确,显示出编辑的理性思考和编辑技巧。 3.深度开发新闻信息。 不作为或无作为,是时事报道中迫切需要改进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由于新华社稿件是直线的,动态的,单篇稿件往往都按一定的体裁,一定的篇幅,一定的角度,反映一定的侧面,包含的信息量有限。同时,单篇稿件往往是孤立的,分散的。 表面看,来什么发什么,有什么发什么,既是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是时事编辑的“无奈”。事实并非如此。时事编辑的“作为”,就体现在对稿件的二次开发和深度开发上。而对稿件进行组合,就是对新闻资源二次开发、深度开发的一种有效方式。 这种开发,是根据媒体自身功能、特点和定位,针对目标受众需求,以独特的角度和方法展现其内涵和实质,进一步揭示新闻信息资源所蕴涵的本质意义,从而提升新闻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 另外,对时事编辑来说,重大新闻报道往往是稿件取舍最艰难的时候。网络和电视可以滚动发稿,而报纸不仅更新时间慢,而且容量极为有限。此时,报纸的取胜之道,必须是以少胜多,以质胜量,通过稿件的优化组合,提升稿件的信息含量和报道分量。 报纸稿件的信息量无疑应该包括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稿件的“条数”仅仅只是信息量的浅层含义,深层含义应该是稿件本身信息量的和深度和厚度。比如,对于重点稿件,通过配置评论,提示隐含于事实之中的思想、道理和规律;通过配置资料,解答读者的疑难,满足读者扩展了的新闻欲;通过配置图片,让报道具有形象性,实现雅俗共赏。 三、时事稿件组合要把握的原则 1.以大视野寻找新闻点和报道着眼点。 做好稿件的组合,首先要对新闻的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和敏感性,要做航船的“了望者”,敏锐捕捉到蝴蝶翅膀的扇动;没有这样的新闻敏感,就会对应该进行组合的稿件视而不见,而对意义不大的稿件进行不必要的扩展。 2.以新闻发展轨迹寻找组合落脚点。 事物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轨迹和逻辑。要理清思路,善于发现稿件间相同的因素,特别是有意义的相同因素。 另外,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会有其节点,这些节点或者是一个阶段,或 是一个转折,是进行稿件组合的落脚点。 新闻的组合并不适用于任何时候、任何稿件,不当的强行组合只会浪费版面,让读者生厌。 3.围绕主题,呼应补充。 不管是同主题组合,还是同类型组合和相关性组合,稿件的组合必须紧紧围绕主题进行,所有的稿件都只能有一个中心。要在主题确立之后,使稿件信息多元化,围绕主题依次展开,层层递进。 要发掘稿件的不同特点,使稿件间能够相补,提高整体传播效果。稿件具有相补的因素,是指稿件之间存在着连接、呼应、补充、发展等关系。以主题思想作为相同因素的稿群,要求在内容、角度、体裁等方面相补;以内容为相同因素的稿群,要求在主题、角度、体裁以及相同内容之外的其他方面内容相补;以体裁为相同因素的稿群,则要求在主题、内容、角度等方面相补。 4.形成板块,成为版面吸引点。 既然是稿件的组合,就应该在版面上形成板块。要通过适当的版面编排和版面语言,在版面上形成一定的强势,使稿件在与其他稿件的配合中获得思想内容和表现力的提升,形成当天报纸版面的吸引点,起到突出、提醒及方便阅读的作用。

世界上的十大恐怖组织,简单介绍一下。基地组织、塔利班和斯里兰卡猛虎组织排命第几?

1、“埃塔” 西班牙恐怖组织

“埃塔”成立于1958年,原为弗朗哥独裁统治时代西班牙北部巴斯克地区的一个地下反抗组织,逐渐发展成为危害整个西班牙社会、以暴力从事民族分裂活动的组织。“埃塔”的政治目标是通过暴力斗争将巴斯克地区从西班牙分裂出去,建立一个包括法国南部一部分巴斯克语地区在内的独立国家。“埃塔”现有数百名成员,他们经常流窜到法国、比利时、德国、意大利以及拉美的墨西哥、乌拉圭、多米尼加等国家作案。从1968年至今,这个恐怖组织制造了无数的恐怖活动,致使近千人丧生,数千名无辜平民伤残。

2、基地组织

1988年,本-拉登在阿富汗建立了“基地”组织。成立之初,其目的是为了训练和指挥与入侵阿富汗的苏联军队战斗的阿富汗义勇军,但是从苏军撤退后的1991年前后开始,该组织将目标转为打倒美国和伊斯兰世界的“腐败政权”。

基地”组织在阿富汗境内有10多处训练基地,对从各国来到阿富汗的成员进行恐怖活动训练。训练内容包括学习原教旨主义教义,学习使用轻型武器、发射迫击炮和火箭筒、使用电脑和因特网,他们被称为“阿富汗的阿拉伯人”。据悉,“基地”组织核心成员约4000∽5000人,主要由“阿富汗的阿拉伯人”组成。拉登通过传真、移动电话、因特网或信使遥控指挥其在世界各地的支持者。 基地和其它几个恐怖组织有联系,包括黎巴嫩南部、埃及、利比亚、也门、叙利亚、菲律宾、埃塞俄比亚和要脱离俄罗斯的车臣共和国内的组织。

