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资料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山西甲骨文字形,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甲骨文资料
优质回答一、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老文字,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最早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属于上古汉语(old chinese),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二、甲骨文发现于中国河南省安阳市殷墟,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三、甲骨文,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四、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五、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扩展资料:
甲骨文“高”字。从它的字形上,可以推断在商代已有了一种建造在土台上的建筑了。其下部应该看作是土台中挖有一口地窖,这是私有制抬头和家庭出现后的一种建筑方式。其上部可以看成是一栋既有屋顶又有墙身的建筑。墙的出现,在中国远古时代是个了不起的创造。用墙围合而得到的室内空间,比只用屋顶的要高大得多,这也正合了“高者,崇也”的字义。
甲骨文“宫”字。它可以看成在一个大屋顶下罩着两个(或两个)室内空间的房子。这是一种专供统治阶级使用的十分讲究的高大建筑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骨文
有哪些甲骨文至今还保留完好无损的?
优质回答甲骨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字,是用龟甲、兽骨等动物骨骼上刻写的文字。由于这些材料比较脆弱,所以保存完好的甲骨文并不多见。以下是一些至今保存完好无损的甲骨文:
“乙卯日旦王卜甲”: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中的一块乌龟甲,上面刻有商朝晚期(公元前14世纪左右)的甲骨文字,是保存最完好的甲骨文之一。
“龟兹国都护府牛乙女母俑”:出土于新疆吐鲁番市龟兹墓地的一具牛乙女母俑(也称乙女牛),上面刻有楚系甲骨文字,是保存最完好的楚系甲骨文之一。
“大汉正始元年”:“正始策”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一块甲骨,上面刻有东汉时期(公元2世纪)的甲骨文字,是保存最完好的东汉甲骨文之一。
“南京博物院汉简《彭城侯屯田事》”:出土于江苏省徐州市的汉代简牍,上面记载了属于彭城侯的田地事宜,其中包括一些甲骨文的记录。
“周公卜殷墟甲骨文集成”:收集了商周时期至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256年)的甲骨文字,共计18000余片,是目前为止最完整的甲骨文集成。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保存相对完好的甲骨文,例如出土于河南省郑州市的“商神后王庙商周鼎铭文”、出土于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的“太行山石门河商代墓葬遗址出土甲骨文”等。
山西历史小报甲骨文
优质回答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汉字的书体之一,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
属于上古汉语(old ),而非上古或者原始的其他语系的语言。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
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其形体结构已有独立体趋向合体,而且出现了大量的形声字。
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
在总共10余万片有字甲骨中,含有4千多不同的文字图形,其中已经识别的约有2500多字。
甲骨文,已具有对称、稳定的格局。
有人认为,中国的书法是由甲骨文开始,因为甲骨文已备书法的三个要素,即用笔、结字、章法。
绝大部分甲骨文发现于中国安阳市殷墟。
但甲骨文并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已经存在。
