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武编的每卷目录答《武编》是一部军事类书。全书分前后二集,共十二卷。前集六卷,五十五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为五七四门);后集六卷,一百三十四门(《四库全书总目...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武编卷五广西甲,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武编的每卷目录

武编的每卷目录

《武编》是一部军事类书。全书分前后二集,共十二卷。前集六卷,五十五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为五七四门);后集六卷,一百三十四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著录为九十七门),其卷目如下:

前集卷一:将、士、制、练、令、料、觇、间、明、疑、诡。

卷二:战、攻守、攻、守、地、水、方、营、行、止、宿、警、节度、战、营制。

卷三:阵。

卷四:阵。

卷五:牌、铁、火器、射、弓、弩、甲、拳、枪、剑、刀、简、锤、扒、挡、火、夷。

卷六:车、水磨、桔槔、马、牛、舟、军需、矿、药方、杂术。

后集卷一:料敌、抚士、信、勇、严、赏、罚、五危、贪、骄、将自表异、军政不一、练士、绝技、激、攻心、推诚、用敌人、诡道、权奇。

卷二:息乱、定乱、抚降、处降、招降、杀降、用间、反间、使间、乡间、内间、死间、生间、俘间、漏间、不信间、谍间、察间、隐语、伐交、合交、攻、守。

卷三:示弱、示强、示远、示近、声此击彼、利、毒、乱、诡异、避、怒、卑、劳、离、不备、不意、未成列、新集、未集、远来、饥渴、粮尽、不整、不戒、不、离部、移阵、心怖、半济、渡、地利、天时。

卷四:佯北、阙围、穷寇、归师、截归、疑、先声、声、降、退、诡声、诡形、死战、乘胜、两敌、退据、苦战、败、攻必救、掩巢、坚壁、摧标。

卷五:先锋、奇兵、伏、伏城、邀、首、尾、横、夹、独战、阵、大阵、分、合、分敌、聚敌、先、后、迟、速、缓、轻、重、瑕、坚。

卷六:车、骑、舟、火、水、粮道、水、渡水、地、天、夜。

武编的内容简介

《武编》前集主要辑录有关兵法理论方面的资料,内容包括将帅选拔,士伍训练,行军作战,攻防守备,计谋方略,营制营规,阵法阵图,武器装备,人马医护等等。后集全部是用兵实践,其体例与《武经总要·后集》略同,系从古代史籍中撷取有关治军和用兵的故事,以为借鉴。

《武编》采集资料的范围比较广泛,从《武经七书》、《太白阴经》、《虎钤经》、《武经总要》、《续武经总要》等兵法典籍到汉唐以来的名臣奏议,无不摭集,仅前集所注明的就有40余种。其中保存了一些他书少载的资料,如农民起义领袖孙恩曾经用过的演禽战法等。本书比较注意辑录当朝的有关军事资料,如前集卷一比较详尽的辑录了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制定的赏罚条令;前集卷四辑录了赵本学、俞大猷有关阵法资料,尤其是辑录了当时被称为“称战”的戚继光鸳鸯阵。另外,还比较注意辑录反面战例资料,以为鉴戒。如在后集卷一就辑录了历史上一些“将自表异”、“军政不一”而招自失败的事例。

武编的内容有哪些?

武编虽然对兵法理论阐发不多,但是《武编》前集卷五、卷六对军事技术理论的阐发,却开了明代后期兵书的先声。

前集卷五:本卷主要论述各种火器、冷兵器的制造与使用方法,大致反映了自《武经总要》刊印之后,至嘉靖三十九年唐顺之逝世之前,各种火器、冷兵器及战车、战船的发展概况。

无敌神牌始见于《武编·牌》,但以《武备志·军资乘·器械五》的记载最为完整。大型牌面以木为框,用竹编成,下部绘有虎头图形,虎口张开,上部竖立3支枪锋。整个牌面安于一辆大独轮车前。行军时,可由6人肩之而行,张开使用时,可以掩蔽25人,从牌后发射火铳、火箭。此牌既可作为战车布列为“车城”,阻挡敌骑之冲突,又可以火器射敌,是一种攻守兼备的火牌。