3、塔利班

塔利班是阿富汗武装派别之一,致力于建立“世界上最纯粹的伊斯兰国家”。1994年8月,塔利班在阿内战不休、派系割据的背景下应运而生。1996年9月27日,塔利班武装攻占首都喀布尔,并成立了临时政府接管政权,次年10月27日改国名为阿富汗伊斯兰酋长国。2001年前,塔利班控制着阿富汗90%的国土。

塔利班政权实行高度的中央集权制,组织机构严密。塔利班在其控制区内,全面推行伊斯兰法,实行极端宗教统治,声称要把阿富汗建成世界上最纯洁的伊斯兰国家。塔利班颁布政令禁止电影电视,严控娱乐活动;男人必须蓄须,女人必须蒙面,不允许妇女接受教育和就业,违者将受到严厉惩罚。

4、泰米尔伊拉姆猛虎组织

泰米尔伊拉姆猛虎组织成立于1976年,是斯里兰卡最大、也是最令斯里兰卡政府头疼的反政府武装。泰米尔族是斯里兰卡最大的少数民族,猛虎组织的目标就是建立一个独立的泰米尔国家。

猛虎组织与斯里兰卡政府的武装冲突始于1983年,20多年来,该组织一直在斯里兰卡北部和东部与政府军开战,并经常使用恐怖袭击的手段,据悉,该组织有一支黑虎队,专门对重要目标实施自杀性爆炸袭击,黑虎队所有阶层的成员都随身携带氰化物胶囊以便在被捕时自杀。

猛虎组织组织严密,拥有自己的情报机构、海军部门等,对其成员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不吸烟、不饮酒,未经允许不得结婚。该组织大约有1万名战斗人员,一般采取炮击、地对空导弹和火箭与政府军直接对抗。在猛虎组织内还有儿童士兵。

5、爱尔兰共和军

爱尔兰共和军成立于1919年,由旨在建立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的民族主义军事组织“爱尔兰义勇军”改编而成。

1922年爱尔兰共和军因反对把爱尔兰分割成南北两部分的英爱条约而遭到镇压。1937年爱尔兰独立后,北爱尔兰仍处于英国的统治下。爱尔兰共和军宣布继续为实现南北统一而斗争,并实行暴力活动。1939年开始在英国制造爆炸事件,被爱尔兰政府和英国政府取缔。1954年10月宣布停止在爱尔兰南部军事活动,把矛头指向北爱尔兰的英军,旨在以武力统一爱尔兰。

1993年,英国和爱尔兰曾共同发起北爱和平进程,但一再因解除武装问题搁浅。为挽救濒于崩溃的北爱和平进程,2001年10月,爱尔兰共和军的政治组织新芬党呼吁爱尔兰共和军放下武器。爱尔兰共和军于次日宣布开始解除武装,并将部分武器置于“不使用状态”,但是解除武装行动不久后中止。

自1968年至2002年7月,在英国的北爱尔兰地区以及爱尔兰共和国境内共有3600人在暴力冲突中丧生,爱尔兰共和军及其它组织至少应对其中2000人的死亡负责。

6、日本赤军

在60年代的学生运动逐渐转入低潮后,60年代末70年代初,日本赤军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准确地说,日本赤军共分为“赤军派”,“联合赤军”和“日本赤军”三派,相继在1969年到1971年之间成立。联合赤军在1972年2月29日一次悲惨的包围战中,被日本警方歼灭,幸存者加入了日本赤军。而赤军则于更早的一次警察突击中被歼灭。

日本赤军又称“阿拉伯赤军”,长期活动在中东。也是先后的三支赤军中国际影响最大的一支。他们中的三名成员于1972年5月30日,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罗德空港(现本」爬锇部崭郏┫蚵每头⒍蝗还セ鳎斐稍00人死伤,其中24人死亡。这一袭击行动立即震惊了全世界,赤军也由此成为与意大利的红色旅,北爱尔兰的爱尔兰共和军齐名的国际性恐怖组织。

7、阿克萨烈士旅

“阿克萨烈士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7年巴勒斯坦大起义时。该组织的骨干是被以色列占领军监禁的“法塔赫”成员。这些人巴民族权力机构1994年进入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后获释,随后就秘密成立了“阿克萨烈士旅”。

不过,对外正式宣布成立这个神秘组织是2001年1月1日的事。“阿克萨烈士旅”是一个松散而灵活的准军事机构,它没有统一的指挥首脑,但却设有“军事部”和“安全部”两个平行的部门,其中“军事部”直接负责对以色列目标的袭击行动,其成员按其生活居住的地区分成若干行动小组,行动小组相互独立,并有行动的拍板权;“安全部”负责袭击行动的策划以及“阿克萨烈士旅”的内部安全事宜,比如一旦发现某个“叛徒”或者“内奸”,并不将他们秘密干掉,而是移交给巴民族权力机构处置。

“阿克萨烈士旅”的袭击目标可谓是“不分青红皂白”,只要是以色列人都在其袭击之列,其中朱代、萨马里亚和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军人、军事目标、平民和犹太定居点是他们袭击的重点对象。