考古研究发现殷商甲骨文极有可能源自8500年前河南裴李岗文化遗址的贾湖契刻符号,并且有过渡文字——斗门镇花园村甲骨文。
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
汉字的“六书”原则,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
但是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
晋的古体写法
优质回答名称横、竖、竖、点、撇、横、竖、横折、横、横 。
一、基本释义
1、周朝国名(前11世纪中叶—前4世纪中叶)。在今山西、河北南部一带。被韩、赵、魏三家所灭。
2、朝代名。(265—316)。司马炎灭魏后建立。建都洛阳,国号晋,史称西晋。为匈奴人刘聪所灭。后司马睿在建康(今江苏南京)重建晋朝(317—420),史称东晋。为刘裕所灭腔嫌肆旦。
西晋、东晋合称两晋。五代之一(936—946)。石敬瑭勾结契丹灭后唐建立。建都汴(今河南开封),国号晋,史称后晋。为契丹所灭。
3、山西的别称。
4、进;升:晋见。晋级。
二、文字源流
“晋”的构型和本义说法不一。甲骨文有晋字,但属残片,无法确认字的用法。金文用为国族名。《曾侯乙墓简》用为兵械杸的修饰语。明确的用为疾进意的,始见篆文。有人认为甲骨文“晋”上部像两伍雹手支倒立的箭,下部是像“日”字的靶心,这就是箭要射中的目标。
在甲骨文中,常用扁“日”字作符号,表示目标、目的。整个字形表示弓箭一支接一支地射中了靶心。金文字形与甲骨文大致相同。小篆的“晋”字,上面变为两个“至”。甲骨文的“至”指落到地上的箭。
其义与甲骨文的“晋”一样,指两支箭射中靶心射箭者连续射中目标,就有进一步、跟进、递进的意思。所以“晋”的本义就是进、升的意思,如:晋升、晋见、晋级。隶书和楷书将上部的两支箭大大简化,已看不出箭形。
也有人认为,“晋”字上部为两支箭,下部为“日”,其构形所描绘的是:两支箭一起射向那空中的太阳,即学者们所说的“二矢射日”。据此,有的学者认为“晋”字是先民根据“后羿射日”的传说创制的,它的本义指射日之箭。
由于“晋”的初形为“二矢射日”,其中包含有前进之义,因此,“晋”便引申为“进、升”等意义。这一说法,也有道理。
文字学家杨树达先生认为,“晋”字上部像两支箭,下部的“日”,既不是指靶心,也不是指太阳,而是插箭的器具。“晋”的本义指插,这个意思后来写作“搢”。箭射出去有向前向上的趋势,所以“晋”表示前进和上升,这也不无道理。
晋字的意思
优质回答关于晋字的意思解答如下:晋(拼音:jìn)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此字初文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有人认为它的古字形像两支箭放在匣、函中,本义指插,是“搢”的初文。也有人认为它像两支箭射中靶心。
晋的基本义是前进、向上,故有“晋见”“晋级”等说法。晋是周代诸侯国名,也用于朝代名。因山西地处晋国故地,所以山西别称晋。
“晋”的构型和本义说法不一。甲骨文有晋字,但属残片,无法确认字的用法。金文用为国族名。《曾侯乙墓简》用为兵械杸的修饰语。明确的用为疾进意的,始见篆文。有人认为甲骨文“晋”上部像两支倒立的箭(“矢”),下部是像“日”字的靶心,这就是箭要射中的目标。
在甲骨文中,常用扁“日”字作符号,表示目标、目的。整个字形表示弓箭一支接一支地射中了靶心。金文字形与甲骨文大致相同。
小篆的“晋”字,上面变为两个“至”。甲骨文的“至”指落到地上的箭。其义与甲骨文的“晋”一样,指两支箭射中靶心射箭者连续射中目标,就有进一步、跟进、递进的意思。所以“晋”的本义就是进、升的意思,如:晋升、晋见、晋级。隶书和楷书将上部的两支箭大大简化,已看不出箭形。
甲骨文的故事
优质回答分类: 生活 >> 生活常识
问题描述:
找有关甲骨文的故事
解析:
甲骨文的故事
据近日报载,在陕西省岐山县内又发现两片周代甲骨,其中所刻文字达55个,这还是过去未曾发现过的“龟腹甲骨”。甲骨文再次引起了国人的关注。这里选摘的内容,对甲骨文的相关背景作了较为通俗的介绍。
从殷墟到西周甲骨
对甲骨文的认识(即判明其为古人文字)始于光绪己亥(1899)年,鉴定者是金石学家王懿荣。他是从山东潍县(今潍坊)古董商人范维卿手中购得并率先开始肯定其价值的。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在中外学术界引起了重视。当时在中国,考古这门科学已开始受到西方现代技术和方法的影响。到1928年5月,当时全国的最高科研机构“中央研究院”成立,下设几个研究所,其中的历史语言研究所代所长是中山大学文学院教务长傅斯年。他上任后即以关注殷墟甲骨文为首要大事,这年8月12日,委派中山大学副教授、三十四岁的河南南阳人董作宾前往安阳进行调查。
董作宾此去的目的是查明甲骨埋藏、盗挖的情况,看是否值得进行系统、科学的发掘。他在实地调查后,发现殷墟遗址的发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关头,“迟之一日,即有一日之损失”。傅斯年看了报告后,当即同意发掘小屯村殷墟遗址。经院长蔡元培支持,特批一千银元的充裕经费,购置器材,调配人员,于1928年10月7日开始发掘。这就拉开了殷墟甲骨科学发掘的序幕,也奏响了我国现代考古科学大进展的乐章。