保生牌是一种盾牌与小铳相结合的火牌。盾牌背面安置15个小铳,内装火药与铅丸,铳口通过牌面射孔向外,铳后火门各通出一根火信,并将它们联束一起,用机械式点火装置相接。作战时,士兵左手执牌,右手持刀同敌搏杀,看准时机后,即拨动机械装置,将15枚弹丸一起射出,击杀敌人。

千子铳《武备志》称千子雷炮,炮管用铜制造,长1.8尺,口径0.5尺,内装用毒火药法制造的众多生铁片,用杵压实。炮身用铁箍扣于四轮车上,车前端安一块隔板以隐蔽炮身。遇敌时突然发射,铁片四散飞击,敌“顷失其命而不自知所终”。

水底雷以大将军(即火炮)为之,埋伏于各港口。遇贼船相近,则动其机,铳发于水底,使贼莫测,舟楫破而贼无所逃矣。用大木作箱,油灰黏(应为艌)缝内宿火(即藏有火种)。上用绳绊,下用三铁锚坠之。此记载表明水底雷是一支密封于大木箱中,借助机械式击发装置,点火发射,击穿敌船,使之沉没的一种击穿式水雷。

飞悬神铳是一种用于“固守城池”的火铳,铳身安放于城墙下有洞口之处,使铳口通出城墙外。每隔10个垛口安放一支,铳身有火线连于城上,由守城士兵控制发射装置。当敌兵前来攻城时,守城士兵扣动发射装置,将弹丸射出,击杀敌人,“此为形而示之以无形,伏而疑之以无伏,兵不劳而城可守也。”这种构造形式的火铳,其他兵书没有记载,但从发射过程看,当是一种用机械控制点火发射的先进火铳。

迷眼火沙“以诸般毒药为之,置于长枪之首,占其上风,贼中火器(毒)气,则目即盲。”可见这是一种在枪筒口部充填致毒性火药的喷筒,主要是点火喷射毒性烟气熏灼敌人,其构造与作用大致同金军使用的“飞火枪”相似。

弓《武编》卷五在“弓”和“弓制”中,对弓的制造和射箭技术作了详尽的论述。明军使用的弓除了沿袭宋以前的弓以外,又有许多新品种:槽梢弓、槽坝弓、大梢弓、小梢弓、开元弓,西番木弓,还有陈州弓、交弓、桑木梢黑漆弓、黑漆弓、桑木梢雀桦硬弓、雀桦弓、黑漆沙鱼皮弓等,它们大多是强劲的硬弓。

弩《武编》卷五在“弩”中,对弩的制造和使用技术作了详尽的论述。由于明代枪炮与火箭等火器的增多,并由于床子弩等重型弩“费人多,可以守,不可以战”等原因,所以便废弃重型弩而保留轻型弩,其中有神臂弩、克敌弩、双飞弩、窝弩、蹶张弩、腰开弩、诸葛弩、苗人竹弩、宣湖射虎竹弩等。其中苗人木弩、苗人竹弩、宣虎射虎弩所发射的弩箭都醮有毒性药料。

枪《武编》卷五在“枪”中,全面而详尽地论述了枪的使用方法,并认为“枪杆(以)蒺藜条为上,柘条次之,枫条又次之,余木不可用”。又说:“枪制,木杆,上刃,下樽”,分步兵枪与骑兵枪。明军所用长柄枪的种类甚多,有长枪、长头枪、短头枪、矛式枪、铁钩枪、龙刀枪、钩镰枪、燕尾枪、凤头枪、蛇枪、飞枪等。

刀《武编》卷五在“刀”中,对使用长柄刀的刀法论述甚为详尽。明军使用的长柄刀大致有钩镰刀、偃月刀、象鼻刀、仰月刀、合月刀、三尖两刃刀、骑兵雁翎刀、斩马刀、长倭刀、腰刀、手刀等。偃月刀与钩镰刀大致相似而稍窄,主要用于操练。象鼻刀的刀尖弯曲如大象之鼻。仰月刀的刀刃如凹向月牙横置柄端。合月刀的刀刃如凸向月牙横置柄端。三尖两刃刀是刀头有三锋且两侧开刃的刺砍兼用刀。骑兵雁翎刀供骑兵在马上砍杀敌军士兵。斩马刀刀头较长,刀刃弯曲较少,主要用于劈斩敌军的马腿。长倭刀系仿倭刀所制。腰刀长3尺,重10斤,短柄长刃,刀刃的弧度较大,为明军佩于腰间的护体兵器。手刀是沿用宋代的短柄护身刀。