8、库尔德工人党

“库尔德工人党”成立于1978年,主要成员由土耳其库尔德人组成,其宗旨是在地处土耳其、伊拉克、伊朗和叙利亚交界处的库尔德人居住区建立一个独立的“库尔德斯坦共和国”。

作为代表一个民族的反政府政党,“库尔德工人党”同时也是一个游击队组织。1980年,土耳其政府以该党企图分裂国家为由,宣布予以取缔。从那以后,“库尔德工人党”和土耳其政府军的冲突一直不断。在上世纪90年代初,“库尔德工人党”武装力量比较强,共有约1万名武装人员。游击战的范围也从农村逐渐扩大到城市。1999年2月16号,“库尔德工人党”领袖奥贾兰在肯尼亚被捕,被押回土耳其接受审判。同年6月被判处死刑,暂缓执行。2002年10月,被改判终身监禁。奥贾兰被捕后要求库尔德工人党放弃武装斗争。

从1999年下半年起,“库尔德工人党”退入伊拉克北部地区,基本上处于停火状态。2000年库尔德工人党宣布将采取和平手段实现其独立目标,并在2002年更名为库尔德自由民主大会。在土耳其政府军的频繁打击下,目前“库尔德工人党”武装人员人数下降到不足5000人。

9、意大利“红色旅”

“红色旅”成立于1969年,主要创建人是雷纳托•库尔乔。“红色旅”的第一批成员基本上都是20多岁的青年,出身于各种各样社会背景的家庭中:工人、农民和中产阶级。他们中的多数都上过大学,并在大学里成为政治上的极端分子。“红色旅”的徽号是一颗五角星和一挺机枪,象征着武装夺取政权。“红色旅”在组织上极为严密。它的全部人员被分成米兰纵队、都灵纵队、罗马纵队、威尼斯纵队和那不勒斯纵队。他们采取袭击、暗杀、绑架等手段,企图震慑对手,扩大影响。他们把这种恐怖活动称作“武装宣传”。

“红色旅”最著名的行动是绑架了意大利总理莫罗并将其杀害,由“具有惊人美丽”的安娜执行死刑。安娜朝莫罗胸前开了11枪,但故意不朝心脏打。在意警方缉拿和劝降下,“红色旅”活动能力已江河日下,但该组织在1999年和2002年杀害了劳动部长的两名法律顾问。2003年12月20日,意大利警方对“红色旅”的一处藏身地发动突袭,搜到了大量的爆炸物。“红色旅”也成为西欧老一辈恐怖主义组织中残余势力最强的一个。

10、秘鲁:“光辉道路”

这个极左翼组织曾经发展了上万名成员,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光辉道路”一度令秘鲁政府屈服。然而,1993年,当领导人古斯曼被捕后,这个组织几乎崩溃。

目前,“光辉道路”大约只有几百名成员,仍然在偏远的高原地区继续战斗。最近,“光辉道路”有开始活跃的迹象。 世界十大被通缉的恐怖组织分子 被通缉的世界十大恐怖分子都是“基地”组织各分支机构的领导人。

他们的最高首领是本•拉丹,他们有共同的意识形态,那就是18世纪中叶出现的瓦哈比教派,它的创始人是穆罕默德•阿卜杜勒•瓦哈卜。他是一个阿拉伯富商。他认为,伊斯兰教受到西方的腐蚀。瓦哈比教派被保持至今,是本• 拉丹把它搬到了阿富汗。

被通缉的世界十大恐怖分子是: 本•拉丹。 扎瓦希里医生。与本•拉丹在一起的总有他,他是本•拉丹的顾问和私人医生。 穆罕默德•纳赛尔,沙特阿拉伯人,他是在1980年在阿富汗共同战斗时追随本•拉丹的。他被认为是炸毁沙特胡拜尔塔楼的肇事者,那次爆炸造成近200人死亡。 阿里•阿特瓦,是黎巴嫩恐怖组织的军事头目。1985年参与劫持了TWA航班的飞机,杀死了一名美国乘客。他负责向在伊拉克的追随者提供后勤和武器支持。 赛义德•阿德尔,埃及人。他曾经是埃及的一名军官,现在是“基地”组织驻阿富汗的军事首领。 阿卜杜拉•艾哈迈德,埃及人,现在负责“基地”组织的财务。他曾经是与本•拉丹在苏丹流亡的480人中的一个。据说他是一名宝石专家。他把“基地”组织的几乎所有资金都投入了宝石生意。 沙米利•巴萨耶夫,车臣人。1991年之前,他做着电脑生意。那一年他把一架飞机劫持到安卡拉,以后他当上了车臣极端分子的头目。他是许多自杀袭击的主要策划者。他是2002年杜布罗夫卡剧院人质事件和最近别斯兰人质事件的策划者。 里杜安•伊萨姆丁(汉巴利),印度尼西亚人,“基地”组织同所有亚洲恐怖组织的联系人,据说是西方驻亚洲大使馆遭袭击的幕后策划者。 陶菲克•本•阿塔什,也门人,他在阿富汗作战时失去了一条腿。他是袭击美国在也门的军舰的祸首。 阿布•扎卡维是“基地”组织驻伊拉克首领之一。据说是伊拉克所有汽车炸弹袭击的幕后策划者,其中包括联合国驻伊拉克驻地的爆炸事件。这名约旦人曾经企图在2000年12月31日炸毁安曼洲际饭店。他还是一名毒药和毒品专家。