殷墟发掘共进行了十五次,至1937年6月因抗日战争而被迫中断。出土有字甲骨二万四千九百十八片,另有大量其他器物。其中有几次由留美归来的人类学、社会学专家李济博士主持,另几次分别由郭宝钧、石璋如、董作宾主持。这些人才原本多不是考古专业科班出身,但凭着强烈的使命感,以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个人的史学修养、国学根底,加上勤奋探索的精神,终于通过殷墟考古发掘这一重要实践,取得了考古学、古文字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重大成就,也推动了这些学科的发展。1950年4月,中断十三年的殷墟发掘得以恢复。此后直至1991年10月,对殷墟进行了多次考古发掘,找到了大量甲骨,其中有字甲骨总数为六千二百四十三片。而尤以1973年在小屯南地的发掘,得到甲骨上万片为最多。专家由此推测,在殷中期以后,卜事机关大约由村北移至村南。这批甲骨文为殷墟文化的分期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自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甲骨之后,人们一直对此津津乐道,以至“殷墟卜辞”几乎成了“甲骨文”的同义词。随着研究的深入,有学者开始推测西周王朝也应该有甲骨文存在。1940年,何天行在上海出版的《学术》第一辑上发表《陕西曾发现甲骨之推测》,根据《诗经·大雅·文王之十·绵》的线索,推测殷民族与周民族早有往来,同样迷信占卜的周人早已学会龟甲兽骨占卜的方法以及契刻文字并保留存世的习惯。又根据《水经注》记载高陆县(属西安府)发现背部有八卦古字的龟,结合《诗经·大雅·文王有声》中“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维龟正之”的句子,推测在西安府曾有甲骨文发现,而这种甲骨文多半是属于周民族的。这一推测到了五十年代初期开始得到印证。
先是1951年在陕西县出土了一件有钻、灼及兆痕的兽胛骨,显然是一块卜骨。1952年,在河南洛阳东郊遗址又出土了一块有方凿的龟版。1954年,在山西洪赵县坊堆村周代遗址中发现了一块有字的卜骨,人们终于认识到殷墟之外确有甲骨文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后,在周人的发祥地——周原地区以及西周王朝的周边诸侯地区都陆续发现了西周甲骨文。这些甲骨文,可以按占卜内容分为卜祭、卜告、卜年、卜出入、卜田猎、杂卜及专门的人名、地名、官名、月相等几类。其年代多数属于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时期,少量是周穆王时期。1991年在河北邢台南小汪西周遗址发现了一件刻辞卜骨残片,1996年北京房山县燕都遗址又出土甲骨数十片,其中有字的三片。这样到目前为止,西周甲骨文的发现地有九处,共计三百十二片,有一千零三十三字。其中既有西周王朝的都城遗址,也有边远诸侯国遗址,故而可以推测将来还会有西周甲骨文出土。由于西周甲骨文几乎都是在现代科学考古发掘下出土的,层位清晰,还伴随出土了其他同时代器物,专家学者一下子进入了对西周甲骨全面、深入的研究阶段,在对文字释读(它们比大部分殷墟甲骨文要细小)和对殷周关系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甲骨文与古代文字
汉字与古代埃及的圣书字、古代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并称为古老的表意文字。汉字本身的发展,从字体看可以分为古文字阶段和隶楷阶段。古文字阶段起自商代(以甲骨文为代表),止于秦代,历时一千余年。从时间顺序上分,有商代文字、西周春秋文字、六国文字、秦系文字等;从文字载体上分,有甲骨文、金文、陶文、印章封泥文字、简帛文字、石刻文字等。甲骨文作为最早的系统文字,对其他古文字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既然甲骨文已经是成系统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在此之前必然还有其他更古老、原始的文字。《周易》上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但结绳记事的作用只是以实物来唤起人们的记忆,因此绝无演化为文字的可能,原始的文字应该是从绘画中产生的。在远古居民遗留下来的岩画、石刻符号、族徽等大量带有图案的信息中,又如何去判断哪一种仅仅是图画,哪一种是文字呢?以前曾有学者认为,可视图案复杂与否来决定,越古老,越偏于画的本意;而符号化成分越多,结构相对概括而简单的则偏于文字的本意。但是后来发现,在不同的文字中很难以这个标准衡量。所以后来有语言学家将图画到文字的定义改为:一旦图画与语言形式之间出现了约定俗成的固定联系时,它就完成了向文字的过渡。比如看见以一个正面人形的“大”字和一只鹿形的“鹿”字,立刻使人想到这是指“大鹿”,而不是指人饲养鹿、猎鹿等其他意思,这样大字便从图画中脱胎出来了。但这个过程非常之漫长。