“火药赋”《武编》卷五在“火”中认为:“五材并用,火德最灵……锸锋利镞,力尚有穷,而火焰之精,无坚不溃。”此处所说的“火”,是指火药燃烧后产生的“火”。明代后期的兵书,从《武编》到焦勖于崇祯十六年(1643)成书的《火攻挈要》(又名《则克录》),都对配制火药的原材料硝石、硫磺的提炼,火药的配制技术,硝、硫、炭在火药组配中的作用,作了全面的论述。它们借用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即“主治者,君也,辅治者,臣也,与君药相反而相助者,佐也,引经及治病之药至病所者,使也”等中医术语,来阐述古代火药配方中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在迄今已经发现的资料中,可知唐顺之是创立或阐发这种理论的先躯者,《武编·火》中的“火药赋”便是最有说服力的佐证。

“火药赋”称:“虽则硝、硫之悍烈,亦藉飞灰而匹配。验火性之无我,寄诸缘而合会。硝则为君而硫则臣,本相须(相互协同)以有为。硝性竖而硫性横,亦并行而不悖。惟灰为之佐使,实附尾于同类。善能革物,尤长陷阵。性炎上而不下,故畏软而欺硬,臣轻君重,药品斯匀。”此赋高度概括了硝、硫、炭在火药中的地位。硝是氧化剂,在火药中起主导地位,故为君。硫磺性质活泼,是还原剂,居辅助地,使火药具有爆炸作用,与硝相辅相成,故称其为臣。木炭粉是助燃物料,居辅助地位,使硝石在燃烧后迅速释放大量的氧气,使火药产生燃烧作用,故而称其为佐使。“火药赋”还指出:如果三种原料提炼不纯,选取不佳,互相之间组配不当,就会产生种种弊端,并明确指出:硝材提炼不纯,则君主地位不明,火药不佳:制药粗劣,虽多亦少,制药精细,虽少犹多,配比不当,失其调剂,若硝、炭含量过少而硫偏多,即君主和武臣偏弱而文臣势大,则火药虽能速爆,但发火不猛,若硝、硫含量过少而炭偏多,即君主和文臣偏弱而武臣势大,则火药虽能燃烧,但爆发力弱,若缺少硫和炭,即没有文武二臣的辅佐,则国将不国,而火药也就会因为不能燃烧和爆炸而不成其为火药了。“火药赋”还指出:硝、硫、炭在火药中所占的比例不同,所制火器的用途也各异。

飞空神沙火唐顺之在“火”中,还论述了以硝、硫、炭三种物为基础,再加上不同的物料,配制成上百种不同用途的火药及其配制工艺和技术,并首次提出了返回式火箭“飞空神沙火”的制作和使用方法,后被《武备志》所载,改称为“飞空沙筒”。箭身用薄竹片制成,连火药筒共长7尺。供起飞和返回用的两个火药筒,颠倒绑附于箭身前端的两侧。起飞用的火药筒喷口向后,其上面连接另一个长7寸、径7分的火药筒,内装燃烧性火药与特制的毒沙,筒顶上安有几根薄型倒须枪,构成战斗部。返回用的火药筒喷口向前。3个火药筒的药线依次相连,放在“火箭溜”上发射。使用时,先点燃起飞火箭的药线,对准敌船发射,使箭身的倒须枪刺扎在篷帆上。接着,作为战斗部的火药筒喷射火焰与毒沙,焚烧敌船的桅帆篷索。当敌人救火时,因毒沙迷目,难以入手。在火焰与毒沙喷完时,返回火药筒的药线被点燃,引燃筒内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反冲力,将飞空神沙火反向推进,使火箭返回。

沙洗铳炮《武编·火》记载:“长久不打的铳炮(即后面所说的枪炮),恐其骤打而炸也,挖地窖丈余,先用火烧坑,以铳使沙石打洗内外,净入坑中。(铳炮)内以泥涂覆薪烧炼,俟其冷取出,复用桃艾汤洗,以牛或羊猪血涂内外,仍入坑炼之。”这样做的目的是使铳炮内外始终保持润滑待用的状态。