[堵车经济学]从堵车中看到经济学自发分配的规律

被堵,几乎是绝大多数居住在大都市的人都要面对的一种现象。“我不在堵车中,就在接近堵车的路上。”这已经不是一句戏言。全城热堵、堵梦空间,绝对都有大片的范儿了。不用说,堵车肯定是不经济的事情,多花时间不说,还会耽误很多事情,弄糟车主的心情。可以说,因为多出了堵车这么档子事,很多人办事的方式、思考问题的方法都会有所改变。

比如,因为堵车,你会将出行时间提前半小时;因为堵车,你会选择躲避早晚车流高峰时段;因为堵车,你可能会放弃某次外出活动;因为堵车,你会考虑将几件事情凑在一起办。

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银行工作的以色列经济学家雅科夫·扎卡维提出了一种“出行时间预算”理论,他发现不管是在美国的城市还是非洲的农村,大多数人花在路上的时间基本上是相等的,大概是1个小时多一点。而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凯瑟尔·马切蒂进行深入研究后也指出,在汽车出现之前的历史上,人类的通勤时间一直维持在1小时左右。他称之为人的“洞穴本能”,认为这是人们对运动和家庭需要之间的一种平衡。

按照古罗马的出行“1小时规则”,专家发现,30分钟行程之后,人们对旅行的满意度开始下降。而堵车,便会大大延长人们的预期出行时间,造成心理上的不满和体能上的疲乏。

如何应对堵车,是如今的有车族不能不考虑的问题,“堵车经济学”也应运而生。其实在国外就有这方面的专家,他们关注并研究堵车现象,提出了“幽灵堵塞”、“跷跷板效应”、“团体最优化”等理论。不过,我很怀疑这些理论搁在中国能否行得通,比如长期难以解决的京藏高速进京车辆拥堵问题,似乎就不是某种单一理论能够解决得了的。倒是拥堵地段周边的农民把“堵车经济学”原理运用得非常自如,利用这个机会卖给司机们食物和水,小发了一点“堵车财”。

我知道,虽然很多开车的人并不研究“堵车经济学”,但一般心里都有一个小算盘,都会盘算如何避开堵车高峰,如何在堵车时放松自己的心情。因为堵车就意味着你必须多付出油钱,多付出精力,多付出时间,甚至呼吸更多的废气,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就是增加你生活的成本和负担。

实际上,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发达国家,因为堵车已经连带产生了一系列“堵车经济”,比如汽车餐厅、车内方便食品、车内有声读物、车内免提电话、车载视频等。广播业在濒临式微的时候,也因汽车业的发展和堵车现象的增加,得以在交通广播领域施展拳脚,十有八九的车主会将车内广播频道调在交通台上,随时倾听哪里堵车了,哪里的道路出了事故。

美国纽约的自由作家汤姆-范德比尔特甚至专门写了一本《开车经济学》,其中绝大多数篇幅写的是堵车问题,用了大量数据和事例来说明人们为解决堵车问题进行的不懈努力。比如他说1982年美国全部交通延时7亿小时,到2003年,这一数据上升到37亿小时,其中26个市区延时现象几乎增加了655%。1960年,美国人均每天驾驶里程约为21英里:到2001年,这个数字已超过32英里;现在则更多。

我的一位朋友开玩笑说:“堵车问题就像中东和平问题。”如今大都市的人可能一辈子也碰不上一次捡钱的机会,但他决不会赶不上堵车,无论他开车或坐车。以前在农村好不容易跑过一辆车,顽皮的孩子会追着车尾巴不放,现在连河北和内蒙古的农民都说:“我可见识了什么叫堵车。”

影响世界发展的10大人物

1:布什

George W. Bush

成也反恐败也反恐

2001年发生的“9·11”恐怖袭击重创了美国,也成就了时任美国总统的小布什。“9·11”之后,美国国内同仇敌忾,时局呼唤的强硬总统形象和布什的牛仔作风一拍即合,便演绎出以单边主义和先发制人为表现形式的反恐战争。可以说“9·11”给美国送来了“布什主义”,这是“9·11”后布什支持率一路攀升的根本原因。布什从上台伊始的弱主形象,一跃成为名副其实的“帝王总统”。

但是反恐战争久拖不决,让美国付出了沉重代价,也令布什的形象急转直下。更糟的是,就在布什离任前夕,美国爆发了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批评者指出,布什一直反对政府监管的立场对这场房贷和金融危机的蔓延难辞其咎。

如同2000年大选后他的总统地位受到质疑,布什的8年任期一样充满争议。曾经是历史上民意认可率最高的美国总统,同时也是离任时民意认可率最低的总统之一。关于布什的争议仍在继续,但是反恐战争和金融危机对世界的改变则不可逆转。

2:普京

Vladimir Putin

以强权拯救俄罗斯

当叶利钦把俄罗斯带向新的政治体制,也把俄罗斯带进了灾难。而普京用强权收拾了这个烂摊子,为民族重新找到了自信。普京2000年当选为俄罗斯总统,2004年以高支持率成功连任。他用非凡的毅力与强硬的风范将这个正在迅速衰落的国家拯救了出来。通过巨额能源收益重振俄罗斯经济,还清巨额外债、重建军力、重新在国际事务上发挥强大影响力。

正如2008年普京离开总统之职前最后一次对记者们的告白:“我深信,我丝毫无愧于两次选我当总统的俄罗斯人民。整整8年了,我像奴隶一样从早到晚地劳作,我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力气。我满意自己的工作!”

