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历史上F1的逆转优质回答●1950年 F1元年的车手世界冠军就是在最后一战诞生,方吉奥(27分)、法吉奥尼(24分)、法里纳(22分)分列车手积分榜前三位,最终领先的方吉奥和法吉奥尼都没有完...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2007f1巴西站,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历史上F1的逆转

历史上F1的逆转

优质回答●1950年 F1元年的车手世界冠军就是在最后一战诞生,方吉奥(27分)、法吉奥尼(24分)、法里纳(22分)分列车手积分榜前三位,最终领先的方吉奥和法吉奥尼都没有完成比赛,法里纳夺冠并一举成为F1第一个车手世界冠军得主。

●1951年 连续第二年需要在最后一战定江山,阿斯卡里(25分)、方吉奥(22分)、冈萨雷斯(18分)赛前占据前三位,笑到最后的是方吉奥,阿斯卡里的退出让夺冠的阿根廷人完成逆转。

●1956年 方吉奥(30分)、科林斯(22分)、贝布拉(22分)又将冠军悬念留到最后一战,虽然方吉奥没有完赛,但其余两人也没有取得足够分数,冠军仍属于方吉奥。

●1959年 故事的主角变成了杰克·布拉汉姆,澳大利亚人最后一战前以31分领先诸雄,追赶者莫斯(25分)和布鲁克斯(23分)虎视眈眈。布拉汉姆最后一战一分未得,而对手也没能实现反超。

●1964年 格兰汉姆·希尔手握39分进入最后一战,紧随其后的是苏蒂斯(34分)和吉米·克拉克(30分)。老希尔最后一战退赛,而苏蒂斯取得亚军,从而以40分加冕世界冠军。

●1968年 格兰汉姆·希尔又一次领先进入最后一战,当时他以39分领先杰克·斯图瓦特(36分)和赫尔姆(33分)。这次老希尔没有出错,最后一站夺冠从而登顶。

●1974年 菲蒂帕尔迪和莱戈佐尼最后一站前同以52分并列榜首,前者分站夺冠次数多而占先,而塞科特(45分)同样具备夺冠可能。最后一站菲蒂帕尔迪只取得3分,不过两个竞争对手1分未得,成就了巴西人的世界冠军伟业。

●1981年 总决赛之前,路特曼(49分)、皮盖(48分)、拉斐特(43分)难分高下,而皮盖最终后来居上。

●1983年 还是皮盖,巴西人在最后一战前以55分处于积分榜第二位,前有堵截普罗斯特(57分),后有追兵阿努克斯(49分)。皮盖又一次鸿运当头——虽然最后一战他只取得第三拿到4分,但两个竞争者更惨,空手而归,皮盖梅开二度。

●1986年 皮盖又一次跻身最后一战的三国演义,当时他与普罗斯特同积63分,巴西人因为分站夺冠次数多而位于第二,领先者是英国车手曼塞尔(70分)。结果,不幸的曼塞尔在最后一站退赛,皮盖取得了亚军,被折桂的普罗斯特强压一头。

纽博格林的雨战,以阿隆索击败马萨夺冠告终。但是在比赛过后,却留下了一些疑问,内容主要围绕阿隆索的逆转过程。查看比赛数据可以发现,阿隆索第二次进站和第三次进站之后的车况,是完全不一样的。第二次进站之后,他被马萨越拉越大,但是在第三次进站之后,西班牙人很快将差距缩小。直至第四次进站后将马萨超越。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如此大的起伏呢?下面我们将对此展开分析,希望对车迷了解比赛,有所帮助。 阿隆索与马萨进站时间统计表(第N圈)

进站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阿隆索 1 12 37 53

马萨 1 12 38 53

阿隆索第二次进站前翼调节失败 导致转向不足

欧洲的比赛在第8圈正式恢复,但是真正的冠军较量却始于第12圈——阿隆索和马萨于同一圈进站开始。当时由于赛道已经变干,因此大家都决定改用干胎,在该圈进站的车手多达10位。

但是观察下面的数据列表可以发现,阿隆索从那一圈开始,每一圈的圈速都要比马萨慢。第12圈还只落后马萨0.497秒,到第37圈第三次进站前,已经被拉大到8.444秒之多(第36圈)。关于背后的原因,领队朗-丹尼斯给出了解释。“阿隆索在第二次进站换用干胎时,由于前翼调整工具的问题,导致调节失败,使得他在第二节的比赛中, 赛车出现了严重的转向不足。”丹尼斯说道。顺便提一下,莱科宁在该阶段很快追近阿隆索,无疑与此有直接的关系。