“手把铳歌”由于明代前期手铳的发展,装备手铳的士兵越来越多,于是训练士兵使用手铳的技术便成为常规的军训内容之一。为便于士兵记忆,所以编了一首“手把铳歌”:“一装枪,二捻线,三装药,四马子,五投至子,六打三槌,七插箭,八行枪,九听号头别别响,单摆开锣响,点火摔钹响,收队。”这首歌描述了从装填弹药,到射毕收队的全过程,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训练场景。

“战夷法”《武编·夷》指出:中原四边的少数民族各有不同习俗,常有袭扰中原之事发生。因此统兵将领在奉命同少数民族作战时,“必度其俗之强弱,能之长短,常以我之长,击彼之短,料其所好而诱之,因而所恶而攻之”,作战时可用“强弩利刃之铳,足以抗之”。

明军使用的弩

武编的优点缺点

本书在编纂上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类名重复过多,甚至在同一卷中类名有重复,象后集卷六就有两个类目是“水”,一个讲水攻,一个讲水源,若将其改为“水攻”和“水源”,既能准确具体地表达类目意义,又能避免类目重复。在选材方面,编者比较注重实用,但在《前集卷六,杂术》中辑录了所谓

“避箭法”、“鬼门关”等纯属荒诞迷信的东西,是本书的糟粕。

《武编》虽然述而不作,但它出自既有军事实践又有历史知识的学者之手,加之专为振兴明廷武备而作,在当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对今天来说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论说:“是编虽纸上之谈,亦多由阅历而得,固未可概以书生之见目之矣。”

本书自明徐象*曼山馆刊印之后,受到后人的重视,清代又有重刻本、抄本行世。

武编有哪些特点?

《武编》是继北宋《武经总要》之后,在明代后期成书年代较干的一部综合性兵书,对古代军事技术记载较多,大多为《武经总要》以后的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对军事技术问题的论述,则侧重于对传统火药理论,以及诸多火器的形制构造与使用方法的阐发,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被其后问世的兵书所转录,也有一些内容为其他兵书所不载,具有补缺的作用。

《武编》系唐顺之所辑。唐顺之,字应德,武进(今属江苏)人,生于正德二年(1507)。青少年时博览群书,嘉靖八年(1529)进士,会试第一,为翰林院庶吉士,曾以郎中身份督兵浙江,与胡宗宪等共同抗倭,屡破倭寇,以功升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抚。他博闻广识,通天文、乐律、地理、兵法、数学,人称荆川先生或唐荆川。嘉靖三十九年逝世。有《荆川先生文集》、《广右战功录》等十多种著作传世。崇祯年间追谥为襄文。

《武编》辑于嘉靖期间,作者在生前并未刊行,只有抄本传世,为秣陵(今属江苏南京)焦澹园收藏。至万历四十六年(1618),始由武林徐象标曼山馆雕版印行,清代有木活字本、抄本传世。《武编》体例略如《武经总要》,分前、后两集,各6卷。军事技术内容散见于各卷之中,以前集卷五最为集中。

《古代兵法散文·明代兵法·武编》原文鉴赏

《古代兵法散文·明代兵法·武编》原文鉴赏

[原文](节选)

前卷一

兵,危事也; 战,死道也。胜负可听於自然耶夫斗胜负於死生之场者, 谓之战;知其必胜而后战者, 谓之谋。伐谋者孙子谓之上兵,而攻城伐兵之策皆为次下。

孙子注曰:必死可杀,勇而无谋期必於死斗者,则可以设奇伏诱而杀之。如,梁成轻进,为刘牢之所杀是也:必生可虏,临阵畏怯期必於生全者,则可以袭而虏之。如,晋与楚战,赵婴齐具舟於河欲败而先济,此等岂不可袭而虏之乎;忿速可侮,性之刚忿急速者,则可以陵侮而致之来以败之。如,楚将子玉刚忿,晋人执其使者以怒之,子玉果从晋师遂为所败是也;廉洁可辱,性之廉洁者可设计诟辱之,辱之必致其怒而轻出,则当因而击之。若吴起节廉而中公叔仲之计是也;爱民可烦,性之仁慈爱人者,惟恐杀伤士众,可出奇烦而扰之也。若蜀先主恋民而几为曹操追及是也。