3: 拉登 “9·11”震惊世界

2001年,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让本·拉登成为世界焦点人物,他所代表的国际恐怖势力向世人展示了一种截然不同的邪恶力量,这种力量可以让强大的美国不堪一击。从此,国际恐怖主义在全球大行其道。从印尼度假胜地巴厘岛到马德里火车站,从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第一中学到埃及红海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恐怖袭击无处不在,世界仿佛被笼罩在恐惧的黑影之中。

急于为“9·11”复仇并希望世人迅速恢复对美国政治和经济信心的布什政府,实行先发制人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发动反恐战争。2001年10月7日,美国对庇护本·拉登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发动大规模军事打击。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被推翻,但本·拉登却狡猾地逃脱美军围捕,从此再无影踪。2003年3月20日,美国又以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及与本·拉登相勾结为借口,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但事后证明,伊拉克既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基地”组织也没有联系。

反恐战争打了8年,美国非但未能通过战争彻底摧毁恐怖分子巢穴,反而令中东和北非滋生出不少新的恐怖主义。虽然有多名基地组织头目被美军击毙或俘获,但是“基地”却从一个恐怖组织转化为一种“精神信仰”,顽固地影响着大批极端分子,而且派生出各种变异的分支。

本·拉登究竟是死是活?答案无人知晓。就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即将结束之际,美军正拟展开新一轮搜捕行动,力图抓获游走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两国边境、藏身于崎岖山区的这名“9·11”元凶。

4:萨达姆

Osama bin Laden

美国的一颗战略棋子

2003年3月,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将萨达姆赶下了台。萨达姆政权曾经是美国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正是在美国的纵容下,萨达姆不断坐大,成为海湾强人。但是萨达姆不听话,不甘心成为美国控制的棋子,于是布什两父子用两场战争教训这位曾经的盟友。对萨达姆是支持纵容,还是军事打击,美国都是从其霸权利益考虑的。萨达姆的一生可谓轰轰烈烈,曾经纵横捭阖,然终究难逃沦为美国战略棋子的命运。

5:奥巴马

Barack Obama

美首任黑人总统出手力挽狂澜

2008年11月,“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成就了奥巴马入主白宫的梦想,他也由此成为美国首任黑人总统。不仅是美国民众,全世界都对奥巴马的上任期望颇高。如何收拾布什留下的烂摊子,如何尽快带领美国走出经济困境以及如何融入危机之后的国际政治经济新体系,是摆在奥巴马面前的严峻挑战。他所处的国内国际局面决定了他不可能“混日子”,因此其结果,要么挽狂澜于即倒,要么与美国共沉沦。

6:默克尔

Angela Merkel

全球最有权力的女性

2005年11月,默克尔首次当选德国总理,打破了欧盟男性首脑一统天下的局面。在美国《福布斯》杂志的全球最具权势女性排名榜上,默克尔从2006年起连续四年蝉联第一。作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的领袖,默克尔提前将德国经济带出衰退,今年第二季度已经实现正增长。9月的成功连任,更是巩固了其欧洲最具影响力领袖之一的地位。

7:金正日

Kim Jong-il

搅动朝核问题僵局

在世人眼中,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不乏神秘色彩。他不喜欢抛头露面,却每每引来猜测和议论。其实,在与他接触过的韩国政治对手眼中,这位朝鲜劳动党总书记果断、灵活、务实、幽默。

金正日要带领朝鲜从美国的封锁中实现突围,但是在六方会谈的框架中朝核问题久拖不决。2006年10月9日,以美国金融制裁为由,朝鲜进行了第一次地下核试验。联合国安理会随后通过第1718号决议对其进行更严格制裁。此后几年,六方会谈停停谈谈,直到2009年4月,朝鲜宣布退出六方会谈重启核设施,朝核问题再陷僵局。随后朝鲜又以试射导弹等强硬手段施压美国,以实现直接与美谈判的目的。这一次,金正日的策略似乎奏效,从克林顿的朝鲜之行可以看出,在这一轮的较量中,朝鲜无疑取得了先机。然而,先弃核还是先建交,朝鲜和美国的讨价还价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上演。

近期,金正日的曝光率明显增高,他深入部队、农场视察,要求朝鲜各部门加紧发展尖端科技,大力推进现代化。

8:潘基文. Ban Ki-moon

面对艰辛一往无前

“面对艰辛,我会一往无前。我为能够履行联合国秘书长的职责诚惶诚恐。”2007年1月走马上任的潘基文今年7月访问中国时如是评价过去两年多任职联合国秘书长的感受。

有人戏称,联合国秘书长是世上最大的“官”,也是最难当的“官”。作为由192个国家组成的超级机构的掌门人,秘书长必须耐心地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和主张中寻找交集和妥协点,竭力做到公平、公正、不偏、不倚。

