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怎么才能养好黄沙鳖黄沙鳖是中华鳖的地方种(生态型),它是西江水系特有的品种,分布于广西、广东的西江流域地区。过去,黄沙鳖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

今天运困体育就给我们广大朋友来聊聊广西甲鱼苗找哪家,希望能帮助到您找到想要的答案。

怎么才能养好黄沙鳖

怎么才能养好黄沙鳖

黄沙鳖是中华鳖的地方种(生态型),它是西江水系特有的品种,分布于广西、广东的西江流域地区。过去,黄沙鳖的自然资源比较丰富,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人为的电、炸、滥捕等使黄沙鳖的资源已濒于枯竭。1990年后人工驯养黄沙鳖才逐渐在广西发展起来,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现在已形成了亲鳖培育、人工孵化、稚鳖养殖、幼鳖养殖、成鳖养殖、饲料配合、疾病防治等一系列比较成熟的养殖配套技术。黄沙鳖的成年个体比一般中华鳖重1~2倍,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加温越冬),1龄鳖达1千克,3龄鳖可达3~4千克,而一般中华鳖1龄仅重0.75千克左右,3龄鳖为1.5~2千克。黄沙鳖的裙边特别宽厚,肌肉特别发达结实,血液特别丰富,故可供食用的部分优于一般中华鳖,而且肉质鲜美,历来是宴席上的美味佳肴。其价格也居鳖的榜首。2002年在南宁市,一般中华鳖每千克售价60~80元,而黄沙鳖(体重1千克的商品鳖)每千克售价高达160~200元;在广东、香港,黄沙鳖已卖到每千克240元,市场前景看好。

1.黄沙鳖的形态特征

黄沙鳖体略扁平,呈椭圆形(雌鳖略呈圆形),背腹有头、尾、四肢(可缩入硬甲内)以及骨质构成的硬甲。整个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大部分。

(1)头

黄沙鳖的头较粗大,前端稍扁呈三角形,中央凹,两侧稍微隆起。头的前端有尖而光滑的吻部,吻端长,呈管状,称为“吻突”。吻突长约等于眼径,是采食的主要器官。上颌稍长于下颌,两颌均无齿,被唇瓣状的皮肤皱褶和角质喙,角质喙边缘锋利,用以咬碎螺、蚌等坚硬食物。口大,口裂向后伸达眼后缘。有发达的肌肉质舌,但不能伸展,仅具吞咽的功能。眼小,呈圆形,位于头部上方两侧。眼睛上方有眼睑,下方有瞬膜,眼后有圆形鼓膜,视觉敏锐。

(2)颈

黄沙鳖的颈较长,能伸缩,伸出后能前后左右摆动。头和颈长可达鳖甲的2/3~3/4,头伸出折向后方时,吻尖可达后肢部。

(3)躯干

黄沙鳖的躯干有背、腹两块甲板。背甲呈卵圆形、扁平,中央有凹沟,两侧稍隆起,两边有8个锯齿状突起。腹甲小于背甲,表面光洁平坦。背甲与腹甲之间由韧带组织相连接。躯体周边(背甲边缘)有一条比较宽厚的胶质裙边,有潜伏于泥沙和改变游动方向的辅助作用。

(4)四肢

黄沙鳖的四肢粗短,每肢有五趾,内侧三趾有锐利如钩的爪,这与鳖在陆地上爬行、攀登和挖洞相适应。趾间有蹼,这是利于在水中游泳的特殊构造。

(5)尾部

黄沙鳖的尾呈锥形,泄殖孔开口于尾部,纵裂形,呈星状孔。雌鳖尾部与裙边持平或不露出裙边,据此可以鉴别雌雄。

(6)体色

黄沙鳖幼小时背甲呈灰褐色,有6对对称的黑色斑点;腹部呈浅黄色微带红色,有5对对称的斑点,可作为识别黄沙鳖的标志。进入成年后,其体色与环境颜色相适应,体色呈黄绿色或黄褐色,背甲及腹部斑点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消退。从外观看,黄沙鳖的颜色比其他中华鳖(台湾鳖、湖南鳖)的灰褐色或灰绿色更受人们青睐。