北征录曰: 高祖以范增屠狗之徒而得天下,田文以鸡鸣狗盗之徒而保其躯,韩信驱市人而破赵王,霸募市中人而败王郎,是皆招军取士不拘於一门,兼收并蓄不苟于一节故。随所寓以用人,随所用以成事,使在彼无弃材,在我无遗用也。

李筌曰:有深沉谋虑出人意表者,名日智囊之士;有辞纵理横飞箱捭阖,能移人之性夺人之心者,名日辩说之士;有得敌国君臣门闾请竭之术者,名曰间谍之士;有知山泉水井次舍道路迂直者,名曰乡导之士;有制造五兵攻守利器奇变谲诡者,名曰技巧之士;有引五石之弓矢,贯重铠戈矛剑钺便於利用,陆搏犀凶水摄元龟,挑身捕虏擎旗摭鼓者,名曰猛毅之士;有立乘奔马左右超忽,逾越城堡出入庐舍而无形迹者,名曰矫捷之士;有往返三百里不及夕者,名曰疾足之士;有力负三百六十斤行五十步者,名曰巨力之士;有步五行运三式多言天道,谲说阴阳者,名曰伎术之士。

发号施令,预先决定,不可临时反复,进退不定,使三军惑乱,进战无功。

前卷二

兵有长短,敌我一也。敢问: 吾之所长,吾出而用之,彼将不与吾校;吾之所短,吾蔽而置之,彼将强与吾角,奈何曰:吾之所短,吾抗而暴之,使之疑而却;吾之所长,吾阴而养之,使之狎而堕其中,此用长短之术也。

后卷一

诡 道

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尚诈。

[鉴赏]

《武编》,明代唐顺之撰。唐顺之,生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江苏武进人。嘉庆八年进士,曾率兵泛海捍御倭寇。因抗倭有功,官至右佥都御史,代凤阳巡府。荆川一生著述甚富,“其大者为四编:曰左、曰右、曰文、曰稗。……又有《武编》也”(《武编·序》)。《武编》在唐顺之生前并未刻行,著名学者焦竑得其手稿,于万历末年与后金战兴之际,交付武林出版家徐象云刻印。焦竑得到的已非完整手稿,故书中时有缺页。

该书属于军事类书性著作。正如《武编·序》所说,它“贯穿《七书》、包络《通典》、出入《百将传》、《纪效新书》等,集通古今该细大军旅之事,亦云‘备’矣。”全书分前、后两集,共12卷。前集6卷,对将、士、制、练、令等54个有关军事理论及战略战术问题,引征古代兵法及前人的理论进行阐述;后集6卷,将明代以前的战争事例分为料敌、抚士、信、勇、严、赏等胪列论述。书前有“吴用先叙”、“姚文蔚序”、“郭一鹗弁首”及“郎文唤题词”。

前集,可称之为该书的理论篇。引征古代兵法和前人的理论展开阐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第一卷从将、士、制、练、令始,及至料、觇、间、明、疑、诡止,分成十一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将”列集首,是因为将帅“操两国之死生,司三军之性命。吾之安危,系社稷之存亡;吾之忧乐,系生灵之休戚。”战争是生与死的搏斗,“兵,危事也;战,死道也”,作为将帅应当“重命恤死”,因此“自今宜令戒饬将帅,无轻生而深入,无易敌而挑战,以沉厚不挠为法,以玩忽轻举为戒。”而作者的论述并未就此却步,对军队处在“兵势不敌堕於重围,庙算莫施陷於重地”的情况下,提出“当是之时,将束手以就擒耶将忘命以死战耶吁”的问题,以“郭倬不死於符离而死於市朝之戮,皇甫斌不死於下蔡而死於南郡之囹圄”为例,得出“是皆不死其所当死,终或死其所不当死,抑又可为将帅幸生之戒”的新观点,这与前人“兵家固有贵死贱生之说矣,然言士卒而不言将帅也;奋死则生幸生则死,兵家固有好死恶生之说矣,然论士卒而不论将帅也”的传统意识提出了挑战。可以说,从一定意义上讲,这种观点要算是“官兵一致”的雏型。《武编》后集,可称之为该书的战例篇。撰者唐顺之在胪列古代战例时,同样没有忘记阐发自己的战略战术思想。

可见,《武编》不仅能作为我们今天引征查检的军事百科全书,而且具有一定的军事学术研究价值。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武编十卷!武编卷五广西甲》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