潘基文对于自己任职联合国秘书长的表现不做评价。“我现在的任务就是继续致力于地区和全球问题,如气候变化、食品安全、疫情暴发等等。但没有成员国的全力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将一事无成。”

9:伯南克.Ben Bernanke

强力阻止美国金融危机

2009年7月,一项针对全球投资者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与其他国家央行行长的较量中,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得到了最高的评价,被认为是对抗金融危机的第一人。

投资者认为伯南克制订了激进的金融救助方案,强有力地阻止了金融危机变得更糟。虽然其应对危机的方法并非十全十美,却成功地避免了美国经济崩盘。批评人士则认为,伯南克应在本世纪稍早即发现房市和信贷泡沫,并采取先期措施削减这些泡沫。但是通过动用美联储一切可用工具及一些他在仓促间设立的机制来应对这场风暴,伯南克终于还是赢得了金融市场的尊敬。

10:盖茨.Bill Gates

比尔·盖茨两次改变了世界:前一次发生在上个世纪,他以软件推动了第三次工业革命;而后一次发生在本世纪,他拯救了无数生命,也改变了世人对财富的观念。

盖茨用30多年的创业,不仅打造了令世人瞩目的软件巨头微软公司,连续多年夺得了世界首富的桂冠,他还成为了整个高科技产业的神话。正是他把IT软件推向极致,从而将当代全球经济引向一个全新的高度。

更让人赞叹的是,比尔·盖茨用长达七年的时间,投入超过300亿美元(占他资产的一半),建立了全球最大的慈善事业:比尔·盖茨与玛琳达基金会。尽管该基金会在2008年资产损失20%,但2009年1月盖茨仍然宣布,基金会本年度资金投放不减反增,将提高至38亿美元,其中大部分用于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疾病研究。

哪位能给我罗列一些重大战争事件或恐怖分子事件

N O ·1

马德里火车连环爆炸案

3月11日上午7时45分,正值上班的高峰时刻。一列短途旅客列车驶进西班牙首都马德里阿托查火车站时,突然响起两声巨响。几乎与此同时,位于马德里附近的蒂奥雷蒙多火车站和圣欧亨尼娅火车站也相继发生爆炸。几处爆炸现场顿时躺满了遇难乘客的尸体,数节列车车厢被炸得体无完肤。这起列车连环爆炸事件共造成至少191人死亡,1800余人受伤,是西班牙历史上最严重的恐怖袭击事件,其规模和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影响仅次于2001年的“9·11”事件。据调查,该组织与“基地”组织有联系。

N O ·2

俄罗斯别斯兰人质事件

9月1日上午,30多名法武装分子占领了俄罗斯南部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把约1200名参加开学典礼的学生、家长和教师劫持为人质。俄军警很快包围了学校。但出于人质安全方面的考虑,俄军警一直保持克制,没有主动采取进攻行动。3日下午,在学校发生爆炸和恐怖分子向逃跑的人质开枪后,俄特种部队冲进学校,展开抢救人质行动,并最终解救出大部分人质,但还是有334名人质丧生,其中近一半是儿童,另有700余人受伤。占领学校的2名恐怖分子被生擒,其余的30人被打死。

N O ·3

伊拉克清真寺连环爆炸

3月2日是伊斯兰教什叶派最重要的节日之一阿舒拉节,上百万来自伊拉克、伊朗及世界各地的什叶派穆斯林云集卡尔巴拉和巴格达,举行庆祝活动。然而,就在庆祝活动进入高潮时,惨剧发生了。上午10时许,几乎在卡尔巴拉和巴格达两地同时发生了针对什叶派穆斯林的13起自杀性爆炸袭击,共造成271人丧生,600多人受伤。这是伊拉克战争后针对平民的最血腥、最残暴的恐怖事件, 爆炸发生后仅1天,驻伊拉克的美军就把爆炸事件的幕后指使锁定在“基地”组织三号头目扎卡维身上。

N O ·4

俄罗斯两民航客机坠毁

8月24日晚,从莫斯科多莫杰多沃机场起飞的两架图-134和图-154民航客机几乎同时坠毁在图拉州和罗斯托夫州,共造成89人丧生。除了2名以色列人和1名乌克兰人外,其他遇难者都为俄罗斯人。

一周后,俄罗斯安全部门公布了调查结果,查明两起坠机事件系车臣恐怖分子所为。据报道,两名来自高加索地区的妇女在客机起飞前一小时购买了这两个航班的机票。两架飞机出事后,调查人员发现有两个用假名或登记姓名不全的女性的尸体,没有亲属前来认领,其身份十分可疑。

N O ·5

埃及西奈半岛爆炸案

10月7日晚10时,埃及红海旅游胜地西奈半岛接连发生3起爆炸,至少造成35名以色列游客死亡,160多人受伤。这是巴以冲突4年来,埃及境内首次发生针对以色列平民的袭击事件。

距埃以塔巴边界检查站仅200米远的埃及塔巴希尔顿饭店首先发生剧烈爆炸,另外两起爆炸分别发生在塔巴南部的希塔尼角和苏尔坦角两个旅游度假村。爆炸发生的当天是犹太人“住棚节”的最后一天,许多以色列人当时都在西奈半岛度假。