2.黄沙鳖的内部构造

(1)骨骼系统

黄沙鳖的骨骼系统由背甲板、腹甲板、脊柱、头骨、肩带骨、前肢骨、腰带骨及后肢骨等部分组成。

背甲板前端有1块较宽的颈板,后接8节狭长而呈矩形的椎骨,其两侧各有8块肋骨,整个背甲共有25块小骨板以锯齿状骨缝缀合而成。腹甲骨共9块(包括上腹甲骨、中腹甲骨、下腹甲骨)。剑腹板1对,内腹板1块,中下腹板前后紧密连接成对,对与块均靠胶膜凝结。

(2)消化系统

黄沙鳖的消化系统分为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消化道包括口、口腔、咽喉、食道、胃、小肠、大肠、直肠、泄殖腔和泄殖孔等部分。消化腺由发达的肝脏、胆囊、胰脏、脾脏及肠腺等部分组成。

(3)肌肉系统

黄沙鳖的肌肉分为体肌和脏肌两部分。体肌具有一定形状的肌肉块,多数与背甲、腹甲相连接,四肢肌肉发达。

(4)呼吸系统

黄沙鳖是用肺呼吸的水陆两栖爬行动物,整个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空气从外鼻孔、鼻腔、内鼻孔、喉头经气管到达肺部。肺部是一对浅黑色的薄膜囊,紧贴在背甲的内侧。此外,在鳖的咽壁有许多颗粒状突起,粘膜富有微血管,有辅助呼吸的作用。

(5)循环系统

黄沙鳖有静脉囊、二心耳、一心室。心室间有膈膜,但进化不完善,未能把心室彻底分隔为左右两个心室,动脉血和静脉血不能完全分开。肺动脉弧由心室右侧发出,分成左右肺动脉入肺。右大动脉弧由心室膈膜左侧发出,左大动脉弧由心室的中间偏右发出,左右大动脉最后相连成背大动脉,把血液输往各内脏器官。

(6)排泄系统

黄沙鳖的排泄系统和一般中华鳖一样,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排泄口组成。左右肾脏各有一条输尿管,开口于泄殖腔的尿道背壁,尿道的腹壁有膀胱。

(7)生殖系统

① 雌鳖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泄殖腔和泄殖孔等部分组成。卵巢由系膜牵附于体腔背壁的腹膜上,其内常有数十个乃至百余个不同发育阶段的黄色卵子。输卵管长而大,其前端呈喇叭形,开口于体腔前端;中段细而窄,分泌蛋白以包围卵子;后端扩大为子宫,有卵壳腺分泌纤维质的卵壳膜和钙质的卵壳来保护卵子;输卵管最后开口于泄殖腔的尿道背壁。

② 雄鳖生殖系统由精巢、输精管、泄殖腔、泄殖孔和交配器等部分组成。精巢左右排列在肾脏内侧,是圆形的白色囊状体。输精管是由中肾管演变而来的,其后端与输尿管紧密并行,并开口于泄殖腔尿道的背壁。交配器为海绵体、肌肉纤维和血管丛的实体,背侧有沟,精液通过此沟输送到雌体泄殖腔内。

(8)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黄沙鳖的大脑半球发达,在大脑的前端为嗅叶,延长至鼻腔,中脑及小脑亦较发达。感觉器官有鼻、眼及内耳。嗅觉及触觉较发达,听觉敏锐。

3.黄沙鳖的生活习性和繁殖习性

(1)栖息环境

在自然界中,黄沙鳖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等淡水水域中,常潜伏于水域岸边的树阴下或小草丛生的沙泥底质的浅水地带。特别喜欢在沙滩上晒背。冬天则潜伏在向阳的水底泥沙中或洞穴内。一般在夜阑人静时上岸活动进行猎食或产卵。