第二次进站后,阿隆索与马萨相对位置统计(阿隆索被越甩越远)

第N圈 位置 车手 总成绩 位置 车手 落后

12 1. 马萨 48:19.262 2. 阿隆索 +0.497

13 3. 马萨 50:23.707 4. 阿隆索 +1.693

14 1. 马萨 52:00.260 2. 阿隆索 +2.103

15 1. 马萨 53:35.602 2. 阿隆索 +2.404

16 1. 马萨 55:10.963 2. 阿隆索 +2.461

17 1. 马萨 56:45.896 2. 阿隆索 +2.457

18 1. 马萨 58:20.819 2. 阿隆索 +2.581

19 1. 马萨 59:56.154 2. 阿隆索 +2.100

21 1. 马萨 1h03:04.947 2. 阿隆索 +2.705

22 1. 马萨 1h04:38.679 2. 阿隆索 +3.436

23 1. 马萨 1h06:12.488 2. 阿隆索 +4.037

24 1. 马萨 1h07:46.266 2. 阿隆索 +4.424

25 1. 马萨 1h09:20.142 2. 阿隆索 +4.850

26 1. 马萨 1h10:54.064 2. 阿隆索 +5.024

27 1. 马萨 1h12:27.714 2. 阿隆索 +5.292

28 1. 马萨 1h14:01.354 2. 阿隆索 +5.944

29 1. 马萨 1h15:35.125 2. 阿隆索 +6.304

30 1. 马萨 1h17:08.476 2. 阿隆索 +7.175

31 1. 马萨 1h18:42.146 2. 阿隆索 +7.389

32 1. 马萨 1h20:15.675 2. 阿隆索 +7.432

33 1. 马萨 1h21:48.840 2. 阿隆索 +7.765

34 1. 马萨 1h23:21.693 2. 阿隆索 +8.301

35 1. 马萨 1h24:54.854 2. 阿隆索 +8.371

36 1. 马萨 1h26:28.248 2. 阿隆索 +8.444

第二次进站后,阿隆索与马萨圈速对比(马萨总体比阿隆索快)

第N圈 阿隆索 马萨

12 1:48.246 1:48.615

13 2:05.641 2:04.445

14 1:36.963 1:36.553

15 1:35.643 1:35.342

16 1:35.418 1:35.361

17 1:34.929 1:34.933

18 1:35.047 1:34.923

19 1:34.854 1:35.335

20 1:34.750 1:34.408

21 1:34.648 1:34.385

22 1:34.463 1:33.732

23 1:34.410 1:33.809

24 1:34.165 1:33.778

25 1:34.302 1:33.876

26 1:34.096 1:33.922

27 1:33.918 1:33.650

28 1:34.292 1:33.640

29 1:34.131 1:33.771

30 1:34.222 1:33.351

31 1:33.884 1:33.670

32 1:33.572 1:33.529

33 1:33.498 1:33.165

34 1:33.389 1:32.853

35 1:33.231 1:33.161

36 1:33.467 1:33.394

第三次进站实现正确调整 阿隆索步步追近马萨

但幸运的是,迈凯轮没有在接下来犯同样的错误,这是保证他们夺冠的关键。“不过还好,在他第三次进站时,我们对前翼做了正确了调整。从那时开始,他的便是梦幻般的。”丹尼斯接着说道。

如下表所示,阿隆索从第39圈两人(与马萨)均完成第二轮进站开始,将马萨的优势一点一点的吞噬。在13圈内,将差距从7.623秒缩小为4.942秒。考虑到法拉利的干地更快,能将劣势扭转是相当不易的。说法拉利的干地更快,并非猜测。根据赛会给出的官方数据统计,本站比赛的最快圈速是马萨在第34圈作出的1:32.853,阿隆索排在第二,是在第35圈跑出的1:33.231,两者相差0.378秒。莱科宁的最快圈速为第32圈作出的1:33.904,但是由于他在第34圈因为变速箱故障退出比赛(第33圈已开始减慢),因此无从知道在正常情况下最快圈速能达到多少,但肯定不会在马萨之下。因此法拉利的优势可能不只0.378秒。当然,在此也必须考虑之前的一点:那就是阿隆索的最快圈速,是在丹尼斯所说的赛车处于转向不足的状态下作出的。