埃及安全部门10月25日宣布,一名对巴以冲突不满的巴勒斯坦人是塔巴希尔顿饭店爆炸事件的主谋。这个名叫伊亚德·赛义德·萨拉赫的巴勒斯坦人与另一个名叫苏莱曼·艾哈迈德·萨利赫的埃及人实施了爆炸。由于汽车炸弹提前爆炸,两人均在爆炸中丧生。

N O ·6

俄罗斯印古什袭击事件

6月21日晚到22日凌晨,约200名车臣非法武装分子袭击了俄罗斯印古什共和国15处政府机关、军用和民用设施,共造成92人死亡,120多人受伤。印古什内务部代部长科斯托耶夫和内务部副部长哈季耶夫等高级官员在袭击中遇害。据估计,袭击给印古什造成了6亿卢布(1美元约合29卢布)的经济损失。

印古什共和国安全局副局长科宁事后说,非法武装分子发动袭击前半小时,印古什情报机关得到了有关情报,并通知了护法机关。因此,没有一处设施被非法武装分子占领。事件发生后,俄罗斯联邦护法机关23日凌晨采取特别行动,在车臣沙林地区歼灭了约20名非法武装分子。

N O ·7

莫斯科地铁爆炸事件

2月6日上午8时40分左右,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辆地铁列车刚驶出站不远,第二节车厢突然发生爆炸,列车随后燃起大火,造成大约50人死亡,130多人受伤。爆炸发生后,俄罗斯政府宣布,这是一起车臣非法武装制造的自杀性爆炸事件。

时隔半年,8月31日晚8时15分左右,一名女性自杀爆炸袭击者在莫斯科里加地铁站附近引爆了身上的炸弹,导致至少10人死亡,51人受伤。

N O ·8

沙特胡拜尔人质事件

5月29日沙特阿拉伯东部城市胡拜尔的外国石油公司和居民区遭到武装分子袭击,造成22人死亡,另有包括不少西方人在内的约50名人质被劫持。沙特安全部队30日凌晨采取突袭行动,包围了发生袭击和劫持事件的外国石油公司和居民区,并与武装分子发生交火,最终成功解救出大部分人质,一名被认为是劫持人质的武装分子头目及其他6名武装分子被逮捕。沙特方面事后宣布,发动袭击并劫持人质的武装分子是“基地”组织成员。

值得注意的是,恐怖分子在这起事件中玩起了“人质种族歧视”游戏,只对非阿拉伯血统的西方人感兴趣,而对其他人则放了一条生路。

N O ·9

俄车臣首府爆炸

5月9日是俄罗斯反法西斯胜利纪念日。然而,就在这一天,车臣非法武装分子制造了一起新的罪恶事件。俄罗斯车臣首府格罗兹尼的狄纳莫体育场当天在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时,贵宾席上突然发出巨大的爆炸声,车臣共和国总统卡德罗夫不幸丧生,此外还有6人死亡,53人受伤。卡德罗夫是俄罗斯联邦和车臣政府与地方分离主义力量进行斗争中遇害的最高级别领导人。

N O ·10

印度连环爆炸案

10月2日是印度国父圣雄甘地诞辰135周年纪念日。正当10亿印度人欢庆这个全国性节日之际,爆炸惨剧突然降临。印度东北部那加兰邦和阿萨姆邦相继传出接连不断的爆炸声,共造成44人死亡,另有上百人受伤。3日,未等血腥爆炸余悸消停,阿萨姆邦苏尼特普尔地区又发生爆炸案,造成3人死亡,20人受伤。这是印度东北部最近7年来发生的最为血腥的暴力事件。

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地理等多方面原因,印度东北部地区一直被称为印度经济发展的“盲区”。此外,由于该地区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生活习惯与印度其他地区截然不同,宗教和民族矛盾相当尖锐,使该地区成为各种暴力、恐怖、流血活动的“重灾区”。自1947年印度独立以来,该地区已先后有5万多人在各种大小冲突中丧生。

1、911

2、2003年5月 美国耶鲁大学炸弹爆炸

3、2003年8月 俄罗斯一军队医院被汽车炸弹夷平

4、2003年8月 印尼雅加达酒店发生爆炸

5、2003年8月 联合国驻伊办事处遭汽车炸弹袭击

6、2003年8月 印度孟买发生连环爆炸

7、2003年9月 伊拉克纳杰夫清真寺汽车炸弹爆炸

8、2003年11月 沙特首都利雅得发生恐怖爆炸

9、2003年12月 伊斯坦布尔汇丰银行和英国领事馆被炸

10、2004年3月 西班牙火车站发生连环爆炸

11、2004年5月 车臣首府大爆炸总统身亡

12、2004年9月 别斯兰人质事件

13、2004年12月 美驻沙特领馆遭武装分子袭击

14、2004年12月 摩苏尔美军基地遭炮击

15、2005年7月 伦敦发生连环爆炸

16、2005年7月 埃及沙姆沙伊赫连环爆炸

17、2005年10月 印度首都新德里三度爆炸

18、2005年11月 约旦爆炸我国防大学学员代表团团员身亡

19、2005年12月 伦敦燃料仓库发生系列爆炸

20、2006年3月 美国驻卡拉奇领事馆遭炸弹袭击

“9·11”后时代美国为何“越反越恐”?