汉字是一种表意字,又称方块字,有别于拉丁字母一类的表音字(如英语)。但实际上汉字也有大量的表音成分。对于汉字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脉络与特征,传统的汉文字学有过较为全面、正确的归纳,这就是著名的“六书”说: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在汉字发展早期阶段(主要是西周以前),其象形程度较高,多使用意符和音符,甲骨文、金文均是如此。而随着汉字字形的演化,书写的规范,到隶书形成时,许多原先的表意字已看不出其表之“意”,变成了记号。所以汉字发展到后来,成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体系。
在甲骨文和原始文字符号间,尚未通过考古手段发现中间类型的古代文字遗物。然而通过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现状的调查,已经发现了两种古文字里的活化石:尔苏沙巴文和纳西东巴文。尔苏沙巴文是四川西部自称“尔苏”人的文字,现在能收集到的尔苏沙巴文书籍四种,分别是黄历、算命、抽签、说鬼等内容的经书。尔苏沙巴文有近二百个独体字,象形程度很高,有不少是照实物描绘下来的简单图画,出现了少量的会意字。另一种较尔苏沙巴文成熟些的化石文字是著名的云南纳西族东巴文。东巴文现存经卷二万多册,在造字方法上,东巴文与其他汉古文字相似,有表意也有表音,但两者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如“日”字的甲骨文为圆圈中加一点(或一横、一小圆圈),东巴文则在圆圈内多加了表示光线四射的“十”状笔画。还有一种造字法,如东巴文中借“绿松石”来记“绿色”;借“火”表示“红色”,这种“义借”在甲骨文中也有。由于尔苏沙巴文、东巴文的原始性比甲骨文更强,所以反过来,也可以看出甲骨文的成熟性与系统性。
甲骨文与书法艺术
殷墟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的系统文字,也是比较成熟的文字。而上古文字的点横撇捺、疏密结构,用今天的眼光去看,确实初具用笔、结体、章法等书法要旨,孕育着书法艺术的美,很值得欣赏与品味。以甲骨文而言,郭沫若在1937年出版的《殷契粹编》的序言中,就对其书法体现非常赞赏:“卜辞契于龟骨,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文字作风且因人因世而异,大抵武丁之世,字多雄浑,帝乙之世,文咸秀丽。而行之疏密,字之结构,回环照应,井井有条……足知现存契文,实一代法书,而书之契之者,乃殷世之钟王颜柳也。”
“钟王颜柳”指的是古代的四位大书法家。殷代的“钟王颜柳”们,自然就是那些书刻卜辞的史官卜人了。正是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史料,也留下了一份份珍贵的上古书法作品(尽管这是一种不自觉的创作)。若就甲骨文书契形式作粗略的一瞥,你会发现早期字体较大,像罗振玉编《殷虚书契菁华》所收录的许多武丁时期的卜辞,非常大气、醒目;而到商末帝乙、帝辛时代,字变得细小委琐;至于西周甲骨文则更是细若粟发。这便是风格、习惯的不同了。
我们进一步可以将甲骨文风格类型作如下描述:一是劲健雄浑型;二是秀丽轻巧型;三是工整规矩型;四是疏朗清秀型;五是丰腴古拙型。总之尽管甲骨文是契刻出来的文字,但笔意充盈,百体杂陈,或骨格开张,有放逸之趣;或细密绢秀,具簪花之格,字里行间,多有书法之美。正因为如此,在今天的书法艺术园地里仍活跃着“甲骨文书法”这朵奇葩。
所谓“甲骨文书法”,大抵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以商周甲骨文字体结构、书法特征为宗,加以工整地摹写而成的书法作品。这类作品可以按照需要集古字以组合为新句子。内容是新的,字却如同三千年前殷人的入笔文字一般饶富雅趣。但是甲骨文总共才二千多字,其中还有不少尚未释出的怪字(特别是人名、地名),真正派上用场的不是很多。因此一旦遇到甲骨文中没有的字,而所书写的对联、题词中又无法代替,就只好进行偏旁拆零,自己拼接了;再拼不出,就要到金文等其他古文字里去讨救兵。进行这项创作的首要人物是罗振玉。1921年他在研究之余,将甲骨文用毛笔书写成楹联,出版了《集殷墟文字楹帖》。继之有章钰、高德馨、王季烈等人,也仿效集字创作。一些古文字学前辈如董作宾、商承祚、唐兰、于省吾等也擅长甲骨文书法,这是本真意义上的甲骨文书法作品。另一层意思是指借鉴甲骨文特征加以自行创作的现代书法作品。他们将甲骨文视作一种灵感,仅仅是艺术创作中的一点启示,而并不在于追求“形似”。因此,他们并不严格按甲骨文的书法特征去写,可能是综合了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等多种古文字的特点而创作。这样的书法艺术与古文字学虽有关系,但不是亦步亦趋。
————————————————————————
希望我的答案能令您满意!