第三次进站后,阿隆索与马萨相对位置统计(阿隆索逐渐追近)

第N圈 位置 车手 总成绩 位置 车手 落后

37 1. 马萨 1h28:02.242 2. 阿隆索 +11.496

38 1. 马萨 1h29:38.194 2. 阿隆索 +33.561

39 1. 马萨 1h31:38.306 2. 阿隆索 +7.623

40 1. 马萨 1h33:12.724 2. 阿隆索 +7.265

41 1. 马萨 1h34:47.018 2. 阿隆索 +6.882

42 1. 马萨 1h36:21.374 2. 阿隆索 +6.090

43 1. 马萨 1h37:55.086 2. 阿隆索 +6.335

44 1. 马萨 1h39:28.877 2. 阿隆索 +6.372

45 1. 马萨 1h41:02.916 2. 阿隆索 +5.944

46 1. 马萨 1h42:36.976 2. 阿隆索 +5.610

47 1. 马萨 1h44:11.359 2. 阿隆索 +4.983

48 1. 马萨 1h45:44.955 2. 阿隆索 +4.732

49 1. 马萨 1h47:18.590 2. 阿隆索 +4.683

50 1. 马萨 1h48:52.259 2. 阿隆索 +4.468

51 1. 马萨 1h50:25.840 2. 阿隆索 +4.846

52 1. 马萨 1h52:00.499 2. 阿隆索 +4.942

第三次进站后,阿隆索与马萨圈速对比(阿隆索总体比马萨快)

第N圈 阿隆索 马萨

37 1:37.046 1:33.994

38 1:58.017 1:35.952

39 1:34.174 2:00.112

40 1:34.060 1:34.418

41 1:33.911 1:34.294

42 1:33.564 1:34.356

43 1:33.957 1:33.712

44 1:33.828 1:33.791

45 1:33.611 1:34.039

46 1:33.726 1:34.060

47 1:33.756 1:34.383

48 1:33.345 1:33.596

49 1:33.586 1:33.635

50 1:33.454 1:33.669

51 1:33.959 1:33.581

52 1:34.755 1:34.659

马萨为何在最后阶段被阿隆索逆转?

比赛在进行到第52圈时,再次下雨。马萨和阿隆索于同一圈作出进站决定,换上中性胎。从这个时候开始,马萨仅存的优势几乎在瞬间化为乌有。

第四次进站后,阿隆索与马萨相对位置统计(马萨很快被阿隆索甩开)

第N圈 位置 车手 总成绩 位置 车手 落后

53 1. 马萨 1h53:48.862 2. 阿隆索 +3.489

54 1. 马萨 1h55:52.502 2. 阿隆索 +1.084

55 1. 马萨 1h57:41.073 2. 阿隆索 +0.116

56 1. 阿隆索 1h59:29.343 2. 马萨 +0.832

57 1. 阿隆索 2h01:14.818 2. 马萨 +2.485

58 1. 阿隆索 2h02:58.946 2. 马萨 +5.194

59 1. 阿隆索 2h04:42.522 2. 马萨 +7.931

60 1. 阿隆索 2h06:26.358 2. 马萨 +8.155

第52圈,两人入PIT的单圈耗时为1:46.910(阿隆索)和1:48.363(马萨),第54圈出场圈,阿隆索2:01.235,马萨2:03.640,仅仅这两圈之后。马萨的优势就只剩下1.084。接着阿隆索只用了不到两圈的时间,就将马萨超越。并很快将差距拉大,到比赛结束,已扩大到8.155秒,这一过程只有5圈。

第四次进站开始至比赛结束,阿隆索与马萨单圈统计

第N圈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阿隆索 1:46.910 2:01.235 1:47.603 1:48.154 1:45.475 1:44.128 1:43.576 1:43.836

马萨 1:48.363 2:03.640 1:48.571 1:49.102 1:47.128 1:46.837 1:46.313 1:44.060

F2007的湿地为何会突然间变得如此之慢呢?对此,法拉利车队给出的解释是换用中性胎出现振动,而且全队都保持着一致的口径。

“我的比赛非常强大,直至最后一场阵雨。当我换上雨胎之后。我立即感觉到振动,这使得赛车的平衡性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马萨在比赛结束后说道。“我们拥有一辆在所有状况下都充满竞争力的赛车,但是最后一场雨剥夺了马萨的冠军,雨胎导致他的赛车剧烈振动”,法拉利赛道运作总监巴迪塞利(Luca Baldisserri)阐述了同样的原因。