(2)冬眠

在南方地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水温降至18℃以下时,黄沙鳖便停止摄食,开始进入冬眠期。水温降至12℃时钻入水底泥沙中冬眠。冬眠期的长短因地而异,一般在惊蛰过后(南方3月中下旬至4月上旬)水温达到15℃时才开始复苏,20℃时活动、摄食慢慢加强,然后逐渐转入正常生活。

(3)呼吸

黄沙鳖是水陆两栖的爬行动物,但主要用肺呼吸,通常将头部和吻端伸出水面用鼻孔呼吸空气。一般每隔3~5分钟浮出水面呼吸1次,当水温高时,出水呼吸的次数增加。当黄沙鳖潜入水底泥沙里进行冬眠时,主要依靠咽喉部鳃状组织的辅助呼吸器官吸取水中的氧气,以维持冬眠期低微的生命活动。

(4)晒背

黄沙鳖喜欢其栖息的水域连接有安静、清洁、阳光充足的沙滩。当天气晴朗、阳光灿烂时(上午10时至下午1时),便爬到岸滩、岩石或人工晒背台上晒太阳,通常每天都要晒2~3个小时。其头足伸出,背部对着阳光,有的还翘起尾部,表现出一种非常怡然舒展的样子。温度较低时,稚鳖、幼鳖尤其喜欢晒背。通过晒背可以杀死其体表的寄生虫及细菌等病原体,也可使其背甲增厚变硬,增强其对外来侵袭的抵抗力。同时,温暖的阳光照射还会增加鳖的体温,有利于鳖体内的血液循环,促进鳖的生长。如果长期不能晒背,鳖会因生理失调而患病。因此,晒背设施在任何养殖方式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5)食性

黄沙鳖是以动物性饵料为主的杂食性动物,食谱较为广泛,而且比较贪食。在自然条件下,幼鳖以水蚤、水生昆虫、水蚯蚓为主要饵料,成鳖以摄食鱼、虾、蟹、蛙、螺、蚌、蚬等动物为主,也摄食少量的植物如藻类、水草、瓜菜等。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鳖可食人工配合饲料、畜禽内脏、蚯蚓、蚕蛹、黄粉虫等。黄沙鳖的耐饿能力很强,在食物缺乏的情况下,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饿死,但会停止生长以致“掉膘”。在食物不足或放养密度过大时,大小混养会发生同类相残食的现象。

(6性情

黄沙鳖和其他中华鳖一样胆怯、机灵,稍有脚步声、水浪声和晃动的影子,就迅速潜入水中。黄沙鳖被捕获后,头部和四肢缩入甲壳内,但不时把头伸出张开嘴巴咬人。如果人的手指被咬住,它会把头和嘴紧缩在甲壳内,死死咬住不放,只有把它放在水中,使其处于自由状态,它才会松口。鳖集中在一起时,往往相互咬斗、厮打,各自咬住对方不松口。根据这种特性,在购买亲鳖和分级饲养时,要特别注意防止它们互相咬斗、厮杀,以免造成损伤、感染病原体而发病死亡。

(7)生长特性

① 黄沙鳖的生长与水温的关系:黄沙鳖是变温动物,它的生长与水温有着密切的关系。黄沙鳖的生长水温为25~35℃,最适水温为28~31℃,此时鳖摄食最强、代谢最旺、生长最快。水温在20~25℃时,黄沙鳖的摄食量明显减少,代谢降低,生长缓慢。水温低于20℃时,黄沙鳖几乎停止摄食,并开始潜入水底进入冬眠状态。水温超过35℃时,黄沙鳖摄食量也会减少,代谢降低,生长缓慢,出现伏暑现象。

② 黄沙鳖的生长与水质的关系:黄沙鳖虽用肺呼吸,但大部分时间是在水中生活,所以水质的好坏对其生长有密切关系。饲养鳖的水体一般要求无毒、无污染、pH值为6.5~8.5、水中溶解氧为4~5.5毫克/升、氨含量不超过30毫克/升,水呈嫩绿色,透明度为20~30厘米。黄沙鳖的耐盐能力低,所以饲养黄沙鳖的水体含盐量必须在5‰以下。