山字的来历和起源
优质回答◎ 山 shān
〈名〉
(1)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2) 同本义 [mountain]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 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3)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山神);山阿(山中凹曲的地方);山岩(山峰;山崖);山隈(山角);山啜(山岔);山落(山岔;山角落);山孤钉(小山包);山头(绿林好汉占据的山寨;坟地;山墙);山长(科举时代的书院主讲及总领院务者);山主(寺院的主持);山观(山中道观);山关(依山而建的城堡)
(4) 形状像山的东西 [anything in the shape of a mountain]
刃树剑山。——《南齐书·高逸传伦》
(5) 又如:冰山;鳌山;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制作,中凹,形似山);山堆阜积(东西堆积得像山一样);山棚(结彩的牌楼;比武台,戏台);山家(佛寺)
(6) 特指“五岳” [the Five mountains]
奠高山大川。——《书·禹贡》。孔传:“高山,五岳。大川,四渎。”
(7) 又如:山斗(“泰山北斗”的缩略。借指卓有成就令人仰慕的人物);山右(指山西省,西在太行山之右);山左(山东的别称)
(8) 山墙 [gable wall]。如:山架(把几层木板镶嵌在墙里的架子)
(9) 指酒肆的楼上 [storey of a bar]
酒阁名曰厅院,若楼上则又或名为山,一山、二山、三山之类。牌额写过山,非特有山,谓酒力高远也。——宋· 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
(10) 山中。指隐居之处 [hermitage]。如:山谷臣(隐士的自称);山谷之士(隐士);山囚(隐居山野不得志的士人);山巾(山野隐士的便帽)
(11) 坟 [mound]。如:山陵(帝王的陵墓);山园(坟地);山门(墓门)
(12) 蚕簇。由禾杆、油菜杆搭成的小簇 [a small bundle of straws,etc.,for silkworms to spin cocoons on]。如:蚕上山了
(13) 姓
词性变化
--------------------------------------------------------------------------------
◎ 山 shān
〈形〉
(1) 大,巨大 [big]。如:山嚷怪叫,太吵人了;山响
(2) 粗俗 [hoarse]
你道山不山中了状元一道烟。——《牡丹亭》
(3) 山野——谦称 [my rustic]。如:山妻(隐士之妻)
常用词组
--------------------------------------------------------------------------------
◎ 山隘 shān'ài
[nick;notch;mountain pass] 山脉中的隘口和小山口,泛指山间险要的地方
◎ 山坳 shān'ào
[col;mountain ridge] 通常指在跨越分水岭山脉高处的要隘;山间平地
几处炊烟,在山坳里徐徐飘荡
◎ 山包 shānbāo
[hill] 〈方〉∶不高的小山
一个小山包,一棵小树…都是指挥员们观察研究的对象。——《奠基礼》
◎ 山胞 shānbāo
[Gaoshan nationality] 山地同胞
◎ 山崩地裂 shānbēng-dìliè
(1) [mountains collapsing and the earth cracking up] 山倒塌,地裂开。形容声势巨大
忽听得一声霹雳,一如山崩地裂
(2) 亦作“山崩地陷”
◎ 山崩钟应 shānbēng-zhōngyìng
[the hill convulsed and the bell echoed] 南朝宋· 刘敬叔《异苑》卷二:“魏时殿前大钟无故大鸣,人皆异之,以问张华。华曰∶‘此蜀郡铜山崩,故钟鸣应之耳。’寻蜀郡上其事,果如华言。”后因以“山崩钟应”比喻事物相感应
◎ 山不转路转 shān bù zhuàn lù zhuàn
[the world is very small] 比喻世界渺小,这里不遇那里遇
◎ 山茶 shānchá
[camelia] 山茶属灌木或乔木,叶光滑常绿,花红色或白色,很美丽,是名贵的观赏植物
◎ 山产 shānchǎn
[mountain products] 山里出产的野生动植物
◎ 山场 shānchǎng
〈方〉∶[field on the mountain] 山地
种山场
◎ 山川 shānchuān
[mountains and rivers—landscape]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 山丛 shāncóng
[hills] 山峰林立的群山
遥远的山丛中,长着参天的大树
◎ 山村 shāncūn
[mountain village] 山区中的自然村落
沿着山村小道,我找到了大队部,可是不见一个人。——《太行青松》
◎ 山道年 shāndàonián
[santonin] 草木植物,有特殊的香气,花可制药物,用来驱除蛔虫