对于法拉利的解释,并不能让所有的法拉利车迷满意。要知道在比赛的开始阶段(从第8圈~第12圈),同样是使用的中性胎,为什么当时轮胎就没有出现振动的问题呢?马萨为什么就能挡住阿隆索的进攻呢?本赛季11支车队的轮胎都由普利司通提供,再加上在同一场比赛中,赛车不可能有过大的调整,因此前后性能差异如此之大是很难理解的。在此,能够想到的解释是:要么阿隆索在初段没有打算超越?要么最后阶段的路况不同于初段?如果属于前者,那法拉利为何不曾提到F2007初段使用中性胎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还是想避开马萨不擅雨战这一话题。

北京时间10月22日凌晨,2007赛季F1大奖赛全年比赛在巴西英特拉格斯赛道落下帷幕,莱科宁获得冠军,马萨和阿隆索分列二三位。在车手总积分榜上,莱科宁上演惊天大逆转,以110分积分夺得个人的第一个年度车手冠军。迈凯轮两位车手同积109分,在获得冠军相同的情况下,汉密尔顿以获得第二名次数多从而排名第二,阿隆索获得第三。

在昨天的排位赛中,马萨凭借主场作战的优势获得杆位,汉密尔顿以0.1秒的劣势位居次席,莱科宁和阿隆索分列三四位。

比赛开始后,马萨切线发车挡住了汉密尔顿的赛车线,莱科宁乘机超越了汉密尔顿上升到第二,随后,第四发车的阿隆索也不客气地超越了汉密尔顿,之后汉密尔顿试图重新超越阿隆索未果,冲出了赛道,英国人掉到了第八的位置!但是汉密尔顿很快超越了特鲁利,上升到第七的位置。

关于F1的汉密尔顿

优质回答Louis

Hamiltion

路易斯.汉密尔顿

2007年初次参加F1

Grand

Prix

2006赛季GP2的年度冠军

首个赛季仅以1分之差与世界冠军擦肩而过,但是同样让人意外地是,他与车队的卫冕世界冠军费尔南多.阿隆索发生了严重的矛盾,并最终直接影响到了自己的夺冠征程。

谁给我讲一下2007年F1最后一站前和比赛中的情况

优质回答马萨切线起步,直接将赛车挡在汉密尔顿前面。莱科宁从外线轻而易举的超过汉密尔顿晋升到第二位。阿隆索的启动稍慢,直路上被韦伯超过,不过他利用理想入弯线路反超韦伯并在出二号弯时从内侧爬过汉密尔顿。汉密尔顿在阿隆索的威逼下显然有点手软。

跌落到第四位的汉密尔顿在随后的直道上向阿隆索发起进攻。见阿隆索死守内线,汉密尔顿闪至外线延后刹车。银箭赛车右前轮拉出青烟——汉密尔顿冲出赛道!驶过砂石缓冲区回到赛道后汉密尔顿的名次已下降到第8位,前面是两部宝马和红牛车手韦伯。

马萨和莱科宁领先,阿隆索第三。汉密尔顿尝试超越海德菲尔德。第7圈,海德菲尔德在一号弯刹车太迟,汉密尔顿借机上升一位。此时库比卡已经超车,现在挡在汉密尔顿前面的是韦伯。但是就当汉密尔顿欲向韦伯发起冲击时,迈凯轮2号赛车突然慢了下来!

汉密尔顿只能眼看着其他车手从身后轻松超过。在近半圈的路程中,汉密尔顿努力尝试调整赛车,希望银箭可以恢复。终于在进入赛道第三阶段后迈凯轮赛车重新开始加速。汉密尔顿恢复后很快连超巴里切罗和苏蒂尔升至第16位。接着又连续超过科瓦莱宁、小舒马赫、戴维森、佐藤琢磨和中岛一贵。巴顿因赛车故障退赛后汉密尔顿升至第十。

领先的马萨、莱科宁和阿隆索分别在第20、21和22圈进站,加油时间为8至9秒。回到赛道后相互顺序不变。汉密尔顿的策略有变,他在第23圈停站加油时间只有5.8秒并换上超软胎,回到赛道后名次又下降到第13位。三圈后汉密尔顿就超越巴里切罗,继而超过维泰尔,并利用小舒马赫进站升至第9位。