③ 黄沙鳖的生长与池底质的关系:黄沙鳖每天除了摄食、晒背等活动外,其余大部分时间都蛰伏于池底。为使黄沙鳖在池底活动和钻潜时不容易受伤,池底必须铺设10~15厘米厚、细软、不含石砾的泥沙,而且沙不能太粗。

④ 黄沙鳖的发育阶段与生长的关系:黄沙鳖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其生长不同。刚孵化蜕壳的稚鳖生长缓慢;当个体重量达50克时,生长加快,日平均增重可达1克左右;当个体重量达100克时,生长明显加快,日平均增重可达2克。根据这一特点,在人工饲养中,要把握住黄沙鳖快速生长的最有效时期,强化鳖的饲料与饲养管理,以提高黄沙鳖的生长效率。

⑤ 黄沙鳖的性别与生长的关系:黄沙鳖雄鳖比雌鳖生长快。在人工控温条件下,一般中华鳖10~12个月即可达到性成熟,而黄沙鳖需要3年才能达到性成熟。黄沙鳖的个体比同龄的一般中华鳖大,成熟的雌鳖体重通常为3~4千克,而一般中华鳖仅为1.5千克左右。在同等的饲养条件下,黄沙鳖生长较快,而且黄沙鳖长到3~4千克后仍可继续长大,而一般中华鳖长到2千克后便长势缓慢。

(8)自然繁殖习性

黄沙鳖一般在4月中下旬水温稳定在25~27℃时开始产卵,6~7月为繁殖旺季。雌鳖一般在夜间10时至翌日凌晨产卵。一只体重1~2千克的黄沙鳖一年产卵3~5次,每次产卵10~28枚,平均每枚重5.8克,比一般中华鳖的卵重1.6克。在自然条件下,黄沙鳖卵的孵化期约60天。

甲鱼的养殖技术?

甲鱼又名中华鳖,俗称团鱼、水鱼,具有很好的营养价值、膳食价值及药用价值,受到水产养殖者的青睐。马山县位于广西中部,南亚热带季风型气候,水产养殖已经成为当地比较重要的支柱产业。笔者结合自身长期从事水产推广的实际经验,总结出一套快速养殖甲鱼的关键技术,现将此技术介绍如下,为养殖者提供参考依据。

1 甲鱼池塘建造

亲鳖池面积一般为667m2左右,水深1.2~1.5m,池深2m左右,池底铺设20cm左右的沙泥土。养鳖池周围都应具有围墙,防止甲鱼爬出。同时,在围墙与水面之间的池埂,应留出空地,以便鳖的活动和繁殖。稚鳖池最好建在室内,一般以水泥池为好,池塘面积15~20m2,水深0.8~1.0m,底铺5~10cm厚的粉沙,同时池塘四周也应该设置防逃墙。幼鳖池面积为200m2左右,0.8~1.0m,底铺铺设细沙,池周加20cm高的防逃墙。成鳖池面积一般667~1334m2,水深1.5~2m左右,可利用普通养鱼池加修30cm的防逃墙即可。

2 甲鱼卵的孵化

应选择品质优良的甲鱼卵,一般要求甲鱼卵受精率在90%,卵的重量为4~8g左右。发育正常的受精卵外壳上有细小白色斑点,卵粒颜色为粉红色或红色,而未经过受精或者受精后发育不良的卵没有白色斑点。要采用先进设备和孵化技术,缩短孵化时间,从而培育出体质健壮的幼甲鱼。准备好若干个盛卵器,细沙5mm,加适量的水进行搅拌,然后均匀平铺在盛卵器中,厚度大约2~3cm,同时用手指在细沙中按出许多小洞,将卵放置于小洞中,之后将盛卵器放在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孵化,恒温培养箱孵化条件设置为温度28~30℃,相对湿度80%~90%。要求幼甲鱼在7月上中旬就孵化出第1批,8月末结束孵化,孵化率在90%,个体重量达到4g。