◎ 山地 shāndì
(1) [mountainous region]∶许多山岭、山谷连绵交错组合而成的地区。高差一般在200米,地质复杂
(2) [hilly country]∶多山的地带
(3) [fields on a hill]∶在山上的农业用地
◎ 山顶 shāndǐng
[peak] 通指山的最高部位。按形态可分为平顶、圆顶、尖顶(又称山峰),在地形图上一般比较主要的山顶注有高程和表示凸起或凹入的示坡线
◎ 山顶洞人 Shāndǐngdòngrén
[Upper Cave Man] 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代人类,化石于1933年和1934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中发现
◎ 山东 Shāndōng
[Shandong province] 中国东部沿海的省,简称鲁。面积15.3万平方公里,人口8493 万(1990),省会济南。山东工农业总产值居全国前列,经济作物花生、棉花、烟草居 全国前列,烟台苹果,肥城桃,平度葡萄久有盛名。胜利油田及由此发展的石油化工在国内占重要地位。是全国重要黄金产地
◎ 山洞 shāndòng
[cave;cave in the mountain] 山中自然形成的洞穴
◎ 山阿 shān'ē
[hill] 山岳;小陵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晋· 淘潜《挽歌》
◎ 山风 shānfēng
[mountain wind] 起于山野之间的风
◎ 山峰 shānfēng
[peak]山的尖顶
◎ 山腹 shānfù
[the middle of a mountain] 山中腹地,山中间的部分
◎ 山旮旯儿 shāngālár
[faraway hilly area] 偏僻的山区。也说“山旮旯子”
无奈他又住在这山旮旯子里,外间事务一概不知
◎ 山冈 shāngāng
(1) [low hill] 较矮的山
团指挥所设在一座山冈的背坡
(2) 亦称“山岗子”
◎ 山高海深 shāngāo-hǎishēn
[infinite bounties;be lofty like the mountain and deep like the ocean] 比喻恩情深厚
◎ 山高皇帝远 shān gāo huángdì yuǎn
[far away and unreachable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指那种地极偏远没人管的地方
◎ 山高水长 shāngāo-shuǐcháng
[noble and far-reaching;last forever as the high mountains and long rivers] 像山一样高耸,像水一样流长。比喻人品德高尚,声誉流传久远,也比喻恩德、情谊深厚
◎ 山高水低 shāngāo-shuǐdī
[something unfortunate] 比喻意外的灾祸或不幸的事情(多指死亡)
若是留提辖在此,诚恐有些山高水低,教提辖怨怅。——《水浒传》
◎ 山高水险 shāngāo-shuǐxiǎn
[mountains are high,torrents swift] 比喻征途中的艰难险阻
◎ 山歌 shāngē
[folk song] 短小质朴、节奏自由的民间歌曲,流行于中国南方农村或山区
舟子在那里一面摇橹,一面唱山歌
◎ 山根 shāngēn
(1) [radix nasi]∶鼻梁的别名。古人认为可作心望诊的参考,因其位于阙庭之下,又称为下极
(2) [the foot of the mountain]∶山脚
◎ 山沟 shāngōu
(1) [gully]∶山涧
(2) [ravine;(mountain) valley]∶山谷
(3) [remote mountain area]∶偏僻山区
他在山沟里长大
◎ 山谷 shāngǔ
[valley] 两山之间狭窄低凹的地方
[杨树]不论在河滩、平原、丘陵、山谷或高山都能生长。——《杨树》
◎ 山海关 Shānhǎiguān
[Shanhaiguan] 中国明代万里长城东端第一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境内,扼辽西走廊西南口,城固楼雄,自古为交通要冲
◎ 山河 shānhé
[mountains and rivers—the land of a country] 山岭和河流,指国家的疆土
锦锈山河
◎ 山洪 shānhóng
[mountain torrents] 因暴雨等原因引发的山区大水
山洪暴发
◎ 山回路转 shānhuí-lùzhuǎn
[mountain with winding paths;with the turnings of mountain and the twists of paths] 形容山势环绕,山路曲折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甲骨文资料》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uqiumeng.cn/wenda/461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