比赛进行了30圈。法拉利奇快,马萨领先莱科宁3秒。阿隆索已经落后对手近20秒,甚至遭到轻油库比卡的紧逼。阿隆索仅抵挡了两圈就被库比卡超过失守第三位。此时阿隆索的圈速在1分14秒6,汉密尔顿的圈速为1分13秒5左右,快过法拉利。

汉密尔顿在第36圈第二次进站,他使用超软胎只跑了13圈。回到赛道后汉密尔顿仍在第9位,但是此时他前面的正好是两部法拉利赛车。阿隆索则利用库比卡进站回到第三位,此时他已落后法拉利30秒。在3号弯,一辆雷诺赛车撞得支离破碎,科瓦莱宁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F1新秀赛季。

40圈后比赛进入胶着状态。马萨、莱科宁和阿隆索之间的位置看起来很难改变。库特哈德进站后汉密尔顿位居第8位。前面分别是两次进站的特鲁利、库比卡和一次进站的罗斯伯格和海德菲尔德。马萨在第50圈进站,领先位置让给莱科宁。莱科宁第52圈进站,出站后刚好领先马萨确立头位。

随着莱科宁获得领先,世界冠军形势明朗了许多。阿隆索已无法对法拉利构成威胁,莱科宁10分在握。这意味着汉密尔顿要想获得世界冠军就必须以第五名完赛。而汉密尔顿在第57圈完成第三次进站后,又超过几乎不做任何抵挡的库特哈德后仍然位居第8位。

最后10圈,汉密尔顿先做出最快圈速,并利用特鲁利进站上升到第7位。前面两位车手是海德菲尔德和罗斯伯格。罗斯伯格与第四位的库比卡争夺非常激烈,威廉姆斯车手终于在倒数第2圈超越对手升至第四。但是这对汉密尔顿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最后一圈没有任何意外,法拉利芬兰车手莱科宁顺利通过终点赢得巴西大奖赛胜利,并获得车手世界冠军。赛前最大热门汉密尔顿本站比赛仅名列第七,屈居年度亚军。卫冕世界冠军阿隆索获得本站季军,并成为年度季军。至此,2007年F1世锦赛大幕落下。

F1车手汉密尔顿的成长故事?

优质回答当今世界上,不会有其他的两位运动员像他们一样,每一场比赛都要短兵相接,互为死敌。梅西与C罗不会,科比与詹姆斯不会,费德勒与纳达尔也不会,至少他们不需要每个比赛日都纠缠在一起。而阿隆索与汉密尔顿则不然,一抬眼,恩怨就在面前。

你有多久没有看到阿隆索与汉密尔顿撞在一起了?答案是3年。虽然他们同场竞技时也曾首尾相接,但自从2008年4月的巴林站过后,两人再也没有发生激烈的正面冲突,尽管围场内外始终都飘荡着有关他们恩怨的传说。

而在前日的马来西亚,这对“仇敌”再次碰到了一起。最终结果是,两败俱伤,双双受罚。

“在我的赛车故事中,阿隆索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把他看成是我的普罗斯特,也许我们就是塞纳与普罗斯特的翻版。”3年前接受媒体采访,汉密尔顿曾这样直言不讳。

“如果马萨需要,我会帮他阻挡汉密尔顿,因为我不想看到迈凯轮的那位车手夺冠。”此文见报同样在2008年,阿隆索也丝毫不掩饰自己心中的仇恨。

当今世界上,不会有其他的两位运动员像他们一样,每一场比赛都要短兵相接,互为死敌。梅西与C罗不会,科比与詹姆斯不会,费德勒与纳达尔也不会,至少他们不需要每个比赛日都纠缠在一起。而阿隆索与汉密尔顿则不然,一抬眼,恩怨就在面前。当22岁的汉密尔顿戴上模仿塞纳的黄色头盔开始征战F1时,他绝不会想到,这个赛场真的会有一个普罗斯特重现,并且再也无法摆脱。

最初的两个赛季,他们从场内斗到了场外,场上互不相让,场下唇枪舌剑。而从2009年开始,F1就相继成了两支新军布朗G P与红牛的主宰,纵然阿隆索与汉密尔顿产生些细微摩擦,也终是无伤大雅,吸引不了主流的眼球。即使是阿隆索转投法拉利,两部赛车近距离接触的几率大为增加,他们之间却奇怪地再也没有碰出火花。