3 合理投喂甲鱼饲料

甲鱼饲料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主,动物性饲料为辅,植物性饲料包括小麦粉、玉米、大豆等。一般幼期甲鱼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应该保证50%左右,成甲鱼(200~600g)需要的蛋白质为45%左右。

饲料配方。甲鱼植物性饲料的配方为麦麸30%、面粉7%、玉米粉5%、鱼粉30%、食用盐1%、植物油3~5%,加入适量的水,进行均匀搅拌。鲜活动物性饲料以鱼、螺、蚌、虾碎泥为主。制作饲料的机器为常规的绞肉机或颗粒机,制粒前将2种饲料先混合在一起,然后再充分拌匀,制成颗粒和团状,制成颗粒状或团状结构,直径可根据甲鱼的规格口径来确定。

饲料投放量及时间。幼期甲鱼投放量一般为25g~250g。夏天由于水温高,取食量大,可以在上午和下午各投放1次,秋季每天投放1次即可。春季由于水温比较低,摄食量不大,一般在10:00左右投放1次,投放量为总体重的5%~10%。在进入冬季后,在幼甲鱼和成甲鱼入冬之前应当增加鲜食动物饲料,有利于体内储存脂肪,安全越冬。

4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由于池塘环境恶劣、水质差,饲料变质等原因,在养殖鳖的各个阶段均会引起甲鱼病害的发生,常见的几种病害有以下几种。

出血病,由气单胞杆菌引起,临床症状为全身都具有炎症,腹部充血发红,口、鼻、肠管出血,发病甲鱼呆滞,摄食减少,运动下降。防治方法:使用抗菌类药物,磺胺0.2g/千克体重或土霉素7.5g/100kg,混入饲料中喂,饲料要少喂些,使病甲鱼吃光,以达到治疗效果。

鳃腺炎病,是危害甲鱼最严重的传染病,不及时控制,就会死亡。临床症状表现为全身发肿,腹甲部没有出血斑和血点,为纯白色贫血状态。防治方法:将病鳖后将其捞出隔离饲养,以防蔓延,同时池水用200mg/L漂白粉溶液进行彻底消毒。

毛霉病,是由霉菌寄生全身引起的一种疾病,临床症状表现在鳖甲、颈部、四肢均寄生霉菌,出现白斑,使表皮坏死,产生溃烂。一般此病主要危害3月龄以内的稚鳖,一旦发生,死亡率很高。成鳖患此病后死亡较少,但影响正常生长。防治方法:首先要保持水质一定肥度,抑制霉菌发生,当发现患病的甲鱼后,立即用10mg/L漂白粉溶液浸洗3~5h。另外,全池泼洒1mg/L高锰酸钾溶液2次。

寄生虫病,鳖体上可寄生蛭、螨、吸虫、等多种虫害,主要症状表现为食欲降低,引起皮肤、内脏出血及肠穿孔。防治方法:体表寄生虫可用8mg/L硫酸铜溶液,或20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洗30min即可。

水霉病,由真菌引起,一年四季皆可发生。防治方法:病鳖池用2mg/L的孔雀石绿溶液或100mg/L福尔马林或消毒15min即可,或在饲料中拌喂抗菌素及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

红脖子病,由病毒引起的,症状表现为甲鱼颈部发红、充血、肿大,死亡率很高。防治方法:使用肌肉注射金霉素、氯霉素等药物,用量15万单位/千克体重,注射部位在鳖的后腿基部与腹板之间,约1.5cm深。

5 结语

甲鱼养殖是今后水产养殖的发展方向,在实际生产养殖过程中,往往受到技术的限制,导致甲鱼养殖慢、产量低等问题。掌握一套快速养殖甲鱼技术是非常必要的,这样便于在今后生产中能够科学、高效、规范化进行养殖甲鱼,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今天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读完本文《广西甲鱼养殖集中在哪里》之后,是否是您想找的答案呢?想要了解更多,敬请关注www.zuqiumeng.cn,您的关注是给小编最大的鼓励。