美国即将迎来“9·11”恐怖袭击事件16周年,美军在阿富汗打响反恐战争也将进入第17个年头。从前任小布什和奥巴马手中接过反恐“烂摊子”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伊始,即将反恐列为对外政策核心内容之一。

然而从目前来看,特朗普政府仍没有摆脱美国长久以来重军事、轻外交的反恐陋习。美国专家认为,“9·11”后时代,如果这一反恐政策“硬伤”不改,美国将难以逃出“越反越恐”的怪圈。

16年10万人为何打不赢塔利班

美国智库“国际政策中心”高级研究员马修·侯赫说,过去几十年间,美国对外政策一大基石是“军事手段为首”。所有被美国干预过内政的国家,包括利比亚、伊拉克、也门和阿富汗等,都无一例外地发生动荡。

美国在军事“破坏”的同时,缺乏后续外交“重建”努力,阿富汗和利比亚等国均因此长期陷入国内动荡的局面。

特朗普8月21日公布了对阿富汗战争新战略,正式接手这一美国历史上耗时最长的战争,称新战略的重要支柱是全面整合美国的外交、经济和军事力量。但特朗普讲话的大部分内容涉及军事,他甚至直言,美国的目标是“杀死恐怖分子”,仅轻描淡写地表示,对在将来达成一个包括塔利班在内的政治解决方案持开放态度。

“国际政策中心”执行主任比尔·古德费洛认为,阿富汗战争已历时16年,美在阿富汗驻军一度超过10万人,但这都无法打败塔利班,因此向阿富汗再次投入有限军力也不会带来实质性改变。他表示,政治谈判是唯一可能停止战争的方法,美国应将所有精力放在这一途径上。

美国无法独自完成反恐任务

美国智库“中东研究所”巴基斯坦研究项目主任、美国伊利诺伊大学政治学荣誉教授马文·温鲍姆也认为,美国在反恐过程中很遗憾地极大淡化了外交的作用。

温鲍姆以阿富汗战争举例说,不管嘴上怎么说,美国政府一直以来都认定塔利班无意通过政治手段解决阿富汗问题。他指出,美方反恐政策的错误之处在于,美方没有意识到,任何可持续性的军事成效都离不开阿富汗国家建设成功的支持,而这只有通过外交手段才能实现。

此外,美国驻外大使队伍严重缺编。据“美国外交人员协会”提供的数据,截至9月6日,美国共188个驻他国或国际组织大使岗位中,仅有19个正式获得任命,还有28个仅获得提名,且大部分提名在近两月才刚刚递交至国会审批。

美国莱斯大学政治学教授理查德·斯托尔认为,驻外大使队伍缺编对反恐政策的实施会有很大影响。美国无法独自完成反恐任务,需要通过寻求他国或组织协调合作来实现,而驻外大使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威胁扩散

英国因“树大招风”恐袭频发

英国今年来已遭到多起恐怖袭击,英国警方过去数月还挫败了数起恐袭阴谋。英国专家认为,作为欧洲地区传统政治经济强国,英国难免“树大招风”,长久以来就是恐怖组织袭击的目标。

伯明翰城市大学应用犯罪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伊姆兰·阿万此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打击英国这样“有价值的攻击目标”,对恐怖分子来说是件“值得庆祝的事”。

他认为,英国“脱欧”公投及其引发的政府变更、提前大选等连锁反应,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这可能也是英国成为恐袭目标的原因之一。今年以来,英国一度将恐怖威胁级别上调至最高的“危急”级,目前仍处于第二高的“严重”级,意味着袭击极有可能发生。英国反恐部门今年年初曾表示,该国正面临40年来最严重的恐袭威胁。

英国曾多次表示,英美之间要延续“特殊关系”。“英国在反恐战争中紧随美国,积极参与伊拉克军事行动及随时准备轰炸 伊斯兰国 的姿态,也是英国成为攻击目标的原因。”阿万说,英国将自身定位为美国在欧洲的“亲密盟友”,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后,英国首相特雷莎·梅是第一个拜访他的外国领导人。

另外,在今年英国发生的恐怖袭击中,至少3起使用了刀具或汽车作为犯罪工具,这也使得反恐形势更加严峻。

今年以来,英国已发生多起恐袭事件,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另外,英国警方今年年初曾透露,自2013年6月以来,警方已成功挫败13起针对英国的恐怖袭击图谋。

欧洲消除恐怖主义任重道远

近年来,国际恐怖主义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原本安全的欧洲接连发生恐怖袭击事件,民众心中惶惶不安。虽然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近期在中东节节败退,但欧洲的恐怖主义活动却依然猖獗。欧洲专家学者认为,造成恐怖主义泛滥的根本原因并未根除,恐怖袭击变得更加难以防范,世界,尤其是欧洲反恐斗争依然任重而道远。

巴黎政治学院的皮埃尔·菲利于教授认为,恐怖主义的根源在美国,“正是布什当年在中东发起的全面战争,为如今恐怖主义的蔓延埋下了祸根”。

家庭问题、歧视以及知识的缺乏,使得年轻人很容易被恐怖组织的宣传所蛊惑,欧洲内部社会分裂现象突出也给恐怖主义势力的渗入提供了土壤,如何有效地预防以及合力反恐成为欧洲国家最主要的难题。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扎卡维大揭秘》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