但是,在新赛季的第二站,两人又撞在了一起。他们的恩怨,掀起了新的篇章。汉密尔顿说:“这就是赛车。”是的,有了他们,F1不再寂寞。

案情回放

两败俱伤,都很淡定

前日的雪邦赛道,汉密尔顿在第二位发车,阿隆索则排在第五,两人相隔一排,且处于赛道的左右两侧。发车时相安无事,但三次进站的洗牌过后,他们挨到了一起。关键是,此时的汉密尔顿第三,阿隆索第四,而前面的维特尔与巴顿已经领先太多。为了领奖台上的最后一个位置,他们必须决一胜负。

第44圈,阿隆索将差距迫近到一秒以内,但几次尝试超车均无功而返。两圈过后,西班牙人发现自己的可调尾翼罢工,直道超车已经变得非常艰难,于是他只得改变超车策略,在过弯时下手。两人立刻擦出了火花,阿隆索的左前翼戳到了汉密尔顿赛车的右后轮,法拉利赛车顿时飞出了碎片。

这一次轻微的碰撞产生了致命的后果,阿隆索被迫进站更换前定风翼,而汉密尔顿赛车的下压力也大为受损。此后迈凯轮赛车没能恢复,先后被海菲尔德和韦伯超车,汉密尔顿被迫进站,出站后已跌至第七。阿隆索稍好一些,以第六名完赛。

但争端没有就此结束,这次撞车在赛后遭遇调查。最终,赛会认定阿隆索撞车违规,汉密尔顿则是防守时违规变线,两人均被加罚20秒。最终,阿隆索仍然保住了第六名的位置,汉密尔顿的排名下降一位跌至第八。

不过两位当事人对于被罚倒是表现得非常平静。“我被赛会干事叫去了,所以我预料到自己可能要遭到处罚,但我只是损失了一个位置,这个周末并没有因为这个变得更糟糕。”汉密尔顿说,“至于阿隆索,这个处罚对他并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我只能说,这就是赛车。”

西班牙人的反应呢?“我们并不是做决定的人,也对决定没什么好讲的。我们都在比赛,都在驾驶舱中享受着赛车之间的对抗,希望下一次我们都能安然完赛,别再出现问题。”阿隆索也很淡定。

纷争历史

斗车斗嘴,剧情不断

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塞纳和普罗斯特在迈凯轮的你死我活一样,阿隆索与汉密尔顿的矛盾也发端于“银箭”。2007年,阿隆索携世界冠军之威来到迈凯轮,却遇到了实习转正的汉密尔顿。其后发生的事情已无需赘述,最终的结局是阿隆索离开迈凯轮,汉密尔顿加冕世界冠军。

两人在赛场上的争斗,也主要集中在2007和2008这两年,他们相遇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无限放大。

2007年8月4日,匈牙利站排位赛,第三节第二次进站加油时,阿隆索停在了维修区,汉密尔顿在其身后等了很长时间,最终出站后留给他的时间已经来不及做最后一个有效计时圈,他也因此放弃了杆位争夺。阿隆索获得排位赛冠军,但赛会调查认为他故意犯规,取消阿隆索的杆位,并且剥夺迈凯轮车队本站积分。

只为迈凯轮效力一个赛季之后,阿隆索就选择回归雷诺。2008年3月22日,也是在马来西亚,此站排位赛过后,阿隆索投诉汉密尔顿实施阻挡,导致后者被罚后退5位发车。

2008年4月6日,巴林站正赛,发车后两人就首尾相接,比赛刚进行到第2圈,阿隆索在出右弯时突然减速,试图超车的汉密尔顿撞个正着,赛车前翼顿时折断,最终以第13名完赛。

巴林战罢,两人的碰撞逐渐平静了下来。尽管2008赛季结束,阿隆索礼节性地恭喜汉密尔顿获得世界冠军,后者也旋即回应两人从未有过私仇,实际上口舌之争从未停歇,最近的一次是去年6月底的欧洲站,在西班牙瓦伦西亚,汉密尔顿故意超过了安全车,引得安分守己的阿隆索大肆抨击。

矛盾激化

两本传记,推波助澜

新赛季阿隆索与汉密尔顿的矛盾又重新引人瞩目,除了场内的偶然因素之外,英国出版的两本书亦功不可没,其中一本是汉密尔顿的自传,另外一本是英国记者为伯尼写的传记。

最近,英国记者汤姆·鲍维出版了他为F1总裁伯尼撰写的传记《本来就没有天使:伯尼·埃克莱斯通不为人知的生活》,其中有段落涉及到迈凯轮当年内讧的细节,其大意是:在2007年匈牙利大奖赛几个小时前,阿隆索向他的老板朗恩·丹尼斯发出最后通牒,称如果不让自己在与汉密尔顿的竞争中受到优待,他就将给国际汽联发邮件,从而把迈凯轮车队的暗箱操作行为抖落出来。

而汉密尔顿的自传《刘易斯·汉密尔顿———我的故事》其实在2007年年底便已问世,但直到今年年初才有了中文版本,其中有大段对2007年迈凯轮岁月的详细描写。汉密尔顿认为“阿隆索傲慢,不合群,无视自己的主动交流”,这在中国车迷中产生了不小的反响。

汉密尔顿是怎么痛失07年的年度总冠军?

优质回答汉密尔顿在2007年F1巴西站上仅获第7名,总积分仅落后法拉利车队的莱科宁1分而痛失总冠军。迈凯伦车队表示,宝马—索博和威廉姆斯两车队的3名车手的燃油温度低于国际汽联标准,因此应取消其成绩,如此一来汉密尔顿将从第7升至第4,总积分将超过莱科宁而夺冠。

2007年10月21号F1巴西大奖赛谁赢了?

优质回答22日凌晨,本年度F1大奖赛在巴西上演终极对决。赛前被媒体认为冲击总冠军可能性只有1%的法拉利“冰人”莱科宁创造奇迹,他勇夺巴西站冠军,并逆转汉密尔顿加冕年度总冠军。

好运①:对手冲出赛道

赛前,107分在手的汉密尔顿一脸凝重,最大的夺冠热门却仿佛最紧张;阿隆索103分,赛前他在沉思,好像还在思考如何夺冠这道复杂的数学题;莱科宁100分,这个往日里不苟言笑的芬兰“冰人”却难得地露出了灿烂的笑脸。

比赛开始了,一向有着完美车队战术的法拉利这次也没有让观众失望。杆位发车的马萨切线启动压住身后的汉密尔顿队友莱科宁在进入第一个弯角前就超过小汉,跃居第二。赛场一片惊呼,而与此同时,第四位发车的阿隆索也借机超过汉密尔顿,积分领先者甫一发车就退到第四!年轻的小汉显然没有料到这样的开局,他开始头脑发热,疯狂地试图超越身前的赛车,焦急的心态随即让他错过刹车点而冲出赛道。一圈不到,汉密尔顿已经退到第八!这让莱科宁和阿隆索都平稳了心态,他们深知,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安稳地跑好了,自己就会有机会夺冠。

好运②:对手赛车故障

无漏偏逢连夜雨,第七圈,汉密尔顿驾驶的银色迈凯轮2号赛车居然越跑越慢,变速箱故障让他的赛车几乎停下,他只能眼看身后的“菜鸟”从身边掠过。赛车恢复正常后,小汉奋起直追,但经此一截,他的排名跌到了第十八位!这时,黄色的巴西国旗、红色的法拉利大旗开始迎风飘摇,仿佛总冠军已然到手。

好运③:队友全力护驾

老道的莱科宁紧紧跟在队友马萨身后等待机会,他明白,自己只要赢得本站冠军,总冠军就会向他走来。而杀红了眼的汉密尔顿尽管凭借赛车的优势一路追到第八,但他面对拦在身前已经将自己包围的两部法拉利赛车毫无办法。法拉利用两次完美的停站策略巩固了自己的领先地位,而莱科宁也正是在第二次停站后压倒马萨开始领跑,驶向总冠军。此时,迈凯轮却不知为何为汉密尔顿安排了三次停站,这也直接断送了他的夺冠前途。

1小时28分15秒270,莱科宁第一个冲过了终点。而随着阿隆索和汉密尔顿分别以第三和第七名结束比赛,芬兰人终于在自己的第七个F1赛季实现了世界冠军梦。领奖台上,这个曾经在终点线前爆缸的“倒霉蛋”痛饮香槟,笑得无比开心。看来好运气来了,真是挡也挡不住。至此,2007年F1大幕落下,汉密尔顿和阿隆索分别获得年度亚军和季军。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2007f1巴西站〉f12007巴西站汉密尔顿赛车怎么了》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